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4108U - 一种差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差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34108U CN205534108U CN201620211750.8U CN201620211750U CN205534108U CN 205534108 U CN205534108 U CN 205534108U CN 201620211750 U CN201620211750 U CN 201620211750U CN 205534108 U CN205534108 U CN 2055341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miaxis
- flange
- stage clip
- shaft gear
- axle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与第一半轴齿轮连接的第一半轴和与第二半轴齿轮连接的第二半轴,第一半轴远离第一半轴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第一法兰具有用于与汽车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一固定连接孔,且第一半轴通过第一油封与差速器壳体密封配合并通过第一轴承与差速器壳体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半轴上增加用于与汽车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一法兰,并使第一半轴与第一油封密封配合,在拆装第一传动轴时,第一油封始终与第一半轴密封配合,第一传动轴不需要接触第一油封,所以能够避免对第一油封造成磕碰和划伤,从而降低了差速器发生渗漏油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差速器。
背景技术
差速器为能够使汽车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差速器通常由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左半轴和右半轴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输入轴进入差速器,驱动行星齿轮,再由行星齿轮通过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传递给左、右半轴,由左、右半轴通过汽车传动轴传递给左、右车轮。
目前,汽车的传动轴与差速器半轴通过内外花键连接,且传动轴与差速器壳体上的油封唇口密封配合,油封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上并套设在传动轴上。在整车装配以及检修维护的过程中,传动轴需要多次拆装,这样传动轴需要多次穿入和穿出油封,传动轴的花键部分较易划伤和磕碰油封,导致渗漏油。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差速器发生渗漏油的风险,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以降低差速器发生渗漏油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连接的第一半轴和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连接的第二半轴,所述第一半轴远离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具有用于与汽车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一固定连接孔,且所述第一半轴通过第一油封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密封配合并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配合。
优选的,上述差速器中,所述第二半轴远离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具有用于与汽车的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第二固定连接孔,且所述第二半轴通过第二油封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密封配合并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配合。
优选的,上述差速器中,所述第一半轴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半轴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连接。
优选的,上述差速器还包括:
穿过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孔的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孔靠近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相抵;
沿所述第一半轴的轴向定位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端面和所述第一半轴的端面的第一螺纹衬套,所述第一螺纹衬套的内螺纹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杆部螺纹连接,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孔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螺纹连接;
外套于所述第一半轴的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半轴靠近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油封密封配合的第一限位轴肩,所述第一限位轴肩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簧配合的第一压簧限位槽;
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靠近所述第一法兰一端的第一压簧挡盖,所述第一压簧挡盖靠近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簧配合的第二压簧限位槽,所述第一压簧位于所述第一压簧限位槽和所述第二压簧限位槽之间。
优选的,上述差速器还包括:
穿过所述第二半轴的中心孔的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半轴的中心孔靠近所述第二法兰的一端相抵;
沿所述第二半轴的轴向定位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端面和所述第二半轴的端面的第二螺纹衬套,所述第二螺纹衬套的内螺纹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杆部螺纹连接,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半轴的中心孔远离所述第二法兰的一端螺纹连接;
外套于所述第二半轴的第二压簧;
位于所述第二压簧靠近所述第二法兰一侧的油封挡盖,所述油封挡盖远离所述第二法兰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压簧配合的第三压簧限位槽;
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靠近所述第二法兰一端的第二压簧挡盖,所述第二压簧挡盖靠近所述第二法兰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压簧配合的第四压簧限位槽,所述第二压簧位于所述第三压簧限位槽和所述第四压簧限位槽之间。
优选的,上述差速器中,所述第二半轴靠近所述第二法兰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二油封密封配合的第二限位轴肩,所述油封挡盖压装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并外罩于所述第二油封。
优选的,上述差速器中,所述油封挡盖靠近所述第二法兰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差速器壳体。
优选的,上述差速器中,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且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周面为圆锥面,外周面为圆柱面。
优选的,上述差速器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衬套的定位面与所述第一半轴端面之间的第一密封垫片;
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衬套的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半轴端面之间的第二密封垫片;
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之间的第一半轴齿轮球形垫片;
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之间的第二半轴齿轮球形垫片。
优选的,上述差速器中,所述第一法兰端部具有用于周向定位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台阶槽;所述第二法兰端部具有用于周向定位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台阶槽。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与第一半轴齿轮连接的第一半轴和与第二半轴齿轮连接的第二半轴,第一半轴远离第一半轴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第一法兰具有用于与汽车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一固定连接孔,且第一半轴通过第一油封与差速器壳体密封配合并通过第一轴承与差速器壳体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半轴上增加用于与汽车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一法兰,并使第一半轴与第一油封密封配合;这样在装配第一传动轴或检修维护拆解第一传动轴的过程中,仅需要通过固定件如螺栓使第一传动轴与第一法兰的第一固定连接孔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传动轴固定在第一半轴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拆装第一传动轴时,第一油封始终与第一半轴密封配合,第一传动轴不需要接触第一油封,所以能够避免对第一油封造成磕碰和划伤,从而降低了差速器发生渗漏油的风险。此外,第一法兰与第一传动轴的接触面较大,提高了第一传动轴与第一半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扭矩传递的可靠性,提高了差速器半轴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差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速器,降低了差速器发生渗漏油的风险。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第一半轴齿轮12、第二半轴齿轮20、与第一半轴齿轮12连接的第一半轴2和与第二半轴齿轮20连接的第二半轴10,第一半轴2远离第一半轴齿轮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24,第一法兰24具有用于与汽车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一固定连接孔,且第一半轴2通过第一油封17与差速器壳体密封配合并通过第一轴承5与差速器壳体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半轴2上增加用于与汽车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一法兰24,并使第一半轴2与第一油封17密封配合;这样在装配第一传动轴或检修维护拆解第一传动轴的过程中,仅需要通过固定件如螺栓使第一传动轴与第一法兰24的第一固定连接孔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传动轴固定在第一半轴2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拆装第一传动轴时,第一油封17始终与第一半轴2密封配合,第一传动轴不需要接触第一油封17,所以能够避免对第一油封17造成磕碰和划伤,从而降低了差速器发生渗漏油的风险。此外,第一法兰24与第一传动轴的接触面较大,提高了第一传动轴与第一半轴2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扭矩传递的可靠性,提高了差速器半轴运行稳定性。
优选的,第二半轴10远离第二半轴齿轮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102,第二法兰102具有用于与汽车的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第二固定连接孔,且第二半轴10通过第二油封16与差速器壳体密封配合并通过第二轴承6与差速器壳体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半轴10上增加用于与汽车的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第二法兰102,并使第二半轴10与第二油封16密封配合;这样在装配第二传动轴或检修维护拆解第二传动轴的过程中,仅需要通过固定件如螺栓使第二传动轴与第二法兰102的第二固定连接孔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传动轴固定在第二半轴10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拆装第二传动轴时,第二油封16始终与第二半轴10密封配合,第二传动轴不需要接触第二油封16,所以能够避免对第二油封16造成磕碰和划伤,从而降低了差速器发生渗漏油的风险。此外,第二法兰102与第二传动轴的接触面较大,提高了第二传动轴与第二半轴10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扭矩传递的可靠性,提高了差速器半轴运行稳定性。
具体的,上述第一固定连接孔和第二固定连接孔均为螺纹孔,此时利用螺栓将第一传动轴固定于第一法兰24上,将第二传动轴固定于第二法兰102上,提高了两个传动轴的固定强度,能够有效保证大扭矩的传递性。
差速器装配时,先将第一油封17和第二油封16压装在差速器壳体上,然后使第一半轴2穿入第一油封17内并与第一油封17密封配合,使第二半轴10穿入第二油封16内并与第二油封16密封配合,从而防止变速器渗漏油。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半轴2通过花键与第一半轴齿轮12连接,第二半轴10通过花键与第二半轴齿轮20连接。
本实施例的两个半轴齿轮与两个半轴分别通过花键配合,便于装配,同时连接强度较好;当然,两个半轴还可以通过多个平键、楔键或半圆键与半轴齿轮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差速器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1、第一螺纹衬套14、第一压簧3和第一压簧挡盖4,其中,第一紧固螺栓1穿过第一半轴2的中心孔,第一紧固螺栓1的头部与第一半轴2的中心孔靠近第一法兰24的一端相抵;第一螺纹衬套14沿第一半轴2的轴向定位第一半轴齿轮12端面和第一半轴2的端面,第一螺纹衬套14的内螺纹与第一紧固螺栓1的杆部螺纹连接,外螺纹与第一半轴2的中心孔远离第一法兰24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压簧3外套于第一半轴2,第一半轴2靠近第一法兰24的一端具有与第一油封17密封配合的第一限位轴肩21,第一限位轴肩21远离第一法兰24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压簧3配合的第一压簧限位槽22;第一压簧挡盖4设置在第一轴承5靠近第一法兰24的一端,第一压簧挡盖4靠近第一法兰24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压簧3配合的第二压簧限位槽,第一压簧3位于第一压簧限位槽22和第二压簧限位槽之间。
具体的,上述第一紧固螺栓1为内六角螺栓,该第一紧固螺栓1通过与第一螺纹衬套14的内螺纹连接,向靠近第一半轴齿轮12的方向压紧第一半轴2,使第一压簧3处于压缩状态;同时,第一紧固螺栓1在紧固的过程中,第一半轴2还会受到第一压簧3朝向远离第一半轴齿轮12方向的反作用力,利用第一压簧3向外压紧第一半轴2。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限位轴肩21上的第一压簧限位槽22和第一压簧挡盖4上的第二压簧8限位槽对第一压簧3的两端进行限位,从而利用第一紧固螺栓1的作用,使第一压簧3处于压缩状态。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螺纹衬套14的螺柱(螺纹部分可穿过第一半轴齿轮12的孔,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半轴2的中心孔螺纹连接,对第一半轴齿轮12起到了向里侧方向(即靠近差速器的行星齿轮方向)的限位作用;通过内螺纹与第一紧固螺栓1的杆部连接,起到紧固第一半轴2的作用。而且,第一螺纹衬套14的端面大于第一半轴齿轮12的中心孔,在第一紧固螺栓1的紧固过程中,第一半轴齿轮12与第一螺纹衬套14的端面相抵,第一螺纹衬套14挡在第一半轴齿轮12的端面上起到限位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既利用花键使第一半轴齿轮12与第一半轴2连接,又利用第一紧固螺栓1与第一螺纹衬套14的配合连接第一半轴齿轮12与第一半轴2,同时利用第一压簧3对上述连接结构施加压紧力,防止返松,从而提高了第一半轴2与第一半轴齿轮12的连接强度。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第一半轴2的中心孔加工螺纹,并配合能够定位第一半轴2和第一半轴齿轮12的螺母实现第一紧固螺栓1的固定和第一半轴2与第一半轴齿轮12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差速器还包括第二紧固螺栓15、第二螺纹衬套18、第二压簧8、油封挡盖9、第二压簧挡盖7;其中,第二紧固螺栓15穿过第二半轴10的中心孔,第二紧固螺栓15的头部与第二半轴10的中心孔靠近第二法兰102的一端相抵;第二螺纹衬套18沿第二半轴10的轴向定位第二半轴齿轮20端面和第二半轴10的端面,第二螺纹衬套18的内螺纹与第二紧固螺栓15的杆部螺纹连接,外螺纹与第二半轴10的中心孔远离第二法兰102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二压簧8外套于第二半轴10;油封挡盖9位于第二压簧8靠近第二法兰102的一侧,油封挡盖9远离第二法兰102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压簧8配合的第三压簧限位槽;第二压簧挡盖7设置在第二轴承6靠近第二法兰102的一端,第二压簧挡盖7靠近第二法兰102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压簧8配合的第四压簧限位槽,第二压簧8位于第三压簧限位槽和第四压簧限位槽之间。
具体的,上述第二紧固螺栓15为内六角螺栓,该第二紧固螺栓15通过与第二螺纹衬套18的内螺纹连接,向靠近第二半轴齿轮20的方向压紧第二半轴10,使第二压簧8处于压缩状态;同时,第二紧固螺栓15在紧固的过程中,第二半轴10还会受到第二压簧8朝向远离第二半轴齿轮20方向的反作用力,利用第二压簧8向外压紧第二半轴10。
本实用新型通过油封挡盖9上的第三压簧限位槽和第二压簧挡盖7上的第四压簧限位槽对第二压簧8的两端进行限位,从而利用第二紧固螺栓15的作用,使第二压簧8处于压缩状态。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二螺纹衬套18的螺柱(螺纹部分)可穿过第二半轴齿轮20的孔,通过外螺纹与第二半轴10的中心孔螺纹连接,对第二半轴齿轮20起到了向里侧方向(即靠近行星齿轮方向)的限位作用;通过内螺纹与第二紧固螺栓15的杆部连接,起到紧固第二半轴10的作用。而且,第二螺纹衬套18的端面大于第二半轴齿轮20的中心孔,在第二紧固螺栓15的紧固过程中,第二半轴齿轮20与第二螺纹衬套18的端面相抵,第二螺纹衬套18挡在第二半轴齿轮20的端面上起到限位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既利用花键使第二半轴齿轮20与第二半轴10连接,又利用第二紧固螺栓15与第二螺纹衬套18的配合连接第二半轴齿轮20与第二半轴10,同时利用第二压簧8对上述连接结构施加压紧力,防止返松,从而提高了第二半轴10与第二半轴齿轮20的连接强度。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第二半轴10的中心孔加工螺纹,并配合能够定位第二半轴10和第二半轴齿轮20的螺母实现第二紧固螺栓15的固定和第二半轴10与第二半轴齿轮20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第一半轴2与第二半轴10处的结构不同,使两个法兰一长一短,更利于差速器内部的布局以及整车的安装空间。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使第一半轴2和第二半轴10的结构对称设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半轴10靠近第二法兰102的一端具有与第二油封16密封配合的第二限位轴肩101,油封挡盖9压装于差速器壳体上并外罩于第二油封16。装配时,首先将油封挡盖9压装在差速器壳体上,并和第二油封16压装在一起,然后将第二半轴10穿入到第二油封16的孔中,并使第二油封16与第二半轴10密封配合。本实施例采用油封挡盖9对第二油封16进行防护,防止灰尘进入第二油封16内,提高了密封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油封挡盖9靠近第二法兰102的一端外露于差速器壳体。本实用新型使较短的第一半轴2上的结构均位于差速器壳体内,使较长的第二半轴10上的油封挡盖9一端外露,从而便于差速器内部的布局;当然,根据不同规格的差速器壳体,上述油封挡盖9也可以全部位于差速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均为圆锥滚子轴承,且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周面为圆锥面,外周面为圆柱面。上述圆锥滚子轴承装配时,首先将轴承外圈压装在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上具有限制轴承箱靠近半轴齿轮方向移动的限位部,再将轴承内圈安装在相应的半轴上。
本实施例利用轴承的内圈支撑弹簧挡盖,利用轴承的内圈端面限制弹簧挡盖向靠近半轴齿轮的方向移动,弹簧挡盖的另一端靠压簧压紧,结构简单可靠。而且,利用圆锥滚子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和径向的力,承载能力较好。此外,上述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周面和外周面还可以均为圆周面或者圆锥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差速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螺纹衬套14的定位面与第一半轴2端面之间的第一密封垫片;设置在第二螺纹衬套18的定位面与第二半轴10端面之间的第二密封垫片19。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密封垫片使第一螺纹衬套14的定位面与第一半轴2端面密封接触,利用第二密封垫片19使第二螺纹衬套18的定位面与第二半轴10端面密封接触,从而防止渗漏油。
上述差速器还包括设置在差速器壳体与第一半轴齿轮12之间的第一半轴齿轮球形垫片13;设置在差速器壳体与第二半轴齿轮20之间的第二半轴齿轮球形垫片11。半轴齿轮球形垫片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同时增加半轴齿轮的表面光洁度,降低磨损程度,提高半轴齿轮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传动轴的装配,第一法兰24端部具有用于周向定位第一传动轴的第一台阶槽23;第二法兰102端部具有用于周向定位第二传动轴的第二台阶槽。装配时,本实用新型利用台阶槽对传动轴周向定位,从而便于传动轴上的连接孔对准法兰上的固定连接孔,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台阶槽还可以增大法兰与传动轴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使得差速器半轴运行中更加稳定,提高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设置上述台阶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第一半轴齿轮(12)、第二半轴齿轮(20)、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2)连接的第一半轴(2)和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20)连接的第二半轴(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轴(2)远离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24),所述第一法兰(24)具有用于与汽车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一固定连接孔,且所述第一半轴(2)通过第一油封(17)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密封配合并通过第一轴承(5)与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轴(10)远离所述第二半轴齿轮(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102),所述第二法兰(102)具有用于与汽车的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第二固定连接孔,且所述第二半轴(10)通过第二油封(16)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密封配合并通过第二轴承(6)与所述差速器壳体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轴(2)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2)连接,所述第二半轴(10)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穿过所述第一半轴(2)的中心孔的第一紧固螺栓(1),所述第一紧固螺栓(1)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半轴(2)的中心孔靠近所述第一法兰(24)的一端相抵;
沿所述第一半轴(2)的轴向定位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2)端面和所述第一半轴(2)的端面的第一螺纹衬套(14),所述第一螺纹衬套(14)的内螺纹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1)的杆部螺纹连接,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半轴(2)的中心孔远离所述第一法兰(24)的一端螺纹连接;
外套于所述第一半轴(2)的第一压簧(3),所述第一半轴(2)靠近所述第一法兰(24)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油封(17)密封配合的第一限位轴肩(21),所述第一限位轴肩(21)远离所述第一法兰(24)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簧(3)配合的第一压簧限位槽(22);
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5)靠近所述第一法兰(24)一端的第一压簧挡盖(4),所述第一压簧挡盖(4)靠近所述第一法兰(24)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簧(3)配合的第二压簧限位槽,所述第一压簧(3)位于所述第一压簧限位槽(22)和所述第二压簧限位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穿过所述第二半轴(10)的中心孔的第二紧固螺栓(15),所述第二紧固螺栓(15)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半轴(10)的中心孔靠近所述第二法兰(102)的一端相抵;
沿所述第二半轴(10)的轴向定位所述第二半轴齿轮(20)端面和所述第二半轴(10)的端面的第二螺纹衬套(18),所述第二螺纹衬套(18)的内螺纹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栓(15)的杆部螺纹连接,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半轴(10)的中心孔远离所述第二法兰(102)的一端螺纹连接;
外套于所述第二半轴(10)的第二压簧(8);
位于所述第二压簧(8)靠近所述第二法兰(102)一侧的油封挡盖(9),所述油封挡盖(9)远离所述第二法兰(102)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压簧(8)配合的第三压簧限位槽;
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6)靠近所述第二法兰(102)一端的第二压簧挡盖(7),所述第二压簧挡盖(7)靠近所述第二法兰(102)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压簧(8)配合的第四压簧限位槽,所述第二压簧(8)位于所述第三压簧限位槽和所述第四压簧限位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轴(10)靠近所述第二法兰(102)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二油封(16)密封配合的第二限位轴肩(101),所述油封挡盖(9)压装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并外罩于所述第二油封(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挡盖(9)靠近所述第二法兰(102)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差速器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5)和所述第二轴承(6)均为圆锥滚子轴承,且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周面为圆锥面,外周面为圆柱面。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衬套(14)的定位面与所述第一半轴(2)端面之间的第一密封垫片;
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衬套(18)的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半轴(10)端面之间的第二密封垫片(19);
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2)之间的第一半轴齿轮球形垫片(13);
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20)之间的第二半轴齿轮球形垫片(11)。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24)端部具有用于周向定位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台阶槽(23);所述第二法兰(102)端部具有用于周向定位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台阶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11750.8U CN205534108U (zh) | 2016-03-18 | 2016-03-18 | 一种差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11750.8U CN205534108U (zh) | 2016-03-18 | 2016-03-18 | 一种差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34108U true CN205534108U (zh) | 2016-08-31 |
Family
ID=56783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11750.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34108U (zh) | 2016-03-18 | 2016-03-18 | 一种差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341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26815A (zh) * | 2016-03-18 | 2016-06-01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差速器 |
-
2016
- 2016-03-18 CN CN201620211750.8U patent/CN20553410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26815A (zh) * | 2016-03-18 | 2016-06-01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差速器 |
CN105626815B (zh) * | 2016-03-18 | 2018-05-29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差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46709U (zh) | 螺旋锥齿轮输入行星齿轮箱 | |
CN109253224B (zh) | 一种驱动桥轻量化传动组件 | |
CN110529560B (zh) | 一种轮边减速器结构 | |
CN101955136A (zh) | 一种汽车起重机回转减速装置 | |
CN205534108U (zh) | 一种差速器 | |
CN111677818A (zh) | 矿用自卸车耦合行星轮系减速装置 | |
CN210949744U (zh) | 一种篦冷机用行星齿轮箱 | |
CN209818660U (zh) | 一种行星轮轮边减速器 | |
CN102562955B (zh) | 新型轮边锥齿轮减速机构 | |
CN207762139U (zh) | 一种法兰盘、主动齿轮组件及车辆 | |
CN208331171U (zh) | 一种带有行星齿轮垫片防转结构的差速器总成 | |
CN105626815B (zh) | 一种差速器 | |
CN210715883U (zh) | 一种结构紧凑的同轴减速器 | |
CN110081152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动车桥 | |
CN112228515B (zh) | 工程车辆轮边减速机及矿用自卸车 | |
CN210830333U (zh) | 一种双级行走减速机 | |
CN207617719U (zh) | 单轨车辆减速传动装置 | |
CN207327999U (zh) | 一种新型花键结构的双列球轮毂轴承单元 | |
CN209100608U (zh) | 一种重型工程机械的行走减速机 | |
CN201871919U (zh) | 汽车驱动桥总成主锥螺母与凸缘同步对接的转接头装置 | |
CN215444939U (zh) | 一种轮边减速器及车辆 | |
CN110701276B (zh) | 双行星分流式差速电驱桥减速器及其装配方法 | |
CN210174540U (zh) | 分体式双排链轮轴 | |
CN116538245A (zh) | 一种轮边减速机、终端驱动装置、装配方法及矿用自卸车 | |
CN221443270U (zh) | 装载机驱动桥轮边减速器总成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2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