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90364A -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90364A
CN104590364A CN201510022382.2A CN201510022382A CN104590364A CN 104590364 A CN104590364 A CN 104590364A CN 201510022382 A CN201510022382 A CN 201510022382A CN 104590364 A CN104590364 A CN 104590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longeron
low
supporting plate
arrangeme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23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90364B (zh
Inventor
杨小见
宁忠翼
杨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223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90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90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0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90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0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包括低纵梁、高纵梁、过渡纵梁、前支架、中支架、中后加强梁、后支架、托板、换向器、中间传动轴、转向机、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与转向直拉杆;其中,低纵梁、过渡纵梁、高纵梁、前支架、中支架、中后加强梁、后支架都为方管梁结构,适合全承载结构;低纵梁、高纵梁、过渡纵梁形成的阶梯结构适合低驾驶区结构;前支架、中支架、中后加强梁、后支架适合于长前悬布置,加之托板后适合于转向机、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的集成布置。因此,本设计不仅能够适用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集成化程度较高,而且占用空间较小、结构简单、减振性较强。

Description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的布置结构,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具体适用于提供一种适合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的转向系统布置结构,且占用空间较小。
背景技术
据GB 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其第11.2章节客车的特殊要求:车长大于11m的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及所有卧铺客车,车身应为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
而且,对于大型客车而言,前悬都比较长,转向系统一般采用双拉杆布置结构或采用转向换向器过渡的转向机侧卧式单拉杆布置结构,此种转向系统布置结构因垂臂是非水平布置的朝上或朝下,占据空间高度相对较大,无法满足低驾驶区客车。
此外,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车架结构及型材发生变化,通常采用方管梁拼焊,传统转向系统的布置结构方式更难以满足布置要求。故需开发一种新的布置结构,以满足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布置需要。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2514613A,申请公布日为2012年6月27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客车的转向系统,包括操纵机构及用于改变与传递操纵机构的转向力的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器、第二转向器、传动轴及转向垂臂,第一转向器固定于客车车架上,第一转向器具有第一输入轴及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入轴与操纵机构连接;第二转向器固定于车架上,第二转向器具有第二输入轴及第二输出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传动轴将第一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传递给第二转向器;转向垂臂设置于第二转向器的下方,转向垂臂的一端与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转向垂臂传递第二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虽然该设计能够预防第二转向器的内部生锈引起的转向失灵,安全性较高,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第一,该设计所应用的基础是传统的车架结构,即非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特征的客车,首先,其采用的不是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基本材质为槽型梁,而不是方管梁,传统的转向系统布置结构涉及的支架都是用螺栓固定在槽型梁上,而方管梁不能用螺栓固定,只能焊接,焊接对支架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故传统的布置结构难以满足全承载客车的要求;其次,低驾驶区直接限制转向机的布置形式与车架的结构,该设计中车架是整体水平式,驾驶区地板高度没有变化,不适合低驾驶区使用;
第二,该设计中的转向系统只包括了转向机,至于其它必需的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则没有涉及,这就意味必须另外增设空间以存放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并多开设维修仓以进行维修,还要布置较长的连接管路,不仅导致整个转向系统所占的空间较大,而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适用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的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包括低纵梁、转向机、中间传动轴与转向直拉杆,所述低纵梁的前端与前支架的内端垂直连接,前支架中部上连接的换向器的输出端通过中间传动轴与转向机的输入端相连接,转向机的底部与低纵梁中部上连接的托板相连接,转向机的输出端穿经托板后与水平布置的转向垂臂的一端相连接,转向垂臂的另一端与转向直拉杆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俯卧式布置结构还包括中支架、后支架、中后加强梁与高纵梁,该高纵梁经过渡纵梁后与位于其下方的低纵梁的后端相连接,且高纵梁、过渡纵梁、低纵梁、前支架、中支架、中后加强梁、后支架都为方管梁结构;
所述后支架包括后竖梁以及两两相互平行的后顶梁、后中梁与后底梁,所述后顶梁的内端与高纵梁上与过渡纵梁相交接部位的侧面相连接,后中梁的内端与过渡纵梁上与低纵梁相交接部位的侧面相连接,后中梁的外端与后竖梁的中部垂直连接,后竖梁的两端分别与后顶梁中部、后底梁内端垂直连接,后底梁的中部经中后加强梁后与中支架的中部相连接,中支架的内端与低纵梁的中部垂直连接,且在中支架、中后加强梁、后底梁上共同连接有同一个托板。
所述转向机的输出端穿经托板后与转向垂臂上远离低纵梁的一端相连接,转向垂臂上近低纵梁的一端则与转向直拉杆的一端相连接,转向直拉杆的另一端穿经后中梁的底部后延伸至近高纵梁的尾端处设置。
所述俯卧式布置结构还包括电动转向泵与转向油罐;所述托板上分别开设有与转向机、转向垂臂、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一一对应的转向机安装孔、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泵安装孔、油罐安装孔,且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位于转向机的外侧,低纵梁位于转向机的内侧。
所述中后加强梁为T型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中后横梁与中后竖梁,中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中支架中部、后底梁中部垂直连接,中后横梁的中部与中后竖梁的内端垂直连接;
所述电动转向泵的尾端卡于后顶梁、后底梁之间,电动转向泵的中部通过泵座与托板上位于中后竖梁、后底梁之间的部位相连接,电动转向泵的前端与转向油罐相连接,转向油罐的侧部与托板上设置的上折弯边相连接,该上折弯边位于中后横梁上位于中支架、中后竖梁之间部位的正上方,且在上折弯边上开设有油罐安装孔。
所述托板的前端与中支架的中部相焊接,托板的后端与后底梁的顶部相焊接,托板的外端的底面与中后横梁、中后竖梁的顶面相焊接。
所述泵座通过减震软垫与托板相连接。
所述换向器通过L型结构的换向器支架与前支架的中部相连接;
所述换向器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横板与支架竖板,支架竖板的侧面与中支架相连接,支架横板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换向器相连接的换向器安装孔。
所述支架横板、支架竖板之间连接有梯形的支架侧板,且在支架横板、支架竖板上均开设有减重孔。
所述中间传动轴两端的万向节叉之间的夹角值为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中的支架主要包括高纵梁、过渡纵梁、低纵梁、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与托板,其优点包括:首先,它们都为方管梁结构,能够满足全承载的需要;其次,高纵梁、过渡纵梁、低纵梁构成了一个阶梯型的支架,能降低驾驶区的地板高度,从而适合于低驾驶区的设计;再次,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托板的结构设计为换向器、中间传动轴、转向器的集成提供了安装基础,从而满足长前悬的需求。因此,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
2、本发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中的托板上集中设置有转向机、电动转向泵与转向油罐,集成化程度较高,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省了另开设安装位置、维修仓的空间与成本,此外,电动转向泵、转向油罐安装所需支架与原本适合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的支架设计相结合,并不需要增设支架,再次节省空间与成本。因此,本发明的集成化程度较高,占用空间较小。
3、本发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中的转向垂臂水平布置,且位于转向机、低纵梁之间,不仅比竖立布置的形式节省空间,也比转向垂臂位于转向机外侧的布置形式节省空间;而且,本设计采用的转向直拉杆只有一根,属于单拉杆结构,与传统双拉杆结构相比,拉杆球头松旷和损坏风险降低一半,安全性较高;此外,中间传动轴两端的万向节叉之间的夹角值很小,最佳为0,有利于确保方向盘、转向垂臂转动角速度的一致,提高转向效果;第四,电动转向泵通过减震软垫与托板相连接,有利于减振,可有效减轻电动转向泵工作时的振动。因此,本发明不仅占用空间较小、安全性较高,而且转向效果较佳、减振性较强。
4、本发明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中采用的各种支架结构和零部件,如高纵梁、过渡纵梁、低纵梁、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托板、换向器支架等,不仅自身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与使用,而且整体布局清晰,便于安装,适合于批量装车,利于提供工作效率。因此,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未装配换向器、中间传动轴、转向机、转向油罐、电动转向泵、转向直拉杆时的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后支架与中后加强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换向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转向垂臂与托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托板的焊接位置示意图。
图中:前支架1、中支架2、后支架3、后顶梁31、后中梁32、后底梁33、后竖梁34、中后加强梁4、中后横梁41、中后竖梁42、低纵梁5、高纵梁51、过渡纵梁52、托板6、上折弯边61、换向器支架7、换向器71、支架横板72、支架竖板73、换向器安装孔74、支架侧板75、减重孔76、转向机8、转向机安装孔81、转向垂臂82、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83、转向油罐9、油罐安装孔91、电动转向泵10、泵安装孔101、泵座102、减震软垫103、中间传动轴11、转向直拉杆12、万向节叉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7,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包括低纵梁5、转向机8、中间传动轴11与转向直拉杆12,所述低纵梁5的前端与前支架1的内端垂直连接,前支架1中部上连接的换向器71的输出端通过中间传动轴11与转向机8的输入端相连接,转向机8的底部与低纵梁5中部上连接的托板6相连接,转向机8的输出端穿经托板6后与水平布置的转向垂臂82的一端相连接,转向垂臂82的另一端与转向直拉杆12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俯卧式布置结构还包括中支架2、后支架3、中后加强梁4与高纵梁51,该高纵梁51经过渡纵梁52后与位于其下方的低纵梁5的后端相连接,且高纵梁51、过渡纵梁52、低纵梁5、前支架1、中支架2、中后加强梁4、后支架3都为方管梁结构;
所述后支架3包括后竖梁34以及两两相互平行的后顶梁31、后中梁32与后底梁33,所述后顶梁31的内端与高纵梁51上与过渡纵梁52相交接部位的侧面相连接,后中梁32的内端与过渡纵梁52上与低纵梁5相交接部位的侧面相连接,后中梁32的外端与后竖梁34的中部垂直连接,后竖梁34的两端分别与后顶梁31中部、后底梁33内端垂直连接,后底梁33的中部经中后加强梁4后与中支架2的中部相连接,中支架2的内端与低纵梁5的中部垂直连接,且在中支架2、中后加强梁4、后底梁33上共同连接有同一个托板6。
所述转向机8的输出端穿经托板6后与转向垂臂82上远离低纵梁5的一端相连接,转向垂臂82上近低纵梁5的一端则与转向直拉杆12的一端相连接,转向直拉杆12的另一端穿经后中梁32的底部后延伸至近高纵梁51的尾端处设置。
所述俯卧式布置结构还包括电动转向泵10与转向油罐9;所述托板6上分别开设有与转向机8、转向垂臂82、电动转向泵10、转向油罐9一一对应的转向机安装孔81、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83、泵安装孔101、油罐安装孔91,且电动转向泵10、转向油罐9位于转向机8的外侧,低纵梁5位于转向机8的内侧。
所述中后加强梁4为T型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中后横梁41与中后竖梁42,中后横梁41的两端分别与中支架2中部、后底梁33中部垂直连接,中后横梁41的中部与中后竖梁42的内端垂直连接;
所述电动转向泵10的尾端卡于后顶梁31、后底梁33之间,电动转向泵10的中部通过泵座102与托板6上位于中后竖梁42、后底梁33之间的部位相连接,电动转向泵10的前端与转向油罐9相连接,转向油罐9的侧部与托板6上设置的上折弯边61相连接,该上折弯边61位于中后横梁41上位于中支架2、中后竖梁42之间部位的正上方,且在上折弯边61上开设有油罐安装孔91。
所述托板6的前端与中支架2的中部相焊接,托板6的后端与后底梁33的顶部相焊接,托板6的外端的底面与中后横梁41、中后竖梁42的顶面相焊接。
所述泵座102通过减震软垫103与托板6相连接。
所述换向器71通过L型结构的换向器支架7与前支架1的中部相连接;
所述换向器支架7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横板72与支架竖板73,支架竖板73的侧面与中支架2相连接,支架横板72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换向器71相连接的换向器安装孔74。
所述支架横板72、支架竖板73之间连接有梯形的支架侧板75,且在支架横板72、支架竖板7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76。
所述中间传动轴11两端的万向节叉13之间的夹角值为0。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一、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
全承载:全承载客车,要求车身应为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采用的都是方管梁结构,不同于传统的槽型梁结构,传统布置的转向系统支架是用螺栓固定在槽型梁上,而全承载客车采用的方管梁不能用螺栓固定,只能焊接,焊接对支架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故传统的布置形式及支架等都难以满足全承载客车的要求。
低驾驶区:驾驶区布置较低,即驾驶区的地板高度较低,乘客从前门上车,采用的是一级踏步,转向系统的支架必须能满足这种高度差,而且,转向垂臂必须水平布置,而不能朝上或朝下,否则会占用上下高度空间,难以适应低驾驶区客车。
长前悬:车前悬较长要求在转向机前面还必须布置有换向器和传动轴,这就对它们的安装提出了要求。
二、支架及零部件:
换向器支架:采取用L型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横板与支架竖板,支架竖板的侧面与中支架相连接,支架横板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换向器相连接的换向器安装孔,支架横板、支架竖板之间连接有梯形的支架侧板,且在支架横板、支架竖板上均开设有减重孔。该种设计结构简单,制造简单,先将平板折弯成L型,然后在L型两侧焊接梯形加强板以进行结构加强,成本低、易安装,只需将支架焊接在方管梁上即可。
后支架:包括后竖梁以及两两相互平行的后顶梁、后中梁与后底梁,后中梁的下方穿过有转向直拉杆。其中,后顶梁起连接高纵梁与车身侧围骨架的作用;后中梁起加强连接作用,毕竟在转向过程中,托板会受到很大的扭矩,故其根底应该进行加强,保证连接可靠,尤其当托板上集成了转向机、电动转向泵与转向油罐时,更需要加强;同时,为了避免对转向直拉杆起干涉,要比转向直拉杆稍微高些,否则就会抬高转向直拉杆的高度,从而影响驾驶区的高度。
中间传动轴:换向器的输出轴与转向机的输入轴平行/夹角尽量小,或高度接近甚至相同,从而使中间传动轴前后端的万向节叉的夹角差值尽量小,有利于确保方向盘、转向垂臂转动角速度的一致,从而提高转向效果,夹角差值为0时的效果最佳。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7,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包括低纵梁5、高纵梁51、过渡纵梁52、前支架1、中支架2、中后加强梁4、后支架3、托板6、换向器71、中间传动轴11、转向机8、电动转向泵10、转向油罐9与转向直拉杆12,且低纵梁5、过渡纵梁52、高纵梁51、前支架1、中支架2、中后加强梁4、后支架3都为方管梁结构;参见图1与图2,所述低纵梁5的前端与前支架1的内端垂直连接,低纵梁5的后端经过渡纵梁52后与位于其上方的高纵梁51相连接,前支架1中部上连接的换向器71的输出端通过中间传动轴11与转向机8的输入端相连接(换向器71的输出轴与转向机8的输入轴平行/夹角尽量小,或高度接近甚至相同,从而使中间传动轴11前后端的万向节叉13的夹角差值尽量小,为0时的效果最佳),转向机8的输出端穿经托板6后与转向垂臂82上远离低纵梁5的一端相连接,参见图1与图6,转向垂臂82上近低纵梁5的一端则与转向直拉杆12的一端相连接,转向直拉杆12的另一端穿经后中梁32的底部后延伸至近高纵梁51的尾端处设置;
参见图1、图2与图3,所述后支架3包括后竖梁34以及两两相互平行的后顶梁31、后中梁32与后底梁33,所述后顶梁31的内端与高纵梁51上与过渡纵梁52相交接部位的侧面相连接,后中梁32的内端与过渡纵梁52上与低纵梁5相交接部位的侧面相连接,后中梁32的外端与后竖梁34的中部垂直连接,后竖梁34的两端分别与后顶梁31中部、后底梁33内端垂直连接,后底梁33的中部经中后加强梁4后与中支架2的中部相连接,中支架2的内端与低纵梁5的中部垂直连接,且在中支架2、中后加强梁4、后底梁33上共同连接有同一个托板6,该托板6上分别开设有与转向机8、转向垂臂82、电动转向泵10、转向油罐9一一对应的转向机安装孔81、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83、泵安装孔101、油罐安装孔91(转向机8与转向机安装孔81对应,转向垂臂82与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83相对应,即转向机的输出轴穿过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83后与转向垂臂82相连接,电动转向泵10与泵安装孔101相对应,转向油罐9与油罐安装孔91对应),电动转向泵10、转向油罐9位于转向机8的外侧,低纵梁5位于转向机8的内侧;
参见图3,所述中后加强梁4为T型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中后横梁41与中后竖梁42,中后横梁41的两端分别与中支架2中部、后底梁33中部垂直连接,中后横梁41的中部与中后竖梁42的内端垂直连接;参见图1,所述电动转向泵10的尾端卡于后顶梁31、后底梁33之间,电动转向泵10的中部依次通过泵座102、减震软垫103与托板6上位于中后竖梁42、后底梁33之间的部位相连接,电动转向泵10的前端与转向油罐9相连接,转向油罐9的侧部与托板6上设置的上折弯边61相连接,该上折弯边61位于中后横梁41上位于中支架2、中后竖梁42之间部位的正上方,且在上折弯边61上开设有油罐安装孔91。

Claims (9)

1.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包括低纵梁(5)、转向机(8)、中间传动轴(11)与转向直拉杆(12),所述低纵梁(5)的前端与前支架(1)的内端垂直连接,前支架(1)中部上连接的换向器(71)的输出端通过中间传动轴(11)与转向机(8)的输入端相连接,转向机(8)的底部与低纵梁(5)中部上连接的托板(6)相连接,转向机(8)的输出端穿经托板(6)后与水平布置的转向垂臂(82)的一端相连接,转向垂臂(82)的另一端与转向直拉杆(12)的一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俯卧式布置结构还包括中支架(2)、后支架(3)、中后加强梁(4)与高纵梁(51),该高纵梁(51)经过渡纵梁(52)后与位于其下方的低纵梁(5)的后端相连接,且高纵梁(51)、过渡纵梁(52)、低纵梁(5)、前支架(1)、中支架(2)、中后加强梁(4)、后支架(3)都为方管梁结构;
所述后支架(3)包括后竖梁(34)以及两两相互平行的后顶梁(31)、后中梁(32)与后底梁(33),所述后顶梁(31)的内端与高纵梁(51)上与过渡纵梁(52)相交接部位的侧面相连接,后中梁(32)的内端与过渡纵梁(52)上与低纵梁(5)相交接部位的侧面相连接,后中梁(32)的外端与后竖梁(34)的中部垂直连接,后竖梁(34)的两端分别与后顶梁(31)中部、后底梁(33)内端垂直连接,后底梁(33)的中部经中后加强梁(4)后与中支架(2)的中部相连接,中支架(2)的内端与低纵梁(5)的中部垂直连接,且在中支架(2)、中后加强梁(4)、后底梁(33)上共同连接有同一个托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8)的输出端穿经托板(6)后与转向垂臂(82)上远离低纵梁(5)的一端相连接,转向垂臂(82)上近低纵梁(5)的一端则与转向直拉杆(12)的一端相连接,转向直拉杆(12)的另一端穿经后中梁(32)的底部后延伸至近高纵梁(51)的尾端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俯卧式布置结构还包括电动转向泵(10)与转向油罐(9);所述托板(6)上分别开设有与转向机(8)、转向垂臂(82)、电动转向泵(10)、转向油罐(9)一一对应的转向机安装孔(81)、转向机输出轴穿经孔(83)、泵安装孔(101)、油罐安装孔(91),且电动转向泵(10)、转向油罐(9)位于转向机(8)的外侧,低纵梁(5)位于转向机(8)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后加强梁(4)为T型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中后横梁(41)与中后竖梁(42),中后横梁(41)的两端分别与中支架(2)中部、后底梁(33)中部垂直连接,中后横梁(41)的中部与中后竖梁(42)的内端垂直连接;
所述电动转向泵(10)的尾端卡于后顶梁(31)、后底梁(33)之间,电动转向泵(10)的中部通过泵座(102)与托板(6)上位于中后竖梁(42)、后底梁(33)之间的部位相连接,电动转向泵(10)的前端与转向油罐(9)相连接,转向油罐(9)的侧部与托板(6)上设置的上折弯边(61)相连接,该上折弯边(61)位于中后横梁(41)上位于中支架(2)、中后竖梁(42)之间部位的正上方,且在上折弯边(61)上开设有油罐安装孔(9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6)的前端与中支架(2)的中部相焊接,托板(6)的后端与后底梁(33)的顶部相焊接,托板(6)的外端的底面与中后横梁(41)、中后竖梁(42)的顶面相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座(102)通过减震软垫(103)与托板(6)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器(71)通过L型结构的换向器支架(7)与前支架(1)的中部相连接;
所述换向器支架(7)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横板(72)与支架竖板(73),支架竖板(73)的侧面与中支架(2)相连接,支架横板(72)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换向器(71)相连接的换向器安装孔(7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横板(72)、支架竖板(73)之间连接有梯形的支架侧板(75),且在支架横板(72)、支架竖板(7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76)。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轴(11)两端的万向节叉(13)之间的夹角值为0。
CN201510022382.2A 2015-01-16 2015-01-16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Active CN104590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2382.2A CN104590364B (zh) 2015-01-16 2015-01-16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2382.2A CN104590364B (zh) 2015-01-16 2015-01-16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90364A true CN104590364A (zh) 2015-05-06
CN104590364B CN104590364B (zh) 2017-02-22

Family

ID=53116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2382.2A Active CN104590364B (zh) 2015-01-16 2015-01-16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9036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7583A (zh) * 2016-01-07 2016-06-1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CN107985398A (zh) * 2017-12-28 2018-05-0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汽车用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8622194A (zh) * 2018-04-20 2018-10-09 韦国举 一种拖拉机
CN109398480A (zh) * 2018-12-12 2019-03-0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转向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3533A1 (de) * 2010-11-08 2012-05-10 Robert Bosch Gmbh Lenk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Sperren einer Lenkvorrichtung
CN102514613A (zh) * 2011-12-06 2012-06-27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客车的转向系统
CN203294174U (zh) * 2013-05-29 2013-11-20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全承载城市客车转向系统
CN203601362U (zh) * 2013-12-16 2014-05-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重型矿山自卸车的动力转向系统
WO2014096893A1 (en) * 2012-12-18 2014-06-26 Renault Trucks A power steer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04472879U (zh) * 2015-01-16 2015-07-1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3533A1 (de) * 2010-11-08 2012-05-10 Robert Bosch Gmbh Lenk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Sperren einer Lenkvorrichtung
CN102514613A (zh) * 2011-12-06 2012-06-27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客车的转向系统
WO2014096893A1 (en) * 2012-12-18 2014-06-26 Renault Trucks A power steer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03294174U (zh) * 2013-05-29 2013-11-20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全承载城市客车转向系统
CN203601362U (zh) * 2013-12-16 2014-05-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重型矿山自卸车的动力转向系统
CN204472879U (zh) * 2015-01-16 2015-07-1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7583A (zh) * 2016-01-07 2016-06-1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CN105667583B (zh) * 2016-01-07 2018-03-0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CN107985398A (zh) * 2017-12-28 2018-05-0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汽车用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7985398B (zh) * 2017-12-28 2023-05-1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汽车用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8622194A (zh) * 2018-04-20 2018-10-09 韦国举 一种拖拉机
CN109398480A (zh) * 2018-12-12 2019-03-0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转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90364B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9249B (zh) 一种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
CN104590364A (zh)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CN206171567U (zh) 客车底架和具有其的客车
CN203681555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结构
CN101817350B (zh) 一种司机室
CN102363407A (zh) 独立悬架安装支架结构
CN103802849A (zh) 一种b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CN202448992U (zh) 轨道车辆端墙
CN205292779U (zh) 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CN104828136A (zh) 一种转向拉杆系统布置结构
CN204472879U (zh) 全承载低驾驶区长前悬客车转向系统的俯卧式布置结构
CN202071726U (zh) 具有座垫提升及小腿腿托机构的后排座椅座垫总成
CN202508140U (zh) 全承载客车侧卧式转向机支架
CN105667583B (zh) 大型全承载客车的集中布置式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CN204623572U (zh) 电动汽车车架
CN203727469U (zh) 一种重型车辆的车架总成
CN104590366B (zh) 一种全承载混合动力客车转向系统的集成布置系统
CN209921321U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及其下铰接座的安装结构
CN205468515U (zh) 一种客车冷却系统
CN203996427U (zh) 蝶形副车架
CN202608881U (zh) 客车车架结构
CN105035170A (zh) 一种白车身横纵梁抗弯结构及布置方式
CN203864801U (zh) 窄体车车架
CN201769899U (zh) 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及车辆
CN105059393A (zh) 一种轻量化底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