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45409U - 悬架后纵臂总成及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悬架后纵臂总成及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45409U CN204845409U CN201520481822.6U CN201520481822U CN204845409U CN 204845409 U CN204845409 U CN 204845409U CN 201520481822 U CN201520481822 U CN 201520481822U CN 204845409 U CN204845409 U CN 2048454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iling arm
- suspension
- longitudinal wall
- assembly
- arm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架后纵臂总成及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该悬架后纵臂总成包括纵臂本体、衬套套管及衬套总成,所述衬套套管固定在所述纵臂本体的一端,所述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衬套套管中,所述纵臂本体的上侧与下侧分别形成有向同一侧突出的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纵臂本体上位于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拱出方向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突出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悬架后纵臂总成,纵臂本体具有“弓”字型截面,增加了纵臂本体的强度,同时,由于后纵臂本体采用单片钣金型式,使得纵臂本体具有一定的柔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底盘悬架结构件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架后纵臂总成及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多连杆悬架的后纵臂主要承受纵向力和侧向力,这就要求后纵臂具备足够的强度;且由于多连杆悬架的连接件过多,存在过约束的情况,这就要求后纵臂还得具备一定的柔性以便于释放自由度。
现有的多连杆悬架后纵臂结构或存在结构简单,但是强度不足的问题,或者强度足够,柔性不足的问题,很难获得有效的悬架运动特性。
中国专利CN201573503U中公开了一种V型纵臂本体,该V型纵臂本体一端宽、一端窄,纵臂中部边缘处设有采用圆滑收边处理的翻边,使得其具有强度高、柔性好的特性。
但是,专利CN201573503U中纵臂本体中间部分薄弱,且边缘处的翻边未能延伸到末端,导致纵臂本体局部强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其纵臂本体局部强度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悬架后纵臂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悬架后纵臂总成,包括纵臂本体、衬套套管及衬套总成,所述衬套套管固定在所述纵臂本体的一端,所述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衬套套管中,所述纵臂本体的上侧与下侧分别形成有向同一侧突出的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纵臂本体上位于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拱出方向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突出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纵臂本体呈平板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及所述加强筋均由所述纵臂本体靠近衬套套管的一端向所述纵臂本体的末端连续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纵臂本体的末端开设有四个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后纵臂总成,纵臂本体的上侧与下侧分别形成有向同一侧突出的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纵臂本体上位于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加强筋,且该加强筋的拱出方向与第一翻边的突出方向相同,这样,使得纵臂本体具有“弓”字型截面,增加了纵臂本体的强度,同时,由于后纵臂本体采用单片钣金型式,使得纵臂本体具有一定的柔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其包括车身纵臂安装支架、后轴节及上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连接在所述车身纵臂安装支架与后轴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纵臂本体与车辆长度方向呈一不为零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纵臂本体垂直于所述衬套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后轴节上设置有一平行于所述纵臂本体的斜安装面。
进一步地,所述斜安装面上对应于所述纵臂本体的末端的四个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四个螺纹孔,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及螺纹孔中旋入第一螺栓,以此将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连接到所述后轴节上。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总成包括衬套体及插接在所述衬套体内孔中的内安装杆,所述内安装杆的两端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车身纵臂安装支架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中插入有第二螺栓,以此将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连接到所述车身纵臂安装支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架后纵臂总成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的分解图;
图3是现有的弯折式后纵臂总成的受力分析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架后纵臂总成的受力分析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架后纵臂总成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架后纵臂总成的俯视图;
图7是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车身纵臂安装支架;101、第二通孔;20、后轴节;30、悬架后纵臂总成;1、纵臂本体;11、第一翻边;12、第二翻边;13、加强筋;14、安装孔;2、衬套套管;3、衬套总成;31、衬套体;32、内安装杆;321、第一通孔;4、第一螺栓;5、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及图5-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车身纵臂安装支架10、后轴节20及悬架后纵臂总成30,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30连接在所述车身纵臂安装支架10与后轴节20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30包括纵臂本体1、衬套套管2及衬套总成3,所述衬套套管2固定(例如焊接)在所述纵臂本体1的一端,所述衬套总成3压装在所述衬套套管2中,所述纵臂本体1的上侧与下侧分别形成有向同一侧突出的第一翻边11及第二翻边12,所述纵臂本体1上位于第一翻边11及第二翻边12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的拱出方向与所述第一翻边11的突出方向相同。这样,如图7所示,使得纵臂本体1具有“弓”字型截面,增加了纵臂本体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11、第二翻边12及所述加强筋13均由所述纵臂本体1靠近衬套套管3的一端向所述纵臂本体1的末端连续延伸。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纵臂本体1在整个长度方向上都具有“弓”字型截面,增加了纵臂本体1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纵臂本体1呈平板状。
参见图3,现有的弯折式后纵臂总成,纵臂衬套3a的轴线方向沿Y轴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布置时,受空间布置影响,导致纵臂本体1a需产生在Y轴方向尺寸为ΔY的弯折,导致在后轴节2a与纵臂本体1a的安装处存在一个弯矩,影响后纵臂总成的受力。
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所述纵臂本体1与车辆长度方向(图中X轴方向)呈一不为零的夹角c。由于,所述纵臂本体1垂直于所述衬套套管2,即纵臂本体1垂直于所述衬套总成3的轴线方向,这样,衬套总成3的轴线方向相对于Y轴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即图4中的夹角d),纵臂本体1相对于车身长度方向(图X轴方向)斜置,图3中产生的弯矩消失,进而改善后纵臂总成的受力。另外,纵臂本体1采用斜置布置,与整车X方向有一个夹角,避免空间布置不足导致的后纵臂本体扭曲,使得纵臂本体1可设置为单片直板型式(平板状),占用的横向空间小,可有效节省空间。
对应于斜置的纵臂本体1,所述后轴节20上设置有一平行于所述纵臂本体1的斜安装面(图中未标示),以此保证纵臂本体1的末端与后轴节20的斜安装面贴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纵臂本体1的末端开设有四个安装孔14,所述斜安装面上对应于所述纵臂本体的末端的四个安装孔14的位置设置有四个螺纹孔(图中未标示),对应的所述安装孔14及螺纹孔中旋入第一螺栓4,以此将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30连接到所述后轴节20上。纵臂本体1与后轴节20安装处提供四个安装点,提高此处第一螺栓4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衬套总成3包括衬套体31及插接在所述衬套体31内孔中的内安装杆32,所述内安装杆32的两端形成有第一通孔321,所述车身纵臂安装支架10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321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通孔101,所述第一通孔321及第二通孔101中插入有第二螺栓5,以此将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30连接到所述车身纵臂安装支架10上。车身纵臂安装支架10连接到车身主体结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及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纵臂本体的上侧与下侧分别形成有向同一侧突出的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纵臂本体上位于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加强筋,且该加强筋的拱出方向与第一翻边的突出方向相同,这样,使得纵臂本体具有“弓”字型截面,增加了纵臂本体的强度,同时,由于后纵臂本体采用单片钣金型式,使得纵臂本体具有一定的柔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架后纵臂总成,包括纵臂本体、衬套套管及衬套总成,所述衬套套管固定在所述纵臂本体的一端,所述衬套总成压装在所述衬套套管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本体的上侧与下侧分别形成有向同一侧突出的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纵臂本体上位于所述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拱出方向与所述第一翻边的突出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本体呈平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及所述加强筋均由所述纵臂本体靠近衬套套管的一端向所述纵臂本体的末端连续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本体的末端开设有四个安装孔。
5.一种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纵臂安装支架、后轴节及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连接在所述车身纵臂安装支架与后轴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本体与车辆长度方向呈一不为零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本体垂直于所述衬套套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节上设置有一平行于所述纵臂本体的斜安装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安装面上对应于所述纵臂本体的末端的四个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四个螺纹孔,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及螺纹孔中旋入第一螺栓,以此将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连接到所述后轴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总成包括衬套体及插接在所述衬套体内孔中的内安装杆,所述内安装杆的两端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车身纵臂安装支架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中插入有第二螺栓,以此将所述悬架后纵臂总成连接到所述车身纵臂安装支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81822.6U CN204845409U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悬架后纵臂总成及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81822.6U CN204845409U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悬架后纵臂总成及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45409U true CN204845409U (zh) | 2015-12-09 |
Family
ID=54735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8182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45409U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悬架后纵臂总成及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45409U (zh) |
-
2015
- 2015-07-03 CN CN201520481822.6U patent/CN20484540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90266B1 (en) | Bicycle with shock absorber | |
CN207345927U (zh) | 副车架 | |
US8616568B2 (en) | Structure of vehicle subframe | |
BRPI1101643A2 (pt) | chassi de motocicleta | |
CN204845409U (zh) | 悬架后纵臂总成及悬架后纵臂总成安装结构 | |
EP3208180B1 (en) | Auxiliary frame for supporting a front suspension of a motor-vehicle | |
US20220041227A1 (en) | Vehicle aerodynamic improvement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204821019U (zh) | 汽车扭转梁后桥 | |
CN204161489U (zh) | 一种汽车后车架及汽车 | |
CN113682235B (zh) | 一种汽车仪表板悬浮屏安装结构 | |
CN109606043A (zh) | 一种汽车下摆臂 | |
CN204956646U (zh) | 连接件,侧围结构组件以及汽车 | |
CN214001822U (zh) | 悬挂横梁和车辆 | |
CN210553995U (zh) | 下摆臂及车辆 | |
CN211166290U (zh) | 一种夹片式异形摆臂 | |
CN204998286U (zh) | 三角汽车摆臂 | |
CN209008321U (zh) | 一种减震器连接架 | |
CN205168645U (zh) | 一种发动机舱盖板内板及汽车 | |
CN204687840U (zh) | 一种发动机后置横梁总成 | |
CN206217530U (zh) | 悬架纵臂安装衬套组件 | |
CN210122037U (zh) | 一种车辆悬架控制臂 | |
CN215706664U (zh) | 一种管梁式a柱加强结构 | |
CN208324811U (zh) | 一种后稳定杆总成 | |
CN109941343A (zh) | 汽车用横梁结构 | |
CN216580026U (zh) | 一种前束控制杆支架、副车架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