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97446U -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97446U
CN205397446U CN201620131735.2U CN201620131735U CN205397446U CN 205397446 U CN205397446 U CN 205397446U CN 201620131735 U CN201620131735 U CN 201620131735U CN 205397446 U CN205397446 U CN 205397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charging
charging device
loading plate
support portion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317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灵聪
龚志奔
张�林
朱鸿彬
孙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1317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97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97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9744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部;传送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部上,传送部具有承载来自上游的产品的预装位置和将产品运送至下游进行安装的安装位置;驱动部,设置于支撑部上,驱动部驱动传送部以使传送部从预装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装置,能够实现产品的自动上料装配,提高了装配速度,增加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线上料装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生产自动化在不断地推进,打包作为空调器生产的必要工序之一,在打包过程中,空调器外机连接管需要放置在空调器外机的两侧,然后使用胶带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打包主要是依靠人工重复性的手动完成作业。
在成批量的空调器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人工对空调器进行打包,增加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装配效率、增加装配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部;传送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部上,传送部具有承载来自上游的产品的预装位置和将产品运送至下游进行安装的安装位置;驱动部,设置于支撑部上,驱动部驱动传送部以使传送部从预装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传送部具有承载产品的第一位置和将产品传送至安装基础上并与安装基础对准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传送部包括:导轨部,导轨部设置于支撑部上,导轨部包括弧形段;承载部,承载部可滑动地设置于导轨部上。
进一步地,承载部包括:滑板,滑板上设置有滚轮,滑板通过滚轮在导轨部上滑动;承载板,设置于滑板上用以承载产品。
进一步地,承载板包括:第一承载板;连接段,连接段设置于滑板上,第一承载板的一端与连接段相连接。
进一步地,滚轮为两个,两个滚轮通过设置于滑板上的转轴设置于滑板上。
进一步地,连接段上设置有紧固件,连接段通过紧固件与转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承载板还包括: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一端与连接段相连接,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相间隔地设置于连接段的同侧。
进一步地,承载板还包括:定位件,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承载板和/或第二承载板上,定位件用于固定产品。
进一步地,定位件包括:第一卡板,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承载板上;第二卡板,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承载板上,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形成宽度可调的卡接空间。
进一步地,定位件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承载板上,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卡板上以使第一卡板复位,或者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于第二承载板上,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卡板上以使第二卡板复位。
进一步地,定位件还包括:气缸,气缸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承载板上,气缸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卡板上以使第一卡板朝向卡接空间的外侧移动,或者气缸的一端设置于第二承载板上,气缸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卡板上以使第一卡板朝向卡接空间的外侧移动。
进一步地,导轨部还包括:第一直段,弧形段的一端与第一直段的一端相连接;其中,弧形段具有朝向支撑部凹陷的弧面,位于弧面一侧的第一直段的表面相对于支撑部的高度大于弧面相对于支撑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导轨部还包括:第二直段,弧形段的另一端与第二直段的一端相连接,与弧面同侧的第一直段的表面距离支撑部的高度,大于与弧面同侧的第二直段的表面距离支撑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传送部还包括:直线导轨,设置于支撑部上并位于导轨部的外侧,直线导轨上设置有滑动轴承,承载部通过滑动轴承设置于直线导轨上。
进一步地,承载部位于预装位置时,承载部与支撑部的支撑面相平行,承载部位于安装位置时,承载部与支撑面相垂直。
进一步地,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支撑部上用以监测传送部的承载状态和移动位置并发出电信号对驱动部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光电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支撑部上并位于安装位置处,传送部滑动至安装位置时传送部上设置的遮光片将第一传感器的光信号切断。
进一步地,光电传感器还包括: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支撑部上,第二传感器监测传送部承载产品的状态并发出电信号对驱动部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电机,设置于支撑部上;丝杠,丝杠的一端与电机相连接,丝杠的另一端与传送部相连接,电机驱动丝杠以使传送部滑动。
进一步地,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挡料板,设置于支撑部上并位于安装基础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机,包括自动上料装置,自动上料装置为上述的自动上料装置。
进一步地,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搬运部,具有容纳产品的容纳腔;自动上料装置;输送部,设置于搬运部与自动上料装置之间;卸料部,卸料部将搬运部上的产品卸载至输送部设置的缓存架上,输送部将产品运送至自动上料机上。
进一步地,自动上料机还包括:上胶装置,自动上料装置滑动至安装位置时,上胶装置将产品搬运至安装基础上并对产品进行上胶以使产品安装在安装基础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该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部、传送部和驱动部。传送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部上,传送部具有承载来自上游的产品的预装位置和将产品运送至下游进行安装的安装位置。驱动部设置于支撑部上,驱动部驱动传送部以使传送部从预装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装置,能够实现产品的自动上料装配,提高了装配速度,增加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承载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滑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2中弧形导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档杆;2、开口销;3、紧固件;4、遮光片;5、轴承座;6、转轴;
10、支撑部;11、支撑板;12、挡料板;20、传送部;21、导轨部;211、第一直段;212、弧形段;2121、弧面;213、第二直段;22、承载部;221、滑板;2211、滚轮;222、承载板;2221、第一承载板;2222、连接段;2223、第二承载板;30、驱动部;31、电机;32、丝杠;40、定位件;41、第一卡板;42、第二卡板;43、复位弹簧;44、气缸;50、直线导轨;60、滑动轴承;70、光电传感器;71、第一传感器;72、第二传感器;80、搬运部;90、输送部;91、缓存架;92、输送线;100、卸料部;200、自动上料装置;300、上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部10、传送部20和驱动部30。传送部20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部10上,传送部20具有承载来自上游的产品的预装位置和将产品运送至下游进行安装的安装位置。驱动部30设置于支撑部10上。驱动部30驱动传送部20以使传送部20从预装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部10上设置可滑动的传送部20,通过设置在支撑部10上的驱动部30驱动传送部20实现产品的传送上料打包过程,能够实现产品的自动上料装配,提高了装配速度,增加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传送部20具有承载产品时的第一位置和将产品传送至安装基础上并与安装基础对准的第二位置。这样设置能够使得从上游运送下来的产品能够方便卸载到传送部20,增加了传送部20的传送速度和增加整个自动上料装置的上料速度。
其中,传送部20包括导轨部21和承载部22。导轨部21设置于支撑部10上,导轨部21包括弧形段212。承载部22可滑动地设置于导轨部21上。这样设置使得传送部20可以通过承载部22承载来自上游卸载的产品。为了进一步的实现承载部承载和传送产品的作用,将承载部22设置于导轨部21上,承载部22并通过导轨部21的弧形段212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实现产品的上料。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加工,安装及使用方便。
如图4所示,承载部22包括滑板221和承载板222。滑板221上设置有滚轮2211,滑板221通过滚轮2211在导轨部21上滑动。优选的,滚轮2211为两个,两个滚轮2211通过设置于滑板221上的转轴6设置于滑板221上。设置两个滚轮2211能够保证滑板221滑动时的平衡性和承载板222运载时的稳定性。承载板222设置于滑板221上用以承载产品。将承载部22设置成在导轨部21上滑动的滑板221和设置在滑板221上的承载板222,这样设置使得承载板222通过滑板221就可以实现位移,即实现产品的搬运过程。其中,承载板222随着滑板221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如图5所示,导轨部21还包括第一直段211、弧形段212和第二直段213,弧形段212的一端与第一直段211的一端相连接。弧形段212的另一端与第二直段213的一端相连接。其中,弧形段212具有朝向支撑部10凹陷的弧面2121,与弧面2121同侧的第一直段211的表面距离支撑部10的高度,大于与弧面2121同侧的第二直段213的表面距离支撑部10的高度。位于弧面2121一侧的第一直段211的表面相对于支撑部10的高度大于弧面2121相对于支撑部10的高度。承载部22在滑动的过程中,滑板221的滚轮2211从第二直段213处开始出发。途经弧形段212处,由于弧面2121平面的高度低于第一直段211表面的高度,使得滑板221在随着滚轮2211上升而上升,当滚轮2211移动至第一直段211表面上时,滑板221实现翻转,设置在滑板221上的承载板222与滑板221同时实现翻转并继续滑动。为了增加翻转后承载板222与滑板221之间的稳定性,在滑板221上设置了档杆1。为了使滚轮2211能够平稳地转动,第一直段211、弧形段212和第二直段213之间采用圆弧过渡。
如图3所示,承载板222包括第一承载板2221和连接段2222和第二承载板2223。连接段2222设置于滑板221上,第一承载板2221的一端与连接段2222相连接。连接段2222上设置有紧固件3,连接段2222通过紧固件3与转轴6相连接。第二承载板2223的一端与连接段2222相连接,第二承载板2223与第一承载板2221相间隔地设置于连接段2222的同侧。即承载板222呈U形结构,第二承载板2223与第一承载板2221之间形成的间隙形成卸料时的让位空间,即这样设置能够产品的承载、运载和卸载。当然,只要保证承载板222的强度,第一承载板2221和第二承载板2223只设置一个即可。
请再参见图3,承载板222上还设置有定位件40。定位件4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承载板2221和第二承载板2223上,定位件40用于固定产品以使产品在传送的过程中不发生中途掉落而影响装配效率,也增加了该装置装配的可靠性。
其中,定位件40包括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第一卡板41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承载板2221上。第二卡板42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承载板2223上,第一卡板41与第二卡板42之间形成宽度可调的卡接空间。这样设置使得定位件40可以根据产品的尺寸进行调整合适的卡接空间的大小,有效的提高了传送部2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为了使得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能够随着产品尺寸的大小进行调整,在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上设置两个气缸44。其中一个气缸44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承载板2221上,气缸44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卡板41上以使第一卡板41朝向卡接空间的外侧移动。另一个气缸44的一端设置于第二承载板2223上,气缸44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卡板42上以使第一卡板41朝向卡接空间的外侧移动。当然,也可以只在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上设置气缸44,气缸44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图3中示出了每一个卡板上均设置有两个气缸44,在位于气缸44的外侧还设置有止挡块,止挡块用于防止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在向外侧移动的过程中脱落。
第一承载板2221和第二承载板2223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座和开口销2,以及设置在连接段2222上的紧固件3,紧固件3与滑板221上的转轴6相连接,转轴6的两端设置有轴承座5。滑板221通过开口销2与承载板223紧固。止挡块安装在滑板221中部,支座安装在滑板221的两边,开口销2固定在支座上;遮光片4安装在滑板221的另一侧面。两个轴承座5固定在滑板221上,转轴6安装在轴承座5中,滚轮2211固定在转轴6上。
为了使得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在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复位,分别在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上设置有复位弹簧43。其中,复位弹簧4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承载板2221上,复位弹簧43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卡板41上以使第一卡板41复位。另一个复位弹簧43的一端设置于第二承载板2223上,复位弹簧43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卡板42上以使第二卡板42复位。
如图2所示,传送部20还包括直线导轨50和滑动轴承60。直线导轨50设置于支撑部10上并位于导轨部21的外侧,直线导轨50上设置有滑动轴承60,承载部22通过滑动轴承60设置于直线导轨50上。这样设置能够使得传送部20能够在支撑部10上顺利的滑动。为了增加支撑部10的稳定性,在导轨部21与支撑架顶面设置支撑板11。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滑板221的稳定性,将导轨部21和直线导轨50分别设置成两根。其中,直线导轨50位于导轨部21的外侧,在滑板221上设置四个滑动轴承60,每两个滑动轴承60设置于直线导轨50上。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22位于预装位置时,承载部22与支撑板11的支撑面相平行,承载部22位于安装位置时,承载部22与支撑板11的支撑面相垂直。这样设置进一步的方便从上游卸载的产品能够迅速的运送至承载部22上,以及进一步的方便了自动上料机的上料过程,进而增加了产品的装配和打包的效率。
如图2所示,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光电传感器70。光电传感器70设置于支撑部10上用以监测传送部20的承载状态和移动位置并发出电信号对驱动部30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光电传感器70包括第一传感器71和第二传感器72。第一传感器71设置于支撑部10上并位于安装位置处,传送部20滑动至安装位置时传送部20上设置的遮光片4将第一传感器71的光信号切断。第二传感器72设置于支撑部10上,第二传感器72监测传送部20承载产品的状态并发出电信号对驱动部30进行控制。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71和第二传感器72的电信号控制驱动部30的作业情况,当传送部20上设置的遮光片4将第一传感器71的光信号切断后,第一传感器71发出电信号控制驱动部30的电机31停止转动,从而使得传送部20停止滑动,此时传送部20正好位于安装位置。传送部20处于预装位置时,当第二传感器72监测到承载部22上放置有产品时,第二传感器72发送电信号控制驱动部30的电机31,使其转动并开始作业以将传送部20驱动至安装位置。当产品位于安装位置并被卸载时,第二传感器72再次发送电信号控制驱动部30的电机31,使其转动并开始作业以将传送部20驱动至预安装位置,如此往复循环的实现产品的传送过程,有效的增加了传送效率。
其中,驱动部30包括电机31和丝杠32。电机31设置于支撑部10上。丝杠32的一端与电机31相连接,丝杠32的另一端与传送部20相连接,通过电机31驱动丝杠32以使传送部20滑动。丝杠32与电机31安装在两个直线导轨50之间,第二传感器72即微动开关则设置于靠近电机31一端的丝杠32的上方。由于采用丝杠32直接驱动传送部20的滑板221,能够保证滑板221在传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了能够准确的将传送部20运送至安装基础上,在支撑部10上并位于安装基础的一侧设置有挡料板12。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机,包括自动上料装置200,自动上料装置20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中,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搬运部80、输送部90和卸料部100。搬运部80具有容纳产品的容纳腔。输送部90设置于搬运部80与自动上料装置200之间。卸料部100将搬运部80上的产品卸载至输送部90设置的缓存架91上,输送部90将产品运送至自动上料装置200上。这样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加自动上料机的上料速度。
进一步地,自动上料机还包括上胶装置300,自动上料装置200滑动至安装位置时,上胶装置300将产品搬运至安装基础上并对产品进行上胶以使产品安装在安装基础上。从产品的卸载并通过自动上料装置200实现上料,上料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极大的增加了产品的打包和装配速度,有效的降低了产品的成产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的安装基础可以是空调器本身,产品为空调器上的连接管。具体地:
如图1所示,自动上料机为用于对空调器外机的连接管的自动上料机,由卸料部100、连接管的搬运部80、连接管缓存架91、输送线92、自动上料装置200、上胶装置300组成。卸料部100将连接管物料从连接管搬运部80上卸下,放置到物料缓存架91上。再通过输送线92将连接管送到自动上料机,自动上料机将连接管放到空调器外机两侧,再由上胶装置300用胶带将连接管固定在空调器外机上。
如图2所示,其导轨和丝杠32安装在支撑部10上,支撑板11则置于导轨和丝杠32上。支撑板11上依次安装有挡料板12、第一传感器71、导轨部21、直线导轨50、丝杠32、微动开关、电机31。
当空调器外机输送到自动上料装置时,挡料板12将其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丝杠32为两个,通过其中一个丝杠可以调节挡料板12的位置。电机18带动另一个丝杠转动从而带动滑板221沿着直线导轨50滑动。承载板222随着滑板221的运动而逐渐翻起,直到与承载板222呈90°角。上胶装置300将连接管粘在空调器外机上后,电机31带动滑板221退出,滑板221逐渐降下。第一传感器71用于监测滑板221的位置,微动开关用于确认滑板221上有连接管的情况下才开始动作。
当连接管放置到承载板上时,复位弹簧带动卡板夹紧连接管。止挡块用于调整卡板之间所能放置的物料的最大宽度。紧固件3带动滑板221随转轴6转动90°,将连接管紧贴在空调器外机侧面上。承载板222呈U型的开口是上胶装置300粘贴胶带的位置。当连接管粘贴好后,气缸44带动卡板张开,承载板222随滑板221退回。开口销2通过拉伸弹簧与滑板221上的开口销相连接,使承载板222能够复位。滚轮2211和承载板222固定在转轴6上,滚轮2211在导轨部21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转轴6转动,同时带动承载板222翻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10);
传送部(2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所述传送部(20)具有承载来自上游的产品的预装位置和将所述产品运送至下游进行安装的安装位置;
驱动部(30),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所述驱动部(30)驱动所述传送部(20)以使所述传送部(20)从所述预装位置移动至所述安装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20)具有承载所述产品的第一位置和将所述产品传送至安装基础上并与所述安装基础对准的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20)包括:
导轨部(21),所述导轨部(21)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所述导轨部(21)包括弧形段(212);
承载部(22),所述承载部(2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部(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包括:
滑板(221),所述滑板(221)上设置有滚轮(2211),所述滑板(221)通过所述滚轮(2211)在所述导轨部(21)上滑动;
承载板(222),设置于所述滑板(221)上用以承载所述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22)包括:
第一承载板(2221);
连接段(2222),所述连接段(2222)设置于所述滑板(221)上,所述第一承载板(222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222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211)为两个,两个所述滚轮(2211)通过设置于所述滑板(221)上的转轴(6)设置于所述滑板(2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222)上设置有紧固件(3),所述连接段(2222)通过所述紧固件(3)与所述转轴(6)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22)还包括:
第二承载板(2223),第二承载板(222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2222)相连接,第二承载板(2223)与所述第一承载板(2221)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段(2222)的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22)还包括:
定位件(4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221)和/或所述第二承载板(2223)上,所述定位件(40)用于固定所述产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0)包括:
第一卡板(41),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221)上;
第二卡板(42),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2223)上,所述第一卡板(41)与所述第二卡板(42)之间形成宽度可调的卡接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0)还包括:
复位弹簧(43),所述复位弹簧(4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221)上,所述复位弹簧(43)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板(41)上以使所述第一卡板(41)复位,
或者所述复位弹簧(4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2223)上,所述复位弹簧(43)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板(42)上以使所述第二卡板(42)复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0)还包括:
气缸(44),所述气缸(4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221)上,所述气缸(44)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板(41)上以使所述第一卡板(41)朝向所述卡接空间的外侧移动,
或者所述气缸(4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2223)上,所述气缸(44)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板(42)上以使所述第一卡板(41)朝向所述卡接空间的外侧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部(21)还包括:
第一直段(211),所述弧形段(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段(211)的一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弧形段(212)具有朝向所述支撑部(10)凹陷的弧面(2121),位于所述弧面(2121)一侧的所述第一直段(211)的表面相对于所述支撑部(10)的高度大于所述弧面(2121)相对于所述支撑部(10)的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部(21)还包括:
第二直段(213),所述弧形段(2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段(213)的一端相连接,与所述弧面(2121)同侧的所述第一直段(211)的表面距离所述支撑部(10)的高度,大于与所述弧面(2121)同侧的所述第二直段(213)的表面距离所述支撑部(10)的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20)还包括:
直线导轨(50),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并位于所述导轨部(21)的外侧,所述直线导轨(50)上设置有滑动轴承(60),所述承载部(22)通过所述滑动轴承(60)设置于所述直线导轨(50)上。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位于所述预装位置时,所述承载部(22)与所述支撑部(10)的支撑面相平行,所述承载部(22)位于所述安装位置时,所述承载部(22)与所述支撑面相垂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
光电传感器(70),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用以监测所述传送部(20)的承载状态和移动位置并发出电信号对所述驱动部(30)进行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70)包括:
第一传感器(71),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并位于所述安装位置处,所述传送部(20)滑动至所述安装位置时所述传送部(20)上设置的遮光片(4)将所述第一传感器(71)的光信号切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70)还包括:
第二传感器(72),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所述第二传感器(72)监测所述传送部(20)承载所述产品的状态并发出电信号对所述驱动部(30)进行控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0)包括:
电机(31),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
丝杠(32),所述丝杠(32)的一端与所述电机(31)相连接,所述丝杠(32)的另一端与所述传送部(20)相连接,所述电机(31)驱动所述丝杠(32)以使所述传送部(20)滑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
挡料板(12),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并位于安装基础的一侧。
22.一种自动上料机,包括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机还包括:
搬运部(80),具有容纳产品的容纳腔;
自动上料装置(200);
输送部(90),设置于所述搬运部(80)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200)之间;
卸料部(100),所述卸料部(100)将所述搬运部(80)上的所述产品卸载至输送部(90)设置的缓存架(91)上,所述输送部(90)将所述产品运送至所述自动上料装置(200)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机还包括:
上胶装置(300),所述自动上料装置(200)滑动至安装位置时,所述上胶装置(300)将所述产品搬运至安装基础上并对所述产品进行上胶以使所述产品安装在所述安装基础上。
CN201620131735.2U 2016-02-19 2016-02-19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97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1735.2U CN205397446U (zh) 2016-02-19 2016-02-19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1735.2U CN205397446U (zh) 2016-02-19 2016-02-19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97446U true CN205397446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4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1735.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97446U (zh) 2016-02-19 2016-02-19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974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0241A (zh) * 2016-02-19 2016-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CN106629002A (zh) * 2016-11-23 2017-05-10 苏州鑫润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回位弹簧自动上料机的回位弹簧出料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0241A (zh) * 2016-02-19 2016-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CN105540241B (zh) * 2016-02-19 2018-0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CN106629002A (zh) * 2016-11-23 2017-05-10 苏州鑫润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回位弹簧自动上料机的回位弹簧出料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8932B (zh) 一种物料自动装托盒机
CN105540241A (zh)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CN110994920B (zh) 转子组装系统与转子组装方法
CN205397446U (zh) 自动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料机
CN113335835A (zh) 一种推板炉自动上料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105110098A (zh) 带有快速搬运功能的条状软质材料捆扎机
CN213862844U (zh) 一种不锈钢管下料装置
CN105957923A (zh) 太阳能基板点胶贴片机
CN105059915A (zh) 一种煤炭运输搬运装置
CN200976729Y (zh) Pc板自动贴带机的导引装置
CN210557669U (zh) 一种管件翻转传送机构
CN208882739U (zh) 一种上料机物料填充输送装置
CN206013233U (zh) 一种标签纸贴附机构
CN201482689U (zh) 进出料机具结构
CN202670836U (zh) 一种胶膜进给输送装置
CN209650744U (zh) 一种自动贴标签装置
CN218171736U (zh) 一种杯子烫印装置
CN207887533U (zh) 一种具有识别手机包装上标签功能的运输装置
CN207226294U (zh) 车灯输送带
CN103701268B (zh) 自动组装线杯与转子架的组装机
CN209256231U (zh) 一种轴承装配机用自动上料装置
CN208276442U (zh) 上料装置及拉箱组装设备
CN209382379U (zh) 一种包装装置
CN203740516U (zh) 线路板托盘自动循环装置
CN102632018A (zh) 半自动钢背涂胶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