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38630U -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38630U
CN204938630U CN201520545740.3U CN201520545740U CN204938630U CN 204938630 U CN204938630 U CN 204938630U CN 201520545740 U CN201520545740 U CN 201520545740U CN 204938630 U CN204938630 U CN 204938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head sheave
upper beam
crosshead
wheel shaft
guard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457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传永
杜海群
沈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tcontis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tcontis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tcontis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Utcontis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457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38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38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386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包括上梁、两个轿顶轮、两个轮轴和四个U形螺栓;所述上梁的纵截面呈“几”字形,所述上梁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轿顶轮转动套设在所述轮轴的外侧,所述轮轴的两端通过U形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采用纵截面成“几”字形的上梁,而且上梁结构为一体式结构,上梁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板,安装轮轴的时候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客梯多为无齿轮主机。当客梯用于对重侧置时,若轿厢宽度较宽时,采用一个轿顶轮时无法保证钢丝绳的包角;若保证包角就要将主机底座相应抬高,这对机房高度要求相应的增加。目前行业内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多采用两个轿顶轮结构。但是多数厂家多采用两个“C”形的上梁背靠背设置并用紧固件连接,安装的时候先将两个上梁固定在一起,再将两个轿顶轮安装在上梁上。
现有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为分散式的,安装的时候,需要现场组装,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很难保证两个轿顶轮的水平度和同心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包括上梁、两个轿顶轮、两个轮轴和四个U形螺栓;所述上梁的纵截面呈“几”字形,所述上梁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轿顶轮转动套设在所述轮轴的外侧,所述轮轴的两端通过U形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
其中,安装轿顶轮的时候,先将轿顶轮转动安装在轮轴的轴向的中部,再将轮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固定。上梁为一体式结构,两个安装板均是上梁的一部分,两个安装板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只要在加工上梁的时候保证两个安装板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就能保证轿顶轮具有较高的水平度,也能保证两只轿顶轮具有较高的同心度。
U形螺栓为现有的紧固件,包括弯曲部和连接部,而且连接部具有螺纹。轮轴的端部嵌设在U形螺栓的弯曲部,U形螺栓由安装板的底面穿过安装板,并且U形螺栓的伸出安装板顶面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转动螺母能够将轮轴的端部挤压在安装板的底部使轮轴与安装板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轮轴的端部设置有与轮轴的轴心线平行的安装平面。
U形螺栓的弯曲部具有与轮轴的外表面部分贴合的曲面,轮轴是不发生转动的,否则容易磨损U形螺栓。
安装平面与安装板的底面贴合,由于轮轴与安装板贴合的部分是平面结构,所以限制了轮轴转动。当然,如果安装板的底面还设置有其他连接件,则安装平面与该其他连接件的底面贴合。
轿顶轮的部分圆周面与曳引绳贴合,曳引绳会给轿顶轮一定的挤压力,而且根据轿厢的重量和运动情况不同,曳引绳向轿顶轮施加的挤压力也会发生改变,长此以往,曳引绳会反复地挤压轿顶轮,而轿顶轮会直接将挤压力传递给轮轴,轮轴不断地与上梁发生作用,从而容易导致轮轴与上梁之间产生间隙,最终导致轮轴松动。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平面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垫。
减震垫具有缓冲轮轴与上梁之间的作用力的效果,避免轮轴松动。而且设置减震垫后轿厢运行过程中更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垫包括橡胶块和设置在橡胶块底部的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面与所述安装平面贴合,所述橡胶块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板贴合。
如果只使用橡胶块,那么橡胶块的底面与轮轴的安装平面贴合,由于橡胶块的刚性较差,而且橡胶块与安装平面的接触面积有限。
垫板为刚度较好的金属板,垫板的底面与安装平面贴合,垫板的顶面与橡胶块的底面贴合。橡胶块与垫板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橡胶块能有效地缓冲轮轴对上梁的冲击。橡胶块被挤压在垫板和安装板之间,其缓冲或者减震都比橡胶块被挤压在轮轴和安装板之间时更加优异。
作为优选,所述垫板的纵向截面为“U”形,所述橡胶块和垫板粘接固定。
橡胶块和垫板之间可以采用胶水粘接在一起,使用的时候直接将橡胶块和垫板一起使用,避免工作人员安装的时候漏装垫板,而且还可以提高安装效率。
橡胶块和垫板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不仅成本低,而且方便、实用。
作为优选,所述上梁包括一个顶板、两个侧板和两个安装板,所述顶板与两个所述侧板的顶端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底端连接,所述顶板设置有至少两个穿绳孔。
为了保证上梁的整体强度最好采用冲压的方式加工上梁,也就是说上梁最好是一体成型的。
上梁的上方通常安装有曳引机,曳引机用于给曳引绳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轿厢的升降。曳引绳沿竖向经穿绳孔穿过顶板,曳引绳与轿顶轮的外侧边缘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上梁的下方固定有轿顶轮护罩,所述轿顶轮护罩从轿顶轮轴向的一侧绕轿顶轮的底部延伸至轿顶轮轴向的另一侧,所述轿顶轮护罩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轮轴的端部对应的避让孔。
避让孔用于避让轮轴的端部及与轮轴的端部连接的其他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轿顶轮护罩的纵截面呈倒“几”字形,所述轿顶轮护罩的顶部两侧具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安装板连接。
连接板与安装板连接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焊接,也可以通过螺栓或者铆钉等连接。当然,出于安装方便的考虑,连接板与安装板采用螺栓或者铆钉连接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轿顶轮护罩上设置有挡绳杆,所述挡绳杆与所述轿顶轮的外边缘之间具有供曳引绳通过的间隙,所述挡绳杆的轴心线沿横向设置。
轿顶轮的周向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导向轮槽,导向轮槽用于嵌设曳引绳,防止曳引绳沿轿顶轮的轴向移动,但是有的特殊情况下,曳引绳有跳出导向轮槽的可能性,如果曳引绳跳出导向轮槽,那么曳引绳可能会脱离轿顶轮导致设备故障。
挡绳杆用于防止曳引绳在运动过程中脱离导向轮槽,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挡绳杆靠近轿顶轮的外边缘,挡绳杆不阻碍挡绳杆竖向运动,仅限制挡绳杆跳出导向轮槽沿轮轴的轴向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轿顶轮护罩的两侧开设有腰形孔,所述挡绳杆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腰形孔内,所述腰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挡绳杆的直径,所述挡绳杆伸出所述腰形孔的部分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该优选方案中,挡绳杆与轿顶轮的间距可以调节,旋转调节螺母可以使挡绳杆与轿顶轮护罩锁紧或者分开。腰形孔也称为长圆孔、腰型孔和腰孔。腰形孔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大致呈长条形,长度方向沿横向。拧松调节螺母后,挡绳杆的两端可以在腰形孔内移动,挡绳杆可以靠近或者远离轿顶轮。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采用纵截面呈“几”字形的上梁,而且上梁结构为一体式结构,上梁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板,安装轮轴的时候更方便,更加快捷,易于调节;上梁和轮轴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可以避免设备振动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右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A-A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2的B-B剖视图。
其中,图1~图5的附图标记为:
上梁100;顶板101;两个侧板102;
安装板103;穿绳孔104;轿顶轮200;
导向轮槽201;轮轴300;安装端部301;
安装平面302;U形螺栓400;弯曲部401;
连接部402;减震垫500;橡胶块501;
垫板502;轿顶轮护罩600;侧向护板601;
底板602;连接板603;避让孔604;
腰形孔605;挡绳杆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顶轮结构,包括上梁100、轿顶轮200、轮轴300、U形螺栓400、减震垫500和轿顶轮护罩600。
其中上梁100的纵截面呈“几”字形,上梁100包括一个顶板101、两个侧板102和两个安装板103。两个侧板102有一定的间隔,两个侧板102的顶端分别与顶板101的两个侧边连接。安装板103与侧板102的底端连接且向上梁100的两侧延伸。
轿顶轮200与轮轴300同轴转动连接,而且轿顶轮200位于轮轴300轴向的中部,轿顶轮200的上部位于两个侧板102之间。
轿顶轮200有两个,而且两个轿顶轮200沿上梁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个轿顶轮200的安装方式完全相同,在此仅对其中一个进行说明。
轮轴300的轴心线横向设置,且轮轴300的端部为安装端部301,安装端部301位于安装板103的下方,安装端部301与安装板103之间还设置有减震垫500。U形螺栓400同时将轮轴300和减震垫500固定在安装板103的下方。
U形螺栓400的开口朝上,U形螺栓400的底端是弯曲部401顶端是两个带螺纹的连接部402。安装端部301嵌设在弯曲部401内,U形连接部402由下至上依次穿过减震垫500和安装板103,并且连接部402伸出的部分螺纹连接有螺母。
参见图3,顶板101开设有两个穿绳孔104。将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安装到轿厢进行工作时,上梁100与轿厢固定,与曳引机连接的曳引绳从其中一个穿绳孔104穿入,并绕过两个轿顶轮200的底部后从另一个穿绳孔104穿出。曳引绳对轿顶轮200具有朝上的挤压力。
参见图1和图2,安装端部301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安装平面302。减震垫500包括相互粘接的橡胶块501和垫板502,垫板502位于橡胶块501的下方。垫板502的底面与安装平面302贴合,橡胶块501的顶面与安装板103的底面贴合。
由于轮轴300设置了安装平面302,轮轴300与垫板50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轮轴300对垫板502的作用力得到分散。进一步的,设置在垫板502和安装板103之间的橡胶块501起到了分散作用力和缓冲减震的作用。
减震垫500具有一定可压缩性和弹性,所以轮轴300与上梁100之间完全是刚性的连接,轮轴300有一定的向上缓冲运动的空间,从而能够起到减震的目的。例如,曳引机启动或者停止运行时产生的震动不会通过曳引绳和轮轴300传递给轿厢。
轿顶轮护罩600设置在上梁100的下方,轿顶轮护罩600呈倒置的“几”字形。轿顶轮护罩600包括位于轿顶轮200的轴向的两侧的两个侧向护板601,还包括位于轿顶轮200的下方的底板602,侧向护板601的顶端连接有朝远离轿顶轮200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板603。连接板603位于安装板103的下方,并且连接板603通过螺栓与安装板103连接。
侧向护板601上设置有避让孔604,设置避让孔604是为了避让轮轴300及连接在轮轴300端部的其他部件。轮轴300、U形螺栓400和减震垫500在侧向护板601上的投影均在避让孔604以内。
轿顶轮200的圆周方向设置有4个导向轮槽201,曳引绳嵌设在导向轮槽201内与轿顶轮200贴合,相应地,曳引绳为并排的四根,导向轮槽201能够防止曳引绳错位,也避免曳引绳沿轿顶轮200的轴向脱离轿顶轮200。
但是仅仅设置导向轮槽201还不能完全避免曳引绳脱离轿顶轮200,例如电梯非正常工作时,曳引绳出现松弛,曳引绳可能会沿轿顶轮200的径向脱离导向轮槽201甚至脱离轿顶轮200。
所以在轿顶轮护罩600上设置有两个靠近轿顶轮200的外边缘的挡绳杆700,挡绳杆700与轿顶轮200之间留有供曳引绳通过的间隙。挡绳杆700的轴心线沿水平设置,侧向护板601上相对位置设置有两个腰形孔605。挡绳杆700的两端为螺纹段,挡绳杆700的螺纹段穿过腰形孔605并伸出少许,挡绳杆700的螺纹段伸出的部分螺纹连接有螺母。
腰形孔605在侧向护板601上的投影成长条形,而且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也就是说,当拧松与挡绳杆700螺纹连接的螺母后,挡绳杆700的端部可以在腰形孔605内滑动,挡绳杆700可以远离或者靠近轿顶轮200。
电梯双轿顶轮结构是用于安装在轿厢顶部的,而且安装时电梯井的空间狭窄,所以一般需要现场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上梁100是一体式的,不用组装上梁100,上梁100预设有相应的安装孔,安装时只需要将轿顶轮200安装到上梁,并装上轿顶轮护罩600。由于上梁100两侧的安装板103的位置时固定,所以装上轿顶轮200后,轿顶轮200的水平度和同心度都有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两个轿顶轮、两个轮轴和四个U形螺栓;所述上梁的纵截面呈“几”字形,所述上梁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轿顶轮转动套设在所述轮轴的外侧,所述轮轴的两端通过U形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的两端设置有与轮轴的轴心线平行的安装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面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包括橡胶块和设置在橡胶块底部的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面与所述安装平面贴合,所述橡胶块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板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的纵向截面为“U”形,所述橡胶块和垫板粘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包括一个顶板、两个侧板和两个安装板,所述顶板与两个所述侧板的顶端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底端连接,所述顶板设置有至少两个穿绳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的下方固定有轿顶轮护罩,所述轿顶轮护罩从轿顶轮轴向的一侧绕轿顶轮的底部延伸至轿顶轮轴向的另一侧,所述轿顶轮护罩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轮轴的端部对应的避让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轮护罩的纵截面呈倒“几”字形,所述轿顶轮护罩的顶部两侧具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安装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轮护罩上设置有挡绳杆,所述挡绳杆与所述轿顶轮的外边缘之间具有供曳引绳通过的间隙,所述挡绳杆的轴心线沿横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双轿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轮护罩的两侧开设有腰形孔,所述挡绳杆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腰形孔内,所述腰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挡绳杆的直径,所述挡绳杆伸出所述腰形孔的部分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CN201520545740.3U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38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5740.3U CN204938630U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5740.3U CN204938630U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38630U true CN204938630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06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4574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38630U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386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0968A (zh) * 2021-11-26 2022-02-11 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底轮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0968A (zh) * 2021-11-26 2022-02-11 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底轮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79598U (zh) 吊钩及起重设备
CN204938630U (zh) 一种电梯双轿顶轮结构
CN203294985U (zh) 一种带防脱卡板的电梯导靴
CN204279470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横向止挡结构
JP586357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CN205602940U (zh) 一种电梯轿顶反绳轮装置
CN203938309U (zh) 电梯单轿顶轮悬挂装置
CN111186756A (zh)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CN108290718B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机械安装结构
CN205294554U (zh) 一种旋调式绳轮组
CN205602964U (zh) 一种电梯轿架下梁
CN102583132A (zh) 一种电梯轿顶轮装置
CN103274316A (zh) 爬带侧挂式顶升装置
CN110713098B (zh) 90°直角贯通型曳引电梯
JP644948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釣合いおもり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2542641U (zh) 一种电梯轿顶轮装置
CN205602903U (zh) 一种轿顶反绳轮机构
CN211393510U (zh) 压铆式的电梯对重装置
CN211366667U (zh) 一种大吨位货梯对重架
CN103406262B (zh) 滚筒的支撑结构和滚筒筛
CN212982192U (zh) 具有限位功能的轿厢减振垫
CN203715021U (zh) 一种无机房轿顶轮组件
CN219827616U (zh) 一种钢丝绳张紧器
CN212531936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的双滚轮组及施工升降机
KR20090079302A (ko) 레일 차륜 고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