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23575U - 遮阳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遮阳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23575U CN205523575U CN201620055031.1U CN201620055031U CN205523575U CN 205523575 U CN205523575 U CN 205523575U CN 201620055031 U CN201620055031 U CN 201620055031U CN 205523575 U CN205523575 U CN 2055235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n visor
- protection devices
- visor body
- solar protection
- front wind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阳装置和汽车,其中遮阳装置包括遮阳板本体、与遮阳板本体固定连接、用于驱动遮阳板本体旋转的驱动电机、用于获取光照角度电信号的光线传感器和用于接收光线传感器发送的光线角度电信号、以根据光线角度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带动遮阳板本体旋转至预设角度的控制芯片,光线传感器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装置和汽车,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光照角度电信号,控制芯片根据该光照角度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进而控制遮阳板本体的旋转角度,可以实现最大的遮挡日照光线,避免强光阻碍视线,同时本申请的遮阳装置可以自动的实现遮阳板本体的旋转角度的调节,无需驾驶员手动调节,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遮阳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选择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遮阳板通常是安装在驾驶员或副驾驶头部上方用于防止阳光刺眼的,传统的汽车遮阳板是通过驾驶员手工完成旋转角度调节,但是手动调节遮阳板的旋转角度来达到遮阳的效果,对于驾驶员来说,是很繁琐的,并且在调节遮阳板时也会使人精力无法集中,容易产生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频繁的手工调节遮阳板的旋转角度容易造成驾驶员精力无法集中,容易产生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遮阳装置,包括遮阳板本体、与所述遮阳板本体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遮阳板本体旋转的驱动电机、用于获取光照角度电信号的光线传感器和用于接收所述光线传感器发送的光线角度电信号、以根据所述光线角度电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遮阳板本体旋转至预设角度的控制芯片,所述光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遮阳装置,优选地,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设置有光学狭缝的光学掩膜和用于对通过所述光学狭缝的太阳光成像的CCD图像传感器,所述光学掩膜设置于所述CCD图像传感器外侧。
如上所述的遮阳装置,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遮阳板本体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遮阳板本体的输出轴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顶衬、前挡风玻璃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遮阳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顶衬靠近前挡风玻璃的边缘处。
如上所述的汽车,优选地,所述光线传感器固定于前挡风玻璃上。
如上所述的汽车,优选地,还包括内后视镜,所述内后视镜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上,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前挡风玻璃贴合,且靠近所述前挡风玻璃与顶衬连接的边缘处设置。
如上所述的汽车,优选地,所述光线传感器嵌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装置和汽车,其中,遮阳装置中包括光线传感器以及驱动电机,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光照角度电信号,控制芯片根据该光照角度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进而控制遮阳板本体的旋转角度,可以实现最大的遮挡日照光线,避免强光阻碍视线,同时本申请的遮阳装置可以自动的实现遮阳板本体的旋转角度的调节,无需驾驶员手动调节,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线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顶衬和前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板本体在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板本体在极限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遮阳板本体; 2-驱动电机; 3-光线传感器;
4-控制芯片; 311-光学狭缝; 31-光学掩膜;
32-图像传感器; 5-顶衬; 6-前挡风玻璃;
7-内后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遮阳装置包括:遮阳板本体1、与遮阳板本体1固定连接、用于驱动遮阳板本体1旋转的驱动电机2、用于获取光照角度电信号的光线传感器3和用于接收光线传感器3发送的光线角度电信号以根据光线角度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2带动遮阳板本体1旋转至预设角度的控制芯片4,光线传感器3与控制芯片4电连接。
控制芯片4同时与驱动电机2电连接。可选的,控制芯片4可以固定至光线传感器3的内部。
可选的,光线传感器3可以为太阳敏感器,用于接收太阳光信号并将该太阳光信号转换成光照角度电信号,并根据太阳在光线传感器3上成像的位置判断太阳光相对于光线传感器3的接收面的照射角度。
控制芯片4在接收到光线传感器3发送的光线角度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2的转轴旋转,进而带动遮阳板本体1进行旋转。其中,预设角度指的是与光线角度匹配的遮阳板本体1的旋转角度,一般来说,遮阳板本体1与太阳光照射角度垂直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遮挡住太阳光。控制芯片4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光线角度电信号获取驱动电机2的转轴需要旋转的角度,进而控制驱动电机2的转轴转动带动遮阳板本体1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中包括光线传感器3以及驱动电机2,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光照角度电信号,控制芯片4根据该光照角度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2进而控制遮阳板本体1的旋转角度,可以实现最大的遮挡日照光线,避免强光阻碍视线,同时本申请的遮阳装置可以自动的实现遮阳板本体的旋转角度的调节,无需手动调节,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线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光线传感器3包括:设置有光学狭缝311的光学掩膜31和用于对通过光学狭缝311的太阳光成像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简称CCD)图像传感器32,其中,光学掩膜31设置于CCD图像传感器32外侧。光学狭缝311具体可以设置于光学掩膜上,具体的,光学狭缝311可以为“V”型,太阳光通过光学狭缝311照射在CCD图像传感器上得到通过光学狭缝311的太阳的像,通过获取太阳的像偏离CCD图像传感器32中心的位置可以计算太阳光与CCD图像传感器32之间的夹角,也就是光照角度。光线传感器3可以将光照角度电信号发送至控制芯片4,控制芯片4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光线角度电信号获取驱动电机2的转轴需要旋转的角度。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2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遮阳板本体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遮阳板本体1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具体的,步进电机在输出轴旋转时带动遮阳板本体1的输出轴旋转,进而调节遮阳板本体1的旋转角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中的光线传感器3包括光学狭缝和CCD图像传感器,太阳光通过光学狭缝照射在CCD图像传感器上,可以通过获取太阳的像偏离CCD图像传感器中心的位置计算得到光照角度,进而控制芯片4可以根据光照角度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2的转轴转动,进而带动遮阳板本体1转动至预设角度,从而最大限度的遮挡日照光线。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顶衬和前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3所示,该汽车包括:顶衬5、前挡风玻璃6进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所述的遮阳装置,其中,驱动电机2(图3中未示出)固定于顶衬5靠近前挡风玻璃的边缘处。优选的,驱动电机内嵌于顶衬5的内部,从而起到美观和节约汽车内部的空间的作用。
可选的,为了更好的识别光线由前挡风玻璃6射入人眼时的光照角度,光线传感器3固定于前挡风玻璃6上。具体的,光线传感器3可以固定于前挡风玻璃6的外侧,优选的,光线传感器3固定于前挡风玻璃6的内侧,具体设置在前挡风玻璃6内侧的何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由于光线传感器3与前挡风玻璃6之间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控制芯片4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光线角度电信号,计算出照射到人眼位置的光线角度,从而可以调节遮阳板本体1的旋转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遮阳板本体1的输出轴可以与顶衬5平行,当然也可以于顶衬5垂直。
本实施例中以遮阳板本体1的输出轴与顶衬5平行为例进行说明,在没有光照,或者光照的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遮阳板本体1处于收起状态,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板本体在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收起状态时,遮阳板本体1与顶衬5平行。其中,遮阳板本体1与太阳光线垂直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遮挡太阳光,由于驱动电机顶衬5固定在靠近前挡风玻璃6的边缘处,因此,遮阳板本体1的旋转会受到前挡风玻璃6的限制。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阳板本体在极限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遮阳板本体1远离顶衬5的一端与前挡风玻璃6接触时,此时即为遮阳板本体1最大的旋转角度,即遮阳板本体1的展开时的极限状态。
可选的,如图3所示,该汽车还包括内后视镜7,其中,内后视镜7通过安装座8固定于前挡风玻璃6上,安装座8与前挡风玻璃6贴合,且靠近前挡风玻璃6与顶衬5连接的边缘处设置。
可选的,光线传感器3嵌于安装座8朝向前挡风玻璃6的面上。具体的,光线传感器3的接收面朝向前挡风玻璃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其中,遮阳装置中包括光线传感器以及驱动电机,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光照角度电信号,控制芯片根据该光照角度电信号控制驱动电机进而控制遮阳板本体的旋转角度,可以实现最大的遮挡日照光线,避免强光阻碍视线,同时本申请的遮阳装置可以自动的实现遮阳板本体的旋转角度的调节,无需驾驶员手动调节,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板本体、与所述遮阳板本体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遮阳板本体旋转的驱动电机、用于获取光照角度电信号的光线传感器和用于接收所述光线传感器发送的光线角度电信号、以根据所述光线角度电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遮阳板本体旋转至预设角度的控制芯片,所述光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设置有光学狭缝的光学掩膜和用于对通过所述光学狭缝的太阳光成像的CCD图像传感器,所述光学掩膜设置于所述CCD图像传感器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遮阳板本体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遮阳板本体的输出轴同轴设置。
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顶衬、前挡风玻璃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遮阳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顶衬靠近前挡风玻璃的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传感器固定于前挡风玻璃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后视镜,所述内后视镜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上,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前挡风玻璃贴合,且靠近所述前挡风玻璃与顶衬连接的边缘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传感器嵌于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55031.1U CN205523575U (zh) | 2016-01-20 | 2016-01-20 | 遮阳装置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55031.1U CN205523575U (zh) | 2016-01-20 | 2016-01-20 | 遮阳装置和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23575U true CN205523575U (zh) | 2016-08-31 |
Family
ID=56766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055031.1U Active CN205523575U (zh) | 2016-01-20 | 2016-01-20 | 遮阳装置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2357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5641A (zh) * | 2017-02-16 | 2017-07-28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遮阳板自动升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688451A (zh) * | 2019-03-11 | 2020-09-2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遮阳板以及车辆的遮阳板的控制方法 |
CN113071654A (zh) * | 2021-03-26 | 2021-07-06 | 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角度调节遮光装置 |
-
2016
- 2016-01-20 CN CN201620055031.1U patent/CN2055235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5641A (zh) * | 2017-02-16 | 2017-07-28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遮阳板自动升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985641B (zh) * | 2017-02-16 | 2020-04-24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遮阳板自动升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688451A (zh) * | 2019-03-11 | 2020-09-2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遮阳板以及车辆的遮阳板的控制方法 |
CN111688451B (zh) * | 2019-03-11 | 2022-05-27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遮阳板以及车辆的遮阳板的控制方法 |
CN113071654A (zh) * | 2021-03-26 | 2021-07-06 | 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角度调节遮光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23575U (zh) | 遮阳装置和汽车 | |
CN103991366A (zh) | 遮阳装置、车辆、玻璃遮阳方法 | |
CN107487161B (zh) | 智能车辆遮阳帘装置 | |
CN102848884A (zh) | 汽车遮阳板智能调节系统 | |
CN202319826U (zh) | 机动车防眩目遮光器及应用该遮光器的机动车 | |
CN111114252B (zh) | 一种针对交通载具内人员的遮阳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 |
CN104742698B (zh) | 一种智能汽车遮阳装置 | |
CN205468454U (zh) | 一种汽车用智能遮阳板 | |
CN106994885A (zh) | 汽车用智能遮阳板 | |
CN111016597A (zh) | 一种车辆用遮阳系统、遮阳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
CN205468455U (zh) | 汽车用智能遮阳板 | |
CN211995104U (zh) | 汽车遮阳板调节装置及汽车 | |
TWM610067U (zh) | 感光防護之擋風玻璃變色系統 | |
CN208978597U (zh) | 一种电动调节伸缩的遮阳板 | |
CN207449596U (zh) | 车窗及汽车 | |
CN206983847U (zh) | 汽车a柱无盲区成像系统 | |
CN207535661U (zh) | 车用智能防眩光遮阳板 | |
CN219214677U (zh) | 汽车 | |
CN109130804A (zh) | 新能源汽车自动卷曲遮阳板装置 | |
CN207000121U (zh) | 一种星空遮阳帘 | |
CN203485720U (zh) | 遮阳系统、具有该遮阳系统的机动车 | |
KR200246884Y1 (ko) | 자동차 전면유리 차광 스크린 장치 | |
CN103640459B (zh) | 向日葵式汽车遮阳板 | |
KR20140127474A (ko) | 운전 보조 장치 | |
CN203358297U (zh) | 电子遮阳板及装有这种电子遮阳板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