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3331U -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33331U
CN205133331U CN201520945303.0U CN201520945303U CN205133331U CN 205133331 U CN205133331 U CN 205133331U CN 201520945303 U CN201520945303 U CN 201520945303U CN 205133331 U CN205133331 U CN 205133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entrance
waste water
outlet
vapor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453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峰
杨彩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453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33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33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33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盐废水处理系统,该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蒸发器,用于接收并处理含盐废水,以及输出脱盐有机废水;膜蒸馏装置,与蒸发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脱盐有机废水,以及输出脱盐浓缩有机废水;超临界反应装置,与膜蒸馏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脱盐浓缩有机废水。本实用新型通过蒸发器对含盐废水进行脱盐处理,产生的脱盐有机废水输入至超临界反应装置内,脱盐效果好,避免了盐对超临界反应装置的腐蚀和堵塞,有效地保护了超临界反应装置;此外,蒸发器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经过膜蒸馏装置进行浓缩,使得超临界反应装置更好地对浓缩后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氧化处理,提高了超临界反应装置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废水迅猛增加,加重了对地表与地下水体的污染,进而威胁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目前,一般的废水处理方法只能处理废水中的一部分易于生化降解的物质,然而,对于印染、造纸、化工、医药和农药等行业废水中产生的大量含盐、高浓度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采用一般的废水处理方法则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criticalWaterOxidation,简称SCWO)是一种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对有机废物和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原理是以超临界水为反应介质,经过均相的氧化反应,将有机物快速转化为CO2、H2O、N2和其他无害小分子。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有机废水及含碳有机质进行降解处理,可从根本上解决废水、污泥等污染问题,从而实现废水、污泥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中的超临界水可以与非极性物质(如烃类)和其他有机物完全互溶,以及与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完全互溶,但是,无法很好地与无机物特别是盐类进行互溶,这样就导致废水中的盐残留在超临界水氧化装置中,造成超临界水氧化装置的堵塞和腐蚀。通常,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含盐废水时,首先对含盐废水进行脱盐处理,将除去无机盐的废水输入至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利用超临界水和氧化剂的氧化作用除去废水中的有机物。然而,现有技术中含盐废水的脱盐处理方法,如闪蒸除盐法等,只是进行简单的脱盐,脱盐效果差,进入超临界水氧化装置的废水中的盐的含量依然很高,易堵塞和腐蚀超临界水氧化装置,进而影响超临界水氧化装置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含盐废水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含盐废水的脱盐效果差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含盐废水处理系统,该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蒸发器,用于接收并处理含盐废水,以及输出脱盐有机废水;膜蒸馏装置,与蒸发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脱盐有机废水,以及输出脱盐浓缩有机废水;超临界反应装置,与膜蒸馏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脱盐浓缩有机废水。
进一步地,上述含盐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增压机;其中,蒸发器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入口用于接收含盐废水,第一出口用于输出脱盐有机废水;蒸发器还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通过置于蒸发器内部的管道相连通,并且,第二入口通过增压机与第一出口相连通;第二出口与膜蒸馏装置的入口相连通;蒸发器还用于将脱盐有机废水与含盐废水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上述含盐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预热装置,与蒸发器相连接,用于对输入蒸发器的含盐废水进行预热。
进一步地,上述含盐废水处理系统中,预热装置为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用于接收含盐废水,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与蒸发器的第一入口相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与蒸发器的第二出口相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与膜蒸馏装置的入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含盐废水处理系统中,预热装置为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用于接收含盐废水,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与蒸发器的第一入口相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与膜蒸馏装置的蒸汽出口相连接,用于接收膜蒸馏装置输出的蒸汽;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用于将换热后的蒸汽输出。
进一步地,上述含盐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发电装置,与超临界反应装置相连接,用于利用超临界反应装置输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发电。
进一步地,上述含盐废水处理系统中,发电装置包括:分离装置、膨胀机和第一发电机;其中,分离装置与超临界反应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超临界反应装置输出的气液混合物,并分离出气体产物;膨胀机与分离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气体产物,并将气体产物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第一发电机与膨胀机同轴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含盐废水处理系统中,发电装置包括:蒸汽发生装置、汽轮机和第二发电机;其中,蒸汽发生装置的产物入口与超临界反应装置的气液混合物出口相连接,用于接收超临界反应装置输出的气液混合物;蒸汽发生装置的液体出口用于输出气液混合物;蒸汽发生装置的软水入口用于接收软水,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与汽轮机相连接,用于将软水与气液混合物换热后产生的蒸汽输出至汽轮机;汽轮机用于接收蒸汽,并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第二发电机与汽轮机同轴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含盐废水处理系统中,膜蒸馏装置包括:热液仓气体入口和热液仓气体出口,热液仓气体入口和热液仓气体出口通过置于膜蒸馏装置中的热液仓内部的管道相连通,并且,热液仓气体入口与膜蒸馏装置的蒸汽出口相连接,热液仓气体出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的入口相连接;膜蒸馏装置还用于将蒸汽出口输出的蒸汽与热液仓内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上述含盐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减压装置;其中,膜蒸馏装置为减压式膜蒸馏装置,减压式膜蒸馏装置与减压装置相连接,减压装置用于调节减压式膜蒸馏装置内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蒸发器对含盐废水进行脱盐处理,产生的脱盐有机废水输入至超临界反应装置内,脱盐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含盐废水的脱盐效果差的问题,避免了盐对超临界反应装置的腐蚀和堵塞,有效地保护了超临界反应装置,确保了超临界反应装置的安全运行;此外,蒸发器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经过膜蒸馏装置进行浓缩,除去一部分水,使得超临界反应装置更好地对浓缩后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氧化处理,提高了超临界反应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蒸发器1、膜蒸馏装置2和超临界反应装置3。其中,蒸发器1用于接收并处理含盐废水,以及输出脱盐有机废水。膜蒸馏装置2与蒸发器1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脱盐有机废水,以及输出脱盐浓缩有机废水;超临界反应装置3与膜蒸馏装置2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脱盐浓缩有机废水。具体地,蒸发器的入口用于接收含盐废水,蒸发器1对含盐废水进行处理,产生脱盐有机废水和浓盐水,脱盐有机废水由蒸发器1的脱盐有机废水出口输出,浓盐水由蒸发器1的浓盐水出口输出。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入口21与蒸发器1的脱盐有机废水出口相连接,用于接收蒸发器1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出口22与超临界反应装置的入口31相连接,用于将脱盐浓缩有机废水输出至超临界反应装置3。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1首次进行工作时,所需的蒸汽可以由外界提供,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膜蒸馏装置2包括热液仓、膜和产水侧,热液仓内容置有脱盐有机废水,脱盐有机废水中一部分水蒸发产生蒸汽,蒸汽透过膜进入产水侧,蒸汽可以由产水侧的蒸汽出口23输出。
工作时,含盐废水和外界的蒸汽均由蒸发器的入口输入至蒸发器1。在蒸发器1内,含盐废水与外界的蒸汽进行换热,外界的蒸汽换热后冷凝为水,含盐废水换热后温度升高进行蒸发,产生二次蒸汽,二次蒸汽的冷凝水为脱盐有机废水,由蒸发器1的脱盐有机废水出口输出至膜蒸馏装置2。含盐废水蒸发后形成的浓盐水由蒸发器1的浓盐水出口输出。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入口21接收蒸发器1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脱盐有机废水在膜蒸馏装置中的热液仓内产生蒸汽,蒸汽透过膜由蒸汽出口23输出,热液仓内的脱盐有机废水蒸发后形成脱盐浓缩有机废水,脱盐浓缩有机废水由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出口22输出至超临界反应装置3。在超临界反应装置3内,脱盐浓缩有机废水与输入超临界反应装置3内的氧化剂和含碳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并输出高温高压的气液混合物和废渣,气液混合物由超临界反应装置的气液混合物出口32输出,废渣由超临界反应装置的废渣出口33输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含盐废水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时需要通入氧化剂和含碳物质,氧化剂和含碳物质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为本领域人员所公知,故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蒸发器1对含盐废水进行脱盐处理,产生的脱盐有机废水输入至超临界反应装置3内,脱盐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含盐废水的脱盐效果差的问题,避免了盐对超临界反应装置的腐蚀和堵塞,有效地保护了超临界反应装置3,确保了超临界反应装置的安全运行;此外,蒸发器1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经过膜蒸馏装置2进行浓缩,除去一部分水,使得超临界反应装置3更好地对浓缩后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氧化处理,提高了超临界反应装置3的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地介绍。该含盐废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加压泵13和第三换热器14。其中,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出口22通过加压泵13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141相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142与超临界反应装置的入口31相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143与超临界反应装置的气液混合物出口32相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144将换热后的气液混合物输出,则第三换热器14的第一通道内的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脱盐浓缩有机废水与第二通道内的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热交换。
工作时,含盐废水输入至蒸发器1内进行蒸发,产生蒸汽,蒸汽冷凝后得到脱盐有机废水,脱盐有机废水输入至膜蒸馏装置2内进行浓缩,得到脱盐浓缩有机废水。脱盐浓缩有机废水经过加压泵13加压后由第三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141输入至第三换热器14内,等待换热升温;超临界反应装置的气液混合物出口32输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液混合物由第三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143输入至第三换热器14内,等待换热降温。在第三换热器14内,脱盐浓缩有机废水与气液混合物进行热交换,脱盐浓缩有机废水换热后温度升高输出至超临界反应装置3内进行氧化反应,气液混合物换热后温度降低由第三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144输出。
继续参见图1,如图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含盐废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增压机4。其中,蒸发器1包括第一入口110和第一出口130,第一入口110用于接收含盐废水,第一出口130用于输出脱盐有机废水。蒸发器1还包括第二入口120和第二出口140,第二入口120和第二出口140通过置于蒸发器内部的管道相连通,并且,第二入口120通过增压机4与第一出口130相连通;第二出口140与膜蒸馏装置2的入口相连通;蒸发器1还用于将所述脱盐有机废水与所述含盐废水进行热交换。
具体地,蒸发器的第一出口130用于输出含盐废水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即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增压机的入口41与第一出口130相连接,用于接收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增压机4对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增压,增压机的出口42与第二入口120相连接,用于将增压后的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输入至蒸发器1内部的管道内。蒸发器的第二出口140与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入口21相连接,用于将换热后的脱盐有机废水输出至膜蒸馏装置2。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还包括第三出口150,第三出口150为蒸发器1的浓盐水出口,用于输出含盐废水蒸发后形成的浓盐水。
工作时,含盐废水由蒸发器的第一入口110输入至蒸发器1内,含盐废水与蒸发器1内输入的外界蒸汽进行换热,含盐废水的温度升高,产生二次蒸汽,二次蒸汽为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由蒸发器的第一出口130输出至增压机4内,增压机4对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增压,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在增压的同时温度也会升高,则增压后的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由蒸发器的第二入口120输入至蒸发器内部的管道。在蒸发器1内,含盐废水与增压后的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热交换,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换热后温度降低冷凝为液态脱盐有机废水,由蒸发器的第二出口140输出至膜蒸馏装置2;而含盐废水换热后温度升高产生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重复上述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首次进行工作时,所需的蒸汽可以由外界提供,但随着蒸发器1工作的进行,含盐废水产生的二次蒸汽,即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经过增压机4增压后温度也会相应的升高,将增压后的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输入蒸发器1内与含盐废水进行换热,使得含盐废水产生二次蒸汽,此时,蒸发器1无需外界的蒸汽,通过增压后的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的温度即可实现了含盐废水的蒸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蒸发器的第二出口140输出的为增压机4输出的气态脱盐有机废水与含盐废水换热后的脱盐有机废水,根据实际的换热情况,蒸发器的第二出口140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可以为气态,也可以为气液混合物,还可以为液态。为了便于脱盐有机废水在膜蒸馏装置2中进行浓缩,需要在脱盐有机废水输入至膜蒸馏装置2之前将脱盐有机废水冷却为液态,因此根据第二出口140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蒸发器的第二出口140与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入口21之间设置冷却装置。其中,冷却装置可以为冷却器,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可以实现冷却目的的其他装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增压机4对蒸发器1输出的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增压,再将增压后的气态的脱盐有机废水与含盐废水进行换热,使得蒸发器1无需外界提供的蒸汽,节约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二:
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增设有预热装置。其中,预热装置与蒸发器1相连接,用于对输入蒸发器的含盐废水进行预热,使得含盐废水在输入蒸发器1之前具有一定的温度,加速了含盐废水在蒸发器1内的蒸发,提高了蒸发器的工作效率。预热装置可以为加热器。
继续参见图1,预热装置可以为第一换热器5。其中,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51用于接收含盐废水,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52与蒸发器的第一入口110相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53与蒸发器的第二出口140相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54与膜蒸馏装置2的入口相连接,则第一换热器5的第一通道内的含盐废水与第二通道内的蒸发器1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热交换。具体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54与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入口21相连接。
工作时,含盐废水由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51输入至第一换热器5的第一通道内,等待换热升温;蒸发器1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由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53输入至第一换热器5的第二通道内,等待换热降温。在第一换热器5内,含盐废水与脱盐有机废水进行热交换,含盐废水换热后温度升高输入至蒸发器1,脱盐有机废水换热后温度降低,使得脱盐有机废水完全冷凝为液态脱盐有机废水,输入至膜蒸馏装置2。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含盐废水与蒸发器1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换热,不仅可以提高了含盐废水的温度,进而提高了蒸发器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脱盐有机废水的温度,使得脱盐有机废水冷凝为液态,则无需设置冷却装置即可确保输入至膜蒸馏装置2的脱盐有机废水为液态,充分利用了能源。
实施例三:
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增设有预热装置。其中,预热装置与蒸发器1相连接,用于对输入蒸发器的含盐废水进行预热,使得含盐废水在输入蒸发器1之前具有一定的温度,加速了含盐废水在蒸发器1内的蒸发,提高了蒸发器的工作效率。预热装置可以为加热器。
参见图2,预热装置可以为第二换热器6。其中,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61用于接收含盐废水,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62与蒸发器的第一入口110相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63与膜蒸馏装置的蒸汽出口23相连接,用于接收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蒸汽;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64用于将换热后的蒸汽输出,则第二换热器6的第一通道内的含盐废水与第二通道内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蒸汽进行热交换。
工作时,含盐废水由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61输入至第二换热器6的第一通道内,等待换热升温;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蒸汽由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63输入至第二换热器6的第二通道内,等待换热降温。在第二换热器6内,含盐废水与蒸汽进行热交换,含盐废水换热后温度升高输入至蒸发器1,蒸汽换热后冷凝水为水后由第二换热器6输出。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含盐废水与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蒸汽进行热交换,不仅充分利用了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蒸汽,避免了能源的浪费,而且提高了含盐废水的温度,进而提高了蒸发器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四:
参见图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还增设有发电装置。其中,发电装置与超临界反应装置3相连接,用于利用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发电,充分利用了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的高温高压,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继续参见图3,发电装置可以包括:分离装置、膨胀机7和第一发电机8。其中,分离装置与超临界反应装置3相连接,用于接收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并分离出气体产物。膨胀机7与分离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气体产物,并将气体产物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第一发电机8与膨胀机7同轴连接。膨胀机7产生的机械能供应给第一发电机8,第一发电机8利用机械能进行发电。
具体地,分离装置的入口通过第三换热器14与超临界反应装置3的出口相连接,分离装置将经过第三换热器14换热后的气液混合物分离为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气体产物由分离装置的气体出口输出,液体产物由分离装置的液体出口输出。膨胀机的入口71与分离装置的气体出口相连接,膨胀机的出口72用于将降压后的气体产物输出。
本实施例中,分离装置包括高压分离装置15和低压分离装置16,高压分离装置的入口151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144相连接,高压分离装置15接收第三换热器14输出的换热后的气液混合物,并将换热后的气液混合物分离为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气体产物由高压分离装置的气体出口152输出,液体产物由高压分离装置的液体出口153输出。其中,膨胀机的入口71与高压分离装置的气体出口152相连接,则膨胀机7接收高压分离装置15分离出的气体产物,并利用气体产物的压力能使得第一发电机8进行发电,以及将降压后的气体产物输出。低压分离装置的入口161与高压分离装置的液体出口153相连接,则低压分离装置16接收高压分离装置15输出的液体产物,并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出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气体产物由低压分离装置的气体出口162输出,液体产物由低压分离装置的液体出口163输出。经过两级分离,能够使得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更好地分离,并对分离后的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分离装置对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膨胀机7利用分离出的气体产物的压力能进行发电,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并且,还可以对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液体产物进行回收利用,进一步利用能源。
实施例五:
参见图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增设有发电装置。其中,发电装置与超临界反应装置3相连接,用于利用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发电,充分利用了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的高温高压,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继续参见图4,该发电装置还可以包括:蒸汽发生装置9、汽轮机10和第二发电机11。其中,蒸汽发生装置的产物入口91与超临界反应装置的气液混合物出口32相连接,用于接收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蒸汽发生装置的液体出口94用于输出气液混合物。蒸汽发生装置的软水入口92用于接收软水,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93与汽轮机10相连接,用于将软水与气液混合物换热后产生的蒸汽输出至汽轮机10。汽轮机10用于接收蒸汽,并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第二发电机11与汽轮机10同轴连接。
具体地,蒸汽发生装置的产物入口91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144相连接,用于接收第三换热器14的第二通道输出的换热后的气液混合物。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93与汽轮机10的入口相连接,用于将蒸汽发生装置9产生的蒸汽输出至汽轮机10。蒸汽发生装置的液体出口94可以将与软水换热后的气液混合物输出,也可以与分离装置相连接,用于将换热后的气液混合物输出至分离装置进行分离。蒸汽发生装置9可以为锅炉,也可以为蒸汽发生器。
需要说明的是,蒸汽发生装置的产物入口91与液体出口94通过内置于蒸汽发生装置内部的管道相连通,则产物入口91输入的气液混合物在管道内进行流通。由软水入口92输入至蒸汽发生装置9内的软水与管道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热交换。其中,软水与气液混合物之间只换热,而不混合。
工作时,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经第三换热器14换热后输出至蒸汽发生装置9。蒸汽发生装置9还接收外界的软水,在蒸汽发生装置9内,温度较低的软水与第三换热器14输出的温度较高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换热,气液混合物换热后温度降低输出至分离装置中进行分离;而软水换热后温度升高产生蒸汽,蒸汽由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93输出至汽轮机10,汽轮机10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由于第二发电机11与汽轮机10同轴连接,所以第二发电机11利用机械能进行发电。汽轮机10的出口将利用后的蒸汽输出。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继续参见图4,如图所示,上述实施例中,膜蒸馏装置2还包括:热液仓气体入口24和热液仓气体出口25,热液仓气体入口24和热液仓气体出口25通过置于膜蒸馏装置2中的热液仓内部的管道相连通,并且,热液仓气体入口24与膜蒸馏装置的蒸汽出口23相连接,热液仓气体出口25与蒸汽发生装置9的入口相连接;膜蒸馏装置2还用于将蒸汽出口23输出的蒸汽与热液仓内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热交换。具体地,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气体出口25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软水入口92相连接,用于将换热后的蒸汽的冷凝水输入至蒸汽发生装置9。
工作时,膜蒸馏装置的蒸汽出口23输出的蒸汽由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气体入口24输入至热液仓内部的管道。在热液仓内,蒸汽与脱盐有机废水进行热交换,使得脱盐有机废水的温度升高,便于脱盐有机废水的浓缩,而蒸汽的温度降低冷凝为水,由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气体出口25输出至蒸汽发生装置9。在蒸汽发生装置9内,蒸汽冷凝水与第三换热器14的第二通道输出的换热后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换热,蒸汽冷凝水的温度升高产生蒸汽,蒸汽输出至汽轮机10进行做功发电,气液混合物的温度降低输出至高压分离器15。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充分利用了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蒸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六:
参见图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增设有减压装置12。其中,膜蒸馏装置2为减压式膜蒸馏装置,减压式膜蒸馏装置与减压装置12相连接,减压装置12用于调节减压式膜蒸馏装置内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膜蒸馏装置2中热液仓内的脱盐有机废水产生的蒸汽透过膜进入产水侧,在减压装置的作用下,蒸汽由产水侧输出,产水侧内的压力降低,使得热液仓内的蒸汽更好地透过膜,增大了膜通量。减压装置12可以包括蒸汽冷凝水收集装置121和真空泵122。蒸汽冷凝水收集装置121的入口与膜蒸馏装置的蒸汽出口23相连接,用于收集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蒸汽冷凝水,蒸汽冷凝水收集装置121的出口与真空泵122相连接,真空泵122用于抽取膜蒸馏装置中产水侧的蒸汽,以降低产水侧的压力。
工作时,膜蒸馏装置2中热液仓内的脱盐有机废水产生蒸汽,蒸汽透过膜进入产水侧,在真空泵122的作用下,蒸汽由产水侧输出至蒸汽冷凝水收集装置121内进行储存。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膜蒸馏装置为减压式膜蒸馏装置,通过调节膜蒸馏装置内产水侧的压力,增大了膜蒸馏装置的膜通量,提高了膜蒸馏装置中蒸汽产生的速率,进而使得脱盐有机废水更快地浓缩。
实施例七:
参见图6,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增设有混合装置17。其中,混合装置的废水入口171与膜蒸馏装置的热液仓出口22相连接,用于接收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脱盐浓缩有机废水。混合装置的含碳物质入口172还用于接收含碳物质,并将含碳物质与脱盐浓缩有机废水进行混合。混合装置的出口173与加压泵13相连接,用于将混合后的含碳物质与脱盐浓缩有机废水输出至加压泵13进行加压。加压后的脱盐浓缩有机废水再经过第三换热器14进行换热升温后输入至超临界反应装置3。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混合装置17将含碳物质与脱盐浓缩有机废水进行混合,使得两种物质能够充分接触,均匀分布,以便在超临界反应装置3内更好地进行氧化反应,提高超临界反应装置3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同时对两种物质进行后续的加压加温操作,无需单独分别为进行加压加温,节省了操作程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蒸发器对含盐废水进行脱盐处理,产生的脱盐有机废水输入至超临界反应装置内,脱盐效果好,避免了盐对超临界反应装置的腐蚀和堵塞,有效地保护了超临界反应装置,确保了超临界反应装置的安全运行;此外,蒸发器输出的脱盐有机废水经过膜蒸馏装置进行浓缩,除去一部分水,使得超临界反应装置更好地对浓缩后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氧化处理,提高了超临界反应装置的工作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器(1),用于接收并处理含盐废水,以及输出脱盐有机废水;
膜蒸馏装置(2),与蒸发器(1)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脱盐有机废水,以及输出脱盐浓缩有机废水;
超临界反应装置(3),与膜蒸馏装置(2)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脱盐浓缩有机废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压机(4);其中,
所述蒸发器(1)包括第一入口(110)和第一出口(130),所述第一入口(110)用于接收含盐废水,所述第一出口(130)用于输出所述脱盐有机废水;
所述蒸发器(1)还包括第二入口(120)和第二出口(140),所述第二入口(120)和所述第二出口(140)通过置于所述蒸发器内部的管道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入口(120)通过所述增压机(4)与所述第一出口(130)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40)与所述膜蒸馏装置(2)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蒸发器(1)还用于将所述脱盐有机废水与所述含盐废水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热装置,与所述蒸发器(1)相连接,用于对输入所述蒸发器(1)的含盐废水进行预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装置为第一换热器(5);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51)用于接收含盐废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52)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入口(110)相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53)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140)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54)与所述膜蒸馏装置(2)的入口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装置为第二换热器(6);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61)用于接收含盐废水,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62)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入口(110)相连接;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63)与所述膜蒸馏装置(2)的蒸汽出口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膜蒸馏装置(2)输出的蒸汽;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64)用于将换热后的所述蒸汽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电装置,与所述超临界反应装置(3)相连接,用于利用所述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发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分离装置、膨胀机(7)和第一发电机(8);其中,
所述分离装置与所述超临界反应装置(3)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并分离出气体产物;
所述膨胀机(7)与所述分离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气体产物,并将所述气体产物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
所述第一发电机(8)与所述膨胀机(7)同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蒸汽发生装置(9)、汽轮机(10)和第二发电机(11);其中,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产物入口(91)与所述超临界反应装置的气液混合物出口(32)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超临界反应装置(3)输出的气液混合物;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液体出口(94)用于输出所述气液混合物;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软水入口(92)用于接收软水,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93)与所述汽轮机(10)相连接,用于将所述软水与所述气液混合物换热后产生的蒸汽输出至所述汽轮机(10);
所述汽轮机(10)用于接收所述蒸汽,并将所述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所述第二发电机(11)与所述汽轮机(10)同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蒸馏装置包括:热液仓气体入口(24)和热液仓气体出口(25),所述热液仓气体入口(24)和所述热液仓气体出口(25)通过置于所述膜蒸馏装置中的热液仓内部的管道相连通,并且,所述热液仓气体入口(24)与所述膜蒸馏装置的蒸汽出口(23)相连接,所述热液仓气体出口(25)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9)的入口相连接;
所述膜蒸馏装置(2)还用于将所述蒸汽出口输出的蒸汽与所述热液仓内的脱盐有机废水进行热交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压装置(12);其中,
所述膜蒸馏装置(2)为减压式膜蒸馏装置,所述减压式膜蒸馏装置与所述减压装置(12)相连接,所述减压装置(12)用于调节所述减压式膜蒸馏装置内的压力。
CN201520945303.0U 2015-11-24 2015-11-24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05133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5303.0U CN205133331U (zh) 2015-11-24 2015-11-24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5303.0U CN205133331U (zh) 2015-11-24 2015-11-24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33331U true CN205133331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19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45303.0U Active CN205133331U (zh) 2015-11-24 2015-11-24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333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4914B (zh)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及能量回收方法
US10125428B2 (en) Electrodialysis stack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vering ammonia and monovalent salts from anaerobic digestate
CN106865860B (zh) 能量回收型废水催化湿式氧化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CN205133326U (zh)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204569599U (zh) 一种新型零污染排放污水综合处理系统
CN117185389A (zh) 通过溴化锂机组将高含盐废水浓缩结晶淡化水处理装置
CN106830601B (zh) 一种节能型污泥湿式氧化装置及方法
CN102633350B (zh)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过量氧回用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CN203754482U (zh) 一种废水的湿式氧化处理装置
CN108129005B (zh) 利用水热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放热进行污泥干化的系统
CN205133216U (zh)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101759272B (zh) 超临界水氧化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17164037A (zh) 一种通过热泵将高含盐废水浓缩结晶含盐淡化水处理装置
CN205133331U (zh)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108467049B (zh) 一种从稀土分离废液中回收氨的系统
CN205133330U (zh)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205133332U (zh)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205204976U (zh)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101503257B (zh) 硝酸铵冷凝液废水回收治理方法及其装备
CN205133329U (zh)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205347078U (zh)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207569841U (zh) 一种气体制酸能量回收装置
CN205367998U (zh) 含盐废水处理系统
CN205241435U (zh) 含盐污泥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06007079B (zh) 一种易放大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5

Address after: 065001 New Austrian Science Park D Building, 118 Huaxiang Road, Langfang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d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01 room 522, B building, new Austrian Technology Park,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China

Patentee before: EN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