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39264U - 福祉车 - Google Patents
福祉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39264U CN205239264U CN201520928141.XU CN201520928141U CN205239264U CN 205239264 U CN205239264 U CN 205239264U CN 201520928141 U CN201520928141 U CN 201520928141U CN 205239264 U CN205239264 U CN 2052392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happiness
- car
- lying
- ca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福祉车,其用于载运一轮椅,其包含一车体、设置在车体以供轮椅出入车体的一坡道装置、用于牵引轮椅出入车体的一牵引装置以及用于将轮椅固定在车体内的一固定装置。因此使协助者更容易且安全地操作轮椅出入福祉车,并且使得协助者易于将轮椅固定于福祉车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福祉车,尤指一种安全且易于操作的福祉车。
背景技术
少子化及人口老化为伴随社会进步而产生的驱势,老年人口增加导致无障碍设备的需求增加,福祉车的设计使得行动不便者也能够顺利上下福祉车。现有的福祉车设计有二大类型,一是座椅能够移出福祉车并且降下以便于行动不便者上下福祉车,另一种则是借由升降台或是坡道以便于行动不便者能够在协助者的帮助下将行动不便者及其所乘坐的轮椅推上福祉车,本实用新型有关于后者。
现有的福祉车无论坡道操作、轮椅出入及定位皆未有人性化的设计。坡道笨重而收放费力,轮椅出入完全借由协助者人力操作,因此使得协助者操作相当费力且不安全。而且轮椅无法对应车内座椅的各种使用情况而固定在福祉车中,当福祉车载运轮椅时只能使用特定的座椅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且易于操作的福祉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福祉车,其包含一车体、一坡道装置、一牵引装置以及一固定装置。车体内形成一车厢,且车体开设有连通车厢的一出入口。坡道装置包含一定位座、一坡道板、一连杆组件、一阻尼器以及一对仰卧组件,定位座安装于车体,坡道板枢接于车体的出入口处,连杆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定位座,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则枢接第二连杆的一端,阻尼器的一端枢接于定位座,阻尼器的另一端枢接于连杆组件,该对仰卧组件分别设置于坡道板两侧,其中一仰卧组件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该对仰卧组件之间连接一传动线而且同步作动。牵引装置固设在车厢内,牵引装置包含一马达、一带座、一传动机构、一引带以及一止挡机构,带座上设有一卷带轮,传动机构动力连接马达及卷带轮,引带的一端为一卷绕端,且卷绕端缠绕于卷带轮,止挡机构包含有一棘轮以及一棘爪,棘轮连动卷带轮,棘爪沿棘轮的单一旋转方向啮合棘轮,且棘爪能够枢摆作动而脱离棘轮。固定装置包含至少一固定连接件、一卡扣器、一自动带体卡掣器以及一活动连接件,固定连接件固定于车厢内,卡扣器设有一卡扣插槽,固定连接件对应卡扣插槽位置可插拔地插接并卡扣于卡扣器内,自动带体卡掣器连接于卡扣器且收容有一带体,带体具有自自动带体卡掣器外露的一外端,活动连接件设于带体之外端,活动连接件则可组卸地连接于所述轮椅。
较佳地,组仰卧组件包含一主仰卧组件及一从仰卧组件,主仰卧组件通过传动线连动地控制从仰卧组件,以定位坡道板于一收合位置。
各仰卧组件分别包含一保持架、固定于保持架的一调节器、与调节器连接的一仰卧连杆组及与调节器连动的一卷簧。主仰卧组件还包含一释放杆,从仰卧组件则包含一被动杆,传动线两端分别与释放杆及被动杆连动。收合位置包含坡道板呈一竖立状态之位置或一平躺状态的位置。各保持架分别固定于坡道板两侧,并跟随组仰卧组件的旋转而转动。坡道板包括一主板与一从板,主板包括有二侧滑轨,从板可滑移地连接各侧滑轨。阻尼器为包括一活塞杆与一压缸的一压力棒,以定位坡道板于一展开位置。活塞杆一端可移动地连接压缸,活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
较佳地,牵引装置包含一外壳,外壳屏蔽带座,外壳具有一开口,且引带的另一端为一牵引端,牵引端通过开口穿出外壳。牵引装置包含一定位导轮,定位导轮配置于外壳之外,引带穿出外壳后绕于定位导轮上。牵引装置包含一转向导轮,转向导轮配置于外壳之外,引带绕过定位导轮后绕于转向导轮上。牵引端设有一扣接件。牵引装置包含一挡杆,且引带卷绕在卷带轮的部分介于挡杆与卷带轮之间。挡杆可包围卷带轮的至少一部分。牵引装置包含一控制单元,且控制单元电性连接马达。止挡机构包含连动棘爪的一致动器,且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致动器。
较佳地,卡扣器设置有一第一组合件,自动带体卡掣器则设置有对应于第一组合件的一第二组合件,第一组合件与第二组合件彼此组合。第一组合件与第二组合件之间并以一连接元件予以连接。第一组合件包含一底座以及连接于底座之二相对边的二侧翼,第二组合件则贴靠于底座,第二组合件的二相对边并分别受到二侧翼的限制。固定连接件包含一本体以及连接于本体的一插接部和一固定部,插接部可插拔地插接于卡扣器内,固定部则固定于车厢内。固定连接件可为多个设置,卡扣器则被各固定连接件的其中之一插接并卡扣。自动带体卡掣器还设置有一迫紧旋钮,迫紧旋钮用以将带体在自动带体卡掣器与活动连接件之间迫紧。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福祉车能够使协助者更容易且安全地操作轮椅出入福祉车,并且使得协助者易于将轮椅固定于福祉车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福祉车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坡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坡道装置的分解分解图。
图4是坡道装置的连杆组件、阻尼器与从仰卧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坡道装置的主仰卧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坡道装置的主仰卧组件设置于坡道板的侧视图。
图7是坡道装置的从仰卧组件设置于坡道板的侧视图。
图8是坡道装置的操作释放杆使坡道板定位于收合位置的侧视图。
图9是坡道装置的操作释放杆使坡道板跟随仰卧组件旋转的侧视图。
图10是坡道装置的阻尼器使坡道板定位于展开位置的侧视图。
图11是坡道装置应用在福祉车的实施例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牵引装置的一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牵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牵引装置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牵引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牵引装置的另一配置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牵引装置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牵引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固定装置使用第一种固定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固定装置使用第二种固定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固定装置使用第一种固定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固定装置于连接时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固定装置将轮椅固定于车厢内的俯视示意图(一)。
图2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固定装置将轮椅固定于车厢内的俯视示意图(二)。
图2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中的固定装置将轮椅固定于车厢内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体;101、出入口;110、车厢;120、车底板;131、前排座椅;132、后排座椅;200、轮椅;210、被连接部;300、束缚带;310、扣接件;1000、坡道装置;1110、定位座;1120、坡道板;1122、主板;1124、从板;1126、侧滑轨;1128、握持部;1130、连杆组件;1132、第一连杆;1134、第二连杆;1136、枢接部;1140、传动线;1150、阻尼器;1152、活塞杆;1154、压缸;1170、主仰卧组件;1172、释放杆;1174、1184、支点;1180、从仰卧组件;1182、被动杆;1190、保持架;1200、调节器;1202、定位片;1210、仰卧连杆组;1212、第一连杆;1214、第二连杆;1216、主轴;1218、连接部;1219、第三连杆;1220、卷簧;2000、牵引装置;2100、座板;2200、马达;2300、控制单元;2400、带座;2410、卷带轮;2421、2422、挡杆;2500、传动机构;2600、引带;2601、卷绕端;2602、牵引端;2610、扣接件;2700、止挡机构;2710、棘轮;2720、棘爪;2730、致动器;2800、外壳;2801、开口;2910、定位导轮;2920、转向导轮;3000、固定装置;3100、3100a、固定连接件;3110、3110a、本体;3120、固定部;3130、插接部;3200、卡扣器;3210、卡扣插槽;3220、第一组合件;3221、底座;3222、侧翼;3300、自动带体卡掣器;3310、迫紧旋钮;3320、第二组合件;3330、带体;3331、外端;3400、活动连接件;3500、连接元件;3600、对应连接元件;3001、固接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福祉车,其包含有一车体100、一坡道装置1000、一牵引装置2000以及一固定装置3000。
车体100较佳地呈长形,且其内形成一车厢110,且该车体100开设有连通车厢110的至少一出入口101,其出入口101可以位于车体100的尾端或是侧面。再者,车体100具有位于车厢110底部的一车底板120。
参阅图2至图11,坡道装置1000,安装于车体100的车厢110内的车底板120上。如图11所示的坡道装置100较佳是安装于车体100尾端的出入口101,然而坡道装置100亦可视需要而安装于车体100的侧面的出入口。
参阅图2及图5,坡道装置1100包括一定位座1110、一坡道板1120、一连杆组件1130、一阻尼器1150及一组仰卧组件1160。定位座1110安装于车体100的车底板120上,坡道板1120一端亦枢接于车体100。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坡道板1120包含一主板1122与一从板1124,主板1122的两侧还设有二侧滑轨1126,使从板1124可滑移地连接各侧滑轨1126。
坡道板1120除了能够达到延长长度外,通过设置侧滑轨1126的方式更可使从板1124与主板1122相互叠置,以节省空间。此外,从板1124的一端更设有握持部1128,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28较佳为一穿孔,开设于从板1124远离车体100的一侧,以供使用者手部穿入而方便操作。
连杆组件1130一端连接于定位座1110,其包含一第一连杆1132及一第二连杆1134。第一连杆1132一端枢接于靠近车体100内部的定位座1110上,另一端则与第二连杆1134的枢接部1136枢接,使第一连杆1132能够相对于定位座1110旋转的摆动。第二连杆1134的一端枢设于枢接部1136,例如借由插销(未标号)穿设第二连杆1134而与枢接部1136形成枢接效果。第二连杆1134另一端借由其中之一的仰卧组件1160枢接于坡道板1120的一侧边。因此第二连杆1134可相对第一连杆1132旋转的摆动,坡道板1120亦可相对第一连杆1132枢转于不同角度。
阻尼器1150一端枢接于靠近车体100外的定位座1110,另一端则枢接于第一连杆1132或第二连杆1134。请一并参考图5及图6所示,阻尼器1150包含具有一活塞杆1152与一压缸1154的一压力棒(例如气压棒或油压棒),以定位坡道板1120于一展开位置。换言之,活塞杆1152一端可移动地连接压缸1154,活塞杆1152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一连杆1132与第二连杆1134之间(即枢接部1136)。当活塞杆1152收缩于压缸1154时,可操作坡道板1120于展开位置,如图10及图11所示,此部分将容后说明。
该对仰卧组件1160分别设置于坡道板1120两侧,且其中一仰卧组件(即从仰卧组件1180)与第二连杆1134的一端枢接,该对仰卧组件1160还连接一可同步控制坡道板1120作动的传动线1140。该对仰卧组件1160包含一主仰卧组件1170及一从仰卧组件1180。各仰卧组件1170、1180分别包含一保持架1190、固定于保持架1190的一调节器1200、与调节器1200连接的一仰卧连杆组1210及与调节器1200连动的一卷簧1220。
关于主、从仰卧组件1170、1180的结构大致相同,亦即仰卧连杆组1210均包含相互连动的一第一连杆1212及第二连杆1214,第一连杆1212一端与调节器1200的主轴1216枢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214连接。卷簧1220设置于从调节器1200凸出的主轴1216上,卷簧1220的两端分别由固定的或可活动的组装于调节器1200或保持架1190的多个固定片1202定位,使分别固定于坡道板1120两侧的各保持架1190,能跟随该对仰卧组件1160(各调节器1200)的旋转而转动。
参阅图6及图7,主仰卧组件1170还包含一释放杆1172及固定于保持架1190的一支点1174,从仰卧组件1180则包含一被动杆1182及固定于保持架1190的一支点1184。因此释放杆1172及被动杆1182能够根据其支点1174、1184推动或拉动第二连杆1214,进而操控各调节器1200作动。调节器1200主要用以储存或释放卷簧1220所产生的一弹性预力,而各调节器1200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
传动线1140两端分别与释放杆1172及被动杆1182连动,以定位坡道板1120于一收合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线1140的两端较佳分别连接于主仰卧组件1170的第一连杆1212的末端及从仰卧组件1180的被动杆1182的一端,使主仰卧组件1170能够通过传动线1140连动地控制从仰卧组件1180,进而使坡道板1120可定位地自由旋摆(例如手动定位车用座椅)。然而,传动线1140的两端亦可视需要而分别连接于主仰卧组件1170的释放杆172的一端及从仰卧组件1180的被动杆1182的一端。
参阅图6及图7,所述收合位置包含将坡道板1120朝车体100内转动地推入,使坡道板1120呈竖立状态(即坡道板1120与车厢110的车底板120垂直)之位置或一平躺状态之位置(即坡道板1120与车厢110的车底板120叠置)。在操作坡道板1120于收合位置(竖立)的过程中,由于阻尼器1150之压缸1154的内部压力而持续对活塞杆1152产生推力而伸长,坡道板1120因而产生收合方向相同之顺向力,因此在操作坡道板1120的收合过程达到省力的效果。
参阅图8所示,为坡道板1120另一收合状态的位置(平躺)。当使用者拉动释放杆1172并推动坡道板1120时,传动线1140同步地带动主、从仰卧组件1170、1180的调节器1200旋转。此时,卷簧1220会跟随呈平躺状态位置的坡道板1120压缩并产生一反向的弹性预力,并通过定位片1202定位叠靠在车厢110车底板120的位置上,因此坡道板1120在收合位置不会占用车厢110的置物空间。
请一并参考图8至图10,当需要由外部运送轮椅200至车厢110时,扳动释放杆1172并通过传动线1140同步控制各仰卧组件1170、1180作动,以释放各调节器1200对卷簧1220的反向弹性预力。此时,坡道板1120受压缩状态的各卷簧1220产生的一正向的弹性预力,让使用者在旋转地摆动坡道板1120成竖立的位置时能够更加省力,且由于传动线1140控制该组仰卧组件1160作动,使操作坡道板1120更加协调且一致。
当使用者持续将坡道板1120朝车体100外转动地拉动至展开位置时,坡道板1120、第一连杆1132及第二连杆1134均会展开,直到坡道板1120末端抵靠于地面上,因此轮椅200能够顺利地沿坡道板1120进入车厢110中。在操作坡道板1120从竖立状态至展开位置的过程中,阻尼器1150的活塞杆1152会受第一连杆1132与第二连杆1134抵压而向压缸1154移动,而压缸1154会因其内部压力而持续对活塞杆1154产生推力(即相对于坡道板1120展开方向的反向力),使活塞杆1152缓慢朝压缸1154内收缩,坡道板1120缓慢下降而能够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当轮椅200运送完毕后,需操作坡道板1120于上述收合位置,以收折放入车体100的车厢110中。相关操作请参考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坡道装置1000借由主、从仰卧组件1170、1180平衡坡道板1120转动时所受扭矩而能够避免受力不均造成零寿命缩短。利用传动线1140同步控制主、从仰卧组件1170、1180动作,而能够以单手同步操作主、从仰卧组件1170、1180,另一手则能操作坡道板1120作动,因此方便收放坡道板1120。再者,借由阻尼器1150缓冲坡道板1120作动而能够省力且确保操作安全。
参阅图12至图13,牵引装置2000设置在福祉车的车厢110内以用于将位于车厢110外的轮椅200拖曳牵引至车厢110内,或者将位于车厢110内的轮椅200放下至车厢110外。
参阅图13至图15,于本实施例中,牵引装置2000包含有一座板2100、一马达2200、一控制单元2300、至少一带座2400、一传动机构2500、对应带座2400的一引带2600、一止挡机构2700以及一外壳2800。
于本实施例中,座板2100用于锁附车厢110内壁111以将牵引装置2000固定设置在车厢110内,于本实施例中,座板2100较地是锁固在车底板120。马达2200固定设置在座板2100上,且马达2200电性连接控制单元2300,因此控制单元2300能够驱动马达2200运转,并且能够控制马达2200的转向及转速。
带座2400固定设置在座板2100上,且带座2400具有可沿自身纵轴旋转的一卷带轮2410。
传动机构2500动力连接马达2200及卷带轮2410,于本实施中,传动机构2500较佳地可以借由相互啮合的蜗杆及蜗轮的型式来动力连接马达2200及卷带轮2410,而使得马达2200能够通过传动机构2500带动卷带轮2410旋转,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传动机构2500的型式。
参阅图14至图16,引带2600的一端为一卷绕端2601且引带2600的另一端为一牵引端2602,卷绕端2601缠绕于卷带轮2410。牵引端2602设有一扣接件2610用以扣接轮椅200。于本实施中,轮椅200上较佳地设置有一束缚带300,且束缚带300具有相对应的另一扣接件310。
参阅图15及图16,于本实施例中,带座2400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挡杆2421、2422,引带2600卷绕在卷带轮2410的部分介于挡杆2421、2422与卷带轮2410之间。因此,当卷带轮2410卷收引带2600时,挡杆2421、2422能够防止引带2600自卷带轮2410甩脱。于本实施例中挡杆2421、2422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一部份的挡杆2421为平行于卷带轮2410配置的直杆的型式;另一部份的挡杆2422为曲杆的型式,且其包围卷带轮2410的至少一部分。
参阅图15,止挡机构2700包含有一棘轮2710、一棘爪2720以及一致动器2730,棘轮2710枢设在带座2400上而且与卷带轮2410并轴配置而能够连动旋转,棘爪2720对应于棘轮2710枢设在带座2400上而且能够枢摆作动。棘爪2720沿棘轮2710的单一旋转方向啮合锁定棘轮2710而使棘轮2710无法旋转,但是棘轮2710能够沿其另一旋转方向旋转,而且当棘爪2720枢摆作动时能够脱离棘轮2710而使棘轮2710能够双向旋转。致动器2730电性连接控制单元2300并且连动棘爪2720,因此控制单元2300能够控制棘爪2720枢摆以锁定或是释放棘轮2710。
参阅图13至图15,外壳2800设置于座板2100,且外壳2800屏蔽马达2200、带座2400、传动机构2500及止挡机构2700。外壳2800开设有一开口2801,开口2801对应带座2400配置,且引带2600的牵引端2602通过开口2801而穿出外壳2800。
参阅图13至图15,本实用新型的福祉车的牵引装置2000更包含一定位导轮2910,于本实施例中,定位导轮2910较佳地对应开口2801配置于外壳2800之外,引带2600穿出外壳2800后绕于定位导轮2910上。定位导轮2910用以定位通过开口2801的引带2600的部分,借此在牵引轮椅200动过程中,避免引带2600偏斜磨擦开口2801而破损。
牵引装置2000可以视开口2801的方向选择性地另外配置一转向导轮2920,转向导轮2920配置于外壳2800之外,而且开口2801、定位导轮2910及转向导轮2920较佳地不共线配置,引带2600绕过定位导轮2910后绕于转向导轮2920上。
参阅图15至图18,于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300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是无线遥控的方式而被操作,借此控制马达2200运转,马达2200运转时能够通过传动机构2500带动卷带轮2410旋转而卷收或者卷放引带2600的牵引端2602。当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2000卷收引带2600时能够将轮椅200拖曳牵引至车厢110内,当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2000卷放引带2600时能够将位于车厢110内的轮椅200放下至车厢110外。
再者,于本实施例中,棘爪2720较佳地沿卷放引带2600的旋转方向单向锁定棘轮2710。当棘爪2720啮合棘轮2710时,棘轮2710仍能够沿卷收引带2600的旋转方向旋转。当棘爪2720脱离棘轮2710时,棘轮2710能够沿卷放引带2600的旋转方向旋转或者是沿卷收引带2600的旋转方向旋转。
当控制单元2300驱动马达2200运转而卷收引带2600时,控制单元2300同时也控制致动器2730释放棘爪2720而使棘爪2720啮合棘轮2710。一旦供电中断时,马达2200无法拉住轮椅200,但棘爪2720沿卷放引带2600的旋转方向单向锁定棘轮2710能够使轮椅200不致滑落车外。
当控制单元2300驱动马达2200运转而卷放引带2600时,控制单元2300同时也控制致动器2730作动而带动棘爪2720脱离棘轮2710,使得卷带轮2410能够被马达2200带动旋转而卷放引带2600。一旦供电中断时,马达2200无法拉住轮椅200,但致动器2730断电而使棘爪2720复位啮合棘轮2710,棘爪2720沿卷放引带2600的旋转方向单向锁定棘轮2710能够使轮椅200不致滑落车外。
因此牵引装置2000能够借由马达2200便利地将位于车厢110外的轮椅200拖曳牵引至车厢110内,或者将位于车厢110内的轮椅200放下至车厢110外。并且,借由止挡机构2700在断电时单向锁定引带2600以防止轮椅200滑落。
参阅图26,固定装置3000主要用于将轮椅200固定于福祉车车厢110内。
参阅图19至图22,固定装置3000包括:至少一固定连接件3100、一卡扣器3200、一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以及一活动连接件3400,分别说明如下。
固定连接件3100用以固定于车厢110(见图26)的内壁111,所称内壁111包含车厢110内的所有内壁面:前壁、后壁、左壁、右壁、顶壁和底壁,当然也包含车门内壁。固定连接件3100的数量并不限制,可为一个,可为两个,也可为三个以上的多个。
固定连接件3100包含一本体3110以及连接于本体3110的一固定部3120和一插接部3130,具体而言,固定部3120和插接部3130分别连接于本体3110的不同部位,以前述的第一种固定连接件3100为例,则分别连接于本体3110的二对应边(见图21和图19),且本体3110并非弯折状。
至于第二种固定连接件3100a(见图21和图20),其本体3110a则为弯折状,较佳则为长条弯折状,因此,固定部3120和插接部3130分别连接长条弯折状本体3110a的二相对端。
第一种固定连接件3100的固定部3120与本体3110之间以及第二种固定连接件3100a的固定部3120与本体3110a之间,皆具有一夹角且皆用以固定于车厢110的内壁111(见图26),差异在于第一、二种固定连接件3100、3100a的夹角大小不同。
卡扣器3200用以可插拔地卡扣前述固定连接件3100、3100a的插接部3130。卡扣器3200设有对应于插接部3130的一卡扣插槽3210,固定连接件3100、3100a的插接部3130则对应卡扣插槽3210位置可插拔地插接并卡扣于卡扣器3200内。接着,只要按压卡扣器3200的释放钮(未标示元件符号),就能解除卡扣器3200的卡扣状态而释放固定连接件3100、3100a。
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收容有一带体3330(较佳可为如图所示的宽片状带体),且能以外力将带体3330从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拉出,并能再弹性回收至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内,特别是还能在带体3330被迅速地拉出时,会被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自动卡掣住,使带体3330无法再被拉出,也就是让带体3330在拉出方向上被卡掣住,但在相反于拉出方向的回收方向上则未被卡掣住。
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与卡扣器3200彼此连接,彼此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后述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卡扣器3200设置有一第一组合件3220,在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则设置有与第一组合件3220对应的一第二组合件3320,借由第一组合件3220与第二组合件3320的彼此组合,就能让卡扣器3200与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彼此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组合件3220与第二组合件3320之间以一连接元件3500予以连接,较佳则进一步让连接元件3500连接于一对应连接元件3600(见图21和图22),且连接元件3500与对应连接元件3600可为能彼此对应螺接的一螺接件和一被螺接件,因此,连接元件3500和对应连接元件3600连接于第一组合件3220和第二组合件3320的方式,于本实施例中则以连接元件3500先穿过第一、二组合件3220、3320、再螺接于对应连接元件3600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亦可在第一组合件3220开设螺孔,以使连接元件3500先穿过第二组合件3320再直接螺接于第一组合件3220的螺孔,如此一来就可省略对应连接元件3600。
此外,第一组合件3220包含一底座3221以及连接于底座3221的二相对边的二侧翼3222,第二组合件3320贴靠于底座3221,并使第一组合件3220的二侧翼3222抵靠并限制于第二组合件3320的二相对边而固定。
活动连接件3400设于或连接于带体3330的外端3331,以能借由拉出带体3330而将活动连接件3400可组卸地连接于轮椅200;其中,所称外端3331外露于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之外。于本实施例中,活动连接件3400以勾持件为例进行说明,因此能勾持于轮椅200的任意处,并能再自轮椅200的任意处脱离(脱离勾持状态)。
较佳者,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还可设置有一迫紧旋钮3310,以能将带体3330在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与活动连接件3400之间予以迫紧,从而更有利于稳固地固定轮椅200。
参阅图23,借由预先将固定连接件3100(或3100a)固定于车厢110(参图8)的内壁111,就能让卡扣器3200卡扣住固定连接件3100(或3100a),接着只要将带体3330朝轮椅200方向拉出,就能将活动连接件3400勾持于轮椅200的任何可勾持位置,例如勾持于轮椅200的被连接部210,借此,就能将轮椅200固定于车厢110内。其中,固定连接件3100(或3100a)借由固接元件3001将其固定部3120固定于内壁111。
参阅图24至图26,预先将多数第一种固定连接件3100和多数第二种固定连接件3100a固定于车厢110的内壁111的各处。再将轮椅200移动至车厢110内,例如:移动至前排座椅131与车体100尾端的出入口101之间,且位于靠窗的后排座椅132旁侧(见图24或图25),此时仅移除或放倒部分后排座椅132;或者,亦可移动至前排座椅131与出入口101之间,且将后排座椅132全部移除或放倒(见图26)。接着,就能开始如图23所示的方式,先选择所有固定连接件3100、3100a中适合的几个固定连接件3100、3100a,来与相对应数量的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3000中的卡扣器3200彼此卡扣;再将各固定装置3000中的带体3330朝轮椅200方向拉出,并以各固定装置3000中的活动连接件3400分别勾持于轮椅200的不同位置(见图25,例如分别勾持于把手和被连接部210),如此一来就能将轮椅200固定于车厢110内,即使遇到紧急煞车,亦能利用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自动卡掣住带体3330而拉住轮椅200,使轮椅200不会在车厢110内移位碰撞或翻倒。当然,亦能仅使用一条固定装置3000来固定住轮椅200(见图24和图26),此时则能搭配轮椅200本身的煞车,而将轮椅200固定在车厢110内。换言之,用以将轮椅200固定在车厢110内之固定装置3000的数量,于本实用新型中并未限制。
综上所述,固定装置3000能以极为简易、方便且快速的操作方式,将轮椅200稳固地固定于车厢110内,使依靠轮椅200行动之人士亦能享受搭乘交通工具之便;且,即使遇到交通工具起步、煞车、紧急煞车、过弯或经过崎岖路面时,都能保证轮椅200被固定装置3000限制住而不会移位甚至碰撞或翻倒。
此外,借由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还设置有迫紧旋钮3310,以能将带体3330在自动带体卡掣器3300与活动连接件3400之间予以迫紧,从而更有利于稳固地固定轮椅200。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福祉车能够使协助者更容易且安全地操作轮椅出入福祉车,并且使得协助者易于将轮椅固定于福祉车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福祉车,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车体,该车体内形成一车厢,且该车体开设有连通该车厢的一出入口;
一坡道装置,包含一定位座、一坡道板、一连杆组件、一阻尼器以及一对仰卧组件,该定位座安装于该车体,该坡道板枢接于该车体的该出入口处,该连杆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定位座,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则枢接该第二连杆的一端,该阻尼器的一端枢接于该定位座,该阻尼器的另一端枢接于该连杆组件,该对仰卧组件分别设置于该坡道板两侧,其中一该仰卧组件与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该对仰卧组件之间连接一传动线;
一牵引装置,固设在该车厢内,该牵引装置包含一马达、一带座、一传动机构、一引带以及一止挡机构,该带座上设有一卷带轮,该传动机构动力连接该马达及该卷带轮,该引带的一端为一卷绕端,且该卷绕端缠绕于该卷带轮,该止挡机构包含有一棘轮以及一棘爪,该棘轮连动该卷带轮,该棘爪沿该棘轮的单一旋转方向啮合该棘轮;以及
一固定装置,包含至少一固定连接件、一卡扣器、一自动带体卡掣器以及一活动连接件,该固定连接件固定于该车厢内,该卡扣器设有一卡扣插槽,该固定连接件对应该卡扣插槽位置可插拔地插接并卡扣于该卡扣器内,该自动带体卡掣器连接于该卡扣器且收容有一带体,该带体具有自该自动带体卡掣器外露的一外端,该活动连接件设于该带体的该外端,该活动连接件则可组卸地连接于轮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对仰卧组件包含一主仰卧组件及一从仰卧组件,该主仰卧组件通过该传动线连动地控制该从仰卧组件,以定位该坡道板于一收合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各该仰卧组件分别包含一保持架、固定于该保持架的一调节器、与该调节器连接的一仰卧连杆组及与该调节器连动的一卷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主仰卧组件还包含一释放杆,该从仰卧组件则包含一被动杆,该传动线两端分别与该释放杆及该被动杆连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收合位置包含该坡道板呈一竖立状态的位置或一平躺状态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各该保持架分别固定于该坡道板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坡道板包含一主板与一从板,该主板包括有二侧滑轨,该从板可滑移地连接各该侧滑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器包含具有一活塞杆与一压缸的一压力棒,以定位该坡道板于一展开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活塞杆一端可移动地连接该压缸,该活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牵引装置包含一外壳,该外壳屏蔽该带座,该外壳具有一开口,且该引带的另一端为一牵引端,该牵引端通过该开口穿出该外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牵引装置包含一定位导轮,该定位导轮配置于该外壳之外,该引带穿出该外壳后绕于该定位导轮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牵引装置包含一转向导轮,该转向导轮配置于该外壳之外,该引带绕过该定位导轮后绕于该转向导轮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牵引端设有一扣接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牵引装置包含一挡杆,且该引带卷绕在该卷带轮的部分介于该挡杆与该卷带轮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挡杆包围该卷带轮的至少一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牵引装置包含一控制单元,且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马达。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止挡机构包含连动该棘爪的一致动器,且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致动器。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卡扣器设置有一第一组合件,该自动带体卡掣器则设置有对应于该第一组合件的一第二组合件,该第一组合件与该第二组合件彼此组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合件与该第二组合件之间以一连接元件予以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合件包含一底座以及连接于该底座的二相对边的二侧翼,该第二组合件则贴靠于该底座,该第二组合件的二相对边分别受到二该侧翼的限制。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连接件包含一本体以及连接于该本体的一插接部和一固定部,该插接部可插拔地插接于该卡扣器内,该固定部则固定于所述车厢内。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固定连接件为多个,该卡扣器则被各该固定连接件的其中之一插接并卡扣。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祉车,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带体卡掣器还设置有一迫紧旋钮,该迫紧旋钮将该带体在该自动带体卡掣器与该活动连接件之间迫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28141.XU CN205239264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福祉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28141.XU CN205239264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福祉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39264U true CN205239264U (zh) | 2016-05-18 |
Family
ID=5593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2814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39264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福祉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39264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64406A (zh) * | 2016-09-30 | 2017-02-01 | 张家港市隆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坡道板手动驱动的福祉车 |
CN106394415A (zh) * | 2016-09-30 | 2017-02-15 | 张家港市恒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福祉车 |
CN106420195A (zh) * | 2016-09-05 | 2017-02-22 | 北京三辰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 车辆 |
CN108297779A (zh) * | 2018-02-11 | 2018-07-20 | 大田雄 | 一种卸货装置、货车以及卸货方法 |
CN110960837A (zh) * | 2018-09-30 | 2020-04-07 | 台山市爱达电器厂有限公司 | 一种高尔夫球车 |
KR20230114061A (ko) * | 2022-01-24 | 2023-08-01 | 주식회사 호야마린 | 램프 구비 트레일러 |
-
2015
- 2015-11-20 CN CN201520928141.XU patent/CN20523926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0195A (zh) * | 2016-09-05 | 2017-02-22 | 北京三辰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 车辆 |
CN106364406A (zh) * | 2016-09-30 | 2017-02-01 | 张家港市隆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坡道板手动驱动的福祉车 |
CN106394415A (zh) * | 2016-09-30 | 2017-02-15 | 张家港市恒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福祉车 |
CN106394415B (zh) * | 2016-09-30 | 2019-02-15 | 张家港市恒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福祉车 |
CN108297779A (zh) * | 2018-02-11 | 2018-07-20 | 大田雄 | 一种卸货装置、货车以及卸货方法 |
CN110960837A (zh) * | 2018-09-30 | 2020-04-07 | 台山市爱达电器厂有限公司 | 一种高尔夫球车 |
KR20230114061A (ko) * | 2022-01-24 | 2023-08-01 | 주식회사 호야마린 | 램프 구비 트레일러 |
KR102582162B1 (ko) * | 2022-01-24 | 2023-09-25 | 주식회사 호야마린 | 램프 구비 트레일러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39264U (zh) | 福祉车 | |
CN208232903U (zh) | 一种箱式货车装货用的电动登梯装置 | |
DE19650775C2 (de) | Abdeckrollo mit vereinfachter Bedienung | |
US11390383B2 (en) | Stowage and removal system for rollable containers in a vehicle, and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commercial aircraft, with such a system | |
DE102017219208A1 (de) | Manuelle ent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park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 |
CN106915405B (zh) | 一种伸缩折叠式电动车 | |
CN103861241A (zh) | 一种带联动机构的折叠式爬行健身器 | |
CN102785599A (zh) |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总成 | |
CN108437761B (zh) | 具有外开逃生功能的公交乘客门 | |
DE102017125460B4 (de) | Vorrichtung zum bedarfsweisen Bereitstellen von Sauerstoffmasken | |
CN203845023U (zh) | 一种综合型无人机弹射装置 | |
CN205010469U (zh) | 一种新型舷梯门手动收放机构 | |
JP2014177202A (ja) | 鉄道車両用空力ブレーキ装置 | |
CN104787197A (zh) | 一种自动电动健身锻炼折叠车 | |
US4406084A (en) | Toy car with rubber band motor | |
CN105339234A (zh) | 台车构造 | |
CN210310154U (zh) | 车用上下车踏板装置的手动操作机构 | |
CN210310158U (zh) | 车用多功能踏板装置的加强型折叠驱动机构 | |
CN109436287B (zh) | 一种舷梯门收放装置以及便捷型飞机 | |
CN108657348A (zh) | 折叠驱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折叠车 | |
CN106740371B (zh) | 福祉车 | |
CN110884395A (zh) | 一种座椅靠背滑轨联动解锁机构及车辆 | |
CN204605634U (zh) | 一种车载帆布自动伸展回收装置 | |
CN108437873A (zh) | 一种箱式货车装货用的电动登梯装置 | |
CN104787195A (zh) | 一种自动化折叠式交通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