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1533U -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1533U
CN205531533U CN201620401500.0U CN201620401500U CN205531533U CN 205531533 U CN205531533 U CN 205531533U CN 201620401500 U CN201620401500 U CN 201620401500U CN 205531533 U CN205531533 U CN 205531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retractor device
column
weighing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015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4015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1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1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153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下两层停车互不干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所述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包括立柱、第一起重臂、第二起重臂、支撑臂;所述立柱的一端与第一起重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起重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起重臂的另一端与支撑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立柱与第一起重臂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所述第一起重臂与第二起重臂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二起重臂与支撑臂之间设置有第三伸缩装置。采用该双层立体停车机构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高;停车效率高,时间短;上下两台车互不影响;结构简单,安装简易,维修方便;大范围使用可缓解城市停车压力;车辆出入库无需排队。

Description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停放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小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停车车位变得越来越紧张,停车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现有的办法是往往采用修建多层地下停车场,但是修建地下停车场成本较高,同时对修建场地地理位置要求较高;因此较难实施。另一种解决方式是搭设露天多层停车支架,现有的多层停车支架均采用电梯形式,即通过电梯将小车提升到上层。现有的多层停车支架,由于需要对小车实现吊升,因此需要大型电梯,从而使得结构复杂,安装和建造成本较高。同时现有的多层停车支架,必须先停放上层车位,最后停放下层车位,在取车时如果位于停车的车位下方的车位有车,需要将下层的车移出后才能实现取车;因此停车和取车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两层停车互不干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包括立柱、第一起重臂、第二起重臂、支撑臂;
所述立柱的一端与第一起重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起重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起重臂的另一端与支撑臂的一端铰接;
所述立柱与第一起重臂的铰接轴、第一起重臂与第二起重臂的铰接轴以及第二起重臂与支撑臂的铰接轴相互平行;
所述立柱与第一起重臂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所述第一伸缩装置一端与立柱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起重臂铰接;且所述第一伸缩装置在立柱上的铰接点距离立柱与第一起重臂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伸缩装置在第一起重臂上的铰接点距离立柱与第一起重臂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2;所述L1加L2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伸缩装置的最大长度;
所述第一起重臂与第二起重臂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二伸缩装置一端与第一起重臂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起重臂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与第二起重臂之间的夹角α通过第二伸缩装置驱动在0°到180°内变化;
所述第二起重臂与支撑臂之间设置有第三伸缩装置;所述第三伸缩装置一端与第二起重臂铰接,另一端与支撑臂铰接;所述第二起重臂与支撑臂之间的夹角β通过第三伸缩装置驱动在0°到180°内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起重臂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起重臂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距离第一起重臂与第二起重臂的铰接点的距离L3等于第二安装座距离第一起重臂与第二起重臂的铰接点的距离L4;所述第二伸缩装置一端与安装座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垂直于立柱的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一端与立柱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起重臂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的长度大于第二起重臂的长度;所述第二起重臂与立柱共线时,所述第二起重臂一端与第一起重臂铰接,另一端位于连接凸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与连接凸台平齐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位于连接凸台的对侧;所述第二起重臂与立柱共线时,所述支撑臂位于支撑块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第二伸缩装置以及第三伸缩装置均采用液压缸。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第二伸缩装置以及第三伸缩装置均采用气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通由于设置有立柱、第一起重臂、第二起重臂、支撑臂,以及在所述立柱与第一起重臂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所述第一起重臂与第二起重臂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二起重臂与支撑臂之间设置有第三伸缩装置;因此能够实现在支撑臂的抬升时不会影响到第一起重臂下方的空间;从而通过在支撑臂上搭建停车平台,从而可以实现对停车平台的升降。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一、空间利用率高;
二、停车效率高,时间短;
三、上下两台车互不影响;
四、结构简单,安装简易,维修方便;
五、大范围使用可缓解城市停车压力;
六、车辆出入库无需排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的升降过程中的状态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的升降过程中的状态二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的升降过程中的最终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的轴测图;
图6是图2的轴测图;
图7是图3的轴测图;
图8是图4的轴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的立柱具有倾斜角度安装在地面上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立柱上设置有连接凸台和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立柱,10-支撑块,11-连接凸台,2-第一起重臂,21-第一安装座,3-第二起重臂,31-第二安装座,4-支撑臂;5-第一伸缩装置,6-第二伸缩装置,7-第三伸缩装置,8-钢板,9-轿车,1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包括立柱1、第一起重臂2、第二起重臂3、支撑臂4;
所述立柱1的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2的另一端与第二起重臂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起重臂3的另一端与支撑臂4的一端铰接;
所述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的铰接轴、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的铰接轴以及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的铰接轴相互平行;
所述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5,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一端与立柱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铰接;且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在立柱1上的铰接点距离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在第一起重臂2上的铰接点距离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2;所述L1加L2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伸缩装置5的最大长度;
所述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6,所述第二伸缩装置6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起重臂3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之间的夹角α通过第二伸缩装置6驱动在0°到180°内变化;
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之间设置有第三伸缩装置7;所述第三伸缩装置7一端与第二起重臂3铰接,另一端与支撑臂4铰接;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之间的夹角β通过第三伸缩装置7驱动在0°到180°内变化。
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在立柱1上的铰接点距离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在第一起重臂2上的铰接点距离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2;所述L1加L2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伸缩装置5的最大长度是为了保证第一起重臂2能够转动到与立柱1共线的位置。
在使用的过程中:
首先将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安装到停车场地上,并排安装至少两个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然后在支撑臂8上安装钢板9形成一个停车平台。如图1和图5所示,使得初始位置时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的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垂直,所述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垂直。此时第一起重臂2下方具有一个停车空间,支撑臂4位于地面上。
在停车的过程中,将轿车9首先停放到第一起重臂2下方的空间内;然而再停支撑臂4上的停车位。
将轿车9开上支撑臂4上的停车位,然后如图1和图5所示,启动第一伸缩装置5,第一伸缩装置5伸长,使得第一起重臂2相对于立柱1向上转动;同时启动第二伸缩装置6使得所述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之间的夹角α变大;启动第三伸缩装置7使得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之间的夹角β变大,支撑臂4保持水平;然而直到双层立体停车机构运动到如图2和图6所示位置。
保持第一伸缩装置5伸长,使得第一起重臂2相对于立柱1向上转动,同时使得第二收缩装置6收缩,所述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之间的夹角α变小;使得第三伸缩装置7伸长,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之间的夹角β变大,支撑臂4保持水平;直到双层立体停车机构运动到如图3和图7所示位置。
制动第一伸缩装置5,保持第一起重臂2与立柱1共线;同时使得第二收缩装置6收缩,所述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之间的夹角α变小;使得第三伸缩装置7收缩,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之间的夹角β变小,支撑臂4保持水平;直到双层立体停车机构运动到如图4和图8所示位置。最终将支撑臂4停车平台上的轿车9提升到地面停放的轿车9的上方;从而实现双层停车。
如图9所示,同时在将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安装到停车场地上时也可以将立柱1与安装平面倾斜一定的角度,从而可以使得上层停车位位于下层停车位的正上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通由于设置有立柱1、第一起重臂2、第二起重臂3、支撑臂4,以及在所述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5,所述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6,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之间设置有第三伸缩装置7;因此能够实现在支撑臂4的抬升时不会影响到第一起重臂2下方的空间;从而通过在支撑臂4上搭建停车平台,从而可以实现对停车平台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具有以下优点:一、空间利用率高;二、停车效率高,时间短;三、上下两台车互不影响;四、结构简单,安装简易,维修方便;五、大范围使用可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六、出入库无需排队。
为了便于安装,如图2和如图3所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起重臂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1;所述第二起重臂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31;所述第一安装座21距离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的铰接点的距离L3等于第二安装座31距离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的铰接点的距离L4;所述第二伸缩装置6一端与安装座2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31铰接。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的稳定性。如图10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立柱1上端设置有垂直于立柱1的连接凸台11;所述连接凸台11一端与立柱1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2的长度大于第二起重臂3的长度;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立柱1共线时,所述第二起重臂3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铰接,另一端位于连接凸台11上。通过在立柱1上设置连接凸台11,第一起重臂2与连接凸台11铰接,同时使得所述第一起重臂2的长度大于第二起重臂3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二起重臂3相对于第一起重臂2的旋转半径小于第一起重臂2相对于立柱1的旋转半径,同时第一起重臂2与立柱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通过控制第一起重臂2以及第二起重臂3的旋转角度,能够使得第二起重臂3旋转到与立柱1共线的位置,并且使得立柱1与位于连接凸台11上。通过连接凸台11使得第二起重臂3保持竖直状态,同时第二起重臂3将部分作用力传递到立柱1,从而减轻第二起重臂3的载荷,从而提高停车机构的稳定性,保证了该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的安全性。
为了使得轿车9停放好以后,保证支撑臂4上方停车平台上轿车9的稳定性。如图10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立柱1的上端设置有与连接凸台11平齐的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位于连接凸台11的对侧;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立柱1共线时,所述支撑臂4位于支撑块10上。通过在立柱1上设置支撑块10并且使得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立柱1共线时,所述支撑臂4位于支撑块10上;因此通过支撑块10的对支撑臂4的支撑作用,将支撑臂4上的部分载荷直接传递到立柱1上,从而减小了支撑臂4的载荷,提高了小轿车停放后,停车机构的稳定性;保证了该双层立体停车机构的安全性。
伸缩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伸长和缩短,从而使得两个铰接杆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所述伸缩装置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控制,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第二伸缩装置6以及第三伸缩装置7均采用液压缸。为了节约成本,便于维护,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第二伸缩装置6以及第三伸缩装置7均采用气压缸。

Claims (6)

1.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第一起重臂(2)、第二起重臂(3)、支撑臂(4);
所述立柱(1)的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2)的另一端与第二起重臂(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起重臂(3)的另一端与支撑臂(4)的一端铰接;
所述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的铰接轴、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的铰接轴以及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的铰接轴相互平行;
所述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5),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一端与立柱(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铰接;且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在立柱(1)上的铰接点距离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在第一起重臂(2)上的铰接点距离立柱(1)与第一起重臂(2)的铰接点的距离为L2;所述L1加L2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伸缩装置(5)的最大长度;
所述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6),所述第二伸缩装置(6)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起重臂(3)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之间的夹角α通过第二伸缩装置(6)驱动在0°到180°内变化;
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之间设置有第三伸缩装置(7);所述第三伸缩装置(7)一端与第二起重臂(3)铰接,另一端与支撑臂(4)铰接;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支撑臂(4)之间的夹角β通过第三伸缩装置(7)驱动在0°到180°内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重臂(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1);所述第二起重臂(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31);所述第一安装座(21)距离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的铰接点的距离L3等于第二安装座(31)距离第一起重臂(2)与第二起重臂(3)的铰接点的距离L4;所述第二伸缩装置(6)一端与安装座(2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31)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端设置有垂直于立柱(1)的连接凸台(11);所述连接凸台(11)一端与立柱(1)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铰接;所述第一起重臂(2)的长度大于第二起重臂(3)的长度;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立柱(1)共线时,所述第二起重臂(3)一端与第一起重臂(2)铰接,另一端位于连接凸台(1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上端设置有与连接凸台(11)平齐的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位于连接凸台(11)的对侧;所述第二起重臂(3)与立柱(1)共线时,所述支撑臂(4)位于支撑块(10)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第二伸缩装置(6)以及第三伸缩装置(7)均采用液压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装置(5)、第二伸缩装置(6)以及第三伸缩装置(7)均采用气压缸。
CN201620401500.0U 2016-05-06 2016-05-06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31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01500.0U CN205531533U (zh) 2016-05-06 2016-05-06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01500.0U CN205531533U (zh) 2016-05-06 2016-05-06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1533U true CN205531533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9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0150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31533U (zh) 2016-05-06 2016-05-06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15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5696A (zh) * 2016-05-06 2016-07-06 高玉龙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CN110593621A (zh) * 2019-09-03 2019-12-20 上海市松江一中 一种小型商用立体车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5696A (zh) * 2016-05-06 2016-07-06 高玉龙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CN105735696B (zh) * 2016-05-06 2018-01-09 高玉龙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CN110593621A (zh) * 2019-09-03 2019-12-20 上海市松江一中 一种小型商用立体车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1533U (zh)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CN102862919A (zh) 车载式塔吊
CN204645766U (zh) 路边立体停车设备
CN101225716B (zh) 一种双层停车吊台
CN202117369U (zh)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CN205292384U (zh) 一种基于载货底盘的车辆运输车结构
CN101042022A (zh) 一种升降停车装置
CN2849038Y (zh) 小型双层液压停车装置
CN105110190A (zh) 带活动配重系统的轮胎吊车配重控制方法
CN105735696A (zh) 双层立体停车机构
CN214365238U (zh) 一种侧方位双层停车设备
CN110306846A (zh) 立体停车装置及其自动导引车
CN211366716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箱梁快速起吊吊具
CN104499747B (zh) 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
CN111591200A (zh) 一种基于电机控制升降的事故汽车专用拖车
CN104499745B (zh) 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
CN220283403U (zh) 一种楼层间可移动式便携幕墙吊装设备
CN214399480U (zh) 一种用于钢筋卷料的方便卸料与转移装置
CN213509542U (zh) 一种室内装修脚手架用固定装置
KR20060119000A (ko) 2단 주차 시스템
CN217515205U (zh) 一种清管器运输车
CN206888626U (zh) 一种链条升降停车设备
JPH0726774A (ja) 立体駐車場
CN207829545U (zh) 侧边停车立体车库
CN207032986U (zh) 一种两层简易升降立体停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