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7095U -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7095U
CN205087095U CN201520885765.8U CN201520885765U CN205087095U CN 205087095 U CN205087095 U CN 205087095U CN 201520885765 U CN201520885765 U CN 201520885765U CN 205087095 U CN205087095 U CN 205087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pe
crossbeam
axis
frame structur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857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书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8857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7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7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70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所述横梁后端铰装在朝后倾斜的鞍座套管上端外缘,鞍座套管前的横梁内由上至下嵌装一竖管,该竖管内穿装一快拆,该快拆的锁紧扳手位于竖管上方,该快拆的锁紧块嵌装在竖管下方的竖梁的上端内,该竖梁连接后平叉的前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尺寸已经和14寸轮胎车辆折叠后的尺寸相同或更小,可见该车辆比市场上同规格的车辆体积缩小很多,可轻松的放在两厢车的后备箱中,易于携带,操作也很简便,而且16寸的轮胎骑行时很稳定,不易出现摔倒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助力车或电动车的车架折叠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助力车或电动车中最重要的部件是车架,其用于连接其它如车轮、车座等部件,而且起到了主要承重的作用,车架的主要结构是:大梁、鞍座套管、前叉套管,大梁的前后分别连接前叉套管和鞍座套管,前叉套管套装的前叉用于连接前轮,鞍座套管上用于安装鞍座,鞍座套管下的中轴管用于安装中轴和轮盘,鞍座套管后的后平叉和斜梁用于连接后轮。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车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车辆小型化、易于携带的需要,所以出现了折叠车架,基本上在在大梁上设置折叠机构,使车辆折叠后减小整体的体积,但现有的折叠方式比较单一,折叠后的无法获得较小的体积,虽然有些厂家通过减小车轮和车架的大小来缩小折叠后的体积,但在展开骑行时,较小的车架和车轮无法保证稳定的骑行,易造成骑乘者的摔伤,比如常用的车轮直径为14或16寸的车辆中,虽然14寸的车辆这得后体积较小,但由于其车轮较小,其在骑行中的拐弯时非常不稳定,而16寸的车辆能够满足骑行稳定的需要,其通过大梁折叠后的长度和高度为80厘米和70厘米,可见现有的大尺寸车胎的车辆在折叠后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折叠方便、体积小且保证骑行稳定的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包括横梁、前叉套管和鞍座套管,所述前叉套管安装在横梁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后端铰装在朝后倾斜的鞍座套管上端外缘,鞍座套管前的横梁内由上至下嵌装一竖管,该竖管内穿装一快拆,该快拆的锁紧扳手位于竖管上方,该快拆的锁紧块嵌装在竖管下方的竖梁的上端内,该竖梁连接后平叉的前端;
所述横梁连同前叉套管沿着鞍座套管轴线向后摆转折叠,所述快拆的锁紧块用于横梁摆转至竖梁上方时将横梁、竖管和竖梁锁紧在一起,所述后平叉后端用于安装后轮。
而且,所述前叉套管后的横梁上安装一朝前倾斜的摆转铰链,该前叉套管和横梁前端沿着摆转铰链摆转折叠,在横梁上安装一用于固定的固定扳手。
而且,所述横梁后端连接一旋转管,该旋转管套装在鞍座套管外缘且上端和下端内缘与鞍座套管之间分别嵌装一个旋转座,位于下端的旋转座压接在鞍座套管外缘安装的固定座上,位于上端的旋转座上压接一啮合连接在鞍座套管外缘的固定环。
而且,所述竖梁上端安装一锁紧管,该锁紧管朝向横梁摆转方向的侧壁制出一开口,该开口上方的锁紧管上端面制出一缺口,该缺口的朝向与开口的朝向相同,该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开口的宽度,该缺口内能卡住所述竖管下端制出的凸台,在缺口下方的锁紧管上端面底面上制出一圆柱形的凹槽,该凹槽的直径等于锁紧管内部的直径;
所述缺口和开口分别用于横梁摆转折叠或复位时的快拆的连接杆和锁紧块进出所述锁紧管,所述凹槽用于锁紧扳手锁闭后的锁紧块卡在其内并使横梁、竖管和竖梁锁紧在一起。
而且,所述鞍座套管的轴线与横梁中心线的夹角为75~80度,所述前叉套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0~75度,所述摆转铰链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7~83度。
而且,所述鞍座套管的轴线与横梁中心线的夹角为77~78度,所述前叉套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2~74度,所述摆转铰链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9~81度。
而且,所述鞍座套管的轴线与横梁中心线的夹角为77.4度,所述前叉套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3度,所述摆转铰链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0度。
而且,所述横梁沿着旋转管向鞍座套管后方摆转且与前叉套管沿着摆转铰链摆转的方向相反。
而且,所述后轮上安装塔轮和变速器,塔轮与中轴管所装的轮盘之前通过链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横梁沿着鞍座套管外缘的旋转管向后旋转,前叉套管沿着摆转铰链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二者折叠后,使前轮和后轮分别贴在横梁的两侧,由此将车架整体二次折叠,其中的鞍座套管的角度、前叉套管的角度以及摆转铰链的角度均经过特殊设计,16寸轮胎的车辆经过折叠,如图10的车架带前后轮折叠后的长度和高度为60厘米和49厘米,加上车把和鞍座折叠后的长度和高度可以控制在60厘米和60厘米左右,误差不超过5厘米,而且前轮和后轮的轮轴没有重合在一起,而且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使折叠后厚度变小,大概可以小2~3厘米,其折叠后的尺寸已经和14寸轮胎车辆折叠后的尺寸相同或更小,可见该车辆比市场上同规格的车辆体积缩小很多,可轻松的放在两厢车的后备箱中,易于携带,操作也很简便,而且16寸的轮胎骑行时很稳定,不易出现摔倒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部放大图,快拆锁紧,使竖管和锁紧管固定;
图3是图1的I部放大图,快拆松开,使竖管和锁紧管分离;
图4是图2的II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III部放大图;
图6是锁紧管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仰视图;
图8是图7的A-A向截面图;
图9是横梁连同前叉套管和前轮共同向后摆转的示意图;
图10是前叉套管连同前轮向相反方向摆转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如图1~10所示,包括横梁22、前叉套管12和鞍座套管3,所述前叉套管安装在横梁前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所述横梁后端铰装在朝后倾斜的鞍座套管上端外缘,鞍座套管前的横梁内由上至下嵌装一竖管,8,该竖管内穿装一快拆7,该快拆上端部23的锁紧扳手位于竖管上方,该快拆的锁紧块29嵌装在竖管下方的竖梁18的上端内,快拆的连接杆位于竖管空腔25内,该竖梁连接后平叉19的前端;
所述横梁连同前叉套管沿着鞍座套管轴线向后摆转折叠,所述快拆的锁紧块用于横梁摆转至竖梁上方时将横梁、竖管和竖梁锁紧在一起,所述后平叉后端用于安装后轮1。
本实施例中,竖梁下端部连接中轴管20,中轴管上安装中轴和轮盘21,中轴管连接后平叉前端,后平叉前端固定鞍座套管的下端部,竖梁上端外缘两侧分别连接一后端与后平叉两后端连接的斜梁2的前端。
所述前叉套管后的横梁上安装一朝前倾斜的摆转铰链9,该前叉套管和横梁前端沿着摆转铰链摆转折叠,在横梁上安装一用于固定的固定扳手10。
所述横梁后端连接一旋转管6,该旋转管套装在鞍座套管外缘且上端和下端内缘与鞍座套管之间分别嵌装一个旋转座15,位于下端的旋转座压接在鞍座套管外缘安装的固定座17上,位于上端的旋转座上压接一啮合连接在鞍座套管外缘螺纹4的固定环5。上述旋转座使用塑料材料制成,使用后让旋转管沿其旋转,避免直接套装在鞍座套管以后的旋转磨损。
所述竖梁上端安装一锁紧管16,该锁紧管朝向横梁摆转方向的侧壁制出一开口31,该开口上方的锁紧管上端面制出一缺口27,该缺口的朝向与开口的朝向相同,该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开口的宽度,该缺口内能卡住所述竖管下端制出的凸台26,在缺口下方的锁紧管上端面底面上制出一圆柱形的凹槽28,该凹槽的直径等于锁紧管内部空腔30的直径;所述缺口和开口分别用于横梁摆转折叠或复位时的快拆的连接杆24和锁紧块29进出所述锁紧管,所述凹槽用于锁紧扳手锁闭后的锁紧块卡在其内并使横梁、竖管和竖梁锁紧在一起。
所述鞍座套管的轴线与横梁中心线的夹角α为75~80度,所述前叉套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70~75度,所述摆转铰链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γ为77~83度。优选方案是:所述鞍座套管的轴线与横梁中心线的夹角α为77~78度,所述前叉套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72~74度,所述摆转铰链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γ为79~81度。最优选的方案是:所述鞍座套管的轴线与横梁中心线的夹角α为77.4度,所述前叉套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73度,所述摆转铰链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γ为80度。
所述横梁沿着旋转管向鞍座套管后方摆转且与前叉套管沿着摆转铰链摆转的方向相反。由于轮胎的尺寸变大,中轴和后轴的距离允许安装在后轮上安装塔轮33和变速器,塔轮与中轴管所装的轮盘之前通过链条32连接。横梁、竖梁和鞍座套管形成第一个三角形支撑,竖梁、斜梁和后平叉形成第二个三角形支撑,两个三角形支撑共同将驾驶员向下的重力平均分配到车架上,使整体结构更坚固。当车架上安装电机后,由于车胎的直径变大,可行驶里程会增加,便于人们的出行。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过程是:
折叠时:
1.将快拆的锁紧扳手松开,向下推动连接杆,使连接杆如图3、5所示下降,锁紧块自凹槽内脱出,并且位于锁紧管的开口处;
2.转动横梁,使竖管的凸台自缺口中脱出,连接杆连同锁紧块自开口出脱出,横梁沿着旋转管向后旋转(自横梁上方观察,逆时针方向旋转),最终如图9所示,横梁靠在后轮处;
3.打开固定扳手,转动前叉套管向前旋转(自横梁上方观察,顺时针旋转),最终如图10所示,前叉套管靠在相对于后轮另一侧的横梁处,前叉套管中的前叉13连接的前轮14靠相对位轮盘另一侧的鞍座套管处。
复位时:
1.将前叉套管向后摆转,使横梁前端11与横梁其余部分扣合,然后闭合固定扳手;
2.向前摆转横梁,使其回到鞍座套管的前方,并使锁紧块回到锁紧管内的空腔30中,竖管下端凸台嵌入缺口内,锁紧扳手压紧,连接杆将锁紧块向上拉动并嵌入凹槽内,完成横梁、竖管、锁紧管和竖梁的锁紧。
本实用新型中,横梁沿着鞍座套管外缘的旋转管向后旋转,前叉套管沿着摆转铰链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二者折叠后,使前轮和后轮分别贴在横梁的两侧,由此将车架整体二次折叠,其中的鞍座套管的角度、前叉套管的角度以及摆转铰链的角度均经过特殊设计,16寸轮胎的车辆经过折叠,如图10的车架带前后轮折叠后的长度和高度为60厘米和49厘米,加上车把和鞍座折叠后的长度和高度可以控制在60厘米和60厘米左右,误差不超过5厘米,而且前轮和后轮的轮轴没有重合在一起,而且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使折叠后厚度变小,大概可以小2~3厘米,其折叠后的尺寸已经和14寸轮胎车辆折叠后的尺寸相同或更小,可见该车辆比市场上同规格的车辆体积缩小很多,可轻松的放在两厢车的后备箱中,易于携带,操作也很简便,而且16寸的轮胎骑行时很稳定,不易出现摔倒的现象。

Claims (9)

1.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包括横梁、前叉套管和鞍座套管,所述前叉套管安装在横梁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后端铰装在朝后倾斜的鞍座套管上端外缘,鞍座套管前的横梁内由上至下嵌装一竖管,该竖管内穿装一快拆,该快拆的锁紧扳手位于竖管上方,该快拆的锁紧块嵌装在竖管下方的竖梁的上端内,该竖梁连接后平叉的前端;
所述横梁连同前叉套管沿着鞍座套管轴线向后摆转折叠,所述快拆的锁紧块用于横梁摆转至竖梁上方时将横梁、竖管和竖梁锁紧在一起,所述后平叉后端用于安装后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套管后的横梁上安装一朝前倾斜的摆转铰链,该前叉套管和横梁前端沿着摆转铰链摆转折叠,在横梁上安装一用于固定的固定扳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后端连接一旋转管,该旋转管套装在鞍座套管外缘且上端和下端内缘与鞍座套管之间分别嵌装一个旋转座,位于下端的旋转座压接在鞍座套管外缘安装的固定座上,位于上端的旋转座上压接一啮合连接在鞍座套管外缘的固定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上端安装一锁紧管,该锁紧管朝向横梁摆转方向的侧壁制出一开口,该开口上方的锁紧管上端面制出一缺口,该缺口的朝向与开口的朝向相同,该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开口的宽度,该缺口内能卡住所述竖管下端制出的凸台,在缺口下方的锁紧管上端面底面上制出一圆柱形的凹槽,该凹槽的直径等于锁紧管内部的直径;
所述缺口和开口分别用于横梁摆转折叠或复位时的快拆的连接杆和锁紧块进出所述锁紧管,所述凹槽用于锁紧扳手锁闭后的锁紧块卡在其内并使横梁、竖管和竖梁锁紧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套管的轴线与横梁中心线的夹角为75~80度,所述前叉套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0~75度,所述摆转铰链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7~83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套管的轴线与横梁中心线的夹角为77~78度,所述前叉套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2~74度,所述摆转铰链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9~81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套管的轴线与横梁中心线的夹角为77.4度,所述前叉套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3度,所述摆转铰链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0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沿着旋转管向鞍座套管后方摆转且与前叉套管沿着摆转铰链摆转的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上安装塔轮和变速器,塔轮与中轴管所装的轮盘之前通过链条连接。
CN201520885765.8U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7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85765.8U CN205087095U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85765.8U CN205087095U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7095U true CN205087095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8576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7095U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70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7976A (zh) * 2017-03-24 2017-08-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可解锁摆转支撑座及具有该组件的星球车转移坡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7976A (zh) * 2017-03-24 2017-08-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可解锁摆转支撑座及具有该组件的星球车转移坡道
CN107097976B (zh) * 2017-03-24 2020-04-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可解锁摆转支撑座及具有该组件的星球车转移坡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69979U (zh) 电动车、摩托车晴雨篷
CN205087095U (zh) 一种前后双摆转折叠的车架结构
CN210101894U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滑板车
CN204587179U (zh) 一种带鞍座的可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201525459U (zh) 套环式三折叠自行车
CN207060282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105438367B (zh) 一种折叠车架
CN20532729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自行车
CN107176247A (zh) 一种电动车骨架
CN204956807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3996575U (zh) 一种新型山地车
CN209305746U (zh) 一种电单车的折叠装置及电单车
CN204587177U (zh) 一种坐立两用式折叠滑板车
CN206885239U (zh) 儿童滑行自行车车架
CN207120789U (zh) 一种折叠婴儿车
CN205632840U (zh) 单边车轮扣合机构及折叠自行车
CN205661598U (zh) 童车后轮旋转机构
CN205574150U (zh) 一种安装稳固且安全性高的遮阳棚
CN204801661U (zh) 车载架
CN212950988U (zh) 一种自行车用便于停放车架
CN207657968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的单人用电动车车架
CN206885245U (zh) 一种电动车骨架
CN206813211U (zh) 一种双下叉内走链车架
CN201694330U (zh) 多功能自行车
CN208306871U (zh)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