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5202U - 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5202U
CN205365202U CN201520919068.XU CN201520919068U CN205365202U CN 205365202 U CN205365202 U CN 205365202U CN 201520919068 U CN201520919068 U CN 201520919068U CN 205365202 U CN205365202 U CN 205365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strip
draw cut
inverted draw
cut sealing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190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行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190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5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5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5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和设有该种顶槽密封条的汽车,其中,所述顶槽密封条的两端部处的截面纵向厚度大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处的截面纵向厚度。两端部处增大的截面纵向厚度可使车窗上升冲力在刚度较佳的两端处先被部分吸收,从而减少车窗框顶梁中部所受的冲击,从而减少冲击噪音和由于冲击造成的变形。

Description

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窗框密封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耐车窗冲击的窗框顶槽密封条和设有该顶槽密封条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升到顶时,有一定的力冲击窗框顶槽,该力一般设计成用来克服窗框密封条的摩擦阻力并且用于顶紧窗框顶槽的密封条起到密封作用,其大小通常在20kg左右,一般情况下,如果窗框刚度不够大,窗框顶梁的中部在长期受到该冲撞力之后会有明显形变;如果密封条比较单薄,冲击还会造成“噔”的异响。
传统的设计玻璃的上切边和窗框顶梁的底部是平行的,因此其和窗框顶槽密封条底部也是平行的,所以窗框顶梁受到的玻璃冲击力理论上是均布的。当窗框顶梁前后开度或跨度比较大时,窗框顶梁的中部由于没有支撑,故其刚度会比A柱、B柱附近区域差,且难以加固。长期受到冲击力后窗框顶梁中部将产生较大的自然形变,造成门框和车身的间隙不均匀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降低汽车玻璃升到顶时对窗框顶梁中部的冲击,从而减少窗框顶梁中部的变形,避免造成门框和车身的间隙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降低汽车玻璃升到顶时与窗框顶梁中部刚性接触所产生的异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较少的增加成本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汽车玻璃升到顶时可以在刚度比较好的A柱、B柱区域吸收较多冲击,减少顶梁中部区域的形变,也减少造成冲击异响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在结合说明书理解本实用新型时变得显而易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中,在所述顶槽密封条的两端部处的截面纵向厚度大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处的截面纵向厚度。
可选地,在上述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中,所述顶槽密封条的两端部的长度各自占所述顶槽密封条的总长度的1/8至3/8之间。
可选地,在上述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中,所述顶槽密封条的两端部具有从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衔接处到顶槽密封条两端末梢处渐厚的截面纵向厚度。
可选地,在上述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中,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处的截面纵向厚度沿其长度保持一致,且等于所述顶槽密封条的两端部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衔接处的截面纵向厚度。
可选地,在上述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中,所述顶槽密封条两端末梢处的截面纵向厚度是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处的截面纵向厚度的三倍。
可选地,在上述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中,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处截面纵向厚度为小于1毫米,所述顶槽密封条两端末梢处的截面纵向厚度为3毫米以上。
可选地,在上述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中,所述顶槽密封条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至少两层,所述顶槽密封条在两端末梢处各层的截面纵向厚度大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处相应各层的截面纵向厚度。
可选地,在上述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中,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处各层的截面纵向厚度为1毫米,而所述顶槽密封条两端末梢处相应各层的截面纵向厚度均大于3毫米。
可选地,在上述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中,所述顶槽密封条的纵向方向上的各层之间具有空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顶槽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采用渐变的截面纵向厚度的密封条来使车窗在上行过程中与车窗顶梁的结构性较好,刚度较大的部分先接触,释放部分动能,从而减少车窗顶梁中部区域所受的冲击,减少其变形并减少冲击噪音。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来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出了常规汽车前车门以及车窗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前窗密封条总成;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窗顶槽密封条的侧面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截面的截面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3中B截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首先参考图1,其示出了普通轿车的前车门的示意图,应当理解,该示意图仅出于示例目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适用于轿车前车门,其可应用于轿车后车门,商务车等等各种乘用车辆上,只要其车窗为上下运动型即可。如图中所示出的,车窗1上升后与顶槽密封条2接合,并且会对车窗框顶梁3造成冲击。车窗框顶梁3由于在A柱A和B柱B处受到支撑而强度较大,在车窗框顶梁3的中间区域处其强度较低,容易在反复受到冲击后变形,以至于与车身接合即关门后间隙不均匀等问题。此外,车窗1冲击车窗框顶梁3时还会产生异响,尤其是在车窗框顶梁3变形后。
现在参考图2,其示出了前窗密封条总成,其包括顶槽密封条21,与顶槽密封条21接合的前密封条22和后密封条23。当然,这些密封条的形状根据具体车窗形状而更改。为了示例,以轿车前窗为参考,则前密封条22配合在A柱上而后密封条23配合在B柱上,顶槽密封条21配合在车窗框顶梁上,如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密封条一般为橡胶材料,在顶槽密封条21和前密封条22和后密封条23接合处采用常规的接角工艺。在粘接完成后便产生了前窗密封条总成。密封条总成随后被装入车门总成的窗框导槽之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槽密封条在图3-5中更详细地示出,其中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顶槽密封条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图3的顶槽密封条的A截面处的截面图,图5示出了图3的顶槽密封条的B截面处的截面图。
以图3中的A,B,C,D截面为界,把顶槽密封条分成3部分,分别为中部211和两端部,即前端部212和后端部213。本实用新型的顶槽密封条中部211可为常规设计,其可具有沿其长度具有一致的截面,即一致的截面纵向厚度,例如在截面B如图5所示的截面。中部211的截面纵向厚度可与两端部在接近截面B,C处的截面纵向厚度一致,即在截面B,C处平缓过渡。另一方面,在前端部212和后端部213,所示密封条在纵向上具有大于中部211的截面纵向厚度。需要解释的是,所述纵向是指车窗上升下降的方向,通常为竖直方向。截面纵向厚度是指在纵向方向上,在横截面中,密封条实体所具有的厚度,例如当为单层密封条时,截面纵向厚度即该密封条在某一截面处在纵向方向上的厚度,当为纵向多层密封条时。例如如图4所示,则截面纵向厚度为密封条实体各层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厚度,即第一层45的截面纵向厚度D1和第二层46的截面纵向厚度H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顶槽密封条具有纵向双层结构,即纵向上的第一层45和第二层46,在该实施例中,有利的是第一层45在两端部212,213处的截面纵向厚度D1大于中部211处的截面纵向厚度D2,而且第二层46在两端部212,213处的截面纵向厚度H1大于中部211处的截面纵向厚度H2。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部212或213具有从与中部(即截面B,C)衔接的较薄的截面纵向厚度向端部末梢处(即截面A,B)的较厚的截面纵向厚度渐变的特征。即所述顶槽密封条21的两端部具有从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衔接处到顶槽密封条两端末梢处渐厚的截面纵向厚度。这可通过使用断面渐变的挤出工艺来实现渐厚的截面纵向厚度。加厚的设计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材料和加工成本,但是成本增加量是可控的,并且操作简单,不需要更多的工序,总体上是有效益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端部212和后端部213的长度占顶槽密封条21总长度的1/8到3/8的范围内。尽管其他长度的加厚区域也是可行的,但长度在1/8至3/8的范围内时,缓冲效果更佳。
顶槽密封条的截面纵向厚度可根据实际设计而改变,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部211的截面纵向厚度在1mm左右,或者小于1mm而两端部的末梢即A截面和D截面的截面纵向厚度为中部截面纵向厚度的1.5倍或以上,2倍或以上,2.5倍或以上,3倍或以上。在一个实施例中,D1≥3D2且/或H1≥3D2。即顶槽密封条在A截面和D截面的截面纵向厚度为3mm或以上。
参考图4,其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的顶槽密封条的结构,其包括顶部的第一层45和第二层46以及限定在第一层45和第二层46之间的间隙47,第一臂41,第一臂内延伸段42,第二臂44,第二臂内延伸段43,车窗玻璃在上升过程中穿过第一臂内延伸段42和第二臂内延伸段43之间,并接触密封条的第二层46。这种双层密封条即包括第一层45和第二层46的设计以及双层之间的间隙47的设计可有效吸收玻璃上升冲击力,减少冲击噪音。在备选的实施例中,可选择多于两层的设计,也可为仅具有一层加厚的设计。
在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提供的顶槽密封条时,车窗顶梁的顶槽密封条下表面限定非平行与车窗顶部的轮廓。在车窗上行过程中,顶槽密封条的加厚的两端部首先与车窗顶部接触,吸收部分车窗的上升动能,使得在车窗框顶梁中部与车窗接触时受到减少的冲击,从而防止其变形。此外,双层加厚设计的密封条还可有效减少刚性碰撞所产生噪音或异响等问题。
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将各个部件具体化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更容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故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应由以上具体实施例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槽密封条(21)的两端部(212,213)处的截面纵向厚度大于所述顶槽密封条(21)中部(211)处的截面纵向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槽密封条的两端部(212,213)的长度各自占所述顶槽密封条(21)的总长度的1/8至3/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槽密封条的两端部(212,213)具有从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211)衔接处(B,C)到顶槽密封条两端末梢处(A,D)渐厚的截面纵向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211)处的截面纵向厚度沿其长度保持一致,且等于所述顶槽密封条的两端部(212,213)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211)衔接处(B,C)的截面纵向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槽密封条两端末梢(A,D)处的截面纵向厚度是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211)处的截面纵向厚度的三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211)处截面纵向厚度为小于1毫米,所述顶槽密封条两端末梢(A,D)处的截面纵向厚度为3毫米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槽密封条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至少两层(45,46),所述顶槽密封条的在两端末梢(A,D)处各层(45,46)的截面纵向厚度(D1,H1)大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处的相应各层(45,46)的截面纵向厚度(D2,H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槽密封条中部(211)处各层(45,46)的截面纵向厚度(D2,H2)为1毫米,而所述顶槽密封条两端末梢(A,D)处相应各层(45,46)的截面纵向厚度(D1,H1)均大于3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槽密封条的纵向方向上的各层(45,46)之间具有空隙(47)。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槽密封条。
CN201520919068.XU 2015-11-18 2015-11-18 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和汽车 Active CN205365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19068.XU CN205365202U (zh) 2015-11-18 2015-11-18 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19068.XU CN205365202U (zh) 2015-11-18 2015-11-18 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5202U true CN205365202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6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19068.XU Active CN205365202U (zh) 2015-11-18 2015-11-18 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5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5421B (zh) 汽车门槛总成
CN103072631A (zh) 车辆复合式a柱及顶盖侧边梁
CN205574062U (zh)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CN104802863A (zh) 车身及具有该车身的车辆
CN103523138A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车架
CN211568115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氢能汽车门槛梁结构
CN201610139U (zh) 一种用于内藏门全焊接车体底架边梁型材
CN103921655A (zh)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
CN205365202U (zh) 汽车窗框顶槽密封条和汽车
CN106573528A (zh) 车辆用后尾门构造
CN104044646B (zh) 车体后部构造
CN205345057U (zh) 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及其装配结构
KR101734580B1 (ko) 자동차용 센터필러 패널
CN209454527U (zh) 一种防撞梁总成
CN201516852U (zh) 轨道车辆翻板装置
BR112017005064B1 (pt) Parte estrutural de veículo automotivo, compartimento de carga de um veículo automotivo e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a parte estrutural de veículo automotivo
CN102490789B (zh) 改善碰撞性能的轿车前纵梁结构
CN202378962U (zh) 改善碰撞性能的轿车前纵梁结构
CN206664730U (zh) 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05539498A (zh) 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制动梁
CN201769914U (zh) 一种自卸车侧栏板
CN201694258U (zh) 汽车门槛内支撑机构
CN201694256U (zh) 汽车门槛加强结构
CN205239643U (zh) 一种汽车下部车身框架
CN214450774U (zh) 一种gmt后防撞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