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36512U - 射频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射频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36512U
CN204936512U CN201520734648.1U CN201520734648U CN204936512U CN 204936512 U CN204936512 U CN 204936512U CN 201520734648 U CN201520734648 U CN 201520734648U CN 204936512 U CN204936512 U CN 204936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printhead
print machine
write
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346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海云
赵振兴
丁进峰
杨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346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36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36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36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频打印机,所述射频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构和第一射频机构,沿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第一射频机构位于打印机构的下游并且与打印机构连接。当打印机构完成打印后,第一射频机构能够及时对射频标签进行射频读写操作,以检验射频标签是非被打印机构碾压损坏,与现有技术中的射频打印机相比,本实用新型避免输出无效射频标签,提高了打印机的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射频机构安装在打印机构的下游,与现有技术中将射频机构设置在打印机构上游的送纸通道中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对第一射频机构进行拆卸和维护。

Description

射频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射频打印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射频打印机包括碳带发放轴1'和碳带回收轴2',以及相切配合的打印头4'和打印胶辊5',其中,碳带3'由碳带发放轴1'引出,经打印头4'和打印胶辊5'之间后,回卷在碳带回收轴2'上,射频标签6'从打印头4'和打印胶辊5'之间穿过,沿射频标签6'的输送方向,在打印头4'的上游设置有由压纸板7'和托纸板8'形成的送纸通道,在托纸板8'的下方固定有射频天线9'。工作时,射频天线9'首先对射频标签6'进行读/写操作,读/写操作成功后,打印头4'执行打印动作,完成打印任务;若读/写操作失败,则打印机报警或根据要求在射频标签6'表面打印出错信息。
这种射频打印机的问题在于,由于射频标签6'内的射频芯片具有一定厚度,凸出于标签纸面,在射频标签6'经过打印头4'和打印胶辊5'之间时,射频芯片有可能被打印胶辊5'碾压破坏,造成被碾压损坏的无效标签未经检验即被输出,因此存在可靠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打印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射频打印机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构和第一射频机构,沿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射频机构位于所述打印机构的下游并且与所述打印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打印机构包括打印头组件,所述打印头组件包括固定板和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射频机构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打印头安装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第一射频机构与所述第二板的背离所述打印头的一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射频机构包括射频读写器、安装架和第一连接组件,其中,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射频读写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呈L型连接的支撑部和固定部,其中,所述射频读写器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沿所述打印头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射频读写器安装在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卡勾,至少两个所述卡勾沿所述打印头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每个所述卡勾包括本体和挂接部,其中,所述本体沿垂直于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支撑部间隔设置;所述挂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末端并朝向所述支撑部延伸设定长度,所述射频读写器安装在所述卡勾与所述支撑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所述支撑条沿所述打印头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射频读写器安装在所述卡勾与所述支撑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打印机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射频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打印机还包括第二射频机构,沿所述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二射频机构位于所述打印机构的上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射频打印机,沿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将第一射频机构设置于打印机构的下游并且与打印机构连接,当打印机构完成打印后,第一射频机构能够及时对射频标签进行射频读写操作,以检验射频标签是非被打印机构碾压损坏,与现有技术中的射频打印机相比,本实用新型避免输出无效射频标签,提高了打印机的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射频机构安装在打印机构的下游,与现有技术中将射频机构设置在打印机构上游的送纸通道中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对第一射频机构进行拆卸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射频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射频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射频打印机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射频打印机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射频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射频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碳带发放轴;2'-碳带回收轴;
3'-碳带;4'-打印头;
5'-打印胶辊;6'-射频标签;
7'-压纸板;8'-托纸板;
9'-射频天线;8-机架;
100-纸卷支撑机构;200-打印机构;
210-打印头组件;220-打印胶辊;
211-支撑轴;212-固定板;
213-打印头;214-打印头压力组件;
212a-第一板;212b-第二板;
300-碳带机构;310-发放轴;
320-回收轴;400-第一射频机构;
410-安装架;420-射频读写器;
430-第一连接组件;411-支撑部;
412-固定部;431-限位板;
432-卡勾;433-支撑条;
432a-本体;432b-挂接部;
500-第二射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零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射频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构200和第一射频机构400,沿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第一射频机构400位于打印机构200的下游并且与打印机构200连接。其中,打印机构200用于在射频标签上打印预先设定的文字或者图像,第一射频机构400用于对射频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工作时,打印机构200先对射频标签进行打印操作,打印操作完成后,第一射频机构400再对射频标签进行读写操作;若第一射频机构400能够读取到该射频标签内的射频信息,则说明该射频标签内的射频芯片没有被打印机构200碾压破坏;反之,若第一射频机构400读取不到该射频标签内的射频信息,则说明该射频标签内的射频芯片被打印机构200碾压破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射频打印机,沿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将第一射频机构400设置于打印机构200的下游并且与打印机构200连接,当打印机构200完成打印后,第一射频机构400能够及时对射频标签进行射频读写操作,以检验射频标签是非被打印机构200碾压损坏,与现有技术中的射频打印机相比,本实用新型避免输出无效射频标签,提高了打印机的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射频机构400安装在打印机构200的下游,与现有技术中将射频机构设置在打印机构200上游的送纸通道中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对第一射频机构400进行拆卸和维护。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射频打印机还包括纸卷支撑机构100,纸卷支撑机构100用于支撑或容纳打印用的射频标签,纸卷支撑机构100可以是支撑射频标签的支撑架或者容纳射频标签的纸仓。在本实施例中,纸卷支撑机构100为支撑架,射频标签呈卷筒状设置在支撑架上。沿射频标签输送方向,打印机构200位于纸卷支撑机构100的下游。纸卷支撑机构100上的射频标签依次经过打印机构200和第一射频机构400后向外输出。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射频打印机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射频打印机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打印机构200包括打印头组件210,打印头组件210包括固定板212和打印头213,其中,打印头213安装在固定板212上,第一射频机构400与固定板2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机构400通过固定板212与打印头213相连,第一射频机构400是紧邻打印头213设置的,那么当打印头213完成标签打印后,第一射频机构400能够立即对该标签进行读写操作,以检验该标签是否被碾压坏;即使射频标签沿输送方向的尺寸较小,也可以及时对标签进行读写操作,能够适应小尺寸的射频标签使用;此外,由于第一射频机构400与固定板212连接,拆卸第一射频机构400时,只需将第一射频机构400与固定板212分离拆卸下来即可,不需要拆卸打印机的其他零件,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和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打印头组件210采用多种结构与打印机的机架8连接。比如,打印头组件210直接与机架8插接;再比如,打印头组件210与机架转动连接,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打印头组件210还包括支撑轴211,支撑轴211由机架8支撑,可以绕自身轴线转动;固定板212与支撑轴211连接,可随支撑轴211一起绕支撑轴211的轴线转动,或者相对于支撑轴211绕支撑轴211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图4,固定板212呈板状,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板212a和第二板212b,打印头213安装在第一板212a上;第一射频机构400与第二板212b的背离打印头213的一面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射频机构400与打印头213之间只间隔第二板212b,第一射频机构400非常接近打印头213,在打印头213完成当前标签的打印操作,甚至是只完成部分打印操作时,第一射频机构400便可立即对该标签进行读写操作,从而实现一边打印一边读写,不仅更加适合小尺寸的射频标签使用,还提高了打印机的工作效率,能第一时间对打印过的标签进行检验,及时检验刚刚打印出的标签是否被碾压破坏。
优选地,第二板212b朝向打印头213弯折,即图3中的第二板212b向下弯折,以使第一板212a和第二板212b将打印头213半包裹。
如图2所示,打印机构200还包括与打印头组件210相对设置的打印胶辊220。其中,打印胶辊220由打印机的机架8支撑,打印胶辊220与射频打印机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以绕自身轴线转动。具体地,打印头213与打印胶辊220相对设置,当固定板212绕支撑轴211的轴线转动时,打印头213可以与打印胶辊220相切或者分离;当打印头213与打印胶辊220相切时,打印头213上的发热体位于两者的相切位置上,其中,打印头213的发热体沿打印头213的宽度方向(即图3中打印胶辊220的轴线方向)排列。
此外,打印机构200还包括打印头压力组件214,打印头压力组件214位于固定板212的背离打印头213的一侧,用于向打印头213施加压力,以使打印头213与打印胶辊220相切。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射频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射频机构400包括射频读写器420、安装架410和第一连接组件430,其中,安装架410与固定板212连接,射频读写器42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30安装在安装架410与打印头213之间(参见图3)。一般地,射频读写器420呈板状,用于读取射频标签内的射频芯片上的信息,和/或写入信息到射频标签内的射频芯片内。在本实施例中,射频读写器420与打印头213紧邻设置,打印头213在打印当前标签的同时,射频读写器420便可对该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即一边打印一边读写,不仅更加适合小尺寸的射频标签使用,还提高了打印机的工作效率,能第一时间对打印过的标签进行检验,及时发现标签是否在刚刚打印时被打印胶辊220或打印头213压坏。
其中,安装架410可以为塑料件。如图5所示,安装架410包括呈L型连接的支撑部411和固定部412,其中,射频读写器420安装在支撑部411上,固定部412与固定板212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架410为L型,结构紧凑,方便将射频读写器420紧邻固定板212安装。
其中,第一连接组件430包括两个限位板431,两个限位板431沿打印头213的宽度方向(即图5中支撑部41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支撑部411上,射频读写器420安装在两个限位板431之间。两个限位板431之间的距离与射频读写器420的长度相适配,两个限位板431用于限制射频读写器420沿打印头213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保证射频读写器420安装到位。
优选地,如图5所示,两个限位板431均垂直地安装在支撑部411上,只要射频读写器420稍微移位,便会立刻与两个限位板431中的至少一个碰撞而无法继续移位,限位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组件430还包括至少两个卡勾432,参见图5,至少两个卡勾432沿打印头213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固定部412上;每个卡勾432包括本体432a和挂接部432b,其中,本体432a沿垂直于固定部412的方向延伸,并与支撑部411间隔设置;挂接部432b连接于本体432a的末端并朝向支撑部411延伸设定长度,射频读写器420安装在卡勾432与支撑部411之间。本体432a的长度与射频读写器420的宽度相适配,其与支撑部411之间的间距与射频读写器420的厚度相适配。本实施中的射频读写器420安装在由支撑部411、固定部412、本体432a和挂接部432b形成的空间内。卡勾432限制了射频读写器420在该射频读写器42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避免射频读写器420在工作时上下移动,保证射频读写器420能及时快速地对射频标签进行读写操作。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430包括两个上述所述的限位板431和至少两个卡勾432。安装射频读写器420时,将射频读写器420对正在第一连接组件430的两个限位板431之间,向安装架410推动射频读写器420,射频读写器420挤压各卡勾432的挂接部432b,使各卡勾432的本体432a发生弹性变形,各挂接部432b避让射频读写器420,当射频读写器420越过各挂接部432后,各卡勾432的本体432a恢复变形,此时,各卡勾432的本体432a阻止射频读写器420向远离安装架410的支撑部411移动,各卡勾432的挂接部432b阻止射频读写器420向远离安装架410的固定部41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射频读写器420相对于安装架410位置固定。
优选地,第一连接组件430还包括多个支撑条433,多个支撑条433沿打印头213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支撑部411上;沿垂直于支撑部411的方向,射频读写器420设置在卡勾432于支撑条433之间。各支撑条433与卡勾432的本体432a之间的最小距离与射频读写器430的厚度相适配,通过设置支撑条433使射频读写器420在安装到安装架410上之后与安装架410的支撑部411之间接触由面接触改为线接触,减小射频读写器420受到的摩擦力,避免支撑部411发生变形时对射频读写器420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射频打印机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第一射频机构400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固定板212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射频机构400沿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位于打印头213的下游。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对第一射频机构400进行检查维护,拆卸时,只需将第一射频机构400与固定板212拆卸即可,不需要拆卸打印机的其他零件,与现有技术中的射频打印机中的射频机构设置在送纸通道中相比,拆卸快速便捷。
优选地,第一射频机构400的安装架410与固定板212可拆卸地连接。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架410的固定部412与固定板212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组件可以是螺接结构,也可以是卡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为螺接结构,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沿打印头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架410的固定部412上的两个通孔412a、对应地设置在打印头组件210的固定板212的第二板212b上的两个螺纹孔212c以及两个螺钉,使用两个螺钉分别穿过安装架410上的两个通孔412a后与固定板212的两个螺纹孔212c螺纹连接,可将第一射频机构400固定在固定板212上,此时沿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固定板212的第二板212b和安装架410的固定部412依次间隔设置,固定板212的第二板212b、射频读写器420、固定部412依次设置,并且射频读写器420位于打印头213的下游,射频读写器420紧邻打印头213,即使射频标签沿输送方向的尺寸较小,也可以在完成当前标签打印后立即进行射频读写操作,因此能够适应小尺寸的射频标签使用。
当第二连接组件是卡接结构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卡爪(图未示)和卡接部(图未示),其中,卡爪设置在安装架410和固定板212两者中的一个上,卡接部设置在安装架410和固定板212两者中的另一个上,通过卡爪与卡接部卡接配合,可将第一射频机构400安装在固定板212上。
如图2所示,射频打印机还包括碳带机构300,碳带机构300包括发放轴310和回收轴320,发放轴310和回收轴320两者均平行于打印胶辊220轴向设置,沿碳带的输送方向,发放轴310位于打印头213的上游,回收轴320位于打印头213的下游,其中,发放轴310用于支撑未用过的碳带,回收轴320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用于回卷使用过的碳带。
射频打印机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射频机构400连接,第一射频机构400用于读取射频标签内的射频信息并将读取到的射频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射频信息控制射频标签的状态。
当射频打印机工作时,射频标签由纸卷支撑机构100引出,从打印头213和打印胶辊220之间穿过,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打印胶辊220绕自身轴线转动,驱动射频标签移动,打印头213的发热体发热,将碳带上的碳粉融化在射频标签上,形成设定的文字或图像,同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回收轴320绕自身轴线转动,回卷已使用过的碳带,打印胶辊220驱动完成打印的射频标签移动至第一射频机构400处,射频读写器420读取到射频标签上的芯片信息后,将设定的信息写入到射频标签的芯片里,然后射频读写器420再次读取写入的信息,射频打印机的控制器据此判断写入的信息是否正确,当判定写入的信息正确时,将射频标签送至打印机外部,当判定写入信息不正确时,或者读取不到射频信息时,控制器控制射频标签后退,以便重新向射频标签的芯片内写入信息或者在该张射频标签上打印作废标记。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射频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射频打印机还包括第二射频机构500,沿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第二射频机构500位于打印机构200的上游。本实施例中,第二射频机构500用于将设定信息写入到射频标签的射频芯片内。射频打印机工作时,先由第二射频机构500对射频标签进行信息写入操作,然后由打印机构200对射频标签进行打印操作,最后由第一射频机构400对标签进行信息读取操作。本实施例在射频标签进入到打印头213与打印胶辊220之前便已完成射频写入操作,在完成打印之后只需进行射频读取操作即可,因此加快了打印机的处理速度,提高了打印机的工作效率。
此外,射频打印机工作时,还可以先由第二射频机构500对标签进行信息读取操作,若信息读取操作成功,则说明射频标签完好,控制器控制射频标签前进,执行正常打印动作;若信息读取操作失败,则说明射频标签损坏,则打印机报警或根据要求在射频标签表面打印出错信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射频打印机,通过第一射频机构400对射频标签进行了检验,当射频标签完好无误时,射频标签直接向外输出;当射频标签损坏或者射频标签内的射频信息错误时,打印机报警或根据要求在射频标签表面打印出错信息,识别了无效的射频标签与有效的射频标签,提高了打印机的可靠性差;进一步地,无效的射频标签经摒弃后,得到全部有效的射频标签,从而提高了射频标签的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机构和第一射频机构,沿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射频机构位于所述打印机构的下游并且与所述打印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构包括打印头组件,所述打印头组件包括固定板和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射频机构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打印头安装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第一射频机构与所述第二板的背离所述打印头的一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机构包括射频读写器、安装架和第一连接组件,其中,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射频读写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呈L型连接的支撑部和固定部,其中,所述射频读写器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沿所述打印头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射频读写器安装在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卡勾,至少两个所述卡勾沿所述打印头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每个所述卡勾包括本体和挂接部,其中,所述本体沿垂直于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支撑部间隔设置;所述挂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末端并朝向所述支撑部延伸设定长度,所述射频读写器安装在所述卡勾与所述支撑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所述支撑条沿所述打印头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射频读写器安装在所述卡勾与所述支撑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射频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射频机构,沿所述射频标签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二射频机构位于所述打印机构的上游。
CN201520734648.1U 2015-09-21 2015-09-21 射频打印机 Active CN204936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4648.1U CN204936512U (zh) 2015-09-21 2015-09-21 射频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4648.1U CN204936512U (zh) 2015-09-21 2015-09-21 射频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36512U true CN204936512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03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34648.1U Active CN204936512U (zh) 2015-09-21 2015-09-21 射频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365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8981A (zh) * 2021-07-06 2021-10-08 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8981A (zh) * 2021-07-06 2021-10-08 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CN113478981B (zh) * 2021-07-06 2023-08-25 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39359U (zh) 自动贴标机
CN101449281B (zh) 用于自动粘贴rfid标签签条的系统及其方法
US200602255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printing plates on cylinders of a press
CN204936512U (zh) 射频打印机
CN207713048U (zh) 一种打印机自动送纸系统
CN110429292A (zh) 电芯打码系统及电芯生产线
CN107175934A (zh) 一种热转印式打印机及其采用的热转印耗材供应方法
CN103963483A (zh) 唯一码甄别打印工业防呆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203818760U (zh) 一种射频识别标签打印机
US6619658B2 (en) Media-conveying apparatus in printer
CN104723694B (zh) 卡打印机和卡打印机的输送辊控制方法
CN215642728U (zh) 一种rfid标签设备
CN101495313B (zh) 具有胶印滚筒脱开支撑表面的印刷单元
CN103771167B (zh) 薄片类介质纠偏机构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US2007006301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warranty claim information
US10607051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tire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CN107225870B (zh) 打印装置
CN103906629B (zh) 介质处理装置
CN205202497U (zh) 纸带胶印机
CN218917222U (zh) 一种发票票号打码检测设备
KR20110001263A (ko) Rfid 태그 검사장치 및 방법
CN205058856U (zh) 标牌打印机
CN218346052U (zh) 防撞装置
CN204021371U (zh) 具有贴标签功能的下膜机
CN116409066B (zh) 一种nfc标签的发行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