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7692U - 流体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流体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07692U
CN205207692U CN201520807631.4U CN201520807631U CN205207692U CN 205207692 U CN205207692 U CN 205207692U CN 201520807631 U CN201520807631 U CN 201520807631U CN 205207692 U CN205207692 U CN 205207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ed member
mentioned
control valve
fluids
guid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076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日下直树
中川大树
田边珠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07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07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其结构简单、部件件数较少、组装也容易而能够减少成本,并且密封部的滑动阻力没有压力依存性,阀动作性良好且能够与阀前后的压力差无关地维持恒定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减少阀动作所需要的推力(转矩)。具备形成于活塞部件(76)的外周的密封槽(110)和安装于密封槽(110)的环状的密封部件(112),密封部件(112)具备安装于密封槽(110)且具有弹性的环状的密封部件主体(114)和嵌装于密封部件主体(114)的外周且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环状的外周侧密封部件(116),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由与密封部件主体(114)相比硬度高且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

Description

流体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进了密封构造的例如电动阀、电磁阀等流体控制阀(以下,仅称作“流体控制阀”)。
更加详细而言,涉及为了使阀芯上下移动而具备缸体形状的导向部件和与阀芯连结的活塞部件的流体控制阀,该活塞部件在导向部件的内周沿相对于阀座接近分离的方向移动。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由永久磁铁所组成的转子磁体等构成的小型的马达驱动机构中,在使大口径的流体控制阀动作时,对于从转子磁体的转矩产生的阀芯的、朝相对于阀座接近分离的方向的推力(阀推力),因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压力差而作用于阀芯的闭阀方向的作用力变大,从而难以使之动作。
因此,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500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3027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流体控制阀:在驱动流体控制阀(电动阀)的阀芯的驱动机构中,为了使阀芯上下移动,而具备缸体形状的导向部件和与阀芯连结的活塞部件,该活塞部件在导向部件的内周沿相对于阀座接近分离的方向移动。
而且,在这些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流体控制阀中,在与阀芯连结的活塞部件设置密封部件,经由设于阀芯的连通孔向导向部件的由密封部件划分出的与阀座相反的一侧的空间导入二次侧压力。另外,通过使阀口的直径与密封部件的外径(密封直径)相等,来使作用于阀芯的压力差所产生的作用力相互抵消,从而构成为能够以较少的推力使大口径的阀动作。
即,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成为图11~图12所示的构造。图11是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的纵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11~图12所示,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电动阀)200具备阀主体202,在阀主体202内形成有阀室204。而且,以与该阀室204连通的方式安装有作为一次侧的第一配管部件206和作为二次侧的第二配管部件208。并且,在阀主体202形成有阀座210,在该阀座210设有阀口212。
并且,在阀主体202的上部,以经由阀主体202的开口部216而突出设置至阀室204的下端附近那样的状态安装有缸体形状(大致圆筒形状)的导向部件214。而且,在形成于阀主体202的上部的开口部216的台阶部218安装有形成于导向部件214的凸缘部220,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等将导向部件214固定于阀主体202。
另外,在该导向部件214的上部,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等固定有有底筒形状的壳体主体222。
在导向部件214的上端,通过内螺纹固定部件228而固定有形成有内螺纹224a的内螺纹部件224。在该内螺纹部件224的内部,配置有形成有与内螺纹部件224的内螺纹224a啮合的外螺纹230的轴部件232,在该轴部件232的下方,以相对于轴部件232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阀部件234。
在轴部件232的上方部分,固定有由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磁体236。并且,在转子磁体236的上部形成有限位件238。
并且,在壳体主体222的顶壁240固定有引导轴承242,在该引导轴承242的外周,经由套筒244设有引导线圈部件246。在该引导线圈部件246,安装有沿引导线圈部件246滑动且向侧方突出设置的滑动环248。另外,在引导线圈部件246的下端形成有限位部250。
另一方面,在壳体主体222的外周安装有定子线圈单元252。在该定子线圈单元252的线圈壳体254的内部,容纳有线圈256,该线圈256具备供卷线卷绕的线轴255,线圈壳体254的内部由封固树脂封固。图中,符号258表示用于对线圈赋予脉冲信号的导线。
并且,阀部件234具备能够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轴部件232的下端260的活塞导向件262,在活塞导向件262的内部,配置有设于轴部件232的下端260的弹簧座264。
并且,在活塞导向件262的下端,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等固定有形成于活塞部件266的上部的小径部268。
而且,在形成于活塞部件266的下端部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下方部270的外周,嵌合有阀芯272的圆筒形状的上端凸缘272a,并且,虽未图示,但例如通过焊接、钎焊、铆接加工等固定在活塞部件266的下端。
并且,在阀芯272的上端凸缘272a的下方,以延伸配置的方式形成有大致圆筒形状的阀芯部272b,在该阀芯部272b的内部形成有连通路280,由此阀芯272形成为大致杯形状。
由此,随着活塞导向件26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阀芯272的上端凸缘272a的外周和阀芯部272b的外周能够在导向部件214的内周214a沿上下方向滑动。
另外,在活塞部件266的上端的小径部268与弹簧座264之间,以压缩状态夹设有弹簧276。由此,缓和阀芯272抵接于阀座210时的负载。
而且,在该活塞部件266配置有图11~图12所示那样的结构的密封构造300。
即,如图12的放大图所示,在活塞部件266的上端的小径部268与活塞部件266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下方部270之间,形成有以扩径的方式形成的扩径凸缘274。
而且,如图12的放大图所示,在该扩径凸缘274与阀芯272的上端凸缘272a之间形成有密封槽部302。在该密封槽部302,以与活塞部件266的下方部270的外周嵌合的方式安装有大致环状的垫片按压部件304。
该垫片按压部件304的上部成为小径部304a,该小径部304a构成为与形成于活塞部件266的扩径凸缘274的内周的嵌合部274a嵌合。
并且,如图12所示,在该垫片按压部件304的大径的按压部件主体304b的上表面与活塞部件266的扩径凸缘274的下表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垫片部件306。
密封垫片部件306具备环状的加强环308。在该加强环308的上表面,安装有例如由特氟隆(注册商标)构成的、剖面呈大致L字形状的环状的上部密封垫片310。
而且,在上部密封垫片310的上表面与活塞部件266的扩径凸缘274的下表面之间,夹设有板簧部件312。利用该板簧部件312的作用力,将上部密封垫片310的弯曲的外径部310a构成为压接于外径方向、即导向部件214的内周214a且进行密封。
并且,同样,在加强环308的下表面与垫片按压部件304的大径的按压部件主体304b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例如由特氟隆(注册商标)构成的、剖面呈大致L字形状的环状的下部密封垫片314。
而且,在下部密封垫片314的下表面与垫片按压部件304的大径的按压部件主体304b的上表面之间,夹设有板簧部件316。利用该板簧部件316的作用力,将下部密封垫片314的弯曲的外径部314a构成为压接于外径方向、即导向部件214的内周214a并进行密封。
另外,在垫片按压部件304的大径的按压部件主体304b的下表面与上端凸缘272a的上表面之间,夹设有碟形弹簧部件318。由此,向上方按压垫片按压部件304,即、向活塞部件266的扩径凸缘274的下面方向按压密封垫片部件306,由此,上部密封垫片310的内周侧和下部密封垫片314的内周侧构成为按压于活塞部件266的下方部270的外周方向而进行密封。
并且,如图11~图12所示,第二配管部件208的内部空间S1与形成于导向部件214的内部的驱动空间S2经由形成于阀芯272的内部的连通路280、形成于活塞部件266的内部的连通路282、以及形成于活塞部件266的上端的小径部268的径向的连通孔284而连通。由此,第二配管部件208的内部空间S1与形成于导向部件214的内部的驱动空间S2的内压相等。
并且,由于密封垫片部件310的外径(密封直径)与阀座210的阀口的直径相等,所以当对流体控制阀200作用有压力时,作用于阀芯272的上下方向的负载相互抵消,而能够以较少的推力来使大口径的阀动作。
对于像这样构成的流体控制阀200而言,在图11的闭阀状态下,固定于活塞部件266的下端的阀芯272位于下方的位置,阀座210的阀口212通过阀芯272而成为关闭的状态。此时,滑动环248成为与转子磁体236的限位件238抵接的状态,通过抵接于限位部250而下方位置受到限制。
通过从该状态开始对线圈256赋予脉冲信号,从而转子磁体236旋转,轴部件232、阀部件234与该转子磁体236一起一体旋转,而形成于轴部件232的外螺纹230与形成于内螺纹部件224的内螺纹224a啮合而被引导,固定于活塞部件266的下端的阀芯272向上方移动,而成为开阀状态。
此时,在随着转子磁体236的旋转而与限位件238抵接的状态下,滑动环248沿引导线圈部件246滑动,抵接于引导线圈部件246的上端,而上方位置受到限制。
而且,通过从该状态开始对线圈256赋予反转的脉冲信号,从而转子磁体236旋转,轴部件232与该转子磁体236一起一体旋转,而形成于轴部件232的外螺纹230与形成于内螺纹部件224的内螺纹224a啮合而被引导,阀芯272向下方移动,再次成为图11所示的闭阀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50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3027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这样,若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以往的流体控制阀200作用压力,则如图13(A)~图13(B)所示,因来自作为一次侧的第一配管部件206侧的一次压与来自作为二次侧的第二配管部件208侧的二次压之间的压力差,而对密封垫片部件306在图13(B)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作用张力。
此外,省略了来自第二配管部件208侧的压力的图示。
因该张力,上部密封垫片310的弯曲的外径部310a及下部密封垫片314的弯曲的外径部314a与导向部件214的内周214a之间密封,并且阀芯272上下移动。
并且,如图13(A)~图13(B)所示,通过经由垫片按压部件304将碟形弹簧部件318的负载施加于密封垫片部件306,来在活塞部件266的下方部270的外周方向上推压上部密封垫片310的内周侧和下部密封垫片314的内周侧,而进行内径部的密封。
然而,如图13(B)所示,随着作为一次侧的第一配管部件206侧的压力(一次压)与形成于导向部件214的内部的驱动空间S2的背压之间的压力差变大,密封垫片部件306的张力增加。
其结果,在阀的动作时,上部密封垫片310的弯曲的外径部310a及下部密封垫片314的弯曲的外径部314a与导向部件214的内周214a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加,因压力的变化,而阀动作性变化。
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以往的流体控制阀200中,垫片按压部件304、加强环308、上部密封垫片310、下部密封垫片314、板簧部件312、216、以及碟形弹簧部件318是必要的,从而成为复杂的结构,并且部件件数变多,而组装需要时间,成本也变高。
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在活塞部件266配置有如图14(A)~图14(B)所示那样的结构的密封构造400。
即,如图14(A)所示,在活塞部件402形成有密封槽部404,在该密封槽部404安装有例如由HNBR(氢化丁腈橡胶)、CR(氯丁橡胶)、FKM(氟系橡胶)等构成的O型圈形状的密封部件406。
而且,通过将剖面呈大致L字形状的环状的按压部件408嵌合于活塞部件402的外周,来将密封部件406安装于密封槽部404。
这样,通过代替密封垫片部件306而使用O型圈形状的密封部件406,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动作以使阀芯相对于阀座接近分离。
然而,如图14(B)所示,因作为一次侧的第一配管部件206侧的压力(一次压)与形成于导向部件214的内部的驱动空间S2的压力(二次压)之间的压力差,O型圈形状的密封部件406被压扁。
因此,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结构的密封构造400中,与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200的密封构造相比,部件件数少,且构造简单,但与专利文献1的情况相同,密封部件406的外周密封面406a与导向部件214的内周214a之间的滑动面积变大,而滑动阻力增加,因压力的变化而阀动作性变化。
鉴于这样的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其结构简单、部件件数较少、组装也容易而能够减少成本,并且密封部的滑动阻力不存在压力依存性,阀动作性良好,而且能够与阀前后的压力差无关地维持恒定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减少阀动作所需要的推力(转矩)。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实现上述的以往技术中的课题以及目的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构成为,一种流体控制阀,为了使阀芯上下移动而具备缸体形状的导向部件和在导向部件的内周沿相对于阀座接近分离的方向移动且与阀芯连结的活塞部件,上述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于上述活塞部件的外周的密封槽;以及安装于上述密封槽的环状的密封部件,上述密封部件具备:安装于上述密封槽且具有弹性的环状的密封部件主体;以及嵌装于上述密封部件主体的外周且压接于上述导向部件的内周的环状的外周侧密封部件,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由与上述密封部件主体相比硬度高且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
通过像这样构成,由于密封部件主体具有弹性,所以通过利用压力差所产生的密封部件主体的压接来对内径侧(活塞部件的外周侧)进行密封,从而作为遮蔽(气密)维持部发挥功能。
并且,由于外周侧密封部件由硬度高、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所以对外径滑动部侧(导向部件的内周侧)进行密封,并且用简单的构造来抑制滑动阻力的变化,容易滑动,从而作为遮蔽(气密)、滑动部发挥功能。
由此,能够可靠地对内径侧(活塞部件的外周侧)和外径滑动部侧(导向部件的内周侧)进行密封,并且能够使阀芯顺畅地上下移动(进行阀动作)。
因此,能够提供如下流体控制阀:结构简单、部件件数较少、组装也容易而能够减少成本,并且密封部的滑动阻力没有压力依存性,阀动作性良好,并且能够与阀前后的压力差无关地维持恒定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减少阀动作所需要的推力(转矩)。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形成为剖视时呈圆弧形状。
这样,由于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形成为剖视时呈圆弧形状,所以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减少滑动阻力,从而能够更加减少阀动作所需要的推力(转矩)。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由剖视时与导向部件的内周平行的面形成。
这样,由于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由剖视时与导向部件的内周平行的面形成,所以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提高密封性(气密保持性),并且耐反复使用所产生的摩耗损伤的能力变强。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在剖视时在上下端部形成有圆弧部。
这样,由于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在剖视时在上下端部形成有圆弧部,所以外周侧密封部件的上下端部耐反复使用所产生的摩耗损伤的能力变强,从而能够保持密封性。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至少形成有一个外周槽。
这样,由于在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至少形成有一个外周槽,所以外周槽作为所谓的迷宫式槽发挥功能,而通过迷宫式密封效果来提高密封性(气密保持性)。
并且,在该情况下,若外周槽的个数变少,而外周槽的截面积变大,则形成空间。由此,在作为滑动部的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外周形成了具备缓冲效果的空间,从而即使密封部件主体因膨润变形而膨胀,外周侧密封部件也能够挠曲。
其结果,能够抑制外周侧密封部件的滑动部与导向部件的内周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加。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为了将上述密封部件安装于密封槽,而具备固定于上述活塞部件的外周的环状的按压部件。
这样,若为了将密封部件安装于密封槽,而具备固定于活塞部件的外周的环状的按压部件,则容易将密封部件安装、组装于密封槽。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按压部件通过压入、焊接、或者铆接加工而固定于上述活塞部件的外周。
通过像这样构成,由于按压部件通过压入、焊接、或者铆接加工而固定于活塞部件的外周,所以按压部件与活塞部件的外周之间的固定强度变大,没有因压力差而固定解除的担忧,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密封,并且能够使阀芯顺畅地上下移动(进行阀动作)。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件主体在剖视时呈大致圆形形状。
这样,密封部件主体在剖视时也可以呈大致圆形形状。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件主体是剖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密封部件主体。
这样,密封部件主体在剖视时也可以呈矩形形状。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具备:与上述剖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密封部件主体的上下端部接触的两个锥形倾斜部;以及与上述两个锥形倾斜部连接且压接于上述导向部件的内周的压接部。
通过像这样构成,因压力差,而剖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密封部件主体的上下端部在上下倾斜扩径方向上对两个锥形倾斜部进行按压,将其压接于密封槽的上下表面,而确保密封性。
并且,通过两个锥形倾斜部的按压,确保缓冲性,并且与上述锥形倾斜部连接的压接部变成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而确保密封性。
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密封,并且能够使阀芯顺畅地上下移动(进行阀动作)。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形成于活塞部件的外周的密封槽安装的密封部件由具有弹性的密封部件主体、和嵌装于密封部件主体的外周的外周侧密封部件构成,外周侧密封部件由与密封部件主体相比硬度高且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
因此,通过像这样构成,由于密封部件主体具有弹性,所以通过利用压力差所产生的密封部件主体的压接来对内径侧(活塞部件的外周侧)进行密封,从而作为遮蔽(气密)维持部发挥功能。
并且,由于外周侧密封部件由硬度高且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所以对外径滑动部侧(导向部件的内周侧)进行密封,并且以简单的构造来抑制滑动阻力的变化,容易滑动,从而作为遮蔽(气密)、滑动部发挥功能。
由此,能够可靠地对内径侧(活塞部件的外周侧)和外径滑动部侧(导向部件的内周侧)进行密封,并且能够使阀芯顺畅地上下移动(进行阀动作)。
因此,能够提供如下流体控制阀,其结构简单、部件件数较少、组装也容易而能够减少成本,并且密封部的滑动阻力没有压力依存性,阀动作性良好,并且能够与阀前后的压力差无关地维持恒定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减少阀动作所需要的推力(转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A)、图3(B)是表示压力作用前后的状态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图9(A)、图9(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的纵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3(A)、图13(B)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阀的压力作用前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4(A)、图14(B)是表示专利文献2的流体控制阀的压力作用前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流体控制阀,12—阀主体,14—阀室,16—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0—阀座,22—阀口,24—导向部件,24a—内周,26—开口部,28—台阶部,30—凸缘部,32—壳体主体,34—内螺纹部件,34a—内螺纹,38—内螺纹固定部件,40—外螺纹,42—轴部件,44—阀部件,46—转子磁体,48—限位件,50—顶壁,52—引导轴承,54—套筒,56—引导线圈部件,58—滑动环,60—限位部,62—定子线圈单元,64—线圈壳体,65—线轴,66—线圈,68—导线,70—下端,72—活塞导向件,74—弹簧座,76—活塞部件,78—小径部,80—下方部,82—阀芯,82a—上端凸缘,84—阀芯部,86—螺旋弹簧,90—连通路,92—连通路,94—连通孔,102—小径部,104—台阶部,106—外周壁,108—上表面,110—密封槽,112—密封部件,114—密封部件主体,114a—内径侧,114b—外径侧,114c—上下端部,116—外周侧密封部件,116a—内周侧槽部,116b—上端面,116c—接触面,118—按压部件,118a—下表面,120—按压部件主体,122—引导部,126—固定用槽,128—铆接部,130—固定用凸部,132—铆接部,134—圆弧部,136—外周槽,138—空间,140—锥形倾斜部,142—压接部,200—流体控制阀,202—阀主体,204—阀室,206—第一配管部件,208—第二配管部件,210—阀座,212—阀口,214—导向部件,214a—内周,216—开口部,218—台阶部,220—凸缘部,222—壳体主体,224—内螺纹部件,224a—内螺纹,228—内螺纹固定部件,230—外螺纹,232—轴部件,234—阀部件,236—转子磁体,238—限位件,240—顶壁,242—引导轴承,244—套筒,246—引导线圈部件,248—滑动环,250—限位部,252—定子线圈单元,254—线圈壳体,255—线轴,256—线圈,258—导线,260—下端,262—活塞导向件,264—弹簧座,266—活塞部件,268—小径部,270—下方部,272—阀芯,272a—上端凸缘,272b—阀芯部,274—扩径凸缘,274a—嵌合部,276—弹簧,280—连通路,282—连通路,284—连通孔,300—密封构造,302—密封槽部,304—垫片按压部件,304a—小径部,304b—按压部件主体,306—密封垫片部件,308—加强环,310—上部密封垫片,310a—外径部,312—板簧部件,314—下部密封垫片,314a—外径部,316—板簧部件,318—碟形弹簧部件,400—密封构造,402—活塞部件,404—密封槽部,406—密封部件,406a—外周密封面,408—按压部件,S1—内部空间,S2—驱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更加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流体控制阀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A)、图3(B)是表示施加一次压前后的状态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1~图3(A)、图3(B)中,符号10整体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
如图1~图3(A)、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电动阀)10具备阀主体12,在阀主体12内形成有阀室14。而且,以与该阀室14连通的方式安装有作为一次侧的第一配管部件16和作为二次侧的第二配管部件18。并且,在阀主体12形成有阀座20,在该阀座20设有阀口22。
并且,在阀主体12的上部,以经由阀主体12的开口部26而突出设置至阀室14的下端附近那样的状态安装有缸体形状(大致圆筒形状)的导向部件24。而且,在形成于阀主体12的上部的开口部26的台阶部28安装有形成于导向部件24的凸缘部30,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等将导向部件24固定于阀主体12。
另外,在该导向部件24的上部,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等固定有有底筒形状的壳体主体32。
在导向部件24的上端,通过内螺纹固定部件38而固定有形成有内螺纹34a的内螺纹部件34。在该内螺纹部件34的内部,配置有轴部件42,该轴部件42形成有与内螺纹部件34的内螺纹34a啮合的外螺纹40,在该轴部件42的下方,以相对于轴部件42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阀部件44。
在轴部件42的上方部分,固定有由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磁体46。并且,在转子磁体46的上部形成有限位件48。
并且,在壳体主体32的顶壁50固定有引导轴承52,在该引导轴承52的外周,经由套筒54设有引导线圈部件56。在该引导线圈部件56,安装有沿引导线圈部件56滑动且向侧方突出设置的滑动环58。另外,在引导线圈部件56的下端形成有限位部60。
另一方面,在壳体主体32的外周安装有定子线圈单元62。在该定子线圈单元62的线圈壳体64的内部,容纳有线圈66,该线圈66具备供卷线卷绕的线轴65,线圈壳体64的内部由封固树脂封固。图中,符号68表示用于对线圈赋予脉冲信号的导线。
并且,阀部件44具备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轴部件42的下端70的活塞导向件72,在活塞导向件72的内部,配置有设于轴部件42的下端70的弹簧座74。
并且,在活塞导向件72的下端,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等固定有形成于活塞部件76的上部的小径部78。
而且,在形成于活塞部件76的下端部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下方部80,一体地向下方延伸配置有阀芯82。
即,以从活塞部件76的下方部80向下方延伸配置的方式形成有阀芯82的圆筒形状的上端凸缘82a。该阀芯82的上端凸缘82a以比活塞部件76的下方部80更加扩径的状态形成。
而且,在阀芯82的下方,形成有大致圆筒形状的阀芯部84,在该阀芯部84的内部形成有连通路90,由此,阀芯82形成为大致杯形状。
通过像这样构成,随着活塞导向件7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阀芯82的阀芯部84的外周能够在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沿上下方向滑动。
另外,在活塞部件76的上端的小径部78与弹簧座74之间,以压缩状态夹设有螺旋弹簧86。由此,缓和阀芯82抵接于阀座20时的负载。
而且,在该活塞部件76配置有图2~图3(B)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那样的结构的密封构造100。
即,如图1~图3(A)、图3(B)所示,在形成于活塞部件76的下端部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下方部80的上部,形成有直径比下方部80小的小径部102,由此形成了台阶部104。
而且,在活塞部件76的下方部80的外周,如将在后面说明那样,形成有由活塞部件76的下方部80的外周壁106、阀芯82的上端凸缘82a的上表面108、以及按压部件118的下表面118a包围的密封槽110。在该密封槽110的内部安装有环状的密封部件112。
如图2~图3(B)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密封部件112具备剖视时呈大致圆形形状的环状(O型圈形状的)且具有弹性的密封部件主体114。并且,具备嵌合于密封部件主体114的外周、且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环状的外周侧密封部件116。
在该情况下,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由与密封部件主体114相比硬度高且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
即,作为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材质,若是滑动良好的材料、而且具有密封性、且作为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支承部件发挥功能、并且即使压力变大也不会过度变形的材质即可。
作为这样的密封部件主体114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使用HNBR(氢化丁腈橡胶)、CR(氯丁橡胶)、FKM(氟系橡胶)等橡胶、具有弹性的树脂等。
另一方面,作为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材质,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使用为了提高耐磨损性、弹力而添加有碳纤维、石墨、青铜的填充物、另外为了提高滑动性而添加有钼等的、PTFE、PPS、PEEK,另外能够使用添加有PTFE、PFA的PPS、PEEK等。
在该情况下,作为制成密封部件112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在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内径侧的内周侧槽部116a,从内径侧嵌装密封部件主体114即可。
另外,如图1~图3(A)、图3(B)所示,为了将密封部件112安装于密封槽110,而具备固定于活塞部件76的外周的环状的按压部件118。
即,如图1~图3(A)、图3(B)所示,为了嵌合于活塞部件76的外周亦即活塞部件76的小径部102的台阶部104,例如如图2所示地通过压入而固定有按压部件118。
在该情况下,按压部件118构成为剖面呈大致L字形状,由按压部件主体120和引导部122构成,该引导部122的直径比该按压部件主体120的直径小,且在与活塞部件76的小径部102的台阶部104嵌合时作为导向件发挥功能。
此外,该按压部件118也能够剖面呈矩形形状,而不形成引导部122,但对此未图示。
这样,若为了将密封部件112安装于密封槽110,而具备固定于活塞部件76的外周的环状的按压部件118,则容易将密封部件112安装、组装于密封槽110。
并且,在该情况下,作为将按压部件118固定于活塞部件76的外周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除上述的压入以外也能够采用公知的固定方法。
例如,如图4所示,通过焊接部124对按压部件118的上端部(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是引导部122的上端部)与活塞部件76的外周(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是活塞部件76的小径部102的外周)之间进行固定即可。
在该情况下,焊接部124能够形成于活塞部件76的外周的整周,也能够局部地形成于活塞部件76的外周。
并且,例如,也能够如图5所示,通过在活塞部件76的小径部102的外周形成固定用槽126,向内径侧对按压部件118的引导部122进行铆接加工,使之嵌合于固定用槽126内而形成铆接部128来进行固定。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活塞部件76的小径部102的外周形成固定用槽126,向内侧对按压部件118的引导部122进行铆接加工,但也能够如图6所示地在活塞部件76的小径部102的外周突出设置固定用凸部130,且通过在外径方向上形成铆接部132来固定按压部件118的引导部122。
通过像这样构成,由于按压部件118通过压入、焊接、或者铆接加工而固定于活塞部件76的外周,所以按压部件118与活塞部件76的外周之间的固定强度变大,没有因压力差、阀芯82的上下方向的反复移动而固定解除的担忧,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密封,并且能够使阀芯82顺畅地上下移动(进行阀动作)。
此外,也能够代替按压部件118,在活塞部件76一体地形成按压部件118的部分,而形成密封槽110。
通过像这样构成,由于密封部件主体114具有弹性,所以通过利用压力差所产生的密封部件主体114的压接来对内径侧(活塞部件76的外周侧、即活塞部件76的下方部80的外周壁106)进行密封,来作为遮蔽(气密)维持部发挥功能。
并且,由于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由硬度高、且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所以对外径滑动部侧(导向部件24的内周侧、即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进行密封,并且由于以简单的构造抑制滑动阻力的变化,并且容易滑动,所以作为遮蔽(气密)、滑动部发挥功能。
即,当对流体控制阀10作用有压力时,如图3(B)所示,因来自作为一次侧的第一配管部件16侧的压力、和成为与作为二次侧的第二配管部件18相等的压力的驱动空间S2的压力差,在箭头E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密封部件112施加力。由此,在图3(B)的由圆圈包围的部分F1~F3的部分,确保密封性。
此外,在图3(B)中,省略了来自作为二次侧的第二配管部件18的压力的图示。
如图3(B)所示,在由圆圈包围的部分F1中,利用密封部件主体114的内径侧114a,能够在活塞部件76的下方部80的外周壁106,对按压部件118的下表面118a侧与上端凸缘82a侧之间进行密封。
并且,如图3(B)所示,在由圆圈包围的部分F2中,利用密封部件主体114的外径侧114b,能够在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内周侧槽部116a的内周面,对按压部件118a侧与上端凸缘82a的上表面108侧之间进行密封。
并且,利用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上表面,能够在按压部件118的下表面118a,对活塞部件76的下方部80的外周壁侧与由按压部件118和导向部件24形成的间隙侧之间进行密封。
另外,如图3(B)所示,在由圆圈包围的部分F3中,利用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后述的接触面116c,能够在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对驱动空间S2侧与阀室14侧之间进行密封。
由此,能够可靠地对密封部件114的内径侧114a(活塞部件76的外周侧)与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外径滑动部侧(导向部件24的内周侧)进行密封,并且能够使阀芯82顺畅地上下移动(进行阀动作)。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10,其结构简单、部件件数较少、组装也容易而能够减少成本,并且密封部的滑动阻力没有压力依存性,阀动作性良好,并且能够与阀前后的压力差无关地维持恒定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减少阀动作所需要的推力(转矩)。
并且,在该情况下,如图3(B)所示,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形成为剖视时呈圆弧形状,从而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变小,而滑动阻力减少,从而能够更加减少阀动作所需要的推力(转矩)。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剖视时呈大致圆形形状的密封部件主体114,其剖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虽未图示,但能够采用椭圆形状、矩形形状、多边形形状等。
像这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电动阀)10如下述那样动作。
并且,如图1~图2所示,第二配管部件18的内部空间S1与形成于导向部件24的内部的驱动空间S2经由形成于阀芯82的内部的连通路90、形成于活塞部件76的内部的连通路92、以及沿径向形成于活塞部件76的上端的小径部78的连通孔94而连通。
由此,第二配管部件18的内部空间S1与形成于导向部件24的内部的驱动空间S2之间的内压相等。
并且,由于密封部件112的外径(密封直径)与阀座20的阀口的直径被设定为相等,所以在对流体控制阀作用有压力时,作用于阀芯82的上下方向的负载相互抵消,从而能够以较少的推力使大口径的阀动作。
对于像这样构成的流体控制阀10而言,在图1的闭阀状态下,固定于活塞部件76的下端的阀芯82位于下方的位置,成为利用阀芯82关闭了阀座20的阀口22的状态。此时,滑动环58成为与转子磁体46的限位件48抵接的状态,并且通过抵接于限位部60而下方位置受到限制。
通过从该状态开始对线圈66赋予脉冲信号,从而转子磁体46旋转,轴部件42、阀部件44和该转子磁体46一起一体旋转,而形成于轴部件42的外螺纹40与形成于内螺纹部件34的内螺纹34a啮合而被引导,固定于活塞部件76的下端的阀芯82向上方移动,从而成为开阀状态。
此时,随着转子磁体46的旋转,在与限位件48抵接的状态下,滑动环58沿引导线圈部件56滑动,抵接于引导线圈部件56的上端而上方位置受到限制。
而且,构成为:通过从该状态开始对线圈66赋予反转的脉冲信号,从而转子磁体46旋转,轴部件42和该转子磁体46一起一体旋转,而形成于轴部件42的外螺纹40与形成于内螺纹部件34的内螺纹34a啮合而被引导,阀芯82向下方移动,从而再次成为图1所示的闭阀状态。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是与图1~图3(A)、图3(B)所示的流体控制阀1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如图7所示,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由剖视时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平行的面形成。
这样,由于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由剖视时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平行的面形成,所以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提高密封性(气密保持性),并且耐反复使用所产生的摩耗损伤的能力变强。
此外,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如图7所示,密封部件主体114的形状形成为剖视时呈矩形形状,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内周侧槽部116a的形状形成为与该密封部件主体114的形状相吻合的形状。
(实施例3)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是与图1~图3(A)、图3(B)所示的流体控制阀1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如图8所示,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在剖视时在上下端部形成有圆弧部134。
这样,由于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在剖视时在上下端部形成有圆弧部134,所以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上下端部耐反复使用所产生的摩耗损伤的能力变强,而能够保持密封性。
(实施例4)
图9(A)、图9(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是与图1~图3(A)、图3(B)所示的流体控制阀1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如图9(A)所示,在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至少形成有一个外周槽136。
这样,由于在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至少形成有一个外周槽136,所以外周槽136作为所谓的迷宫式槽发挥功能,而通过迷宫式密封效果来提高密封性(气密保持性)。
并且,在该情况下,若外周槽136的个数变少,而外周槽136的截面积变大,则形成空间。
即,例如,如图9(B)所示,当在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接触面116c形成有一个外周槽136的情况下,若外周槽136的截面积变大,则形成空间138。
由此,在作为滑动部的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外周形成了具备缓冲效果的空间138,从而即使密封部件主体114因膨润变形而膨胀,外周侧密封部件116也能够如图9(B)的箭头G所示地挠曲。
其结果,能够抑制外周侧密封部件116的滑动部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加。
(实施例5)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阀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是与图1~图3(A)、图3(B)所示的流体控制阀1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阀10中,如图10所示,密封部件主体114的形状形成为剖视时呈矩形形状。
而且,外周侧密封部件116具备:与剖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密封部件主体114的上下端部114c接触的两个锥形倾斜部140;以及与该两个锥形倾斜部140连接且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的压接部142。
通过像这样构成,如图10的箭头H1、H2所示,因压力差,而剖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密封部件主体114的上下端部114c在上下倾斜扩径方向上对两个锥形倾斜部140进行按压,将其压接于密封槽110的上下表面(即,按压部件118的下表面118a和阀芯82的上端凸缘82a的上表面108),而确保密封性。
并且,通过两个锥形倾斜部140的按压,确保缓冲性,并且与上述锥形倾斜部140连接的压接部142变成如图10的箭头I所示地压接于导向部件24的内周24a,而确保密封性。
因此,在该情况下,在图10的由圆圈包围的部分F1~F4的四个位置的部分确保密封性。
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密封,并且能够使阀芯顺畅地上下移动(进行阀动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有各种变更,即: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也能够应用于图1所示的形状的电动阀,但电动阀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具备由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磁体的电动阀、电磁阀等流体控制阀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改进了密封构造的例如电动阀、电磁阀等流体控制阀。
更加详细而言,能够适用于如下流体控制阀:在驱动流体控制阀的阀芯的驱动机构中,为了使阀芯上下移动而具备缸体形状的导向部件和与阀芯连结的活塞部件,该活塞部件在导向部件的内周沿相对于阀座接近分离的方向移动。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控制阀,为了使阀芯上下移动而具备缸体形状的导向部件和在导向部件的内周沿相对于阀座接近分离的方向移动且与阀芯连结的活塞部件,上述流体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于上述活塞部件的外周的密封槽;以及
安装于上述密封槽的环状的密封部件,
上述密封部件具备:
安装于上述密封槽且具有弹性的环状的密封部件主体;以及
嵌装于上述密封部件主体的外周且压接于上述导向部件的内周的环状的外周侧密封部件,
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由与上述密封部件主体相比硬度高且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形成为剖视时呈圆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由剖视时与导向部件的内周平行的面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在剖视时在上下端部形成有圆弧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的压接于导向部件的内周的接触面,至少形成有一个外周槽。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为了将上述密封部件安装于密封槽,而具备固定于上述活塞部件的外周的环状的按压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通过压入、焊接、或者铆接加工而固定于上述活塞部件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主体在剖视时呈大致圆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主体是剖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密封部件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侧密封部件具备:
与上述剖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密封部件主体的上下端部接触的两个锥形倾斜部;以及
与上述两个锥形倾斜部连接且压接于上述导向部件的内周的压接部。
CN201520807631.4U 2014-10-21 2015-10-19 流体控制阀 Active CN2052076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4147A JP2016080115A (ja) 2014-10-21 2014-10-21 流体制御弁
JP2014-214147 2014-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07692U true CN205207692U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45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07631.4U Active CN205207692U (zh) 2014-10-21 2015-10-19 流体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80115A (zh)
CN (1) CN20520769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1174A (zh) * 2016-05-23 2017-12-0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路切换阀
CN110617336A (zh) * 2018-06-19 2019-12-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WO2020200266A1 (zh) * 2019-04-02 2020-10-08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阀
KR20210096676A (ko) * 2019-04-02 2021-08-05 저장 산후아 클라이메이트 앤드 어플라이언스 컨트롤스 그룹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전기밸브
CN114585840A (zh) * 2019-10-29 2022-06-0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0988B2 (ja) 2016-07-19 2021-04-2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
WO2019193932A1 (ja) * 2018-04-05 2019-10-10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JP7359711B2 (ja) * 2020-02-06 2023-10-1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1146A (ja) * 1998-09-07 2000-03-21 Nok Corp 密封装置
DE102005018442A1 (de) * 2005-04-20 2006-10-26 Weber-Hydraulik Gmbh Hydraulische Zylindereinheit
JP2011027141A (ja) * 2009-07-22 2011-02-10 Riken Corp シール装置
JP5901960B2 (ja) * 2011-12-22 2016-04-13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1174A (zh) * 2016-05-23 2017-12-0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路切换阀
CN107421174B (zh) * 2016-05-23 2021-04-02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路切换阀
CN110617336A (zh) * 2018-06-19 2019-12-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0617336B (zh) * 2018-06-19 2021-05-2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WO2020200266A1 (zh) * 2019-04-02 2020-10-08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阀
KR20210096676A (ko) * 2019-04-02 2021-08-05 저장 산후아 클라이메이트 앤드 어플라이언스 컨트롤스 그룹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전기밸브
KR102535388B1 (ko) 2019-04-02 2023-05-26 저장 산후아 클라이메이트 앤드 어플라이언스 컨트롤스 그룹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전기밸브
US11835145B2 (en) 2019-04-02 2023-12-05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ntrols Co., Ltd. Electric valve
CN114585840A (zh) * 2019-10-29 2022-06-0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US11913565B2 (en) 2019-10-29 2024-02-27 Fujikoki Corporation Electric valve
CN114585840B (zh) * 2019-10-29 2024-04-19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80115A (ja)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07692U (zh) 流体控制阀
RU2368825C1 (ru)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ое кольцо
CN109642675A (zh) 密封装置
US9976653B2 (en) Sliding seal and seal structure
CN108700216A (zh) 电动阀
EP3686464A1 (en) Mecanical seal
EP3008353B1 (en) Actuator bushings having integral seals
CN110520658B (zh) 密封件的配置构造
US10443733B2 (en) Seal assembly with energizer and seal element
CN102695901A (zh) 阀和密封圈
CN103375455B (zh) 一种推杆机构
CN205780934U (zh) 软密封蝶阀阀座结构及阀座
JP4850787B2 (ja) 密封装置
JP3117105U (ja) リングシール
US9915350B2 (en) P04TU drive ring
EP2873896B1 (en) Component seal
JP2016534291A (ja) ポンプに係止される弁構成
AU2013201361A1 (en) Self aligning spherical backseat assembly for a valve
CN210423735U (zh) 中央空调用二通阀
CN201454681U (zh) 永磁磁选机磁筒密封结构
JP5221889B2 (ja) 密封装置
CN205383279U (zh) 一种金属硬密封蝶阀
WO2019131015A1 (ja) 密封構造
JP2014148986A (ja) ピストンシリンダー機構のシール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流量制御弁
JP2007321784A (ja) 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