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2895U - 独轮车 - Google Patents

独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92895U
CN205292895U CN201520946743.8U CN201520946743U CN205292895U CN 205292895 U CN205292895 U CN 205292895U CN 201520946743 U CN201520946743 U CN 201520946743U CN 205292895 U CN205292895 U CN 205292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section
wheelbarrow
wheel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467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万阳
刘晓影
刘磊
柴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467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92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92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92895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6499 priority patent/WO201708462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独轮车。该独轮车包括:车轮;安装壳体,安装壳体部分围绕车轮设置,安装壳体具有位于车轮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安装空间,以及分别位于车轮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二安装空间;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内;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与电控系统电连接,供电系统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空间的至少其中之一内。本实用新型的独轮车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独轮车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独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代步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独轮车。
背景技术
在独轮车行业内,现有的独轮车的电控系统与供电系统都是左右布置在独轮车的安装壳体两侧的布置方式。
在设计本申请的独轮车的研发过程中,发明技术人员参考了公布号为CN201110191359、CN201310377706、CN201420570056的中国专利申请对比文件。
如图1所示,在电控系统1′与供电系统2′左右布置方式中,电控系统1′占用了供电系统2′的安装空间,从而影响了电池容量的增设,导致了独轮车续航能力差的问题。而且,在应用电控系统1′与供电系统2′左右布置方式的独轮车中,如果在原来的供电系统2′的基础上单侧增加电池数量,以增加独轮车的续航能力,这样会导致独轮车重心偏离而无法正常骑行。或者在原来的电控系统1′和供电系统2′的基础上,两侧平衡地增加供电电池数量,又会导致独轮车的体积过大,影响独轮车的使用便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轮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独轮车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独轮车,包括:车轮;安装壳体,安装壳体部分围绕车轮设置,安装壳体具有位于车轮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安装空间,以及分别位于车轮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二安装空间;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内;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与电控系统电连接,供电系统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空间的至少其中之一内。
进一步地,供电系统包括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第一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壳体的一侧的第二安装空间内,第二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壳体的另外一侧的第二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地,供电系统包括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第一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壳体的一侧的第二安装空间内,第二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壳体的另外一侧的第二安装空间内,且安装第二供电部的另外一侧第二安装空间的壁上设置有控件接口,该控件接口与第一供电部电连接或者该控件接口与电控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供电系统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相对于车轮所在的车轮平面位置对称地安装在两侧的第二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地,供电系统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之间彼此电连接以形成串联供电形式;或者,供电系统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并联连接后与电控系统电连接以形成并联供电形式。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空间位于车轮的上方。
进一步地,独轮车还包括安装轴和两个脚踏装置,安装轴穿过车轮的中心,且安装轴位于供电系统的下方,两个脚踏装置分别连接在安装轴的两端。
进一步地,安装壳体的下边沿与脚踏装置的下端边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安装壳体的下边沿低于脚踏装置的下端边沿。
进一步地,各脚踏装置包括:安装连接段,安装连接段的第一端与安装轴的端部连接;脚踏板,脚踏板与安装连接段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以使脚踏板相对于安装连接段具有伸展位置与收起位置。
进一步地,脚踏板位于伸展位置时与安装连接段所形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进一步地,脚踏装置还包括防滑结构,防滑结构设置在脚踏板上。
进一步地,安装壳体上还设置有手提把手。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独轮车将电控系统的安装位置改进设置在位于车轮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安装空间内,从而为供电系统增加了安装空间,这样能够在基本不增大独轮车的体积并且保证独轮车的使用便携性的前提下,在使用者需要独轮车能够实现较远的续航能力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增加了的一侧第二安装空间来增加供电系统的电量,以达到提高独轮车的续航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独轮车的电控系统与供电系统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独轮车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安装壳体;11、第一安装空间;
12、第二安装空间;20、电控系统;
30、供电系统;40、车轮;
50、安装轴;60、脚踏装置;
61、安装连接段;62、脚踏板;
63、防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独轮车,该独轮车包括车轮40、安装壳体10、电控系统20和供电系统30,在本申请中,安装壳体10部分围绕车轮40设置,即车轮40中外露的部分与地面接触以实现行驶运动,安装壳体10具有位于车轮40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安装空间11(此时第一安装空间11可以设置在车轮40的正上方,也可以设置在偏移于车轮40正上方的前后方向的安装壳体10的任意位置上),以及分别位于车轮40的左右两侧(以独轮车行驶方向为正前方)的两个第二安装空间12,电控系统20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11内,供电系统30与电控系统20电连接,电控系统20控制供电系统30为独轮车的动力装置提供电能,供电系统30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空间12的至少其中之一内,即供电系统30可以安装在两侧的其中一侧第二安装空间12内,也可同时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空间12内。
本实用新型的独轮车将电控系统20的安装位置改进设置在位于车轮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安装空间11内,从而为供电系统30增加了安装空间,即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将安装壳体10中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增设为供电系统30的安装空间,这样能够在基本不增大独轮车的体积并且保证独轮车的使用便携性的前提下,在使用者需要独轮车能够实现较远的续航能力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增加了的一侧第二安装空间来增加供电系统30电量,以达到提高独轮车的续航能力的目的。
在本申请中,供电系统30包括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第一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壳体10第一侧的第二安装空间12内,第二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壳体10第二侧的第二安装空间12内。进一步地,在用于安装第二供电部的该侧的第二安装空间12的壁上设置有控件接口,该控件接口与第一供电部电连接或者该控件接口与电控系统20电连接。即,当独轮车在将第一供电部的电量使用完毕时候,使用者将第二供电部通过控件接口与第一供电部电连接起来,从而利用新增安装的第二供电部进行供电;或者,当独轮车在将第一供电部的电量使用完毕时候,使用者将第二供电部通过控件接口使第二供电部直接与电控系统电连接,此时,利用第二供电部代替第一供电部进行供电,此时,第一供电部与第二供电部分别独立地进行供电(此时,第一供电部与第二供电部为依次使用的顺序)。
优选地,第一安装空间11位于车轮40的上方,使用者能够方便地使用电控系统20上的控制按键对独轮车进行操控。
为了进一步提高独轮车的平衡性,使使用者在驾驶操控独轮车的过程中更加舒适,从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受,因此,供电系统30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相对于车轮40所在的车轮平面(车轮平面为车轮的与车轮轴线垂直的对称平面)位置对称地安装在两侧的第二安装空间12内。这样,对称设置的供电系统30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能够最大限度地完善自身的平衡性,避免使用者在驾驶操控的过程中受到独轮车自身平衡缺陷的影响,使使用者能够更加轻松、舒适地操控独轮车。
在本申请中,供电系统30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并联连接后连接到电控系统20以形成并联供电形式(此时第一供电部与第二供电部为同时使用的方式),第一供电部与第二供电部分别独立地为独轮车的动力装置提供电能。这样,本申请改进后的独轮车在保持现有的独轮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以及输出的最大行驶动力不变的前提下,增设了供电系统30的电量,在供电系统30的第一供电部的电量用尽之后,电控系统20自动由供电系统30的第一供电部切换至第二供电部继续提供电能,从而使得独轮车的续航能力成原来的倍数增加。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相对于并联供电形式而言,供电系统30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之间彼此电连接以形成串联供电形式(此时第一供电部与第二供电部为同时使用的方式),第一供电部与第二供电部串联起来为独轮车的动力装置提供电能。该实施例的独轮车在增加了供电系统30的电量之后,同时提高了供电系统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这样使得独轮车在增加了续航能力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独轮车行驶的最高车速,以及提升了独轮车输出的最大行驶动力。
如图2所示,独轮车还包括安装轴50和两个脚踏装置60,安装轴50穿过车轮40的中心,且安装轴50位于供电系统30的下方,从而避免发生供电系统30在装配的过程中与安装轴50发生干涉而难以准确安装的情况。两个脚踏装置60分别连接在安装轴50的两端,使用者站立在脚踏装置60上驾驶操控独轮车。
在本申请中,独轮车在下雨天的路面上行驶,或者独轮车在有淤泥或积水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40会将水或淤泥甩起而弄脏使用者的衣物,为了消除车轮40甩水或甩淤泥的问题,因此,安装壳体10的下边沿与脚踏装置60的下端边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安装壳体10的下边沿低于脚踏装置60的下端边沿,以使甩起的水或淤泥被安装壳体10阻挡住,从而保护使用者,使用者只需对独轮车进行清洁即可。
优选地,本申请的各脚踏装置60包括安装连接段61和脚踏板62,安装连接段61的第一端与安装轴50的端部连接,脚踏板62与安装连接段6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以使脚踏板62相对于安装连接段61具有伸展位置与收起位置。并且,安装壳体10上还设置有手提把手(未图示)。当使用者用手握住手提把手将独轮车整体提起行走时(例如使用者提着该独轮车进入地铁或上楼),为了方便提拎独轮车,缩小独轮车的占用空间,因而使用者可以将脚踏板62收起放置在收起位置,当使用者需要驾驶独轮车时,在将脚踏板62伸开至伸展位置。
由于使用者操作独轮车转向等操作是依靠使用者的小腿,因此,脚踏板62位于伸展位置时与安装连接段61所形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这样使用者站立在脚踏板62时能够对安装壳体10夹持得更加稳定,并且脚踏板62与安装连接段61之间的夹角有利于使用者在操控过程中对安装壳体10进行施力。
优选地,脚踏板62与安装连接段61之间形成的夹角设置在75°至85°之间。
为了防止使用者在操控独轮车而对安装壳体10进行施力的过程中脚在脚踏板62上打滑,因此,脚踏装置60还包括防滑结构63,防滑结构63设置在脚踏板62上。优选地,防滑结构63为粘贴在脚踏板62上的防滑橡胶垫。或者,防滑结构63为设置在脚踏板62上的防滑凸起,该防滑凸起可以是均匀布置在脚踏板62上的点状凸起,也可以是分布在脚踏板62上的线状凸起(线状凸起为直线段或折线段)。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调整供电系统30和电控系统20之间的位置,可以给供电系统30提供更加充足的布置空间,增加供电能力,增加独轮车的续航能力。
2、通过调整供电系统30和电控系统20之间的布置位置,解决了独轮车的供电能力的瓶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轮(40);
安装壳体(10),所述安装壳体(10)部分围绕所述车轮(40)设置,所述安装壳体(10)具有位于所述车轮(40)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安装空间(11),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车轮(40)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二安装空间(12);
电控系统(20),所述电控系统(2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内;
供电系统(30),所述供电系统(30)与所述电控系统(20)电连接,所述供电系统(30)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的至少其中之一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30)包括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所述第一供电部安装在位于所述安装壳体(10)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内,所述第二供电部安装在位于所述安装壳体(10)的另外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30)包括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所述第一供电部安装在位于所述安装壳体(10)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内,所述第二供电部安装在位于所述安装壳体(10)的另外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内,且安装所述第二供电部的另外一侧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的壁上设置有控件接口,所述控件接口与所述第一供电部电连接或者所述控件接口与所述电控系统(2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30)的所述第一供电部和所述第二供电部相对于所述车轮(40)所在的车轮平面位置对称地安装在两侧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系统(30)的所述第一供电部和所述第二供电部之间彼此电连接以形成串联供电形式;
或者,所述供电系统(30)的所述第一供电部和所述第二供电部并联连接后与所述电控系统(20)电连接以形成并联供电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1)位于所述车轮(40)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独轮车还包括安装轴(50)和两个脚踏装置(60),所述安装轴(50)穿过所述车轮(40)的中心,且所述安装轴(50)位于所述供电系统(30)的下方,两个所述脚踏装置(60)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轴(50)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壳体(10)的下边沿与所述脚踏装置(60)的下端边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或者,所述安装壳体(10)的下边沿低于所述脚踏装置(60)的下端边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脚踏装置(60)包括:
安装连接段(61),所述安装连接段(61)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轴(50)的端部连接;
脚踏板(62),所述脚踏板(62)与所述安装连接段(6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以使所述脚踏板(62)相对于所述安装连接段(61)具有伸展位置与收起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62)位于所述伸展位置时与所述安装连接段(61)所形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装置(60)还包括防滑结构(63),所述防滑结构(63)设置在所述脚踏板(6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0)上还设置有手提把手。
CN201520946743.8U 2015-11-20 2015-11-24 独轮车 Active CN205292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6743.8U CN205292895U (zh) 2015-11-24 2015-11-24 独轮车
PCT/CN2016/106499 WO2017084625A1 (zh) 2015-11-20 2016-11-20 一种骨架和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6743.8U CN205292895U (zh) 2015-11-24 2015-11-24 独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92895U true CN205292895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62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46743.8U Active CN205292895U (zh) 2015-11-20 2015-11-24 独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928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4625A1 (zh) * 2015-11-20 2017-05-26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架和平衡车
WO2019091093A1 (zh) * 2017-11-07 2019-05-16 深圳市德卡尔科技有限公司 独轮车组件和独轮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4625A1 (zh) * 2015-11-20 2017-05-26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架和平衡车
WO2019091093A1 (zh) * 2017-11-07 2019-05-16 深圳市德卡尔科技有限公司 独轮车组件和独轮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2696B (zh) 一种智能体感全平衡电动车
CN205292895U (zh) 独轮车
CN204522229U (zh) 一种电动代步鞋
CN204383670U (zh) 三轮智能平衡车
CN205059842U (zh) 一种四轮体感车
CN205627020U (zh) 一种遥控的自带电源悬浮滑板
CN203740052U (zh) 自平衡独轮电动车超薄机身结构
CN204736975U (zh) 一种太阳能自动平衡代步车
CN202144284U (zh) 智能启动平衡的运输工具
CN104627288A (zh) 三轮智能平衡车
CN206957563U (zh) 一种电动伸缩门及其驱动装置
CN101817356A (zh) 电动独轮车
CN204998686U (zh) 便携式电动车
CN207078254U (zh) 一种手动轮椅车牵引动力系统
CN107554348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充电桩
CN108354719A (zh) 一种具有电动助力装置的轮椅
CN207595160U (zh) 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平衡车
CN205220944U (zh) 一种儿童用思维平衡车
CN208264590U (zh) 一种直升机牵引车
CN204998687U (zh) 便携式电动平板车
CN207000725U (zh) 基于远程智能管理电池的双模共享单车系统
CN204736712U (zh) 一种具有底部光伏充电装置的扭扭车
CN205168738U (zh) 便携式两驱电动平板车
CN205964949U (zh) 压力感应电动滑板
CN104477037A (zh) 一种路面供电的三轮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