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57365U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57365U
CN204857365U CN201520523820.9U CN201520523820U CN204857365U CN 204857365 U CN204857365 U CN 204857365U CN 201520523820 U CN201520523820 U CN 201520523820U CN 204857365 U CN204857365 U CN 204857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il component
mark
medial surfac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238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木信雄
御子神祐
土田节
阿部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57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57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6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9/00Fixed 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9/04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suitable for handling frequencies considerably beyond the audio range
    • H01F19/08Transformers having magnetic bias, e.g. for handling pulses
    • H01F2019/085Transformer for galvanic iso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检测芯被正确组装的线圈部件。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芯(20),其具有卷芯部(22)和配备在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一对芯端部(24);板状的第2芯(30),其具备具有固定于一对所述芯端部的一对固定部分(32b)并朝向所述第1芯的侧的内侧面(32)以及朝向与所述内侧面相反的侧的外侧面(36),并且连接一对所述芯端部;以及导线(40),其卷绕于所述卷芯部,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外侧面,形成有在使所述第2芯在以所述外侧面的法线方向为中心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90度时配置发生变化的外侧标记(36a),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内侧面,形成有伴随在使所述第2芯在所述旋转方向上旋转90度时配置发生变化的起伏的内侧标记(32a)。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组合卷绕有线圈的第1芯与安装于第1芯并形成与第1芯相连续的磁路的板状的第2芯而成的芯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对于作为脉冲变压器等使用的线圈部件,出于小型化、薄型化以及组装工序合理化等要求,需要不是使用了环型芯的线圈部件而是组合鼓型芯和板状芯那样的两个芯而成的类型的线圈部件。
具有组合卷绕有线圈的第1芯、安装于第1芯并形成与第1芯相连续的磁路的板状的第2芯而成的芯的线圈部件为长方体状的外形,并且具有适于表面贴装的形状(参照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8-3477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在将具有组合卷绕有线圈的第1芯与板状的第2芯而成的芯的线圈部件使用在表面贴装的情况下,贴装机器需要正确识别线圈部件的姿势。作为用于容易识别线圈部件的姿势的方法,考虑例如在板状的第2芯的表面形成标记的方法。
在这样的线圈部件中,贴装机械为了从形成在第2芯表面的标记正确检测出线圈部件的姿势,前提是形成有标记的第2芯和第1芯以预先决定的配置关系正确组装。但是,在使用了现有的板状芯的线圈部件中,由于板状的第2芯的形状简单,因此会产生如下问题,即,在仅测定所完成的线圈部件的电气特性中,无法恰当地检查第2芯和第1芯是否被正确组装,例如另外需要从产品的外观检查第2芯和第1芯被正确组装的工序等,制造工序变得繁杂。
特别是在从贴装面的法线方向看的板状芯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的情况下,即使第1芯和第2芯以从正确的姿势相对旋转90度的错误的配置组装,线圈部件的电气特性也与以正确的配置组装的情况基本相同,上述问题显著。
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做出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检查第2芯和第1芯是否被正确组装,并且具有优异的生产率的线圈部件。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芯,其具有卷芯部以及配备在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一对芯端部;板状的第2芯,其具备具有固定在一对所述芯端部的一对固定部分并朝向所述第1芯的侧的内侧面和朝向与所述内侧面相反的侧的外侧面,并且连接一对所述芯端部;以及导线,其卷绕于所述卷芯部,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外侧面,形成有在使所述第2芯在以所述外侧面的法线方向为中心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90度时配置发生变化的外侧标记,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内侧面,形成有伴随在使所述第2芯在所述旋转方向上旋转90度时配置发生变化的起伏的内侧标记。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中,以使第2芯相对于第1芯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90度而出现错误的姿势安装的情况,与由形成在内侧面的伴随起伏的内侧标记的配置的变化而与不作相对旋转并以正确的配置安装情况相比,由第1芯和第2芯形成的磁路的状态发生变化。因此,这样的线圈部件例如能够通过计测电感那样的电气特性来容易地检查第2芯和第1芯是否被正确组装,并且具有优异的生产率。
另外,例如,所述内侧标记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内侧面中的在使所述第2芯相对于所述第1芯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90度的情况下面向所述芯端部的区域即标记形成区域。
这样的线圈部件由于在以在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90度的错误的配置组装芯的情况下伴随起伏的内侧标记面向芯端部,因此与以正确的配置安装的情况相比,形成在内侧面与芯端部的间隙会增加。因此,假如在第2芯和第1芯以错误的姿势组装的情况下,则能够通过电感的降低等容易地检测出其错误。
另外,例如,所述内侧标记可以形成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内侧面中的除了所述固定部分以外的剩余部。
内侧标记可以形成在固定部分,但是该情况与在固定部分和面向其的芯端部两者无起伏的情况相比,会有在以正确的配置组装的状态下的间隙变大的倾向。但是,在除了固定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形成有内侧标记的线圈部件能够减少以正确的配置组装而成的芯的漏磁通,并且假如在以错误的配置组装的情况下,则能够通过电感的降低等来容易地检测出其错误。
另外,例如,所述内侧标记可以是形成在所述内侧面的凹部、凸部、槽和粗糙面中的任一种。
通过将内侧标记做成这样的形状,从而能够切实地使形成在内侧面与芯端部之间的磁隙发生变化。
另外,例如所述内侧标记可以具有与所述外侧标记同样的形状,所述内侧面的所述内侧标记的配置可以与所述外侧面的所述外侧标记的配置是同样的。
由于通过将内侧标记和外侧标记做成同样的形状和配置,从而在组装前的第2芯的两个表面当中将哪个表面作为外侧面或者内表面来进行组装都可以,因此具有这样的第2芯的线圈部件容易组装。另外,在通过成型来制造第2芯的情况下,通过将内侧标记和外侧标记相对于通过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的基准面而成为对称的配置,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第2芯的密度平衡。
另外,例如,所述第2芯从所述法线方向看可以为大致正方形。
从法线方向看的第2芯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的线圈部件在照原样保持性能并减小贴装面的观点上是有利的。但是,在第2芯为正方形且不形成内侧标记的情况下,即使第1芯和第2芯以从正确的姿势相对旋转90度后的错误配置组装,也难以从线圈部件的电气特性将其检测出。然而,具有内侧标记的本申请的线圈部件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从线圈部件的电气特性容易地检测出芯以错误的配置被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顶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正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以及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底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线路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第2芯的底视图和截面图。
图7是说明配置内侧标记的区域的概念图。
图8是说明内侧标记的形状的概念图。
图9是第2和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整体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0.线圈部件
20.第1芯
22.卷芯部
24.凸缘部(芯端部)
30.第2芯
32.内侧面
32a,71,72,73,74.内侧标记
32b.固定部分
R1.标记形成区域
36.外侧面
36a.外侧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就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的概略立体图。线圈部件10具备鼓型芯即第1芯20、板状的第2芯30、以及卷绕于第1芯20的卷芯部22的导线40。再有,在线圈部件10的说明中,令位于与贴装线圈部件10的贴装面相平行的面内并且与第1芯20的卷芯部22相平行的方向为X轴方向,与X轴相同位于与贴装面相平行的面内并且与X轴相垂直的方向为Y轴方向,贴装面的法线方向为Z轴方向。
线圈部件10是其外形尺寸为(宽3.2mm×高2.8mm×深3.2mm)的表面贴装型的脉冲变压器,但是线圈部件10的尺寸并不限定于此,另外,线圈部件10也可以是脉冲变压器以外的平衡不平衡变压器(baluntransformer)、升压变压器、扼流线圈等。
如线圈部件10的正视图即图3所示,线圈部件10的芯通过组合第1芯20与第2芯30而构成。第1芯20具有棒状的卷芯部22、以及配备在卷芯部22的两端的作为一对芯端部的一对凸缘部24。如图1和图3所示,凸缘部24的外形为大致长方体,并且一对凸缘部24以关于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并且互相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卷芯部22连接于在一对凸缘部24上互相相对的各个面的中央部,并且连接一对凸缘部24。
第2芯30是板状的芯,第2芯30的外形是Z轴方向的边为最短边的大致长方体。第2芯30的另外的边与Y轴方向或者X轴方向相平行。第2芯30具有朝向第1芯20的侧(Z轴负方向)的内侧面32、以及朝向与内侧面32相反的侧(Z轴的正方向)的外侧面36。如图2所示,第2芯30从外侧面36的法线方向(Z轴方向)看为大致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以外的形状。
如从Z轴负方向侧看内侧面32的图7(B)所示,内侧面32具有固定于第1芯20的一对凸缘部24的一对固定部分32b。如图3所示,内侧面32的固定部分32b与凸缘部24的接合面24a相对,并且相对于接合面24a固定。由此,第2芯30形成与第1芯20相连续的磁路。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2芯30的外侧面36,形成有外侧标记36a。外侧标记36a在使第2芯30以外侧面36的法线方向(Z轴方向)为中心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90度时,配置发生变化。用于贴装线圈部件10的装置等能够通过检测外侧标记36a的配置来检测出第2芯30和线圈部件10整体的姿势。
外侧标记36a由比外侧面36的其他部分更凹向第2芯30的内部方向的凹部构成,并且能够通过用于贴装线圈部件10的装置来确认其配置。在线圈部件10中,在X轴方向的中心位置沿着Y轴方向形成有两个外侧标记36a,但是外侧标记36a的配置只要在使第2芯30旋转90时配置发生变化的形态便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外侧标记36a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
如从Z轴负方向侧看第2芯30的图6(A)所示,在第2芯30的内侧面32形成有内侧标记32a。内侧标记32a会伴随在使第2芯30在以外侧面36的法线方向(Z轴方向)为中心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90度时配置发生变化的起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侧标记32a,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X轴方向的中心位置沿着Y轴方向形成有两个内侧标记32a。
如图7(B)所示,两个内侧标记32a在以正确姿势组装第1芯20和第2芯30的情况下,从Z轴负方向侧看,成为夹着第1芯20的卷芯部22(沿着Y轴方向并排)的配置。另一方面,如图7(A)所示,如果使第2芯30相对于第1芯20在以外侧面36的法线方向(Z轴方向)为中心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90度,则两个内侧标记32a沿着卷芯部22的轴向(在由虚线表示的第1芯20的坐标中是X轴方向)并排,因而相对于第1芯20的配置发生变化。另外,内侧标记32a如图6(B)所示,由比包含固定部分32b的内侧面32的其他部分更凹向第2芯30的内部方向的凹部构成,并且伴随起伏。
形成在朝向第1芯20的侧的内侧面32并且伴随起伏的内侧标记32a与外侧标记36a不同,特别是在贴装有线圈部件10的状态下,位于不易从外部看到的位置。但是,内侧标记32a由于形成在朝向第1芯20的侧的内侧面32并且伴随起伏,因此通过第1芯20和第2芯30以正确的配置组装,或者以在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90度后的错误配置组装芯,从而对电感那样的线圈部件10的电气特性产生大的影响。因此,线圈部件10通过计测电感那样的电气特性,从而能够容易地检查第2芯30和第1芯20是否被正确组装,并且具有优异的生产率。
内侧标记32a的形状和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如图7(A)所示,内侧标记32a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形成在第2芯30的内侧面32中的在使第2芯30相对于第1芯20在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90度的情况下面向凸缘部24的区域即标记形成区域R1(图7(A)的阴影线部分)。形成有这样的内侧标记32a的线圈部件10在使用以在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90度的错误的配置组装芯的情况下,伴随起伏的内侧标记32a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凸缘部24的接合面24a,因而与以正确的配置组装的情况相比,形成在内侧面32与接合面24a之间的间隙会增加。因此,假如在第2芯30与第1芯20以错误的姿势组装的情况下,则线圈部件10的电感会降低,因而能够从线圈部件10的电气特性的检查容易地检测出其组装的错误。
另外,内侧标记32a优选形成在第2芯30的内侧面32中的除了固定部分32b以外的剩余部R2。内侧标记32a也可以形成在固定部分32b,但是该情况与在固定部分32b和面向其的接合面24a两者无起伏的情况相比,会有以正确的配置组装的状态下的第1芯20与第2芯30之间的间隙变大的倾向,并且会有电感降低的问题。然而,在剩余部R2形成有内侧标记32a的线圈部件10能够减少以正确的配置组装的芯的漏磁通,并且假如在以错误的配置组装的情况下,则能够根据电感那样的电气特性的变化检测出其错误。
如图2和图6(A)所示,在线圈部件10中,内侧面32的内侧标记32a的配置与外侧面36的外侧标记36a的配置是同样的。再有,如图6(B)所示,内侧标记32a和外侧标记36a由凹向第2芯30的内部方向的凹部构成,并且具有同样的形状。如果将第2芯30做成这样的形状,则在组装前的第2芯30的两个表面当中朝向第1芯20组装哪个面都是可以,因而具有这样的第2芯30的线圈部件10容易进行组装。
如图1~图3所示,在第1芯20的凸缘部24,设置有端子部51~56。端子部51~56由具有大致L字的外形的金属零件构成,并且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凸缘部24的设置面24b。再有,凸缘部24的设置面24b是与第2芯30的面向内侧面32的接合面24a相反侧的面。
如从Z轴负方向侧看线圈部件10的图4(A)所示,三个端子部51~53设置于一个凸缘部24,其他三个端子部54~56设置于另一个凸缘部24。邻接的端子部的间隔不是等间隔,端子部52与端子部53的间隔以比端子部51与端子部52的间隔要宽的方式设计,端子部54与端子部55的间隔以比端子部55与端子部56的间隔要宽的方式设计。
如图3所示,在第1芯20的卷芯部22,卷绕有导线40。如图4(A)和等价电路图即图5所示,导线40由四根被覆导线41~44构成。被覆导线41~44具有以绝缘性的被覆膜覆盖由良导体构成的芯材而成的结构,并且以双层结构卷绕于卷芯部22。被覆导线41,44被双线卷绕于卷芯部22而构成第1层,被覆导线42,43被双线卷绕于卷芯部22而构成第2层。另外,虽然被覆导线41~44卷绕数完全相同,但是也可以不同。
被覆导线41的导线端部41a,41b分别连接于端子部51,54,被覆导线44的导线端部44a,44b分别连接于端子部53,56,被覆导线42的导线端部42a,42b分别连接于端子部54,52,被覆导线43的导线端部43a,43b分别连接于端子部55,53。如图5所示,端子部51,52分别作为平衡输入的正侧端子IN+和负侧端子IN-来使用。另外,端子部55,56分别作为平衡输出的正侧端子OUT+和负侧端子OUT-来使用。端子部53,54分别作为输入侧和输出侧的中间抽头CT来使用。被覆导线41,42构成脉冲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被覆导线43,44构成脉冲变压器的次级线圈。
在线圈部件10的制造中,首先,准备设置了端子部51~56的鼓型的第1芯20以及被覆导线41~44。第1芯20例如通过将导磁率比较高的磁性材料例如Ni-Zn类铁氧体或Mn-Zn类铁氧体的磁性粉体进行成型并烧结来制作。金属的端子部51~56通过粘接等而固定于第1芯20的凸缘部24。再有,端子部51~56也可以通过利用印刷或电镀等而在第1芯20形成导体膜并将该导体膜进行烧结而设置于凸缘部24。
作为被覆导线41~44,例如可以使用用由酰亚胺改性聚氨酯等构成的绝缘材料来覆盖由铜(Cu)等良导体构成的芯材并且进一步用聚酯等薄的树脂膜覆盖最外表面而成者。设置了准备好的端子部51~56的第1芯20以及被覆导线41~44设定于绕线机,被覆导线41~44按规定顺序卷绕于第1芯20的卷芯部22。所卷绕的被覆导线41~44的导线端部41a~44a,41b~44b通过热压合或者激光接合而固定于图4(A)和图5所示的固定的端子部51~55。
接着,准备板状的第2芯30,并且接合于卷绕有导线40的第1芯20。第2芯30与第1芯20同样地由Ni-Zn类铁氧体和Mn-Zn类铁氧体等磁性材料的烧结体构成。如图6(B)所示,出于良好地保持所成型的第2芯30的密度平衡的观点,优选将内侧标记32a和外侧标记36a相对于通过内侧面32和外侧面36之间的基准面而对称性地配置。
第2芯30通过检测外侧标记36a或内侧标记32a从而相对于第1芯20以规定的姿势安装。第1芯20和第2芯30通过使用热固化性粘接剂来粘接第1芯20的凸缘部24的接合面24a与第2芯30的内侧面32的固定部分32b而固定。通过这样做,得到线圈部件10。
再有,根据需要,测定所得到的线圈部件10的电气特性。如图7(A)所示,假如在第1芯20与第2芯30以相对于正确的姿势在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90度的错误配置组装的情况下,第2芯30的内侧标记32a成为面向凸缘部24的接合面24a的状态。另外,如图7(B)所示,在第1芯20和第2芯30以正确的姿势组装的情况下,第2芯30的内侧标记32a不面向接合面24a,而成为平坦的固定部分32b面向接合面24a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差异,在第1芯20和第2芯30以错误的配置组装的情况下,与以正确的姿势组装的情况下相比形成在内侧面32与接合面24a之间的间隙增加,该间隙的增加作为线圈部件10的电气特性被检测出。因此,线圈部件10即使不进行外观检查,也能够从线圈部件10的电气特性的检查容易地检测出第1芯20与第2芯30的组装错误。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线圈部件10,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各种各样的变更都是可能的,所变更的形态不用说当然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图8(A)~(E)是将形成在第2芯30的内侧面32的内侧标记与其变形例一起表示的图示。
如图8(A)~(E)所示,内侧标记32a可以在内侧面32由凹部、凸部、槽部和粗糙面等构成。图8(A)是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形成在线圈部件10的内侧标记32a,并且是圆的凹部形成在两个地方的形态。图8(B)~图8(E)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第2芯的内侧面。图8(B)所示的内侧标记71由沿着内侧面的中央部连续的槽部构成。
图8(C)所示的内侧标记72由以切掉内侧面两边的一部分的方式构成。图8(D)所示的内侧标记73由在内侧面的一部分涂布非磁性的金属膏体而形成的凸部构成。图8(E)所示的内侧标记74由设置于内侧面的突起构成。另外,内侧标记也可以由用喷砂等形成在内侧面的一部分的粗糙面构成。
如此,内侧标记能够由形成在第2芯内侧面的凹部、凸部、槽部和粗糙面等构成,具有形成有这样的内侧标记的第2芯的线圈部件也起到与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同样的效果。即使是伴随涂布金属膏体而形成的凸部或用喷砂等形成的粗糙面那样的比较小的起伏的标记,只要是在第1芯20和第2芯的姿势变化时能够使芯的间隙发生变化者,也能够作为内侧标记来采用。再有,形成在第2芯外侧面的外侧标记可以是与内侧标记同样地伴随起伏的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做成可由检测器等检测的任意的标记。
另外,关于第1芯20的形状,也不限定于实施方式所示的鼓型,可以做成在卷芯部的两端具备一对芯端部的任意形状。另外,第1芯20的两个凸缘部24可以是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再有,第1芯20和第2芯30的材质并不限定于铁氧体,这些芯也可以是金属芯。
图4(B)是从Z轴负方向侧看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80的底视图。如能够从与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的图4(A)的比较理解的那样,在线圈部件80中,不同点在于在两端的凸缘部24每个各设置4个总共8个端子部,其他结构与线圈部件10是同样的。线圈部件80的端子部53a,53b对应于线圈部件10的端子部53,线圈部件80的端子部54a,54b对应于线圈部件10的端子部54。
在线圈部件80中,导线端部43b与导线端部44a的电连接以及导线端部41b与导线端部42b的电连接经由贴装线圈部件80的配线基板上的配线图案来进行。线圈部件80也起到与上述的线圈部件10同样的效果。
图9(A)是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0的立体图。线圈部件100的第1芯120的凸缘部124的形状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不同,但是其他结构与线圈部件10是同样的。线圈部件100在凸缘部124的贴装面124b形成有向Z轴负方向侧突起的突起151~156,在突起151~156连接有构成导线40的各个被覆导线的导线端部。形成在一个凸缘部124的突起151~153以及形成在另一个凸缘部124的突起154~156隔开间隔地设置于贴装面124b,起到实施方式中的端子部51~53和端子部54~56同样的功能。
图9(B)是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80的立体图。如能够从与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0的图9(A)的比较理解那样,在线圈部件180中,不同点在于在两端的凸缘部124每个各设置4个总共设置8个突起,但是其他结构与线圈部件100是同样的。线圈部件180的突起部153a,153b对应于线圈部件100的端子部153,线圈部件180的突起部154a,154b对应于线圈部件100的端子部154。
如此,与形成有内侧标记32a的第2芯30相接合的第1芯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导线40的导线端部的固定可以是固定于端子部的形态,也可以是固定于第1芯的突起部的形态。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0和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80也起到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同样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1芯,其具有卷芯部、以及配备在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一对芯端部;
板状的第2芯,其具有:具有固定于一对所述芯端部的一对固定部分并朝向所述第1芯的侧的内侧面、以及朝向与所述内侧面相反的侧的外侧面,并且连接一对所述芯端部;以及
导线,其卷绕于所述卷芯部,
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外侧面,形成有在使所述第2芯在以所述外侧面的法线方向为中心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90度时配置发生变化的外侧标记,
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内侧面,形成有伴随在使所述第2芯在所述旋转方向上旋转90度时配置发生变化的起伏的内侧标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标记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标记形成区域,所述标记形成区域是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内侧面中的在使所述第2芯相对于所述第1芯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90度的情况下面向所述芯端部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标记形成在所述第2芯的所述内侧面中的除了所述固定部分以外的剩余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标记是形成在所述内侧面的凹部、凸部、槽和粗糙面中的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标记具有与所述外侧标记同样的形状,
所述内侧面的所述内侧标记的配置与所述外侧面的所述外侧标记的配置是同样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芯从所述法线方向看为大致正方形。
CN201520523820.9U 2014-07-17 2015-07-17 线圈部件 Active CN20485736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7157 2014-07-17
JP2014147157 2014-07-17
JP2015-096645 2015-05-11
JP2015096645A JP6672614B2 (ja) 2014-07-17 2015-05-11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57365U true CN204857365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47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23820.9U Active CN204857365U (zh) 2014-07-17 2015-07-17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905355B2 (zh)
JP (1) JP6672614B2 (zh)
CN (1) CN2048573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2560A (zh) * 2018-09-07 2018-12-07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片式绕线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变压器的微功率模块电源
CN110197757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四合一网路传输脉冲晶圆
CN113871161A (zh) * 2017-03-07 2021-12-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99131B2 (en) * 2015-07-20 2018-02-20 Cyntec Co., Ltd. Structure of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n inductor
JP6387977B2 (ja) * 2016-02-09 2018-09-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6577970B2 (ja) 2017-03-31 2019-09-1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回路基板。
JP6730397B2 (ja) * 2018-09-28 2020-07-2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01859A (zh) * 1973-01-31 1974-09-26
JPS6220975Y2 (zh) * 1979-09-20 1987-05-28
JPH0220306U (zh) * 1988-07-26 1990-02-09
JP3253913B2 (ja) * 1998-02-19 2002-02-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薄膜型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159195B2 (ja) * 1999-01-18 2001-04-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0269050A (ja) * 1999-03-16 2000-09-29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2008931A (ja) * 2000-04-18 2002-01-11 Taiyo Yuden Co Ltd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3168611A (ja) * 2001-09-18 2003-06-13 Murata Mfg Co Ltd 高周波用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3100531A (ja) * 2001-09-27 2003-04-04 Murata Mfg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7212093B2 (en) * 2003-07-25 2007-05-01 Kyocera Corporation Ferrite cor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ommon-mode noise filter using the same
JP4374572B2 (ja) * 2004-02-17 2009-12-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選別方法
JP2006261586A (ja) * 2005-03-18 2006-09-28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8034777A (ja) 2006-07-31 2008-02-14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4284632B2 (ja) * 2006-12-01 2009-06-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4986184B2 (ja) * 2007-08-31 2012-07-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コイル及び巻線型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5119978B2 (ja) * 2008-02-28 2013-01-16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実装構造
JP4708469B2 (ja) * 2008-02-29 2011-06-22 Tdk株式会社 バルントランス
JP5192533B2 (ja) * 2010-11-26 2013-05-08 Tdk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US8975993B2 (en) * 2010-11-26 2015-03-10 Tdk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US8686822B2 (en) * 2011-08-22 2014-04-01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urface mounted pulse transformer
JP5844765B2 (ja) * 2013-03-27 2016-01-20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路部品
JP2014204124A (ja) * 2013-04-01 2014-10-27 台達電子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Delta Electronics,Inc. 変圧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1161A (zh) * 2017-03-07 2021-12-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10197757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四合一网路传输脉冲晶圆
CN108962560A (zh) * 2018-09-07 2018-12-07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片式绕线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变压器的微功率模块电源
CN108962560B (zh) * 2018-09-07 2024-04-12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片式绕线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变压器的微功率模块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58595A1 (en) 2018-06-07
US10157707B2 (en) 2018-12-18
JP2016029702A (ja) 2016-03-03
JP6672614B2 (ja) 2020-03-25
US20160020012A1 (en) 2016-01-21
US9905355B2 (en)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7365U (zh) 线圈部件
CN101562073B (zh) 电流传感器
JP4674533B2 (ja) 交流電流検出用コイル
CN104103398B (zh) 电子部件
US6680608B2 (en) Measuring current through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CN103026250B (zh) 带扁平导电迹线的电磁线圈结构、磁芯和磁电角度传感器
CN107037251A (zh) 电流传感器和用于测量电流的装置
US9645175B2 (en) Electrical current transducer with grounding device
JP4569481B2 (ja) トロイダルコイル構造
JP2018040665A (ja) トルクセンサ用コイル及びトルクセンサ
CN104730314A (zh) 罗果夫斯基线圈电流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36720U (zh) 具有双电感的电感元件
KR20160040446A (ko) 적층 인덕터
US10345344B2 (en) Magnetic sensor with thin-walled magnetic cor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05453335B (zh) 天线装置及用于天线装置的转接器
JP4499707B2 (ja) 電流センサ
JP2013205308A (ja) 磁界センサ
JP2007085951A (ja) 電流検出用コイル
JP6455812B2 (ja) 電流測定装置
JP6379468B2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
JP6115378B2 (ja) フィーダー及びフィーダーの製造方法
JP7049981B2 (ja) 物理量測定装置
JP2011075578A (ja) 電流検出用コイル
KR100584979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기술을 이용한 미약자계 감지용 센서 및 그제조방법
CN104425097A (zh) 一种薄型化组合电感器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