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68514U - 一种水箱上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箱上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68514U
CN205468514U CN201620203506.7U CN201620203506U CN205468514U CN 205468514 U CN205468514 U CN 205468514U CN 201620203506 U CN201620203506 U CN 201620203506U CN 205468514 U CN205468514 U CN 205468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gird
installation portion
pull bar
expansion tank
moun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035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叶明
王黎明
蒋全喜
金锋
蔡圣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035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68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68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685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箱上支架,包括水平横梁、设置在水平横梁中段后侧的前后连接梁、设置在前后连接梁后端下方的第一竖直横梁、设置在水平横梁右端下方的第二竖直横梁、设置在水平横梁左端下方的左侧拉杆支架、设置在水平横梁中段前侧的右侧拉杆支架以及设置在水平横梁底部且位于左侧拉杆支架与右侧拉杆支架之间的膨胀水箱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箱上支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冷却模块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能够使客车发动机皮带轮、风扇传动机构的传动轮和风扇传动机构的过渡轮三者之间良好的张紧配合,消除制造误差,避免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降低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水箱上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箱上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冷却系统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客车底架上,且客车冷却系统及发动机结构往往存在制造误差,使客车冷却系统的装配十分困难。由于客车发动机皮带轮、风扇传动机构的传动轮、风扇传动机构的过渡轮三者之间需要张紧配合,且风扇和冷却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对冷却系统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以使客车发动机皮带轮、风扇传动机构的传动轮、风扇传动机构的过渡轮三者之间良好的张紧配合。但现有的冷却系统通常会出现间隙小、调节尺寸小、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等现象,增加了客车冷却系统的装配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箱上支架,该水箱上支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冷却模块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能够使客车发动机皮带轮、风扇传动机构的传动轮和风扇传动机构的过渡轮三者之间良好的张紧配合,消除制造误差,避免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降低装配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箱上支架,包括水平横梁、设置在水平横梁中段后侧的前后连接梁、设置在前后连接梁后端下方的第一竖直横梁、设置在水平横梁右端下方的第二竖直横梁、设置在水平横梁左端下方的左侧拉杆支架、设置在水平横梁中段前侧的右侧拉杆支架以及设置在水平横梁底部且位于左侧拉杆支架与右侧拉杆支架之间的膨胀水箱安装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直横梁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底座,所述第二竖直横梁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底座;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的结构相同,均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竖直安装部和水平安装部;所述竖直安装部为梯形,且该梯形上底的长度和所述第一竖直横梁的宽度、第二竖直横梁的宽度相等;所述水平安装部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腰形安装孔;所述第一竖直横梁,其右侧面与第一安装底座的竖直安装部的左侧面焊接相连,其底部与第一安装底座的水平安装部的顶面焊接相连;所述第二竖直横梁,其左侧面与第二安装底座的竖直安装部的左侧面焊接相连,其底部与第二安装底座的水平安装部的顶面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拉杆支架为开口向下的U型,包括顶部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顶部连接部左右两端的左侧安装部和右侧安装部;所述左侧安装部和右侧安装部上均开设有第一拉杆安装孔,且左侧安装部和右侧安装部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均设有倒角;所述顶部连接部焊接在所述水平横梁左端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右侧拉杆支架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顶部支架板和侧部支架板;所述顶部支架板焊接在所述水平横梁的顶部,且所述顶部支架板的一端设有工艺切角;所述侧部支架板上开设有第二拉杆安装孔,且所述侧部支架板的后端开设有安装止口;所述安装止口的后侧面与所述水平横梁的前侧面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膨胀水箱安装支架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和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所述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和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之间设有膨胀水箱安装加强筋;所述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焊接在水平横梁的底部;所述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腰形安装孔。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箱上支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冷却模块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能够使客车发动机皮带轮、风扇传动机构的传动轮和风扇传动机构的过渡轮三者之间良好的张紧配合,消除制造误差,避免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降低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水箱上支架的主视图;
图4是水箱上支架的侧视图;
图5是水箱上支架的俯视图;
图6是左侧拉杆支架的主视图;
图7是左侧拉杆支架的侧视图;
图8是右侧拉杆支架的主视图;
图9是右侧拉杆支架的侧视图;
图10是右侧拉杆支架的俯视图;
图11是膨胀水箱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12是膨胀水箱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13是第一安装底座的主视图;
图14是第一安装底座的侧视图;
图15是第一安装底座的俯视图。
其中:
1、水箱上支架,11、水平横梁,12、前后连接梁,13、第一竖直横梁,14、第二竖直横梁,15、左侧拉杆支架,151、顶部连接部,152、左侧安装部,153、右侧安装部,154、第一拉杆安装孔,155、倒角,16、右侧拉杆支架,161、顶部支架板,162、侧部支架板,163、工艺切角,164、第二拉杆安装孔,165、安装止口,17、膨胀水箱安装支架,171、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172、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173、膨胀水箱安装加强筋,174、第二腰形安装孔,18、第一安装底座,181、竖直安装部,182、水平安装部,183、第一腰形安装孔,19、第二安装底座,2、伸缩螺纹拉杆,3、风扇,4、冷却模块,5、风扇传动机构,6、传动机构安装支架,7、连接支架,8、水箱托架,9、整车大梁,10、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包括冷却模块4、连接至冷却模块4上的风扇3、与风扇3相连的风扇传动机构5、通过伸缩螺纹拉杆2与冷却模块4的上端相连的水箱上支架1、通过软垫10与冷却模块4下端相连的水箱托架8以及将风扇传动机构5连接至整车大梁9上的传动机构安装支架6;所述水箱上支架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至整车大梁9上;所述传动机构安装支架6的底部通过连接支架7与所述水箱托架8相连。以客车行驶方向作为客车的前后方向,垂直客车行驶方向为客车的左右方向,则在图1中,图1的左右方向为客车行驶方向,即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后方向、客车的前后端;在图2中,图2的左右方向即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右方向、客车的左右端。
如图3-图5所示,所述水箱上支架1包括水平横梁11、设置在水平横梁11中段后侧的前后连接梁12、设置在前后连接梁12后端下方的第一竖直横梁13、设置在水平横梁11右端下方的第二竖直横梁14、设置在水平横梁11左端下方的左侧拉杆支架15、设置在水平横梁11中段前侧的右侧拉杆支架16以及设置在水平横梁11底部且位于左侧拉杆支架15与右侧拉杆支架16之间的膨胀水箱安装支架17。所述冷却模块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个伸缩螺纹拉杆与左侧拉杆支架、右侧拉杆支架相连。如图1所示,所述伸缩螺纹拉杆的上端连接在左侧拉杆支架或右侧拉杆支架上,下端连接在所述冷却模块顶部的左端或右端。
所述第一竖直横梁13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底座18,所述第二竖直横梁14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底座19。如图13-图15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8和第二安装底座19的结构相同,均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竖直安装部181和水平安装部182。所述竖直安装部181为梯形,且该梯形上底的长度和所述第一竖直横梁13的宽度、第二竖直横梁14的宽度均相等。所述水平安装部182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腰形安装孔183;所述第一腰形安装孔183,用于对水箱上支架在整车大梁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水箱上支架的安装位置满足以下三点要求:1、客车发动机皮带轮、风扇传动机构的传动轮、风扇传动机构的过渡轮三者之间能够张紧配合,2、风扇和冷却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3、消除发动机在客车前后方向上的装配误差。所述第一竖直横梁13,其右侧面与第一安装底座18的竖直安装部的左侧面焊接相连,其底部与第一安装底座18的水平安装部的顶面焊接相连。所述第二竖直横梁14,其左侧面与第二安装底座19的竖直安装部的左侧面焊接相连,其底部与第二安装底座19的水平安装部的顶面焊接相连。所述水箱上支架的下端通过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连接至整车大梁上;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分别通过螺栓及第一腰形安装孔可拆卸连接在整车大梁上。通过设置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一腰形安装孔,能够对水箱上支架在整车大梁上的位置进行前后方向上的调整,进而对冷却模块在前后方向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通过将竖直安装部设计为梯形,并使其上底的长度=第一竖直横梁的宽度=第二竖直横梁的宽度,这样既能够在尽可能增大第一安装底座、第二安装底座与第一竖直横梁、第二竖直横梁之间的焊接接触面积、增加焊接强度的基础上,又能够防止竖直安装部的两端碰伤工作人员。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左侧拉杆支架15为开口向下的U型,包括顶部连接部151以及对称设置在顶部连接部151左右两端的左侧安装部152和右侧安装部153。所述左侧安装部152和右侧安装部153上均开设有第一拉杆安装孔154,且左侧安装部152和右侧安装部153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均设有倒角155。所述顶部连接部151焊接在所述水平横梁11左端的底部。所述倒角155,用于防止碰伤工作人员。
如图8-图10所示,所述右侧拉杆支架16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顶部支架板161和侧部支架板162;所述顶部支架板161焊接在所述水平横梁11的顶部,且所述顶部支架板161的一端设有工艺切角163;所述侧部支架板162上开设有第二拉杆安装孔164,且所述侧部支架板162的后端开设有安装止口165;所述安装止口165的后侧面与所述水平横梁11的前侧面焊接相连。所述安装止口165,能够增大右侧拉杆支架与水平横梁之间的焊接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右侧拉杆支架与水平横梁的连接强度。所述工艺切角,能够降低右侧拉杆支架的重量,满足客车轻量化的要求。
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膨胀水箱安装支架17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171和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172;所述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171和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172之间设有膨胀水箱安装加强筋173;所述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171焊接在水平横梁11的底部;所述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172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腰形安装孔174。所述膨胀水箱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客车的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安装加强筋,能够增加膨胀水箱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使膨胀水箱的安装更加牢稳可靠。所述第二腰形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该腰形安装孔用于将膨胀水箱固定在膨胀水箱安装支架上,且通过将其设计为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的腰形孔,能够对膨胀水箱的安装位置进行左右调节,便于整个客车冷却系统装配的灵活性,消除制造误差。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水箱上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横梁、设置在水平横梁中段后侧的前后连接梁、设置在前后连接梁后端下方的第一竖直横梁、设置在水平横梁右端下方的第二竖直横梁、设置在水平横梁左端下方的左侧拉杆支架、设置在水平横梁中段前侧的右侧拉杆支架以及设置在水平横梁底部且位于左侧拉杆支架与右侧拉杆支架之间的膨胀水箱安装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箱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横梁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底座,所述第二竖直横梁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底座;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的结构相同,均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竖直安装部和水平安装部;所述竖直安装部为梯形,且该梯形上底的长度和所述第一竖直横梁的宽度、第二竖直横梁的宽度相等;所述水平安装部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腰形安装孔;所述第一竖直横梁,其右侧面与第一安装底座的竖直安装部的左侧面焊接相连,其底部与第一安装底座的水平安装部的顶面焊接相连;所述第二竖直横梁,其左侧面与第二安装底座的竖直安装部的左侧面焊接相连,其底部与第二安装底座的水平安装部的顶面焊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箱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拉杆支架为开口向下的U型,包括顶部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顶部连接部左右两端的左侧安装部和右侧安装部;所述左侧安装部和右侧安装部上均开设有第一拉杆安装孔,且左侧安装部和右侧安装部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均设有倒角;所述顶部连接部焊接在所述水平横梁左端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箱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拉杆支架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顶部支架板和侧部支架板;所述顶部支架板焊接在所述水平横梁的顶部,且所述顶部支架板的一端设有工艺切角;所述侧部支架板上开设有第二拉杆安装孔,且所述侧部支架板的后端开设有安装止口;所述安装止口的后侧面与所述水平横梁的前侧面焊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箱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箱安装支架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和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所述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和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之间设有膨胀水箱安装加强筋;所述第一膨胀水箱安装部焊接在水平横梁的底部;所述第二膨胀水箱安装部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腰形安装孔。
CN201620203506.7U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水箱上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68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3506.7U CN205468514U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水箱上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3506.7U CN205468514U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水箱上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68514U true CN205468514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5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0350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68514U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水箱上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68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4130B2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US10167019B2 (en) Automobile vehicle body and automobile vehicle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6171567U (zh) 客车底架和具有其的客车
CN201530419U (zh) 一种自卸汽车车架总成
CN203211403U (zh) 一种汽车中地板中央通道上的加强结构
CN102574550A (zh) 车身后部构造
CN104787072A (zh)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CN205292779U (zh) 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CN205468514U (zh) 一种水箱上支架
CN207128835U (zh) 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安全带卷收器总成及汽车
CN102619448A (zh) 一种优化偏置碰效果的车门加强结构
CN104590364A (zh)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CN201371862Y (zh) 框架式组合车架
CN205468513U (zh) 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支撑结构
CN103847794B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CN106275109B (zh)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CN203637941U (zh) 一种客车车架纵梁
CN204547741U (zh) 一种前置客车冷却系统安装机构
CN204548119U (zh) 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
CN112406921B (zh) 轨道车辆及其司机室头罩的安装方法
CN105667583A (zh) 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CN206141567U (zh)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用防爬器安装座
CN202098307U (zh) 汽车用侧挂翻折座椅的铰链机构
CN205480010U (zh) 一种客车风扇传动机构安装支架
CN204899551U (zh) 车门玻璃升降电机支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