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0878U - 图像采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采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0878U
CN211280878U CN201922399624.6U CN201922399624U CN211280878U CN 211280878 U CN211280878 U CN 211280878U CN 201922399624 U CN201922399624 U CN 201922399624U CN 211280878 U CN211280878 U CN 211280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cquisition
image
image capturing
shel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96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森
黄维远
王默然
石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vinf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vinf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vinf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vinf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996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0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0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0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该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外壳、图像采集件、角度调节组件,图像采集件位于外壳内;外壳设有连接面,连接面与挡风玻璃通过粘接件粘合固定;外壳上还设有朝向车辆前方的开口,图像采集件的镜头至少部分伸出开口;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操作杆,图像采集件位于支撑板上,支撑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转轴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设置;外壳上设有连接孔,操作杆穿过连接孔与支撑板连接,操作杆带动支撑板转动,以使图像采集件的镜头沿水平方向伸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能能适应不同倾斜角度的挡风玻璃,且能稳定的粘贴在挡风玻璃上,连接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车载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地图绘绘测、行车记录、无人驾驶等领域,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简称ADAS)的重要应用。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相机、导航板;壳体设有开口,相机的镜头暴露在开口处;壳体通过吸盘吸附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车辆行驶时,相机采集车辆行驶方向前方及两侧的建筑物、路段等的图像信息,导航板获取建筑物、路段等的的位置信息。
然而,现有图像采集装置不能适应不同车辆的挡风玻璃,且车辆经过坑洼路段时,壳体会发生晃动,吸盘有进入空气导致吸附失效的隐患,连接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能适应不同倾斜角度的挡风玻璃,且能稳定的粘贴在挡风玻璃上,连接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包括:外壳、图像采集件、角度调节组件,所述图像采集件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设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挡风玻璃通过粘接件粘合固定;所述外壳上还设有朝向车辆前方的开口,所述图像采集件的镜头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开口;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操作杆,所述图像采集件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转轴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操作杆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操作杆带动所述支撑板转动,以使所述图像采集件的镜头沿水平方向伸出。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图像采集件包括第一图像采集件和第二图像采集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件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两端,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置槽,导航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件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件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外壳背离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的圆柱面,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圆柱面上,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圆柱面的周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一螺栓,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旋合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压紧在所述圆柱面上。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圆柱面上设有若干沿所述圆柱面的周向等间距设置的卡接凸台,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圆柱面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台,所述调节凸台和所述定位凸台均沿所述圆柱面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定位凸台卡接在任意相邻两个调节凸台之间。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面沿车辆行驶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一面上边缘和所述第二面上边缘均贴合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所述第一面从上边缘到下边缘逐渐向车辆后方一侧远离所述连接面,所述第二面从上边缘到下边缘逐渐向车辆后方一侧远离所述连接面。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容置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图像采集件的容置腔;所述连接面、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避让所述开口的避让缺口,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件、所述第二图像采集件、所述导航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壳具有调节槽,所述圆柱面形成所述调节槽的底壁;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封盖封闭所述调节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面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挡风玻璃贴合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图像采集件,其中,外壳上设有连接面,连接面通过粘接件粘贴固定在挡风玻璃上,粘贴牢靠,图像采集装置不会因为车辆发生颠簸发生晃动,连接可靠性高;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操作杆,支撑板用于安装图像采集件,且支撑板与外壳转动连接,操作杆穿过外壳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的转轴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不同车辆的不同倾斜角度的挡风玻璃可以理解为挡风玻璃以与车辆连接的下边缘为支撑进行翻转,挡风玻璃的下边缘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板可以带动图像采集件绕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转轴转动,使得图像采集件的镜头可以始终以水平方向伸出,适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挡风玻璃,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中图像采集装置的爆炸结构图一;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图像采集装置的爆炸结构图二;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外壳;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11:连接面;12:第一面;121:第一开口;13:第二面;131:第二开口;14:连接孔;15:圆柱面;151:卡接凸台;16:调节槽;161:卡接口;162:第二螺纹孔;17:封盖;171:卡接部;172:第二螺栓;18:过渡面;
21:图像采集件;211:镜头;212:电路板;22:导航板;23:主板;231:避让缺口;
30:粘接件;
41:支撑板;411:容置槽;42:操作杆;43:第一螺栓;44:定位件;441:定位凸台;45:第一螺纹孔;46:转轴;461:转轴孔;
X:车辆行驶方向;
111:控制芯片;112:第一通信模块;120:第一图像采集件;130:第二图像采集件;160:存储设备;170:第一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车载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地图绘绘测、行车记录、无人驾驶等领域。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图像采集件,外壳上设有吸盘,吸盘贴装在挡风玻璃上;图像采集件包括镜头,外壳上设有暴露镜头的开口,由于图像采集件固定在外壳内,图像采集装置只能适用于特定角度的挡风玻璃。且由于吸盘通过排挤吸盘与挡风玻璃之间的空气实现吸盘的固定,汽车行驶过程中,当车辆发生颠簸,外壳会带动吸盘会发生偏移,吸盘有进入空气导致吸附失效的隐患,连接可靠性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1中图像采集装置的爆炸结构图一,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图像采集装置的爆炸结构图二,图6为图5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包括:外壳10、图像采集件21、角度调节组件,图像采集件21位于外壳10内;外壳10设有连接面11,连接面11与挡风玻璃通过粘接件30粘合固定;外壳10上还设有朝向车辆前方的开口,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至少部分伸出开口;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板41和操作杆42,图像采集件21位于支撑板41上,支撑板41通过转轴46转动连接在外壳10内,转轴46与车辆行驶方向X垂直设置;外壳10上设有连接孔14,操作杆42穿过连接孔14与支撑板41连接,操作杆42带动支撑板41转动,以使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沿水平方向伸出。
具体地,图像采集装置应用于轿车、公交车等车辆上,用于采集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前方的图像、位置等信息。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外壳10,外壳10为中空的容器状,外壳10可以是立方体、球体或其他适于使用的形状;外壳10的材质可以是塑料、金属等,为降低图像采集装置重量,外壳10的材质可以是塑料。
外壳10内设置有图像采集件21,图像采集件21可以包括相机、摄像头等,外壳10上设有与相机或摄像头的镜头211相对应的开口,使得镜头211可以采集信息。其中,为防止外壳10影响镜头211的视野,相机或者摄像头镜头211的部分可以位于开口内或者伸出至开口外。
车辆行驶过程中,图像采集装置固定挡风玻璃上,本实施例中,外壳10上设有连接面11,连接面11通过粘接件30粘贴在挡风玻璃上,粘接件30可以为胶水。其中,可以在连接面11的整个表面涂覆胶水,也可以在连接面11的局部涂覆胶水进行粘贴,例如,可以沿连接面11的边缘呈环形涂覆胶水。
粘接件30可以采用粘性材料制成,或者在粘接件30的表面设置粘性材料,实现连接面11与挡风玻璃的连接。其中,粘接件30可以是立体件,例如楔快,楔快的斜面上设置粘性材料并与挡风玻璃连接,楔快的垂直面设置粘性材料并与外壳10的连接面11连接,通过设置不同的楔快粘接件30的角度,可以使得图像采集件21适用于不同倾斜角度的挡风玻璃,适用性高。粘接件30还可以是平面结构,例如粘接件30可以是板状或膜状,使得至少部分连接面11可以贴装在挡风玻璃上。
进一步的,不同车辆的挡风玻璃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其可以理解为,挡风玻璃以与中控台连接的一侧为支撑边缘进行翻转,相应的,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1的转轴46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这样,图像采集装置应用在不同的挡风玻璃上时,可以相应的绕转轴46调节图像采集件镜头211的角度,其中,为使得图像采集件沿车辆行驶方向X无前后位置差异,本实施例中转轴46轴线还与车辆行驶方向X垂直设置。
为便于调节支撑板41的角度,操作杆42可以与支撑板41分体式设计,例如外壳10上设有转轴孔461,转轴46位于转轴孔461内,转轴46端面可以与操作杆42卡接,使得操作杆42可以带动支撑板41转动,本实施例不对转轴46的端面与操作杆42的卡接结构进行限制。
可以理解地,镜头211位于开口内或者伸出至开口外,当外壳10粘贴于挡风玻璃上,只要通过操作杆42转动支撑板41,就可以将镜头211调整至沿水平方向伸出,图像采集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倾斜角度的挡风玻璃。
在绘测电子地图、车辆自动驾驶等领域,图像采集装置可以装载在轿车、公交车等车辆上,车辆行驶过程中,采集车辆前方的图像、位置等信息。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包括外壳10和设置在外壳10内的图像采集件21,外壳10上设有开口,供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伸出;外壳10上还设有连接面11,连接面11通过粘接件30粘贴固定在挡风玻璃上,粘贴牢靠,图像采集装置不会因为车辆发生颠簸发生晃动,连接可靠性高;且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图像采集件可以通过操作杆42调节镜头211的伸出角度,使得图像采集装置应用在不同挡风玻璃上时,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均可以沿水平方向伸出,适用范围广。
其中,图像采集件21可以为一个,一个图像采集21件可以设置在连接面11的下侧,连接面11的上侧,或者连接面11周向的其他位置。为了提高图像采集件的视角与探测的距离,图像采集件21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更多,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包括两个图像采集件,外壳10上对应设置两个开口。两个图像采集件可以沿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X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图像采集件可以均设置在连接面11的下侧或者连接面11的上侧,开口相应的设置在连接面11的下侧或上侧。两个图像采集件也可以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以两个图像采集件设置在连接面11沿车辆行驶方向X的两侧为例进行说明,两个开口分别形成在连接面11的两端。具体地,图像采集件21包括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20分别设置在支撑板41的两端,外壳10上设有与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20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
支撑板41可以成平板状,图像采集件以及导航板22设置在支撑板41的同一侧。支撑板41还可以为U型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41的中部向背离开口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置槽411,导航板22设置于容置槽411内。
其中,图像采集件可以包括相机,或,图像采集件可以包括相机和电路板212,相机集成在该电路板上,相机的镜头211可以设置在支撑板41靠近开口的一侧,电路板212可以设置在支撑板41背离开口的一侧,导航板22设置在容置槽411内。图像采集件的电路板212、导航板22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设置的结构。
相对于平板状的支撑板41,镜头211、电路板212以及导航板22均设置在支撑板41的同一侧。本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板41设为U型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容置槽411的凹陷深度,减小镜头211与开口之间的间距;且根据镜头211、电路板212、以及导航板22的厚度,将镜头211、电路板212、以及导航板22分别设置在U型结构的支撑板41的两侧,能使结构更为紧凑,减小图像采集装置的尺寸。
进一步地,为便于调节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伸出角度,外壳10背离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的一侧设有与转轴46同轴设置的圆柱面15,连接孔14设置在圆柱面15上,连接孔14沿圆柱面15的周向延伸,操作杆42沿转轴46的径向伸出连接孔14,由于连接孔14沿圆柱面15的周向延伸成条弧状,操作杆42沿转轴46的周向转动,能带动支撑板41以及图像采集件21转动,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锁紧件,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旋转到位后,通过锁紧件将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维持在水平方向,其中,锁紧件可以是弹性卡环,弹性卡环可以套设在操作杆42上,操作杆42带动镜头211旋转到位后,弹性卡环压紧在连接孔14处,以固定操作杆42。可选地,锁紧件包括第一螺栓43,支撑板41上设有与第一螺栓43旋合连接的第一螺纹孔45,第一螺栓43的头部压紧在圆柱面15上,第一螺栓43和操作杆42沿转轴46的周向间隔设置,需要调节镜头211角度时,可以拧松第一螺栓43或者拆卸第一螺栓43,镜头211调节到位后,拧紧第一螺栓43,第一螺栓43的头部压紧的圆柱面15上,可靠性高。
第一螺栓43拧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第一螺栓43沿转轴46周向偏移的状况,导致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不能沿水平方向延伸,为了能精确调节镜头211的角度,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定位件44,定位件44上设有供第一螺栓43穿过的通孔。
其中,圆柱面15上可以设有指示刻度,定位件44上设有指示线,当将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调整到位后,指示线可以与指向某一刻度,在拧紧第一螺栓43时,只要时指示线始终指向该刻度即可。可选地,圆柱面15上设有若干沿圆柱面15的周向等间距设置的卡接凸台151,定位件44靠近圆柱面15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台441,调节凸台和定位凸台441均沿圆柱面15的轴线方向延伸,定位凸台441卡接在任意相邻两个调节凸台之间。
调整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时,可以拧松第一螺栓43,通过握持操作杆42或者第一螺栓43,带动定位件44沿转轴46周向转动,直至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沿水平方向设置,此时定位凸台441可以卡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调节凸台之间,拧紧第一螺栓43时,使用人员不必按压定位件44,以防止定位件44便宜,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能精确调节镜头211的角度,可以在外壳10上设置第一水平仪,第一水平仪用于辅助调节两个图像采集件21,使两个图像采集件21可以位于同一高度。支撑板41上可以设置第二水平仪,用于辅助调节两个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气泡水平仪等,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为防止第一螺栓43等锁紧件凸出外壳10的外壁面,外壳10具有调节槽16,圆柱面15形成调节槽16的底壁;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封盖17,封盖17与外壳10可拆卸连接,封盖17封闭调节槽16,且封盖17与外壳10的外壁面光滑过渡,使得封盖17的外壁面可以形成外壳10外壁面的一部分。
其中,封盖17可以通过沿封盖17边缘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第二螺栓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封盖17的一端可以设于凸出的卡接部171,调节槽16开口的边缘处设有与卡接部171卡接的卡接口161,封盖17背离卡接部171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一个第二螺栓172,调节槽16的槽底上还可以设有与第二螺栓172旋合连接的第二螺纹孔162,卡接部171卡接在卡接口161内后,通过第二螺栓172与第二螺纹孔162连接,实现通过封盖17封闭调节槽16,第二螺栓172的个数少,拆装方便。
可以理解地,图像采集装置作为车载终端设备,图像采集装置装载于挡风玻璃上时,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可以根据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度预先调节完毕,本实施例通过封盖17封闭调节槽16可以避免驾驶人员误调节操作杆42、锁止螺栓等,避免图像采集装置的精度降低。
由于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20分别设置在支撑板41的两端,相应的,外壳10包括第一面12和第二面13,第一面12和第二面13位于同一平面,第一面12和第二面13分别设置在连接面11沿车辆行驶方向X的两侧,第一开口121位于第一面12上,第二开口131位于第二面13上;第一面12上边缘和第二面13上边缘均贴合在挡风玻璃上;第一面12从上边缘到下边缘逐渐向车辆后方一侧远离连接面11,第二面13从上边缘到下边缘逐渐向车辆后方一侧远离连接面11。
可以理解地,挡风玻璃与水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连接面11与挡风玻璃贴合设置,使得外壳10位于车辆前方的前端可以呈楔形设置。车辆行驶过程中,连接面11可以直接接受挡风玻璃处的温度,当环境温度较高或交底均会影响外壳10内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10还包括第一面12和第二面13,第一面12从上边缘到下边缘逐渐向车辆后方一侧远离连接面11,第二面13从上边缘到下边缘逐渐向车辆后方一侧远离连接面11,连接面11下边缘设有过渡面18,连接面11与过渡面18连接形成向车辆前方凸出的楔形部,楔形部可以为实心结构,实心结构的楔形部可以与外壳10的外壁连接,或者实心结构的楔形部也可以构成外壳10的部分外壁;请参阅图5,楔形部也可以呈薄壁状,楔形部的边缘与外壳10连接形成容置腔,楔形部能够降低外部环境温度对外壳10内零部件的影响,提高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地,当需要测量车辆外物建筑物等的高度时,可以将图像采集装置以与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垂直的方向贴装在挡风玻璃上。
第一面12和第二面13上分别设置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分别对应设置一个图像采集件21,两个图像采集件21的间距可以为10cm-20cm,为了提高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精度,两个图像采集件21的结构相同,避免因为两个图像采集件21之间的差异造成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不准确,相应的,第一面12和第二面13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模拟人体双目视觉原理,双目视觉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两个间隔设置图像采集件21相当于人的双眼,视角大,测距精度高。连接面11和过渡面18形成的楔形部可以理解为双眼之间的鼻梁,楔形部沿车辆行驶方向X的凸出高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楔形部凸出高度低,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与挡风玻璃的间隙小,示例性的,间隙可以是5mm-10mm,能避免车辆中控台等车辆内部部件反射的光线对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造成干扰。
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以沿水平方向向车辆前方伸出为宜,防止因图像采集件21自身携带的角度影响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精度。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挡风玻璃下,第一面12和第二面13与竖直平面之间会形成夹角,因此,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的口径要大于图像采集件21镜头211的外径,并预留出镜头211旋转所需的尺寸。
其中,外壳1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整体式结构,为便于拆装调试图像采集件21等,外壳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围成容置支撑板41与图像采集件21的容置腔;连接面11、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设置在第一壳体101上,支撑板41与第一壳体101转动连接,圆柱面15设置在第二壳体102上。
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边缘可以通过卡扣卡接或者通过若干个第三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上可以均设置散热口。
进一步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的主板23,主板23上设有避让开口的避让缺口231,主板23与第一图像采集件120、第二图像采集件120、导航板22连接,主板23上还连接有引出线,第一壳体101上设有供引出线穿出的出线孔。
主板23贴装在第一壳体101上与第一面12、第二面13相对的内壁面上,这样,连接面11与过渡面18形成的楔形部凸出主板23外,楔形部可以避免外部环境温度对主板23等的影响。请参阅图5,当楔形部为薄壁状时,楔形部内可以设置有向主板23一侧凸出的支撑柱,支撑柱的额自由端抵顶在主板23上,主板23的稳定性高。
由于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211指向主板23一侧,主板23上的避让缺口231可以大于暴露镜头211的开口,防止主板23与图像采集件的镜头211发生碰撞干涉;且避让缺口231解决了镜头211转动导致的空间需求大的问题。
为将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在挡风玻璃上,连接面11可以是平面,平面的局部或全部与挡风玻璃粘贴。考虑到挡风玻璃可以为弧形板状,本实施例中连接面11也可以为弧形面,弧形面与挡风玻璃贴合设置,连接面11与挡风玻璃的接触面积大,连接面11与挡风玻璃之间可以设置粘接件30的面积变大,粘接强度高,图像采集装置的连接可靠性高。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请参阅图1和图9,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外壳10、图像采集件21和主板23,图像采集件21和主板23位于外壳10内。
外壳10设有连接面11,连接面11与挡风玻璃通过粘接件30粘合固定,外壳10上还设有朝向车辆前方的开口,图像采集件21的镜头至少部分伸出开口。
主板23与图像采集件21连接,用于输出图像采集控制信号至图像采集件21。
图像采集件21,用于根据图像采集控制信号采集环境图像信息,并发送给主板23。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一般会安装在车辆上,当图像采集装置所在车辆在需要采集相关环境数据的道路上行驶的过程中,图像采集装置中导航板22会将采集到定位信息发送给主板23,主板23接收导航板22发送的定位信息,并在确定需要触发时,将图像采集控制信号发送给图像采集件,图像采集件在接收到图像采集控制信号后,触发拍照,即采集相应的环境图像信息。图像采集件还将采集到的环境图像信息发送给主板23,主板23接收该环境图像信息。
其中,环境图像信息包括采集的图像等信息。
如图9所示,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支撑板41和导航板22,支撑板41转动连接在外壳10内,导航板22和图像采集件21均设置在支撑板41上。
导航板22与主板23连接,用于将采集的定位信息发送至主板23。
主板23,还用于对定位信息与环境图像信息进行组合,得到图像导航组合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23接收到环境图像信息后,还可以对定位信息与该环境图像信息进行组合,即结合定位信息,将环境图像信息与所在的地理位置建立对应关系,得到图像导航组合信息,从而在后续根据该图像导航组合信息生成地图并提供给用户使用时,能够根据用户所查看的地理位置向用户展示与该地理位置存在对应关系的图像。
其中,定位信息可以包括位置信息,即图像采集装置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卫星数、卫星水平定位精度、定位时间等,该定位时间为导航板22进行定位时的时间。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件21包括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
主板23分别与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连接,用于分别输出图像采集控制信号至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
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均用于根据图像采集控制信号采集环境图像信息,并发送给主板23。
主板23,还用于对定位信息与环境图像信息进行组合,得到图像导航组合信息。
其中,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可以分别仅与主板23连接,其之间不进行连接,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使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不仅分别与主板连接,且第一图像采集件和第二图像采集件之间也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在接收到图像采集控制信号后,触发拍照,得到第一环境图像信息,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在接收到图像采集控制信号后,触发拍照,得到第二环境图像信息。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将第一环境图像信息发送给主板23,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将第二环境图像信息发送给主板23。由于第一图像采集件120与第二图像采集件130一般是同时将各自采集的环境图像信息发送给主板23,因此,主板23直接获取第一环境图像信息或第二环境图像信息对应的目标定位信息,然后将第一环境图像信息和目标定位信息进行组合,即通过将第一环境图像信息中的图像与目标定位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将第一环境图像信息与目标定位信息建立对应关系,以便于后续可以在查看某个位置时,可以直接查看该位置对应的环境图像信息,或在查看某个图像时,可以直接查看该图像对应的定位信息。在将第一环境图像信息中的图像与目标定位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即将第一环境图像信息与目标定位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得到相应的图像导航组合信息,该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包括第一环境图像信息及其对应的目标定位信息。
其中,将第二环境图像信息与定位信息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相应的图像导航组合信息的过程与上述将第一环境图像信息与定位信息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相应的图像导航组合信息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主板23在获取与环境图像信息对应的定位信息时,若在接收到环境图像信息的同时正好接收到导航板22发送的定位信息,可以将该定位信息作为该环境图像信息对应的定位信息,若在接收到环境图像信息的同时未接收到导航板22发送的定位信息,则将上一时刻或下一时刻接收到的定位信息作为该环境图像信息对应的定位信息。
可选的,主板23在接收到环境图像信息时,还可以记录其对应的曝光时刻,即图像采集时刻,因此,还可以根据环境图像信息对应的曝光时刻直接确定其对应的定位信息,即查找定位时间与环境图像信息对应的曝光时刻最接近,即时间相差最小的定位信息,查找到的定位信息便为该环境图像对应的定位信息。
其中,环境图像信息的曝光时刻可以为接收到环境图像信息的时刻,或者当环境图像信息本身便包括图像采集时刻时,便直接将该图像采集时刻作为该曝光时刻。
可选的,在对定位信息与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发送的环境图像信息进行组合之前,可以先对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发送的第一环境图像信息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发送的第二环境图像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双目图像信息,然后再将该双目图像信息与定位信息进行组合,以精确还原其所处位置的周围环境。
可选的,为了提高主板23的时间的准确性,还可以利用导航板22发送的包括时信号的GPS信号至主板23,以使主板23进行时钟同步,可实现us级精度的GPS时钟,提高主板23时钟的精准度,从而提高确定的环境图像关系与定位信息之间对应关系的准确性。
其中,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在将各自采集的环境图像信息发送给主板23时,是通过并口通信单元传输的。
可选的,导航板22实际为集成导航模块的电路板,其还可以发送姿态信息、GNSS秒脉冲(Pulse Per Second,简称PPS)、推荐定位信息(GPRMC)等信息至主板23。该姿态信息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的方向、速度等。推荐定位信息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的速度,即图像采集装置所在车辆的速度等。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23在生成图像采集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采集图像时,是按照预设触发方式确定是生成该图像采集信号的,该预设触发方式包括距离触发方式和时间触发方式。
在按照距离触发方式确定是否生成图像采集信号时,主板23根据GPRMC中的速度信息得到图像采集装置,即该车辆的移动距离,根据该移送距离确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采集图像,即将该移动距离与预设拍照距离进行比较,若该移动距离等于预设拍照距离,表示图像采集装置的移动距离满足预设拍照距离,主板23需要控制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采集相应的环境图像信息,若该移动距离小于预设拍照距离,表示图像采集装置的移动距离还未满足预设拍照距离,主板23还无需控制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采集相应的环境图像信息,图像采集装置继续移动,直接移动距离等于预设拍照距离,即每移动一定距离后,主板23便需控制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进行拍照,实现固定距离拍照,可以使移动速度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按照不同的频率进行拍照,从而可以使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环境图像信息更加可靠,采集到的环境图像信息与实际环境更加匹配,避免按照固定频率进行拍照时导致当车辆移动的速度过快时,采集到的环境图像信息过少。
其中,在根据速度信息计算图像采集装置的移动距离时,可以通过现有方法进行计算,例如,对一定时间内的速度信息进行积分,得到在该时间内的移动距离,也可以通过其它算法进行计算,在此不对根据速度信息计算移动距离的方法进行限制。
在按照时间触发方式确定是否生成图像采集控制信号时,主板23还可以间隔一定时间后,便发送相应的图像采集控制信号至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以控制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采集图像。
在确定是否生成图像采集控制信号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具体的触发方式,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其中,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包括第一相机,该相机可以为彩色相机。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包括第二相机,该相机也可以彩色相机,相应地,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采集到的图像为彩色图像(IMAGE_RGB)。
其中,导航板22可以为惯性导航板。惯性导航板包括GNSS(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地图采集终端)导航装置和IMU(Inertial measurementunit,惯性测量单元)装置,GNSS导航装置包括天线接口和第一芯片,该天线接口用来插接相关天线,第一芯片通过该天线所接收到的数据计算得到GNSS导航装置所在的位置,即确定其所在位置的定位信息。IMU装置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第二芯片,第二芯片通过加速度计获取到的加速度和陀螺仪获取到的旋转角度,计算得到该IMU装置从某时刻开始相对于某个起始位置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得到相应的姿态信息。
可选的,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
供电模块分别与主板23、第一图像采集件120、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和导航板22连接,用于分别给主板23、第一图像采集件120、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和导航板22进行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还可以包括供电模块,利用该供电模块分别给主板23、第一图像采集件120、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和导航板22进行供电,还可以给该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其它需要利用电的模块或器件进行供电。
其中,供电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置的供电设备,例如,电池等可以用来进行供电的设备,从而便于供电,或者直接利用图像采集装置所在车辆上的车载点烟器进行供电,简化图像采集装置的内部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利用多目装置来采集图像时,例如,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三目装置来采集图像时,可以在双目装置的基础上适应添加相机的个数,然后使新加的相机与主板连接,其采集图像的过程与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的过程类似。
从上述描述可知,导航板22将采集的定位信息直接发送给该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主板23,该主板23在控制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进行拍照以采集相应的环境图像信息后,该主板23可以直接对该环境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即将环境图像信息与定位信息进行组合,即将环境图像信息与定位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得到相应的图像导航组合信息,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在采集到环境图像信息后,无需将其发送给图像采集装置所在的车辆上的车载终端,以使该车载终端对该环境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因此,无需将该图像采集装置与车载终端进行连接,简化该图像采集装置与其所在车辆的连接,降低图像采集装置对车辆的依赖性,从而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车辆上时,只需将其安装在车辆上的合适位置即可,无需对车辆进行改装,以使图像采集装置与其所在车辆上的车载终端连接,减少图像采集装置的安装步骤,安装操作较简单,且将支撑板41转动连接在外壳上,通过转动该支撑板41,可以使支撑板41上的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相应转动,调节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的角度,从而保证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能够拍摄其正前方的物体,可以使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采集的环境图像信息更加符合要求。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集地图数据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11所示,主板23包括控制芯片111和第一通信模块112。
控制芯片111分别与第一图像采集件120、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和第一通信模块112连接,用于分别输出图像采集控制信号至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并接收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发送的环境图像信息,对定位信息与环境图像信息进行组合,得到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将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定位信息和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模块112。
第一通信模块112,用于将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定位信息和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170。
在本实施例中,将控制芯片111和第一通信模块112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得到主板23,即该主板23包括控制芯片111和第一通信模块112。控制芯片111用于控制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采集环境图像信息,并对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和环境图像信息进行组合处理,以得到图像导航组合信息。
当控制芯片111得到图像导航信息后,可以将确定的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导航板22发送的定位信息以及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发送的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模块112,第一通信模块112将控制芯片111发送的信息转发给第一设备170,以使第一设备170可以利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相应处理操作,例如,对图像导航组合信息中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根据提取到的特征更新地图,例如,在a位置对应的图像中存在建筑物A,便将建筑物A对应的标识添加到待更新地图中的a位置处,以对该地图进行更新,或者,直接对其进行保存操作。
当无需将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170时,主板23便无需等到确定图像导航信息后,才进行发送,在接收到定位信息和/或环境图像信息后,便可以发送给第一通信模块112,以使第一通信模块112将其转发给第一设备170,例如,仅需要将定位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170,则在接收到定位信息后,控制芯片111便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模块112,第一通信模块112将该定位信息转发给第一设备170。
其中,第一通信模块112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一有线通信模块。
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包括2G传输单元、3G传输单元、4G传输单元、5G传输单元和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传输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第一有线通信模块包括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接口单元和RJ45接口单元。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一有线通信模块连接。
其中,第一设备170包括云端数据库和/或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机。
其中,控制芯片111可以为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芯片。
当第一设备170包括云端数据库时,若控制芯片111需要将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导航板22发送的定位信息以及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发送的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即采集的信息发送给云端数据库时,控制芯片111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将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导航板22发送的定位信息以及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发送的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该云端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云端数据库后,当其它终端需要利用该信息时,可以直接连接该云端数据库,并对云端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数据。
当第一设备170包括PC机时,若控制芯片111需要将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导航板22发送的定位信息以及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发送的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PC机时,控制芯片111可以通过第一有线通信模块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该PC机。
可选的,还可以利用HDMI接口单元连接其他多媒体设备,以使控制芯片可以传输信息至该多媒体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当图像采集装置所在的车辆上的用户需要利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时,便可以通过使PC机连接到该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直接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PC机,以使用户可以在PC机上直接查看或利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地图采集终端包括第一设备170和图像采集装置。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如图12所示,该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存储设备160,存储设备160与主板23连接。
主板23,还用于将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定位信息和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存储到存储设备160。
在本实施例中,当主板23确定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后,可以将确定的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导航板22发送的定位信息以及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发送的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存储设备160。
当无需将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发送给存储设备160时,主板23便无需等到确定图像导航信息后,才进行发送,在接收到定位信息和/或环境图像信息后,便可以发送给存储设备160,例如,主板23仅需要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存储设备160,则再接收到定位信息后,便将该定位信息发送给存储设备160。
其中,存储设备160为可以是TF(Trans-flash Card)卡、U盘、机械硬盘或固态硬盘等可存储数据的设备。
其中,在主板23将确定的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导航板22发送的定位信息以及第一图像采集件120和第二图像采集件130发送的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发送给存储设备160时,实际是主板23所包括的控制芯片111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存储设备160。
其中,存储设备160可以为未设置在主板或支撑板上的,为外部存储设备,也可以直接设置在主板上,如图13所示,当将存储设备设置在主板上时,即主板还包括存储设备时,主板上的控制芯片可以直接将信息发送给存储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23将采集到的图像导航组合信息、定位信息和环境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存储到存储设备160内,存储设备便于取出或插入,从而可以使相关用户可以从存储设备160直接获取所需的数据,方便用户获取采集到的数据。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4所示,图像采集装置包括CAM1、CAM2、GNSS+IMU、FPGA、TF卡、云端数据库Cloud、Antenna1、RJ45通信单元、HDMI通信单元、4G通信单元和Antenna2。
其中,CAM1为第一图像采集件120,CAM2为第二图像采集件130,GNSS+IMU为导航板22,FPGA为控制芯片111,TF卡为存储设备160,云端数据库Cloud为第一设备170,Antenna1为插接在GNSS+IMU上的天线,Antenna2为与4G通信单元连接的天线、RJ45通信单元、HDMI通信单元、4G通信单元均为第一通信模块112中的通信单元。FPGA连接GNSS+IMU,GNSS+IMU通过Antenna1采集定位信息发送给FPGA,FPGA还接收CAM1和CAM2发送的环境图像信息。
其中,CAM1、CAM2和GNSS+IMU设置在支撑板41上,TF卡、FPGA、RJ45通信单元、HDMI通信单元、4G通信单元和Antenna2设置在主板23上。
其中,导航板22还会输出PPS、GPRMC和DRPVAA给FPGA。该DRPVAA是指输出定位信息的指令标识。
其中,在利用4G通信单元通信时,需要利用到与其连接的天线Antenna2。
其中,FPGA可以将环境图像信息直接发送TF卡,还可以通过4G通信单元,将环境图像信息发送给云端数据库Cloud。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图像采集件、角度调节组件,所述图像采集件和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位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外壳设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挡风玻璃通过粘接件粘合固定;所述外壳上还设有朝向车辆前方的开口,所述图像采集件的镜头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开口;
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操作杆,所述图像采集件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转轴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操作杆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操作杆带动所述支撑板转动,以使所述图像采集件的镜头沿水平方向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件包括第一图像采集件和第二图像采集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件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两端,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凹陷形成容置槽,导航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件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件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背离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的圆柱面,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圆柱面上,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圆柱面的周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一螺栓,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旋合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压紧在所述圆柱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栓穿过的通孔;
所述圆柱面上设有若干沿所述圆柱面的周向等间距设置的卡接凸台,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圆柱面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台,所述调节凸台和所述定位凸台均沿所述圆柱面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定位凸台卡接在任意相邻两个调节凸台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面沿车辆行驶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二面上;
所述第一面上边缘和所述第二面上边缘均贴合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所述第一面从上边缘到下边缘逐渐向车辆后方一侧远离所述连接面,所述第二面从上边缘到下边缘逐渐向车辆后方一侧远离所述连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容置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图像采集件的容置腔;
所述连接面、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避让所述开口的避让缺口,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件、所述第二图像采集件、所述导航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调节槽,所述圆柱面形成所述调节槽的底壁;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封盖封闭所述调节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挡风玻璃贴合设置。
CN201922399624.6U 2019-12-27 2019-12-27 图像采集装置 Active CN211280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9624.6U CN211280878U (zh) 2019-12-27 2019-12-27 图像采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9624.6U CN211280878U (zh) 2019-12-27 2019-12-27 图像采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0878U true CN211280878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2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9624.6U Active CN211280878U (zh) 2019-12-27 2019-12-27 图像采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08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2469A (zh) * 2021-03-30 2021-07-09 阜阳师范大学 沥青路面纹理构造图像采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2469A (zh) * 2021-03-30 2021-07-09 阜阳师范大学 沥青路面纹理构造图像采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2132B (zh) 无人飞行器及多目成像系统
JP7125554B2 (ja) 分離型車両lidarデータ収集ポッド
JP6132983B2 (ja) 雲台と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無人機
US1048458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211280878U (zh) 图像采集装置
US20080198221A1 (en) Satellite-receiver equipped video monitoring device
US11405235B2 (en) Modular vehicle sensing, assisting connected system
CN115297247B (zh) 摄像机
CN111006651B (zh) 目标跟踪数据录取便携装置和观瞄跟踪设备
CN215646984U (zh) 摄像机
CN111239758A (zh) 地图采集设备
JP6989046B2 (ja) 角速度センサー、慣性計測装置、移動体測位装置、携帯型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体
CN210781033U (zh) 图像采集双目装置、设备及终端
CN112687113A (zh) 一种路侧信息感知设备
CN217935703U (zh) 机载大幅面航空摄影系统装置
CN106060357B (zh) 成像设备、无人机及机器人
CN210689623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航空测量云台系统
CN203740140U (zh) 一种多镜头航空摄影稳定平台
US20200120311A1 (en) Integrated multi-view surveillance camera system for vehicles
JPH09101142A (ja) 撮影位置表示装置
CN216599853U (zh) 一种远距离多光谱侦查取证仪
CN214799646U (zh) 一种车载防抖网络相机
CN215474901U (zh) 传感器组合装置及无人驾驶设备
CN204473163U (zh) 用于航拍云台所搭载相机倾斜安装的安装装置
CN117008169B (zh)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定位定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