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46529U - 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46529U
CN205446529U CN201620143075.XU CN201620143075U CN205446529U CN 205446529 U CN205446529 U CN 205446529U CN 201620143075 U CN201620143075 U CN 201620143075U CN 205446529 U CN205446529 U CN 205446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element
linear elastic
decoupling rod
motor vehicles
shock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430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1430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46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46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46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包括非线性弹性元件、减震杆、减震器和支撑板,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设在所述减震杆的外侧,所述减震器上设有活塞装置,所述减震杆的顶端通过所述活塞装置与所述减震器连接,所述减震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器的底部连接,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各部位的尺寸互不相同,从而保证了弹簧上各点的受力方向、大小均不相同,能够很好的应对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压力或冲击力,从而保证了汽车部件之间的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减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最普遍,最方便的运输工具,为了改善其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悬架系统中需要减震器来降低共振幅度及衰减振动。作为机动车减震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机动车减震器利用弹性体可压缩并能自动回弹恢复形状的特点,使得当机动车受到压力或冲击时,能够通过弹性体部分减缓压力或冲击力,从而实现了对机动车的减震、降噪作用,因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现有的机动车减震套来说,其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仍不能很好地应对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压力或冲击力,并且承受力差,磨损严重,易于变形移位,从而大大影响了机动车部件之间的减震效果,而且无法起到平衡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非线性弹性元件各部位的尺寸互不相同,从而保证了弹簧上各点的受力方向、大小均不相同,能够很好的应对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压力或冲击力,从而保证了汽车部件之间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包括非线性弹性元件、减震杆、减震器和支撑板,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设在所述减震杆的外侧,所述减震器上设有活塞装置,所述减震杆的顶端通过所述活塞装置与所述减震器连接,所述减震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器的底部连接,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的弹性模量由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的一端至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包括非线性弹簧,所述非线性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所述非线性弹簧的簧丝的直径由所述非线性弹簧的一端至所述非线性弹簧的另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非线性弹簧的簧丝的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杆的顶端设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与所述活塞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的顶端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减震杆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减震杆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音装置,所述隔音装置为筒状,所述隔音装置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外侧,所述隔音装置的内壁上设有隔音材。
进一步的,所述隔音装置的内壁与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连接,所述隔音装置位于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非线性弹性元件,非线性弹性元件的弹性模量由非线性弹性元件的一端至非线性弹性元件的另一端逐渐减小,从而保证了非线性弹性元件上各点的受力方向、大小均不相同;当机动车受到压力或冲击时,能够很好的应对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压力或冲击力,从而保证了汽车部件之间的减震效果。
万向球设置在减震杆的顶端,可让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万向球能够使减震杆随汽车的行驶扭动而自动调整支撑的受力角度,减震杆与减震器之间始终保持一个平行运动,减震杆在更大的活动角度范围下,也能保持减震杆与减震器的相对平衡,而不会造成减震杆与减震器的磨擦,从而解决了现在机动车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因减震杆磨损导致减震器报废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限位件能够调节非线性弹性元件的压缩程度,使减震器的减震性能可调节,非线性弹性元件结合油液阻尼作用,保证减震杆的减震运动稳定,提高了减震效果。
缓冲件促使减震杆运动平稳,提高缓冲效果,延长减震杆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隔音装置实现对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的降噪处理,降低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在工作时噪音的输出,能够有效规避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在压缩时产生的噪音,提高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非线性弹性元件、11.非线性弹簧、2.减震杆、21.万向球、3.减震器、31.活塞装置、4.支撑板、5.限位件、6.缓冲件、7.隔音装置、71.隔音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定。
参见图1,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包括非线性弹性元件1、减震杆2、减震器3和支撑板4,非线性弹性元件1设在减震杆2的外侧,减震器3上设有活塞装置31,减震杆2的顶端通过活塞装置31与减震器3连接,减震杆2的底端与支撑板4连接;
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一端与减震器3的底部连接,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另一端与支撑板4连接,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弹性模量由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一端至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非线性弹性元件1包括非线性弹簧11,非线性弹簧11为圆柱螺旋弹簧,非线性弹簧11的簧丝的直径由非线性弹簧11的一端至非线性弹簧11的另一端逐渐增大,从而保证了弹簧上各点的受力方向、大小均不相同。
进一步的,非线性弹簧11的簧丝的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的,减震杆2的顶端设有万向球21,万向球21与活塞装置31连接,可让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万向球21能够使减震杆2随汽车的行驶扭动而自动调整支撑的受力角度,减震杆2与减震器3之间始终保持一个平行运动。
进一步的,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顶端设有限位件5,限位件5与减震杆2螺纹配合,能够调节非线性弹簧11的压缩程度,使减震器3的减震性能可调节,非线性弹簧11结合油液阻尼作用,保证减震杆2的减震运动稳定,提高了减震效果。
进一步的,支撑板4的顶部设有缓冲件6,缓冲件6与减震杆2螺纹配合,促使减震杆2运动平稳,提高缓冲效果,延长减震杆2和减震器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音装置7,隔音装置7为筒状,隔音装置7套装在弹性元件的外侧,隔音装置7的内壁上设有隔音材71。
进一步的,隔音装置7的内壁与非线性弹性元件1连接,隔音装置7位于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
隔音装置7实现对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的降噪处理,降低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在工作时噪音的输出,能够有效规避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在压缩时产生的噪音,提高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当机动车受到压力或冲击时,由于非线性弹簧11的簧丝的直径由非线性弹簧11的一端至非线性弹簧11的另一端逐渐增大,从而保证了非线性弹簧11上各点的受力方向、大小均不相同,因此能够很好的应对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压力或冲击力,保证汽车部件之间的减震效果。
2、由于在减震杆2的顶端设置了万向球21,使得减震杆2在更大的活动角度范围下,也能保持减震杆2与减震器3的相对平衡,而不会造成减震杆2与减震器3的磨擦,从而解决了现在机动车减震器3在使用过程中,因减震杆2磨损导致减震器3报废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减震器3的使用寿命。
3、隔音装置7呈筒状,隔音装置7内设有隔音材71,当非线性弹簧11受到压力压缩时,产生的噪音被环形套筒通过隔音材71拢住而不会向扩散,进而实现降噪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线性弹性元件(1)、减震杆(2)、减震器(3)和支撑板(4),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设在所述减震杆(2)的外侧,所述减震器(3)上设有活塞装置(31),所述减震杆(2)的顶端通过所述活塞装置(31)与所述减震器(3)连接,所述减震杆(2)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4)连接;
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器(3)的底部连接,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4)连接,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弹性模量由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一端至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包括非线性弹簧(11),所述非线性弹簧(11)为圆柱螺旋弹簧,所述非线性弹簧(11)的簧丝的直径由所述非线性弹簧(11)的一端至所述非线性弹簧(11)的另一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弹簧(11)的簧丝的形状为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2)的顶端设有万向球(21),所述万向球(21)与所述活塞装置(3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顶端设有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与所述减震杆(2)螺纹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设有缓冲件(6),所述缓冲件(6)与所述减震杆(2)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音装置(7),所述隔音装置(7)为筒状,所述隔音装置(7)套装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外侧,所述隔音装置(7)的内壁上设有隔音材(7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装置(7)的内壁与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连接,所述隔音装置(7)位于所述非线性弹性元件(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
CN201620143075.XU 2016-02-25 2016-02-25 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 Active CN205446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43075.XU CN205446529U (zh) 2016-02-25 2016-02-25 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43075.XU CN205446529U (zh) 2016-02-25 2016-02-25 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46529U true CN205446529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82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43075.XU Active CN205446529U (zh) 2016-02-25 2016-02-25 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465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4611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四川迈迪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万向阻尼缓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4611A (zh) * 2020-12-24 2021-04-16 四川迈迪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万向阻尼缓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91656U (zh) 一种商用卡车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02833816U (zh) 弹簧减震器
CN206201894U (zh) 一种防震汽车悬架
KR20060082068A (ko) 지렛대 원리를 이용한 완충장치
CN205446529U (zh) 机动车减震弹性装置
CN104924870A (zh) 一种双螺旋弹簧组合式的移动机器人悬架减震器
CN203239831U (zh) 汽车减震器
CN203297460U (zh) 双向缓冲减震器
CN104875571B (zh) 一种车辆用减振缓冲机构
CN204674327U (zh) 组合弹簧补偿悬挂装置
CN2617624Y (zh) 小轮车用双重减振装置
CN204664255U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器
JP2006518296A (ja) 空気の入ったタイヤで走行する車輪用振動吸収機構
CN211166896U (zh) 一种适用于低速磁悬浮列车的减振装置
CN202992004U (zh) 一种减震装置
CN202901147U (zh) 汽车悬挂减振器
CN201535340U (zh) 汽车减震器
CN203214580U (zh) 一种缓冲球销座
CN203161960U (zh) 一种多弹簧组合减震器
CN206513757U (zh) 一种新型汽车降噪减震器
CN219035423U (zh) 一种双筒支柱式汽车减震器
CN204878494U (zh) 一种大筒双吊环后减震器
CN202500935U (zh) 一种轻型机动车用减震器
RU141501U1 (ru) Задняя подвеска кабины
CN103332128A (zh) 汽车减振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