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2124U - 内锅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内锅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2124U
CN205322124U CN201521097047.0U CN201521097047U CN205322124U CN 205322124 U CN205322124 U CN 205322124U CN 201521097047 U CN201521097047 U CN 201521097047U CN 205322124 U CN205322124 U CN 205322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diapire
interior pot
heat conducting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70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若愚
周亚
龚俭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970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2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2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2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及烹饪器具,其中,所述内锅包括一体成型的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等,所述底壁包括:过渡壁,位于所述底壁的外边缘,所述过渡壁的一端与所述侧壁连接;导热壁,位于所述底壁的中部,所述导热壁向内凹陷成中心低边缘高的弧面状;定位壁,位于所述过渡壁和所述导热壁之间,其外表面呈平面状。本方案对内锅底壁进行加工,使底壁上形成平面状的定位壁,定位壁保证了内锅放置的平稳性,解决了烹饪器具加热时内锅晃动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并解除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内锅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及具有该内锅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器具的内锅一般由钣金工艺制作,通过拉伸或冲压成型,如图1所示,为增大内锅底面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达到提升加热效率的效果,通常将内锅的底壁设计成向上凸起的弧形面。此外,现有的圆形内锅在烹饪鱼等长度较大的食材时,由于内锅长度不足,只能将长食材切成几段再下锅,但这样又会导致食材的营养流失,因此本发明人设计出了可将鱼等长度较长食材整体下锅的“加长内锅”,比如椭圆状的内锅。但这种内锅长、宽方向上的长度不等,再加上底面的凹陷弧形设计,使得其底壁的边缘容易出现不平齐的问题,导致内锅不能平稳放置,烹饪器具加热时,内锅容易晃动,进而引起烹饪过程中的压力波动,这样不但会影响烹饪效果和还可能带来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稳性好的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平稳性好的内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一体成型的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等,所述底壁包括:过渡壁,位于所述底壁的外边缘,所述过渡壁的一端与所述侧壁连接;导热壁,位于所述底壁的中部,所述导热壁向内凹陷成中心低边缘高的弧面状;定位壁,位于所述过渡壁和所述导热壁之间,其外表面呈平面状。
内锅底壁和侧壁间的夹角通常在90度左右,底壁和侧壁的连接位置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使得该部位容易损坏。本方案通过拉伸或冲压使底壁边缘形成弧形的过渡壁,并使底壁中部向内锅内部凹陷成型弧面状的导热壁,导热壁和侧壁通过过渡壁连接,过渡壁的弧面结构大大减小了底壁与侧壁连接部位的应力。导热壁为内锅的加热部,与加热盘抵触,导热壁的弧形设计增大了导热壁与加热盘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本方案通过对导热壁和过渡壁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工,使导热壁和过渡壁的连接位置形成平面状的定位壁,放置内锅时,定位壁作为支撑部位,与所放置平面接触,保证了内锅放置的平稳性,解决了烹饪器具加热时内锅晃动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并解除了安全隐患。另外,内锅生产时,将定位壁作为基准面,可提升内锅尺寸测量的准确性,从而提升内锅外形尺寸的准确性。
其中,定位壁优选二次冲压工艺成型,这样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可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底壁呈椭圆形状或者矩形状。
对于底壁呈椭圆形状的内锅而言,椭圆的短轴方向就是其宽度方向,椭圆的长轴方向就是其长度方向。底壁呈椭圆形状或者矩形状的内锅,由于其长、宽方向上的长度不等,使得此类内锅比底面呈圆形的内锅更容易出现放置不平稳和外形尺寸偏差大的问题。将本方案应用到椭圆形或矩形内锅上,在椭圆形或矩形内锅底壁上加工出定位壁,定位壁作为底壁的支撑面可保证内锅平稳放置的平稳性,且将定位壁作为内锅尺寸测量的基准面可提升内锅尺寸测量的准确度,从而提升产品外形尺寸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适用于其它各方向长度不对称的内锅,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锅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种形状的内锅。
优选地,对于底壁呈椭圆形状的内锅来说,所述底壁的短轴方向和长轴方向的长度之比为3:3.5~3:4.5。
底壁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之比在3:3.5~3:4.5的范围内为宜,底壁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差距过小的话,内锅的长度不足,不能满足将长食材整体下锅的使用需求。底壁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差距过大的话,导热壁长轴和短轴方向边缘距导热壁中心的距离差距过大,导致导热壁出现加热不均的问题,影响内锅的加热效果。
优选地,对于底壁呈椭圆形状的内锅来说,所述定位壁的宽度与所述底壁短半轴的长度之比为1:15~1:25。
定位壁的宽度与底壁短半轴的长度之比在1:15~1:25的范围内为宜,以保证定位壁的宽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定位壁的宽度过窄的话,定位壁的支撑效果不好,导致内锅放置的平稳性差。定位壁过宽的话,减小了定位壁内侧的导热壁的面积,导热壁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内锅的加热效率过低。
优选地,对于底壁呈椭圆形状的内锅来说,所述定位壁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的厚度之比为1:3~1:7.5。
定位壁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的厚度之比在1:3~1:7.5的范围内为宜,以保证定位壁与侧壁的距离在合适的范围内,定位壁离侧壁过近的话,减小了过渡壁的长度,这样会导致过渡壁部分承受的应力过大,过渡壁容易损坏。并且定位壁与侧壁距离过近的话,为定位壁模具预留的空间过小,导致定位壁不易加工。定位壁离侧壁过远的话,减小了定位壁内侧的导热壁的面积,导热壁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内锅的加热效率过低。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盘和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内锅,所述加热盘与所述内锅的导热壁热抵触,且所述加热盘的加热部的形状与所述导热壁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的全部有益效果,导热壁呈弧形,加热盘的加热部的形状与导热壁的形状相适配,这样设计增大了导热壁与加热盘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电饭煲或者电炖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应用到所有具有加热内胆的电器产品中,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压力锅、电饭煲或者电炖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内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内锅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侧壁,2底壁,21过渡壁,22导热壁,23定位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2、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一体成型的侧壁1和底壁2,底壁1长度方向的长度a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b不等,所述底壁2包括:过渡壁21,位于所述底壁2的外边缘,所述过渡壁21的一端与所述侧壁1连接;导热壁22,位于所述底壁2的中部,所述导热壁22向内凹陷成中心低边缘高的弧面状;定位壁23,位于所述过渡壁21和所述导热壁22之间,其外表面呈平面状。
内锅底壁2和侧壁1间的夹角通常在90度左右,底壁2和侧壁1的连接位置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使得该部位容易损坏。本方案通过拉伸或冲压使底壁2边缘形成弧形的过渡壁21,并使底壁2中部向内锅内部凹陷成型弧面状的导热壁22,导热壁22和侧壁1通过过渡壁21连接,过渡壁21的弧面结构大大减小了底壁2与侧壁1连接部位的应力。导热壁22为内锅的加热部,与加热盘抵触,导热壁22的弧形设计增大了导热壁22与加热盘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本方案通过对导热壁22和过渡壁21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工,使导热壁22和过渡壁21的连接位置形成平面状的定位壁23,放置内锅时,定位壁23作为支撑部位,与所放置平面接触,保证了内锅放置的平稳性,解决了烹饪器具加热时内锅晃动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并解除了安全隐患。另外,内锅生产时,将定位壁23作为基准面,可提升内锅尺寸测量的准确性,从而提升内锅外形尺寸的准确性。
其中,定位壁23优选二次冲压工艺成型,这样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可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底壁2呈椭圆形状或者矩形状。
对于底壁呈椭圆形状的内锅而言,椭圆的短轴方向就是其宽度方向,椭圆的长轴方向就是其长度方向。底壁2呈椭圆形状或者矩形状的内锅,由于其长、宽方向上的长度不等,使得此类内锅比底面呈圆形的内锅更容易出现放置不平稳和外形尺寸偏差大的问题。将本方案应用到椭圆形或矩形内锅上,在椭圆形或矩形内锅底壁2上加工出定位壁23,定位壁23作为底壁2的支撑面可保证内锅平稳放置的平稳性,且将定位壁23作为内锅尺寸测量的基准面可提升内锅尺寸测量的准确度,从而提升产品外形尺寸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内锅,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锅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种形状的内锅。以下通过对底壁呈椭圆状的内锅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底壁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a和宽度方向的长度b之比为3:3.5~3:4.5。
底壁2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之比在3:3.5~3:4.5的范围内为宜,底壁2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差距过小的话,内锅的长度不足,不能满足将长食材整体下锅的使用需求。底壁2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差距过大的话,导热壁22长轴和短轴方向边缘距导热壁22中心的距离差距过大,导致导热壁22出现加热不均的问题,影响内锅的加热效果。
所述定位壁23的宽度与所述底壁2短半轴的长度之比为1:15~1:25。
定位壁23的宽度与底壁2短半轴的长度之比在1:15~1:25的范围内为宜,以保证定位壁23的宽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定位壁23的宽度过窄的话,定位壁23的支撑效果不好,导致内锅放置的平稳性差。定位壁23过宽的话,减小了定位壁23内侧的导热壁22的面积,导热壁22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内锅的加热效率过低。
所述定位壁23与所述侧壁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侧壁1的厚度之比为1:3~1:7.5。
定位壁23与所述侧壁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侧壁1的厚度之比在1:3~1:7.5的范围内为宜,以保证定位壁23与侧壁1的距离在合适的范围内,定位壁23离侧壁1过近的话,减小了过渡壁21的长度,这样会导致过渡壁21部分承受的应力过大,过渡壁21容易损坏。并且定位壁23与侧壁1距离过近的话,为定位壁23模具预留的空间过小,导致定位壁23不易加工。定位壁23离侧壁1过远的话,减小了定位壁23内侧的导热壁22的面积,导热壁22的面积过小会导致内锅的加热效率过低。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加热盘和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内锅,所述加热盘与所述内锅的导热壁22热抵触,且所述加热盘的加热部的形状与所述导热壁22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的全部有益效果,导热壁呈弧形,加热盘的加热部的形状与导热壁的形状相适配,这样设计增大了导热壁与加热盘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电饭煲或者电炖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应用到所有具有加热内胆的电器产品中,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压力锅、电饭煲或者电炖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等,所述底壁包括:
过渡壁,位于所述底壁的外边缘,所述过渡壁的一端与所述侧壁连接;
导热壁,位于所述底壁的中部,所述导热壁向内凹陷成中心低边缘高的弧面状;
定位壁,位于所述过渡壁和所述导热壁之间,其外表面呈平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呈矩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呈椭圆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短轴方向和长轴方向的长度之比为3:3.5~3: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壁的宽度与所述底壁短半轴的长度之比为1:15~1:2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壁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侧壁的厚度之比为1:3~1:7.5。
7.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盘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锅,所述加热盘与所述内锅的导热壁抵触,且所述加热盘的加热部的形状与所述导热壁的形状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电饭煲或者电炖盅。
CN201521097047.0U 2015-12-23 2015-12-23 内锅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322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7047.0U CN205322124U (zh) 2015-12-23 2015-12-23 内锅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7047.0U CN205322124U (zh) 2015-12-23 2015-12-23 内锅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2124U true CN205322124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31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7047.0U Active CN205322124U (zh) 2015-12-23 2015-12-23 内锅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21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3731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锅结构、电压力锅和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3731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锅结构、电压力锅和不锈钢锅底复合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89800B1 (ko) 인덕션 렌인지용 일회용 조리용기
US20200398332A1 (en) Steam Table Pan
CN107773029A (zh) 烹饪器具
CN103462480B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05322124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6724249U (zh) 烹饪器具
US9949593B2 (en) Embossed paper-based bakeable tray
CN205548298U (zh) 烹饪器具
KR101587116B1 (ko) 가스 및 인덕션 겸용 주방조리기구
KR102097014B1 (ko) 열변형 저감형 바닥을 갖는 주방용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5649392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蒸笼及烹饪器具
CN103908148A (zh) 复底锅及其制作方法和烹饪器具
CN218515587U (zh) 三味火锅
CN206080097U (zh) 一种双耳式造型食物烹饪锅
CN204427740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4133282U (zh) 方形烤盘及具有其的煎烤装置
CN204133280U (zh) 方形烤盘及具有其的煎烤装置
CN213309008U (zh) 蒸笼和烹饪器具
CN105249802A (zh) 聚油平底锅
CN105768924A (zh) 一种食物搁架
CN206239103U (zh) 一种多用锅
CN209106941U (zh) 烹调装置
KR20180001912U (ko) 조리 공간이 구획된 냄비
CN211609133U (zh) 烹饪器具的内胆及烹饪器具
CN208658653U (zh) 一种仿压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