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58558U - 开闭体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体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58558U
CN205558558U CN201620096760.1U CN201620096760U CN205558558U CN 205558558 U CN205558558 U CN 205558558U CN 201620096760 U CN201620096760 U CN 201620096760U CN 205558558 U CN205558558 U CN 205558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operation handle
sensor portion
face
o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67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泉贵明
田端恒博
萩本将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58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585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05B81/77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comprising sensors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the hand of a us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3Handles creating a completely closed wing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7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防止误操作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具有操作手柄(12),该操作手柄(12)包括: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的厚度较厚且配置有转动轴(64)的第一部位、和由厚度比第一部位薄的第二部位构成的把持部(24),操作手柄(12)由配置于开闭体(16)的基体(10)支承为转动自如,并能在把持部处于储存在形成于基体的收纳部(18)的状态的储存位置与把持部处于从储存部突出的状态的突出位置之间位移,将检测用于使开闭体处于解锁状态的操作的第一传感器部(46)配置于把持部,将检测用于使开闭体处于锁定状态的操作的第二传感器部(32)以在从操作手柄的表面侧的面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不与把持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操作手柄。

Description

开闭体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闭体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平整表面化(flush surface)成为汽车设计的趋势。所谓平整表面化是指去除车身表面等的凹凸、间隙而形成平坦的面。若进行平整表面化,则车身的空气阻力降低,因此能够提高高速性能、低油耗性能等。另外,平整表面化也有助于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噪声、提高汽车的设计性。
即使在用于进行车门的开闭操作的操作手柄中,也优选进行平整表面化。在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能够用于平整表面化的操作手柄。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能够使用操作手柄来进行车门的锁定、解锁的技术。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756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00016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165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19115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进行车门的锁定、解锁的操作时存在产生误操作的担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车门的锁定、解锁的误操作的开闭体开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开闭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手柄,该操作手柄包括:第一部位,其表面侧的面的法线方向的厚度较厚且配置有转动轴;把持部,其由所述表面侧的面的法线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一部位薄的第二部位构成,所述操作手柄构成为由配置于开闭体的基体支承为转动自如,并能够在储存位置与突出位置之间位移,所述储存位置构成为所述把持部处于储存在形成于所述基体的收纳部的状态,所述突出位置构成为所述把持部处于从所述储存部突出的状态,将第一传感器部配置于所述把持部,所述第一传感器部对用于使所述开闭体处于解锁状态的操作进行检测,将第二传感器部以在从所述操作手柄的所述表面侧的面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不与所述把持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操作手柄,所述第二传感器部对用于使所述开闭体处于锁定状态的操作进行检测。
优选地,所述把持部与所述第一部位的边界同所述第二传感器部之间的距离为30mm以上。
优选地,在从所述操作手柄的所述表面侧的面观察的侧视图中,所述第二传感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转动轴重叠。
优选地,在将所述操作手柄设定于所述突出位置时,所述第二传感器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储存部内。
优选地,在所述把持部与所述第一部位的所述边界同所述第二传感器部之间收容有电路基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感器部位于所述第一部位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部配置于所述操作手柄的背面侧的面的所述把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将对用于使开闭体处于解锁状态的操作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部配置于把持部,对用于使开闭体处于锁定状态的操作进行检测的第二传感器部在从操作手柄的表面侧的面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不与把持部重叠。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乘客等进行用于成为解锁状态的操作时,能够防止乘客等的手触碰到第二传感器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开闭体开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框图。
图2(a)、图2(b)分别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手柄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3(a)、图3(b)分别是表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手柄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4(a)、图4(b)是表示将操作手柄储存于储存部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a)、图5(b)是表示将操作手柄储存于储存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a)、图6(b)是表示将操作手柄储存于储存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a)、图7(b)是表示使操作手柄的把持部从储存部突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a)、图8(b)是表示使操作手柄的把持部从储存部突出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a)、图9(b)是表示使操作手柄的把持部从储存部突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乘客等把持操作手柄的把持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a)、图14(b)分别表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之1)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手柄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15(a)、图15(b)分别表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之2)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手柄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16(a)、图16(b)是表示使操作手柄的把持部从储存部突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乘客等把持操作手柄的把持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基体;12…操作手柄;14…车辆;16…开闭体;20…第一部位;22…第二部位;24…把持部;26…转动轴插通孔;30…操作手柄的表面侧的面;32…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6…电路基板;38…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42…弹出用传感器部;46…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50…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4…天线;58…LED;64…转动轴;66…手;66a…大拇指;70…操作手柄的背面侧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框图。图2(a)、图2(b)分别是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手柄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侧视图。图3(a)、图3(b)分别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手柄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侧视图。图4(a)、图4(b)是表示将操作手柄储存于储存部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a)、图5(b)是表示将操作手柄储存于储存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a)、图6(b)是表示将操作手柄储存于储存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a)、图7(b)是表示使操作手柄的把持部从储存部突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a)、图8(b)是表示使操作手柄的把持部从储存部突出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a)、图9(b)是表示使操作手柄的把持部从储存部突出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a)~图9(a)表示将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状态,图4(b)~图9(b)以抽出的方式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基体以及操作手柄。
如图4(a)、图4(b)至图9(a)、图9(b)所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具有:操作手柄12和将操作手柄12支承为转动自如的基体10。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还具有基于经由操作手柄12等由乘客等进行的操作而进行各种控制的控制装置62,具体而言为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62。
在基体10设置有能够储存操作手柄12的储存部18。在储存部18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形成有转动轴插通孔(未图示),供用于将操作手柄12支承为转动自如的转动轴64插通。上述转动轴插通孔形成于储存部18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9(a)、图9(b)的纸面右侧)的端部与储存部18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之间的部位。在储存部18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9(a)、图9(b)的纸面右侧)的背面侧形成有开口部68。对于上述的开口部68而言,在使操作手柄12转动时,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9(a)、图9(b)的纸面右侧)不与储存部18的背面侧抵接,而能够使操作手柄12转动。例如能够使用树脂等作为基体10的材料。
如图2(a)、图2(b)所示,操作手柄(操作杆、车门手柄)12作为整体成形为棒状。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2(a)、图2(b)的纸面右侧)形成有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的厚度比较厚的第一部位(厚壁部位)20。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2(a)、图2(b)的纸面左侧)形成有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的厚度比较薄的第二部位(薄壁部位)22。例如能够使用树脂等作为操作手柄12的材料。
在位于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2(a)、图2(b)的纸面右侧)的第一部位20,形成有用于供转动轴64插通的转动轴插通孔26。转动轴插通孔26位于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2(a)、图2(b)的纸面右侧)的端部与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之间的部位。形成于操作手柄12的转动轴插通孔26的位置与形成于基体10的转动轴插通孔的位置对应。
位于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2(a)、图2(b)的纸面左侧)的第二部位22成为被乘客等的手66把持的部位亦即把持部24。第二部位22与第一部位20的边界成为把持部24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在把持部24的长边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的厚度比把持部24厚的部位28。这样,通过使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的操作手柄12的厚度不同,从而能够划分出把持部24。
如图7(a)、图7(b)所示,在形成于操作手柄12的转动轴插通孔26以及形成于基体10的转动轴插通孔插通有转动轴64。例如能够使用螺栓等作为转动轴64。操作手柄12经由转动轴64被基体10支承为转动自如。
如图7(a)、图7(b)所示,在基体10形成有螺栓插通孔66a~66c,用于使用螺栓(未图示)将基体10固定于开闭体(车门)16。基体10使用螺栓安装于设置于车辆(车体、车身)14的开闭体16的内侧。即,将操作手柄12支承为转动自如的基体10配置于开闭体16。
如图4(a)、图4(b)至图9(a)、图9(b)所示,操作手柄12能够在使把持部24处于储存于储存部18内的状态的储存位置与把持部24处于从储存部18突出的状态的突出位置之间位移。使把持部24从收纳部18突出被称为弹出。操作手柄12的弹出使用弹出用促动器84(参照图1以及图2(a)、图2(b))来进行。若将操作手柄12储存于储存部18内,则车辆14的外观如图4(a)、图4(b)至图6(a)、图6(b)所示(处于储存位置)。若使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则车辆14的外观如图7(a)、图7(b)至图9(a)、图9(b)所示(处于突出位置)。若将操作手柄12储存于储存部18内,则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位于开闭体16的表面侧的面的大致延长面上,因此能够实现车辆14的平整表面化。
如图3(a)、图3(b)所示,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右侧)配置有锁定检测用的传感器部(检测部、检测区域、传感检测区域)32。锁定检测用的传感器部(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用于对基于用于使开闭体16处于锁定状态的乘客等的操作进行检测。基于用于使开闭体16处于锁定状态的乘客等的操作,例如对通过使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与锁定检测用的传感器部32接触来进行。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配置于位于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右侧)的第一部位20。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在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配置为不与把持部24重叠。即,在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观察操作手柄12时,以不与把持部24重叠的方式配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在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把持部24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不重叠是为了防止在乘客等对把持部24进行把持时,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错误地触碰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配置为能够在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对基于乘客等的操作进行检测。因此,若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触碰到配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则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参照图1)反应。
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例如由锁定检测用的传感器电极(锁定检测用传感器电极)构成。由锁定检测用传感器电极构成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因此,此处对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电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32。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电连接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参照图1)。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锁定检测用传感器元件)34例如配置于电路基板36。电路基板36收容于位于例如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右侧)的第一部位20内。例如能够使用电容式的传感器作为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更具体而言,使用自电容式的传感器。
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内置于操作手柄12。即使在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本身未触碰到乘客等的手66,若乘客等的手66触碰到内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则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能够反应。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意味着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相对于基于乘客等的操作而能够反应的部位。
在人体、物体未接触到内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时,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的输出成为显示“非检测”的状态。若人体、物体接触到内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则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
图10是表示乘客等把持操作手柄的把持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在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在把持部24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重叠的情况下,在乘客等对把持部24进行把持时,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容易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在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情况下,导致开闭体16移至锁定状态。为了防止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错误地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优选在乘客等对把持部24进行把持时,在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难以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位置配置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以不与把持部24重叠的方式配置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
在把持部24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第一部位20与第二部位22的边界)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之间的距离L1比较小的情况下,在乘客等对把持部24进行把持时,乘客等的大拇指66a等容易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从可靠地防止在乘客等对把持部24进行把持时,乘客等的大拇指66a等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观点来看,优选将把持部24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第一部位20与第二部位22的边界)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之间的距离L1设定为较大。具体而言,优选将把持部24的一方的端部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之间的距离L1例如设为30mm以上。若将把持部24的一方的端部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之间的距离L1设为30mm以上,则能够充分地减少在乘客等对把持部24进行把持时,乘客等的大拇指66a等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可能性。更优选为,将把持部24的一方的端部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之间的距离L1设为40mm以上。最优选为,将把持部24的一方的端部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之间的距离L1设为50mm以上。将把持部24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第一部位20与第二部位22的边界)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之间的距离L1设为越大,越能够减少在乘客等对把持部24进行把持时乘客等的大拇指66a等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可能性。
在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转动轴插通孔26与锁定用传感器部32也可以重叠。即,在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转动轴64与锁定用传感器部32也可以重叠。把持部24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第一部位20与第二部位22的边界)与转动轴64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足够大。因此,在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若以与转动轴23重叠的方式配置锁定用传感器部32,则能够充分地减少在乘客等对把持部24进行把持时乘客等的大拇指66a等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可能性。
另外,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右侧)配置有夹持检测用的传感器部38。夹持检测用的传感器部(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38用于对使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时、将操作手柄12储存于储存部18内时的夹持进行检测。在操作手柄12的缘部产生夹持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38配置为沿着操作手柄12的缘部。更具体而言,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38配置为沿着操作手柄12的上表面、端面以及下表面。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38例如由夹持检测用的传感器电极(夹持检测用传感器电极)构成。由于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38由夹持检测用传感器电极构成,因此在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与夹持检测用传感器电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38。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38电连接于夹持检测用传感器(参照图1)40。夹持检测用传感器(夹持检测用传感器元件)40例如配置于电路基板36。例如能够使用电容式的传感器作为夹持检测用传感器40,更具体而言,使用自电容式的传感器。
在人体、物体未接触到配置有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38的部位时,夹持检测用传感器40的输出成为显示“非检测”的状态。若人体、物体接触到配置有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38的部位,则夹持检测用传感器40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
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左侧)配置有弹出用的传感器部42。弹出用的传感器部(弹出用传感器部)42用于对基于用于使操作手柄12弹出的乘客等的操作进行检测。弹出用传感器部42配置于位于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左侧)的第二部位22即把持部24。弹出用传感器部42配置为能够在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对基于乘客等的操作进行检测。因此,若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触碰到配置有弹出用传感器部42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则弹出用传感器44反应。弹出用传感器部42例如由弹出用的传感器电极(弹出用传感器电极)构成。弹出用传感器部42由弹出用传感器电极构成,因此,此处对弹出用传感器部与弹出用传感器电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42。弹出用传感器部42电连接于弹出用传感器44(参照图1)。弹出用传感器(弹出用传感器元件)44例如配置于电路基板36。例如能够使用电容式的传感器作为弹出用传感器44,更具体而言,使用自电容式的传感器。
在人体、物体未接触到内置有弹出用传感器部42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时,弹出用传感器44的输出成为显示“非检测”的状态。若人体、物体接触到内置有弹出用传感器部42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则弹出用传感器44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
另外,在操作手柄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左侧)配置有解锁检测用的传感器部46。解锁检测用的传感器部(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用于对基于用于将开闭体16处于解锁状态(锁定解除状态)的乘客等的操作进行检测。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配置于位于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左侧)的第二部位22即把持部24。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配置为能够在操作手柄12的背面侧的面70对基于乘客等的操作进行检测。因此,若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触碰到配置有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背面侧的面70,则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反应。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例如由解锁检测用的传感器电极(解锁检测用传感器电极)构成。由于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由解锁检测用传感器电极构成,因此,此处对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与解锁检测用传感器电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46。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电连接于解锁用传感器(解锁用传感器元件)48。解锁用传感器48例如配置于电路基板36。例如能够使用电容式的传感器作为解锁用传感器48,更具体而言,使用自电容式的传感器。
在人体、物体未接触到内置有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背面侧的面70时,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的输出成为显示“非检测”的状态。若人体、物体接触到内置有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背面侧的面70,则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
另外,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左侧)配置有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0。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0用于对使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时、将操作手柄12储存于储存部18内时的夹持进行检测。如上所述,在操作手柄12的缘部产生夹持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0配置为沿着操作手柄12的缘部。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0配置为沿着操作手柄12的上表面、端面以及下表面。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0例如由夹持检测用的传感器电极(夹持检测用传感器电极)构成。由于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0由夹持检测用传感器电极构成,因此,此处对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与夹持检测用传感器电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50。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0电连接于夹持检测用传感器(参照图1)52。夹持检测用传感器52配置于例如电路基板36。例如能够使用电容式的传感器作为夹持检测用传感器52,更具体而言,使用自电容型的传感器。
在人体、物体未接触到配置有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0的部位时,夹持检测用传感器52的输出成为显示“非检测”的状态。若人体、物体接触到配置有夹持检测用传感器部50的部位,则夹持检测用传感器52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
另外,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左侧)配置有天线54。天线54例如能够用于使用于对无线遥控器(智能钥匙)(未图示)是否位于车辆14的附近进行检测的低频(LF:Low Frequency)信号朝向无线遥控器发送。此外,天线54不仅用于信号的发送,也用于信号的接收。无线遥控器在从远离车辆14的场所进行开闭体16的锁定、解锁时使用。另外,无线遥控控制器也在从远离车辆14的场所进行开闭体16的开闭操作时使用。天线54电连接于配置于电路基板36的收发信号电路56。
另外,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左侧)配置有LED58。LED58用于进行各种显示。LED58电连接于配置于电路基板36的LED驱动电路60。
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62具有:输入部72、控制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73、输出部74以及存储器76。输入部72、控制部73、输出部74以及存储器76能够经由母线78相互输入输出信号(数据)。
在控制装置62的输入部72输入有来自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的信号。控制部73能够基于来自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的信号,对基于用于将开闭体16处于锁定状态的乘客等的操作进行检测。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入部72输入有来自弹出用传感器44的信号。控制部73能够基于来自弹出用传感器44的信号,对用于将操作手柄12形成弹出状态的乘客等的操作进行检测。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入部72输入有来自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的信号。控制部73能够基于来自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的信号,对用于形成开闭体16的解锁状态的乘客等的操作进行检测。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入部72输入有来自夹持检测用传感器40、52的信号。控制部73能够基于来自夹持检测用传感器40、52的信号对夹持的有无进行检测。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入部72输入有来自收发信号电路56的信号。控制部73能够基于来自收发信号电路56的信号,对使用了无线遥控器的操作的内容进行检测。
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收发信号电路56。控制部73经由输出部74对收发信号电路56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从天线54向无线遥控器发送信号。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LED驱动电路60。控制部73能够经由输出部72以及LED驱动电路60进行LED58的显示的控制。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用于对车门锁定机构82进行驱动的马达(车门锁定机构用马达)80。车门锁定机构82用于进行开闭体16的锁定、解锁。控制部73经由输出部74使车门锁定机构用马达80旋转,从而驱动车门锁定机构82,进而能够将开闭体16处于锁定状态或者解锁状态。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用于对设置于开闭体16的开闭用促动器(开闭机构)90进行驱动的马达(开闭机构用马达)88。控制部73经由输出部74使开闭机构用马达88旋转,从而驱动开闭机构90,进而能够进行开闭体16的开闭。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用于驱动弹出用促动器84的马达(弹出用马达)83。控制部73经由输出部74使弹出用马达83旋转,从而驱动弹出用促动器84,进而能够使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使操作手柄12储存于储存部18。
接下来,使用附图对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1对使操作手柄12弹出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操作手柄12储存于储存部18内。控制部73对弹出用传感器44的输出是否为“检测”的状态进行确认(步骤S1)。在弹出用传感器44的输出成为显示“非检测”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1中为否),考虑为乘客等不想使操作手柄12弹出。因此,此时控制部73不使弹出用马达83旋转。若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触碰到内置有弹出用传感器部42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则弹出用传感器44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在弹出用传感器44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1中为是),考虑是乘客等想使操作手柄12弹出。因此,此时控制部73使弹出用马达83旋转(步骤S2)。若使弹出用马达83旋转,则驱动弹出用促动器84,从而操作手柄12转动。
在使操作手柄12转动的过程中,控制部73对夹持检测用传感器40、52的输出是否为“检测”的状态进行确认(步骤S3)。在夹持检测用传感器40、52的输出成为显示“非检测”的状态(在步骤S3中为否),且弹出未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为否),控制部73继续弹出用马达的旋转(步骤S2)。在夹持检测用传感器40、52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为是),考虑是产生了夹持,因此控制部73中止弹出用马达83的旋转(步骤S5)。另外,在弹出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为是),控制部73中止弹出用马达83的旋转(步骤S5)。这样,进行操作手柄12的弹出。
接下来,使用图12对解除开闭体16的锁定时的动作,即使开闭体16处于解锁状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将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储存于储存部18的状态下(在步骤S11中为否),控制部73未移至对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的输出进行确认的步骤(步骤S12)。在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为是),控制部73对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的输出是否为“检测”的状态进行确认(步骤S12)。在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的输出成为显示“非检测”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为否),控制部73未移至对开闭体16是否为锁定状态进行确认的步骤(步骤S13)。
乘客等对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进行把持,在把持部24与操作手柄12的背面侧的面70接触,从而进行用于解除锁定的操作。若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接触到内置有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则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在解锁检测用传感器48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为是),控制部73对开闭体16是否为锁定状态进行确认(步骤S13)。在开闭体16并非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为否),则已经解除锁定,处于解锁状态,因此不进一步进行解锁的动作。在开闭体16为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为是),控制部73使车门锁定机构用马达80旋转,从而驱动车门锁定机构82,使开闭体16处于解锁状态(步骤S14)。这样进行开闭体16的解锁。
接下来,使用图13对使开闭体16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的状态下(在步骤S21中为否),控制部73未移至对锁定检测用传感器48的输出进行确认的步骤(步骤S22)。在将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储存于储存部18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为是),控制部73对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的输出是否为“检测”的状态进行确认(步骤S22)。在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的输出成为显示“非检测”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为否),控制部73未移至对开闭体16是否为解锁状态进行确认的步骤(步骤S23)。
若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触碰到内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部位的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则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在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为是),控制部73对开闭体16是否为解锁状态进行确认(步骤S23)。在开闭体16并非解锁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3中为否),则已经处于锁定状态,因此不进一步进行锁定的动作。在开闭体16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3中为是),控制部73使车门锁定机构用马达80旋转,从而驱动车门锁定机构82,进而使开闭体16处于锁定状态(步骤S24)。这样进行开闭体16的锁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配置于把持部24,在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不与把持部24重叠。因此在乘客等进行用于处于解锁状态的操作时,能够防止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触碰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开闭体开闭装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配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位于操作手柄12的背面侧的面70。因此在乘客等进行用于处于锁定状态的操作时,乘客等的手66不会触碰到解锁检测用传感器部46。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开闭体开闭装置。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操作手柄12收纳于储存部18时,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大致位于开闭体16的表面侧的面的延长面上,因此能够实现平整表面化,从而能够提供设计性良好的车辆14。
(变形例(之1))
接下来,使用图14(a)、图14(b)对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4(a)、图14(b)分别表示基于本变形例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手柄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图14(a)是俯视图,图14(b)是侧视图。
对于基于本变形例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手柄而言,在使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时,以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储存部18内的方式设定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位置。
如图14(a)、图14(b)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14(a)、图14(b)的纸面右侧)的端部的附近配置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在使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时,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储存部18内。
在使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时,储存于储存部18内的操作手柄12的部位从把持部24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第一部位20与第二部位22的边界)充分地分离。另外,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难以触碰到使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时位于储存部18内的操作手柄12的部位。因此,若在上述的位置配置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则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难以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触碰。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可靠地防止乘客等的手66错误地触碰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
如上所述,也可以在使操作手柄12的把持部24从储存部18突出时,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储存部18内。
(变形例(之2))
接下来,使用图15(a)、图15(b)至图17对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5(a)、图15(b)分别表示基于本变形例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手柄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图15(a)是俯视图,图15(b)是侧视图。图16(a)、图16(b)是表示使操作手柄的把持部从储存部突出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6(a)示出了将基于本变形例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状态,图16(b)以抽出的方式示出了基于本变形例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基体以及操作手柄。图17是表示乘客等把持操作手柄的把持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5(a)、图15(b)所示,基于本变形例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在第一部位20的上部配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具体而言,如图16(a)、图16(b)所示,在使操作手柄12弹出时位于储存部18的外侧的部位的第一部位20的上部配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若人体、物体接触到内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的部位的第一部位20的上表面侧的面,则锁定检测用传感器34的输出成为显示“检测”的状态。
在第一部位20的上部配置有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因此在乘客等对把持部24进行把持时乘客等的手66的一部分不会接触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参照图17)。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可靠地防止乘客等的手66错误地触碰到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
[变形实施方式]
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作为传感器34、40、44、48、52使用自电容式的传感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传感器34、40、44、48、52,也可以使用互容式的传感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作为传感器34、40、44、48、52使用电容式的传感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传感器34、40、44、48、52,也可以使用压电元件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传感器电极构成传感器部32、38、42、46、5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传感器元件本身配置为传感器部32、38、42、46、5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传感器电极构成传感器部32、38、42、46、5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传感器部32、38、42、46、50,也可以使用按钮式开关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作为传感器34、40、44、48、52使用接触传感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传感器34、40、44、48、52,也可以使用接近传感器。另外,作为传感器34、40、44、48、52,也可以使用红外线式传感器、超声波式传感器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把持部24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之间的部位收容电路基板36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收容电路基板36的位置不限定于把持部24与锁定检测用传感器部32之间的部位。例如,也可以在操作手柄1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3(a)、图3(b)的纸面右侧)的端部的附近的操作手柄12内收容电路基板36。
另外,也可以将障碍物检测用传感器部进一步配置于操作手柄12的表面侧的面3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弹出用马达83旋转,从而驱动弹出用促动器8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弹出用促动器84,也可以使用油压式的促动器、气压式的促动器等。
另外,也可以在操作手柄12或者操作手柄12的周边设置用于对操作手柄12的状态进行监视的开关、传感器等。

Claims (7)

1.一种开闭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手柄,该操作手柄包括:第一部位,其表面侧的面的法线方向的厚度较厚且配置有转动轴;把持部,其由所述表面侧的面的法线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一部位薄的第二部位构成,
所述操作手柄构成为由配置于开闭体的基体支承为转动自如,并能够在储存位置与突出位置之间位移,所述储存位置构成为所述把持部处于储存在形成于所述基体的收纳部的状态,所述突出位置构成为所述把持部处于从所述储存部突出的状态,
将第一传感器部配置于所述把持部,所述第一传感器部对用于使所述开闭体处于解锁状态的操作进行检测,
将第二传感器部以在从所述操作手柄的所述表面侧的面的法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不与所述把持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操作手柄,所述第二传感器部对用于使所述开闭体处于锁定状态的操作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与所述第一部位的边界同所述第二传感器部之间的距离为30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操作手柄的所述表面侧的面观察的侧视图中,所述第二传感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转动轴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操作手柄设定于所述突出位置时,所述第二传感器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储存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持部与所述第一部位的边界同所述第二传感器部之间收容有电路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感器部位于所述第一部位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部配置于所述操作手柄的背面侧的面的所述把持部。
CN201620096760.1U 2015-02-02 2016-01-29 开闭体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585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8474A JP2016142045A (ja) 2015-02-02 2015-02-02 開閉体開閉装置
JP2015-018474 2015-0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58558U true CN205558558U (zh) 2016-09-07

Family

ID=55275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676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58558U (zh) 2015-02-02 2016-01-29 开闭体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22702A1 (zh)
EP (1) EP3054070B1 (zh)
JP (1) JP2016142045A (zh)
CN (1) CN2055585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1129A (zh) * 2017-07-13 2020-01-31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门把手设备
CN111206834A (zh) * 2020-01-10 2020-05-2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隐藏式门把手及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7348B (en) * 2012-09-25 2015-09-23 Jaguar Land Rover Ltd Retractable handle arrangement
US20150059424A1 (en) * 2013-09-04 2015-03-0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door
FR3054260B1 (fr) * 2016-07-22 2018-07-13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ysteme de commande d’ouverture d’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190234117A1 (en) * 2016-08-23 2019-08-0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Sens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actuation of a handle device of a vehicle
JP6831291B2 (ja) * 2017-04-28 2021-02-17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EP3483371B1 (en) * 2017-11-13 2019-12-25 U-Shin Italia S.p.A. Vehicle door handle with sensitive actuator
JP7022657B2 (ja) 2018-06-08 2022-02-18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FR3082864B1 (fr) * 2018-06-22 2020-07-17 U-Shin Italia S.P.A. Ensemble de poignee d’ouvrant avec systeme de deverrouillage electrique
US11859419B2 (en) * 2018-09-19 2024-01-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Handle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698792B (zh) * 2019-08-21 2020-07-11 東隆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鎖
EP3835519B1 (en) * 2019-12-09 2022-05-18 U-Shin Italia S.p.A. Motorized door leaf handle for a motor vehicle
DE202021100149U1 (de) 2021-01-14 2022-04-20 Franz Schneider Brakel Gmbh + Co Kg Muschelgriff und Schiebe- oder Drehtür oder -fenster
JP2022118865A (ja) * 2021-02-03 2022-08-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5570B2 (ja) 1993-09-17 2001-05-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の開閉装置
US20050054616A1 (en) * 2003-07-03 2005-03-10 Judith Aronhime Zoledronic acid crystal forms, zoledronate sodium salt crystal forms, amorphous zoledronate sodium salt,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DE10340792A1 (de) * 2003-09-02 2005-04-07 Adam Opel Ag Türgriff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4947348B2 (ja) * 2006-09-13 2012-06-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191157B2 (ja) 2007-03-30 2013-04-24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自動車用ドア
JP2008248631A (ja) * 2007-03-30 2008-10-16 Alpha Corp 扉装置
US8786401B2 (en) * 2009-12-23 2014-07-22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ndable flush door handle for vehicle
GB2492319A (en) 2011-06-21 2013-01-02 Jaguar Cars Retractable handle
US8701353B2 (en) * 2012-06-29 2014-04-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ployable door handle for vehicles
JP5974693B2 (ja) * 2012-07-10 2016-08-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駆動装置
JP6020251B2 (ja) * 2013-02-26 2016-11-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操作入力確認装置及び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1129A (zh) * 2017-07-13 2020-01-31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门把手设备
CN111206834A (zh) * 2020-01-10 2020-05-2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隐藏式门把手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42045A (ja) 2016-08-08
EP3054070A1 (en) 2016-08-10
US20160222702A1 (en) 2016-08-04
EP3054070B1 (en) 2018-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58558U (zh) 开闭体开闭装置
CN105840016A (zh) 开闭体开闭装置
US11136000B2 (en) Touch and gesture pad for swipe/tap entry verification system
EP2177695B1 (en) Door handle device
JP5131472B2 (ja)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US8382170B2 (en) Door handle device
KR101089854B1 (ko) 차체 또는 차량 내부에 설치된 전자식 또는 전자기계식접근 시스템을 구동하기 위한 장치
EP2172605B1 (en) Door handle device
US9447613B2 (en) Proximity switch based door latch release
CN103526991B (zh) 一种车辆门锁控制系统和方法
JP5022483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152554B2 (ja) 車両の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JP4650694B2 (ja) 車両用ハンドル
JP4667984B2 (ja) 車両の開閉自在な部材を開放するための制御装置
US11542732B2 (en) Handle assembly for vehicular closure panels having integrated antenna and force sensor configuration
CN111663870A (zh) 隐藏式门把手控制装置
JP4970143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CN207328384U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车辆
JP2009133158A (ja) ドア施錠装置
JP5092717B2 (ja) 静電容量式接触検知装置
JP5311083B2 (ja) 車両の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KR20170050420A (ko) 테일 게이트 스위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11106204A (ja) ドア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ドア装置
JP2018155010A (ja)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10768338U (zh) 汽车自动开关门装置、无门把手的汽车自动门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