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6052U - 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6052U
CN218346052U CN202221934284.8U CN202221934284U CN218346052U CN 218346052 U CN218346052 U CN 218346052U CN 202221934284 U CN202221934284 U CN 202221934284U CN 218346052 U CN218346052 U CN 218346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dabber
mandrel
buffer
effective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42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训龙
喻文
龚占起
李凯城
高浩天
黄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42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6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6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6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月台防护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防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防撞结构,防撞结构包括芯轴、套接于芯轴外的防撞管,以及套接于芯轴外且弹性抵持于芯轴和防撞管之间的多个缓冲件,多个缓冲件沿芯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当本申请的防撞装置安装于月台壁等设施,而车辆欲停靠至月台且碰撞防撞装置时,防撞管在车辆的碰撞下发生形变,同时压缩缓冲件使其产生形变,进而可通过防撞管的弹力和缓冲件的弹力共同对车辆的冲撞力进行有效地抵消;在车辆驶出而脱离防撞装置时,防撞管和缓冲件恢复形变,并可降低防撞管的局部发生不可逆损坏的风险。防撞装置缓冲吸能效果较好,可有效地保障月台工作的安全性,且不需要经常更换,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Description

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月台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仓储物流业的蓬勃发展,行业内对于月台装卸货的安全问题逐渐重视。其中,车辆在停靠月台时,往往会与月台壁发生碰撞,而在碰撞的过程中易对月台壁和车辆造成损坏。为了解决该问题,行业内通常将废旧轮胎或橡胶制防撞块安装于月台壁,以避免车辆直接碰撞月台壁,进而实现保护月台壁和车辆、保障月台工作安全性的目的。但是,废旧轮胎和橡胶制防撞块的缓冲吸能效果较差,难以保证月台工作的安全性,需要经常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装置,以解决废旧轮胎和橡胶制防撞块的缓冲吸能效果较差,难以保证月台工作的安全性,需要经常更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芯轴、套接于所述芯轴外的防撞管,以及套接于所述芯轴外且弹性抵持于所述芯轴和所述防撞管之间的多个缓冲件,多个所述缓冲件沿所述芯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管为由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防撞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间隔管,所述间隔管套接于所述芯轴外且设于所述防撞管内,所述间隔管抵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缓冲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防撞结构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沿预设方向延伸形成的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连接所述芯轴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芯轴的对应端部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对应所述芯轴平行设置,且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芯轴的对应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供所述芯轴穿设于其中的穿设孔,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芯轴的端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连接件脱离所述芯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呈片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芯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至月台壁。
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当防撞装置安装于月台壁等设施,而车辆欲停靠至月台且碰撞防撞装置时,防撞管在车辆的碰撞下发生形变,同时压缩缓冲件使其产生形变,进而可通过防撞管的弹力和缓冲件的弹力共同对车辆的冲撞力进行有效地抵消,直至车辆停靠完成,有效地降低车辆直接碰撞月台壁的风险,进而实现保护月台壁和车辆、保障月台工作安全性的目的,有效地保障防撞结构的缓冲吸能效果;反之,在车辆驶出而脱离防撞装置时,防撞管和缓冲件恢复形变,以待下一辆车辆停靠;此外,通过沿芯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缓冲件共同作用于防撞管,可有效地降低防撞管的局部发生不可逆损坏的风险。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废旧轮胎和橡胶制防撞块,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撞装置缓冲吸能效果更好,更有效地保障月台工作的安全性,且不需要经常更换,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防撞结构;11-芯轴;12-防撞管;13-缓冲件;14-间隔管;20-支撑件;21-连接部;22-安装部;30-连接件;31-穿设孔;40-转轴;a-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3、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装置,尤其适于安装于月台壁,以避免车辆直接碰撞月台壁,而实现保护月台壁和车辆、保障月台工作安全性的目的。
该防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防撞结构10,防撞结构10包括芯轴11、套接于芯轴11外的防撞管12,以及套接于芯轴11外且弹性抵持于芯轴11和防撞管12之间的多个缓冲件13,多个缓冲件13沿芯轴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基于此,通过依次将多个缓冲件13套接于芯轴11外,再将防撞管12套接于芯轴11和多个缓冲件13外,即可完成防撞结构10的安装;反之,通过依次取消防撞管12和多个缓冲件13与芯轴11的套接,即可实现防撞结构10的拆卸;防撞结构10的拆装操作十分方便、快捷,利于对防撞结构10进行维修、更换等操作。
基于此,当防撞装置安装于月台壁等设施,而车辆欲停靠至月台且碰撞防撞装置时,防撞管12在车辆的碰撞下发生形变,同时压缩缓冲件13使其产生形变,进而可通过防撞管12的弹力和缓冲件13的弹力共同对车辆的冲撞力进行有效地抵消,直至车辆停靠完成,有效地降低车辆直接碰撞月台壁的风险,进而实现保护月台壁和车辆、保障月台工作安全性的目的,有效地保障防撞结构10的缓冲吸能效果,有效地保障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反之,在车辆驶出而脱离防撞装置时,防撞管12和缓冲件13恢复形变,以待下一辆车辆停靠,有效地保障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
通过沿芯轴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缓冲件13,如此,可使得多个缓冲件13相对均匀的分布于芯轴11,进而可保障多个缓冲件13的弹力相对均衡的作用于防撞管12,进而可有效地降低防撞管12的局部发生不可逆损坏的风险,有效地保障并提高防撞装置的缓冲吸能效果,有效地延长防撞结构10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延长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
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废旧轮胎和橡胶制防撞块,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撞装置缓冲吸能效果更好,更有效地保障月台工作的安全性,且不需要经常更换,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具体地,缓冲件13可为橡胶材料制成的缓冲件13,基于橡胶材料具有可逆形变、高弹性等特点,可有效地保障缓冲件13的缓冲性能,还可有效地降低缓冲件13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防撞装置的生产成本。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当防撞装置安装于月台壁等设施,而车辆欲停靠至月台且碰撞防撞装置时,防撞管12在车辆的碰撞下发生形变,同时压缩缓冲件13使其产生形变,进而可通过防撞管12的弹力和缓冲件13的弹力共同对车辆的冲撞力进行有效地抵消,直至车辆停靠完成,有效地降低车辆直接碰撞月台壁的风险,进而实现保护月台壁和车辆、保障月台工作安全性的目的,有效地保障防撞结构10的缓冲吸能效果;在车辆驶出而脱离防撞装置时,防撞管12和缓冲件13恢复形变,以待下一辆车辆停靠;此外,通过沿芯轴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缓冲件13共同作用于防撞管12,可有效地降低防撞管12的局部发生不可逆损坏的风险。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废旧轮胎和橡胶制防撞块,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撞装置缓冲吸能效果更好,更有效地保障月台工作的安全性,且不需要经常更换,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请参阅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防撞管12为由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防撞管12。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基于柔性高分子材料具有高缓冲吸能、耐高温、耐紫外线等特点,如此,通过采用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防撞管12,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防撞管12的缓冲吸能效果,有效地保障并提高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还可有效地延长防撞管12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延长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减少更换防撞管12的频次,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请参阅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防撞结构10还包括至少一个间隔管14,间隔管14套接于芯轴11外且设于防撞管12内,间隔管14抵接于相邻两个缓冲件13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套接于芯轴11外且设于防撞管12内的间隔管14,以通过间隔管14对相邻两个缓冲件13进行有效地隔档,可有效地降低在使用过程中缓冲件13沿芯轴11滑动的风险,有效地保障缓冲件13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防撞结构10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防撞结构10设有多个,多个防撞结构10沿预设方向a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沿预设方向a间隔设置多个防撞结构10,可有效地提高整个防撞装置的缓冲吸能效果,有效地提高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并可通过多个防撞结构10共同对车辆进行有效、可靠地阻挡,可有效地平衡车辆碰撞于防撞装置的撞击力,而有效地降低车辆碰撞于单个防撞结构10的撞击力,进而可有效地降低防撞结构10发生不可逆损坏的风险,有效地延长防撞结构10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延长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防撞装置还包括沿预设方向a延伸形成的两个支撑件20,两个支撑件20分别连接芯轴11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分别连接芯轴11的两端的两个支撑件20,以通过两个支撑件20共同对芯轴11进行支撑,可有效地稳定芯轴11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进而有效地稳定防撞结构10的安装位置和状态,有效地保障防撞结构10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防撞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支撑件20和芯轴11的对应端部之间的连接件30,连接件30通过转轴40与支撑件20转动连接,转轴40与对应芯轴11平行设置,且沿预设方向a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连接件30连接于支撑件20和芯轴11的对应端部之间,并使得连接件30通过转轴40与支撑件20转动连接,基于此,在外力的作用下,芯轴11可联动连接件30绕转轴40转动而相对于支撑件20发生转动,也即,在外力的作用下,防撞结构10可相对于支撑件20发生转动,如此,当防撞装置安装于月台壁等设施,而车辆欲停靠至月台且碰撞防撞装置时,防撞结构10在车辆的碰撞下联动连接件30绕转轴40转动,使得防撞结构10相对于支撑件20发生转动,而抵消一部分冲撞力,与此同时,防撞结构10的弹力抵消另一部分冲撞力,进而可有效地减少车辆作用于防撞结构10的冲撞力,可进一步降低防撞结构10发生不可逆损坏的风险,有效地提高防撞结构10的缓冲吸能效果,有效地延长防撞结构10的使用寿命,有效地提高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
还通过设置转轴40与对应芯轴11平行且沿预设方向a间隔,如此,可有效地保障芯轴11绕转轴40转动的转动空间,也即可有效地保障防撞结构10相对于转轴40的转动空间,利于保障防撞结构10在转动过程中消耗较多的能量,而提高防撞结构10的缓冲吸能效果,有效地提高防撞结构10的使用性能,有效地提高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
此外,通过将防撞装置设置为防撞结构10、连接件30、支撑件20等结构,而实现防撞装置的模块化设计,更利于防撞装置的拆装、更换、维修等操作,有效地提高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可转动地连接至芯轴11的对应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连接件30可转动地连接至芯轴11的对应端部,如此,在车辆冲撞至防撞装置时,防撞结构10及其芯轴11可相对于连接件30在冲撞力的作用下发生适应性转动,进而可利用切向力抵消一部分冲撞力,进一步提高防撞结构10的缓冲吸能效果;且通过芯轴11与连接件30之间采用活动连接,也可降低应力集中至芯轴11与连接件30之间连接处导致连接断裂的风险,有效地保障连接件30与芯轴11的对应端部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设有供芯轴11穿设于其中的穿设孔31,防撞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芯轴11的端部的限位件(图中未示出),限位件用于限制连接件30脱离芯轴11。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芯轴11穿设于连接件30的穿设孔31,再将限位件连接于芯轴11的端部,即可实现连接件30与芯轴11的转动连接,安装操作十分方便、快捷;通过设置限位件以限制连接件30脱离芯轴11,可有效地保障连接件30与芯轴11转动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呈片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连接件30设置成片状,利于使得支撑件20、连接件30和芯轴11之间连接更紧凑,有效地降低在使用过程中芯轴11易发生空间晃动的风险,有效地保障支撑件20、连接件30和芯轴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0包括与芯轴11连接的连接部21,以及与连接部21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22,安装部22用于安装至月台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安装部22安装至月台壁,以稳定支撑件2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通过连接部21连接芯轴11,以稳定芯轴11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通过安装部22与连接部21呈夹角设置,利于保障连接于连接部21的芯轴11与月台壁具有一定的间隙,进而利于保障防撞结构10与月台壁具有一定的间隙,使得防撞结构10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和转动空间,可有效地提高防撞结构10的缓冲吸能效果,有效地提高防撞结构10的使用性能,有效地提高防撞装置的使用性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芯轴、套接于所述芯轴外的防撞管,以及套接于所述芯轴外且弹性抵持于所述芯轴和所述防撞管之间的多个缓冲件,多个所述缓冲件沿所述芯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管为由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防撞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间隔管,所述间隔管套接于所述芯轴外且设于所述防撞管内,所述间隔管抵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缓冲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防撞结构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沿预设方向延伸形成的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连接所述芯轴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芯轴的对应端部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对应所述芯轴平行设置,且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芯轴的对应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供所述芯轴穿设于其中的穿设孔,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芯轴的端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连接件脱离所述芯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片状。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芯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至月台壁。
CN202221934284.8U 2022-07-25 2022-07-25 防撞装置 Active CN218346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4284.8U CN218346052U (zh) 2022-07-25 2022-07-25 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4284.8U CN218346052U (zh) 2022-07-25 2022-07-25 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6052U true CN218346052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4284.8U Active CN218346052U (zh) 2022-07-25 2022-07-25 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6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46052U (zh) 防撞装置
CN111152265A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防碰撞保护结构
CN109263827B (zh) 一种船舶钢制护舷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1825507U (zh) 板材传送装置
CN110834866A (zh) 靠边机
CN204936512U (zh) 射频打印机
CN211944331U (zh) 一种新型医疗器械用防撞装置
CN212125989U (zh) 一种铝合金轮毂的运输保护装置
CN214216823U (zh) 一种精细化学品防碰撞运输装置
CN210882129U (zh) 一种电动平车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18885120U (zh) 一种无基坑地磅的防护装置
CN210696898U (zh) 一种货架防撞装置
CN219329878U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
CN21777998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货运物流结算系统
CN217576747U (zh) 料架
CN220011545U (zh) 一种气胀轴装卸装置
CN220220766U (zh) 一种丝印弹簧运输车
CN216806415U (zh) 一种抗压物流纸箱
CN217321844U (zh) 一种货架防撞脚结构
CN210952884U (zh) 一种用于玻璃合片段的传感器防撞装置
CN214826724U (zh) 一种具有超重检测功能的物流辊筒
CN220568822U (zh) 支撑结构及其检测装置
CN108631484B (zh) 磁阻电动机端盖及磁阻电动机
CN218920774U (zh) 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化工仪表
CN214267718U (zh) 一种大数据一体机运输用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