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23781U -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23781U
CN205523781U CN201620102602.2U CN201620102602U CN205523781U CN 205523781 U CN205523781 U CN 205523781U CN 201620102602 U CN201620102602 U CN 201620102602U CN 205523781 U CN205523781 U CN 205523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side connecting
screw
support
slid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26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源
王恩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Zhongru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Zhongru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Zhongru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Zhongru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026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23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23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23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创造涉及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左右侧连接板分别安装在左右滑道连接板上,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侧连接板固定。焊接在前横梁上的支架与电机总成连接,电机总成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与丝母支架配合;丝母支架与右滑道连接板连接。右前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右侧连接板和右滑道连接板固定;右后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右滑道连接板和后横梁焊接。后横梁一端与右后连杆焊接后通过翻铆工艺与右侧连接板连接,后横梁另一端与左后连杆的一端焊接后通过翻铆工艺与左侧连接板连接。左后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后横梁和左滑道连接板连接,左前连杆两端分别与左侧连接板和左滑道连接板固定。本实用新型创造采用新型四杆机构驱动形式,空间布局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采用新型四杆机构驱动形式的汽车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四杆机构在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里面较为常用,但是现有的调节座椅的高度一般通过驱动器驱动如图1中四杆机构里面的ab杆,或驱动cd杆,或增加一根连杆后再驱动ab或cd连杆来控制座椅的升高。这样对于某些车型,由于空间布局有限,无法通过布置驱动器驱动ab或cd杆来控制座椅的提升,就需要设计新的连接件与其它杆配合,增加了企业的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因此,如何在受限的空间内,通过降低成本、紧凑布局来满足驱动座椅高度提升的问题是不断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针对空间布局紧凑、无法布置驱动器驱动ab或cd杆的座椅,通过设置驱动器驱动bc连杆,从而得到一种新的汽车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右侧连接板安装在右滑道连接板上,左侧连接板安装在左滑道连接板上;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右侧连接板和左侧连接板固定。
前横梁上焊接有支架;支架与电机总成连接,电机总成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与丝母支架配合;丝母支架与右滑道连接板连接。
右前连杆一端与右侧连接板固定,另一端与右滑道连接板固定;右后连杆一端与右滑道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后横梁焊接。
后横梁一端与右后连杆焊接后通过翻铆工艺与右侧连接板连接,后横梁另一端与左后连杆的一端焊接后通过翻铆工艺与左侧连接板连接。
左后连杆一端与后横梁焊接,另一端与左滑道连接板连接,左前连杆一端与左侧连接板固定,另一端与左滑道连接板固定。
上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右侧连接板的端部设有凹槽Ⅰ,左侧连接板的端部设有凹槽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凹槽Ⅰ和凹槽Ⅱ中,将右侧连接板和左侧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上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所述的支架的焊接面与前横梁的外缘相配合。
上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所述的丝母支架是一端为敞开式的导向板,另一端为丝母,丝母支架通过导向板与右滑道连接板连接,丝杆与丝母螺纹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所述的丝杆上设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与丝母的两端活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所述的右侧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座椅靠背连接的调角器支座Ⅰ;所述的左侧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座椅靠背连接的调角器支座Ⅱ。
上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所述的右滑道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座椅滑轨连接的连接部Ⅰ;所述的左滑道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座椅滑轨连接的连接部Ⅱ。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创造,通过丝杠和丝母支架的配合,丝母支架与右滑道连接板固定,相当于图1中f点直接固定,不需要新设计连接件与其它连杆配合,因此,减少新开发零件,节约成本。
2、本发明创造,f点的布置位置更灵活,不受ab与cd连杆的位置限制,在布置时更加方便快捷。
3、本发明创造,通过电机总成带动丝杆运动,进而带动丝母支架运动,从而通过右前连杆和右后连杆来驱动右侧连接板升降,通过后横梁带动左侧连接板升降,从而达到提升座椅的高度。而与传统的通过驱动器来分别驱动右前连杆和右后连杆来提升座椅的高度具有本质的区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的原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包括右侧连接板1、右前连杆2、丝母支架3、右后连杆4、右滑道连接板5、后横梁6、左后连杆7、左滑道连接板8、左侧连接板9、前横梁10、左前连杆11、电机总成12、支架13、限位块14和丝杆15。
右侧连接板1安装在右滑道连接板5上,右侧连接板1的端部设有凹槽Ⅰ 1-1,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座椅靠背连接的调角器支座Ⅰ 1-2。
左侧连接板9安装在左滑道连接板8上,左侧连接板9的端部设有凹槽Ⅱ 9-1,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座椅靠背连接的调角器支座Ⅱ 9-2。
前横梁10的两端分别插入凹槽Ⅰ 1-1和凹槽Ⅱ 9-1中,通过焊接将右侧连接板1和左侧连接板9连接在一起。
前横梁10上焊接有支架13;所述的支架13的焊接面与前横梁10的外缘相配合。
支架13与电机总成12铰接连接,电机总成12带动丝杆15做连续转动运动。
丝母支架3是一端为敞开式的导向板3-1,另一端为丝母3-2。丝杆15与丝母支架3的丝母3-2配合;丝母支架3的导向板3-1通过台阶螺栓与右滑道连接板5连接。所述的丝杆15上设有两个限位块14,两个限位块14分别与丝母3-2的两端活动连接,限定丝杆的运动行程。
右前连杆2一端通过铆接与右侧连接板1连接,可自由转动;另一端通过台阶螺栓与右滑道连接板5连接,可相对自由转动。
右后连杆4一端与右滑道连接板5连接,另一端与后横梁6焊接。
后横梁6一端与右后连杆4焊接后通过翻铆工艺与右侧连接板1连接,后横梁6另一端与左后连杆7的一端焊接后通过翻铆工艺与左侧连接板9连接。
左后连杆7一端与后横梁6焊接,另一端与左滑道连接板8连接。
左前连杆11一端通过铆接与左侧连接板9连接,可自由转动;另一端通过台阶螺栓与左滑道连接板8连接,可相对自由转动。
右滑道连接板5上设有用于与座椅滑轨连接的连接部Ⅰ 5-1,左滑道连接板8上设有用于与座椅滑轨连接的连接部Ⅱ 8-1。
在使用过程中,本发明创造的右侧连接板1和左侧连接板9通过调角器支座与调角器连接,再与座椅靠背相连,实现座椅靠背调节功能;右滑道连接板5和左滑道连接板8通过各自的连接部与滑轨连接,再与车身地板相连,实现座椅前后滑动功能。
本发明创造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以座椅右侧为例,进行如下说明,座椅左侧运动方式与右侧相同。
1.右侧连接板1和左侧连接板9通过前横梁10焊接连接;并在前横梁10上焊接了支架13;右侧连接板1相对于图中bc杆,支架13相对于图中的e点,由支架13、前横梁10和右侧连接板1构成了图中的cbe连杆;
2.右滑道连接板5为固定端,相对于图中的afd;
3.右前连杆2上端通过铆接与右侧连接板1连接,可自由转动;另一端通过台阶螺栓与右滑道连接板5连接,可相对自由转动,右前连杆2相对于图中的ab连杆;
4.右后连杆4一端与后横梁6焊接在一起,并通过翻铆工艺与右侧连接板1连接,可相对于右侧连接板相对转动;另一端通过台阶螺栓与右滑道连接板5连接,右后连杆4相对于图中的cd连杆;
5.电机总成12与支架13通过螺栓铰接,可相对自由转动,电机总成带动丝杆做连续转动运动;丝杆与丝母支架3中的丝母的配合;丝母支架3与右滑道连接板5通过台阶螺栓连接;丝母支架3与右滑道连接板5可相对自由转动;该结构相对与图中的ef连杆。
通过电机总成12带动丝杆15转动,丝杆的转动带动丝母3-2在丝杆上前后移动,来调节ef连杆的长度;由于右滑道连接板5和左滑到连接板8是固定零件,因此丝母3-2的前后移动推动电机总成向上移动;电机总成12与支架13铰接,支架13与前横梁10焊接,前横梁10与右侧连接板1焊接,右侧连接板与右前连杆2连接;因此,推动右侧连接板1和右前连杆2向上运动,达到提升高度的目的。
左侧连接板的运动轨迹与右侧连接板的运动轨迹相同。
作为四杆机构,右前连杆2和左前连杆11,右后连杆4和左后连杆7,限制了右侧连接板1和左侧连接板9的运动轨迹,保证了运动的唯一性。
丝杆的运动可以通过限位块14进行极限位置的限位,控制座椅高度调节的极限位置。

Claims (7)

1.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右侧连接板(1)安装在右滑道连接板(5)上,左侧连接板(9)安装在左滑道连接板(8)上;前横梁(10)的两端分别与右侧连接板(1)和左侧连接板(9)固定;前横梁(10)上焊接有支架(13);支架(13)与电机总成(12)连接,电机总成(12)带动丝杆(15)转动;丝杆(15)与丝母支架(3)配合;丝母支架(3)与右滑道连接板(5)连接;右前连杆(2)一端与右侧连接板(1)固定,另一端与右滑道连接板(5)固定;右后连杆(4)一端与右滑道连接板(5)连接,另一端与后横梁(6)焊接;所述的后横梁(6)一端与右后连杆(4)焊接后通过翻铆工艺与右侧连接板(1)连接,后横梁(6)另一端与左后连杆(7)的一端焊接后通过翻铆工艺与左侧连接板(9)连接,左后连杆(7)的另一端与左滑道连接板(8)连接,左前连杆(11)一端与左侧连接板(9)固定,另一端与左滑道连接板(8)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右侧连接板(1)的端部设有凹槽Ⅰ(1-1),左侧连接板(9)的端部设有凹槽Ⅱ(9-1),前横梁(10)的两端分别插入凹槽Ⅰ(1-1)和凹槽Ⅱ(9-1)中,将右侧连接板(1)和左侧连接板(9)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3)的焊接面与前横梁(10)的外缘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母支架(3)是一端为敞开式的导向板(3-1),另一端为丝母(3-2),丝母支架(3)通过导向板(3-1)与右滑道连接板(5)连接,丝杆(15)与丝母(3-2)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杆(15)上设有两个限位块(14),两个限位块(14)分别与丝母(3-2)的两端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侧连接板(1)上设有用于与座椅靠背连接的调角器支座Ⅰ(1-2);所述的左侧连接板(9)上设有用于与座椅靠背连接的调角器支座Ⅱ(9-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滑道连接板(5)上设有用于与座椅滑轨连接的连接部Ⅰ(5-1);所述的左滑道连接板(8)上设有用于与座椅滑轨连接的连接部Ⅱ(8-1)。
CN201620102602.2U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Active CN205523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2602.2U CN205523781U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2602.2U CN205523781U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23781U true CN205523781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7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2602.2U Active CN205523781U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237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213A (zh) * 2016-02-02 2016-05-04 沈阳市中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CN114228578A (zh) * 2022-01-10 2022-03-25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座垫骨架和车辆座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213A (zh) * 2016-02-02 2016-05-04 沈阳市中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CN114228578A (zh) * 2022-01-10 2022-03-25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座垫骨架和车辆座椅
CN114228578B (zh) * 2022-01-10 2022-12-13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座垫骨架和车辆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9892B (zh) 一种发动机自动化安装车
CN205523781U (zh)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CN106741275B (zh) 滑动式升降越障机器人
CN106112427A (zh) 一种归中定位装置
CN103448577A (zh) 自动调节座垫倾角的调节机构和座垫骨架总成
CN104308408B (zh) 横梁焊接生产线自动焊机
CN106276689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举升装置
CN101780933B (zh) 一种可野外作业的升降车
CN106627828B (zh) 摆动式升降越障机器人
CN205569257U (zh) 一种可垂直升降的扫描床
CN205464921U (zh) 集装箱顶部加强板自动焊接装置
CN204197308U (zh) 一种对飞机壳体装配的柔性装置
CN103222395A (zh) 一种绿篱修剪机承载机构
KR20140104176A (ko) 헤드라이너 공급 셔틀라인
CN109132959A (zh) 一种具有升降装置的托盘搬运车
CN105539213A (zh) 一种新型座椅高度提升机构
CN203344169U (zh) 免烧砖机布料车悬挂系统
CN205573674U (zh) 汽车用的可调座椅
CN103121474B (zh) 驾驶室升降调节装置及方法
CN204284811U (zh) 具有良好通过性能的轮式支架
CN209306900U (zh) 一种具有升降装置的托盘搬运车
CN208993813U (zh) Agv可升降物料车
CN202147127U (zh) 飞机发动机安装装置
CN206937254U (zh) 工装台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CN102134958B (zh)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