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5758U - 一种舷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舷侧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95758U CN204895758U CN201520556645.3U CN201520556645U CN204895758U CN 204895758 U CN204895758 U CN 204895758U CN 201520556645 U CN201520556645 U CN 201520556645U CN 204895758 U CN204895758 U CN 2048957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nged plate
- plate
- buffer unit
- inner hull
- plateau leve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一种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内壳板以及设置在舷侧外板和内壳板之间的多个舷侧纵骨,舷侧外板和内壳板之间还设有多个组合式舷侧平台,组合式舷侧平台包括第一缓冲组件、平台水平板和第二缓冲组件,第一缓冲组件的一侧与内壳板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的一端连接,第二缓冲组件的一侧与舷侧外板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解决了现有双壳船舶舷侧结构中的水平平台刚度较大,吸收冲击能量效果不佳,平台容易击破内壳板的技术问题。该舷侧结构吸能效果好、缓冲能力强,可有效保护双壳船舶的内壳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舷侧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海上运输业日益发达,油船等各类船舶碰撞与搁浅事故时有发生,往往给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而军船而言,水面爆炸的冲击载荷可以引起舰船舷侧结构损伤,影响舰船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船舶结构特别是船舶舷侧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是现代船舶设计制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规范对诸如油船等大型船舶规定了必须设置双壳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等要求。而传统的双壳体船舶,是在内壳板和舷侧外板之间加设水平平台和舷侧纵骨,其中水平平台采用平板式舷侧平台,是由一块钢板制成的水平板,固定在内壳板和舷侧外板之间且与它们相互垂直。虽然与单侧舷板相比,该种舷侧结构的抗撞能力提高了很多,但是在船舶舷侧受到如碰撞,搁浅,水面爆炸冲击波等冲击载荷时,由于平板平台刚度较大,其吸收冲击能量效果不佳,对船舶舷侧所起缓冲作用较差,在平台与内壳板的相交处产生应力及剪切应力,从而导致平台击破内壳板进而引起原油泄漏、船舶进水、内部设备被破坏等事故,所以有必要在船舶舷侧结构形式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双壳船舶舷侧结构中的水平平台刚度较大,吸收冲击能量效果不佳,平台容易击破内壳板,从而提出一种吸能效果好、缓冲能力强的用于双壳船舶的舷侧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内壳板以及设置在舷侧外板和内壳板之间的多个舷侧纵骨,舷侧外板和内壳板之间还设有多个组合式舷侧平台,组合式舷侧平台包括第一缓冲组件、平台水平板和第二缓冲组件,第一缓冲组件的一侧与内壳板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的一端连接,第二缓冲组件的一侧与舷侧外板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
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一折边板和填充在第一折边板内的第一弹性填充构件,第一折边板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连接,第一折边板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内壳板连接;
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二折边板和填充在第二折边板内的第二弹性填充构件,第二折边板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连接,第二折边板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舷侧外板连接。
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宽度w1、平台水平板的宽度w、第二折边板的宽度w2的尺寸比例为1:6:1。
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高度h1不小于200mm,第二折边板的高度h2不小于200mm。
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底面与两个侧边的两个倒角圆弧均不小于100°,第二折边板的底面与两个侧边的两个倒角圆弧均不小于100°。
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底面和第二折边板的底面分别与平台水平板垂直设置。
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的一端焊接、第二折边板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的另一端焊接,第一折边板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内壳板焊接,第二折边板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舷侧外板焊接。
优选地,舷侧纵骨为球扁钢型舷侧纵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舷侧结构,平台水平板的一端通过第一缓冲组件与内壳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缓冲组件与舷侧外板连接,当舷侧遭遇冲击载荷时,与舷侧外板连接的第二缓冲组件发生变形而吸收了一部分冲击能量,当冲击力沿着第二缓冲组件和平台水平板传递到第一缓冲组件时,第一缓冲组件变形从而又吸收了一部分冲击能量。另外,与平台水平板直接与内壳板连接相比,第一缓冲组件与内壳板的接触面积大,从而进一步减小内壳板单位面积的被冲击强度。即,组合式舷侧平台通过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和减小内壳板受力压强来防止内壳板被破坏,从而该舷侧结构具有良好承受碰撞、触礁和水面爆炸等冲击载荷的能力,能够保护船舶内部设备和货物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舷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舷侧外板、2-内壳板、3-舷侧纵骨、4-组合式舷侧平台、41-第一缓冲组件、411-第一折边板、412-第一弹性填充构件、42-平台水平板、43-第二缓冲组件、431-第二折边板、432-第二弹性填充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1、内壳板2以及设置在舷侧外板1和内壳板2之间的多个舷侧纵骨3,舷侧外板1和内壳板2之间还设有多个组合式舷侧平台4,组合式舷侧平台4包括第一缓冲组件41、平台水平板42和第二缓冲组件43,第一缓冲组件41的一侧与内壳板2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42的一端连接,第二缓冲组件43的一侧与舷侧外板1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42的另一端连接。上述舷侧纵骨3具体为球扁钢型舷侧纵骨。多个舷侧纵骨3和多个组合式舷侧平台4均匀分布于舷侧外板1和内壳板2之间的空间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舷侧结构,当舷侧遭遇冲击载荷时,与舷侧外板1连接的第二缓冲组件43发生变形而吸收了一部分冲击能量,当冲击力沿着第二缓冲组件43和平台水平板42传递到第一缓冲组件41时,第一缓冲组件41变形从而又吸收了一部分冲击能量。另外,与平台水平板42直接与内壳板2连接相比,第一缓冲组件41与内壳板2的接触面积大,从而进一步减小内壳板2单位面积的被冲击强度。即,上述组合式舷侧平台4通过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和减小内壳板2受力压强来防止内壳板2被破坏,从而保护船舶内部设备和货物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缓冲组件41优选包括第一折边板411和填充在第一折边板411内的第一弹性填充构件412,第一折边板411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42连接,第一折边板41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内壳板2连接。上述第二缓冲组件43优选包括第二折边板431和填充在第二折边板431内的第二弹性填充构件432,第二折边板431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42连接,第二折边板43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舷侧外板1连接。
上述第一折边板411和第二折边板431具体是底面是平面的U型板,第一折边板41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与内壳板2连接后形成方形孔,在该孔内密实填充有弹性橡胶材料的第一弹性填充构件412,且第一弹性填充构件412与第一折边板411紧密连接、不易脱落。第二折边板431的两个侧边的边沿也同样与舷侧外板1连接后形成方形孔,在该孔内也密实填充有弹性橡胶材料的第二弹性填充构件432,且第二弹性填充构件432也与第二折边板431紧密连接、不易脱落。具体地,第一折边板411的底面和第二折边板431的底面分别与平台水平板42垂直设置。第一折边板411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42的一端焊接、第二折边板431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42的另一端焊接,第一折边板41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内壳板2焊接,第二折边板43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舷侧外板1焊接。
在舷侧遭遇冲击时,上述第二缓冲组件43的第二折边板431变形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可以吸收一部分能量,而后填充在其内部的第二弹性填充构件432开始发挥缓冲作用,进一步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再然后,第一缓冲组件41的第一折边板411也可以变形吸收能量,填充在第一折边板411内部的第一弹性填充构件412也将吸收部分能量,从而使得冲击能量在达到内壳板2时已经大大减小,从而保证保护内壳板2不被损坏。
作为其他可替换的实施例,第一缓冲组件41和第二缓冲组件43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吸能缓冲功能的部件。第一缓冲组件41的第一折边板411和第二缓冲组件43的第二折边板431也可以是底面是弧形的U形板。或者,将第一折边板411和第二折边板431替换为半球形的钢制部件,其内部填充半球形的弹性填充构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边板411的宽度w1、平台水平板42的宽度w、第二折边板431的宽度w2的尺寸比例为1:6:1。多个舷侧纵骨3和多个组合式舷侧平台4均匀分布于舷侧外板1和内壳板2之间的空间内。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舷侧纵骨3之间的距离、或相邻设置的舷侧纵骨3与组合式舷侧平台4之间的距离是平台水平板42的宽度w的一半。第一折边板411的高度h1不小于200mm,第二折边板431的高度h2不小于200mm。第一折边板411的底面与两个侧边的两个倒角圆弧均不小于100°,第二折边板431的底面与两个侧边的两个倒角圆弧均不小于100°,折边板的底面与侧边之间是圆弧倒角可以提高折边板的强度和韧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1)、内壳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舷侧外板(1)和所述内壳板(2)之间的多个舷侧纵骨(3),其特征在于,所述舷侧外板(1)和所述内壳板(2)之间还设有多个组合式舷侧平台(4),所述组合式舷侧平台(4)包括第一缓冲组件(41)、平台水平板(42)和第二缓冲组件(43),所述第一缓冲组件(41)的一侧与所述内壳板(2)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平台水平板(4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组件(43)的一侧与所述舷侧外板(1)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平台水平板(42)的另一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组件(41)包括第一折边板(411)和填充在所述第一折边板(411)内的第一弹性填充构件(412),所述第一折边板(411)的底面与所述平台水平板(42)连接,所述第一折边板(41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所述内壳板(2)连接;
所述第二缓冲组件(43)包括第二折边板(431)和填充在所述第二折边板(431)内的第二弹性填充构件(432),所述第二折边板(431)的底面与所述平台水平板(42)连接,所述第二折边板(43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所述舷侧外板(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板(411)的宽度w1、所述平台水平板(42)的宽度w、所述第二折边板(431)的宽度w2的尺寸比例为1:6: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板(411)的高度h1不小于200mm,所述第二折边板(431)的高度h2不小于200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板(411)的底面与两个侧边的两个倒角圆弧均不小于100°,所述第二折边板(431)的底面与两个侧边的两个倒角圆弧均不小于10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板(411)的底面和所述第二折边板(431)的底面分别与所述平台水平板(42)垂直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板(411)的底面与所述平台水平板(42)的一端焊接、所述第二折边板(431)的底面与所述平台水平板(42)的另一端焊接,所述第一折边板(41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所述内壳板(2)焊接,所述第二折边板(43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所述舷侧外板(1)焊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舷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舷侧纵骨(3)为球扁钢型舷侧纵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56645.3U CN204895758U (zh) | 2015-07-28 | 2015-07-28 | 一种舷侧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56645.3U CN204895758U (zh) | 2015-07-28 | 2015-07-28 | 一种舷侧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95758U true CN204895758U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917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5664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95758U (zh) | 2015-07-28 | 2015-07-28 | 一种舷侧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9575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72924A (zh) * | 2018-09-29 | 2019-04-05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航行于冰区的大型集装箱船舷侧结构 |
CN110371236A (zh) * | 2019-07-30 | 2019-10-25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舷侧加强结构 |
-
2015
- 2015-07-28 CN CN201520556645.3U patent/CN2048957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72924A (zh) * | 2018-09-29 | 2019-04-05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航行于冰区的大型集装箱船舷侧结构 |
CN109572924B (zh) * | 2018-09-29 | 2021-09-10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航行于冰区的大型集装箱船舷侧结构 |
CN110371236A (zh) * | 2019-07-30 | 2019-10-25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舷侧加强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45169U (zh) | 一种抗冲击船底结构 | |
CN202911919U (zh) | 锚穴开口结构及具有其的锚系统 | |
KR101420655B1 (ko) | 충격흡수구조 | |
CN204895758U (zh) | 一种舷侧结构 | |
CN103144739B (zh) | 主动分离型球鼻艏的制造方法 | |
CN203391974U (zh) | 全冷式液化气船的防摇制动装置 | |
CN106218822A (zh) | 一种浮式船舶靠泊装置 | |
CN104787262B (zh) | 一种不倒翁船型 | |
CN113879456A (zh) | 一种大型船舶舷侧吸收液舱泄爆装置 | |
CN205220981U (zh) | 一种船舶的加强舷侧结构 | |
CN203497146U (zh) | 海洋平台避免船舶碰撞的护舷 | |
CN109457668A (zh) | 一种防碰撞保护船舶用橡胶护舷 | |
CN112193359A (zh) | 一种新型月池减摇消波壁 | |
CN202624580U (zh) | 改良式导缆柱 | |
CN207987869U (zh) | 一种轮船停泊用码头防撞装置 | |
CN204250304U (zh) | 一种散货船机舱布置结构 | |
CN205293019U (zh) | 橡胶护舷绑扎带保护装置 | |
CN213385888U (zh) | 一种用于槽罐车罐体封头的保护装置 | |
CN202687211U (zh) | 一种汽车罐体内部的防浪板装置 | |
CN208149546U (zh) | 抗触底船舶 | |
CN208149569U (zh) | 舷侧耐撞船舶 | |
CN201343133Y (zh) | 带加强层的d型橡胶护舷 | |
CN205366014U (zh) | D型橡胶护舷与护舷架的连接装置 | |
KR101422469B1 (ko) | 해양구조물용 완충장치 | |
CN204298790U (zh) |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