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3930U - 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33930U
CN205033930U CN201520762348.4U CN201520762348U CN205033930U CN 205033930 U CN205033930 U CN 205033930U CN 201520762348 U CN201520762348 U CN 201520762348U CN 205033930 U CN205033930 U CN 205033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district
elec
sub
install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23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23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33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33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3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电池;车身,所述车身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快换装置,所述快换装置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的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电池安装部上,所述快换装置连接在所述车身上且位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所述快换装置与所述车身之间限定出电池进出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不仅便于电池快速更换,而且电池布置紧凑合理。

Description

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已有的快换式电动车辆中,电池的形状多为规则的长方体,不仅容易与车身部件发生干涉,不便于电池的快速更换;而且电池的体积不能设计的太大,影响电池的续航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电池快速更换、电池布置紧凑合理的电动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电池;车身,所述车身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快换装置,所述快换装置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的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电池安装部上,所述快换装置连接在所述车身上且位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所述快换装置与所述车身之间限定出电池进出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不仅便于电池快速更换,而且电池布置紧凑合理。
优选地,所述电池安装部形成为上方敞开的安装槽,所述电池的底部以及侧壁与所述电池安装部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左侧壁与所述左纵梁相对且形状一致,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右侧壁与所述右纵梁相对且形状相一致。
优选地,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后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前部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容纳区,所述第一容纳区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容纳区的宽度,所述第二容纳区的宽度自所述第一容纳区向所述第三容纳区逐渐减小。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内的电池的宽度为位于所述第三容纳区内电池的宽度的1.2-1.5倍。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内的电池的宽度为990mm-1050mm,位于所述第三容纳区内电池的宽度为720mm-770mm。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内的电池的长度为位于所述第二和第三容纳区内的电池的长度的3-5倍。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内的电池的长度为1240mm-1250mm,位于所述第二和第三容纳区内的电池的长度为310mm-320mm。
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地板,所述电池进出空间由所述地板与所述快换装置共同限定出,所述电池的顶壁与所述地板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电池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子电池,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子电池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子电池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高度的1.5-3倍。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高度为120mm-160mm,所述第二子电池的高度为230mm-28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子电池长度的2-3倍。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长度为1000mm-1200mm,所述第二子电池的长度为350mm-400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子电池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凸部的高度,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介于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和所述第三凸部的高度之间,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自所述第一凸部向所述第二凸部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地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上凹的通风道,所述第一子电池上具有与所述通风道相适配的第四凸部。
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前侧壁与所述前悬架相对,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后侧壁与所述后悬架相对。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充电端子,所述快换装置还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端子的端子安装部,所述充电端子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端子安装部内,以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至与所述电池导通或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至与所述电池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电池通过所述锁止机构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快换装置上。快换装置的锁止机构包括:多个锁止块,所述锁止块上设置有锁止槽;多个锁销,所述多个锁销与所述多个锁止块分别对应,所述锁销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对应的锁止块的锁止槽内;以及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与所述多个锁销相连,且所述联动结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多个锁销同步动作以使每个所述锁销可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锁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联动结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多个锁销以每个锁销各自的枢转轴线进行枢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锁销枢转结构,每个所述锁止块上设置有所述锁销枢转结构,所述锁销可转动地套设在对应的所述锁销枢转结构上,其中所述锁销枢转结构的中心轴线构成所述枢转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多个锁销连接结构,所述多个锁销连接结构与所述多个锁销分别对应,并且每个所述锁销通过对应的所述锁销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联动结构,以使所述联动结构通过所述锁销连接结构带动所述锁销绕所述枢转轴线进行枢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块上设置有锁销容纳槽,所述锁销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锁销容纳槽内,且所述锁销的另一部分从所述锁销容纳槽内向上延伸出,且延伸出的部分通过所述锁销连接结构与所述联动结构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销具有锁舌部,所述锁舌部随所述锁销绕所述枢转轴线进行枢转以打开或关闭对应的锁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块上还设置有进口段,所述进口段连通所述锁止槽,所述锁止销具有锁舌部,所述锁舌部设置在所述锁止槽与所述进口段的交界处,所述锁舌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锁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槽与所述进口段构造为倒置的“L”形槽结构,且所述进口段连接在所述锁止槽的一侧下方且朝下敞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口段的下端开口处的宽度大于所述进口段的其余部分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槽的槽壁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缓冲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结构为橡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接触块,所述接触块设置在所述联动结构上,其中快换设备适于通过所述接触块驱动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多个锁销同步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联动结构构造为长条形的联动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联动杆位于所述多个锁止块的上方,并且所述多个锁止块沿所述联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块的厚度为10mm-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安装在快换装置的电池安装部上,且所述联动结构与所述电池安装部之间的间隙为2mm-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池安装部为矩形边框,所述锁止机构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边框的两长边的相对内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矩形边框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构造与所述锁止块的构造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电池在快换装置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换装置与前悬架、后悬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快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锁止机构的示意图,且锁销关闭锁止槽。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且锁销打开锁止槽。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止机构和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100,左纵梁101,右纵梁102,地板103,前悬架104,后悬架105,
快换装置200,电池安装部201,第一容纳区2011,第二容纳区2012,第三容纳区2013,支撑块202,端子安装部203,
电池300,第一子电池301,第四凸部3011,第二子电池302,第一凸部3021,第二凸部3022,第三凸部3023,
充电端子400,
锁止机构500,
锁止块10,锁止槽11,进口段12,
锁销20,锁销枢转结构21,锁销连接结构22,锁舌部23,
联动结构30,缓冲结构40,接触块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电池300、车身100、快换装置200。
车身100包括左纵梁101和右纵梁102,快换装置200设有用于安装电池300的电池安装部201,电池300可拆卸地连接在电池安装部201上,快换装置200连接在车身100上且位于左纵梁101和右纵梁102之间,快换装置200与车身100之间限定出电池进出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电池300可拆卸地设在快换装置200上且可通过电池进出空间装入和移出电池安装部201,便于电池300快速更换,而且快换装置200位于左纵梁101和右纵梁102之间,使电池300布置更紧凑合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池300安装到电池安装部201上后,电池300的顶部可部分进入电池进出空间内或未进入电池进出空间内,当将电池300与快换装置200的连接解锁后,电池300被向上顶至电池进出空间,随后水平移动电池300就能将电池300从快换装置200上拆下。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安装部201形成为上方敞开的安装槽,电池300的底部以及侧壁与电池安装部201相适配。具体地,快换装置200形成为上方敞开的壳体,快换装置200的内壁限定出安装槽,电池安装部201的内底壁与电池300的底壁相适配,电池安装部201的内侧壁与电池300的侧壁相适配,电池安装部201的内侧壁上设有锁止机构500以使电池300可拆卸地连接在快换装置200上,由此,电池300在电池安装部201内的固定更稳定、可靠,合理利用了电池安装部201内的空间。
进一步地,电池安装部201的左侧壁与左纵梁101相对且形状一致,电池安装部201的右侧壁与右纵梁102相对且形状相一致。结合图1和图3,左纵梁101在前后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与电池安装部201的左侧壁在前后方向的延伸轨迹相一致,同理,右纵梁102在前后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与电池安装部201的右侧壁在前后方向的延伸轨迹相一致。
由此,车身100的左纵梁101与电池300的左侧壁的形状大体一致,车身100的右纵梁102与电池300的右侧壁的形状大体一致,合理利用了车身100自身的结构形状实现了电池300宽度的最大化,在保证电池300装拆的前提下,有效延长了电池300的续航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参照图3,电池安装部201的后部的宽度小于电池安装部201的前部的宽度。相应地,电池300的后部的宽度也小于电池300的前部的宽度。由此,进一步增强了电池安装部201与车身100左纵梁101和右纵梁102的匹配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池安装部201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容纳区2011、第二容纳区2012以及第三容纳区2013,第一容纳区2011的宽度大于第三容纳区2013的宽度,第二容纳区2012的宽度自第一容纳区2011向第三容纳区2013逐渐减小。相应地,电池300的宽度变化趋势与电池安装部201的宽度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各个容纳区的宽度是指平均宽度。
具体而言,第一容纳区2011、第三容纳区2013为方形,第二容纳区2012为等腰梯形,第一至第三容纳区2013的中心轴同轴,第一容纳区2011的左侧边以及第三容纳区2013的左侧边分别与第二容纳区2012的其中一个斜边的两端连接,第一容纳区2011的右侧边以及第三容纳区2013的右侧边分别与第二容纳区2012的另一个斜边的两端连接。由此,电池安装部201的形状更规整,便于电池300的拆装。
可选地,位于第一容纳区2011内的电池300的宽度为位于第三容纳区2013内的电池300的宽度的1.2-1.5倍。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容纳区2011内的电池300的宽度为990mm-1050mm,位于第三容纳区2013内的电池300的宽度为720mm-770mm。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第一容纳区2011内的电池300的宽度是指电池300上与第一容纳区2011相适配的那部分的宽度,相应地,位于第二容纳区2012内的电池300的宽度是指电池300上与第二容纳区2012相适配的那部分的宽度,位于第三容纳区2013内的电池300的宽度是指电池300上与第三容纳区2013相适配的那部分的宽度。
优选地,位于第一容纳区2011内的电池300的长度为位于第二容纳区2012和第三容纳区2013内的电池300长度的3-5倍。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容纳区2011内的电池300的长度为1240mm-1250mm,位于第二容纳区2012和第三容纳区2013内的电池300长度为310mm-320mm。由此,快换装置200的电池安装部201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身100还包括地板103(参见图1),电池进出空间由地板103与快换装置200共同限定出,电池300的顶壁与地板103相适配。具体地,电池300安装到电池安装部201上后,快换装置200的顶部与底板的底部共同限定出可供电池300进出的电池进出空间。由此,在保证电池300通过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板103下方的不规则的空间,实现了电池300容积的最大化。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电池300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子电池301和第二子电池302,第一子电池301的高度小于第二子电池302的高度。相应地,地板103上与第一子电池301对应的底端的高度低于地板103上与第二子电池302对应的底端的高度。这样,进一步增强了电池300与车身100的地板103的匹配度。
相应地,第一子电池301和第二子电池302的宽度大小与其所在的电池安装部201的容纳区的宽度相对应。
优选地,地板103的下表面具有向上凹的通风道,第一子电池301上具有与通风道相适配的第四凸部3011(参见图2)。由此,进一步增强了电池300的续航里程,提高了电池300的使用时间。
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子电池302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凸部3021、第二凸部3022以及第三凸部3023,第一凸部3021的高度大于第三凸部3023的高度,第二凸部3022的高度介于第一凸部3021的高度和第三凸部3023的高度之间,第二凸部3022的高度自第一凸部3021向第二凸部3022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子电池302的高度为第一子电池301的高度的1.5-3倍。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子电池301的高度为120mm-160mm,第二子电池302的高度为230mm-280mm。由此,电池300以及快换装置200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第一子电池301的长度为第二子电池302长度的2-3倍。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子电池301的长度为1000mm-1200mm,第二子电池302的长度为350mm-400mm。这样,电池300在整车上的分布更合理,保证整车具有合理的轴荷分配以及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车身100还包括前悬架104和后悬架105,电池安装部201的前侧壁与前悬架104相对,电池安装部201的后侧壁与后悬架105相对。由此,快换装置200位于前悬架104、后悬架105、左纵梁101、右纵梁102限定出的空间内,其在整车上的布置更紧凑、合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动车辆还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充电端子400,快换装置200还具有用于容纳充电端子400的端子安装部203,充电端子400可滑动地设在端子安装部203内,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至与电池300导通或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至与电池300断开。由此,快换装置200的充电端子400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自动运动至与电池300导通或断开,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此外,快换装置200与前悬架104、后悬架105、左纵梁101、右纵梁102保持合理的间隙,以为充电端子400上的高压线束、制动管路以及驻车拉线提供走线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电池通过锁止机构可拆卸地连接在快换装置上,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止机构500。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锁止机构500可以包括:多个锁止块10、多个锁销20和联动结构30。
如图6和图7所示,锁止块10上设置有锁止槽11,电池上设置的电池安装柱(图未示出)可以配合在锁止槽11内。多个锁销20与多个锁止块10分别对应,也就是说,锁销20与锁止块10的数量是一致的,例如参见图6的示例,锁销20与锁止块10均为3个,但不限于此。
锁销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对应的锁止块10的锁止槽11内,在图6和图7的示例中,锁销20是一部分位于锁止槽11内而另一部分从锁止槽11内延伸出的。联动结构30与多个锁销20相连,而且联动结构30设置成能够带动多个锁销20同步动作以使每个锁销20可打开或关闭对应的锁止槽11,换言之,通过联动结构30带动多个锁销20同步打开或关闭对应的锁止槽11,这样通过操作一个联动结构30可以实现对多个锁止槽11状态的切换,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止机构500,其多个锁销20由一个联动结构30操作,这样可以大大简化锁止机构500的构造以及占用体积,且操作方便。
其中,快换装置200可以应用在车辆(例如电动汽车)上,快换装置200可以用于快速更换电池300,锁止机构500可以锁止电池300以将电池300安装在快换装置200上以使得电池300可以作为车辆的动力源。其中,如上所述,电池300上设置有电池安装柱(图未示出),锁止机构500通过锁止电池安装柱,即通过锁销20将电池安装柱限制在锁止槽20内来实现限位,从而可以将电池300安装在快换装置20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联动结构30可以设置成能够带动多个锁销20以每个锁销20各自的枢转轴线进行枢转。也就是说,在联动结构30带动多个锁销20绕各自的枢转轴线进行枢转运动时,锁销20可以打开或关闭对应的锁止槽11。
其中,当联动结构30带动锁销20打开锁止槽11时,电池安装柱可以进入到锁止槽11内或者脱离锁止槽11。如图8所示,当联动结构30带动锁销20关闭锁止槽11时,锁销20可以将电池安装柱限定在锁止槽11内,从而电池300被安装在快换装置200上。当电池安装柱进入到锁止槽11内,锁销20即可开始关闭锁止槽11,可以使得锁止机构500锁止过程迅速。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锁销20打开或关闭锁止槽11的部分可以为伸入锁止槽11的部分,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锁销20具有锁舌部23,锁舌部23随锁销20绕枢转轴线进行枢转以打开或关闭对应的锁止槽11。锁舌部23设在锁止槽11处,在电池安装柱伸入锁止槽11后,锁舌部23关闭锁止槽11以将电池300安装在快换装置200上。
如上所述,联动结构30与多个锁销20相连,从而联动结构30带动多个锁销20同时关闭或打开相对应的锁止槽11,也就是说,锁止机构500可以同时锁止多个电池安装柱,可以使得电池300在快换装置200上安装可靠。
同理,当快换装置200更换电池300(即锁止机构500解锁电池300)时,联动结构30带动锁销20打开锁止槽11,电池安装柱可以脱离锁止槽11,从而电池300可以从快换装置200拆卸下来。由此,电池300拆卸过程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快换装置200的锁止机构500,通过设置联动结构30,可以实现多个锁销20同时关闭或打开相对应的锁止槽11,锁止机构500可以同时锁止多个电池安装柱,可以使得电池300在快换装置200上安装可靠。而且,锁止机构500结构简单,锁止过程迅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锁止机构500还可以包括:锁销枢转结构21,每个锁止块10上设置有锁销枢转结构21,锁销20可转动地套设在对应的锁销枢转结构21上,其中锁销枢转结构21的中心轴线构成上述的枢转轴线。换言之,锁销20在打开或关闭锁止槽11时,锁销20绕锁销枢转结构21的中心轴线(即枢转轴线)进行枢转运动。可选地,锁销枢转结构21可以为铆钉,铆钉将锁销20的一端安装在锁止块10上,而且锁销20可以绕铆钉的中心轴线进行枢转运动。由此,锁止机构500结构简单,而且锁销20和锁止块10连接可靠。
如图6和图7所示,锁止机构500还可以包括:多个锁销连接结构22,多个锁销连接结构22与多个锁销20分别对应,并且每个锁销20通过对应的锁销连接结构22连接在联动结构30上,以使联动结构30通过锁销连接结构22带动锁销20绕枢转轴线进行枢转。可选地,锁销连接结构22可以为铆钉,铆钉可以将锁销20的另一端安装在联动结构30上,其中,锁销20可以相对联动结构30转动运动。由此,锁止机构500结构简单,而且锁销20和联动结构30连接可靠。
进一步地,锁止块10上可以设置有锁销容纳槽(图未示出),锁销20的一部分设置在锁销容纳槽内,而且锁销20的另一部分从锁销容纳槽内向上延伸出,而且锁销20的向上延伸出的部分可以通过锁销连接结构22与联动结构30相连。可以理解的是,锁销20可以穿过锁销容纳槽与联动结构30相连。通过设置锁销容纳槽,可以便于锁销20绕自身的枢转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锁止块10上还可以设置有进口段12,进口段12连通锁止槽11,锁销20具有锁舌部23,锁舌部23设置在锁止槽11与进口段12的交界处,锁舌部23用于打开或关闭锁止槽11。换言之,锁销20的锁舌部23可以连通锁止槽11和进口段12,以及断开进口段12和锁止槽11。在锁舌部23打开锁止槽11时,电池安装柱可以通过进口段12进入到锁止槽11内,在锁舌部23关闭锁止槽11时,电池安装柱被限定在锁止槽11内。
可选地,如图7所示,锁止槽11与进口段12构造为倒置的“L”形槽结构,而且进口段12连接在锁止槽11的一侧下方且朝下敞开。可以理解的是,朝向下方敞开的进口段12可以便于电池安装柱从下方向上进入到进口段12,并且进入到锁止槽11内,以及可以便于电池安装柱脱离锁止槽11和进口段12,也就是说,朝向下方敞开的进口段12可以便于电池300的安装拆卸,可以提高快换装置200的安装拆卸电池300的效率,提高车辆的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锁止槽11和进口段12可以由锁止块10的结构限定出,可选地,锁止块10可以为一体成型件。由此,锁止块10结构简单且可靠,制造成本低。而且锁止块10可以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电池安装部201上。铆钉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和安装需要进行设定。
优选地,如图7所示,进口段12的下端开口处的宽度可以大于进口段12的其余部分的宽度。由此,进口段12的下端开口的宽度可以大于进口段12的上端开口的宽度,当快换装置200安装电池300时,下端开口的宽度较大的进口段12可以对电池安装柱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便于电池安装柱进入到进口段12内,从而可以缩短电池安装柱进入到锁止槽11内的时间,提高快换装置200的安装效率。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构成进口段12的锁止块10的两个侧壁可以大体成“八”字形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锁止槽11的槽壁的至少一部分上可以设置有缓冲结构40。其中,可选地,缓冲结构40可以设置在与锁舌部23相对应的锁止槽11的槽壁上,但是并不限于此,缓冲结构40还可以设置在与锁舌部23相邻的锁止槽11的槽壁上。需要说明的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的操作(例如加速或者减速)或者路面的原因,导致电池安装柱在锁止槽11内运动,电池安装柱会与锁止槽11的侧壁发生碰撞和摩擦。通过设置缓冲结构40,可以缓解在车辆运动过程中电池安装柱与锁止槽11的槽壁之间的碰撞以及摩擦,降低电池安装柱和锁止块10的受损程度,从而可以延长锁止块10的使用寿命和电池安装柱的使用寿命。优选地,缓冲结构40可以为橡胶垫,但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锁止机构500还可以包括:接触块50,接触块50设置在联动结构30上,其中快换设备(图未示出)适于通过接触块50驱动联动结构30带动多个锁销20同步动作。快换设备可以将需要安装的电池300输送到快换装置200上,其中,快换设备上可以设置有用于驱动接触块50的伸缩结构。
当安装电池300时,快换设备带动电池300从下向上运动逐渐靠近快换装置200,当电池安装柱进入到进口段12或者靠近锁销20的锁舌部23时,快换设备上的伸缩结构可以驱动联动结构30向上运动,从而联动结构30可以带动多个锁销20绕各自的枢转轴线进行正方向枢转(设定锁销20打开锁止槽11时锁销20的枢转方向为正方向),锁销20打开相对应的锁止槽11,电池安装柱进入到相应的锁止槽11内,而且电池安装柱可以在锁止槽11内从后向前运动。
当电池安装柱进入到锁止槽11且接触到缓冲结构40时,快换设备上的伸缩结构可以向下缩回,也就是说,伸缩结构不再止抵在接触块50上,从而接触块50和联动结构30可以带动多个锁销20绕各自的枢转轴线进行反方向枢转(设定锁销20关闭锁止槽11时锁销20的枢转方向为反方向),锁销20的锁舌部23关闭锁止槽11以将电池安装柱限定在锁止槽11内,从而可以完成电池300安装在快换装置200上的过程。
可选地,接触块50与联动结构30可以为分体结构,接触块50可以整体设置在联动结构30的下方,而且可以位于两个锁止块10之间,从而可以降低锁止机构500占用电池300的空间,提高快换装置200的空间利用率。其中,可选地,接触块50的高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锁止块10的高度,从而可以便于接触块50的设置,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由此,通过设置接触块50,可以省略电池安装柱顶开锁销20进入锁止槽11的过程,也就是说,电池安装柱无需与锁销20的锁舌部23接触即可进入到锁止槽11内,从而可以降低电池300的安装难度,提高快换装置200安装电池300的效率,而且可以延长电池安装柱和锁销2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联动结构30可以构造为长条形的联动杆。由此。多个锁销20和多个锁止块10可以在长条形的联动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可选地,联动杆可以位于多个锁止块10的上方。当锁销20关闭锁止槽11时,在锁销20和联动杆的重力作用下,锁销20可以快速关闭锁止槽11,从而可以使得锁止机构500锁止过程迅速。而且当锁销20关闭锁止槽11后,联动杆止抵在多个锁止块10的上表面上,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安装柱将锁销20顶开以打开锁止槽11,进而可以提高锁止机构500的锁止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6所示,锁止块10的厚度H1可以为10mm-15mm。优选地的,锁止块10的厚度H1可以为15mm。由此,当锁止机构500安装在电池安装部201的内表面上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可以保证电池300最大化设计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延长车辆的行驶里程。
可选地,锁止机构500用于安装在快换装置的电池安装部201上,而且联动结构30与电池安装部201之间的间隙为2mm-3mm。由此,可以有效防止联动结构30与电池安装部201的接触,从而可以使得联动结构30可以自由运动,使得锁止机构500锁止可靠。优选地,联动结构30与电池安装部201之间的间隙可以为2.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换装置200,包括:电池安装部201和上述实施例的锁止机构500。锁止机构500安装在电池安装部201上。可选地,如图5所示,电池安装部201可以为矩形边框,锁止机构500可以为两组,而且两组锁止机构500分别设置在矩形边框的两长边(即图5所示的电池安装部201的沿前后方向的边)的相对内侧面上。通过设置两个锁止机构500,可以保证电池300在快换装置200上的安装可靠性。
其中,可选地,两个锁止机构500可以在电池安装部201的两条长边上对称设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两个锁止机构500可以在电池安装部201的两条长边上相错设置,即在图5所示的前后方向上,两个锁止机构500间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换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快换装置200的锁止机构500,快换装置200安装和拆卸电池300效率高,而且安装电池300的可靠性高。另外,快换装置200结构简单。
可选地,如图5所示,矩形边框的内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支撑块202,支撑块202的构造与锁止块10的构造可以相同。电池300上可以设置有与支撑快一一对应的电池安装柱,当安装电池300时,多个电池安装柱分别进入到相对应的锁止块10的锁止槽11内或者相对应的支撑块202的槽内。由此,支撑块202可以起到辅助安装的作用,提高电池300在快换装置200上的安装效率,提高电池300在快换装置200上的安装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快换装置200。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快换装置200的车辆的电池300安装可靠,而且安装拆卸效率高,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
车身,所述车身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
快换装置,所述快换装置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的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电池安装部上,所述快换装置连接在所述车身上且位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所述快换装置与所述车身之间限定出电池进出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部形成为上方敞开的安装槽,所述电池的底部以及侧壁与所述电池安装部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左侧壁与所述左纵梁相对且形状一致,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右侧壁与所述右纵梁相对且形状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后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前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容纳区,所述第一容纳区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容纳区的宽度,所述第二容纳区的宽度自所述第一容纳区向所述第三容纳区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内的电池的宽度为位于所述第三容纳区内电池的宽度的1.2-1.5倍;或者
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内的电池的宽度为990mm-1050mm,位于所述第三容纳区内电池的宽度为720mm-77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内的电池的长度为位于所述第二和第三容纳区内的电池的长度的3-5倍;或者
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内的电池的长度为1240mm-1250mm,位于所述第二和第三容纳区内的电池的长度为310mm-3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地板,所述电池进出空间由所述地板与所述快换装置共同限定出,所述电池的顶壁与所述地板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子电池,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子电池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电池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高度的1.5-3倍;或者
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高度为120mm-160mm,所述第二子电池的高度为230mm-280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子电池长度的2-3倍;或者
所述第一子电池的长度为1000mm-1200mm,所述第二子电池的长度为350mm-4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电池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凸部的高度,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介于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和所述第三凸部的高度之间,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自所述第一凸部向所述第二凸部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上凹的通风道,所述第一子电池上具有与所述通风道相适配的第四凸部。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前侧壁与所述前悬架相对,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后侧壁与所述后悬架相对。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充电端子,所述快换装置还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端子的端子安装部,所述充电端子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端子安装部内,以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至与所述电池导通或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至与所述电池断开。
CN201520762348.4U 2015-09-29 2015-09-29 电动车辆 Active CN205033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2348.4U CN205033930U (zh) 2015-09-29 2015-09-29 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2348.4U CN205033930U (zh) 2015-09-29 2015-09-29 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33930U true CN205033930U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9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2348.4U Active CN205033930U (zh) 2015-09-29 2015-09-29 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3393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9662A (zh) * 2018-08-29 2019-01-08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模块及包含其的电动车
CN10999466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总成及含其的电动车
CN109986992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件集成装置及含其的电池包总成
CN110962808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底盘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CN111048705A (zh) * 2018-10-12 2020-04-21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新能源车
CN111439157A (zh) * 2018-12-29 2020-07-24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快换支架、车辆及电控方法
CN113263896A (zh) * 2021-05-18 2021-08-1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兼容平台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466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总成及含其的电动车
CN109986992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件集成装置及含其的电池包总成
CN109159662A (zh) * 2018-08-29 2019-01-08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模块及包含其的电动车
CN110962808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底盘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CN111048705A (zh) * 2018-10-12 2020-04-21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新能源车
CN111439157A (zh) * 2018-12-29 2020-07-24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快换支架、车辆及电控方法
CN114889418A (zh) * 2018-12-29 2022-08-12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快换支架、车辆及电控方法
CN113263896A (zh) * 2021-05-18 2021-08-1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兼容平台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3930U (zh) 电动车辆
CN105109321A (zh) 锁止机构以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快换装置和车辆
CN105150820A (zh) 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快换控制系统
CN217227278U (zh) 底盘换电式电动重卡汽车
CN205255985U (zh) 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快换控制系统
CN105216645A (zh) 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快换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2824135B (zh)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8278020B (zh) 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
CN203739614U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快速更换结构
CN115832592A (zh) 电池包及包括其的电动车辆
CN103350636A (zh) 一种电动乘用车底盘悬挂式电池箱
CN202429052U (zh) 固定式电动汽车电池快换机构
CN204020667U (zh) 一种车载饮水机
CN103832258A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快速更换结构
CN202899698U (zh) 旋转式路内泊车装置
CN210174671U (zh) 用于不同换电车型的车载电池智能快拆快装的锁止装置
KR101284315B1 (ko) 전기차량의 배터리 교환시스템
CN111746342A (zh) 不同换电车型的车载电池智能快拆快装的锁止控制方法
CN206926643U (zh) 贯通道顶板及列车
CN201703236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固定结构
CN203864415U (zh) 电动客车
CN209191716U (zh) 一种移动式充电桩装置
CN111746341A (zh) 用于不同换电车型的车载电池智能快换的锁止机构
CN110481517A (zh) 一种电动车停放单元与工作方法、服务站、服务站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6401307U (zh) 一种用于观光电动车的碰撞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