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5427U -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5427U
CN204775427U CN201520421546.4U CN201520421546U CN204775427U CN 204775427 U CN204775427 U CN 204775427U CN 201520421546 U CN201520421546 U CN 201520421546U CN 204775427 U CN204775427 U CN 204775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column
angle
axial adjustment
side plat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215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志
胡伟
柯常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215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75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5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5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用于对转向管柱进行伸缩调节和角度调节,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轴向调节支架、角度调节支架、连接轴、操作部、弹簧片与安装座,该角度调节支架固定在该安装座上,该安装座与车身固定连接,该轴向调节支架与该转向管柱固定连接,该连接轴位于该转向管柱的轴线下方,该轴向调节支架、该角度调节支架、该弹簧片与该操作部之间通过该连接轴连接,该弹簧片设置在该轴向调节支架与该角度调节支架之间,该弹簧片固定在该角度调节支架上,该连接轴将该弹簧片压向该轴向调节支架。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可实现转向管柱的四向调节,结构布置合理,并可提升管柱的垂向模态。

Description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转向管柱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SteeringSystem)是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其中,转向管柱是转向系统中用于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的转向机构,是汽车转向系统的重要组件之一。随着人们对车辆乘坐舒适性及驾驶安全性的要求的提高,在一般中高级级别的乘用车上,都要求转向管柱能实现四向调节,也即,转向管柱既可沿管柱的轴线进行轴向调节,也可沿管柱的下安装轴线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可将汽车方向盘调整到适合驾驶员操作的位置,而为了实现转向管柱的四向调节,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十分重要。
此外,为避开发动机怠速振动共振频率,转向管柱的模态还要达到一定目标值,一般要求垂向大于45Hz。由于转向管柱的布置因受人机、周边件的布置影响,很容易受限制,而管柱布置空间又会影响管柱的四向调节机构的设计,以及与模态相关的支架的设计。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布置在管柱轴线上方,当管柱轴线上方布置空间不足时无法进行调节机构设计,而且管柱的垂向模态较低(一般要求>45Hz),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可实现转向管柱的四向调节,结构布置合理,并可提升管柱的垂向模态。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用于对转向管柱进行伸缩调节和角度调节,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轴向调节支架、角度调节支架、连接轴、操作部、弹簧片与安装座,该角度调节支架固定在该安装座上,该安装座与车身固定连接,该轴向调节支架与该转向管柱固定连接,该连接轴位于该转向管柱的轴线下方,该轴向调节支架、该角度调节支架、该弹簧片与该操作部之间通过该连接轴连接,该弹簧片设置在该轴向调节支架与该角度调节支架之间,该弹簧片固定在该角度调节支架上,该连接轴将该弹簧片压向该轴向调节支架。
进一步地,该转向管柱包括上管柱体与下管柱体,该下管柱体插入该上管柱体中,该轴向调节支架与该上管柱体固定连接,该下管柱体通过下安装轴与车身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该上管柱体在与该下管柱体连接的一端沿轴向设有开槽,该轴向调节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沿该上管柱体的轴向相向设置,且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分别位于该开槽的两侧。
进一步地,该第一架体包括第一侧板和与该第一侧板连接的第一盖板,该第二架体包括第二侧板和与该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二盖板,该第一侧板和该第二侧板上沿管柱的轴线方向设有轴向调节孔,该连接轴穿过该轴向调节孔且可在该轴向调节孔内移动。
进一步地,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该第一凸轮穿设在该连接轴上,该第二凸轮设置在该操作部上并与该第一凸轮配合,通过该第一凸轮与该第二凸轮的配合可锁紧或松开该操作部。
进一步地,该第二侧板上安装有调节板,该调节板上设有与该轴向调节孔对应的条形孔,该条形孔的边缘设有齿条,该第一凸轮上设有与该齿条相配合的卡合齿。
进一步地,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还包括橡胶缓冲块,该橡胶缓冲块设置在该轴向调节支架的两端,且该橡胶缓冲块被安装在该轴向调节支架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
进一步地,该安装座包括第一U形底座和分别连接在该第一U形底座上边缘处的两个固定板,该第一U形底座内形成有第一收容槽,该第一收容槽用于容纳安装该角度调节支架,该两个固定板用于将该安装座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
进一步地,该角度调节支架整体为一个U型支架,包括第二U形底座和分别连接在该第二U形底座上边缘处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该第二U形底座内形成有第二收容槽,该第二U形底座容纳在该安装座的第一收容槽内,且该第二U形底座与该安装座的第一U形底座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该转向管柱容纳在该第二收容槽内,且固定在该转向管柱上的该轴向调节支架位于该角度调节支架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该第三侧板和该第四侧板上沿管柱角度调整方向设有角度调节孔,该连接轴的端部伸入该角度调节孔内。
进一步地,该弹簧片的顶端与该角度调节支架固定,该连接轴穿过该弹簧片的中部,该弹簧片上沿管柱角度调整方向设有条形孔,该连接轴穿过该条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轴设置于转向管柱的轴线下方,使得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调节主体(包括连接轴以及由连接轴连接的各个组件)布置在转向管柱的下方,可节约转向管柱上方的空间,结构布置合理;通过使用弹簧片,更利于锁紧且保证转向管柱定位在调整后的位置,并通过角度调节支架和安装座的结构设计,较大幅度提升了管柱的垂向模态,满足对管柱垂向模态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可实现转向管柱的四向调节,操作方便,结构布置合理,并提升了管柱的垂向模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与转向管柱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与转向管柱之间从另一方向看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与转向管柱之间装配的仰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VI-VI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包括轴向调节支架11、角度调节支架12、连接轴13、操作部15、弹簧片16与安装座17,其中轴向调节支架11、角度调节支架12、弹簧片16与操作部15之间通过连接轴13连接,连接轴13位于转向管柱20的轴线下方(请参图4),角度调节支架12固定在安装座17上,安装座17固定在汽车的仪表板横梁(CrossCarBeam,CCB,图未示)上而位于转向管柱20的轴线上方,轴向调节支架11与转向管柱20的上管柱体21固定连接,转向管柱20的下管柱体22与上管柱体21套接而使转向管柱20在其轴线上长度伸缩可调,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上管柱体21套设在下管柱体22外围(即下管柱体22插入在上管柱体21内),下管柱体22通过3个螺栓(图未标)与转向管柱助力单元23连接成为一体,转向管柱20通过下安装轴221与车身(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图未示)可转动连接。连接轴13的一端设有压紧头131,通过压紧头131可对穿设在连接轴13上的轴向调节支架11进行压紧,操作部15位于连接轴13的另一端,通过人为触动操作部15,可锁紧或松开操作部15,锁紧操作部15时,压紧头131压紧轴向调节支架11而将转向管柱20锁止;松开操作部15时,压紧头131松开轴向调节支架11而可对转向管柱20进行伸缩调节与角度调节。
请参图1、图2和图3,轴向调节支架11包括第一架体115、第二架体116与连接钩体119,第一架体115与第二架体116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沿上管柱体21的轴向相向设置,第一架体115具体包括第一侧板1151和与第一侧板1151垂直连接的第一盖板1152,第二架体116具体包括第二侧板1161和与第二侧板1161垂直连接的第二盖板1162。连接钩体119的一端焊接在第二架体116上,连接钩体119另一端的钩体勾在第一架体115上,从而连接第一架体115与第二架体116。如图3所示,轴向调节支架11固定在转向管柱20的上管柱体21上,上管柱体21在与下管柱体22连接的一端沿轴向设有开槽211,开槽211贯穿上管柱体21对应下管柱体22的端部,第一架体115与第二架体116焊接固定在上管柱体21上且分别位于开槽211的两侧。具体地,第一架体115与第二架体116设有焊条117(参图2),第一架体115与第二架体116分别通过焊条117与上管柱体21焊接固定。
请参图2和图3,轴向调节支架11的两个侧板1151、1161上沿管柱轴线的方向设有轴向调节孔111,轴向调节孔111与连接轴13位置对应,连接轴13穿过轴向调节孔111。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长度伸缩调整时,由于连接轴13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当上管柱体21相对于下管柱体22伸缩移动时,上管柱体21带动固定在其上的轴向调节支架11一起移动,此时相当于连接轴13在轴向调节孔111内移动,使连接轴13不与轴向调节支架11发生干涉。
请参图1与图6,安装座17包括第一U形底座170和分别连接在第一U形底座170上边缘处的两个固定板172,第一U形底座170内形成有第一收容槽170a,第一收容槽170a用于容纳安装角度调节支架12。两个固定板172分别从第一U形底座170两侧的上边缘处向外水平延伸,每个固定板172上还分布设有安装孔171,安装座17通过螺栓(图未示)穿过安装孔171后锁紧固定在汽车的仪表板横梁(图未示)上,从而与车身成为一体。此外,固定板172的四周还设有一圈翻边173,翻边173的设置可加强安装座17的刚度,4个安装孔171的设置可加强转向管柱20与汽车的仪表板横梁之间的安装刚度,从而大大提升转向管柱20的垂向模态(可达49.5Hz,大于一般要求的45Hz),可有效避开发动机怠速振动共振频率,提高驾驶舒适性与安全性。
请参图1、图3和图6,角度调节支架12整体为一U型支架,包括第二U形底座122和分别连接在第二U形底座122上边缘处的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第二U形底座122内形成有第二收容槽122a,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分别从第二U形底座122两侧的上边缘处向上垂直延伸。角度调节支架12固定在安装座17上,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二U形底座122容纳在安装座17的第一收容槽170a内,第二U形底座122与安装座17的第一U形底座170之间通过螺栓31固定连接在一起。为了更稳固地将角度调节支架12固定在安装座17上,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二U形底座122上于远离操作部15的一端还折弯形成有两个固定片125(参图1),两个固定片125通过销钉32与安装座17的两个固定板172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将角度调节支架12稳固安装在安装座17上。转向管柱20容纳在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二收容槽122a内,且固定在转向管柱20上的轴向调节支架11位于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三侧板123与第四侧板124之间,轴向调节支架11位于角度调节支架12内,如图3和图6所示。如此,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通过设置在转向管柱20上方的安装座17与车身固定,而将连接轴13设置在转向管柱20的轴线下方,使得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的调节主体(即包括连接轴13以及由连接轴13连接的各个组件)布置在转向管柱20的下方(请参图4),可节约转向管柱20上方的空间。
请参图4,角度调节支架12的两个侧板123、124上设有角度调节孔121,角度调节孔121的延伸方向沿着转向管柱20的角度调整方向并与管柱轴线呈一定角度,连接轴13的端部伸入在角度调节孔121内。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上下角度调整时,由于角度调节支架12是固定不动的,转向管柱20带动连接轴13上下移动,而此时连接轴13可在角度调节孔121内上下移动,而不与角度调节支架12发生干涉。
请参图1和图6,弹簧片16设置在轴向调节支架11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弹簧片16固定在角度调节支架12上,连接轴13同时穿过角度调节支架12与弹簧片16并将弹簧片16压向轴向调节支架11。当转向管柱20完成角度调节之后,可利用弹簧片16实现轴向调节支架11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的连接,并在连接轴13将轴向调节支架11夹紧的前提下,利用轴向调节支架11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的弹簧片16将转向管柱20定位在角度调整后的位置,使转向管柱20不会再轻易滑落至角度调整前的位置。具体地,弹簧片16设置在轴向调节支架11的第一侧板1151与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三侧板123之间,弹簧片16与连接轴13的压紧头131配合,压紧头131通过弹簧片16的变形而压紧轴向调节支架11。当压紧头131通过弹簧片16压紧轴向调节支架11时,轴向调节支架11的第一架体115与第二架体116之间被压缩靠近,进而对上管柱体21对应开槽211两侧进行挤压,使上管柱体21变形而将下管柱体22抱紧,以将上管柱体21相对下管柱体22固定在伸缩调节后的位置,同时满足转向管柱20的碰撞压溃要求。
在将弹簧片16固定在角度调节支架12上时,可以使弹簧片16的顶端通过两个焊点与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三侧板123焊接固定,连接轴13穿过弹簧片16的中部。弹簧片16上沿管柱角度调整方向设有与角度调节孔121对应的条形孔161,连接轴13穿过条形孔161,转向管柱20在进行上下角度调整时,由于弹簧片16是固定不动的,转向管柱20带动连接轴13上下移动,而此时连接轴13可在条形孔161内上下移动,而不与弹簧片16发生干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角度调节支架12上设置弹簧片16,可通过弹簧片16的变形而使压紧头131压紧轴向调节支架11,从而保证转向管柱锁紧时,轴向调节支架11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将转向管柱定位在角度调整后的位置,提高调节机构的可靠性。此外,当操作部15锁紧或松开时,通过弹簧片16的弹性作用力可以保证操作部15的锁紧力或松开的力不会太大或太小,而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保证操作舒适性。
请参图1至图3,进一步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还包括第一凸轮14和第二凸轮151,第一凸轮14穿设在连接轴13上且临近操作部15设置,第二凸轮151设置在操作部15上并与第一凸轮14配合,通过第一凸轮14与第二凸轮151的配合可锁紧或松开操作部15。
请参图1至图2,进一步地,轴向调节支架11上还设置有调节板113,调节板113靠近第一凸轮14设置并且连接在轴向调节支架11的第二侧板1161上,调节板113上沿着管柱轴线设有齿条112,第一凸轮14设有与齿条112相配合的卡合齿141。具体地,调节板113固定安装在第二侧板1161的外侧,调节板113的中部设有与第二侧板1161的轴向调节孔111对应的条形孔114,调节板113在对应条形孔114的边缘设有一圈齿条112,第一凸轮14上的卡合齿141与齿条112相对设置并可与齿条112啮合。进一步地,第一凸轮14在设有卡合齿141的一侧设有卡脚142,卡脚142依次穿过第四侧板124的角度调节孔121(图2未示出角度调节支架12,请参图1)、调节板113的条形孔114和第二侧板1161的轴向调节孔111,从而将第一凸轮14卡在轴向调节支架11上。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轴向长度调节时,由于第一凸轮14与连接轴13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动的,而上管柱体21带动固定在其上的轴向调节支架11一起移动,如此,第一凸轮14可通过卡脚142在条形孔114及轴向调节孔111中移动而相对轴向调节支架11运动,通过齿条112与卡合齿141的配合可以保证调节力较小且较稳定。
请结合图1、图3与图6,操作部15设有与第一凸轮14配合的第二凸轮151,操作部15通过第二凸轮151与第一凸轮14配合而可带动连接轴13的压紧头131压紧或松开轴向调节支架11,进而使卡合齿141与齿条112卡合或松开,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5为可绕连接轴13转动的操作手柄。具体地,第一凸轮14与第二凸轮151之间的相对面分别沿圆周方向设有连续分布的凹槽与凸台,操作部15与第二凸轮151铆接成一体,扳动操作部15可带动第二凸轮151转动。当第二凸轮151的凸台151a与第一凸轮14的凸台143相顶时,操作部15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的距离变大,此时,操作部15处于锁紧状态,压紧头131被拉向操作部15一侧,使弹簧片16变形而压紧轴向调节支架11,使调节板113上的齿条112与第一凸轮14的卡合齿141卡合,转向管柱20被锁止。当第二凸轮151的凸台151a与第一凸轮14的凹槽144相对时,操作部15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的距离变小,操作部15处于松开状态,使得连接轴13在其自身轴线方向上存在自由度,压紧头131在弹簧片16的回弹作用下松开轴向调节支架11,使调节板113上的齿条112与第一凸轮14的卡合齿141松开(转向管柱20被松开),此时,可同时对转向管柱20进行轴向调节与角度调节。
接上述,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轴向调节时,沿管柱轴线方向推拉上管柱体21,轴向调节支架11随上管柱体21运动,从而使齿条112与卡合齿141之间相对运动,当调节到所需位置后,扳动操作部15即可将转向管柱20锁止在调节后的位置。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角度调节时,沿角度调节支架12的角度调节孔121上下摆动转向管柱20,使转向管柱20沿下安装轴221转动,当调节到所需位置后,扳动操作部15即可将转向管柱20锁止在调节后的位置。
进一步地,为提高调节转向管柱20时的操作舒适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还包括橡胶缓冲块18与弹簧缓冲部19。
请结合图1与图2,橡胶缓冲块18安装在轴向调节支架11内,且位于轴向调节支架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图中仅示出一个橡胶缓冲块18),橡胶缓冲块18被安装在轴向调节支架11的第一盖板1152和第二盖板1162上,橡胶缓冲块18上设有两个圆形凸起181,轴向调节支架11的第一盖板1152和第二盖板1162上设有对应的U型槽118,橡胶缓冲块18通过圆形凸起181与U型槽118配合而安装轴向调节支架11上。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轴向调节时,当上管柱体21相对于下管柱体22伸缩调节至极限位置时,连接轴13将与橡胶缓冲块18发生碰撞,橡胶缓冲块18可以缓冲转向管柱20轴向调节到极限位置时的冲击及噪音,此外,通过设计橡胶缓冲块18的尺寸可调整转向管柱20的轴向调节范围,提高零部件通用性,降低成本。
请结合图1与图3,弹簧缓冲部19包括螺旋弹簧191与弹簧座192,弹簧座192固定在转向管柱助力单元23的壳体上,螺旋弹簧191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座192上,螺旋弹簧191的另一端挂在角度调节支架12上。对转向管柱20进行角度调节时,由于螺旋弹簧191的弹性作用力,使得角度调节时不会松旷、突然,而保持为一个平缓舒适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轴设置于转向管柱的轴线下方,使得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调节主体(包括连接轴以及由连接轴连接的各个组件)布置在转向管柱的下方,可节约转向管柱上方的空间,结构布置合理;通过使用弹簧片,更利于锁紧且保证转向管柱定位在调整后的位置,并通过角度调节支架和安装座的结构设计,较大幅度提升了管柱的垂向模态,满足对管柱垂向模态的要求;另外,采用橡胶缓冲块可以降低轴向调节到极限时的冲击。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可实现转向管柱的四向调节,操作方便,结构布置合理,并提升了管柱的垂向模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用于对转向管柱(20)进行伸缩调节和角度调节,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包括轴向调节支架(11)、角度调节支架(12)、连接轴(13)、操作部(15)、弹簧片(16)与安装座(17),该角度调节支架(12)固定在该安装座(17)上,该安装座(17)与车身固定连接,该轴向调节支架(11)与该转向管柱(20)固定连接,该连接轴(13)位于该转向管柱(20)的轴线下方,该轴向调节支架(11)、该角度调节支架(12)、该弹簧片(16)与该操作部(15)之间通过该连接轴(13)连接,该弹簧片(16)设置在该轴向调节支架(11)与该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该弹簧片(16)固定在该角度调节支架(12)上,该连接轴(13)将该弹簧片(16)压向该轴向调节支架(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管柱(20)包括上管柱体(21)与下管柱体(22),该下管柱体(22)插入该上管柱体(21)中,该轴向调节支架(11)与该上管柱体(21)固定连接,该下管柱体(22)通过下安装轴(221)与车身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管柱体(21)在与该下管柱体(22)连接的一端沿轴向设有开槽(211),该轴向调节支架(11)包括第一架体(115)和第二架体(116),该第一架体(115)与该第二架体(116)沿该上管柱体(21)的轴向相向设置,且该第一架体(115)与该第二架体(116)分别位于该开槽(211)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架体(115)包括第一侧板(1151)和与该第一侧板(1151)连接的第一盖板(1152),该第二架体(116)包括第二侧板(1161)和与该第二侧板(1161)连接的第二盖板(1162),该第一侧板(1151)和该第二侧板(1161)上沿管柱的轴线方向设有轴向调节孔(111),该连接轴(13)穿过该轴向调节孔(111)且可在该轴向调节孔(111)内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还包括第一凸轮(14)和第二凸轮(151),该第一凸轮(14)穿设在该连接轴(13)上,该第二凸轮(151)设置在该操作部(15)上并与该第一凸轮(14)配合,通过该第一凸轮(14)与该第二凸轮(151)的配合可锁紧或松开该操作部(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板(1161)上安装有调节板(113),该调节板(113)上设有与该轴向调节孔(111)对应的条形孔(114),该条形孔(114)的边缘设有齿条(112),该第一凸轮(14)上设有与该齿条(112)相配合的卡合齿(141)。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还包括橡胶缓冲块(18),该橡胶缓冲块(18)设置在该轴向调节支架(11)的两端,且该橡胶缓冲块(18)被安装在该轴向调节支架(11)的第一盖板(1152)和第二盖板(1162)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17)包括第一U形底座(170)和分别连接在该第一U形底座(170)上边缘处的两个固定板(172),该第一U形底座(170)内形成有第一收容槽(170a),该第一收容槽(170a)用于容纳安装该角度调节支架(12),该两个固定板(172)用于将该安装座(17)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角度调节支架(12)整体为一个U型支架,包括第二U形底座(122)和分别连接在该第二U形底座(122)上边缘处的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该第二U形底座(122)内形成有第二收容槽(122a),该第二U形底座(122)容纳在该安装座(17)的第一收容槽(170a)内,且该第二U形底座(122)与该安装座(17)的第一U形底座(170)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该转向管柱(20)容纳在该第二收容槽(122a)内,且固定在该转向管柱(20)上的该轴向调节支架(11)位于该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三侧板(123)与第四侧板(124)之间,该第三侧板(123)和该第四侧板(124)上沿管柱角度调整方向设有角度调节孔(121),该连接轴(13)的端部伸入该角度调节孔(121)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簧片(16)的顶端与该角度调节支架(12)固定,该连接轴(13)穿过该弹簧片(16)的中部,该弹簧片(16)上沿管柱角度调整方向设有条形孔(161),该连接轴(13)穿过该条形孔(161)。
CN201520421546.4U 2015-06-17 2015-06-17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Active CN204775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21546.4U CN204775427U (zh) 2015-06-17 2015-06-17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21546.4U CN204775427U (zh) 2015-06-17 2015-06-17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5427U true CN204775427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21546.4U Active CN204775427U (zh) 2015-06-17 2015-06-17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7542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4979A (zh) * 2016-07-12 2016-10-1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的四向调节机构
CN106314523B (zh) * 2015-06-17 2018-09-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108974108A (zh) * 2018-08-01 2018-12-11 博瑞晋源汽车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四向调节机构
CN109070929A (zh) * 2016-02-19 2018-12-21 Nsk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转向柱组件的引导和限制单元子组件
CN111003055A (zh) * 2019-12-26 2020-04-14 四川绵阳三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间隙调节的电动调节转向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4523B (zh) * 2015-06-17 2018-09-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109070929A (zh) * 2016-02-19 2018-12-21 Nsk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转向柱组件的引导和限制单元子组件
CN106004979A (zh) * 2016-07-12 2016-10-1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的四向调节机构
CN108974108A (zh) * 2018-08-01 2018-12-11 博瑞晋源汽车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四向调节机构
CN111003055A (zh) * 2019-12-26 2020-04-14 四川绵阳三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间隙调节的电动调节转向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75427U (zh)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102039937B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总成与车体前围的连接构件
CN103921842B (zh) 一种集成式车架纵梁连接支架
CN109130818A (zh) 一种悬挂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3666492U (zh) 用于运输车辆的装置
CN106314523B (zh)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202557278U (zh) 一种客车及其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203372023U (zh) 一种后悬架拖拽臂固定装置
CN201371851Y (zh) 一种转向操纵机构调节装置
CN103029570B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安装架及散热器总成安装结构
CN207106660U (zh) 驾驶室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16549445U (zh)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装置
CN212330820U (zh) 一种汽车上弯梁左支撑板生产用支撑架
CN101648510B (zh) 一种发动机左安装支架
CN210760135U (zh) 一种汽车后悬支架
CN210707669U (zh) 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20298345U (zh) 后排坐垫调节装置、后排坐垫调节总成及车辆
CN203996427U (zh) 蝶形副车架
CN201249656Y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挂结构
CN205345010U (zh) 一种长前悬客车转向换向器布置结构
CN205098255U (zh) 一种带有预固定功能的整体冲焊式电动转向管柱安装固定结构
CN219212106U (zh) 车身包围焊接装夹结构
CN205573611U (zh) 一种客车水箱上支架
CN211995143U (zh) 水泵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4420204U (zh) 一种纯电动矿用车动力系统减震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