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5754U -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5754U
CN205075754U CN201520862531.1U CN201520862531U CN205075754U CN 205075754 U CN205075754 U CN 205075754U CN 201520862531 U CN201520862531 U CN 201520862531U CN 205075754 U CN205075754 U CN 205075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anel
night vision
vision device
upper plate
vehicle n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625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斐
刘创模
舒耀增
李中文
鹿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truly Vis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truly Vis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truly Vis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truly Vis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625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5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5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5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夜视装置,包括摄像头组件、电路板组件、连接组件和外壳;所述外壳包括T形的上底板和下凹壳;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为T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交叉部位的上表面,用于连接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第二连接板对应地固定于上底板,用于连接车内后视镜的支架;上底板的交叉部位设有通孔,车内后视镜的支架依次穿过下凹壳和通孔,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夜视装置,通过连接组件,将车载夜视装置包裹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并一体固定于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保证车载夜视装置牢固安装的同时,避免了对驾驶者的视线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行车记录仪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对于不熟练的驾驶员,行车记录仪还可以用做停车监控设备;对于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持续摄像,能够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于汽车的“黑匣子”。
而能够在夜间进行拍摄录像的行车记录仪即车载夜视系统,则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辅助驾驶者在黑夜中看清道路,提高驾驶员的可视范围,减少行车事故发生,增强主动安全的汽车电子摄像系统。同时,车载夜视系统带有行车记录功能,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各种各样汽车产品也越来越多。现在市场上的行车记录仪、车载夜视系统等汽车摄像产品主要通过吸盘或者双面胶固定在车内前挡风玻璃的任意位置,这种安装方式简单方便,使用灵活。但是这样的安装方式和设备形式,对于行车记录仪或车载夜视系统的摄像头组件而言,定位不准确,还会因为粘贴在挡风玻璃上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并且有粘贴不牢固的缺陷,进而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夜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行车记录仪和车载夜视装置存在的安装固定不牢靠、影响驾驶员视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夜视装置,包括摄像头组件、电路板组件、连接组件和外壳;所述外壳从上到下包括T形的上底板和与所述上底板配合连接的下凹壳;设定所述上底板的T形沿左右延伸的方向为车载夜视装置的宽度方向,从宽度方向的中部垂直延伸的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连接组件从上到下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为T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T形交叉部位的上表面,用于连接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T形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地固定于T形的所述上底板,用于连接车内后视镜的支架;T形的所述上底板的交叉部位设有通孔,车内后视镜的支架依次穿过所述下凹壳和所述通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摄像头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且所述下凹壳沿所述上底板长度方向的末端设置有摄像通孔,所述摄像头组件能够通过所述摄像通孔进行摄像;所述摄像头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车载夜视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用于连接汽车挡风玻璃。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固定板的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用于连接挡风玻璃,能够加强车载夜视装置与汽车的固定安装。
进一步,T形的所述上底板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在宽度方向相对延伸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上底板形成导槽,使所述第二连接板能够紧贴所述上底板沿长度方向平移;T形的所述上底板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沿长度方向末端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能够限定所述第二连接板沿长度方向平移的距离。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与上底板形成导槽,则第二连接板能够沿导槽插入安装,而限位挡片限定第二连接板插入的位置。这样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方式,使得车载夜视装置能够通过上底板手动便捷地安装,而无需借助其他工具。
进一步,车载夜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底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弹力压臂,所述弹力压臂用于增大所述上底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之间贴合的距离。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与上底板形成导槽,使得第二连接板与上底板贴合连接。故向上翘起的弹力压臂能够增加第二连接板与上底板之间的排斥力,使得两者结合地更为紧密。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相互扣接。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设计第一凹槽来将两个部件扣接,方便将车载夜视装置拆装检修。
进一步,车载夜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紧固弹簧,所述紧固弹簧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连接板从安装底座上自动脱落。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连接板和安装底座均为金属体,自身弹性较差,而且两者并非为焊接、螺钉连接或者铆接等连接方式,那么,为了使扣合的第一连接板和安装底座不至于因为重力、震动等原因而分离,所以,在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凹槽内设置了紧固弹簧。
优选地,所述紧固弹簧为片弹簧。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片弹簧能够因用途的不同设置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结构,灵活地在凹槽内实现连接件的卡紧和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和限位凸台,分别用于对车内后视镜的支架进行引导移动和限位固定。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与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凹槽的作用类似,第二凹槽和限位凸台使得后视镜的支架方便灵活地安装于拆卸。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和固定支架;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下凹壳的内壁,且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向所述摄像通孔。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车载夜视装置的壳体为空腔结构,将摄像头固定在壳体的内腔,应通过固定支架来安装,能够减少汽车震动对摄像头的损害;同时,为了不影响摄像效果,摄像头的镜头应该朝向摄像通孔。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组件还包括调节支架和调节螺杆;所述调节支架与所述摄像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外壳的螺纹孔能够推动所述摄像头在垂直于所述上底板的平面内摆动。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调节支架和调节螺杆用以调整摄像头的拍摄角度,灵活地拍摄车前的多个方位的画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T形的第二连接板上表面固定安装连接安装底座的第一连接板,下表面固定连接后视镜支架。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车载夜视装置包裹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并一体固定于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保证车载夜视装置牢固安装的同时,避免了对驾驶者的视线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夜视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夜视装置的上底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夜视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夜视装置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1-上底板;2-下凹壳;3-第一连接板;
4-第二连接板;5-摄像通孔;6-固定板;
7-第一固定片;8-第二固定片;9-限位挡片;
10-弹力压臂;11-第一凹槽;12-紧固弹簧;
13-第二凹槽;14-限位凸台;15-摄像头;
16-固定支架;17-调节支架;18-调节螺杆;
19-电路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夜视装置,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夜视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夜视装置的上底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夜视装置的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夜视装置的左视图。如图1所示,车载夜视装置主要结构包括摄像头组件、电路板组件19、连接组件和外壳。外壳从上到下包括T形的上底板1,以及和上底板1配合连接的下凹壳2。为了叙述方便,设定上底板1的T形上表面中,沿T形的左右延伸的方向为车载夜视装置的宽度方向,在T形的交叉部位,相对于宽度方向垂直延伸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其中,连接组件从上到下包括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4为T形板。第一连接板3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的T形交叉部位的上表面,用于连接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T形的第二连接板4对应地固定于T形的上底板1的上表面,用于连接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在上底板1的交叉部位设有通孔,车内后视镜的支架依次穿过下凹壳2和通孔,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的下表面。同时,摄像头组件与电路板组件19均设置在外壳的内腔,并且,摄像头组件与电路板组件19电连接。在下凹壳2沿上底板1的长度方向的末端设置有摄像通孔5,摄像头组件能够通过摄像通孔5进行摄像。在现有技术中,不管是行车记录仪或者车载夜视装置,均通过吸盘或者双面胶固定在车内前挡风玻璃的任意位置,这样的安装方式,存在拍摄定位不准确、影响驾驶员视线以及安装不牢固的缺点,甚至影响行车安全。本实施例的车载夜视装置,利用第一连接板3与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连接,利用第二连接板4与车内后视镜的支架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固定连接并设置在的车载夜视装置整体结构的上底板1。通过第一连接板3将车载夜视装置安装于挡风玻璃上,免去了安装治具,能够便捷地使车载夜视装置与挡风玻璃的安装底座卡接。同时,车内后视镜的支架穿过外壳的内腔与第二连接板4的下表面连接。所以,车载夜视装置能够包裹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并且两者整体地固定于挡风玻璃的安装底座上,能够在保证车载夜视装置牢固安装的同时,避免了对驾驶者的视线产生影响。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板4在长度方向上还设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外边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4的下表面,固定板6的中间部位向上穿过第二连接板4,并与挡风玻璃面接触,优选使用3M双面胶或者其他固定材料粘贴在车内挡风玻璃上,能够加强车载夜视装置与汽车的固定安装。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T形上底板1的上表面对应于第二连接板4的部位,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在宽度方向相对延伸的第一固定片7和第二固定片8。其中,第一固定片7、第二固定片8与上底板1能够形成导槽,使得第二连接板4能够紧贴着上底板1而沿长度方向平移。并且,T形上底板1的上表面对应于第二连接板4沿长度方向末端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挡片9。限位挡片9能够限定第二连接板4沿长度方向平移的距离。其中,第一固定片7、第二固定片8以及限位挡片9还可以设置为螺栓连接,或者胶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片7、第二固定片8与上底板1形成导槽,第二连接板4沿导槽插入安装,而限位挡片9限定其插入的位置。使得车载夜视装置能够通过上底板1手动便捷地安装,而无需借助其他工具。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上底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板4的下表面之间,还设置有弹力压臂10。弹力压臂10是具有一定弹性的向上翘起的条形板,用于增大上底板1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板4的下表面之间贴合的距离。由于上述的第一固定片7、第二固定片8与上底板1形成导槽,使得第二连接板4与上底板1贴合连接。而向上翘起的弹力压臂10能够增加第二连接板4与上底板1之间的推力,使得两者结合地更为紧密。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用于与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相互扣接。其中,还可以使用螺丝、胶水或者铆接等方式,将第一连接板3安装于安装底座上。本实施例设计第一凹槽11来将两个部件扣接,便于拆装检修。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3上表面的第一凹槽11内还设置有紧固弹簧12,紧固弹簧12能够防止第一连接板3从安装底座上自动脱落。其中,紧固弹簧12还可以使用插销、卡扣等零件代替。本实施例的车载夜视装置,考虑到第一连接板3和安装底座均为金属体,自身弹性较差,而且两者并非为焊接、螺钉连接或者铆接等连接方式,那么,为了使扣合的第一连接板3和安装底座不至于因为重力、震动等原因而分离掉落,所以,在第一连接板3上设置了紧固弹簧12。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优选地,紧固弹簧12为片弹簧。片弹簧能够因用途的不同设置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1,故片弹簧设计为不闭合的圆形弹簧圈,且断开的端口两边凹向圆心。片弹簧扣在第一连接板3的第一凹槽11,能够起到锁紧、固定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3和限位凸台14。与第一连接板3的第一凹槽11的作用类似,第二凹槽13和限位凸台14分别用于对车内后视镜的支架进行引导移动和限位固定。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15和固定支架16。其中,摄像头15通过固定支架16安装在下凹壳2的内壁,且摄像头15的镜头朝向摄像通孔5。本实施例中,由于车载夜视装置的壳体为空腔结构,将摄像头15固定在壳体的内腔,应通过固定支架16来安装,能够减少汽车震动对摄像头15的损害。同时,为了不影响摄像效果,摄像头15的镜头设置为朝向摄像通孔5。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摄像头组件还包括调节支架17和调节螺杆18;其中,调节支架17与摄像头15固定连接,调节螺杆18穿过外壳上对应于摄像通孔5位置的螺纹孔,能够接触调节支架17。通过旋转调节螺杆18,能够推动摄像头15在垂直于上底板1的平面内摆动。本实施例中,设置调节支架17和调节螺杆18能够调整摄像头15的拍摄角度,将调整平面设置为垂直于上底板1的平面,就能够拍摄到车前的上下方位的画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组件、电路板组件、连接组件和外壳;
所述外壳从上到下包括T形的上底板和与所述上底板配合连接的下凹壳;设定所述上底板的T形沿左右延伸的方向为车载夜视装置的宽度方向,从宽度方向的中部垂直延伸的方向为长度方向;
所述连接组件从上到下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为T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T形交叉部位的上表面,用于连接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T形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地固定于T形的所述上底板,用于连接车内后视镜的支架;T形的所述上底板的交叉部位设有通孔,车内后视镜的支架依次穿过所述下凹壳和所述通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
所述摄像头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且所述下凹壳沿所述上底板长度方向的末端设置有摄像通孔,所述摄像头组件能够通过所述摄像通孔进行摄像;所述摄像头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用于连接汽车挡风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T形的所述上底板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在宽度方向相对延伸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上底板形成导槽,使所述第二连接板能够紧贴所述上底板沿长度方向平移;T形的所述上底板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沿长度方向末端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能够限定所述第二连接板沿长度方向平移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底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之间的弹力压臂,所述弹力压臂用于增大所述上底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之间贴合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底座相互扣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紧固弹簧,所述紧固弹簧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连接板从安装底座上自动脱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弹簧为片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和限位凸台,分别用于对车内后视镜的支架进行引导移动和限位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和固定支架;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下凹壳的内壁,且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向所述摄像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夜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还包括调节支架和调节螺杆;所述调节支架与所述摄像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外壳的螺纹孔能够推动所述摄像头在垂直于所述上底板的平面内摆动。
CN201520862531.1U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Active CN205075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62531.1U CN205075754U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62531.1U CN205075754U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5754U true CN205075754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28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62531.1U Active CN205075754U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57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890A (zh) * 2021-05-19 2021-07-30 深圳市安星数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夜视功能的汽车挡风玻璃、以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890A (zh) * 2021-05-19 2021-07-30 深圳市安星数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夜视功能的汽车挡风玻璃、以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75725U (zh)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JP6496546B2 (ja) 自動車の統合型インサイドミラー組立体
WO2013080706A1 (ja) 車載カメラの取り付け装置
CN205075754U (zh)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CN205075752U (zh)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CN114637114A (zh) 图像调整装置、抬头显示器及汽车
KR200468840Y1 (ko) 차량용 블랙박스 거치장치
WO2023142921A1 (zh) 用于车辆的摄像头总成和车辆
KR101547614B1 (ko) 차량용 블랙박스 거치대
CN205075756U (zh) 夜视系统
CN105346472A (zh)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CN206258945U (zh) 一种行车记录仪
CN205075755U (zh) 一种车载夜视装置
CN214369176U (zh) 一种显示屏支架
CN212647542U (zh) 一种拍摄角度可调节的行车记录仪
CN210109883U (zh) 一种便于拆装使用的行车记录仪
CN211280878U (zh) 图像采集装置
CN218630368U (zh) 一种可调节反射镜面角度的车载hud
CN108961469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存储行车记录仪
CN205427980U (zh) 行车记录仪
CN209070601U (zh) 一种双转向行车记录仪
CN205075726U (zh) 车载夜视系统
CN204965540U (zh) 一种行车记录仪
CN213024517U (zh) 一种新型行车记录仪
CN205440124U (zh) 装配牢固可靠的车载夜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12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2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ue Liantong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commencement of preservation proced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