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01790U -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01790U
CN205301790U CN201520978702.7U CN201520978702U CN205301790U CN 205301790 U CN205301790 U CN 205301790U CN 201520978702 U CN201520978702 U CN 201520978702U CN 205301790 U CN205301790 U CN 205301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87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伟
谢涛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87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01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01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01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包括热源组,所述热源组包括有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N为不小于2的整数,所述投影机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泵和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相连通,且所述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散热装置对投影机内的热源进行散热冷却,避免出现热源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散热而积聚的情况,并且每个液冷板中的水冷液统一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保证了散热装置的占用体积小。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机技术邻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投影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大功率设备,其组成结构包括有多个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的热源,例如光源模组、色轮和处理芯片等。而投影机为了达到较好的防尘效果,结构一般都非常紧密,以至于热源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热而使得热量不断积聚。一旦热量积聚过高,将会严重影响投影机内的光学器件和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通过散热装置对投影机内的热源进行散热冷却,避免出现热源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散热而积聚的情况,并且每个液冷板中的水冷液统一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保证了散热装置的占用体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投影机,包括: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泵和热交换器,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相连通,且所述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热交换板,所述热交换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之间相连通;
以及,固定于所述热交换板上的至少一个散热风扇。
优选的,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出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优选的,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进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机,包括热源组,所述热源组包括有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N为不小于2的整数,所述投影机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泵和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相连通,且所述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热交换板,所述热交换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之间相连通;
以及,固定于所述热交换板上的至少一个散热风扇。
优选的,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出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优选的,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进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优选的,靠近所述热交换器进水口的液冷板所对应的热源,其产生的热量大于其余热源分别产生的热量。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系统,所述投影系统包括上述的投影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包括热源组,所述热源组包括有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N为不小于2的整数,所述投影机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泵和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相连通,且所述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由上述内容可知,散热装置工作过程中,水冷液自热交换器流入液冷板中,通过液冷板吸收与其接触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后,水冷液回流至热交换器中散热,达到对热源散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散热装置对投影机内的热源进行散热冷却,避免出现热源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散热而积聚的情况,并且每个液冷板中的水冷液统一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保证了散热装置的占用体积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投影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大功率设备,其组成结构包括有多个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的热源,例如光源模组、色轮和处理芯片等。而投影机为了达到较好的防尘效果,结构一般都非常紧密,以至于热源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热而使得热量不断积聚。一旦热量积聚过高,将会严重影响投影机内的光学器件和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寿命。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通过散热装置对投影机内的热源进行散热冷却,避免出现热源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散热而积聚的情况,并且每个液冷板中的水冷液统一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保证了散热装置的占用体积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其中,结合图1至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散热装置应用于投影机,包括:
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n、泵200和热交换器300,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n与所述热交换器300之间相连通,且所述泵200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n与所述热交换器300之间。
具体的,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不同液冷板之间,以及,液冷板与热交换器之间均通过传输管道相连通,且泵连接于传输管道上,保证液冷板和热交换器之间实现水冷液的流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液冷板、泵和热交换器内流动的冷媒可以为水,还可以为液氮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提供的液冷板、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板和传输管道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参考图1所示,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热交换器可以为风冷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可以包括:
热交换板301,所述热交换板301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之间10n相连通;
以及,固定于所述热交换板301上的至少一个散热风扇302。
其中,水冷液通过泵的牵引回流至热交换板中,而后通过散热风扇转动产生的风量与热交换板发生强制对流作用将热量带走,以对水冷液进行冷却,而后再次通过泵的牵引流入液冷板中对热源进行散热。
由上述内容可知,将液冷板与热源相接触设置,进而在散热装置工作过程中,泵牵引水冷液开始流动,使得水冷液自热交换器流入液冷板中,通过液冷板吸收与其接触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后,水冷液回流至热交换器中散热,达到对热源散热的目的,并且每个液冷板中的水冷液统一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保证了散热装置的占用体积小。此外,每个液冷板中的水冷液统一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只需要对一个热交换器中设置风扇即可,避免了大量使用风扇而出现噪音过大的情况,同时还降低了功率消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所有液冷板之间可以相互并联、且连通于热交换器,即,参考图1所示,所述泵200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300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20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n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n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热交换器300的进水口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图1中泵所示的牵引方向,当散热装置中所有液冷板之间相互并联时(即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其泵的牵引方向还可以与图1中泵所示的牵引方向相反。
其中,泵牵引水冷液自热交换器传输至每个液冷板中,通过液冷板吸收各自相对应的热源散发的热量后,根据泵的牵引方向传输至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对水冷液进行散热冷却,而后再次被牵引至液冷板中吸收热量,如此重复达到对热源散热的目的。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所有液冷板之间还可以相互串联、且连通于热交换器,即,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泵200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300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20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01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n中第i液冷板的出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10n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300的进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或者,相较于图2中泵的牵引方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的牵引方向还可以与图2提供的泵牵引方向相反,即,参考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泵200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300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200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01的出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n中第i液冷板的进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10n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300的出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图2和图3提供的散热装置,热交换器中的水冷液通过泵的牵引逐一流过每个液冷板,吸收每个液冷板对应的热源散发的热量后,最终流入热交换器中进行散热冷却,而后再次被牵引至每个液冷板中逐一吸收热量,如此重复达到对热源散热的目的。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机,参考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机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热源组包括三个热源为例进行说明,即N为3。
其中,投影机包括热源组,所述热源组包括有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即参考图4中第一热源101’、第二热源102’和第三热源103’),N为不小于2的整数,所述投影机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3、泵200和热交换器300,
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相接触设置(即参考图4中第一液冷板101与第一热源101’接触设置,第二液冷板102与第二热源102’接触设置,第三液冷板103和第三热源103’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3与所述热交换器300之间相连通,且所述泵200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3与所述热交换器300之间。
参考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机中,所述热交换器可以为风冷热交换器,其中,热交换器300包括:
热交换板301,所述热交换板301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01至第N液冷板103之间相连通;
以及,固定于所述热交换板301上的至少一个散热风扇302。
由上述内容可知,将液冷板与热源相接触设置,进而在散热装置工作过程中,泵牵引水冷液开始流动,使得水冷液自热交换器流入液冷板中,通过液冷板吸收与其接触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后,水冷液回流至热交换器中散热,达到对热源散热的目的,并且每个液冷板中的水冷液统一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保证了散热装置的占用体积小。此外,每个液冷板中的水冷液统一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只需要对一个热交换器中设置风扇即可,避免了大量使用风扇而出现噪音过大的情况,同时还降低了功率消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机中,其散热装置的所有液冷板之间可以相互并联、且连通于热交换器,即,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装置中所有液冷板之间相互并联时,其泵的牵引方向还可以与上述所述泵的牵引方向相反。
其中,泵牵引水冷液自热交换器传输至每个液冷板中,通过液冷板吸收各自相对应的热源散发的热量后,根据泵的牵引方向传输至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对水冷液进行散热冷却,而后再次被牵引至液冷板中吸收热量,如此重复达到对热源散热的目的。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机中,其散热装置的所有液冷板之间还可以相互串联、且连通于热交换器,即,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出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或者,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进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进一步的,在所有液冷板之间相互串联时,靠近所述热交换器进水口的液冷板所对应的热源,其产生的热量大于其余热源分别产生的热量。即,水冷液最后流过产生热量较大的热源,避免出现先流过该热源时水冷液吸收足够热量而不能再次对其他热源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的情况,保证散热装置对每个热源均能够进行散热冷却。具体的,当热源组包括有光源模组、色轮和处理芯片时,可以将发热量较大的光源模组与靠近热交换器进水口的液冷板接触设置,而将发热量较小的处理芯片与靠近热交换器出水口的液冷板接触设置,且将色轮设置于上述两个液冷板之间。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芯片可以为DMD(DigitalMicromirrorDevice,数码微镜器件)芯片。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系统,所述投影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包括热源组,所述热源组包括有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N为不小于2的整数,所述投影机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泵和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相连通,且所述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由上述内容可知,散热装置工作过程中,水冷液自热交换器流入液冷板中,通过液冷板吸收与其接触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后,水冷液回流至热交换器中散热,达到对热源散热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散热装置对投影机内的热源进行散热冷却,避免出现热源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散热而积聚的情况,并且每个液冷板中的水冷液统一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保证了散热装置的占用体积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泵和热交换器,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相连通,且所述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热交换板,所述热交换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之间相连通;
以及,固定于所述热交换板上的至少一个散热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出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进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6.一种投影机,包括热源组,所述热源组包括有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N为不小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泵和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至第N热源相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相连通,且所述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热交换板,所述热交换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之间相连通;
以及,固定于所述热交换板上的至少一个散热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出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进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
以及,所述第一液冷板至第N液冷板中第i液冷板的进水口与第i+1液冷板的出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N液冷板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通,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热交换器进水口的液冷板所对应的热源,其产生的热量大于其余热源分别产生的热量。
12.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系统包括权利要求6~11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机。
CN201520978702.7U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Active CN205301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8702.7U CN205301790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8702.7U CN205301790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01790U true CN205301790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3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8702.7U Active CN205301790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0179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4525A (zh) * 2015-11-30 2017-06-09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CN109188833A (zh) * 2018-10-24 2019-01-11 泉州市新锐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短焦投影机的散热装置及其方法
CN114077132A (zh) * 2021-10-11 2022-02-22 陈淇桦 一种多媒体教学投影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4525A (zh) * 2015-11-30 2017-06-09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CN109188833A (zh) * 2018-10-24 2019-01-11 泉州市新锐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短焦投影机的散热装置及其方法
CN114077132A (zh) * 2021-10-11 2022-02-22 陈淇桦 一种多媒体教学投影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65896U (zh) 应用于激光投影仪的光学组件
CN203883953U (zh) 色轮防尘散热模组及光源系统
CN202995238U (zh) 一种投影机散热装置
CN205301790U (zh)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CN106814525A (zh) 一种散热装置、投影机及投影系统
CN204258599U (zh) 新型组合式散热结构变流柜
CN206178327U (zh) 一种投影装置及其冷却散热系统
CN203397070U (zh) Led投影设备的光源散热结构
CN101986198A (zh) Lcos投影机液冷散热系统
CN101737754A (zh) 光源模组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投影机
CN104785425B (zh) 高均匀度uv‑led固化设备
CN208399876U (zh) 一种电子投影仪内循环制冷系统
CN101986202B (zh) Lcd投影机液冷散热系统
CN106066564A (zh) 投影机的风冷散热装置及方法、投影机
CN109061991A (zh) 一种带有双重散热的超短焦投影设备的散热装置及其方法
CN205807255U (zh) 一种新型逆变恒流一体化太阳能led路灯控制装置
CN104267566A (zh) 一种投影机风冷散热装置
CN208919742U (zh) 一种led光源模组结构
CN204060892U (zh) 可高效运行的船用发电机组
CN104131876B (zh) 可高效运行的船用发电机组
CN208285150U (zh) 一种螺旋桨电机用快速散热装置
CN203397071U (zh) Led投影设备整机散热结构
CN205853212U (zh) 一种小体积uv光固灯
CN208224717U (zh) 一种紧凑型光刻机
CN204962674U (zh) 一种led路灯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0-22, 20-22 headquarters building, 63 high tech Zone, Xuefu Road,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APPOTRONIC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Road, 63 Xuefu Road, high-tech zone, 21 headquarters building, 22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Road, 63 Xuefu Road, high-tech zone, 21 headquarters building, 22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Shenzhen, Shenzhen, Guangdong 1089 Nanshan District road 1089,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pplication Industrial Park, 4 floor.

Patentee before: APPOTRONICS Corp.,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