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0428U -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0428U
CN205140428U CN201520896923.XU CN201520896923U CN205140428U CN 205140428 U CN205140428 U CN 205140428U CN 201520896923 U CN201520896923 U CN 201520896923U CN 205140428 U CN205140428 U CN 205140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eb member
led display
led
led wa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969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杰
卢长军
刘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969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0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0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0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 plurality of bump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61Disposition
    • H01L2224/1615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1622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6225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65Layer and wir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015Shape
    • H01L2924/10155Shape being other than a cub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上述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包括:LED显示屏基板;设置于LED显示屏基板上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上的第一连接件,设置于第二电极上的第二连接件;设置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LED晶片,LED晶片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LED晶片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四电极,LED晶片的输入端包括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LED显示屏通过第一电极、第一连接件和第三电极为LED晶片散热,通过第二电极、第二连接件和第四电极为LED晶片散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的散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通常由复数个灯珠,通过插接的方式组合而成,其中,灯珠产品的封装方式主要为表面贴装器件SMD(SurfaceMountedDevices)封装和芯片Chip封装。然而,SMD封装产品以及Chip封装产品本身有尺寸的限制,其中,SMD封装灯珠目前的最小尺寸只能做到1.5mm*1.5mm,而Chip封装灯珠目前的最小尺寸只能做到0.8mm*0.8mm,从而限制了LED显示屏的尺寸,导致目前的LED显示屏所能做到的最小点间距停留在1.6mm,阻碍了LED显示屏在小尺寸、高分辨率领域,例如家庭环境下的应用。
在目前阶段,上述传统封装灯珠,即SMD封装及Chip封装的灯珠的尺寸限制主要由封装结构所导致。如图1所示,传统封装工艺中晶片102通常被设置在支架104上,而支架104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电连接介质连接在晶片电极106与基板108,例如PCB板之间,其中,为使晶片102得到充分固定,支架104的上端通常设置有下凹结构以便晶片102置于其中,从而支架104的设计尺寸通常较大,限制了封装出来的灯珠尺寸的进一步缩小。
此外,传统封装灯珠的焊线工艺一般通过金属线将LED晶片与焊盘连接在一起,这使得金属线的焊接的质量对灯珠的品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LED显示屏点间距越做越小的趋势下,传统的焊线工艺同样制约了LED显示屏的发展,例如图1所示,在传统封装灯珠的焊线工艺中,其焊接部位,也即金属线110与晶片102的连接处以及金属线110与支架104上的焊盘112的连接处,很容易受外力或者温度的影响而产生断裂,造成灯珠的缺亮,从而影响了LED显示屏的显示性能。
进一步,现有技术中的LED显示屏的散热方式为LED晶片产生的热量由支架管脚至锡膏,再传递至基板焊盘后导出,这样使得LED显示屏的散热效率较低,LED晶片产生的大量热量会集中在LED晶片内部散发不出去,长期使用会导致LED晶片的使用寿命较短。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的散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包括:LED显示屏基板;设置于上述LED显示屏基板上的控制电路,其中,上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二电极上的第二连接件;设置于上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LED晶片,其中,上述LED晶片与上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上述LED晶片与上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四电极,上述LED晶片的输入端包括上述第三电极和上述第四电极,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三电极通过上述第一连接件接合并电连接,上述第二电极与上述第四电极通过上述第二连接件接合并电连接;其中,上述LED显示屏通过上述第一电极、上述第一连接件和上述第三电极为上述LED晶片散热,以及通过上述第二电极、上述第二连接件和上述第四电极为上述LED晶片散热。
可选地,LED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连接件和上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绝缘胶层,其中,上述绝缘胶层使得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处于绝缘状态,以及使得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四电极之间处于绝缘状态。
可选地,每三个上述LED晶片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其中,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用于发射红光的第一LED晶片,用于发射绿光第二LED晶片以及用于发射蓝光第三LED晶片,其中,各个像素单元的结构相同。
可选地,上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层;和/或,上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电极与上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层。
可选地,上述异方性导电胶层同时粘接在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以及第二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并使上述第一连接件和上述第二连接件形成为一体。
可选地,上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共晶化合物;和/或,上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电极与上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共晶化合物。
可选地,上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化连接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导电银浆层;和/或,上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固化连接于上述第二电极与上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导电银浆层。
可选地,上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三电极之间的金属焊接层;和/或,上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电极与上述第四电极之间的金属焊接层。
可选地,LED显示屏还包括:装设于上述LED晶片外部的透光板,其中,上述透光板与上述LED晶片的第一表面结合或相邻,上述第一表面为与上述第三电极所在的表面相对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采用LED晶片的电极与LED显示屏基板上的电极相对接合的安装方式,从而避免了如传统封装工艺中对支架的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的最小点间距不再受到支架尺寸的限制,进而在晶片电极与基板电极之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的基础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封装灯珠中支架的尺寸限制而造成的LED显示屏的最小点间距过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降低LED显示屏的最小点间距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免除了传统封装工艺中用于电连接LED晶片与支架的金属线的使用,消除了焊接质量对LED显示屏的性能的影响,从而达到了提高LED显示屏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的散热方式为LED晶片产生的热量直接由LED显示屏基板导出,即,直接通过第一电极、第一连接件和第三电极为LED晶片散热,以及通过第二电极、第二连接件和第四电极为LED晶片散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的散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LED显示屏的散热效率,大大提升LED晶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封装技术的一种LED灯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中的LED晶片的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中的LED晶片的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中的LED晶片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LED显示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LED显示屏,如图2所示,该LED显示屏包括:
1)LED显示屏基板200;
2)设置于LED显示屏基板200上的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包括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
3)设置于第一电极202上的第一连接件222,以及设置于第二电极204上的第二连接件224;
4)设置于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4之间的LED晶片210,其中,LED晶片210与第一连接件222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212,LED晶片210与第二连接件224之间设置有第四电极214,LED晶片210的输入端包括第三电极212和第四电极214,第一电极202与第三电极212通过第一连接件222接合并电连接,第二电极204与第四电极214通过第二连接件224接合并电连接。
其中,LED显示屏通过第一电极202、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三电极212为LED晶片210散热,以及通过第二电极204、第二连接件224和第四电极214为LED晶片210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显示屏,其中的LED显示屏基板200可以设置有控制电路,其中,该控制电路可以用于生成控制电压和/或控制电流,而作为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可以用于输出上述的控制电压和/或控制电流,进而,上述控制电压和/或控制电流可以用于对LED晶片210的发光状态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控制电压和/或控制电流的具体的阈值范围可以根据其所用于控制的LED晶片210的规格和/或型号进行设定,进而,用于生成控制电压和/或控制电流的控制电路也可以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可行的形式和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累述。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可以位于LED显示屏基板200的同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仅用于表示电连接端及其与相应的电连接端之间的对应连接关系,而不应理解为存在任何其他不必要的限定,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LED显示屏基板200上,第一电极202可以有多个,而与之对应的第二电极204可以为一个公共端,该公共端可以表现为具有特定形状金属片或者通过导线连通的焊盘等。
更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的形状、结构或材料可以有多种选择以及组合,例如:从形状方面,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半圆,或者半圆与矩形结合而成的形状;从材料方面,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可以为银电极,也可以为铜、金等金属材料或者其他导体材料;从结构方面,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用于与LED晶片210贴合的表面可以为光滑的平面,也可以全部或部分具有一定的曲度,还可以具有预设的纹理或凸起、凹槽等结构,其中,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的表面可以与LED显示屏基板200对齐,也可以相对于LED显示屏基板200的表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凸出,还可以根据LED晶片210的电极的结构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设置为不同的高度或厚度。当然,以上只是一些示例,本实用新型对此均不作任何的限定。
在另一方面,一般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基板200通常可以为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LED显示屏基板200也可以为陶瓷电路板,例如多空陶瓷电路板、低温共烧陶瓷LTCC(LowTemperatureCo-firedCeramic)电路板等,或者采用其他可行的用作电路板的材料或工艺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LED显示屏基板200不应完全等同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LED基板,而应理解为包括LED基板在内的可行的用于LED显示屏装配的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显示屏,如图2所示,第三电极212和第四电极214可以分别表示LED晶片21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其中,上述LED晶片210可以通过从第三电极212和第四电极214输入的控制电压和/或控制电流的不同幅值处于不同的发光状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述LED晶片210的发光状态可以不仅用于表示LED晶片210的点亮与熄灭两个状态,还可以用于表示该LED晶片210的不同亮度的发光状态,甚至可以用于表示该LED晶片210的不同颜色的发光状态,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一般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ED晶片210通常可以直接选用现有的LED晶片210产品,具体地,上述LED晶片210可以从多种规格和/或型号中选取,例如,其可以为大功率芯片,也可以为小功率芯片,可以为单管级,也可以为数码级、点阵级或者装饰照明用的晶片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对于LED晶片210的尺寸、正向导通电压、额定电流、发光效率等性能参数也均不作特别地限定,可选地,LED晶片210的各项参数可以依据LED显示屏的设计要求及使用环境进行配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LED晶片210也可以为技术人员根据相关产品要求设计的特定的LED晶片210产品,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2所示,区别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ED晶片210上分布着第三电极212和第四电极214的一侧,可以与LED显示屏基板200的上表面相对设置,而非如图1所示的现有封装工艺中的背对设置。从而,与现有的封装工艺相比,由于晶片电极与基板电极形成的空间结构更为紧缩,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显示屏中的LED晶片210与LED显示屏基板200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具有尺寸更为节约的设计。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4,其中,第一电极202与第三电极212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222接合并电连接,第二电极204与第四电极214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224接合并电连接。
在上述场景中,通过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4在上述基板电极与上述晶片电极之间形成的电连接关系,构成了LED显示屏基板200中的控制电路与LED晶片210之间的导通回路,从而可以通过上述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电压和/或控制电流对LED晶片210进行控制,并可以进一步实现LED显示屏的显示功能。
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采用LED晶片210的电极与LED显示屏基板200上的电极相对接合的安装方式,从而避免了如传统封装工艺中对支架的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的最小点间距不再受到支架尺寸的限制,进而在晶片电极与基板电极之间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4可以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的基础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封装灯珠中支架的尺寸限制而造成的LED显示屏的最小点间距过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降低LED显示屏的最小点间距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免除了传统封装工艺中用于电连接LED晶片210与支架的金属线的使用,消除了焊接质量对LED显示屏的性能的影响,从而达到了提高LED显示屏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的散热方式为直接通过第一电极、第一连接件和第三电极为LED晶片散热,以及通过第二电极、第二连接件和第四电极为LED晶片散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的散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LED显示屏的散热效率,大大提升LED晶片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层。
可选地,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同时粘接在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以及第二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并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共晶化合物;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共晶化合物。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化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导电银浆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固化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导电银浆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金属焊接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金属焊接层。
下面将对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4的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图3至图5图,以及6(a)和图6(b),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4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金属焊接层302,连接在第一电极202与第三电极212之间,和/或,第二电极204与第四电极214之间;
2)共晶化合物402,连接在第一电极202与第三电极212之间,和/或,第二电极204与第四电极214之间;
3)导电银浆层502,固化连接在第一电极202与第三电极212之间,和/或,第二电极204与第四电极214之间。
4)异方性导电胶ACP(AnisotropicConductivePaste)层602,粘接在第一电极202与第三电极212之间,和/或,第二电极204与第四电极214之间。
其中,对于实施方式1),其所对应的一种可选的通过第一连接件222和/或第二连接件224在晶片电极与基板电极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即固晶方式,可以为植金球接合方式,其中,如图3所示,金属焊接层302可以为分别种植在LED显示屏基板200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上的金球,且上述金球的另一侧分别与LED晶片210的第三电极212和第四电极214接合。
具体地,其制造工艺可以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702:分别在LED显示屏基板200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上种植金球;
S704:将LED晶片210装设在LED显示屏基板200上,其中,第三电极212的位置与种植在第一电极202上的金球对应,第四电极214的位置与种植在第二电极204上的金球对应;
S706:通过超声波熔焊金球,并通过压焊装置将LED晶片210压焊在LED显示屏基板200上。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示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704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对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上的金球进行水平位置校准,此外,在步骤S706之前,还可以包括:对LED晶片210、与第一电极202和第三电极212对应的LED显示屏基板200上的焊盘、和/或第一电极202和第三电极212上的金球进行预热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4也可以不为金球,而是由金片或金板形成的金属焊接层302,此外,金属焊接层302也可以为金以外的金属或合金材料,例如焊锡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实施方式2),其所对应的固晶方式可以为共晶接合方式,其中,如图4所示,LED显示屏基板200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上可以分别与LED晶片210的第三电极212和第四电极214通过共晶化合物402接合。
具体地,其制造工艺可以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802:在LED晶片210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上覆盖共晶层;
S804:将LED晶片210装设在LED显示屏基板200上,其中,第三电极212的位置与第一电极202对应,第四电极214的位置与第二电极204对应;
S806:在预设的温度条件下对共晶层进行加热。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示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直接共晶的方式,而是采用通过焊剂辅助共晶的接合方式,其中,辅助焊剂可以预先布置在LED显示屏基板200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上。
此外,步骤S802中所述的共晶层可以从多种材料中选取,一般而言,其可以为Au80Sn20,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共晶层也可以由CuSn或PbSn等化合物形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与实施方式2)类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3)也可以先在晶片电极和基板电极之间进行对位,然后通过对涂覆在晶片电极与基板电极之间的导电银浆层502进行加热处理等方式将其固化粘接在第一电极202与第三电极212之间、以及第二电极204与第四电极214之间,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实施方式3),其所对应的固晶方式可以为ACP接合方式,其中,如图6(a)所示,LED显示屏基板200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4上可以分别与LED晶片210的第三电极212和第四电极214通过ACP层602接合。
进一步地,如图6(b)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ACP层602也可以同时粘接在第一电极202与第三电极212之间、以及第二电极204与第四电极214之间,并使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4形成为一体。
在图6(b)中,区别于上述实施方式1)、2)和3)中的第一连接件222与第二连接件224分离的连接结构,ACP层602可以形成为整体地粘接在基板电极与晶片电极之间,其中,作为聚合物键合剂的一种,ACP的各向异性可以使得ACP层602在垂直于LED显示屏基板200上表面的方向上具有较优的导电性,而在平行于LED显示屏基板200上表面的方向上的导电性相对较差,其中,上述方向导电率可以通过使用相对较低容量的导电填充材料造成的晶粒间的接触不充分而导致的导电率随方向变化来实现。在上述场景中,由于ACP层602可以整体性的涂覆在基板电极与晶片电极之间,免除了第一电极202与第三电极212、以及第二电极204与第四电极214之间的分别对位,并且避免了实施方式1)至3)中可能出现的第一连接件222与第二连接件224相互接触导致的短路问题,从而在达到了降低固晶设备精度要求以及上述LED显示屏的制造成本的基础上,进而实现了提高上述LED显示屏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此外,从以上描述还可以看出,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中的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4在达到了在LED显示屏基板200和LED晶片210之间形成连接回路的目的外,还可以进一步地实现将LED晶片210固定在LED显示屏基板200上的作用,从而也可以达到提高LED显示屏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当然,上述实施方式1)至4)作为示例提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解释,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了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在此不作累述。
可选地,上述LED显示屏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绝缘胶层,其中,所述绝缘胶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处于绝缘状态,以及使得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处于绝缘状态。
可选地,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LED显示屏还可以包括:
1)绝缘胶层902,位于第一连接件222与第二连接件224之间,并使第一电极202与第二电极204之间、以及第三电极212与第四电极214之间处于绝缘状态。
如前所述,对于实施方式1)至3),存在第一连接件222与第二连接件224相互接触导致的为LED晶片210提供驱动的LED显示屏基板200上的控制电路短路的可能,为至少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显示屏,如图9所示,还可以在第一连接件222与第二连接件224之间填充绝缘胶层902,从而解决了短路的问题,并达到了提高上述LED显示屏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绝缘胶层902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环氧树脂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绝缘胶层902既可以为液态,也可以为固态或者固液混合物,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对上述LED显示屏中以晶片为最小单元的结构进行了阐述。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以下实施例对LED显示屏上的LED晶片210的排布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如图10所示,可选地,LED显示屏基板20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LED晶片210,其中,多个LED晶片210中相邻的两个的间距可以根据预定的显示屏点间距设置。
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LED晶片210通常可以按照矩形点阵的方式规则排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对LED晶片210的排列方式做出了限定,例如,上述多个LED晶片210也可以具有其他的排布方式,比如可以为如图11所示的斜向且交错的晶片排布方式,此外,LED晶片210还可以沿着预设的图案进行排布,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LED晶片210中相邻的两个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晶片的尺寸设置以及LED显示屏的设计要求,如最小点间距进行设置。例如,如图12所示,在LED晶片210的发光面的外形为正方形的情形下,多个LED晶片210中相邻的两个之间的距离S可以根据以下计算式进行设置:
S=P-D,其中,S用于表示晶片间的距离,P用于表示预设的最小点间距,D用于表示作为晶片发光面外轮廓的正方形的边长。
在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设计要求为彩色显示的LED显示屏,LED晶片210的排列方式还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及成像分辨率等进行设置。例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LED显示屏基板200上,每三个LED晶片210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其中,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用于发射红光的第一LED晶片,用于发射绿光的第二LED晶片以及用于发射蓝光的第三LED晶片,其中,各个像素单元的结构相同。
在上述场景下,根据三基色原理,可以通过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人眼可以识别的其他颜色的色光。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电路分别向第一LED晶片、第二LED晶片和第三LED晶片提供的可调的控制电压和/或控制电流,实现对上述LED显示屏的颜色以及亮度的控制。
可选地,上述LED显示屏还可以包括:装设于所述LED晶片外部的透光板,其中,所述透光板与所述LED晶片的第一表面结合或相邻,所述第一表面为与所述第三电极所在的表面相对的表面。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LED显示屏还可以包括:
1)透光板1302,位于LED晶片210的外部,且与LED晶片210的第一表面结合或相邻,第一表面为与所述第三电极212所在的表面相对的表面。
其中,透光板1302可以用于对LED显示屏用于显示的一侧进行封装和保护,其中,该透光板1302的透光率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此外,本实用新型对于透光板1302的具体材料及其形状均不作任何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的用途,其中,LED显示屏通过上述LED显示屏基板散热,其中,该LED显示屏可以为以上任一个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在此不再赘述上述LED显示屏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的散热方式为所述LED显示屏直接通过第一电极、第一连接件和第三电极为LED晶片散热,以及通过第二电极、第二连接件和第四电极为所述LED晶片散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的散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LED显示屏的散热效率,大大提升LED晶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上述优选的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优选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不当的限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采用LED晶片210的电极与LED显示屏基板200上的电极直接接合的安装方式,避免了如传统封装工艺中对支架的依赖,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中LED晶片210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LED显示屏基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导出,从而达到了散热效率较高、提升LED晶片21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2)采用LED晶片210的电极与LED显示屏基板200上的电极直接接合的安装方式,避免了如传统封装工艺中对支架的依赖,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显示屏的最小点间距不再受到支架尺寸的限制,从而达到了降低LED显示屏的最小点间距的技术效果;
3)由于免除了传统封装工艺中用于电连接LED晶片210与支架的金属线的使用,消除了焊接质量对LED显示屏的性能的影响,从而达到了提高LED显示屏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LED显示屏基板;
设置于所述LED显示屏基板上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上的第二连接件;
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LED晶片,其中,所述LED晶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所述LED晶片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四电极,所述LED晶片的输入端包括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接合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接合并电连接;
其中,所述LED显示屏通过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三电极为所述LED晶片散热,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四电极为所述LED晶片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绝缘胶层,其中,所述绝缘胶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处于绝缘状态,以及使得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处于绝缘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晶片的数量为多个,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LED晶片之间的间距根据预定的显示屏点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每三个所述LED晶片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其中,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用于发射红光的第一LED晶片,用于发射绿光第二LED晶片以及用于发射蓝光第三LED晶片,其中,各个像素单元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层;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方性导电胶层同时粘接在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以及第二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并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共晶化合物;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共晶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化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导电银浆层;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固化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导电银浆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金属焊接层;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金属焊接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装设于所述LED晶片外部的透光板,其中,所述透光板与所述LED晶片的第一表面结合或相邻,所述第一表面为与所述第三电极所在的表面相对的表面。
CN201520896923.XU 2015-11-11 2015-11-11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Active CN205140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6923.XU CN205140428U (zh) 2015-11-11 2015-11-11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6923.XU CN205140428U (zh) 2015-11-11 2015-11-11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0428U true CN205140428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26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96923.XU Active CN205140428U (zh) 2015-11-11 2015-11-11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04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3574A (zh) * 2015-11-11 2017-05-17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及其用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3574A (zh) * 2015-11-11 2017-05-17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及其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6729B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CN100565948C (zh) 发光装置
TWI241042B (en) A low thermal resistance LED device
TW200923262A (en) High heat dissipation optic module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2257436U (zh) Led基板、led封装体及显示装置
US20120043886A1 (en) Integrated Heat Conductive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White Light Source Module
CN204289531U (zh) 全彩led封装结构及led显示模组
CN201057438Y (zh) 一种三基色片式发光二极管
JP2007281218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149869Y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
CN103972222A (zh) Led光源封装方法、led光源封装结构及光源模块
CN101170151A (zh) 倒装键合贴片led封装结构
CN107565004B (zh) 一种led面光源高显指发光的封装方法
CN105280102A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CN205140428U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CN204229767U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CN203456455U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KR20130077059A (ko) Led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683574A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及其用途
CN209561406U (zh) 一种高集成度led芯片模组全色配光的结构
KR101567807B1 (ko) 형광체 시트를 이용한 led 패키지 및 형광체 시트의 제조방법
CN209822681U (zh) 一种倒装smd led封装结构
CN203445117U (zh) Led封装结构及汽车车灯
KR100691124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의 제조 방법
CN206992109U (zh) 一种户外大间距led器件及led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