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9160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89160U CN205389160U CN201520891019.XU CN201520891019U CN205389160U CN 205389160 U CN205389160 U CN 205389160U CN 201520891019 U CN201520891019 U CN 201520891019U CN 205389160 U CN205389160 U CN 2053891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apter
- motor
- sensor
- port
- contro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维护用的端口,且配线不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该马达具有:托架,所述托架容纳转子和定子;控制装置容纳部,所述控制装置容纳部位于托架的径向外侧;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控制装置容纳部内;传感器容纳部,所述传感器容纳部位于托架的与输出端相反一侧的端部;马达传感器,所述马达传感器安装于与旋转轴的输出端相反一侧的端部;以及连接用连接器,所述连接用连接器将马达传感器和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容纳部与传感器容纳部之间连通,连接用连接器位于传感器容纳部的内部,传感器容纳部具有在轴向上带有开口的端口,端口与连接用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使包括对马达进行驱动的控制装置的马达的整体小型化,而提出了将控制装置与马达一体化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在一体化了的马达结构的内部对连接马达和控制装置的连接器进行配线。在一体化了的马达结构的内部实施配线的情况,为了维护马达以及控制装置,可在马达设置操作窗。例如,在日本专利第5563513号公报的电动转向装置中,公开了在电动马达安装容纳控制电路的控制电路壳,并在控制电路壳的周壁形成操作窗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马达中,由于操作窗设置于控制电路壳的周壁,因此需要将用于连接旋转位置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的配线从马达旋转轴的附近绕行到周壁处。如果配线变长,则有可能存在配线内的电流或信号等容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从而降低旋转位置传感器的精度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维护用的端口,而且配线不易受外来干扰影响的马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该马达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一侧的端部作为输出端;转子,所述转子固定有旋转轴;定子,所述定子位于转子的径向外侧;托架,所述托架容纳转子和定子;控制装置容纳部,所述控制装置容纳部位于托架的径向外侧;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控制装置容纳部内;传感器容纳部,所述传感器容纳部位于托架的与输出端相反一侧的端部;马达传感器,所述马达传感器安装于与旋转轴的输出端相反一侧的端部;以及连接用连接器,所述连接用连接器连接马达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容纳部的内部空间与传感器容纳部的内部空间连通。连接用连接器位于传感器容纳部的内部。传感器容纳部具有在轴向上带有开口的端口。端口与连接用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操作员等容易方便地实施维护。并且,能够提供一种内部的配线不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第一变形例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6为第二变形例的马达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的B-B剖视图。
图8为示出马达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9为端口的平面图。
图10为桥接连接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实施任意变更。
并且,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而存在有使实际的结构与各结构中的比例尺或数量等不同的情况。
并且,在附图中,为了方便起见,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而示出XYZ坐标系,以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以Y轴方向为与图2所示的中心轴线J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中心轴线方向),以X轴方向为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以Y轴方向的正侧(+Y侧)为前侧,以Y轴方向的负侧(-Y侧)为后侧。并且,只要没有特殊要求,在以下的说明中,径向表示旋转轴31的径向。并且,只要没有特殊要求,在以下的说明中,周向表示旋转轴31的周向。
图1至图4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图。图1以及图2为立体图。图3为在中心轴线方向上观察到的侧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例如为开关磁阻(SwitchedReuctance)马达。马达10例如为装设于电动车或燃料电池车等的马达。如图1至图4所示,马达10具有:托架20;控制装置容纳部40a,所述控制装置容纳部40a安装于托架20的铅垂方向上侧面(+Z侧面);以及传感器容纳部60a,所述传感器容纳部60a安装于托架20的后侧(-Y侧)的端面。
马达10具有旋转轴31、转子30、定子32、前轴承61、后轴承62以及控制装置40。
旋转轴31固定于转子30,转子30、定子32、前轴承61以及后轴承62容纳于托架20。前轴承61与后轴承62将旋转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控制装置40安装于托架20并位于控制装置容纳部40a内。
[托架]
托架20具有托架本体部21、基座部28a、28b以及盖部25。托架本体部21容纳转子30以及定子32。基座部28a、28b分别从托架本体部21的前侧(+Y侧)以及后侧(-Y侧)的端面朝向径向伸出。在将马达610平放在地板上或台上时,基座部28a、28b支承马达610。
盖部25具有:筒状的筒部25a,所述筒部25a沿轴向延伸;以及凸缘部25b,所述凸缘部25b从筒部25a的前侧(+Y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凸缘部25b固定于基座部28b。凸缘部25b的铅垂方向下侧(-Z侧)的部分成为与基座部28b一起支承马达10的脚部。在盖部25设有后轴承保持部24。后轴承62被后轴承保持部24保持。
在托架本体部21设有各种外部部件连接机构。例如,在托架本体部21的两侧面(+X侧面、-X侧面)设有螺栓孔部621a、621b,所述螺栓孔部621a、621b与搬运钩或实际设备的框架紧固。在托架本体部21的一个侧面(+X侧面)设有流入侧连接器54a、流出侧连接器55a。流入侧连接器54a以及流出侧连接器55a与水泵连接(省略图示)。
托架本体部21具有保持前轴承61的轴承保持部21b。轴承保持部21b具有:前轴承保持孔部23;以及输出轴孔26,所述输出轴孔26设置于前轴承保持孔部23的前侧(+Y侧)。前轴承保持孔部23与输出轴孔26连通,且由前轴承保持孔部23和输出轴孔26构成贯通孔,所述贯通孔沿中心轴线方向(Y轴方向)将轴承保持部21b贯通。
在前轴承保持孔部23与输出轴孔26之间设有台阶部27,所述台阶部27的内径从前侧(+Y侧)向后侧(-Y侧)变大。也就是说,前轴承保持孔部23的内径比输出轴孔26的内径大。前轴承61被前轴承保持孔部23保持。
在托架本体部21内部设有圆筒状的定子框架部22。定子框架部22支承定子32。定子框架部22在托架本体部21的径向内侧,隔着间隙与托架本体部21在径向上对置。
在托架20设有供冷媒流通的冷却流路50、与冷却流路50连接的流入侧连接器54a以及流出侧连接器55a。冷却流路50包括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以及定子冷却流路52。作为能够在冷却流路50流通的冷媒,在能够冷却马达10的范围内,不被特别限定,例如可选择水。
[旋转轴、转子以及定子]
如图4所示,旋转轴31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也就是说,旋转轴31沿中心轴线方向(Y轴方向)延伸。旋转轴31的前侧(+Y侧)的端部经由后述的输出轴孔26,从托架20突出。旋转轴31被前轴承61和后轴承62支承为能够绕轴旋转。
转子30绕轴包围旋转轴31,并固定于旋转轴31。更为详细地说,转子30具有沿中心轴线方向(Y轴方向)贯通的贯通孔(省略图示)。旋转轴31穿过转子30的贯通孔。转子30的贯通孔的内侧面,例如通过压入等保持旋转轴31的外侧面。由此,旋转轴31固定于转子30。
定子32位于转子30的径向外侧。定子32绕轴包围转子30。定子32具有铁芯背部33、齿部34以及线圈35。
铁芯背部33的形状呈与旋转轴31同心的圆筒状。铁芯背部33的径向外侧的面即定子32的外侧面32a与定子框架部22的径向内侧的面嵌合。
多个齿部34从铁芯背部33的内周面向旋转轴31沿径向延伸。多个齿部34在铁芯背部33的内周面沿周向以均等的间隔配置。线圈35通过将导线卷绕于各齿部34而形成。
[控制装置]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40安装于托架本体部21的铅垂方向上侧(+Z侧)。控制装置40调整从电源(省略图示)供给定子32的电力,并控制转子30的旋转。控制装置40具有逆变器部41、电容器部42、驱动基板46以及控制基板47。
控制基板47例如基于来自装设有马达的上位装置的旋转指令信号或来自旋转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控制PWM(脉宽调制)信号。并且,控制基板47控制转子30的旋转。驱动基板46例如为装配了逆变器驱动电路的基板。逆变器驱动电路基于从控制基板47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向逆变器部41提供的PWM(脉宽调制)信号。在附图中,将驱动基板46和控制基板47设为分开的基板,但也可是一张基板。
尽管省略了图示,但逆变器部41例如由三个逆变元件构成。逆变元件例如为Sic(碳化硅)逆变元件。另外,作为逆变元件,也可使用GaN(氮化镓)逆变元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等,并不特别限定。
电容器部42借助电容器冷却部44安装于托架本体部21。电容器冷却部44具有支承板44a和位于支承板44a的下表面(-Z侧面)的散热片44b。支承板44a为平板,且固定于托架本体部21的上表面21e。在支承板44a的上表面安装有电容器部42。在与支承板44a的正面正交的方向上(Z轴方向)观察支承板44a时,支承板44a上的安装电容器部42的位置为与散热片44b重叠的位置。
散热片44b从支承板44a的靠托架本体部21侧(-Z侧)的下表面突出并设有多个。多个散热片44b从支承板44a向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侧(-Z侧)突出,并配置在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内。支承板44a从支承电容器部42的部分向后侧(-Y侧)延伸。在支承板44a的靠后的位置设有贯通孔44c。
逆变器部41安装于逆变器冷却部43。逆变器冷却部43安装于电容器冷却部44。也就是说,逆变器部41借助逆变器冷却部43和电容器冷却部44安装于托架本体部21。
逆变器冷却部43具有支承板43a和位于支承板43a的下表面(-Z侧面)的散热片43b。支承板43a为平板状。支承板43a固定于电容器冷却部44的支承板44a的上表面。
在与支承板43a的正面正交的方向上(Z轴方向)观察支承板43a时,支承板43a的上表面的安装逆变器部41的位置为与散热片43b重叠的位置。散热片43b通过支承板44a的贯通孔44c,配置在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内。
[控制装置容纳部、传感器容纳部]
如图1至图4所示,控制装置容纳部40a为下侧(-Z侧)呈开口的箱状的罩部件。控制装置容纳部40a包围安装于托架本体部21的铅垂方向上侧(+Z侧)的控制装置40的上表面以及侧面。控制装置容纳部40a比控制装置40的逆变器部41还朝向后侧(-Y侧)伸出并延伸到传感器容纳部60a的铅垂上侧。
传感器容纳部60a为设置于托架本体部21的后侧(-Y侧)的中空的壳体。传感器容纳部60a具有托架20的盖部25以及安装于盖部25的后侧(-Y侧)的传感器罩65。传感器容纳部60a具有设置于传感器罩65的端口69。
传感器容纳部60a具有朝向铅垂方向上侧(+Z侧)开口的开口部60b。传感器容纳部60a的内部空间与控制装置容纳部40a的内部空间通过开口部60b而连通。传感器容纳部60a的内部空间为至少被盖部25以及传感器罩65覆盖的空间。控制装置容纳部40a的内部空间为至少被托架本体部21以及控制装置容纳部40a覆盖的空间。在传感器容纳部60a与控制装置容纳部40a连通的连通部配置有配线。
在传感器容纳部60a的内部空间容纳有检测出转子30的旋转的马达传感器60。马达传感器60具有:永磁铁67,所述永磁铁67安装于旋转轴31的后侧末端;霍尔元件64,所述霍尔元件64与永磁铁67对置;以及传感器电路板66,所述传感器电路板66装配有霍尔元件64。
传感器电路板66被传感器罩65的内侧的面(+Y侧的面)支承。霍尔元件64装配在传感器电路板66的前侧(+Y侧的面)。霍尔元件64在轴向上与永磁铁67对置。永磁铁67在径向上被磁化或被磁化出单面多级。另外,霍尔元件64不必一定装配在传感器电路板66的前侧。只要霍尔元件64能够读取永磁铁67的磁场的变化即可。霍尔元件64也可装配在传感器电路板66的后侧(-Y侧的面)。
在传感器电路板66装配有第一连接器71以及第二连接器72,所述第一连接器71以及第二连接器72由分别从后侧(-Y侧)的面向后侧突出的多个引脚构成。第一连接器71为与控制基板47电连接的端子。第二连接器72为与霍尔元件64电连接的端子。也就是说,第二连接器72与马达传感器连接。桥接连接器75安装于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
传感器电路板66通过配线68与控制基板47电连接。从传感器电路板66延伸出来的配线68穿过传感器容纳部60a的开口部60b,向控制装置容纳部40a内延伸。在控制装置容纳部40a内,配线68与控制基板47电连接。
第一连接器71与配线68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配线68的末端部分构成第一连接器71。配线68从前侧(+Y侧)向后侧(-Y侧)将传感器电路板66贯通,并固定于传感器电路板66。由从传感器电路板66的后侧的面突出来的配线68的末端部分构成第一连接器71。
第一连接器71与配线68也可由分体部件构成。例如,第一连接器71为装配于传感器电路板66的连接器元件。上述的连接器元件与配线68也可电连接。连接器元件与配线68既可通过传感器电路板66上的印刷配线来连接,也可直接连接。
第一连接器71也可不装配于传感器电路板66。例如,配线68的末端或者安装于配线68的末端的连接器元件也可配置在与端口69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端口69包括:开口部69a,所述开口部69a在轴向上将传感器罩65贯通;以及连接器罩69b,所述连接器罩69b封闭开口部69a。连接器罩69b可拆下。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开口部69a以及连接器罩69b均为在径向上为长边的大致矩形,且相对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倾斜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传感器罩65的外侧的面(-Y侧的面)设有朝向后侧(-Y侧)突出的矩形的框部65a,在框部65a的内侧设有开口部69a。连接器罩69b安装于框部65a的后侧(-Y侧)的端部。因此,端口69为在传感器罩65中朝向后侧突出的凸部。
如图4所示,在端口69的内侧配置有连接用连接器80。在图4中,在传感器罩65的剖视图的局部示出了端口69的内部结构。连接用连接器80包括传感器电路板66的第一连接器71以及第二连接器72;以及能够安装于并能够从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72卸下的桥接连接器75。桥接连接器75与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电连接。连接用连接器80具有机械连接桥接连接器75与第一连接器71的连接部605a。并且,连接用连接器80具有机械连接桥接连接器75与第二连接器72的连接部605b。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传感器电路板66的一部分位于开口部69a内。具体地说,传感器电路板66中的配置有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的区域与开口部69a在轴向上重叠配置。也就是说,在传感器电路板66装配有第二连接器72。第二连接器72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端口69重叠。而且,也可在传感器电路板66装配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且第一连接器71以及第二连接器72在轴向上与端口69重叠配置。
桥接连接器75具有:与第一连接器71连接的第一端子以及与第二连接器72连接的第二端子。桥接连接器75至少具有将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短路的功能。桥接连接器75例如也可是具有除干扰电路等电路的连接器。桥接连接器75在与第一连接器71以及第二连接器72连接的状态下,被容纳于连接器罩69b的内侧。
如图3所示,端口69相对于旋转轴31的中心O配置在向上侧(+Z侧)错开的位置。由此,配置在端口69内的连接用连接器80距离旋转轴31的中心O配置在靠近控制装置40一侧的位置。因此能够缩短连接连接用连接器80与控制装置40之间的配线68,从而能够降低对配线68的外来干扰。
并且,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端口69内,与控制装置40连接的第一连接器71配置在比与马达传感器60连接的第二连接器72靠上侧(+Z侧)的位置。该结构能过缩短连接控制装置40和第一连接器71的配线68。其结果是可减少配线68受外来干扰的影响。
在上述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中,在传感器容纳部60a的后侧的面(-Y侧的面)设有端口69,端口69内配置有连接用连接器80。通过该结构,在维护时,操作员等通过拆下连接器罩69b,并拆下桥接连接器75,能够使第一连接器71以及第二连接器72的端子露出来。因此,操作员等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将检查装置等连接到第一连接器71以及第二连接器72。其结果是,操作员等能够高效地实施确认控制装置40或马达传感器60是否被正常输出等的维护工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口69配置在马达10的轴向的端部。该结构能够缩短从马达传感器60到端口69的配线。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传感器60的传感器电路板66配置在与端口69的开口部69a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连接用连接器80与霍尔元件64装配于共用的基板。因此,从马达传感器60到连接用连接器80的配线长度变短,从而能够抑制外来干扰对马达传感器60的影响。其结果是形成为能够高精度地控制马达的旋转的马达。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用连接器80被容纳于端口69的内侧,马达传感器60与控制装置40在马达10的内部连接。也就是说,马达10的内部连接用的配线以及连接器为不露出到外部的结构。根据该结构,收发信号的配线不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因此,在装设有马达的上位装置中不易受到马达配置的限制。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结构适合SR马达。SR马达优选用于要求高速旋转的装置。或者用作驱动用主马达。在驱动用的主马达的情况下,马达输出变大。像这样,在用于要求马达高速旋转和大电流的装置中,由于需要在逆变器中高速切换大电流,因此容易产生高频干扰。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中具有不易在马达传感器60中受到外来干扰影响的结构。因此,在容易产生高频干扰的高速旋转区域,即使在使驱动SR马达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传感器精度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中,在托架本体部21的侧面设有各种外部部件连接机构(螺栓孔部621a、621b、流入侧连接器54a、流出侧连接器55a)。并且,在托架本体部21的轴向的两端设有基座部28a、28b。在此,如果考虑将维护用的端口设置在马达10的周面的结构,则对操作员等来说,上述的外部部件连接结构将构成阻碍,从而操作变得困难起来。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中,由于端口69设置于马达10轴向的端面,因此对操作员来说,上述的外部部件连接机构将不会构成阻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用连接器80(第一连接器71、第二连接器72、桥接连接器75)整体被设成配置在端口69内的结构,但是只要连接用连接器80中的连接部配置在至少与端口69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即可。也就是说,第一连接器71或第二连接器72的一部分也可延伸到端口69的外侧。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连接用连接器80的具体的结构为一个例子。第一连接器71、第二连接器72以及桥接连接器75的连接器形状,可根据连接马达传感器60和控制装置40的配线数量等,采用各种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用桥接连接器75将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连接的结构,但是,也可采用第一连接器71与第二连接器72直接连接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中使用彼此连接的连接器元件。即使在直接连接第一连接器71和第二连接器72的情况下,连接器的连接部也被配置在端口69内。
(第一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霍尔元件与永磁铁的配置状态不同。此外,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为了方便起见而标注相同的符号等,因此有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图5为示出第一变形例的马达510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马达510在旋转轴31的后侧(-Y侧)的端部具有马达传感器60A。马达传感器60A具有:环状的永磁铁67A,所述永磁铁67A安装于旋转轴31的端部周面;霍尔元件64A,所述霍尔元件64A与永磁铁67A在径向上对置;以及传感器电路板66,所述传感器电路板66装配有霍尔元件64A。以在周向上变化的方式磁化出永磁铁67A的磁极。
尽管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但是,在传感器电路板66的后侧(-Y侧)的面设有第一连接器71以及第二连接器72。桥接连接器75与第一连接器71以及第二连接器72连接。桥接连接器75被容纳于端口69内。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510中,能够通过马达传感器60A检测出转子30的旋转,所述马达传感器60A与永磁铁67A在径向上对置。并且,即使在第一变形例的马达510中,也能够与马达10同样地获得基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共同的结构的作用效果。
(第二变形例)
第二变形例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马达传感器的种类不同。此外,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为了方便起见而标注相同的符号等,因此有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图6为第二变形例的马达的侧视图。图7为沿图6的B-B线的剖视图。图8为示出第二变形例中的马达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9为第二变形例中的端口的平面图。
第二变形例的马达610具有被容纳于传感器容纳部60a的马达传感器660。在第二变形例中,马达传感器660为旋变器。如图8所示,马达传感器660具有转子91、定子92、绝缘件93以及配线95。马达传感器660嵌入到后轴承保持部24的凹部24a中固定。
转子91为环状的部件。转子91压入到旋转轴31的基端部分,所述旋转轴31从被后轴承保持部24保持的后轴承62朝向外侧(后侧)突出。定子92为隔着微小间隙配置在转子91的周围的圆筒状的部件。定子92可与绝缘件93一体设置。绝缘件93为树脂制成的部件,并支承定子92。多根配线95与定子92连接。配线95从绝缘件93的后侧(-Y侧)的面向后侧延伸。定子92根据转子91的旋转输出电信号。已输出的电信号通过配线95被发送到外部装置。
在传感器容纳部60a的内部空间与控制装置容纳部40a的内部空间配置有配线616以及配线619。配线616为连接控制装置40和马达传感器660的配线。配线619为连接控制装置40和定子32的配线。配线619为用于从控制装置40向定子32的线圈提供电力的配线。
在端口69的内侧配置有连接用连接器605。连接用连接器605包括第一连接器611、第二连接器612以及桥接连接器615。第一连接器611通过配线616与控制装置40连接。第二连接器612通过配线95与马达传感器660连接。桥接连接器615与第一连接器611和第二连接器612连接,从而将第一连接器611和第二连接器612电连接。
图9为端口69的平面图。图10为桥接连接器615的侧视图。图9示出将连接器罩69b拆下后的端口69的内部的平面结构。
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端口69的开口部69a配置有固定于框部65a的内周面的连接器基板618。在连接器基板618固定有第一连接器611和二连接器61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器611与第二连接器612在连接器基板618中的装配有电子部件的面所扩展的方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并朝着相同的方向排列配置。
如图10所示,桥接连接器615具有本体部630、设置于本体部630的一面的第一端子631以及第二端子632。第一端子631为与第一连接器611连接的端子。第二端子632为与第二连接器612连接的端子。第一端子631与第二端子632以与连接器基板618上的第一连接器611以及第二连接器612对应的规定的位置关系配置。
桥接连接器615同时与第一连接器611以及第二连接器612连接。桥接连接器615能够以与第一连接器611以及第二连接器612连接的状态容纳到连接器罩69b的内侧。桥接连接器615至少具有将第一连接器611和第二连接器612短路的功能。桥接连接器615例如也可是具有除噪回路等电路的连接器。
如图7所示,端口69设置在与马达传感器660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连接马达传感器660的定子92与第二连接器612的配线95从定子92沿轴向延伸,并与第二连接器612连接。根据该结构,连接用连接器605配置在马达传感器660的附近。在此,配线619从控制装置40向定子32输送大电流。由于配线95与配线619分开配置,因此,配线95不易受配线619的辐射干扰的影响。
并且,由于端口69与马达传感器660的定子92在轴向上重叠配置,因而操作员等还能够从端口69目视确认到定子92。如果像这样构成,则操作员等能够借助端口69对马达传感器660实施维护。
另外,在该例中,连接用连接器605(第一连接器611、第二连接器612、桥接连接器615)的整体作为配置在端口69内的结构,但是只要连接用连接器605的连接部605a、605b配置在至少与端口69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即可。也就是说,第一连接器611或第二连接器612的一部分也可延伸到端口69的外侧。
该例所示的连接用连接器605的具体的结构为一个例子。第一连接器611、第二连接器612以及桥接连接器615的连接器形状可根据将马达传感器660和控制装置40连接的配线数量等,采用各种形状。
在该例中,采用了使用桥接连接器615来连接第一连接器611和第二连接器612的结构,但也可采用第一连接器611与第二连接器612直接连接的结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器611与第二连接器612的连接部也配置在端口内。
即使在第二变形例的马达610中,也能够与马达10同样地获得基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共同的结构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一个例子,使用SR(开关磁阻)马达对马达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还可适用于其他所有公知的内转子型马达。并且,不特别限定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用途。
Claims (16)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一侧的端部作为输出端;
转子,所述转子固定有所述旋转轴;
定子,所述定子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托架,所述托架容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
控制装置容纳部,所述控制装置容纳部位于所述托架的径向外侧;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控制装置容纳部内;
传感器容纳部,所述传感器容纳部位于所述托架的与所述输出端相反一侧的端部;
马达传感器,所述马达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与所述输出端相反一侧的端部;以及
连接用连接器,所述连接用连接器将所述马达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容纳部的内部空间与所述传感器容纳部的内部空间连通,
所述连接用连接器位于所述传感器容纳部的内部,
所述传感器容纳部具有在轴向上带有开口的端口,
所述端口与所述连接用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传感器包括:
磁铁,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旋转轴;
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磁铁对置;以及
传感器电路板,所述传感器电路板装配有所述霍尔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马达传感器连接;以及
桥接连接器,所述桥接连接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电路板装配有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端口在轴向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电路板装配有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端口在轴向上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在轴向上重叠,所述第一连接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连接器靠近所述控制装置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传感器为旋变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马达传感器连接;以及
桥接连接器,所述桥接连接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与从所述旋变器的定子沿轴向延伸的配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连接器具有连接所述桥接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所述桥接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部在轴向上与所述旋变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与所述旋变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与所述旋变器的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在轴向上重叠,
所述第一连接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连接器靠近所述控制装置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在从所述旋转轴朝向所述控制装置的径向上,配置在比所述旋转轴靠所述控制装置侧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具有:
托架本体部,所述托架本体部容纳所述转子以及所述定子;以及
两个基座部,所述基座部从所述托架本体部的轴向的两端朝向所述控制装置容纳部的相反一侧突出,
在所述托架本体部的外周设有与外部部件连接的外部部件连接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为开关磁阻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29934 | 2014-11-12 | ||
JP2014-229934 | 2014-11-12 | ||
JP2015150692A JP6536256B2 (ja) | 2014-11-12 | 2015-07-30 | モータ |
JP2015-150692 | 2015-07-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89160U true CN205389160U (zh) | 2016-07-20 |
Family
ID=5608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91019.XU Active CN205389160U (zh) | 2014-11-12 | 2015-11-10 | 马达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29620B2 (zh) |
JP (1) | JP6536256B2 (zh) |
CN (1) | CN2053891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10279A (zh) * | 2014-11-12 | 2016-05-25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36256B2 (ja) | 2014-11-12 | 2019-07-03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US11489399B2 (en) * | 2017-07-28 | 2022-11-01 | Nidec Corporation | Motor |
US10574116B2 (en) * | 2018-04-24 | 2020-02-2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tarter including a switched reluctance electric motor |
WO2019208445A1 (ja) * | 2018-04-25 | 2019-10-31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CN108667216A (zh) * | 2018-04-28 | 2018-10-16 | 合肥巨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器与电机连接的水道结构 |
JP7172635B2 (ja) * | 2019-01-18 | 2022-11-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駆動装置 |
US11031846B2 (en) | 2019-03-08 | 2021-06-08 | Abb Schweiz Ag | Co-packaged electric motor and motor drive |
JP2020165321A (ja) * | 2019-03-28 | 2020-10-08 |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
JP2020167920A (ja) * | 2019-03-29 | 2020-10-08 |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
EP3731376A1 (en) | 2019-04-24 | 2020-10-28 | Black & Decker Inc. | Outer rotor brushless motor stator mount |
KR200494560Y1 (ko) * | 2019-11-01 | 2021-11-03 |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 인버터 장착 구조체 |
DE112022000988T5 (de) * | 2021-02-08 | 2023-11-30 | Fujikoki Corporation | Elektrisch betätigtes Ventil |
EP4290105A1 (en) * | 2021-02-08 | 2023-12-13 | Fujikoki Corporation | Electric valve |
JP2024058459A (ja) * | 2022-10-14 | 2024-04-2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動工具 |
DE102022134622A1 (de) * | 2022-12-22 | 2024-06-27 | Dr. Fritz Faulhaber GmbH & Co.KG | Motor mit Drehgeber und Trägerelement für einen Motor mit Drehgeb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66677B2 (ja) * | 2001-08-20 | 2004-09-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 |
JP2004023841A (ja) * | 2002-06-13 | 2004-01-22 | Mitsuba Corp | モータ |
JPWO2007108049A1 (ja) * | 2006-03-16 | 2009-07-3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車両駆動装置 |
DE102006047269A1 (de) * | 2006-10-04 | 2008-04-10 | Robert Bosch Gmbh | Umrichtermotor |
JP5093748B2 (ja) | 2007-03-01 | 2012-12-12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JP2010051131A (ja) | 2008-08-22 | 2010-03-04 | Aisin Aw Co Ltd | 駆動装置 |
JP5287787B2 (ja) | 2010-04-16 | 2013-09-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動装置 |
JP5563513B2 (ja) | 2011-04-14 | 2014-07-30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ステ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5785309B2 (ja) | 2014-06-11 | 2015-09-30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ステ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6536256B2 (ja) | 2014-11-12 | 2019-07-03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
2015
- 2015-07-30 JP JP2015150692A patent/JP653625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0-21 US US14/918,744 patent/US99296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1-10 CN CN201520891019.XU patent/CN2053891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10279A (zh) * | 2014-11-12 | 2016-05-25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05610279B (zh) * | 2014-11-12 | 2019-11-19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03966A (ja) | 2016-06-02 |
US9929620B2 (en) | 2018-03-27 |
JP6536256B2 (ja) | 2019-07-03 |
US20160233737A1 (en) | 2016-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389160U (zh) | 马达 | |
US9882446B2 (en) | Motor | |
US7498701B2 (en) | Controller-integrate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 |
US20140339966A1 (en) | Driving device | |
US7397223B2 (en) | Inverter-integrated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 |
CN105322726A (zh) | 通过过盈配合组装的驱动设备 | |
US20170324300A1 (en) | Motor | |
US20150180301A1 (en) | Inner-rotor motor | |
JP2011041355A (ja) | 駆動回路内蔵型モータ | |
EP3291424B1 (en) | Control device | |
US20070040460A1 (en) | Integrated motor and controller assemblies for horizontal axis washing machines | |
JP2011229228A (ja) | 電動装置 | |
JP6590535B2 (ja) | ポンプ装置 | |
CN209818295U (zh) | 泵装置 | |
JP6248433B2 (ja) | モータ | |
JP2010104124A (ja) |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30234546A1 (en) | Double-rotor motor | |
JP6766535B2 (ja) |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 |
JPWO2018062093A1 (ja) | ポンプ装置 | |
JP2016127768A (ja) |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 |
US11881747B2 (en) | Motor | |
KR101333798B1 (ko) | 차량용 모터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워터펌프 | |
CN105610279B (zh) | 马达 | |
JP2019112976A (ja) |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 |
JP6024631B2 (ja) | 車両用回転電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