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4391U - 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4391U
CN205154391U CN201520962886.8U CN201520962886U CN205154391U CN 205154391 U CN205154391 U CN 205154391U CN 201520962886 U CN201520962886 U CN 201520962886U CN 205154391 U CN205154391 U CN 205154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using
separator tube
accessory power
power 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628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文能
刘杨
孟令娜
赵万里
任树铭
武雪刚
苏维洪
张建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628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4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4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4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提供一种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所述发动机附件总成包括油气分离器和真空罐,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成的分离腔室内的分离构件,所述真空罐集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本实用新型将油气分离器与真空罐集成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减少发动机布置的问题并节省发动机附件的安装空间。其中,油气分离器能够分离回收的气体中的油粒,而真空罐能够为发动机其他零部件提供压力,油气分离器与真空罐的紧凑集成不会对各自的性能有任何影响。

Description

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汽车新技术的开发与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而内燃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其技术的创新对于能源节约、满足消费者需求、减轻环境污染有重大意义。
目前几乎所有的内燃发动机工作都是靠吸入混合气后压缩,然后点燃或压燃混合气,从而驱动活塞做功产生动力。从混合气的压缩到燃烧都会产生很高的压力,被压缩的气体会从活塞环开口、活塞环与缸体的缝隙等地方窜出去进入曲轴箱,而形成曲轴箱窜气。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间增长,窜气会越来越多,为了不影响发动机的运行,必须将窜气从曲轴箱中排放出去。然而,由于尾气排放法规日趋严格,曲轴箱窜气需要回收到进气管路内以进行再次燃烧而降低排放污染,从而要求回收的气体中尽量不要存在油粒。因此,需要油气分离器来对曲轴箱窜气进行油气分离,以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另外,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发动机上各零部件对真空的需求量增大,真空罐的容积也不断增大,而使得真空罐难以在发动机上安装布置。并且,真空罐的布置有可能会增加发动机的最大高度或最大长度,而过度占用发动机舱内的空间。
然而,为了扩大驾乘空间,发动机舱在逐渐减小。因此,油气分离器以及真空罐等发动机附件如何能紧凑安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附件总成,其集成度高而能够尽量少占用发动机舱内的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附件总成,其包括油气分离器和真空罐,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成的分离腔室内的分离构件,所述真空罐集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构件包括将所述分离腔室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第一分离管,在所述进气腔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曲轴箱的取气口和第一回油孔,在所述出气腔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出气口和第二回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离管形成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分离管的在所述进气腔内的一端设置有取气嘴,所述取气嘴形成为引导流体沿所述第一分离管的切向进入所述第一分离管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气腔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导油槽,所述第一回油孔形成在所述第一导油槽内,所述取气嘴的自由端口朝向所述第一导油槽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多个第二分离管,所述第二分离管的在所述出气腔内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封堵所述第二分离管的封堵件;和/或,所述分离构件还包括从所述取气口延伸至靠近所述隔板的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气腔内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靠近所述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回油孔,所述第一分离管的在所述出气腔内的一端朝向所述挡板设置,以能够将流体引导至撞击所述挡板后再分别经所述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回油孔排出。
进一步的,在所述出气腔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二导油槽设置于所述隔板与所述挡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导油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回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朝向所述隔板的一面上设置有多道相互平行的凸条,所述凸条朝向所述第二导油槽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罐包括盖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罐体,所述盖板与所述罐体共同围成真空腔室;所述罐体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真空腔室供气的供气口和用于排出所述真空腔室内气体的排气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将油气分离器与真空罐集成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减少发动机布置的问题并节省发动机附件的安装空间。其中,油气分离器能够分离回收的气体中的油粒,以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以及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而真空罐能够为发动机其他零部件提供压力,油气分离器与真空罐的紧凑集成不会对各自的性能有任何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其设置有上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
所述车辆与上述发动机附件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低负荷状态下的油气分离线路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隔板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粒回收的线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高负荷状态下的油气分离线路图;
图8为图7中的隔板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与导流板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盖板,2-第一壳体,3-真空腔室,4-出气口,5-供气口,6-排气口,7-隔板,8-第一分离管,9-第二分离管,10-封堵件,11-第二壳体,12-导流板,13-取气口,14-第一回油孔,15-卡接槽,16-挡板,17-第二导油槽,18-第一导油槽,19-第二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术语“上”和“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附件总成,如图1所示,其包括油气分离器和真空罐,油气分离器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1以及设置于由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1共同围成的分离腔室内的分离构件,真空罐集成于第一壳体2上。将油气分离器与真空罐集成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减少发动机布置的问题并节省发动机附件的安装空间。其中,油气分离器能够分离回收的气体中的油粒,以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以及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而真空罐能够为发动机其他零部件提供压力,油气分离器与真空罐的紧凑集成不会对各自的性能有任何影响。
其中,油气分离器与真空罐均优选为塑料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油气分离器与真空罐均采用尼龙与玻璃纤维材料,在空间和使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一个产品可集成多个功能件,为发动机节省更多的空间,同时能够降低重量和油耗。真空罐包括形成于第一壳体2上的罐体以及盖板1,盖板1与罐体共同围成真空腔室3。而盖板1与罐体优选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封闭的真空腔室3,同样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11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而形成分离腔室。
并且,用于向真空腔室3供气的供气口5和/或用于排出真空腔室3内的气体的排气口6形成于盖板1和/或罐体上,即供气口5和排气口6与盖板1和罐体可随机组合,只要使真空罐能够实现储气和排气的功能即可。空气通过供气口5进入到真空腔室3内进行存储,为发动机的其他部件(例如EGR执行器、控制阀等)提供动力,使相应的部件运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供气口5靠近排气口6设置以便于加工,例如,盖板1上同时形成有用于向真空腔室3供气的供气口5和用于排出真空腔室3内的气体的排气口6。或者,如图1和图2所示,罐体上同时形成有用于向真空腔室3供气的供气口5和用于排出真空腔室3内气体的排气口6。
进一步地,油气分离器可为多种形式,例如,挡板式、旋风式或者滤芯式等。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3,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构件包括将分离腔室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的隔板7,隔板7上设置有连通进气腔与出气腔的第一分离管8,在进气腔一侧的第二壳体11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曲轴箱的取气口13和第一回油孔14,在出气腔一侧的第二壳体11上形成有出气口4和第二回油孔19。其中,如图2所示,在第二壳体11的相对侧壁上形成有相对的卡接槽15,隔板7的两端分别插入卡接槽15内而实现卡接固定,隔板7与卡接槽15为过盈配合。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11焊接会对隔板7进行压紧,以防止因卡接失效而导致的隔板7晃动。
图3中的虚线为含油气体流动而进行油气分离的线路。曲轴箱内的窜气(即含油气体)会从取气口13进入到进气腔内,然后经过第一分离管8进行油气分离,含油气体在第一分离管8内进行一定的圆周运动(参见图8),油粒(具体为含油气体中的大粒径机油微粒)通过圆周运动的离心力触碰到第一分离管8的内壁面以实现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经出气口4排入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而分离出来的油粒可以经第一回油孔14或者第二回油孔19进行回收,回收的油粒可进入曲轴箱进行循环利用。
其中,第一分离管8优选形成为圆筒状,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分离管8的在进气腔内的一端设置有取气嘴,取气嘴形成为引导流体沿第一分离管8的切向进入第一分离管8内。具体地,取气嘴的内部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分离管8的端口连通,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口。含油气体经自由端口进入取气嘴,取气嘴大体上遮挡住第一分离管8的在进气腔内的一端,并预留沿第一分离管8的切向的进气端口。如图4和图5所示,含油气体经取气嘴从第一分离管8的下方跟随取气嘴的形状切向进入第一分离管8内,以增强含油气体在第一分离管8的圆柱段部分的圆周运动。大粒径机油微粒通过圆周运动的离心力触碰到第一分离管8的内壁面以实现油气分离,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油粒会从含油气体中甩出并附着在第一分离管8的内壁面上,这些油粒会跟随气体流向第一分离管8的在出气腔内的一端,最终经第二回油孔19进行回收。
同时,参见图6,有一部分油粒会沿着取气嘴的内壁往下流动而重新进入进气腔。而在进气腔一侧的第二壳体11上形成有第一导油槽18,第一回油孔14形成在第一导油槽18内,取气嘴的自由端口朝向第一导油槽18设置。沿着取气嘴的内壁往下流动的油粒进入第一导油槽18内,再经第一回油孔14进行回收。
进一步地,发动机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来自曲轴箱的窜气的流量和压力不同。在低负荷状态,仅采用一个第一分离管8即可完成油气分离要求,但是,当发动机高负荷运行时,一个第一分离管8达不到油气分离要求。因此,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隔板7上还设置有连通进气腔与出气腔的多个第二分离管9(图7中为三个相互独立的第二分离管9),第二分离管9的在出气腔内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封堵第二分离管9的封堵件10。如图8所示,封堵件10包括弹片和安装支架,一个弹片封堵一个第二分离管9,且弹片的下方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当进气腔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弹片的开启压力时,弹片被打开,第二分离管9导通,含油气体经过第二分离管9进入出气腔。而在第二分离管9内含油气体同样会进行圆周运动(参见图8),大粒径机油微粒通过圆周运动的离心力触碰到第二分离管9的内壁面以实现分离。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油粒会从含油气体中甩出并附着在第二分离管9的内壁面上,这些油粒会跟随气体流向第二分离管9的在出气腔内的一端,最终经第二回油孔19进行回收。如图7所示,当发动机高负荷运行时,第一分离管8与三个第二分离管9同时进行工作,避免因大量窜气累积,而导致曲轴箱内存在较多的含油气体,影响发动机性能。如图3和图5所示,当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三个第二分离管9均为封堵状态,仅第一分离管8进行油气分离即可满足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要求。
其中,第二分离管9的在进气腔内的一端同样可以参照第一分离管8设置取气嘴,在增加含油气体在第二分离管9内的圆周运动的同时,可以使部分油粒流入第一导油槽18,再经第一回油孔14进行回收。
另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9所示,分离构件还包括从取气口13延伸至靠近隔板7的导流板12,以将从取气口13进入到进气腔内的含油气体引导至隔板7上的第一分离管8和第二分离管9,导流板12在引导含油气体的同时,也会有部分的油粒沉降而附着于导流板12上,而提升油气分离的效率。而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导流板12上铺设有粗皮纹,以加强含油气体与导流板12之间的摩擦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油气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分离构件还优选包括设置于出气腔内的挡板16,挡板16的一端靠近出气口4和第二回油孔19,第一分离管8与第二分离管9的在出气腔内的一端朝向挡板16设置,以能够将流体(经第一分离管8与第二分离管9进行油气分离后的气体)引导至撞击挡板16后再分别经出气口4和第二回油孔19排出。经第一分离管8或者第二分离管9进行油气分离后的气体中可能含有少量油粒,在撞击挡板16后,油粒附着于挡板16上,而进行进一步的油气分离。
另外,在出气腔一侧的第二壳体11上形成有第二导油槽17,第二导油槽17设置于隔板7与挡板16之间且第二导油槽1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回油孔19。附着于挡板16上的油粒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汇集到第二导油槽17内,再经第二回油孔19进行回收。挡板16的朝向隔板7的一面上设置有多道相互平行的凸条,凸条朝向第二导油槽17延伸。其中,各凸条的与凸条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凸条的尖角朝向隔板7的方向。气体经过在第一分离管8或者第二分离管9内的圆周运动,会有一定的加速,然后撞向挡板16。挡板16上布置有很多的凸条而形成高低不平的区域,原本高速流动的气体撞击在凸条上进行减速,油粒快速累积并会附着在凸条的尖角上,以提升油气分离的效果,而附着在凸条上的油粒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凸条的延伸方向顺畅地流入第二导油槽17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设置有上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将油气分离器与真空罐集成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减少发动机布置的问题并节省发动机附件的安装空间。由于上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尺寸较小,而能够布置在紧凑的发动机舱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发动机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附件总成包括油气分离器和真空罐,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1)以及设置于由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11)共同围成的分离腔室内的分离构件,所述真空罐集成于所述第一壳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包括将所述分离腔室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的隔板(7),所述隔板(7)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第一分离管(8),在所述进气腔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11)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曲轴箱的取气口(13)和第一回油孔(14),在所述出气腔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11)上形成有出气口(4)和第二回油孔(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管(8)形成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分离管(8)的在所述进气腔内的一端设置有取气嘴,所述取气嘴形成为引导流体沿所述第一分离管(8)的切向进入所述第一分离管(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腔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11)上形成有第一导油槽(18),所述第一回油孔(14)形成在所述第一导油槽(18)内,所述取气嘴的自由端口朝向所述第一导油槽(18)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多个第二分离管(9),所述第二分离管(9)的在所述出气腔内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封堵所述第二分离管(9)的封堵件(10);和/或,
所述分离构件还包括从所述取气口(13)延伸至靠近所述隔板(7)的导流板(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气腔内的挡板(16),所述挡板(16)的一端靠近所述出气口(4)和所述第二回油孔(19),所述第一分离管(8)的在所述出气腔内的一端朝向所述挡板(16)设置,以能够将流体引导至撞击所述挡板(16)后再分别经所述出气口(4)和所述第二回油孔(19)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气腔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11)上形成有第二导油槽(17),所述第二导油槽(17)设置于所述隔板(7)与所述挡板(16)之间且所述第二导油槽(1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回油孔(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6)的朝向所述隔板(7)的一面上设置有多道相互平行的凸条,所述凸条朝向所述第二导油槽(17)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罐包括盖板(1)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2)上的罐体,所述盖板(1)与所述罐体共同围成真空腔室(3);所述罐体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真空腔室(3)供气的供气口(5)和用于排出所述真空腔室(3)内气体的排气口(6)。
10.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附件总成。
CN201520962886.8U 2015-11-27 2015-11-27 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 Active CN205154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62886.8U CN205154391U (zh) 2015-11-27 2015-11-27 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62886.8U CN205154391U (zh) 2015-11-27 2015-11-27 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4391U true CN205154391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9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62886.8U Active CN205154391U (zh) 2015-11-27 2015-11-27 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43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401A (zh) * 2017-06-20 2017-09-08 宁波市鄞州德来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分离器结构及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401A (zh) * 2017-06-20 2017-09-08 宁波市鄞州德来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分离器结构及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26756U (zh) 发动机缸盖护罩及发动机总成
CN101749081A (zh) 一种发动机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CN104879192A (zh) 一种曲轴箱油气分离器
CN205154391U (zh) 发动机附件总成以及车辆
KR101052771B1 (ko) 자동차용 실린더헤드커버 일체형 환기장치
CN103615296A (zh) 集成油气分离装置与pcv阀的进气歧管及发动机与汽车
CN201043481Y (zh) 通用汽油机曲轴箱废气处理装置
CN108868963A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集成式油气分离结构
CN203201617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CN203742707U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曲轴箱的油气分离结构
CN208106523U (zh) 一种中型柴油发动机用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05518260B (zh) 车辆曲轴箱通风装置
CN204552883U (zh) 用于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和车辆
CN101476500A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CN203717075U (zh) 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和汽车
CN109611176B (zh) 船机用油气分离器结构
CN202055891U (zh) 通用汽油机油气分离用呼吸器循环系统结构
CN208024479U (zh) 一种注塑柴油机气缸盖罩
CN20283271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回油结构
CN201843663U (zh) 迷宫式油气预分离装置
CN106285832B (zh) 一种用于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的曲轴箱压力自平衡系统
CN206319935U (zh) 油气分离型发动机
WO2012148201A2 (ko) 내연기관 구동식 유압기계 및 이를 위한 공기과급기
CN102782265A (zh) 内燃机
CN202628230U (zh) 缸盖油气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