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28735U - 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28735U
CN205128735U CN201520845595.0U CN201520845595U CN205128735U CN 205128735 U CN205128735 U CN 205128735U CN 201520845595 U CN201520845595 U CN 201520845595U CN 205128735 U CN205128735 U CN 205128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mping parts
main body
face
truncated cone
cut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55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瑞波
栾兵超
宋迪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455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28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28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28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其中,模具系统包括凸模和凹模;凸模包括:第一主体,第一主体的第一端用于与压力机连接;成型装置,成型装置为圆锥台体,圆锥台体的底面与第一主体的第二端连接;冲孔装置,冲孔装置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第一端面与圆锥台体的顶面连接,圆柱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刃口;凹模包括:第二主体,第二主体上形成有支撑面;圆锥台形凹槽,形成在第二主体上,圆锥台形凹槽的顶面开口形成在支撑面上,圆锥台形凹槽的底面开口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刃口,圆锥台形凹槽的形状与圆锥台体的形状相对应;通道,形成在第二主体内,通道的第一端口与圆锥台形凹槽的底面开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翻孔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加工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在一些汽车的钣金门内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一种用于安装门锁的锥形翻孔(以下简称锁孔),这种锁孔形状和尺寸精度对于安装功能有着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利用相应的冲压工艺来成型锁孔的形状,保证锁孔的精度。现有的翻孔冲压工艺需要两套模具冲压完成,第一工序为利用冲孔模具在冲压件上冲底孔,第二工序为利用成型模具在冲压件上形成翻孔。
通过现有的两套模具制造翻孔,会累计两个工序当中的加工误差和两套模具的制造误差,对翻孔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以提高翻孔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具系统,包括:
凸模,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端用于与压力机连接;
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为圆锥台体,所述圆锥台体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圆锥台体的顶面面积,所述圆锥台体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二端连接;
冲孔装置,所述冲孔装置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圆锥台体的顶面连接,所述圆柱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刃口;凹模,包括:
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上形成有支撑面,用于与冲压件的表面相贴合以支撑所述冲压件;
圆锥台形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上,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顶面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底面开口面积,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顶面开口形成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底面开口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刃口,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圆锥台体的形状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二刃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刃口配合在所述冲压件上形成冲孔,并使所述圆锥台形凹槽能够和所述成型装置配合在所述冲压件上形成翻孔;
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内,所述通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底面开口相连通,所述通道用于容纳所述冲孔装置。
所述的模具系统,优选的,所述凸模还包括预成型装置,所述预成型装置为形成在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在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的范围内。
所述的模具系统,优选的,所述凸起为球面凸起。
所述的模具系统,优选的,所述球面凸起与所述圆柱体共轴线。
所述的模具系统,优选的,所述球面凸起在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3毫米。
所述的模具系统,优选的,所述圆柱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8毫米。
所述的模具系统,优选的,所述通道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加工系统,包括压力机、卸料板、定位件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系统;所述压力机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凹模连接,所述定位件形成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用于与冲压件相贴合,并与所述支撑面配合将所述冲压件定位;卸料板,用于与所述冲压件相贴合,并能够与所述定位件配合夹持所述冲压件。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系统,在使用时,将压力机与第一主体的第一端连接,将定位件与凹模连接,之后将冲压件放置在支撑面和定位件的定位面上,使冲压件定位,并将卸料板压在冲压件上,从而与定位件配合夹紧冲压件,之后可驱动压力机带动凸模朝向凹模运动,并使第一刃口朝向第二刃口运动,当第一刃口与冲压件接触后能够使冲压件朝向第二刃口凹陷,当冲压件与第二刃口接触时,第一刃口能够与第二刃口配合剪掉冲压件与第二刃口相接触的部分,从而在冲压件上形成冲孔,之后凸模继续朝凹模运动,使圆柱体容纳在通道中,并使圆锥台体容纳在圆锥台形凹槽中,进而使圆锥台体与圆锥台形凹槽配合夹紧冲压件,在冲压件上形成翻孔。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系统仅通过凸模和凹模的配合便可以在冲压件上一次性形成翻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两套模具,避免了加工误差和制造误差的累计,提高了对翻孔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工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凸模;102:凹模;103:第一主体;
104:成型装置;105:冲孔装置;106:第一刃口;
107:第二主体;108:支撑面;109:圆锥台形凹槽;
110:第二刃口;111:通道;112:预成型装置;
201:压力机;301:冲压件;401:卸料板;
501:定位件;502:定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系统,包括凸模101和凹模102,凸模101包括:第一主体103,所述第一主体103的第一端用于与压力机201连接;成型装置104,所述成型装置104为圆锥台体,所述圆锥台体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圆锥台体的顶面面积,所述圆锥台体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主体103的第二端连接;冲孔装置105,所述冲孔装置105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圆锥台体的顶面连接,所述圆柱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刃口106;凹模102包括:第二主体107,所述第二主体107上形成有支撑面108,用于与冲压件301的表面相贴合以支撑所述冲压件301;圆锥台形凹槽109,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107上,所述圆锥台形凹槽109的顶面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圆锥台形凹槽109的底面开口面积,所述圆锥台形凹槽109的顶面开口形成在所述支撑面108上,所述圆锥台形凹槽109的底面开口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刃口110,所述圆锥台形凹槽109的形状与所述圆锥台体的形状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二刃口110能够与所述第一刃口106配合在所述冲压件301上形成冲孔,并使所述圆锥台形凹槽109能够和所述成型装置104配合在所述冲压件301上形成翻孔;通道111,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107内,所述通道11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圆锥台形凹槽109的底面开口相连通,所述通道111用于容纳所述冲孔装置105。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将压力机201与第一主体103的第一端连接,将定位件501与凹模102连接,之后将冲压件301放置在支撑面108和定位件501的定位面502上,使冲压件301定位,并将卸料板401压在冲压件301上,从而与定位件501配合夹紧冲压件301,之后可驱动压力机201带动凸模101朝向凹模102运动,并使第一刃口106朝向第二刃口110运动,当第一刃口106与冲压件301接触后能够使冲压件301朝向第二刃口110形变以形成凹陷,当冲压件301与第二刃口110接触时,第一刃口106能够与第二刃口110配合剪掉冲压件301与第二刃口110相接触的部分,从而在冲压件301上形成冲孔,之后凸模101继续朝凹模102运动,使圆柱体容纳在通道111中,并使圆锥台体容纳在圆锥台形凹槽109中,进而使圆锥台体与圆锥台形凹槽109配合夹紧冲压件301,在冲压件301上形成翻孔。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系统仅通过凸模101和凹模102的配合便可以在冲压件301上一次性形成翻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两套模具,避免了加工误差和制造误差的累计,提高了对翻孔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另外,由于减少了一套模具,因此节省了模具的生产和存放成本。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凸模101还包括预成型装置112,所述预成型装置112为形成在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在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的范围内。由此,当驱动压力机201带动凸模101朝向凹模102运动时,预成型装置112能够先与冲压件301接触,并使冲压件301朝向第二刃口110形变以形成凹陷,当冲压件301与第二刃口110接触时,第一刃口106能够与第二刃口110配合剪掉冲压件301与第二刃口110相接触的部分,从而在冲压件301上形成冲孔。由此,通过预成型装置112先行与冲压件301接触使冲压件301发生形变,可减小第一刃口106与冲压件301接触时的碰撞力,减小第一刃口106的损耗。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凸起为球面凸起。由于球面凸起即便于引起冲压件301的形变,也不会给冲压件301带来损伤,因此,利于提高翻孔的加工精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球面凸起与所述圆柱体共轴线。由此,球面凸起能够在冲压件301上形成与第一刃口106共轴线的球形凹陷,利于提高冲孔质量。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球面凸起在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3毫米。由此,球面凸起能够在冲压件301上形成与第一刃口106面积相近的凹陷,可进一步减小第一刃口106与冲压件301接触时的碰撞力,减小第一刃口106的损耗。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圆柱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8毫米。由此,可使第一刃口106在经过第二刃口110后能够继续移动一定距离,保证了冲孔的形成。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道11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主体107的外部连通。由此,能够使冲压件301在冲孔阶段形成的废料由第二端口排出,方便废料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工系统,包括压力机201、卸料板401、定位件501和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模具系统;所述压力机201与所述第一主体10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定位件501与所述凹模102连接,所述定位件501形成有定位面502,所述定位面502用于与冲压件301相贴合,并与所述支撑面108配合将所述冲压件301定位;卸料板401,用于与所述冲压件301相贴合,并能够与所述定位件501配合夹持所述冲压件301。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将冲压件301放置在支撑面108和定位面502上,使冲压件301定位,并将卸料板401压在冲压件301上,从而与定位件501配合夹紧冲压件301,之后可驱动压力机201带动凸模101朝向凹模102运动,并使第一刃口106朝向第二刃口110运动,当第一刃口106与冲压件301接触后能够使冲压件301朝向第二刃口110形变以形成凹陷,当冲压件301与第二刃口110接触时,第一刃口106能够与第二刃口110配合剪掉冲压件301与第二刃口110相接触的部分,从而在冲压件301上形成冲孔,之后凸模101继续朝凹模102运动,使圆柱体容纳在通道111中,并使圆锥台体容纳在圆锥台形凹槽109中,进而使圆锥台体与圆锥台形凹槽109配合夹紧冲压件301,在冲压件301上形成翻孔。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系统仅通过凸模101和凹模102的配合便可以在冲压件301上一次性形成翻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两套模具,避免了加工误差和制造误差的累计,提高了对翻孔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另外,由于减少了一套模具,因此节省了模具的生产和存放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凸模,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端用于与压力机连接;
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为圆锥台体,所述圆锥台体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圆锥台体的顶面面积,所述圆锥台体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二端连接;
冲孔装置,所述冲孔装置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圆锥台体的顶面连接,所述圆柱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刃口;凹模,包括:
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上形成有支撑面,用于与冲压件的表面相贴合以支撑所述冲压件;
圆锥台形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上,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顶面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底面开口面积,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顶面开口形成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底面开口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刃口,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圆锥台体的形状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二刃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刃口配合在所述冲压件上形成冲孔,并使所述圆锥台形凹槽能够和所述成型装置配合在所述冲压件上形成翻孔;
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内,所述通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圆锥台形凹槽的底面开口相连通,所述通道用于容纳所述冲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还包括预成型装置,所述预成型装置为形成在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在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球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凸起与所述圆柱体共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凸起在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所述圆柱体第二端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8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部连通。
8.一种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机、卸料板、定位件和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模具系统;
所述压力机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凹模连接,所述定位件形成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用于与冲压件相贴合,并与所述支撑面配合将所述冲压件定位;
卸料板,用于与所述冲压件相贴合,并能够与所述定位件配合夹持所述冲压件。
CN201520845595.0U 2015-10-28 2015-10-28 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 Active CN205128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5595.0U CN205128735U (zh) 2015-10-28 2015-10-28 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5595.0U CN205128735U (zh) 2015-10-28 2015-10-28 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28735U true CN205128735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14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5595.0U Active CN205128735U (zh) 2015-10-28 2015-10-28 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287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7969A (zh) * 2019-01-02 2019-04-19 天津锦泰勤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冲头装置、冲压设备及冲孔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7969A (zh) * 2019-01-02 2019-04-19 天津锦泰勤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冲头装置、冲压设备及冲孔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5343U (zh) 一种托架级进模具装置
CN101695727A (zh) 一种重型卡车整体车门门框的冲压工艺
CN107470457B (zh) 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制作方法及多工位级进模
CN202137271U (zh) 一种双刺破式端子模具
CN209773246U (zh) 一种切边翻边模具
CN205128735U (zh) 模具系统及加工系统
CN105522048A (zh) 铝制散热板成型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CN110434234B (zh)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成型加工模具及方法
CN107214243B (zh) 一种u型件组合模具及u型件加工工艺
CN206286418U (zh) 手机听筒成型组件、成型模具及成型设备
CN202199673U (zh) 省料连续冲压模
CN204747228U (zh) 燃油箱支架级进模
CN205096371U (zh) 一种防止翻孔冲头拉断的翻孔模具
CN111085628B (zh) 混动汽车集成控制系统箱上盖产品的制作方法
CN109351863B (zh) 一种汽车驱动后桥制动器防尘罩复合模具及复合工艺
CN202683762U (zh) 一种s形折弯弹簧模
CN205253832U (zh) 一种自动落料五金模具
CN214977125U (zh) 一种成型冲孔复合模具
CN205236765U (zh) 安装支架级进模
CN205183485U (zh) 侧冲孔模具
CN110900109A (zh) 汽车前横梁下板冷冲压生产工艺
CN203853430U (zh) 带侧冲防堵料机构的空调天井盖板模具
CN203944728U (zh) 冲压吸能盒下挂件的模具
CN202137274U (zh) 一种网线接口模具
CN202137273U (zh) 一种带有一次回压工站的电气控制柜料桥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