CN205048677U -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8677U
CN205048677U CN201520789125.7U CN201520789125U CN205048677U CN 205048677 U CN205048677 U CN 205048677U CN 201520789125 U CN201520789125 U CN 201520789125U CN 205048677 U CN205048677 U CN 205048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cooled ducted
port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891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寒冬
赖鑫
余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207891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8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8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8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空调机导风结构包括风道和设在风道中的无叶风扇(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无叶风扇(5)的环形导风件可旋转地安装在风道中,以便改变风道中的风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机导风结构,在风道中设置了无叶风扇,该无叶风扇通过采用空气倍增原理,能够在无叶风扇周围产生负压,以大量抽吸空气并引导空气流过无叶风扇,从而使得该导风结构能够改善空调机内的空气流动效果,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另外,在空气流动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导风结构不需要采用体积较大的离心风机,使得结构更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是风管式空调机的简称,它是通过空调连接风管向室内送风,以达到室内制冷或者制热的目的,目前风管式室内机的结构通过离心风机产生空气流动,并将换热器热交换后气体带离机组。风管机解决了挂机、柜机裸露在外面影响美观的问题,同时管长度比普通家用空调要长,安装比较灵活,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类空调。
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形式,在机身壳体1a内设有换热器3a和两个离心风机2a,机身壳体1a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4a,离心风机2a和换热器3a均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4a之间,离心风机2a引导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并产生空气流动,使空气与换热器3a进行热交换后从出风口4a流出。并排设置的两个离心风机2a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根据出风方向的需求选择其中一个离心风机2a工作。
对于这种常规的采用离心风机2a的风管机,虽然能够对空气起到导向和促进空气流动的作用,但是由于离心风机2a普遍体积较大,一般风管机内约有1/3左右的空间用于安装离心风机2a,导致空间利用率较低。而且受到机身壳体1a的限制无法选用更大规格的离心风机2a,这使得风管机内空气的流动效果受到约束,从而极大程度地制约了换热器3a换热性能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能够改善空调机内的空气流动效果,从而提高换热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导风结构,包括风道和设在风道中的无叶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无叶风扇包括环形导风件,所述环形导风件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风道中,以便改变所述风道中的风向。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导风件的轮廓与所述风道的内侧轮廓相匹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机导风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具有彼此成一定角度设置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无叶风扇位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口被构造成能够向下出风,所述第二风口被构造成能够水平出风或者向上出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口被构造成能够竖直向下出风,所述第二风口被构造成能够水平出风。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中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风口是进风口,所述第二风口是出风口;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风口是出风口,所述第二风口是进风口。
进一步地,多个无叶风扇在所述风道中沿着风向前后布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换热器,所述多个无叶风扇均布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或者在所述换热器的两侧分别布置至少一个所述无叶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蒸发器,所述两个蒸发器在所述风道中相对于风向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蒸发器被布置成V形结构,其间的角度在50~60度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结构或者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风管机。
进一步地,包括天井机或壁挂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机导风结构,在风道中设置了无叶风扇,该无叶风扇通过空气倍增原理,能够在无叶风扇周围产生负压,以大量抽吸外界空气并引导空气流过无叶风扇,因而该导风结构能够改善空调机内的空气流动效果,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另外,由于无叶风扇的导风件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因此可以仅仅通过其旋转来改变风道中的风向,无需特别设置风机的安装方位和转向。
另外,在空气流动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导风结构不需要采用体积较大的离心风机,结构更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垂直布置的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成180度布置的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布局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机导风结构中无叶风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空调机导风结构中的环形导风件在局部段处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空调机导风结构中环形导风件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机身壳体;2a-离心风机;3a-换热器;4a-出风口;
1-机身壳体;2-换热器;3-电器盒;4-接水盘;5-无叶风扇;51-环形导风件;52-风机;6-第一冷媒流通管;7-第二冷媒流通管;8-冷凝水排出管;9-第一风口;10-第二风口;511-腔室;512-出风间隙;513-第一半壳;514-第二半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和“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风管机中存在的换热性能与离心风机安装空间受限之间的矛盾,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的通过离心风机来引导风管机内空气流动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风管机,如图2所示的外形示意图和图3所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机身壳体1为整个风管机的安装平台,无叶风扇5和换热器2设在机身壳体1内,换热器2在制冷模式下用作蒸发器,在制热模式下用作冷凝器。结合图4或图5,机身壳体1设有第一风口9和第二风口10,作为风管机的进风口或者出风口,无叶风扇5和换热器2位于第一风口9与第二风口10之间。
已知的是,无叶风扇5通过采用空气倍增原理,能够在无叶风扇周围产生负压,以大量抽吸空气并引导空气流过无叶风扇。如图3、图8和图9所示,无叶风扇5通常包括环形导风件51和风机52,环形导风件51的内部设有腔室511,风机52位于环形导风件51沿着风管机长度方向的右侧,且与腔室511连通形成完整的空气流通回路;而且,环形导风件51的壁面上沿着空气流向设有出风间隙512。
该无叶风扇5的工作原理如图7和图8所示,空气被风机52的叶轮沿着方向K吸入后,沿着环形导风件51内部的腔室511分别向两个方向L1和L2流动,并从出风间隙512中沿着方向M高速喷出,这样就能够利用科恩达效应在出风间隙512周围形成负压,从而引导环形导风件51后部的空气沿着方向N流进负压区,再从环形导风件51的前部流出,这一系列的过程就能够实现空气倍增效果。空气倍增是以风机52吸入的空气流量作为基准,使得从风管机的出风口流出的空气流量相对于风机52吸入空气量成倍数增加。
图9为一种优选的环形导风件51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环形导风件51由第一半壳513和第二半壳514构成,第一半壳513和第二半壳514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形成出风间隙512,且内部围合形成腔室511。通过环形导风件51的风量与出风间隙512的宽度b以及出风倾角f有关,这两个参数的选定会直接影响柯恩达效应,从而影响风量的大小。目前对于这两个参数的选定,一般是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得出较优的方案。
优选地,出风间隙512为开设在环形导风件51内壁面上的宽度为约1mm的间隙,这样在出风间隙512周围形成负压区域,迫使环形导风件51附近的压力场发生变化,在大气压力和负压作用下,环形导风件51后方空气就会沿其内部流动,一般来说环形导风件51的出风流量约为风机52吸入空气量的15倍,从而达到空气流量倍增的效果。
上面几个实施例中,只需要在风管机内安装一个风机52即可达到引导空气流动的良好效果,在这种采用了空气倍增原理的导风结构中,风机52吸入空气仅起到形成负压从而引导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的作用,优选地可以采用涡旋增压风机或者轴流式风机等,它所需的安装空间比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小很多,极大程度地节约了在机身壳体1内的占用空间,可以使风管机在性能优化的同时向小型化发展。
而且,相比于离心风机在高速运转时容易产生噪声,本实用新型的风机52通过改变类型和缩小体积能够降低自身产生的噪声,从而尽量避免风管机在高速运转时发出大量噪声,从而提高使用舒适性。同时风机52中的风叶是内藏式设计,从外部看不见也无法直接接触到,更加安全美观。优选地,风叶52可以采用轴流风叶、离心风叶、涡轮增压风叶等各种不同形式。
另外,无叶风扇5中采用的环形导风件51可以有多种设计形式,例如,环形导风件51整体呈圆形、椭圆形或带有圆角的矩形等一切圆滑过渡的环形。当风管机内部为无叶风扇5留出的空间不规则的情况下,环形导风件51还可设计为异形结构来适应安装需求,能够充分利用安装空间,并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在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必须在机身壳体中留出较为规则的空间来安装圆柱形的离心风机。
为了能够在同一时间能尽量增加流过环形导风件51的空气流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出风间隙512开设在环形导风件51内壁面上,环形导风件51的轮廓与风管机中风道的内侧轮廓相匹配。即环形导风件51的外轮廓与机身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保留尽量小的间隙,目的是使空气在经过环形导风件51时能尽量大地覆盖换热器2的迎风面。
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进出风口区域面积相对换热器迎风面比较小,使得气体流动范围比较集中,会导致换热器上离风机位置较近的区域换热效率较高,而离风机位置较远的区域换热效率较低,从而造成换热器换热区域流场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换热效果,降低换热器效率和使用性能。而本实施例的风管机可以改善换热器附近空气流场的分布,使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佳均匀,从而充分地利用换热器的能效,还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空气流通量,以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机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风道中设置无叶风扇5不仅可以改善风管机内的空气流动效果,而且能够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增加,空气流场分布更均匀,还能延长换热器的结霜时间,同时使结霜更均匀,化霜时间更短。另外,在空气流动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不需要采用体积较大的离心风机,结构较为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安装也更方便。
除了在风管机中安装无叶风扇5作为导风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改进,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无叶风扇5的环形导风件51可旋转地安装在风管机的风道中,以便能够改变风道中的风向,即当出风间隙512的朝向变化时风向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改变出风方向,使用更加舒适方便。通过将无叶风扇5设计为可旋转的方式,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出风方向。具体地,可以只将环形导风件51设计为可旋转的形式,也可以将环形导风件51及风扇52作为一个整体设计为可旋转的形式。
前面的实施例中提到,风管机的风道上开设有第一风口9和第二风口10,第一风口9和第二风口10可以按照彼此成一定角度的方式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4所示的风管机的剖面示意图,该剖面通过环形导风件51且垂直于风机52的轴线,第一风口9被构造成能够竖直向下出风,第二风口10被构造成能够水平出风。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取较为舒适的出风方向,例如通过控制无叶风扇5旋转,以改变风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当无叶风扇5处于某一个角度时,可以使空气在风道内向左流动,这时第一风口9作为进风口,空气在进入风道后,直接流经换热器2进行换热,然后在环形导风件51的引导下从第二风口10流出,此时第二风口10作为出风口,出风方向A为水平向左,相对于风管机安装后的状态来说为前出风。当使无叶风扇5旋转一定的角度后,例如旋转后的相位差为180度,此时环形导风件51上的出风间隙512的方向改变,从而使得空气改变为向右流动,这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对调,即第一风口9作为出风口,出风方向B为竖直向下,第二风口10作为进风口。
在一些扩展的方案中,第一风口9还可以被构造成能够斜向下出风,向下出风包括斜向下出风和竖直向下出风;第二风口10还可以被构造成能够向上出风,向上出风包括竖直向上出风和斜向上出风。
针对于不同设置位置、形式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还可以根据风管机的工作模式来选择具体哪一个风口作为出风口。其中在制冷模式下,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最好是通过水平出风或者斜向上出风来使冷空气的行程较远,以在短时间内降低室内温度,这时就可选择第一风口9是进风口,第二风口10是出风口。在制热模式下,由于热空气密度较小,最好是通过向下出风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室内温度,这时就可选择第一风口9是出风口,第二风口10是进风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5所示的风管机的剖面示意图,第一风口9和第二风口10按照间隔180度开设,且均被构造成能够水平出风,只是方向相反。在实际使用时,当无叶风扇5的出风间隙512朝左时,可以使空气在风道内向左流动,这时第一风口9作为进风口,空气在进入风道后,流经换热器2进行换热,然后在环形导风件51的引导下从第二风口10流出,此时第二风口10作为出风口,出风方向A为水平向左。当使无叶风扇5旋转到出风间隙512朝右时,从而使得空气流向改变为向右流动,这时出风方向C为水平向右,相对于风管机安装后的状态来说为后出风。
在一些扩展的实施例中,风管机中包括多个无叶风扇5,多个无叶风扇5在风道中沿着风向前后布置,例如,可以将多个无叶风扇5均布置在换热器2的一侧,还可以在换热器2的两侧分别布置至少一个无叶风扇5。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无叶风扇5的数量能够进一步增强风管机内的空气量,从而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性能。
接下来对上面各个实施例中换热器2的形式进行说明。当风管机用在制冷模式时,换热器2包括两个蒸发器,这两个蒸发器在风道中相对于风向对称布置,参见图4和图5,两个蒸发器被布置成V形结构,V形结构的开口朝向第二出风口10。另外,这两个蒸发器之间的夹角设计需要考虑到空气的流动情况,可以根据流场的分布情况结合仿真模拟、实验进行确定,夹角的目的是使风场可以尽可能保持相同的速度通过蒸发器,目前优选的角度范围为50~60度。在实际设计时,换热器2还可以采用将直板型的蒸发器倾斜布局,参见图6。
在蒸发器换热的过程中,制冷剂和空气会进行热量交换,空气被冷却时会产生冷凝水,为了避免蒸发器被冷凝水浸泡而影响换热,在机身壳体1内换热器2的下方可以设置接水盘4,并在机身壳体1的侧壁上安装冷凝水排出管8,以作为冷凝水的排出通道。而且机身壳体1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第一冷媒流通管6和第二冷媒流通管7,分别作为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的流动通道。另外,在机身壳体1的内部还设有电器盒3,以对风机52和换热器2等部件的运行供电并进行控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导风结构,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风管机中涉及的风道和设在风道中的无叶风扇5。此种空调机导风结构,通过在风道中设置无叶风扇5,能够通过空气倍增原理在无叶风扇5周围产生负压,以大量抽吸空气并引导空气流过无叶风扇5,从而使得该导风结构改善空调机内的空气流动效果,进而提高空调机中换热器2的换热性能。
其中无叶风扇5的组成结构、形状设计以及在风道中的安装形式均在前述风管机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在设计这种导风结构时均可参照在前面提到的各种结构及效果,而且在风道中除了包括无叶风扇5,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换热器2等部件。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结构除了可以用在风管机中,还可以应用在其它类型的各类空调机中,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将风道结构稍作改变即可。
再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结构或者风管机。该空调机除了可以是风管机,还可以是天井机或壁挂机等,优选地为室内空调机。此种空调机通过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依据空气倍增原理设计的导风结构,能够使内部的空气流动效果得到改善,促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增加,并使空调机内部的空气流场分布更均匀,还能延长换热器的结霜时间,同时结霜更均匀,化霜时间更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和设在风道中的无叶风扇(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叶风扇(5)包括环形导风件(51),所述环形导风件(51)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风道中,以便能够改变所述风道中的风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风件(51)的轮廓与所述风道的内侧轮廓相匹配。
4.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空调机导风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具有彼此成一定角度设置的第一风口(9)和第二风口(10),所述无叶风扇(5)位于所述第一风口(9)和所述第二风口(1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9)被构造成能够向下出风,所述第二风口(10)被构造成能够水平出风或者向上出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9)被构造成能够竖直向下出风,所述第二风口(10)被构造成能够水平出风。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中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风口(9)是进风口,所述第二风口(10)是出风口;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风口(9)是出风口,所述第二风口(10)是进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无叶风扇(5)在所述风道中沿着风向前后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2),所述多个无叶风扇(5)均布置在所述换热器(2)的一侧,或者在所述换热器(2)的两侧分别布置至少一个所述无叶风扇(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包括两个蒸发器,所述两个蒸发器在所述风道中相对于风向对称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蒸发器被布置成V形结构,其间角度在50~60度之间。
13.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导风结构或者权利要求4~12任一所述的风管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天井机或壁挂机。
CN201520789125.7U 2015-10-12 2015-10-12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Active CN205048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9125.7U CN205048677U (zh) 2015-10-12 2015-10-12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9125.7U CN205048677U (zh) 2015-10-12 2015-10-12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8677U true CN205048677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4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89125.7U Active CN205048677U (zh) 2015-10-12 2015-10-12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867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0398A (zh) * 2015-10-12 2015-1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CN107289504A (zh) * 2016-04-01 2017-10-24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圆形空调内部结构及圆形空调
CN107747765A (zh) * 2017-09-28 2018-03-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8087964A (zh) * 2016-11-22 2018-05-29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制风管机出风走向的调节装置及风管机
CN110513771A (zh) * 2019-09-06 2019-11-2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0398A (zh) * 2015-10-12 2015-1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CN107289504A (zh) * 2016-04-01 2017-10-24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圆形空调内部结构及圆形空调
CN108087964A (zh) * 2016-11-22 2018-05-29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制风管机出风走向的调节装置及风管机
CN107747765A (zh) * 2017-09-28 2018-03-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7747765B (zh) * 2017-09-28 2024-03-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513771A (zh) * 2019-09-06 2019-11-2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0398A (zh)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CN205048677U (zh)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CN100565023C (zh) 空调器
CN113124483A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6482213B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06225072A (zh) 空调系统及其换热结构
CN104246377A (zh) 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CN105402811A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46938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KR100608682B1 (ko) 에어콘의 실내기
CN109890181A (zh) 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的顶置式制冷系统
CN105862371A (zh) 干衣机和干衣机的控制方法
CN104964341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5208740U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11993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6592182A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CN204943705U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5775443U (zh) 干衣机
CN10164446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290302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314604A (zh) 一种风冷冰箱的风循环系统及风冷冰箱
CN106123269A (zh) 空调室内机和圆形挂机
CN207570016U (zh) 空调挂机
KR20060065025A (ko) 이동식 에어컨의 배출덕트 유로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