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5927U - 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45927U CN207345927U CN201721302165.XU CN201721302165U CN207345927U CN 207345927 U CN207345927 U CN 207345927U CN 201721302165 U CN201721302165 U CN 201721302165U CN 207345927 U CN207345927 U CN 2073459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xiliary section
- connector
- subframe
- connecting portion
- fixed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1 light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包括两个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本副车架将连接部与固定部分开制造,然后通过连接部将两个固定部连接,当副车架用于不同的车型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连接部,通过选择不同长度、不同壁厚、不同截面尺寸的连接部,可适应不同的轮距、刚度、载荷等需求,大大提高了副车架的应用范围,缩短了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和研发费用,同时由于副车架仅连接部有改变,可极大地保持不同车型汽车操控性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副车架。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作为前、后悬挂等关键零部件的载体,对整车安全性、操控性、NVH性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每种不同的车型都对应一种结构的副车架,尤其是对于轮距不同的车型,副车架的轴向宽度、副车架的动刚度等参数也必须改变才能适应。因此,目前的汽车研发过程中,没设计一款新的车型,均要设计一款新的副车架来匹配,这就使得汽车开发周期较长,开发经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广泛,从而可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的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包括两个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
本副车架将连接部与固定部分开制造,然后通过连接部将两个固定部连接,当副车架用于不同的车型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连接部,通过选择不同长度、不同壁厚、不同截面尺寸的连接部,可适应不同的轮距、刚度、载荷等需求,大大提高了副车架的应用范围,缩短了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和研发费用,同时由于副车架仅连接部有改变,可极大地保持不同车型汽车操控性的一致性。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与多种不同长度和/或壁厚和/或截面尺寸的所述连接部中的其中一个连接。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部内一定距离。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从而形成所述副车架的第一横梁。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从而形成所述副车架的第一横梁。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配合部延伸出的纵梁;所述纵梁从所述第一配合部中部朝所述第一配合部一侧延伸。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还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从所述纵梁延伸而成,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两个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从而形成所述副车架的第二横梁。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的一端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套接;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的一端为管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管状,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内,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端内。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车身安装支架,所述车身安装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以及所述纵梁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端;所述固定部还包括摆臂支架,所述摆臂支架连接于所述纵梁,且位于所述纵梁上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的位置。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材料与所述连接部的材料相同或者不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副车架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包括两个固定部10 和连接部30,固定部10与连接部30为分体式结构,连接部30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部1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固定部10与连接部30 可通过焊接、粘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本副车架将连接部30与固定部10分开制造,然后通过连接部 30将两个固定部10连接,当副车架用于不同的车型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连接部30,通过选择不同长度、不同壁厚、不同截面尺寸的连接部30,可适应不同的轮距、刚度、载荷等需求,大大提高了副车架的应用范围,缩短了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和研发费用,同时由于副车架仅连接部30有改变,而固定部10没有改变,可极大地保持不同车型汽车操控性的一致性。
可以理解,副车架的固定部10与多种不同长度和/或壁厚和/或截面尺寸的连接部30中的其中一个连接。连接部30优选为规则结构,也就是说,连接件30可为圆柱状管体、棱柱状管体等结构,因此便于加工,即使根据需要将连接部30设计为多种不同长度和/或壁厚和/或截面尺寸,加工上也没有难度,可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包括第一配合部102,连接部30包括第一连接件302,两个固定部10的第一配合部102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302的两端,从而形成副车架的第一横梁。
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02与第一连接件302相互连接的一端的形状对应,第一配合部102与第一连接件302套接。具体地,第一配合部102与第一连接件302连接的一端为管状,第一连接件302为管状,第一配合部102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连接件302的端部内,或者第一连接件302的端部套设于第一配合部102的一端内。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02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连接件302的端部内,第一连接件302的端部的管口大小略大于第一配合部102的端部外轮廓尺寸。更具体地,第一连接件302为圆管。可以理解,第一连接件302 的截面还可为椭圆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其他形状。
如图3所示,第一配合部102的一端伸入第一连接件302内一定距离。具体地,第一配合部102伸入第一连接件302的长度L为 10mm~20mm。当然,为了提高连接的牢固性,伸入的长度可以更长。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还包括从第一配合部102延伸出的纵梁 104。具体地,纵梁104从第一配合部102中部朝第一配合部102一侧延伸。纵梁104远离第一配合部102的一端朝副车架外侧张开,副车架的两个纵梁104形成“八”字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还包括第二配合部106,第二配合部106 从纵梁104延伸而成,连接部3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04,两个固定部10的第二配合部106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件304的两端,从而形成副车架的第二横梁。
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106与第二连接件304相互连接的一端的形状对应,第二配合部106与第二连接件304套接。具体地,第二配合部106与第二连接件304连接的一端为管状,第二连接件304为管状,第二配合部106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连接件304的端部内,或者第二连接件304的端部套设于第二配合部106的一端内。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106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连接件304的端部内,第二连接件304的端部的管口大小略大于第二配合部106的端部外轮廓尺寸。更具体地,第二连接件304为方管。可以理解,第二连接件304 的截面还可为椭圆形、圆形或五边形等其他形状。
第二配合部106的一端伸入第二连接件304内一定距离。具体地,第二配合部106伸入第二连接件304的长度L为10mm~20mm。当然,为了提高连接的牢固性,伸入的长度可以更长。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上设有车身安装支架108,车身安装支架108位于第一配合部102远离第一连接件302的一端以及纵梁104 远离第一配合部102的一端。固定部10还包括摆臂支架109,摆臂支架109连接于纵梁104,且位于纵梁104上第一配合部102与第二配合部106之间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的材料与连接部30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具体地,固定部10和/或连接部30可采用纯铝、铝合金、钢材、碳纤维、树脂、高分子材料等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上述结构的副车架既可为前副车架,也可为后副车架。而且,副车架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有只有一根横梁的副车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并不限于图1和图2中所示结构形式的副车架,例如只有一根横梁的副车架同样为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固定部(10)和连接部(30),所述固定部(10)与所述连接部(30)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30)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部(10)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与多种不同长度和/或壁厚和/或截面尺寸的所述连接部(30)中的其中一个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部(30)内一定距离。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包括第一配合部(102),所述连接部(30)包括第一连接件(302),两个所述固定部(10)的所述第一配合部(10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02)的两端,从而形成所述副车架的第一横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0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02)相互连接的一端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一配合部(10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02)套接;所述第一配合部(10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02)连接的一端为管状,所述第一连接件(302)为管状,所述第一配合部(102)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02)的端部内,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302)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02)的一端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配合部(102)延伸出的纵梁(104);所述纵梁(104)从所述第一配合部(102)中部朝所述第一配合部(102)一侧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 还包括第二配合部(106),所述第二配合部(106)从所述纵梁(104)延伸而成,所述连接部(3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04),两个所述固定部(10)的所述第二配合部(106)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4)的两端,从而形成所述副车架的第二横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106)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04)相互连接的一端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二配合部(106)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04)套接;所述第二配合部(106)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04)连接的一端为管状,所述第二连接件(304)为管状,所述第二配合部(106)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4)的端部内,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304)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106)的一端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上设有车身安装支架(108),所述车身安装支架(108)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0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302)的一端以及所述纵梁(104)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部(102)的一端;所述固定部(10)还包括摆臂支架(109),所述摆臂支架(109)连接于所述纵梁(104),且位于所述纵梁(104)上所述第一配合部(102)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06)之间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的材料与所述连接部(30)的材料相同或者不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02165.XU CN207345927U (zh) | 2017-10-09 | 2017-10-09 | 副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02165.XU CN207345927U (zh) | 2017-10-09 | 2017-10-09 | 副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45927U true CN207345927U (zh) | 2018-05-11 |
Family
ID=62358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02165.XU Active CN207345927U (zh) | 2017-10-09 | 2017-10-09 | 副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4592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1524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纯电动车及其后副车架 |
CN111605618A (zh) * | 2020-05-18 | 2020-09-01 |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副车架结构 |
-
2017
- 2017-10-09 CN CN201721302165.XU patent/CN20734592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1524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纯电动车及其后副车架 |
CN111605618A (zh) * | 2020-05-18 | 2020-09-01 |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副车架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45927U (zh) | 副车架 | |
JP2010111225A (ja) | 車両用l型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 |
CN204451877U (zh) | 用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系统的车轮支架 | |
CN105003824A (zh) | 气瓶固定架、气瓶框架、及lng供气系统和车辆 | |
US20130234499A1 (en) | Torsion beam axle having ring member friction-welded to trailing arm | |
CN204279652U (zh) | 一种车用仪表板横梁主管 | |
US9039023B2 (en) | Outer tube for front fork | |
CN105564184B (zh) | 扭力梁结构及扭力梁式悬架 | |
CN103661632A (zh) | 由复合材料的两个管道和支柱构成的机动车辆的仪表盘横梁 | |
CN203402242U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加强结构及带有该加强结构的副车架 | |
CN205345058U (zh) | 汽车顶盖后横梁焊接总成 | |
CN103075452B (zh) | 一种空气悬架用导向簧总成 | |
CN103434356B (zh) | 一种钢板式前上悬臂 | |
CN210416122U (zh) | 一种推力杆 | |
CN205131385U (zh) | 一种汽车及其横梁结构 | |
CN204774458U (zh) | 用于汽车底盘的弯臂件 | |
CN203372051U (zh) | 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撑系统 | |
CN205059112U (zh) |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纵臂总成 | |
CN109606043A (zh) | 一种汽车下摆臂 | |
CN204415517U (zh) | 汽车车架 | |
CN103538632B (zh) | 一种高强度承载式车身系统 | |
CN204452655U (zh) | 一种稳定杆组件的调校结构 | |
CN210011806U (zh) | 车辆及其副车架 | |
CN211195765U (zh) | 后扭转梁横梁、后扭转梁总成和车辆 | |
CN203651895U (zh) | 副车架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