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65048U -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65048U
CN205465048U CN201620135976.4U CN201620135976U CN205465048U CN 205465048 U CN205465048 U CN 205465048U CN 201620135976 U CN201620135976 U CN 201620135976U CN 205465048 U CN205465048 U CN 205465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limit
car body
arm
particular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359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丰田
韩晓辉
宁海石
迟建波
肖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359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65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65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6504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安装在通长方向布置的高精T型槽板上,通过纵向调节机构和横向调节机构实现沿车体纵向及车体宽度方向的柔性调节,压紧机构包括压臂,压臂一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另一端压紧被装配的车体,压臂上开有滑槽,销体穿过滑槽在滑槽内滑动,销体两端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板固定在支撑座上,连接块一端另一端与液压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相连接,液压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座下端设计可沿特定轨迹运动的滑槽和转臂沿特定轨迹运动,保证拉紧转臂到达拉紧位置,然后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拉紧臂实现自动、精确的拉紧,保证底架自动组装到位,保证车体挠度准确,提高车体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组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组装的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组装底架落装后拉紧固定采用手动拉葫芦完成拉靠固定,手动拉葫芦手工拉紧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作业效率低;2)拉紧力不稳定,拉紧力偏小容易导致车体组装未有效拉靠造成车体挠度达不到要求;3)拉紧力过大造成车体局部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通过设计特定轨迹的转臂和滑槽,辅以液压控制系统实现转臂沿特定轨迹运动,同时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实现拉紧转臂沿特定轨迹运动到达拉紧位置,有效避免车下作业空间干涉;还可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拉紧,拉紧力可稳定输出控制,避免拉紧力过大造成车体损伤,也避免拉紧力过小造成车体组装时拉靠不严造成车体挠度偏差,实现了拉紧装置自动到位、自动拉紧以及拉紧力稳定控制,大大提高了车体组装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驱动机构、压紧机构;
压紧机构包括压臂,压臂为C型结构,C型压臂的一端的一点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另一端为开放端并用内侧压紧被装配的车体,C型压臂上开有滑槽,滑槽轴线与C型的竖直边相平行,销体穿过滑槽在滑槽内滑动,销体两端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板固定在支撑座上;连接块一端与C型压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液压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相连接,连接块与C型压臂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活塞杆的运动直线的延长线上,活塞杆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
液压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座下端,活塞杆穿过支撑座与连接块连接,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活塞缸、控制装置,活塞缸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活塞缸轴线为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臂包括一体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一边、第三边平行,第二边垂直过渡连接第一边、第三边,过渡连接处的形状为弧形或斜线型过渡;第三边为开放端并向下压紧被装配的车体,第一边与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滑槽开设在压臂的靠近下部的过渡处。
进一步地,滑槽开设在压臂的第一边与第二边的过渡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纵向调整机构,纵向调整机构设置在底座底部,其包括安装在通长方向布置的T型槽板、螺栓,通过螺栓改变在T型槽板上的位置而调整底座的纵向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宽度调整机构、锁紧机构,宽度调整机构采用直线导轨副进行宽度方向的调节,直线导轨副的滑动副带动活塞缸在车体宽度方向进行调节,锁紧机构采用螺栓顶紧在直线导轨副一侧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板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压臂两侧,支撑板为斜向的耳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的控制装置包括自动拉紧模块,自动拉紧模块通过控制活塞杆的伸缩距离以及遇到障碍物进行压紧加力到设定值实现自动拉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纵向底座、横向底座,横向底座设置在纵向底座上部。
纵向底座与纵向调整机构配合进行纵向调节;横向底座与宽度调整机构进行配合进行宽度方向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安装在通长方向布置的高精T型槽板上,通过纵向调节机构和横向调节机构实现沿车体纵向及车体宽度方向的拉点的柔性布置和柔性调节,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特定轨迹滑槽和转臂沿特定轨迹运动,保证拉紧转臂到达拉紧位置,然后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拉紧臂实现自动、精确的拉紧,保证底架自动组装到位,保证车体挠度准确,提高车体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所示:1——纵向底座;2——横向底座;3——支撑板;4——压臂;5——连接块;6——直线导轨副;7——调整垫块;8——调整螺钉;9——螺母;10——滑槽;100——纵向调整机构;200——锁紧机构;300——宽度调整机构;400——液压驱动机构。
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包括液压驱动机构、压紧机构;
压紧机构包括压臂,压臂为C型结构,C型压臂的一端的一点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另一端为开放端并用内侧压紧被装配的车体,C型压臂上开有滑槽,滑槽轴线与C型的竖直边相平行,销体穿过滑槽在滑槽内滑动,销体两端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板固定在支撑座上,连接块一端C型压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液压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相连接,连接块与C型压臂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活塞杆的运动直线的延长线上,活塞杆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滑槽开设在压臂的靠近下部的过渡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纵向调整机构,纵向调整机构设置在底座底部,其包括安装在通长方向布置的T型槽板、螺栓,通过螺栓改变在T型槽板上的位置而调整底座的纵向位置。还包括宽度调整机构、锁紧机构,宽度调整机构采用直线导轨副进行宽度方向的调节,直线导轨副的滑动副带动活塞缸在车体宽度方向进行调节,锁紧机构采用螺栓顶紧在直线导轨副一侧以固定。支撑板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压臂两侧,支撑板为斜向的耳形结构。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的控制装置包括自动拉紧模块,自动拉紧模块通过控制活塞杆的伸缩距离以及遇到障碍物进行压紧加力到设定值实现自动拉紧。底座包括纵向底座、横向底座,横向底座设置在纵向底座上部。纵向底座与纵向调整机构配合进行纵向调节;横向底座与宽度调整机构进行配合进行宽度方向的调整。
液压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座下端,活塞杆穿过支撑座与连接块连接,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活塞缸、控制装置,活塞缸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活塞缸轴线为竖直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压臂包括一体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一边、第三边平行,第二边垂直过渡连接第一边、第三边,过渡连接处的形状为弧形或斜线型过渡;第三边为开放端并向下压紧被装配的车体,第一边与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滑槽开设在压臂的第一边与第二边的过渡处。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案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案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案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驱动机构、压紧机构;
压紧机构包括压臂,压臂为C型结构,C型压臂的一端的一点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另一端为开放端并用内侧压紧被装配的车体,C型压臂上开有滑槽,滑槽轴线与C型的竖直边相平行,销体穿过滑槽在滑槽内滑动,销体两端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板固定在支撑座上;连接块一端与C型压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液压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相连接,连接块与C型压臂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活塞杆的运动直线的延长线上,活塞杆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
液压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座下端,活塞杆穿过支撑座与连接块连接,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活塞缸、控制装置,活塞缸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活塞缸轴线为竖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臂包括一体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一边、第三边平行,第二边垂直过渡连接第一边、第三边,过渡连接处的形状为弧形或斜线型过渡;第三边为开放端并向下压紧被装配的车体,第一边与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槽开设在压臂的靠近下部的过渡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槽开设在压臂的第一边与第二边的过渡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调整机构,纵向调整机构设置在底座底部,其包括安装在通长方向布置的T型槽板、螺栓,通过螺栓改变在T型槽板上的位置而调整底座的纵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宽度调整机构、锁紧机构,宽度调整机构采用直线导轨副进行宽度方向的调节,直线导轨副的滑动副带动活塞缸在车体宽度方向进行调节,锁紧机构采用螺栓顶紧在直线导轨副一侧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压臂两侧,支撑板为斜向的耳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的控制装置包括自动拉紧模块,自动拉紧模块通过控制活塞杆的伸缩距离以及遇到障碍物进行压紧加力到设定值实现自动拉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纵向底座、横向底座,横向底座设置在纵向底座上部。
CN201620135976.4U 2016-02-23 2016-02-23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65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5976.4U CN205465048U (zh) 2016-02-23 2016-02-23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5976.4U CN205465048U (zh) 2016-02-23 2016-02-23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65048U true CN205465048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78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5976.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65048U (zh) 2016-02-23 2016-02-23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6504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8657A (zh) * 2016-02-23 2016-05-2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CN106270282A (zh) * 2016-08-31 2017-01-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轨车辆车体挠度预置装置及其方法
CN112194007A (zh) * 2020-09-10 2021-01-0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车辆侧墙检测自动调整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8657A (zh) * 2016-02-23 2016-05-2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CN105598657B (zh) * 2016-02-23 2017-12-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CN106270282A (zh) * 2016-08-31 2017-01-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轨车辆车体挠度预置装置及其方法
CN106270282B (zh) * 2016-08-31 2019-04-1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轨车辆车体挠度预置装置及其方法
CN112194007A (zh) * 2020-09-10 2021-01-0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车辆侧墙检测自动调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65048U (zh)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CN105598657B (zh) 车体组装用特定轨迹转臂式液压拉紧装置
CN1663738B (zh) 线性驱动器
CN102282043B (zh) 负荷承载架支脚
CN1798666A (zh) 轮廓高度不大的座椅悬架
CN105563113B (zh) 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组装装置
CA2651834C (en)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nd removing rail clips onto rail ties
CN105416103A (zh) 用于汽车座椅的滑动轨道及包括该轨道的汽车座椅
CN1663736B (zh) 线性驱动器
CN110421509A (zh) 后挡玻璃附件安装工装及其工作方法
CN102554546B (zh) 直立式气动双向夹紧装置
CN203649738U (zh) 一种车架焊接夹紧机构
CN105397474B (zh) 一种可调整双工位螺栓拧紧装置
CN206373591U (zh) 双旋转式制动钳双轴拧紧装置
CN208772918U (zh) 控制臂前螺母拧紧机构
CN206013431U (zh) 后地板件料架
CN101586424B (zh) 可调节式铰链装置
CN207358648U (zh) 一种快速扳手夹具工装
CN105058112A (zh) 标准气动压钳组装置
CN208915554U (zh) 一种灌装装置
CN205331140U (zh) 一种自适应性夹紧式悬臂固定装置
CN109177193B (zh) 轨道交通裙板粘接工装
CN208196004U (zh) U肋焊枪自动跟踪装置
CN208120090U (zh) 滑撬侧向气动锁紧装置
CN211330865U (zh) 一种辊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