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9291U - 手球 - Google Patents

手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79291U
CN205479291U CN201521126122.1U CN201521126122U CN205479291U CN 205479291 U CN205479291 U CN 205479291U CN 201521126122 U CN201521126122 U CN 201521126122U CN 205479291 U CN205479291 U CN 205479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eep gouge
inner core
sluice way
hand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261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茂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rection Of Zhejia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rection Of Zheji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rection Of Zhejia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rection Of Zheji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261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79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79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792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球,其能够避免在内芯及包覆层上出现缩印的现象。该手球包括内芯,在内芯上设有槽结构,在槽结构内填充有填充物,在内芯和填充物的外部设有包覆层,包覆层的内表面与填充物的外表面、内芯的外表面相贴。

Description

手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器换挡操作机构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实施换挡操作的手球。
背景技术
手球是变速器换挡操作机构的部件,其固定在换挡杆的顶端部。通常,手球包括内芯、包覆层、尾套和饰盖等,饰盖安装在内芯的顶部,尾套安装在内芯的底部,包覆层包覆在内芯上。其中,内芯是通过注塑工艺成型的。而后也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在内芯上设置包覆层。然而,这种结构的手球在注塑成型时极易在内芯及包覆层上出现缩印的现象。对此,如何避免在内芯及包覆层上出现缩印的现象成为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球,其能够避免在内芯及包覆层上出现缩印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手球,包括内芯,在内芯上设有槽结构,在槽结构内填充有填充物,在内芯和填充物的外部设有包覆层,包覆层的内表面与填充物的外表面、内芯的外表面相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填充物与包覆层采用各自成型工艺结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填充物的外表面与内芯的外表面相齐平。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槽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芯的一侧面上的凹槽结构一和设置在内芯的另一侧面上的凹槽结构二,凹槽结构一和凹槽结构二成对称设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内芯的顶部上设有第一沉槽、第二沉槽、第三沉槽和第四沉槽,在内芯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五沉槽和第六沉槽,第五沉槽与第一沉槽相连通,且第五沉槽与第一沉槽相互垂直,第六沉槽与第二沉槽相连通,且第六沉槽与第二沉槽相互垂直;在内芯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第七沉槽与第三沉槽相连通,且第七沉槽与第三沉槽相互垂直,第八沉槽与第四沉槽相连通,且第八沉槽与第四沉槽相互垂直,在第一沉槽的内侧壁、第二沉槽的内侧壁、第三沉槽的内侧壁和第四沉槽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供手球饰盖固定的卡台。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凹槽结构一包括依次设在第五沉槽前方的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在第五沉槽和第六沉槽之间依次设有第三凹槽一和第四凹槽一,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三凹槽一之间依次设有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位于第五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三凹槽一之间还设有第七凹槽一,第七凹槽一位于第五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的后方依次设有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的后方还设有第十凹槽一,第十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的下方;凹槽结构二包括依次设在第七沉槽前方的第一凹槽二和第二凹槽二,在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之间依次设有第三凹槽二和第四凹槽二,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间依次设有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位于第七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间还设有第七凹槽二,第七凹槽二位于第七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的后方依次设有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的后方还设有第十凹槽二,第十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的下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之间设有第一引流道一,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五凹槽一之间设有第二引流道一,在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间设有第三引流道一,在第七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间设有第四引流道一,第四引流道一还与第五沉槽相连通,在第八凹槽一和第十凹槽一之间设有第五引流道一,第五引流道一还与第六沉槽相连通,在第一凹槽二和第二凹槽二之间设有第一引流道二,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五凹槽二之间设有第二引流道二,在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间设有第三引流道二,在第七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间设有第四引流道二,第四引流道二还与第七沉槽相连通,在第八凹槽二和第十凹槽二之间设有第五引流道二,第五引流道二还与第八沉槽相连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内芯包括头部和腰部,其二者一体成型,头部的表面与腰部的表面形成台阶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十凹槽一的一部分位于头部上,第十凹槽一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上;第十凹槽二的一部分位于头部上,第十凹槽二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造上述手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带有槽结构的内芯的步骤;(2)完成上述步骤后,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在槽结构中成型填充物的步骤;(3)完成上述步骤后,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在内芯和填充物上成型包覆层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手球,通过在内芯上设有槽结构,使得其在注塑成型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可被良好的冷却,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缩印的现象。再者,手球主体形成三结构,即内芯、填充物和包覆层,相对来说,在注塑成型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避免了内芯及包覆层出现缩印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芯的主视图。
图4是内芯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4;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所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等并不是对相应技术特征在数量上的限定,而是为区分相关技术特征而作出的命名。
在本实施中将在内芯上具有“第一凹槽一”、“第一凹槽二”的一端定义为前端,其所在的方位即为前方;将在内芯上具有“第十凹槽一”、“第十凹槽二”的一端定义为后端,其所在的方位即为后方。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手球,包括内芯1、填充物和包覆层2。在内芯上设有槽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槽结构为多个非贯穿性的凹槽,其在内芯的宽度方向具有一定的深度。当然,作为该结构的直接变形,槽结构也可以为贯穿性的通槽,还可以为非贯穿性的凹槽与贯穿性的通槽相结合。这种带有槽结构的内芯是注塑成型的。通常其采用PA6+33%GF材料。
在槽结构内填充有填充物。通常,可采用注塑工艺使槽结构内设有填充物。填充物可选用ABS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使槽结构内设置有填充物。
在内芯和填充物的外部设有包覆层,包覆层是在内芯上通过注塑工艺成型的。通常,包覆层采用TPU材料制成。包覆层的内表面与填充物的外表面、内芯的外表面相贴。如图中所示,包覆层仅覆盖内芯的局部表面及填充物的大部分表面。作为例一种实施例,包覆层也可以全覆盖内芯及填充物,或者包覆盖未覆盖填充物。
本实施例给出的手球,内芯具有槽结构,这就使得其在注塑成型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可被良好的冷却,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缩印的现象。再者,手球主体形成三结构,即内芯、填充物和包覆层,相对来说,在注塑成型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避免了内芯及包覆层出现缩印的现象。
该手球的制造方法为:(1)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带有槽结构的内芯的步骤;(2)完成上述步骤后,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在槽结构中成型填充物的步骤;(3)完成上述步骤后,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在内芯和填充物上成型包覆层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填充物与包覆层采用各自成型工艺结构。具体地说,填充物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包覆层采用另一次成型工艺。由于在槽结构中填充有填充物,使得包覆层厚度较匀称,其在注塑成型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可被良好的冷却,有效地避免包覆层出现缩印的现象。填充物的外表面与内芯的外表面相齐平,填充物的外表面与内芯的外表面相衔接,其二者形成连贯的整体的曲面。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包覆层的厚度较匀称,更能避免包覆层出现缩印的现象。
参见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内芯1的顶部上设有第一沉槽31、第二沉槽32、第三沉槽33和第四沉槽34,在内芯1的一侧面1a上设有第五沉槽35和第六沉槽36,第五沉槽35与第一沉槽31相连通,且第五沉槽与第一沉槽相互垂直,第六沉槽36与第二沉槽32相连通,且第六沉槽与第二沉槽相互垂直;在内芯1的另一侧面1b上设有第七沉槽37和第八沉槽38,第七沉槽37与第三沉槽33相连通,且第七沉槽与第三沉槽相互垂直,第八沉槽38与第四沉槽34相连通,且第八沉槽与第四沉槽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沉槽的内侧壁、第二沉槽的内侧壁、第三沉槽的内侧壁和第四沉槽的内侧壁上均设有卡台,该卡台供手球饰盖4固定。虽然沉槽作为卡台成型的工艺孔,但是沉槽也具有散热的功能,可进一步避免内芯出现缩印的现象。
上述槽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芯的一侧面1a上的凹槽结构一和设置在内芯的另一侧面1b上的凹槽结构二,凹槽结构一和凹槽结构二成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中所示,凹槽结构一包括依次设在第五沉槽35前方的第一凹槽一51和第二凹槽一52,在第五沉槽35和第六沉槽36之间依次设有第三凹槽一53和第四凹槽一54,在第二凹槽一52和第三凹槽一53之间依次设有第五凹槽一55和第六凹槽一56,第五凹槽一55和第六凹槽一56位于第五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一52和第三凹槽一53之间还设有第七凹槽一57,第七凹槽一57位于第五沉槽35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54的后方依次设有第八凹槽一58和第九凹槽一59,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36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54的后方还设有第十凹槽一510,第十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36的下方。
如图中所示,凹槽结构二包括依次设在第七沉槽37前方的第一凹槽二61和第二凹槽二62,在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之间依次设有第三凹槽二63和第四凹槽二64,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间依次设有第五凹槽二65和第六凹槽二66,第五凹槽二65和第六凹槽二66位于第七沉槽37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二62和第三凹槽二63之间还设有第七凹槽二67,第七凹槽二67位于第七沉槽37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64的后方依次设有第八凹槽二68和第九凹槽二69,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38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64的后方还设有第十凹槽二610,第十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38的下方。
参见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凹槽一51和第二凹槽一52之间设有第一引流道一71,如图中所示,在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之间具有槽壁,第一引流道一由在槽壁上加工出凹陷槽形成,使得在注塑成型填充物时,能够便于物料经第一凹槽一后被引入到第二凹槽一中。同理,在第二凹槽一52和第五凹槽一55之间设有第二引流道一72,在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间设有第三引流道一73,在第七凹槽一57和第六凹槽一56之间设有第四引流道一74,第四引流道一还与第五沉槽相连通,在第八凹槽一58和第十凹槽一510之间设有第五引流道一75,第五引流道一还与第六沉槽36相连通。在第一凹槽二61和第二凹槽二62之间设有第一引流道二81,在第二凹槽二62和第五凹槽二65之间设有第二引流道二82,在第五凹槽二65和第六凹槽二66之间设有第三引流道二83,在第七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间设有第四引流道二84,第四引流道二还与第七沉槽37相连通,在第八凹槽二68和第十凹槽二610之间设有第五引流道二85,第五引流道二还与第八沉槽38相连通。通过设置引流道的结构,使得在注塑成型时物料更易被注进模具的型腔中,可相应地降低射出压力,有效地避免包覆层出现飞边的现象。
如图中所示,内芯1包括头部11和腰部12,其二者一体成型。头部的表面与腰部的表面形成台阶面。如图1所示,头部的顶部上用于装配手球饰盖4,腰部供手球尾套9包套。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十凹槽一510的一部分位于头部11上,第十凹槽一510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12上。第十凹槽二610的一部分位于头部11上,第十凹槽二610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12上。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在内芯的腰部上也避免出现缩印的现象。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手球,包括内芯,其特征在于:在内芯上设有槽结构,在槽结构内填充有填充物,在内芯和填充物的外部设有包覆层,包覆层的内表面与填充物的外表面、内芯的外表面相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填充物与包覆层采用各自成型工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填充物的外表面与内芯的外表面相齐平。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槽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芯的一侧面上的凹槽结构一和设置在内芯的另一侧面上的凹槽结构二,凹槽结构一和凹槽结构二成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在内芯的顶部上设有第一沉槽、第二沉槽、第三沉槽和第四沉槽,在内芯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五沉槽和第六沉槽,第五沉槽与第一沉槽相连通,且第五沉槽与第一沉槽相互垂直,第六沉槽与第二沉槽相连通,且第六沉槽与第二沉槽相互垂直;在内芯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第七沉槽与第三沉槽相连通,且第七沉槽与第三沉槽相互垂直,第八沉槽与第四沉槽相连通,且第八沉槽与第四沉槽相互垂直,在第一沉槽的内侧壁、第二沉槽的内侧壁、第三沉槽的内侧壁和第四沉槽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供手球饰盖固定的卡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凹槽结构一包括依次设在第五沉槽前方的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在第五沉槽和第六沉槽之间依次设有第三凹槽一和第四凹槽一,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三凹槽一之间依次设有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位于第五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三凹槽一之间还设有第七凹槽一,第七凹槽一位于第五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的后方依次设有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的后方还设有第十凹槽一,第十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的下方;凹槽结构二包括依次设在第七沉槽前方的第一凹槽二和第二凹槽二,在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之间依次设有第三凹槽二和第四凹槽二,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间依次设有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位于第七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间还设有第七凹槽二,第七凹槽二位于第七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的后方依次设有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的后方还设有第十凹槽二,第十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之间设有第一引流道一,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五凹槽一之间设有第二引流道一,在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间设有第三引流道一,在第七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间设有第四引流道一,第四引流道一还与第五沉槽相连通,在第八凹槽一和第十凹槽一之间设有第五引流道一,第五引流道一还与第六沉槽相连通,在第一凹槽二和第二凹槽二之间设有第一引流道二,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五凹槽二之间设有第二引流道二,在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间设有第三引流道二,在第七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间设有第四引流道二,第四引流道二还与第七沉槽相连通,在第八凹槽二和第十凹槽二之间设有第五引流道二,第五引流道二还与第八沉槽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内芯包括头部和腰部,其二者一体成型,头部的表面与腰部的表面形成台阶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第十凹槽一的一部分位于头部上,第十凹槽一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上;第十凹槽二的一部分位于头部上,第十凹槽二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上。
CN201521126122.1U 2015-12-29 2015-12-29 手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79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6122.1U CN205479291U (zh) 2015-12-29 2015-12-29 手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6122.1U CN205479291U (zh) 2015-12-29 2015-12-29 手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79291U true CN205479291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61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2612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79291U (zh) 2015-12-29 2015-12-29 手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792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5347A (zh) * 2015-12-29 2016-04-06 浙江方向实业有限公司 手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5347A (zh) * 2015-12-29 2016-04-06 浙江方向实业有限公司 手球
CN105465347B (zh) * 2015-12-29 2018-07-27 浙江方向实业有限公司 手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9261B (zh) 塑料镜筒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057342A1 (en) Thermoformed cover glas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659015B (zh) 一种电子产品框体一体成型结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05479291U (zh) 手球
US20170291394A1 (en) Composite article of inorganic non-metal and resin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5599571B (zh) 车辆树脂面板结构
JP2010025239A (ja) 歯車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7283724A (zh) 壳体、电子设备及壳体制造工艺
CN105269877A (zh) 复合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91909A (zh) 盖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5260802U (zh) 一种手球
CN105465347B (zh) 手球
CN205260801U (zh) 一种变速器手球
JP2014085753A5 (zh)
CN101604036A (zh) 光圈及其制作方法
CN101557686A (zh) 显示器外壳及其制作方法
US20160096317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molded article and molded article
CN210080661U (zh) 一种v法铸造桥壳用组合式砂芯
JP2014065284A (ja) 樹脂成形品
JP6327702B2 (ja) 眼鏡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47175B1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의 커버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모바일 디바이스의 커버
KR101868131B1 (ko) 도어트림 사출 성형 프로세스 최적화방법
CN110416016A (zh) 一种具有金属质感的键帽及其生产方法
US20070023961A1 (en) Method for making a dive mask lanes retainer
CN207448935U (zh) 复合板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