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8020B - 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 - Google Patents
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78020B CN108278020B CN201711472436.0A CN201711472436A CN108278020B CN 108278020 B CN108278020 B CN 108278020B CN 201711472436 A CN201711472436 A CN 201711472436A CN 108278020 B CN108278020 B CN 1082780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electric car
- hole
- panel
- ga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2—Small garages, e.g. for one or two cars
- E04H6/025—Small garages, e.g. for one or two cars in the form of an overhead canopy, e.g. carpo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涉及共享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领域,包括主体框架、面板、充电机构、锁定机构和控制机构,面板铺设于主体框架上,充电机构与主体框架活动连接,面板开设有充电口,充电机构设置有充电头,充电头用于穿过充电口并为电动汽车充电。该车库既可以作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又可以作为停靠电动汽车的车位。该车库将充电机构设置在面板以下,当电动汽车行驶到面板上的时候,轮胎会压到充电机构的承压板,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充电头被抬起来并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杆插接,开始充电,无需单独进行充电操作,使用非常的方便。该智能车库还有识别功能,非系统内的车辆无法驶入该车库内,避免其他车辆的占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共享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汽车都是以不可再生的汽油或者天然气资源为动力源,并且普通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油的燃烧会排放大量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人们生产出了采用电力作为能源的新型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出现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能源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防止污染。并且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将共享的概念与电动汽车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将电动汽车作为公共的资源,人们只需要花费少许的费用都可以使用,该方法更加的节约资源。现有技术中对于共享电动汽车能源的供应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充电,另外一种是直接更换电池,虽然更换电池的速度快些,但是费用相比充电更加的昂贵。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的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充电的时候,需要使用者将电动汽车停靠在固定的地方,然后下车打开电动汽车的充电头,然后与充电装置相连,等待充电结束后又收起充电装置,操作非常的复杂,并且,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自觉性,实际情况中,由于一些人的自觉性不高,许多人在使用之后不会为电动汽车充电,导致共享电动汽车电量不足而无法使用,浪费了公共资源。
现有技术中的充电装置有许多,中国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CN206117253U),包括埋设于地面下部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充电控制箱,充电控制箱内设置有充电控制器,充电控制器包括充电电路和计费系统,充电控制器上连接有充电枪和控制屏,控制屏设置于地面上部,控制屏上设置有显示屏、按键区和刷卡区,充电控制箱上部设置有盖板,充电枪放置于盖板上部,箱体口部设置有箱盖。本充电桩埋设于地面底部,占地面积小,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充电桩体积大,占地面积多的问题,在同等面积的停车场和充电站内,采用本充电桩,充电位数量增多,增加了充电能力和汽车容量。但是该装置需要将埋设于地下的充电枪拿出来才能为电动汽车充电,操作同样非常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使上述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包括主体框架、面板和充电机构,所述面板铺设于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充电机构与所述主体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面板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机构设置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用于穿过所述充电口并为电动汽车充电。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横梁和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的一端为进库端,所述纵梁的另一端为停靠端,其中一根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进库端,另一根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停靠端,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安装板、至少两块承压板和至少两块连接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均位于所述面板的底部,所述承压板的一端靠近所述停靠端,所述承压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远离所述承压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两块所述承压板和两块所述安装板沿所述安装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纵梁转动连接,所述面板的与所述承压板对应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承压板能够往复运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充电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头包括底座、充电部和至少四根连接弹簧,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底座的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四根所述连接弹簧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四个角,所述弹簧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充电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停靠端的所述横梁设置有两根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压板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部为四棱柱型,且所述充电部的截面面积从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逐渐变小,所述电动汽车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充电部相匹配的插孔,所述充电部的顶部设置有充电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孔相匹配的充电杆,所述充电杆用于与所述充电孔插接,所述充电孔包括梯形孔和圆孔,所述梯形孔与所述圆孔连通,所述梯形孔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梯形孔的另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宽度与所述圆孔的直径相等,所述梯形孔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圆孔的远离所述停靠端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锁定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进库端,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感应件、驱动件和锁定件,所述感应件用于感知所述电动汽车的出、入库信号,所述感应件和所述驱动件均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接收所述感应件的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件开启或者关闭,所述锁定件包括转轴和锁杆,所述面板的与所述锁杆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杆的底部连接,所述锁杆能够往复运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内设置有控制器、第一电动开关和第二电动开关,所述第一电动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动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开关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动开关将所述充电头与市政电网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显示杆,所述显示杆设置有显示灯,所述显示灯用于显示所述充电车库的使用状态。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还设置有遮雨机构,所述遮雨机构包括顶棚和四根支柱,四根所述支柱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四个角,所述顶棚设置于所述支柱的顶部。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两根所述纵梁的边沿还设置有挡边,所述停靠端的靠近所述承压板的部位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电动汽车的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该车库既可以作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又可以作为停靠电动汽车的车位。该车库将充电机构设置在面板以下,当电动汽车行驶到面板上的时候,轮胎会压到承压板,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充电头被抬起来并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杆插接,开始充电,无需单独进行充电操作,使用非常的方便。另外,该智能车库还有识别功能,非系统内的车辆无法驶入该车库内,避免其他车辆的占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充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充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主体框架;11-纵梁;110-进库端;111-停靠端;112-挡边;113-挡块;114-复位弹簧;12-横梁;20-面板;21-充电口;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30-充电机构;31-充电头;310-底座;311-充电部;312-连接弹簧;313-梯形孔;3130-第一端;3131-第二端;314-圆孔;32-安装板;33-承压板;34-连接板;40-锁定机构;41-感应件;42-驱动件;43-锁定件;430-转轴;431-锁杆;50-控制机构;51-显示杆;52-显示灯;60-遮雨机构;61-顶棚;62-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包括主体框架10、面板20、充电机构30、锁定机构40、控制机构50和遮雨机构60,面板20铺设于主体框架10上,电动汽车需要行驶到面板20上进行充电,主体框架10为承力结构。充电机构30可以直接为电动汽车充电;锁定机构40的作用是该智能充电车库未使用的时候将其锁住,避免其他车辆占用,影响正常的实用;而控制机构50是起到系统控制的作用,既可以控制充电机构30的启动和关闭,又可以控制锁定机构40的开启和关闭。遮雨机构60用于对该车库进行遮挡,减少雨水的侵蚀。
充电机构30与主体框架10活动连接,面板20开设有充电口21,充电机构30设置有充电头31,充电头31用于穿过充电口21并为电动汽车充电。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0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横梁12和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纵梁11,纵梁11的一端为进库端110,纵梁11的另一端为停靠端111,其中一根横梁12连接于进库端110,另一根横梁12连接于停靠端111,也就是说主体框架10为一个整体,使主体框架10可以更稳定的固定在地面。
在本实施例中,两根纵梁11的边沿还设置有挡边112,挡边112的作用是避免电动汽车的位置偏离太远而使充电头31无法为其充电。停靠端111设置有挡块113,同样的,这里的挡块113是用于阻挡电动汽车的,使得电动汽车行驶到挡块113的位置时,充电头31正好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杆相对应。
请参照图3所示,充电机构30包括安装板32、至少两块承压板33和至少两块连接板34,安装板32用于安装充电头31,承压板33用于承受电动汽车的压力,承压板33为弧形,连接板34的作用是将承压板33和安装板32连接在一起并将承压板33受到的压力传递至安装板32,使安装板32向上运动,从而使充电头31能够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杆相配合。
具体的,安装板32和连接板34均位于面板20的底部,承压板33的一端靠近停靠端111,承压板33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4的一端连接,连接板34的远离承压板33的一端与安装板32连接,两块承压板33和两块安装板32沿安装板3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连接板34与纵梁11转动连接,面板20的与承压板33对应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通孔22,承压板33能够往复运动于第一通孔22的两侧,这里的两侧是指第一通孔22的上下两侧。充电头31安装于安装板32的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机构30是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工作的。两块承压板33的位置与电动汽车两侧轮胎的位置相匹配,使电动汽车可以同时压住两块承压板33,而由于纵梁11与连接板34是转动连接的,当电动汽车压到承压板33的时候,安装板32以连接板34和纵梁11连接的部位作为支点向上运动,使安装在安装板32上的充电头31向上运动,并最后抵接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插杆上进行充电。
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头31包括底座310、充电部311和至少四根连接弹簧312,底座310固定于安装板32的中间位置,底座310的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四根连接弹簧312分别设置于底座310的四个角,弹簧的远离底座310的一端与充电部311连接。连接弹簧312可以起到连接和缓冲的作用,而每个人的驾驶技术不一样,所以电动汽车行驶到面板20上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连接弹簧312就发挥其另外一个作用,在连接弹簧312的作用下,充电部311可以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浮动,使得充电部311始终能够为电动汽车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部311为四棱柱型,且充电部311的截面面积从靠近底座310的一端向远离底座310的一端逐渐变小,充电部311的顶部设置有充电孔,充电孔包括梯形孔313和圆孔314,梯形孔313与圆孔314连通,梯形孔313的一端为第一端3130,梯形孔313的另一端为第二端3131,第一端3130的宽度与圆孔314的直径相等,梯形孔313的宽度从第一端3130向第二端3131逐渐增大,且第二端3131设置于圆孔314的远离停靠端11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汽车的底部同样需要设置相应的结构来与充电头31相匹配,具体的,电动汽车的底部设置有与充电部311相匹配的插孔,插孔内设置有与充电孔相匹配的充电杆,充电杆用于与充电孔插接,并且,这里的插孔同样设置成与充电头31相匹配的梯形,当电动汽车驶入该车库后,从轮胎开始碾压承压板33到完全将承压板33压下的过程中,充电头31从插孔的一侧逐渐被压入插孔内,由于插孔为梯形,并且充电部311与底座310之间设置了连接弹簧312,使得电动汽车在向前移动的过程当中,充电部311向上运动并自动调节与插孔的相对位置;当充电部311进入插孔后,插杆首先插入充电部311上的梯形孔313内,然后再插入圆形孔内,电动汽车刚好到达挡块113的位置,此时电动汽车停止移动,充电部311与插杆相互插接配合,即开始了充电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停靠端111的横梁12设置有两根复位弹簧114,复位弹簧114的作用是在电动汽车离开之后,将承压板33弹回初始的位置,避免再次进行充电的时候,充电头31仍然在工作状态而挡住充电汽车进入。具体的,复位弹簧114的一端与横梁12固定,复位弹簧114的另一端与承压板33的远离连接板34的一端连接。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40设置于进库端110,锁定机构40包括感应件41、驱动件42和锁定件43,感应件41用于感知电动汽车的出、入库信号。
感应件41和驱动件42均与控制机构50电连接,控制机构50用于接收感应件41的信号并控制驱动件42开启或者关闭,锁定件43包括转轴430和锁杆431,面板20的与锁杆43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23,转轴430的一端与驱动件42连接,转轴430的另一端与锁杆431的底部连接,锁杆431能够往复运动于第二通孔23的两侧,也就是说,当锁杆431立起来的时候,就是车库的锁定状态,在驱动件42的作用下,锁杆431随转轴430转动至第二通孔23的底部之后就是车库的开启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共享电动汽车的使用通常都是以系统为载体,用户通过手机或者其他设备在系统里边下单,然后使用相应的电动汽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车辆信息都会录入系统当中,而每辆共享电动汽车都会有自己的身份识别码,上述的感应件41在对共享电动汽车进行识别的时候,是通过识别共享电动汽车的识别码来实现的,当共享电动汽车进入该智能车库的时候,感应件41会对该电动汽车对应的识别码进行识别,当该识别码属于系统内的识别码时,感应件41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机构50,然后控制机构50控制驱动件42开启,使锁定件43处于打开状态,同样的,当电动汽车离开之后,感应件41感应到电动汽车的识别码离去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控制机构50,控制机构50控制驱动件42关闭,使锁定件43进入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50内设置有控制器、第一电动开关和第二电动开关(图中未示出),第一电动开关和第二电动开关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电动开关与驱动件42电连接,第二电动开关将充电头31与市政电网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电动开关和第二电动开关的开启和关闭来分别控制驱动件42和充电头31。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引起触电事故,充电头31的电路需要通过第二电动开关来开启,当感应件41感应到属于本系统内的共享电动汽车的识别码之后,将该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首先是控制锁定件43的开启,另外还会控制第二电动开关开启,当第二电动开关开启之后,充电头31才会和市政电网连通,可以防止其他非本系统内的电动汽车私自充电,也可以有效的避免触电事故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50的顶部设置有显示杆51,显示杆51设置有显示灯52,显示灯52用于显示充电车库的使用状态。该使用状态包括,充电车库正在使用以及充电车库未使用,当充电车库未使用的时候,显示灯52显示绿色,当充电车库正在使用的时候,显示灯52显示红色。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对应的颜色。另外,也可以将显示灯52显示的车库使用状态传递至系统内部,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设备查看到车库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遮雨机构60包括顶棚61和四根支柱62,四根支柱62的一端分别设置于主体框架10的四个角,顶棚61设置于支柱62的顶部。这里的遮雨棚可以挡住外部的雨水,既可以保护充电车库,也可以保护停靠在充电车库上的电动汽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包括主体框架(10)、面板(20)和充电机构(30),所述面板(20)铺设于所述主体框架(10)上,所述充电机构(30)与所述主体框架(10)活动连接,所述面板(20)开设有充电口(21),所述充电机构(30)设置有充电头(31),所述充电头(31)用于穿过所述充电口(21)并为电动汽车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0)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横梁(12)和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纵梁(11),所述纵梁(11)的一端为进库端(110),所述纵梁(11)的另一端为停靠端(111),其中一根所述横梁(12)连接于所述进库端(110),另一根所述横梁(12)连接于所述停靠端(111),所述充电机构(30)包括安装板(32)、至少两块承压板(33)和至少两块连接板(34),所述安装板(32)和所述连接板(34)均位于所述面板(20)的底部,所述承压板(33)的一端靠近所述停靠端(111),所述承压板(33)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4)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34)的远离所述承压板(3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32)连接,两块所述承压板(33)和两块所述安装板(32)沿所述安装板(3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板(34)与所述纵梁(11)转动连接,所述面板(20)的与所述承压板(33)对应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承压板(33)能够往复运动于所述第一通孔(22)的两侧,所述充电头(31)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2)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31)包括底座(310)、充电部(311)和至少四根连接弹簧(312),所述底座(310)固定于所述安装板(32)的中间位置,所述底座(310)的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四根所述连接弹簧(312)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310)的四个角,所述弹簧的远离所述底座(310)的一端与所述充电部(3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停靠端(111)的所述横梁(12)设置有两根复位弹簧(114),所述复位弹簧(114)的一端与所述横梁(12)固定,所述复位弹簧(114)的另一端与所述承压板(33)的远离所述连接板(34)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311)为四棱柱型,且所述充电部(311)的截面面积从靠近所述底座(31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底座(310)的一端逐渐变小,所述电动汽车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充电部(311)相匹配的插孔,所述充电部(311)的顶部设置有充电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孔相匹配的充电杆,所述充电杆用于与所述充电孔插接,所述充电孔包括梯形孔(313)和圆孔(314),所述梯形孔(313)与所述圆孔(314)连通,所述梯形孔(313)的一端为第一端(3130),所述梯形孔(313)的另一端为第二端(3131),所述第一端(3130)的宽度与所述圆孔(314)的直径相等,所述梯形孔(313)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3130)向所述第二端(3131)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端(3131)设置于所述圆孔(314)的远离所述停靠端(11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机构(40)和控制机构(50),所述锁定机构(40)设置于进库端(110),所述锁定机构(40)包括感应件(41)、驱动件(42)和锁定件(43),所述感应件(41)用于感知所述电动汽车的出、入库信号,所述感应件(41)和所述驱动件(42)均与所述控制机构(50)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50)用于接收所述感应件(41)的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件(42)开启或者关闭,所述锁定件(43)包括转轴(430)和锁杆(431),所述面板(20)的与所述锁杆(43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23),所述转轴(43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42)连接,所述转轴(430)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杆(431)的底部连接,所述锁杆(431)能够往复运动于所述第二通孔(23)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50)内设置有控制器、第一电动开关和第二电动开关,所述第一电动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动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开关与所述驱动件(42)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动开关将所述充电头(31)与市政电网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50)的顶部设置有显示杆(51),所述显示杆(51)设置有显示灯(52),所述显示灯(52)用于显示所述充电车库的使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纵梁(11)的边沿还设置有挡边(112),所述停靠端(111)的靠近所述承压板(33)的部位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电动汽车的挡块(1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72436.0A CN108278020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72436.0A CN108278020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78020A CN108278020A (zh) | 2018-07-13 |
CN108278020B true CN108278020B (zh) | 2019-04-09 |
Family
ID=62802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72436.0A Active CN108278020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780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17385B (zh) * | 2018-08-06 | 2020-09-22 | 泰州市扬帆车件有限公司 | 一种共享电动汽车地面充电设备 |
CN108995561A (zh) * | 2018-09-25 | 2018-12-14 | 闫孔喜 | 一种自动充电装置 |
CN109455104A (zh) * | 2019-01-03 | 2019-03-12 | 吴超 | 电动汽车的扫码式充电装置 |
CN112319255B (zh) * | 2019-08-05 | 2022-08-23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用地端充电组件 |
CN112590586A (zh) * | 2020-11-01 | 2021-04-02 | 苟明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用保护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324731U (zh) * | 2011-11-06 | 2012-07-11 | 公红军 | 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太阳能立体车库 |
CN102611160A (zh) * | 2012-03-14 | 2012-07-25 | 王俊 | 车库充电系统 |
CN202745444U (zh) * | 2012-08-30 | 2013-02-20 | 芜湖汇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路边垂直升降多功能新型车库 |
CN103243953A (zh) * | 2012-02-14 | 2013-08-14 | 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设施的机械式立体车库 |
CN204370866U (zh) * | 2014-12-30 | 2015-06-03 | 普天新能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充电的立体停车库 |
CN105656090A (zh) * | 2014-11-10 | 2016-06-08 |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
KR20170099504A (ko) * | 2016-02-24 | 2017-09-01 | 지창환 | 지능형 전기자동차 충전 제어 시스템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11472436.0A patent/CN1082780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324731U (zh) * | 2011-11-06 | 2012-07-11 | 公红军 | 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太阳能立体车库 |
CN103243953A (zh) * | 2012-02-14 | 2013-08-14 | 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设施的机械式立体车库 |
CN102611160A (zh) * | 2012-03-14 | 2012-07-25 | 王俊 | 车库充电系统 |
CN202745444U (zh) * | 2012-08-30 | 2013-02-20 | 芜湖汇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路边垂直升降多功能新型车库 |
CN105656090A (zh) * | 2014-11-10 | 2016-06-08 |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
CN204370866U (zh) * | 2014-12-30 | 2015-06-03 | 普天新能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充电的立体停车库 |
KR20170099504A (ko) * | 2016-02-24 | 2017-09-01 | 지창환 | 지능형 전기자동차 충전 제어 시스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78020A (zh) | 2018-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78020B (zh) | 共享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车库 | |
CN205033930U (zh) | 电动车辆 | |
WO2006050637A1 (fr) | Systeme d'alimentation d'autobus electriques | |
CN106427648B (zh) | 一种充电桩预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6671810B (zh) | 太阳能充电桩 | |
CN205573659U (zh) | 一种可伸缩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109624755A (zh) | 一种能够便于收纳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桩 | |
CN11043547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换电站 | |
CN206031097U (zh) | 一种改进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108316703B (zh) | 共享电动汽车充电车库 | |
CN205231786U (zh) | 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桩 | |
CN106100052A (zh) | 一种可移动多项充电桩 | |
CN10267353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电力供给系统 | |
CN211641889U (zh) | 一种升降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205178580U (zh) | 一种多功能充电桩 | |
CN209096512U (zh) | 一种耐腐蚀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两用的充电桩 | |
CN203368088U (zh) | 一种伞状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114811490B (zh) | 一种多功能led智慧路灯 | |
CN202243784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停车架 | |
CN211567708U (zh) | 一种一桩两充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109854019B (zh) | 柱式停车装置 | |
CN111016711B (zh) | 一种防盗窃充电桩 | |
CN204012764U (zh) | 电动汽车充电柜 | |
CN109572471B (zh) | 一种车辆身份识别自动计费充电桩 | |
CN200974480Y (zh) | 刚性可移动接触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