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1616U -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51616U
CN204951616U CN201520616861.2U CN201520616861U CN204951616U CN 204951616 U CN204951616 U CN 204951616U CN 201520616861 U CN201520616861 U CN 201520616861U CN 204951616 U CN204951616 U CN 204951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butt
packaging system
double
e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168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继广
王立江
李士磊
李建刚
常景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No 4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No 4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No 4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No 4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168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51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51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51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该包装系统包括: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内部设有容纳注射液药液和保护气体的药剂腔;阻隔保护袋,内部设有容纳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的密封腔,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密封容纳在所述密封腔中,其中密封腔为真空密封腔。该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通过在阻隔保护袋中形成真空密封腔,将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容纳在真空密封腔内,可以在阻止气体渗透问题的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而克服在高温灭菌时的气体膨胀造成的袋体变形或者破袋的缺陷,提高了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的质量安全性,同时还提高了灭菌过程的热穿透力,提高了灭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背景技术
输液包装历经玻璃瓶、塑料瓶,生产上基本实现了从制瓶到灌装封口在同一个洁净车间完成,临床使用上做到了从全开放到半开放的进步。为了避免二次污染,实现全密闭输液,研究设计了具有能自动收缩的塑料袋包装的输液。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非PVC共挤膜袋和聚丙烯直立袋。
随着输液临床应用的发展,输液品种不再只是简单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一批碳酸氢钠类和氨基酸类注射液等治疗类、营养类输液品种亦越来越多的研发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些注射液对于储存环境存在更高的要求,如碳酸氢钠类注射液药液中碳酸氢钠易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碳酸钠,致使药液PH值升高变性,影响使用,为此需要在袋内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以抑制其水解避免产品变质;又如氨基酸类注射液药液需要充入氮气以防止氧化。这就对输液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利用玻璃瓶阻隔性能较好的特点,这类输液产品多采用玻璃瓶包装。但玻璃瓶包装存在以下不足:(1)质脆易碎,这一不足的存在给玻璃瓶包装在临床使用上带来极大的不便;(2)输注时必须导入空气,这一不足的存在可能会造成这种玻璃瓶包装在输注过程的二次污染及药品性质变化;(3)钠钙玻璃表面易受腐蚀而产生脱落等,随着玻璃瓶包装中二氧化碳的挥发,药液的碱性逐渐增高,这就使得钠钙玻璃表面易受腐蚀而产生脱落,进而可能严重危及输液和患者的安全性。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已成为输液包装技术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有些研发人员认为,可以直接用共挤膜输液袋或直立袋替代玻璃瓶,以解决输注带来的污染和药剂变性问题。然而,现有的输液袋多数是由普通多层共挤膜焊接和聚丙烯颗粒经注拉吹形成,其袋体阻隔性能可满足多数基础性输液产品的要求。而对袋内需充入气体的产品,这种输液袋在后续高温灭菌和储存过程中,气体会透过袋体,发生渗透问题,影响药品质量。
还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在现有共挤膜输液袋或直立袋作为内袋的基础上,增加外保护袋以形成双层结构的输液袋,并在内外袋间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然而,这种结构在后续的灭菌处理过程存在如下问题:(1)如果先对内袋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再加具有阻隔性能的外袋。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容易在高温灭菌时造成内袋中气体外透,另一方面在灭菌后再加封外袋,此时内袋外已非无菌。而且,由于在内外袋间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使得这种输液袋外袋密封困难,很容易造成袋体破袋,难于保证产品安全性。(2)如果在加具有阻隔性能的外袋后对输液包装进行整体高温灭菌,可能会因二氧化碳或氮气的存在阻止热穿透,造成灭菌不均一;而且还可能在加热时气体膨胀,易造成袋体破袋或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以在避免气体发生外渗及影响药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灭菌效果和安全性。
为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该包装系统包括: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内部设有容纳注射液药液和保护气体的药剂腔;阻隔保护袋,内部设有容纳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的密封腔,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密封容纳在所述密封腔中,其中所述密封腔为真空密封腔。
优选地,上述密封腔中填充有脱氧剂和氧指示剂。
优选地,上述阻隔保护袋,由阻隔材料制备,所述阻隔材料由密封腔向外依次包括聚丙烯内层、聚己内酰胺或改性聚丙烯中间层、以及内表面上涂覆有三氧化二铝的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外层。
优选地,所述阻隔材料为透明材料。
优选地,上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包括:内袋本体和盖体,内袋本体上设有法兰,所述药剂腔设置在所述内袋本体中;盖体与所述内袋本体的法兰相连以密封所述药剂腔。
优选地,所述内袋本体采用注吹拉工艺一体成型。
优选地,上述盖体为组合盖,所述组合盖包括:外盖、内盖和设置在所述内盖和外盖之间的垫片,所述垫片为一体化设计,包括部分重叠的两个圆形部分,所述两个圆形部分结合呈蝶形,所述外盖的顶部设置有开启凸台,所述开启凸台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垫片相卡合的卡槽。
优选地,上述垫片上设置有定位凹槽和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底部的针刺孔,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垫片上的定位凹槽紧密结合。
优选地,两个所述开启凸台与所述垫片的两个圆形部分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各所述开启凸台上均设置扳折所述开启凸台的扳折阀。
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中,通过采用包括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和阻隔保护袋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代替玻璃瓶,可以避免因使用玻璃瓶包装所产生的不足。通过在阻隔保护袋中形成真空密封腔,将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容纳在真空密封腔内,可以在改善气体渗透问题的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克服了在高温灭菌时的气体膨胀造成的袋体变形或者破袋的缺陷,提高了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还提高了灭菌过程中的热穿透力,提高了灭菌效果。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中采用高阻隔保护袋对气体的高阻隔性能确保该密封包装系统内的气体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为两层袋装结构,简单,方便,便于生产、加工和存贮,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组合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组合盖的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组合盖的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组合盖的内盖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0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1内袋本体
13盖体131外盖
132内盖133垫片
134开启凸台135定位凹槽
136定位凸台137扳折阀
138刺穿针刺孔15药剂腔
17注射液药液18保护气体
19吊环20阻隔保护袋
21密封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除非另外明确定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认为本文的全文描述中所使用的化学术语具有本领域中所使用的通常含义。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该包装系统包括: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和阻隔保护袋20。其中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内部设有容纳注射液药液17和保护气体18的药剂腔15;阻隔保护袋20内部设有容纳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的密封腔21,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密封容纳在所述密封腔21中,其中所述密封腔21为真空密封腔。
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中,通过采用包括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和阻隔保护袋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代替玻璃瓶,可以避免因使用玻璃瓶包装所产生的不足。通过在阻隔保护袋中形成真空密封腔,将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容纳在真空密封腔内,可以在改善气体渗透问题的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克服了在高温灭菌时的气体膨胀造成的袋体变形和破袋的缺陷,提高了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还提高了灭菌过程中的热穿透力,提高了灭菌效果。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中采用高阻隔保护袋对气体的高阻隔性能确保该密封包装系统内的气体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为两层袋装结构,简单,方便,便于生产、加工和存贮,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在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中,所述密封腔21中填充有脱氧剂和氧指示剂。在密封腔21中填充有脱氧剂和氧指示剂能够起到吸收残氧和因外袋损坏造成氧浓度超标的提示作用。其中,可以使用的脱氧剂包括但不限于活性氧化铁和/或还原铁粉,优选脱氧剂为活性氧化铁。这种脱氧剂和氧指示剂的使用并不与注射剂药剂相接触,其用量可以根据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尺寸合理选择,同时,优选将脱氧剂和氧指示剂做成独立包装结构,以便于脱氧剂和氧指示剂的添加与取出。
在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中,阻隔保护袋20由阻隔材料制备,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阻隔材料并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具有阻隔功能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上述阻隔材料由密封腔21向外依次包括聚丙烯内层、聚己内酰胺或改性聚丙烯中间层、以及内表面上涂覆有三氧化二铝的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外层。优选地,所述聚丙烯内层的厚度为70-100μm,根据内袋容量大小,优选单室内袋容积≤500ml的包装系统中,聚丙烯内层的厚度为70-80μm;单室内袋容积>500ml以上或双室的包装系统中,聚丙烯内层的厚度为80-100μm;优选地,聚己内酰胺或改性聚丙烯中间层的厚度为10-26μm,中间层起缓冲保护作用;优选地,内表面涂覆有三氧化二铝的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外层的厚度为10-14μm,其中,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膜主要起耐高温作用,三氧化二铝主要起阻隔作用;优选地,所述阻隔膜的总厚度为100-150μm。优选地,阻隔保护袋20的袋宽为10-40cm、袋长为10-50cm,热封边宽度为6-10mm。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这种阻隔材料其水蒸气透过量低于1.0g/(m2·24h)(测试标准ASTMF-1249,条件为37.8℃,80%RH),氮气、二氧化碳气体、氧气透过量低于1.0cm3/(m2·24h·0.1MPa)(测试标准ASTMD-3985,条件23℃,0%RH),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阻隔功能,确保该密封包装系统内的气体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优选地,由这种阻隔材料的阻隔保护袋20灭菌前后的热封强度为30-45N/15mm(拉力机220℃,2.0kgf/cm2.2sec)。
上述提及的水蒸气透过量是按照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测定,测量条件为温度37.8℃±0.6℃,相对湿度90%±2%。上述提及的氮气、二氧化碳气体、氧气透过量是按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YBB00082003)测定,测量条件为温度23℃±2℃。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阻隔材料的形成并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具有上述三层结构即可。优选地,上述阻隔材料中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层固定。优选所述粘结层的材料为酯肪族黏合剂,优选为聚酯多元醇-酯肪族异氰酸酯低聚物。采用这种粘结剂材料具有透明、粘合度高的优势。更优选地,所述阻隔材料为透明材料。
在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中,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包括内袋本体11和盖体13。内袋本体11上设有法兰,所述药剂腔15设置在所述内袋本体11中;盖体13与所述内袋本体11的法兰相连以密封所述药剂腔15。其中内袋本体11采用注吹拉工艺一体成型。这种采用注吹拉工艺一体成型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所制备的内袋本体11的密封性和耐冲击性,降低气体外泄的可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中盖体13结构并没有特殊要求,其可以是任意常规结构的盖体,只要能够实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的密封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组合盖包括外盖131、内盖132和设置在内盖132和外盖131之间的垫片133,垫片133为一体化设计,包括部分重叠的两个圆形部分,两个圆形部分并不同心,最大外周有部分重叠形成结合部,从而使得两个圆形部分结合呈蝶形,外盖131的顶部设置有开启凸台134,开启凸台134的内侧设置有与垫片133相卡合的卡槽。优选地,两个圆形部分结构相同。
优选地,卡槽与开启凸台134为一体两面,即从外侧看外盖131的顶部为开启凸台134,从内侧看,外盖131的顶部开启凸台134的结构呈现为卡槽,该卡槽与垫片133的形状相适应,能够在对内盖132、外盖131和垫片133进行组装时将垫片133卡合在卡槽内,从而对垫片133和外盖13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能够有效防止垫片133在进行针刺时发生错位,保证垫片133上的针刺孔138与外盖131上的开启凸台134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高组合盖进行针刺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两个开启凸台134与垫片133的两个圆形部分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开启凸台134与垫片133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也即卡槽与垫片133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能够更好地进行定位。
由于垫片为一体化设计,并由两个部分重叠的圆形部分结合呈蝶形,因此可以省去两个圆形部分中间的结合部分,使得两个圆形部分直接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垫片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对垫片进行布置,不仅可以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使两个针刺孔使用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由此所形成的垫片能提供更大的回缩力,使垫片的胶体抱紧针头,防止垫片滑动和内陷,不发生漏液,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垫片3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35和位于定位凹槽135底部的针刺孔138,内盖132上设置有定位凸台136,定位凸台136与垫片133上的定位凹槽135紧密结合。定位凹槽135和定位凸台136相配合,使得垫片133与内盖13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得到保证,从而能够保证在进行针刺时垫片133与内盖132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使得垫片在被针头刺穿后,能够有较好的回缩力,并能够将针刺孔回缩,与穿刺针抱紧,有效防止发生漏液现象。
各开启凸台134上均设置扳折开启凸台134的扳折阀137。该盖体加热焊接在塑料输液袋口的焊接法兰,配药时折掉外盖131上的其中一个扳折阀137,裸露出对应的针刺孔138,通过刺穿针刺孔138和内盖132,将注射液药液加入到袋中,输液时折掉外盖上的另一个扳折阀137,裸露出对应的针刺孔8,通过刺穿针刺孔138和内盖132将药液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开启凸台134和定位凹槽135均为蝶形,从而可以具有与垫片133相同的外形结构,能够与垫片133更加准确快速地配合,并与垫片133之间实现更加快速准确地定位。
内盖132、垫片133和外盖131压合为一体,能够使三者之间具有较好的配合结构,使得最终形成的组合盖具有更加稳定可靠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直立袋输液生产无菌包装系统中,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组合盖,聚丙烯内袋为直立式收缩袋,且聚丙烯内袋底部设有吊环19,无需导入外界空气,能够有效实现全密闭输液方式,兼具软袋的自收缩性和双阀盖的加药、输液互补,有效避免二次污染,最大限度保证了输液的安全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内部药剂腔15中灌装有注射液药液和保护气体的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将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装入阻隔保护袋20中,密封抽真空形成双层结构直立袋;将所述双层结构直立袋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所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优选地,在将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装入阻隔保护袋20之后,还包括在所述阻隔保护袋20中装入脱氧剂和氧指示剂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在将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装入阻隔保护袋20后进行密封抽真空进而在阻隔保护袋中形成真空密封腔,从而在改善气体渗透问题的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克服了在高温灭菌时的气体膨胀造成的袋体变形或者破袋的缺陷,提高了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的生产率和安全性。而且,该方法在形成双层结构直立袋之后进行灭菌处理,避免了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的二次污染,提高了产品使用安全性。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还提高了灭菌过程中的热穿透力,提高了灭菌效果。另外,简化了制备工艺,避免了因气体加热膨胀,所造成袋体破袋或变形。
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形成内部药剂腔15中灌装有注射液药液和保护气体的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的步骤包括:配制注射液药液,并向所述注射液药液中充入保护气体形成注射液药液;分别形成内袋本体11和盖体13;将所述注射液药液灌装至所述内袋本体11中,在袋内充入保护气体,彻底置换加药空间内的空气;用盖体13密封所述内袋本体11的法兰,形成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
在上述方法中内袋本体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聚丙烯原料依次进行注塑、双向拉伸和吹塑,成型袋体。具体而言,上述步骤可以在中空成型制袋机中完成,将聚丙烯原料加入到制袋机中,通过制袋机进行注塑,完成注塑袋坯之后,对袋坯进行加热并双向拉伸预吹,在拉伸预吹到预定长度后,通过吹塑方法一次成型到位,保证袋体均匀,具有良好的自收缩性和直立性。在上述成型的袋体上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法兰即可形成本实用新型上述内袋本体11。
在成型袋体的过程中,为保证原料熔融,注塑加热温度由5区升级为7区。7区温度分别为注嘴区;180-230℃;前区:190-230℃;中区:190-230℃;后1区;190-245℃;后2区190-245℃;热流道体区:190-230℃;热流道注嘴区:190-230℃;增加预拉吹工艺加热温度100-140℃,压力0.3-0.6MPa,时间1-5s;吹塑定型由1次升级为2次,一吹压力0.5-0.7MPa,延迟时间0.3-0.5s;二吹压力0.7-0.9MPa,延迟时间0.25-0.8s。袋体制好后加吊环熔融。此种通过注塑、拉伸和吹塑一步快速成袋工艺能耗低,袋体均匀,无污染,且袋体直立无焊缝,耐冲击,适宜临床加药和市场运输。
在上述方法中阻隔保护袋20是由两片阻隔材料膜经三边封口制袋而成。制备所述阻隔保护袋20的步骤包括:各功能片膜的复合,熟化,以及依据袋形尺寸要求热封制袋。以下将进一步详细描述阻隔保护袋20的制作过程:
(1)、各功能片膜的复合:分别制作聚丙烯膜、聚己内酰胺膜(或改性聚丙烯膜),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膜,并在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膜的里侧表面上涂覆三氧化二铝浆料;在聚丙烯膜、聚己内酰胺膜(或改性聚丙烯膜),以及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膜涂覆有三氧化二铝的表面上涂布粘结剂,将三层片膜紧密的粘结在一起,经过压合复合材料膜;
(2)、熟化: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膜,在23-26℃温度下熟化24-36h,以获得产品尺寸稳定的阻隔材料膜,该产品关键质量的测试包括气体阻隔性等。
(3)、制袋:根据袋型尺寸需求,将前述阻隔材料膜剪裁成特定尺寸,经热封制成三面封口的外袋供后续使用。其中聚丙烯做为焊缝层,聚酯层做为耐高温阻隔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检测阻隔保护袋20的热封剥离强度,热封气密性,袋形尺寸。
上述工艺方法均为本领域所熟知的工艺方法,其具体工艺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方法中盖体13为图2-图5中结构的双阀组合盖时,组合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注塑形成内盖132和外盖131,并成型包括部分重叠的两个圆形部分,两个圆形部分结合呈蝶形的垫片133:将垫片133设置在内盖132和外盖131之间,将内盖132、垫片133和外盖131压合为一体形成组合盖。上述的内盖132和外盖131均是由聚丙烯材料制成,垫片133采用弹性收缩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垫片133为胶垫。
通过上述的步骤,通过形成具有部分重叠的两个圆形部分,且两个圆形部分结合呈蝶形的垫片133,不仅可以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使两个针刺孔使用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由此所形成的垫片能提供更大的回缩力,使垫片的胶体抱紧针头,防止垫片滑动和内陷,不发生漏液,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在上述方法中用盖体13密封所述内袋本体11的法兰的步骤包括:在百级层流保护下,灌装封口药液灌装后对内袋本体的袋口法兰和组合盖同时加热(加热器温度:750-850℃),持续时间1至5s,使袋口法兰和组合盖熔融密封。百级层流是制药环境空气洁净级别。
以碳酸氢钠注射液为例,上述方法中灌装注射液药液和保护气体得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的步骤包括:配制注射液药液:(1)浓配:在溶解罐中注入适量新制注射用水,加入计算量的碳酸氢钠,按稀配体积加入0.01%(g/ml)的药用活性炭,搅拌,过滤,冲洗水一并过滤到稀配罐中。(2)稀配: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循环均匀,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采用纯度99.99vt%以上高纯二氧化碳,经过0.22微米聚四氟乙烯材质过滤装置过滤后由不锈钢管道通入),检测pH值(7.8~8.3)、含量,合格后过滤,检查药液澄明度得到注射液药液。灌装:在二氧化碳气体存在下,将所述注射液药液灌装至所述内袋本体11中,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置换液面至袋口的空气,用盖体13密封所述内袋本体11的法兰,形成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
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药液为例,上述方法中灌装注射液药液和保护气体得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的步骤包括:配制注射液药液:在稀配罐中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充入氮气(采用纯度99.99vt%以上高纯氮气,经过0.22微米的聚四氟乙烯材质过滤装置过滤后,以氮气压力不小于0.5Mpa由洁净的不锈钢管道通入),按顺序投入称量好的各种氨基酸(具体配方参照现有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此处不做重点描述),循环溶解后加入活性炭(加炭量按稀配总体积的0.1%W/V),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循环均匀,检测液体的溶解氧在0.1mg/L以下、测定pH值、含量,合格后,过滤,检查药液澄明得到注射液药液。灌装:在氮气存在下,将所述注射液药液灌装置所述内袋本体11中,充入氮气置换液面至袋口的空气,用盖体13密封所述内袋本体11的法兰,形成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
在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制备方法中,将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装入阻隔保护袋20中,以及在所述阻隔保护袋20中装入脱氧剂和氧指示剂的步骤是在保护气体存在下进行的。
在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制备方法中,将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装入阻隔保护袋20中,密封抽真空形成双层结构直立袋的步骤中,密封是采用真空包装机,利用真空加热焊接工艺进行的。具体地,将装有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的阻隔保护袋20,放进真空包装机的真空室内的硅胶条上,盖上真空室的盖子,真空泵开始产生真空,当真空达到所需的真空度95%(相当于-0.095Mpa)后,开始热封阻隔保护袋20的开口。为了包装热封部位耐受高温灭菌,采用3-5mm双封型双封线热封方式。同时,为了临床使用时阻隔保护袋20便于打开,在外袋的双封线的下部左右两侧设有易撕口。
在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阻隔保护袋20中装入脱氧剂和氧指示剂的步骤前,可以先制备独立包装的脱氧剂和氧指示剂,再将这种装有脱氧剂或氧指示剂的独立包装放置到密封腔21中。
在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制备方法中,将所述双层结构直立袋进行灭菌处理的步骤中,根据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所灌装的注射液药液的性质选择使用的条件。以碳酸氢钠注射液药液为例,灭菌条件为119-121℃恒温灭菌12-15分钟,优选121℃恒温灭菌12分钟。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药液为例,灭菌条件为112-115℃下恒温灭菌30-45分钟,优选115℃下恒温灭菌30分钟。
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通过采用包括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和阻隔保护袋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代替玻璃瓶,可以避免因使用玻璃瓶包装所产生的不足。通过在阻隔保护袋中形成真空密封腔,将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容纳在真空密封腔内,可以在改善气体渗透问题的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克服了在高温灭菌时的气体膨胀造成的袋体变形或者破袋的缺陷,提高了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的安全性,有利于确保该密封包装系统内的气体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而且,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将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装入阻隔保护袋20后进行密封抽真空进而在阻隔保护袋中形成真空密封腔,从而在改善气体渗透问题的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克服了在高温灭菌时的气体膨胀造成的袋体变形或者破袋的缺陷,提高了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的生产率。而且,该方法在形成双层结构直立袋之后进行灭菌处理,避免了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的二次污染,提高了产品使用安全性。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还提高了灭菌过程中的热穿透力,提高了灭菌效果。另外,简化了制备工艺,避免了因气体加热膨胀,所造成袋体破袋或变形。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和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制备方法的实际应用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一、阻隔保护袋的阻隔效果证明
(1)材料说明:由密封腔向外依次包括聚丙烯内层(100μm)、粘结剂层、聚己内酰胺中间层(14μm)、粘结剂层以及内表面上涂覆有三氧化二铝的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外层(12μm)
(2)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水蒸气透过量:参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测定,条件为温度37.8℃±0.6℃,相对湿度90%±2%。
氮气、二氧化碳气体、氧气透过量:参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YBB00082003)测定,条件温度23℃±2℃。
热封强度:采用拉力机进行测试,条件为220℃,2.0kgf/cm2.2sec。
(3)测试结果:取不同批次的三组样品分别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中数据可知,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这种阻隔材料的水蒸气透过量能够低于1.0g/(m2·24h),氮气、二氧化碳气体、氧气透过量能够低于1.0cm3/(m2·24h·0.1MPa),且灭菌前的热封强度为35-45N/15mm,灭菌后的热封强度为30-40N/15mm,采用这种阻隔材料能够更好的实现阻隔功能,确保该密封包装系统内的气体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本实用新型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中注射液药液密封性检测证明
以碳酸氢钠注射液药液为例,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和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制备方法,在高温灭菌步骤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中药液的pH值为7.8-8.3,在高温灭菌步骤后,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中药液pH值为7.8-8.3,经过24个月的储存后,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中药液的pH值为7.8-8.3。
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药液为例为例,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和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制备方法,在高温灭菌步骤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中药液中的溶解氧为0.03mg/L,在高温灭菌步骤后,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中药液中的溶解氧为0.03mg/L,经过24个月时间的储存后,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中药液中的溶解氧为0.03mg/L。
由上述内容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通过采用包括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和阻隔保护袋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代替玻璃瓶,可以避免因使用玻璃瓶包装所产生的不足。通过在阻隔保护袋中形成真空密封腔,将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容纳在真空密封腔内,可以在改善气体渗透问题的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克服了在高温灭菌时的气体膨胀造成的袋体变形或者破袋的缺陷,提高了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因避免了在密封腔中填充气体,还提高了灭菌过程中的热穿透力,提高了灭菌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系统包括:
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内部设有容纳注射液药液(17)和保护气体(18)的药剂腔(15);
阻隔保护袋(20),内部设有容纳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的密封腔(21),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10)密封容纳在所述密封腔(21)中,其中所述密封腔(21)为真空密封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21)中填充有脱氧剂和氧指示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保护袋(20),由阻隔材料制备,所述阻隔材料由密封腔(21)向外依次包括聚丙烯内层、聚己内酰胺或改性聚丙烯中间层、以及内表面上涂覆有三氧化二铝的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外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材料中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层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直立式内袋包括:内袋本体(11)和盖体(13),内袋本体(11)上设有法兰,所述药剂腔(15)设置在所述内袋本体(11)中;盖体(13)与所述内袋本体(11)的法兰相连以密封所述药剂腔(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袋本体(11)采用注吹拉工艺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3)为组合盖,所述组合盖包括:外盖(131)、内盖(132)和设置在所述内盖(132)和外盖(131)之间的垫片(133),所述垫片(133)为一体化设计,包括部分重叠的两个圆形部分,所述两个圆形部分结合呈蝶形,所述外盖(131)的顶部设置有开启凸台(134),所述开启凸台(134)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垫片(133)相卡合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133)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35)和位于所述定位凹槽(135)底部的针刺孔(138),所述内盖(132)上设置有定位凸台(136),所述定位凸台(136)与所述垫片(133)上的定位凹槽(135)紧密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开启凸台(134)与所述垫片(133)的两个圆形部分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开启凸台(134)上均设置扳折所述开启凸台(134)的扳折阀(137)。
CN201520616861.2U 2015-08-14 2015-08-14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Active CN204951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6861.2U CN204951616U (zh) 2015-08-14 2015-08-14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6861.2U CN204951616U (zh) 2015-08-14 2015-08-14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1616U true CN204951616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4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16861.2U Active CN204951616U (zh) 2015-08-14 2015-08-14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16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5402A (zh) * 2015-08-14 2015-12-09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37883A (zh) * 2020-09-28 2020-12-29 龚文卿 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5402A (zh) * 2015-08-14 2015-12-09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5402B (zh) * 2015-08-14 2018-03-16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37883A (zh) * 2020-09-28 2020-12-29 龚文卿 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28268B2 (ja) 非経口流体用改良型容器
CN1976669B (zh) 带有改进的可脱开密封部的医用容器
CN101461756B (zh) 药液软包装及其包装方法
CN105030534B (zh) 一种碳酸氢钠注射液双层无菌软袋包装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202863949U (zh) 易剥离开启的灭菌包装顶头袋
CN105012143A (zh) 对气体具有高阻隔性能的软袋输液包装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204951616U (zh)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
CN105125402A (zh) 一种直立袋输液双层无菌包装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7995A (zh) 一种碳酸氢钠注射液双层无菌直立袋包装系统及制备方法
CN204864007U (zh) 一种对气体具有高阻隔性能的软袋输液包装系统
CN2865677Y (zh) 即配输液软袋
CN204158721U (zh) 组合盖及其双阀直立输液袋
US10806669B2 (en) Medical bag
CN2892059Y (zh) 带硬双口管盖的装粉状和液状药的双室大输液软袋
JP4421046B2 (ja) 医療用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医療用容器
JPH0638831B2 (ja) 医療用容器
CN102431664A (zh) 硫酸头孢匹罗/氯化钠注射液非pvc即配型输液生产方法
CN201676264U (zh)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构成的输液软袋
CN204671566U (zh) 一种具有吊环的直立式输液袋
CN201119988Y (zh) 药液软包装
CN204734721U (zh) 负压式多层聚丙烯输液袋
CN206198370U (zh) 一种腹膜透析用折叠式双室袋
CN101461757A (zh) 参芪药液软包装及其包装方法
CN220431019U (zh) 一种半渗透性容器包装系统
CN210020362U (zh) 一种双层无菌直立袋输液包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50035 No. 518, Huai'an East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IJIAZHUANG NO.4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35 No. 288 Pearl River Avenue, Shijiazhuang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IJIAZHUANG NO.4 PHARMACEUTICAL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