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98790U -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98790U
CN204298790U CN201420635135.0U CN201420635135U CN204298790U CN 204298790 U CN204298790 U CN 204298790U CN 201420635135 U CN201420635135 U CN 201420635135U CN 204298790 U CN204298790 U CN 204298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buffer part
pressure
fixed mount
brac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351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奇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Qiyu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Qiyu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Qiyu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Qiyu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351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98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98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987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橡胶护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第一承压部、第二承压部和第三承压部依次连接,护舷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与护舷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缓冲部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为圆台状,第一缓冲部圆柱状,第一缓冲部外设有圆弧槽,护舷本体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与护舷本体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三支部和第二缓冲部,第三支撑部为圆台状,第二缓冲部的外表面为圆弧状,第二固定架上设有通孔依次贯穿第二支撑架、护舷本体、第一支撑架和第一固定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力小、抗冲撞力强、不易断裂和使用寿命长的橡胶护舷。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保护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船舶或码头建筑物遭到破坏,需要在船舶与码头之间、船舶与船舶之间设置护舷防护设备,传统的护舷一般采用木桩、木板、充气轮胎等,随着现代船舶和码头的发展,传统的简易护舷器材已由橡胶材质的护舷所替代,橡胶护舷已成为码头、船舶的防护设备。橡胶护舷在使用时用铁链或者螺栓固定在码头和船坞上,当船舶非正常停靠或移泊时,避免船舶直接撞击码头,以确保作业安全。现有的橡胶护舷,一般都是单纯橡胶制成,其内部结构没有变化,存在反力大、防冲撞力差、易断裂、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力小、抗冲撞力强、不易断裂和使用寿命长的橡胶护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橡胶护舷,包括护舷本体,所述护舷本体的外表面为圆弧状,所述护舷本体包括第一承压部、第二承压部和第三承压部,所述第一承压部、第二承压部和第三承压部依次连接,所述护舷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护舷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一固定架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护舷本体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缓冲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缓冲部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且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与第一固定架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另一端与第一缓冲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为圆台状,所述第一缓冲部圆柱状,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与第一承压部一体连接,第二支撑部另一端与第一缓冲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外设有圆弧槽,所述护舷本体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护舷本体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三支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一端与第三承压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另一端与第二缓冲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为圆台状,所述第二缓冲部与第三支撑部连接端的另一端与第三承压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外表面为圆弧状,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通孔依次贯穿第二支撑架、护舷本体、第一支撑架和第一固定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舷本体的外表面为圆弧状,所述护舷本体包括第一承压部、第二承压部和第三承压部,所述第一承压部、第二承压部和第三承压部依次连接,通过第一承压部、第二承压部和第三承压部依次连接,连成圆弧状,使得护舷本体能够在受到挤压的时候,通过第二承压部两端的第一承压部和第三承压部在进行双向抵触,并且通过中间的第二承压部两边散力,避免出现第一承压部和第三承压变形无法恢复,通过第二承压部进行良好的中间缓冲效果,减少撞击时出现反力较大,通过保证了抗冲击力效果,利用第一固定架进行与船舶或码头建筑物固定,第一固定架与护舷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一固定架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护舷本体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缓冲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缓冲部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且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与第一固定架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另一端与第一缓冲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圆柱状,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为圆台状,配合第一缓冲部,使得第一支撑部圆台状上的直径较大的部分能够与第一固定架连接,使得第一固定架能够在使用的时候,第一支撑部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出现第一固定架在固定时,出现撞击后,因为承受的力太大而损坏,通过第一支撑部在后面支撑起到了良好的缓冲和受力强度增大,避免出现破裂,并且通过第一缓冲部外设有圆弧槽,通过圆弧槽的设计,使得力量通过圆弧槽内的圆弧内壁起到了良好的缓冲,给予冲击力一个缓冲力,来抵消冲击力,从而减少反力,并且利用第二支撑部来配合,使冲击力能够通过小圆台面积小的面,慢慢扩大到大的面,然后慢慢的传到护舷本体上,渐而达到了冲击力的缓冲效果,减少反力,并且将冲击力进行一定的消除,护舷本体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护舷本体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三支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一端与第三承压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另一端与第二缓冲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为圆台状,所述第二缓冲部与第三支撑部连接端的另一端与第三承压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外表面为圆弧状,通过第二固定架的设计,能够使得在撞击的时候,增加撞击的受力面积,通过受力面积的增加,使得冲击得到良好的扩散,利用第二缓冲部形状与第一缓冲部相同,使得在护舷本体在受到力冲击时候,能够通过内部的第二承压部进行中间缓冲后的力量在通过第二缓冲部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加上第三支撑件圆台状进行一个力量的扩散,从而得到缓解的作用,使冲击力进一步得到消除,使得码头受到的力得到减弱,且护舷本体与各部件之间采用一体连接,使得整体更加的牢固,不易产生断裂,保证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从而使用寿命也得到增加,通过通孔的设置,使得内部材料减少,并且通过通孔内壁为直线,使得通孔起到了一定抗弯效果,也避免了冲击变形,导致了产生断裂,从而保护了产品整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橡胶护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1、护舷本体;102、第一承压部;103、第二承压部;104、第三承压部;201、第一固定架;301、第二固定架;401、第一支撑架;402、第一支撑部;403、第一缓冲部;404、第二支撑部;501、第二支撑架;502、第二缓冲部;503、第三支撑部;60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包括护舷本体101,所述护舷本体101的外表面为圆弧状,所述护舷本体101包括第一承压部102、第二承压部103和第三承压部104,所述第一承压部102、第二承压部103和第三承压部104依次连接,所述护舷本体101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架201,所述第一固定架201与护舷本体101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401,所述第一支撑架401与第一固定架20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401与护舷本体10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401包括第一支撑部402、第一缓冲部403和第二支撑部404,所述第一缓冲部403置于第一支撑部402和第二支撑部404之间且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402一端与第一固定架20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402另一端与第一缓冲部40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402和第二支撑部404为圆台状,所述第一缓冲部403圆柱状,所述第二支撑部404一端与第一承压部102一体连接,第二支撑部404另一端与第一缓冲部40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403外设有圆弧槽,所述护舷本体101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架301,所述第二固定架301与护舷本体101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501,所述第二支撑架501包括第三支部和第二缓冲部502,所述第三支撑部503一端与第三承压部104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503另一端与第二缓冲部502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503为圆台状,所述第二缓冲部502与第三支撑部503连接端的另一端与第三承压部104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部502的外表面为圆弧状,所述第二固定架301上设有通孔601依次贯穿第二支撑架501、护舷本体101、第一支撑架401和第一固定架2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舷本体101的外表面为圆弧状,所述护舷本体101包括第一承压部102、第二承压部103和第三承压部104,所述第一承压部102、第二承压部103和第三承压部104依次连接,通过第一承压部102、第二承压部103和第三承压部104依次连接,连成圆弧状,使得护舷本体101能够在受到挤压的时候,通过第二承压部103两端的第一承压部102和第三承压部104在进行双向抵触,并且通过中间的第二承压部103两边散力,避免出现第一承压部102和第三承压变形无法恢复,通过第二承压部103进行良好的中间缓冲效果,减少撞击时出现反力较大,通过保证了抗冲击力效果,利用第一固定架201进行与船舶或码头建筑物固定,第一固定架201与护舷本体101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401,所述第一支撑架401与第一固定架20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401与护舷本体10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401包括第一支撑部402、第一缓冲部403和第二支撑部404,所述第一缓冲部403置于第一支撑部402和第二支撑部404之间且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402一端与第一固定架20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402另一端与第一缓冲部40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403圆柱状,通过第一支撑部402和第二支撑部404为圆台状,配合第一缓冲部403,使得第一支撑部402圆台状上的直径较大的部分能够与第一固定架201连接,使得第一固定架201能够在使用的时候,第一支撑部402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出现第一固定架201在固定时,出现撞击后,因为承受的力太大而损坏,通过第一支撑部402在后面支撑起到了良好的缓冲和受力强度增大,避免出现破裂,并且通过第一缓冲部403外设有圆弧槽,通过圆弧槽的设计,使得力量通过圆弧槽内的圆弧内壁起到了良好的缓冲,给予冲击力一个缓冲力,来抵消冲击力,从而减少反力,并且利用第二支撑部404来配合,使冲击力能够通过小圆台面积小的面,慢慢扩大到大的面,然后慢慢的传到护舷本体101上,渐而达到了冲击力的缓冲效果,减少反力,并且将冲击力进行一定的消除,护舷本体101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架301,所述第二固定架301与护舷本体101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501,所述第二支撑架501包括第三支部和第二缓冲部502,所述第三支撑部503一端与第三承压部104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503另一端与第二缓冲部502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503为圆台状,所述第二缓冲部502与第三支撑部503连接端的另一端与第三承压部104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部502的外表面为圆弧状,通过第二固定架301的设计,能够使得在撞击的时候,增加撞击的受力面积,通过受力面积的增加,使得冲击得到良好的扩散,利用第二缓冲部502形状与第一缓冲部403相同,使得在护舷本体101在受到力冲击时候,能够通过内部的第二承压部103进行中间缓冲后的力量在通过第二缓冲部502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加上第三支撑件圆台状进行一个力量的扩散,从而得到缓解的作用,使冲击力进一步得到消除,使得码头受到的力得到减弱,且护舷本体101与各部件之间采用一体连接,使得整体更加的牢固,不易产生断裂,保证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从而使用寿命也得到增加,通过通孔601的设置,使得内部材料减少,并且通过通孔601内壁为直线,使得通孔601起到了一定抗弯效果,也避免了冲击变形,导致了产生断裂,从而保护了产品整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新型橡胶护舷,包括护舷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护舷本体的外表面为圆弧状,所述护舷本体包括第一承压部、第二承压部和第三承压部,所述第一承压部、第二承压部和第三承压部依次连接,所述护舷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护舷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一固定架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护舷本体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缓冲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缓冲部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且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与第一固定架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另一端与第一缓冲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为圆台状,所述第一缓冲部圆柱状,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与第一承压部一体连接,第二支撑部另一端与第一缓冲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外设有圆弧槽, 所述护舷本体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护舷本体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三支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一端与第三承压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另一端与第二缓冲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为圆台状,所述第二缓冲部与第三支撑部连接端的另一端与第三承压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外表面为圆弧状,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通孔依次贯穿第二支撑架、护舷本体、第一支撑架和第一固定架。
CN201420635135.0U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98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5135.0U CN204298790U (zh)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5135.0U CN204298790U (zh)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98790U true CN204298790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3513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98790U (zh)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987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4956A (zh) * 2015-07-01 2015-09-09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超大伸缩量的桥墩防撞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4956A (zh) * 2015-07-01 2015-09-09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超大伸缩量的桥墩防撞装置
CN104894956B (zh) * 2015-07-01 2016-07-13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超大伸缩量的桥墩防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23778U (zh) 悬挂式码头登船梯
CN204298790U (zh) 一种新型橡胶护舷
CN203904819U (zh) 桥墩抗撞防护装置
CN103924506B (zh) 桥墩抗撞防护装置
CN203937824U (zh) 一种锚链导向装置
CN103663121A (zh) 一种起重机吊钩防护装置
CN205168841U (zh) 一种新型护舷
CN204037857U (zh) 浮式生产储油卸货装置用靠泊碰垫结构
CN204587263U (zh) 钢制护舷
CN203975158U (zh) 一种可拆卸式登船斜梯
CN205171452U (zh) 分离式液压靠船系统
CN204727481U (zh) 一种起重机操作室的连接结构
GB0610618D0 (en) Berthing system
CN203996830U (zh) 缓冲型防撞护舷
CN102605747A (zh) 用于船舶下水的护舷
CN206904142U (zh) 一种用于轮船停泊时的减震装置
CN204916118U (zh) 高受力船用护舷
CN205127271U (zh) 一种能防止哑铃头松动的哑铃
CN204490314U (zh) 一种平衡重块吊装辅助装置
CN203007813U (zh) 桥梁保护装置
CN203855272U (zh) 一种电梯补偿链应力消除装置
CN204849565U (zh) 一种保险杆插销机构
CN204000697U (zh) 缓冲吸能型防撞护舷
CN204489141U (zh) 一种高强度护舷的连接结构
CN204533348U (zh) 悬挂过山车吊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