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2439U -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72439U
CN205472439U CN201620104313.6U CN201620104313U CN205472439U CN 205472439 U CN205472439 U CN 205472439U CN 201620104313 U CN201620104313 U CN 201620104313U CN 205472439 U CN205472439 U CN 205472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underframe
arm
driving arm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43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aom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aom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aom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aom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043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72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72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72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属于平台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平台车高度较高、上升效率较低且对货物冲击力较大的技术问题;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包括底架,其轴向水平设置;前导轮,其活动设置于底架前端两侧;升降平台,其盖设于底架上并与底架活动连接;阀体,其设置于底架一端并与油缸连通;泵芯,其插设于阀体中;主驱动臂,其与递交铰接连接;副驱动臂,其与主驱动臂铰接连接;当副驱动臂转动时或主驱动臂与副驱动臂同步转动时,泵芯在阀体内的移动行程相异且升降平台的上升高度相异;两前导轮略突出底架,使得平台车能移动至叉车或者货架底部接收货物,升降平台上升高度、速度可调节,提高了升降平台的上升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台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背景技术
平台车即为我们常说的升降平台车,其具有结构稳固、移动灵活、升降平稳、操作方便、载重量大等优点,升降平台车是用于高空作业维修的升降机械设备,为高空作业提供了方便,随着使用多样化,这种平台车也被用于卸载货物与运输货物,例如,平台车可伸至叉车的叉板下方并将叉车上的货物卸下。
现有的平台车,其被用于卸载和运输货物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平台车的导向轮通长都安装在平台车底部,导向轮的直径较大,导致平台车距离地面较高且无法行至叉车或者货架底部接收货物,同时,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货物倾倒时也容易损坏;2、平台车的平台通过液压系统实现匀速上升,平台每次上升的高度行程一致,只是不同的平台车,平台的上升速度快慢不同而已,当平台车匀速上升时,若平台上升速度较慢,则会拉长平台与货物接触的时间,大大影响平台车的上升效率与卸货效率,若平台上升较快,平台上升的高度行程较大,平台与货物接触时的冲击力较大,易造成货物稳定性较差,导致货物倾倒或对货物造成损坏。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平台车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高度低、上升效率高、对货物冲击力较小的低放移动平台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度低、上升效率高、对货物冲击力较小的低放移动平台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包括
底架,其轴向水平设置;
前导轮,其活动设置于底架前端两侧,前导轮表面略突出底架上下表面;
升降平台,其盖设于底架上并与底架活动连接;
阀体,其设置于底架一端并与油缸连通;
泵芯,其插设于阀体中,所述泵芯能在阀体内移动并使油缸驱动升降平台上升;
主驱动臂,其与递交铰接连接;
副驱动臂,其与主驱动臂铰接连接,副驱动臂能使泵芯在阀体内移动;
当副驱动臂转动时或主驱动臂与副驱动臂同步转动时,所述泵芯在阀体内的移动行程相异且升降平台的上升高度相异。
在上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中,在主驱动臂上设置有卡块,在副驱动臂上活动设置有相应的卡钩,所述卡钩能卡住卡块并使主驱动臂随副驱动臂同步转动。
在上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中,在平台车底部垂直设置有两罩板,所述两罩板隔开且主驱动臂位于两罩板间,在主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通过第一铰接轴与两罩板相连。
在上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中,在副驱动臂的一端轴向开设有容纳槽且在容纳槽的两侧形成有连接板,所述主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二铰接部且第二铰接部伸入容纳槽内,所述第二铰接部与连接板通过第二铰接轴相连。
在上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中,所述两连接板间设置有顶轴,所述顶轴能与泵芯接触并使泵芯在阀体内移动,所述第一铰接轴到顶轴的距离大于第二铰接轴到顶轴的距离。
在上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中,在副驱动臂上端设置有贯穿副驱动臂的脚踏杆,所述卡钩固设于脚踏杆上,当卡钩与卡块分离时,所述副驱动臂能相对主动臂转动,当卡钩随脚踏杆运动并卡住卡块时,所述主驱动臂能随副驱动臂同步转动。
在上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中,所述副驱动臂的上端弯曲形成有枢接部,所述脚踏杆贯穿枢接部并能在枢接部上转动且卡钩能卡住卡块或与卡块分离。
在上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中,在升降平台与底架间设置有铰接支架,铰接支架一端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升降平台和底架固连,另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分别与升降平台和底架接触并在升降平台和底架上运动。
在上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中,在底架的前端两侧分别固连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底架相持平,所述导向轮固定安装于安装架内。
在上述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中,所述阀体上插设有回油杆,当升降平台上升后且转动回油杆时,所述升降平台能水平向下移动并与底架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前导轮设置于底架的两侧且两前导轮仅仅略突出底架的上下表面,使得整个底架离地面的距离小,相对于现有的平台车,整个平台车的车体更低,因此,无货移动时重心较低,移动更加平稳,并且整个平台车能移动至叉车或者货架底部接收货物,使用较方便。
2、通过单独转动副驱动臂或同步转动副驱动臂与主驱动臂,使得泵芯具有不同长度的移动行程,以此来控制不同的油液输出量,从而对升降平台上升高度、速度的进行调节,提高了升降平台的上升效率,又减小了升降平台与货物接触时的冲击力,对货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主驱动臂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副驱动臂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脚踏杆的立体图。
图中,100、底架;110、安装架;111、前导轮;120、安装台;130、油缸;131、减压阀;140、后导轮;150、安装板;151、第一安装孔;152、第二安装孔;160、扶手;161、固定板;
200、阀体;210、油罐;220、泵套;230、泵芯;231、顶动部;232、凸台;233、弹簧座;240、弹簧;250、回油杆;
300、主驱动臂;310、第一铰接部;311、第一铰接孔;312、第一铰接轴;320、第二铰接部;321、第二铰接孔;322、第二铰接轴;330、卡块;340、挡块;
400、副驱动臂;410、连接板;411、连接孔;412、第三安装孔;413、顶轴;420、容纳槽;430、枢接部;440、安装套;441、限位块;450、脚踏杆;451、脚踏部;452、卡钩;453、套接部。
500、升降平台;
600、铰接支架;610、内铰架;611、铰套;612、铰轴;620、外铰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包括底架100、升降平台500以及分别与底架100和升降平台500相连的铰接支架600。
底架100为水平设置的框架结构,在底架100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安装架110,安装架110与底架100相持平,在每个安装架110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前导轮111,该前导轮111的表面分别略突出于底架100上下表面。
底架100的后端向上凸起并形成有安装台120,在安装台120的底部安装有向前倾斜的油缸130,该油缸130上安装有减压阀131,在安装台120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安装有后导轮140,该后导轮140的直径大于前导轮111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较小的前导轮111安装在底架100的前端两侧,两个较大的后导轮140安装在底架100的后端,既保证了平台车的移动速度,也使得整个底架100离地面的距离小,相对于现有的平台车,本平台车的车体重心更低,货物随平台车移动时更加平稳,同时,本平台车能移动至叉车或货架底部接收货物,方便使用。
在安装台120的下表面中部垂直安装有两块安装板150,两块安装板150隔开且平行,如图2所示,在两安装板150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同轴的第一安装孔151与第二安装孔152。
如图2所示,在安装台120的上表面安装有阀体200,阀体200与上述油缸130连通,在阀体200的一侧端面上还安装有一油罐210,该油罐210对阀体200进行供油且油液经阀体200流入油缸130内。
如图3至图5所示,在阀体200的下端竖立设置有与阀体底部固连的泵套220,该泵套220与阀体200内部相通,在泵套220内安装有泵芯230,泵芯230的下端伸入上述两安装板150间,当泵芯230在泵套220内移动时,泵芯230能对阀体200内施压并将油液挤入油缸130内。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两安装板150间倾斜设置有主驱动臂300,主驱动臂300的底部后端横向设置有第一铰接部310,在第一铰接部310上设置有横向贯穿第一铰接部310的第一铰接孔311,该第一铰接孔311与第一安装孔151同轴相通,第一铰接部310与两安装板150通过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51、第一铰接孔311的第一铰接轴312相连,该主驱动臂300能以第一铰接轴312为圆心在两安装板150间转动。
在主驱动臂300的底部前端凸设有第二铰接部320,在第二铰接部320上设置有横向贯穿第二铰接部320的第二铰接孔321。
主驱动臂300的上端向后弯曲,在主驱动臂300的上端面上倾斜凸设有卡块330。
如图3、图4、图5、图7所示,主驱动臂300后方倾斜设置有副驱动臂400,副驱动臂400下端向前弯曲并伸入主驱动臂300下方,在副驱动臂400的下端两侧向上凸设有连接板410,在两连接板410的之间形成有容纳槽420,上述第二铰接部320位于容纳槽420内,同时,该容纳槽420刚好可容下泵芯230,在两连接板410的后端分别横向开设有同轴的连接孔411,两连接板410与第二铰接部320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411与第二铰接孔321的第二铰接轴322相连,该副驱动臂400能以第二铰接轴322为圆心相对主驱动臂300转动。
在两连接板410的前端分别开设有同轴的第三安装孔412,在两连接板410间横向设置有顶轴413,该顶轴413的两端分别位于两第三安装孔412内并与两连接板410相连,上述第一铰接轴312到顶轴413的距离大于第二铰接轴322到顶轴413的距离。
副驱动臂400的上端向前端弯曲形成有枢接部430,在枢接部430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套440。
如图1至图5、图8所述,在副驱动臂400上设置有脚踏杆450,该脚踏杆450上端弯曲形成有脚踏部451,下端伸入安装套440内并贯穿枢接部430,脚踏杆450能在安装套440与枢接部430上相对主驱动臂300和副驱动臂400转动,在脚踏杆450的中部设置有卡钩452,卡钩452通过一套接部453套固在脚踏杆450上,当脚踏杆450转动时,该卡钩452随脚踏杆450同步转动,当卡钩452转动至与卡块330重合时,卡钩452将卡块330卡住,主驱动臂300与副驱动臂400锁紧且二者只能以第一铰接轴312为圆心同步转动,当卡钩452与卡块330脱离时,主驱动臂300与副驱动臂400分开,副驱动臂400能以第二铰接轴322为圆心相对主驱动臂300转动。
如图1所示,升降平台500位于底架100上方,该升降平台500的宽度略大于底架100的宽度,所述升降平台500能盖在底架100上且两前导轮111均位于升降平台500内。
如图1所示,铰接支架600包括内铰架610与外铰架620,该内铰架610的中部设置有一铰套611,上述油缸130的活塞杆与铰套611铰接连接,铰套611内贯穿设置有一铰轴612,该铰轴612与外铰架620中部铰接连接,内铰架610的上端与升降平台500的后端两侧铰接连接,内铰架610的下端与底架100活动连接并在底架100上移动,外铰架620的下端与底架100的后端两侧铰接连接,外铰架620的上端与升降平台500活动连接并在升降平台500上移动,当油缸130驱动活塞杆伸缩时,升降平台500相对底架100垂直移动。
工作时,当脚踏杆450转动且卡钩452与卡块330分离时,对脚踏杆450施以向下的压力,副驱动臂400以第二铰接轴322为圆心单独转动,顶轴413表面与顶动部231的下端接触,在顶轴413的作用下,泵芯230在阀体200内移动,此过程中,由于第二铰接轴322到顶轴413的距离较短,因此,该泵芯230的移动行程也短,阀体内的油压较小,油缸130的驱动距离较短,平台单次上升高度较小。
当脚踏杆450转动且卡钩452与卡块330卡合时,副驱动臂400与主驱动臂300锁紧,对脚踏杆450施以向下的压力,主驱动臂300与副驱动臂400以第一铰接轴312为圆心同步转动,顶轴413表面与泵芯230的下端接触,在顶轴413的作用下,泵芯230在阀体200内移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铰接轴312到顶轴413的距离较长,因此,该泵芯230的移动行程也长,阀体200内被泵芯230压出的油量较多,油缸130的驱动距离较长,平台单次上升高度也较大。
如图4、图5所示,泵芯230的下端向外凸设并形成有顶动部231,该顶动部231的外径大于泵芯230的外径,在顶动部231与泵芯230间形成有凸台232,在泵芯230上套设有一弹簧座233其该弹簧座233抵在凸台232上,在泵套230外套设有弹簧240,弹簧240上端抵在阀体200下表面上,下端位于弹簧座233内并抵在弹簧座233上,安装时,先将弹簧240套在泵套230上,然后将弹簧座233由泵芯230的上端套入到泵芯230上,最后将泵芯230的上端伸入泵套230内并使弹簧240位于弹簧座233内。
当对脚踏杆450施力时,副驱动臂400转动且泵芯230在阀体200内移动,弹簧240被压缩,当松开脚踏杆450时,在弹簧240作用下,副驱动臂400与脚踏杆450能自动回到初始位置,使脚踏杆450形成往复运动,以便后续对脚踏杆450进行施力,从而节省了人力,而将弹簧240置于弹簧座233内,增加了弹簧240工作时的平稳性,同时,弹簧座233、泵芯230与泵套230三者之间也方便拆装。
作为改进,如图2至图6所示,在主驱动臂300的上端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挡块340,两挡块340分别抵在两安装板150上。
当主驱动臂300随副驱动臂400转动并推动泵芯230移动后,主驱动臂300需要回转至初始位置并在初始位置停止,设置挡块340后,使得主驱动臂300在回转至初始位置时抵在安装板150上并随即停止转动,避免主驱动臂300继续转动,防止主驱动臂300与泵芯230接触。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图7所示,在安装套440上设置有限位块441,当卡钩452转动并钩在卡块330上时,所述限位块441将卡钩452挡住并防止卡钩452继续转动。
限位块441在此处起到限位的作用,当卡钩452转动至刚好与卡块330重合时,限位块441将卡钩452挡住,避免卡钩452继续转动并与卡块330脱离,同时,也防止主驱动臂300随副驱动臂400转动过程中,卡钩452与卡块330脱离,从而保证了主驱动臂300与副驱动臂400同步转动。
作为改进,在升降平台500的下表面两侧分别横向设置有上滑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外铰架620的上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上轴承(图中未示出),两上轴承分别在两上滑槽内滑动,在底架100相对两内侧臂上分别横向设置有下滑槽(图中未示出),在内铰架610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下轴承(图中未示出),两下轴承分别在两下滑槽内滑动。
传统的升降平台500中,铰接支架600的在升降平台500和底架100上移动时,通常采用辊轮与滑槽配合来实现铰接支架600的移动,但是辊轮与滚轴、升降平台500以及底架100之间均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导致铰接支架600移动时的阻力较大,移动不顺畅,而采用轴承后,摩擦力只存在于轴承与升降平台500或底架100间,因此,减少了铰接支架600移动时的阻力,使得铰接支架600移动更顺畅。
作为改进,如图1所示,在阀体200的上表面插设有回油杆250,在底架100后端安装有扶手160,扶手160上设置有固定板161,该回油杆250的上端贯穿固定板161并与固定板161相连,当升降平台500上升至一定高度时,转动回油杆250,油缸130内的油液通过阀体200回流至油罐210中,使得油缸130泄压,升降平台500下降至初始位置并与底架100接触,通过设置回油杆250,能使油缸130内的油液快速回油,并使升降平台500快速回到初始位置,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本平台车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初始状态下,若需要升降平台500快速上升,则转动脚踏杆450并使卡钩452卡在卡块330上,副驱动臂400与主驱动臂300锁紧。
以脚踩或者手压等方式对脚踏杆450施以向下的压力,主驱动臂300与副驱动臂400以第一铰接轴312为圆心同步转动,顶轴413与顶动部231接触并使泵芯230向阀体200内移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铰接轴312到顶轴413的距离较长,因此,该泵芯230的移动行程也长,阀体200输出的油压较大,油缸130的驱动距离较长,升降平台500单次上升高度较大、上升速度较快。
若需要升降平台500慢速上升,则转动脚踏杆450并使卡钩452与卡块330分离,主驱动臂300与副驱动臂400分开。
以脚踩或者手压等方式对脚踏杆450施以向下的压力,副驱动臂400以第二铰接轴322为圆心单独转动,顶轴413与顶动部231接触并使泵芯230向阀体200内移动,此过程中,由于第二铰接轴322到顶轴413的距离较短,因此,该泵芯230的移动行程也短,阀体200输出的油压较小,油缸130的驱动距离较短,升降平台500单次上升高度较小、上升速度较慢。
通过驱动泵芯230,使泵芯230具有一长一短两个移动行程,使得平台单次上升时具有高低不同的两个上升高度,形成升降平台500上升时一快一慢两种速度,既能调节升降平台500上升的速度,同时,也避免升降平台500接触货物时损坏货物,保证了货物的安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包括
底架,其轴向水平设置;
前导轮,其活动设置于底架前端两侧,前导轮表面略突出底架上下表面;
升降平台,其盖设于底架上并与底架活动连接;
阀体,其设置于底架一端并与油缸连通;
泵芯,其插设于阀体中,所述泵芯能在阀体上移动并使油缸驱动升降平台上升;
主驱动臂,其与递交铰接连接;
副驱动臂,其与主驱动臂铰接连接,副驱动臂能使泵芯在阀体上移动;
当副驱动臂转动时或主驱动臂与副驱动臂同步转动时,所述泵芯在阀体上的移动行程相异且升降平台的上升高度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在主驱动臂上设置有卡块,在副驱动臂上活动设置有相应的卡钩,所述卡钩能卡住卡块并使主驱动臂随副驱动臂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平台车底部垂直设置有两罩板,所述两罩板隔开且主驱动臂位于两罩板间,在主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通过第一铰接轴与两罩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副驱动臂的一端轴向开设有容纳槽且在容纳槽的两侧形成有连接板,所述主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二铰接部且第二铰接部伸入容纳槽内,所述第二铰接部与连接板通过第二铰接轴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连接板间设置有顶轴,所述顶轴能与泵芯接触并使泵芯在阀体上移动,所述第一铰接轴到顶轴的距离大于第二铰接轴到顶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副驱动臂上端设置有贯穿副驱动臂的脚踏杆,所述卡钩固设于脚踏杆上,当卡钩与卡块分离时,所述副驱动臂能相对主动臂转动,当卡钩随脚踏杆运动并卡住卡块时,所述主驱动臂能随副驱动臂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驱动臂的上端弯曲形成有枢接部,所述脚踏杆贯穿枢接部并能在枢接部上转动且卡钩能卡住卡块或与卡块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升降平台与底架间设置有铰接支架,铰接支架一端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升降平台和底架固连,另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分别与升降平台和底架接触并在升降平台和底架上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底架的前端两侧分别固连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底架相持平,所述安装架内固定安装有导向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插设有回油杆,当升降平台上升后且转动回油杆时,所述升降平台能水平向下移动并与底架接触。
CN201620104313.6U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Active CN205472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4313.6U CN205472439U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4313.6U CN205472439U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72439U true CN205472439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72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4313.6U Active CN205472439U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724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4954A (zh) * 2016-02-02 2016-05-18 宁波豪迈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CN106429969A (zh) * 2016-11-17 2017-02-22 深圳市百通先科技有限公司 单气缸顶升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4954A (zh) * 2016-02-02 2016-05-18 宁波豪迈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CN106429969A (zh) * 2016-11-17 2017-02-22 深圳市百通先科技有限公司 单气缸顶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6618A (zh) 一种地下自行车库
CN102976110A (zh) 一种物料箱自动输送及堆垛装置
CN101428417A (zh) 工字轮翻转装置
CN205471133U (zh) 用于快速提升物料的提升机构
CN209815290U (zh) 一种旋转式冷轧钢卷打包系统
CN205472439U (zh)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CN210480749U (zh) 柱状工件安装用辅助升降装置
CN207566794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夹包升降机
CN206915705U (zh) 一种包含伸缩臂架的高空车
CN205034792U (zh) 一种码垛用龙门升降装置
CN207903328U (zh) 工装板循环输送设备
CN211139282U (zh) 一种周向布置式多车道换电站
CN109083486A (zh) 一种多节水泥电杆自动装配安装装置
CN209127970U (zh) 一种仓储用搬运装置
CN105584954A (zh) 一种低放移动平台车
CN208211844U (zh) 自动升降架
CN206785023U (zh) 一种大型四柱简易升降停车设备
CN102502421A (zh) 乘驾式旋臂起重机
CN201678238U (zh) 节能型电缆用铁木盘移运装置
CN205367611U (zh) 用于液压平台车的控速装置
CN2844072Y (zh) 新型仓储设备
CN202414602U (zh) 智能材料库
CN209142189U (zh) 大米搬运车
CN205802876U (zh) 一种货物运输提升助力车
CN215706331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煤矿开采用矿车压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