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9107U - 缓冲护栏 - Google Patents

缓冲护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9107U
CN205369107U CN201620041552.1U CN201620041552U CN205369107U CN 205369107 U CN205369107 U CN 205369107U CN 201620041552 U CN201620041552 U CN 201620041552U CN 205369107 U CN205369107 U CN 205369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ar
base
standing pillar
middle stand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415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415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9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9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91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护栏,属于用于使行驶车辆减速、反向或停止行驶的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端立柱、中间立柱和横杆,端立柱与中间立柱、相邻中间立柱之间均通过横杆连接,所述的端立柱下端通过底座一固定,该底座一两侧边均设置开口,横杆与中间立柱相连接的一端为斜面结构,且中间立柱前段的横杆斜面结构与后段的横杆斜面结构错位安装。将实用新型应用于道路、高速等场合,具有缓冲效果好、护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缓冲护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护栏,属于用于使行驶车辆减速、反向或停止行驶的安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护栏在道路、高速路等场合应用较为普遍,其最常见的结构是由端立柱、横杆、隔片和中间立柱构成,端立柱与中间立柱以及相邻中间立柱之间通过横杆连接,横杆又多设置为上下两根,两根横杆之间设置隔片。由于护栏多是用于阻断或阻停车辆、行人的原始行进方向,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碰撞、冲击等现象,而在现有所公开的护栏结构中,通常是在横杆、端立柱或/和中间立柱上加设如弹簧、橡胶等弹性体,以减弱或减少这种冲击和碰撞对护栏的损伤。这种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轻微碰撞进行缓冲,但缓冲效果并不明显,且额外增加的结构也会影响护栏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护栏的使用成本。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护栏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外力冲击作用、改善护栏损坏率高的缓冲护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缓冲护栏,包括端立柱、中间立柱和横杆,端立柱与中间立柱、相邻中间立柱之间均通过横杆连接,所述的端立柱下端通过底座一固定,该底座一两侧边均设置开口,横杆与中间立柱相连接的一端为斜面结构,且中间立柱前段的横杆斜面结构与后段的横杆斜面结构错位安装。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中间立柱为分体式结构,由柱体一和柱体二构成,中间立柱前后分别为前段横杆和后段横杆,且前段横杆、后段横杆分别与柱体一、柱体二连接。更优选的,所述的柱体一与柱体二相对的一面为直面,柱体一与柱体二下端安装在底座二中,该底座二设置两个槽,一个为封闭槽,一个为侧边开口的槽,柱体一底端位于侧边开口的槽内,柱体二安装于封闭槽内。
所述的端立柱与横杆之间通过连接件一连接,且连接件一为上开口或上下开口的结构。
所述的横杆与中间立柱之间通过连接件二连接,该连接件二为下开口式结构,连接件二朝向横杆的一面包设于横杆上。
所述的横杆由上横杆和下横杆构成,且上横杆与下横杆相互平行设置,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设置有隔片,该隔片倾斜安装于上横杆与下横杆。更优选的,所述的隔片通过连接件三安装于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该连接件三为两侧开口的结构。
所述的横杆由上横杆和下横杆构成,且上横杆与下横杆相互平行设置,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设置有隔片,隔片上端和下端均为扭面端。更优选的,所述的隔片通过连接件三安装于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该连接件三为两侧开口的结构。
所述的端立柱与底座一之间通过弹性机构连接,该弹性机构包括拉簧、调节缆绳、限位块、调节块和固定球,固定球位于底座一内,并与底座一固定,固定球上方连接有调节缆绳,调节缆绳上端固定于端立柱内部,上定块、弹簧、限位块、垫片和调节块顺次套装在调节缆绳上;调节缆绳下端通过调节块、固定球与底座一固定连接,通过弹簧、垫片、限位块与调节缆绳、调节块、固定球、底座一的相互作用实现端立柱与底座的半活动式连接。更优选的,所述的弹簧为拉簧,该拉簧上端挂扣在挂梁上,挂梁两侧则固定安装于端立柱内,挂梁下方设置有限位框,垫片位于限位框下端,垫片中部设置穿孔,调节缆绳穿过该穿孔,限位块位于垫片上方的调节缆绳上,调节缆绳上端固定有上定块,拉簧下端挂扣在上定块上,拉簧通过上定块与调节缆绳实现连接;所述的挂梁为中空管状结构,其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柱筒内;同时,所述的弹簧也可设置为压簧,该弹簧上方设置有挂梁,挂梁两侧固定安装于端立柱内侧,挂梁下方设置限位框,该限位框下端则连接有垫片,垫片中部设置穿孔,调节缆绳穿过穿孔,并位于弹簧内,限位块固定在垫片以上的调节缆绳上,上定块套装并固定在调节缆绳上端,使弹簧位于上定块与垫片之间,调节缆绳下端则通过调节块、固定球与底座一连接并固定;所述的调节块为螺栓状结构,由螺帽部、螺纹部以及贯穿调节块的通孔构成,调节块通过通孔活动套设于调节缆绳上,螺纹部外径大于固定球外径,通过螺纹部旋入底座一,以实现调节块与底座一的连接。
将本申请的护栏应用于城市道路、高速路等场合,端立柱或横杆受到碰撞或冲击时,由于底座一为两侧开口的结构,端立柱与底座一之间是通过弹性机构连接,端立柱会向横杆方向倾斜,同时,隔片与连接件三也随之倾斜而转动,在倾斜过程中,端立柱不与底座一发生分离,同时,横杆会随着端立柱的倾斜发生横向位移,由于横杆与中间立柱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斜面结构,且中间立柱是由柱体一和柱体二形成的分体式结构,柱体一的下端随着倾斜在底座二处得侧边开口槽处发生转动,横杆发生横向位移的同时,柱体一在与柱体二发生错位转动,将冲击力转化为柱体一倾斜的动能,端立柱于柱体一的倾斜、横杆的位移避免了冲击力对端立柱、横杆以及中间立柱本身造成的损坏,从而减少了上述部件破损所引起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道路安全度,待冲击作用结束后,在弹簧和调节缆绳作用下,端立柱向底座一的方向靠近,并带动横杆以及与横杆相连接的中间立柱恢复至原位,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后道路维护工作。
本申请中,端立柱与横杆之间的连接件一的开口一采用上开口式结构或上下开口式结构,为横杆提供了一个沿竖直方向上下摆动的空间,使端立柱与横杆之间呈半活动式软性连接,与锁定的硬性固定连接相比,这种连接方式为横杆提供了更大的位移空间和位移方向,避免了冲击力无法缓释所引起的横杆断裂。
横杆与中间立柱之间采用连接件二连接,该连接件二的开口二为下开口式结构,其与横杆斜面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同样设置为斜面式结构,一方面,在外力作用下,柱体一会自动滑移倾斜,而横杆在自身惯性力作用下,会自动向前向下移动,开口二的下开口式结构在横杆的横向移动路径上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将冲击力转化为其移动动能,另一方面,连接件二的斜面式结构与横杆的斜面结构相互配合,既实现了静止状态时其水平方向的稳定性,又确保了横向位移状态时的活动性。
隔片与上横杆、下横杆之间采用的连接件三采取了两侧开口的结构,为隔片与连接件三的活动连接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方便隔片在冲击力以及惯性力作用下的横向滑移。
隔片可采用斜面结构,也可在其上端、下端设置成扭面端结构,斜面结构和扭面端结构均与横向位移呈一定角度,使冲击力得到分解和缓冲,减弱了冲击力对隔片造成的破坏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端立柱第一种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中间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中间立柱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种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端立柱第二种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弹性机构第一种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弹性机构第二种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端立柱;11.底座一;2.横杆;21.前段横杆;211.斜面结构一;22.后段横杆;221.斜面结构二;2a.上横杆;2b.下横杆;3.中间立柱;31.柱体一;32.柱体二;33.底座二;34.柱帽;4.隔片;41.上端;42.下端;5.弹性机构;51.挂梁;52.弹簧;53.限位框;54.垫片;541.穿孔;55.调节缆绳;56.限位块;57.调节块;571.螺帽部;572.螺纹部;58.固定球;59.上定块;6.连接件一;61.开口一;7.连接件二;71.开口二;8.连接件三;81.开口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缓冲护栏,结合图1,包括端立柱1、横杆2和中间立柱3,端立柱1与中间立柱3、相邻中间立柱之间均通过横杆2连接,端立柱1下端通过底座一11固定,该底座一11两侧边均设置开口,横杆2与中间立柱3相连接的一端为斜面结构,且中间立柱前段的横杆斜面结构与后段的横杆斜面结构错位安装。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端立柱1与横杆2之间通过连接件一6连接,且连接件一6朝向横杆2的一端设置开口一61,且开口一61为上下开口式结构;结合图3和图4,中间立柱3为分体式结构,由柱体一31和柱体二32构成,柱体一31与柱体二32相对的一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结构,柱体一31与柱体二32通过该平行平面活动安装在一起,以方便碰撞时,柱体一可向外转动;中间立柱3前后分别为前段横杆21和后段横杆22,前端横杆21与柱体一31相连接,其朝向柱体一31的一端设置斜面结构一211,后端横杆22与柱体二32相连接,且其朝向柱体二32的一端设置斜面结构二221;横杆2与中间立柱3之间通过连接件二7连接,该连接件二7朝向横杆2的一端设置开口二71,开口二71为下开口式结构,连接件二71朝向横杆2的一面包设于横杆2上,并与斜面结构一211、斜面结构二221配合安装。
横杆2由上横杆2a和下横杆2b构成,且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相互平行设置,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之间设置有隔片4,该隔片4倾斜安装于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隔片4通过连接件三8安装于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之间,该连接件三8两侧设置有开口三81。
结合图7,端立柱1与底座一11之间通过弹性机构5连接,该弹性机构5包括挂梁51、弹簧52、限位框53、垫片54、调节缆绳55、限位块56、调节块57、固定球58和上定块59,挂梁51两端固定于端立柱1内侧上部,弹簧52上端与挂梁51连接,挂梁51下方设置有限位框53,限位框53下端连接有垫片54,该垫片54中部设置穿孔541,调节缆绳55穿过该穿孔541,限位块56套装固定在垫片54以上的调节缆绳55上,带有安装孔的上定块59则套装固定在调节缆绳55上端,弹簧52下端则与调节缆绳55上端连接的上定块59连接,套装在调节缆绳55上的限位块56位于垫片54与上定块59之间,而调节块57则位于垫片54下方,调节块57为螺栓状,调节块57套装于垫片54下方的调节缆绳55下端处并可转动,固定球58固定于调节缆绳55末端处,弹性机构5装配完成,再将该弹性机构5置于端立柱1内围处。其中,本实施例中,弹簧52为拉簧,调节缆绳55为可弯曲绳索;挂梁51为中空管状结构,其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端立柱1内;固定球58则通过调节块57埋入并固定在底座一11内。
其中,端立柱1与底座一11的安装如下:先将弹簧52挂扣于挂梁51上,调节块57、固定球58分别套装并固定于调节缆绳55的下端和末端,将调节缆绳55穿过垫片54的穿孔541,并将限位块56穿在调节缆绳55的设定位置,待安装孔的上定块59连接固定在调节缆绳55的上端,再将弹簧52下端挂扣在上定块59的安装孔处,弹性机构5组装完毕,同时将端立柱1通过底座一11固定于路面上,将整个弹性机构5装入端立柱1内,并使挂梁51的两端与端立柱1侧壁固定,固定球58则用调节块57的螺纹部572与底座一11固定。
正常状态下,弹簧52处于未变形状态,而端立柱1与底座一11在同一竖直线上;当受到外力冲击时,端立柱1会沿着底座一11两侧的开口沿外力作用方向倾斜,在固定球58和调节缆绳55的拉动下,弹簧52发生形变,外力对端立柱1的作用力转化为弹簧52的形变,并对该外力进行缓冲,避免该外力对端立柱1造成损坏,当外力作用消失时,在弹簧52自动恢复至未形变状态,并带动端立柱1恢复至原有的竖直状态。
将本申请的护栏应用于城市道路、高速路等场合,端立柱1或横杆2受到碰撞或冲击时,由于底座一11为两侧开口的结构,端立柱1与底座一11之间是通过弹性机构5连接,并在两侧处分别通过螺栓固定,端立柱1会向横杆2方向倾斜,在倾斜过程中,调节缆绳55以及调节缆绳55上的弹簧52确保端立柱1与底座一11不发生分离,同时,横杆2会随着端立柱1的倾斜发生转动,由于横杆2与中间立柱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斜面结构一211、斜面结构二221,且中间立柱3是由柱体一31和柱体二32形成的分体式结构,横杆2发生横向位移的同时,柱体一31与柱体二32发生错位滑移,将冲击力转化为柱体一31横向位移的动能,端立柱1与柱体一31的倾斜、横杆2的横向位移、隔片4在连接件三8处的倾斜避免了冲击力对端立柱1、横杆2以及中间立柱3本身造成的损坏,从而减少了上述部件破损所引起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道路安全度,待冲击作用结束后,在弹簧52和调节缆绳55作用下,端立柱1恢复原有状态,并带动横杆2以及与横杆2相连接的中间立柱3及隔片4恢复至原位,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后道路维护工作。
本申请中,端立柱1与横杆2之间的连接件一6的开口一61采用上下开口式结构,为横杆2提供了一个沿竖直方向上下摆动的空间,使端立柱1与横杆2之间呈半活动式软性连接,与锁定的硬性固定连接相比,这种连接方式为横杆2提供了更大的位移空间和位移方向,避免了冲击力无法缓释所引起的横杆断裂。
横杆2与中间立柱3之间采用连接件二7连接,该连接件二7的开口二71为下开口式结构,其与横杆2斜面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同样设置为斜面式结构,一方面,在外力作用下,柱体一31与柱体二32转动错位滑移,而横杆2在自身惯性力作用下,会自动向前向下移动,开口二71的下开口式结构在横杆2的横向移动路径上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将冲击力转化为其移动动能,另一方面,连接件二7的斜面式结构与横杆2的斜面结构一211、斜面结构二221相互配合,既实现了静止状态时其水平方向的稳定性,又确保了横向位移状态时的活动性。
隔片4与上横杆2a、下横杆2b之间采用的连接件三8的开口三81同样采取了两侧开口的结构,为隔片4在横杆2之间倾斜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横杆2由上横杆2a和下横杆2b构成,且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相互平行设置,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之间设置有隔片4,隔片4的上端41和下端42均为扭面端;隔片4通过连接件三8安装于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之间,该连接件三8与横杆2之间可为分体式或一体式结构,其开口三81为两侧开口的结构。
结合图6,端立柱1与横杆2之间采用连接件一6连接,连接件一6与端立柱1之间为一体式或分体式设置,该连接件一6设置有开口一61,且开口一61为上开口式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8,弹性机构5包括挂梁51、弹簧52、限位框53、垫片54、调节缆绳55、限位块56、调节块57和固定球58,限位框53上端安装于挂梁51下方,下端连接有垫片54,调节缆绳55穿过垫片54中部的穿孔541,将限位块56套装在垫片54上方的调节缆绳55上,同时,弹簧52套装于垫片54上方的调节缆绳55上,上定块59固定于调节缆绳55上端,弹簧52限定在上定块59与垫片54之间,调节块57套装在垫片54下方的调节缆绳55下端,并可绕调节缆绳55转动,该调节块57为螺栓状,由螺帽部571和螺纹部572构成,螺帽部571朝上,螺纹部572朝下,固定球58固定在调节缆绳55末端,调节块57的螺纹部572旋入底座一11中心处的螺孔,从而实现调节缆绳55与底座一11的连接和固定。其中,本实施例中,弹簧52为压簧,调节缆绳55为可弯曲绳索;挂梁51为中空管状结构,其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端立柱1侧壁相匹配的孔洞处。
将本实施例应用于交通路段,先将调节缆绳55穿过垫片54的穿孔541和弹簧52内围,上定块59则固定在调节缆绳55的上端,使弹簧52限定在上定块59与垫片54之间,调节块57套装在垫片54下方的调节缆绳55下端处并可以转动,固定球58则固定在调节缆绳55末端,调节块57的螺纹部572直径大于固定球58直径,且该螺纹部572可旋入底座一11中心处的螺孔内,调节缆绳55下端则通过调节块57、固定球58与底座一11固定,从而实现调节缆绳55与底座一11的固定,整个弹性机构5穿入端立柱1内,并使挂梁51的两端与端立柱1侧壁相匹配的孔洞固定。
正常使用时,弹簧52处于未变形状态,而端立柱1与底座一11在同一竖直线上;当受到外力冲击时,端立柱1朝向外力的作用方向倾斜,固定球58和调节缆绳55的拉动,在上定块59与垫片54的挤压下,弹簧52发生形变,外力对端立柱1的作用力转化为弹簧52的形变,并对该外力进行缓冲,并逐级进行分解和承担,从而使实际作用到端立柱1、横杆2、隔片4上的外力大大减小,从而避免外力冲撞对端立柱1、横杆2以及隔片4造成的损坏,当外力作用消失时,在弹簧52自动恢复至未形变状态,并带动端立柱1恢复至原来的竖直状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横杆2由上横杆2a和下横杆2b构成,且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相互平行设置,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之间设置有隔片4,隔片4的上端41和下端42均为扭面端;隔片4通过连接件三8安装于上横杆2a与下横杆2b之间,该连接件三8与横杆2之间为一体式或分体式连接结构,其开口三81为两侧开口的结构。
结合图6,端立柱1与横杆2之间采用连接件一6连接,连接件一6与端立柱1之间为一体式或分体式连接结构,该连接件一6设置有开口一61,且开口一61为上开口式结构。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立柱、中间立柱和横杆,端立柱与中间立柱、相邻中间立柱之间均通过横杆连接,所述的端立柱下端通过底座一固定,该底座一两侧边均设置开口,横杆与中间立柱相连接的一端为斜面结构,且中间立柱前段的横杆斜面结构与后段的横杆斜面结构错位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立柱为分体式结构,由柱体一和柱体二构成,中间立柱前后分别为前段横杆和后段横杆,且前段横杆、后段横杆分别与柱体一、柱体二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立柱通过底座二固定,该底座二上与柱体一、柱体二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槽和封边槽,且开口槽侧边开口,封边槽周边封闭,柱体一底端位于开口槽内,柱体二底端位于封边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立柱与横杆之间通过连接件一连接,且连接件一为上开口或上下开口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与中间立柱之间通过连接件二连接,该连接件二为下开口式结构,连接件二朝向横杆的一面包设于横杆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由上横杆和下横杆构成,且上横杆与下横杆相互平行设置,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设置有隔片,该隔片倾斜安装于上横杆与下横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由上横杆和下横杆构成,且上横杆与下横杆相互平行设置,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设置有隔片,隔片上端和下端均为扭面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片通过连接件三安装于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该连接件三为两侧开口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立柱与底座一之间通过弹性机构连接,该弹性机构包括弹簧、调节缆绳、限位块、调节块和固定球,固定球位于底座一内,并与底座一固定,固定球上方连接有调节缆绳,调节缆绳上端固定于端立柱上,上定块、弹簧、限位块、垫片和调节块顺次套装在调节缆绳上;调节缆绳下端通过调节块、固定球与底座一固定连接,通过弹簧、垫片、限位块与调节缆绳、调节块、固定球、底座一的相互作用实现端立柱与底座的半活动式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缓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为拉簧或压簧。
CN201620041552.1U 2016-01-18 2016-01-18 缓冲护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69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41552.1U CN205369107U (zh) 2016-01-18 2016-01-18 缓冲护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41552.1U CN205369107U (zh) 2016-01-18 2016-01-18 缓冲护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9107U true CN205369107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8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4155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69107U (zh) 2016-01-18 2016-01-18 缓冲护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9107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8950A (zh) * 2017-03-01 2017-05-31 梁渤涛 用于停车设备的安全警示和拦阻装置
CN106836071A (zh) * 2017-03-21 2017-06-13 安徽卓航展示用品有限公司 可倾式防撞护栏
CN107604852A (zh) * 2017-09-01 2018-01-19 浙江夏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护栏
CN109594499A (zh) * 2019-01-30 2019-04-09 葛刚 一种组合式交通防护栏
CN110863458A (zh) * 2019-11-04 2020-03-06 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便捷式可移动护栏
CN112211136A (zh) * 2020-10-19 2021-01-12 和县新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市区道路用可移动式防撞带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8950A (zh) * 2017-03-01 2017-05-31 梁渤涛 用于停车设备的安全警示和拦阻装置
CN106836071A (zh) * 2017-03-21 2017-06-13 安徽卓航展示用品有限公司 可倾式防撞护栏
CN106836071B (zh) * 2017-03-21 2019-02-19 安徽卓航展示用品有限公司 可倾式防撞护栏
CN107604852A (zh) * 2017-09-01 2018-01-19 浙江夏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护栏
CN109594499A (zh) * 2019-01-30 2019-04-09 葛刚 一种组合式交通防护栏
CN110863458A (zh) * 2019-11-04 2020-03-06 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便捷式可移动护栏
CN112211136A (zh) * 2020-10-19 2021-01-12 和县新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市区道路用可移动式防撞带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69107U (zh) 缓冲护栏
KR101022533B1 (ko) 확산형 충격흡수장치
CN111395161A (zh) 一种防护性桥梁弹性护栏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6646433U (zh) 一种高速公路防撞击的护栏
CN110106784A (zh) 一种桥梁防护栏结构
CN107719395A (zh) 一种悬挂式空轨列车车体
KR101036416B1 (ko) 가드레일의 지지구조
CN112726371A (zh) 一种防撞型装配式钢桥梁
CN210975653U (zh) 一种沙漠地区用道路防撞护栏
CN108755506A (zh) 逃逸汽车控制装置
CN213594490U (zh) 一种船舶行驶防撞报警装置
CN207607497U (zh) 一种悬挂式空轨列车车体
KR100847736B1 (ko) 와이어로프를 이용한 충격흡수용 가드레일
CN106836071B (zh) 可倾式防撞护栏
CN107988938A (zh) 一种放置稳固的桥梁限高装置
CN210684457U (zh) 一种道路桥梁防护栏
CN205296007U (zh) 一种用于减速制动车辆的道路避险器
WO2018199560A1 (ko) 차량충돌 완충장치
CN213925827U (zh) 一种道路阻拦装置
CN207295527U (zh) 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防撞柱
CN206457759U (zh) 一种高速路隔离带柔弹性防撞设施
US3733096A (en) Bumper device
CN210262858U (zh) 一种可减缓撞击的护栏
CN205632734U (zh) 两轮车防倒安全保护装置
CN212950565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站台门底部支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