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37074U - 叠盒机 - Google Patents
叠盒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37074U CN204737074U CN201520314433.4U CN201520314433U CN204737074U CN 204737074 U CN204737074 U CN 204737074U CN 201520314433 U CN201520314433 U CN 201520314433U CN 204737074 U CN204737074 U CN 2047370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folded
- plate
- parts
- cartri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盒机,包括进盒网带和叠盒机构,叠盒机构与进盒网带的输出端相接,叠盒机构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顶盒部件、进盒轨道和叠盒部件,进盒轨道与进盒网带的输出端相接,顶盒部件位于进盒轨道上盒体的底侧,叠盒部件位于进盒轨道上盒体的顶侧。该叠盒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大大提高叠盒效率和叠盒卫生安全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盒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药品、食品加工领域,从传统的需要通过手工接触才能实现药品等包装工序过程,简化为了自动装盒工序。人们采用装盒机就能将药瓶、药板、针剂、药膏和说明书等物品装入包装盒中,实现自动装盒工序。
进入装盒后,包装盒往往随着流水线进入下一工序。多个包装盒要继续进行中包或装箱时,操作人员需要在流水线上提取所需的若干包装盒,进而才能进行中包或装箱,上述采用的手工式中包或装箱过程的操作复杂、效率低,而且还是避免不了手工接触,降低了卫生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大大提高叠盒效率和叠盒卫生安全性的叠盒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盒机,包括进盒网带和叠盒机构,所述叠盒机构与进盒网带的输出端相接,所述叠盒机构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顶盒部件、进盒轨道和叠盒部件,所述进盒轨道与进盒网带的输出端相接,所述顶盒部件位于进盒轨道上盒体的底侧,所述叠盒部件位于进盒轨道上盒体的顶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叠盒部件包括叠盒导向板、连接块和卡盒件,所述卡盒件活动连接于支架上,所述叠盒导向板通过连接块连接于支架上、且叠盒导向板底端与卡盒件之间形成卡盒空间。
所述卡盒件包括卡盒板、转动板和转轴,所述卡盒板呈倾斜固装于转动板顶部,所述卡盒板顶端伸入至支架内侧、且卡盒板顶端与叠盒导向板底端之间形成所述卡盒空间,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转轴与支架活动铰接。
所述转动板底端内侧装设有与支架相抵的复位弹簧。
所述叠盒导向板于靠近顶端的内侧设有用于对盒体限位的叠盒限位板。
所述顶盒部件包括顶杆和推板,所述顶杆与支架活动连接,顶杆的顶端与推板固接,所述推板位于进盒轨道上盒体的底侧。
所述支架包括相互固接的底板和侧板,所述进盒轨道装设于侧板内侧,所述顶盒部件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叠盒部件装设于侧板顶端。
还包括进盒导向部件,所述进盒导向部件设置于所述进盒网带上方并与进盒网带之间形成进盒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叠盒机,叠盒机构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顶盒部件、进盒轨道和叠盒部件,进盒轨道与进盒网带的输出端相接,顶盒部件位于进盒轨道上盒体的底侧,叠盒部件位于进盒轨道上盒体的顶侧。使用时,将折叠成型后的盒体通过进盒网带输送至叠盒机构,叠盒机构中的进盒轨道接收盒体,各盒体会在进盒轨道上码成一排,此时,位于盒体的底侧的顶盒部件向上作顶盒动作,顶盒部件的往复运动使得多排盒体依次进入顶侧的叠盒部件,当叠盒部件中的盒体达到中包或装箱的排数要求时,叠盒部件中多排盒体整体从叠盒部件中输出,从而实现盒体的中包或装箱工作。该结构中,叠盒机构由下至上布置为顶盒部件、进盒轨道和叠盒部件,各个盒体在进盒轨道中码成一排,而多排盒体在叠盒部件完成多排叠盒,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操作人员在流水线上手工提取盒体进行中包或装箱,整个过程全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叠盒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卫生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叠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叠盒机中叠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叠盒机中卡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进盒导向部件;2、进盒网带;3、叠盒机构;31、支架;311、底板;312、侧板;32、顶盒部件;321、顶杆;322、推板;33、进盒轨道;34、叠盒部件;341、叠盒导向板;342、连接块;343、卡盒件;3431、卡盒板;3432、转动板;3433、转轴;3434、复位弹簧;344、叠盒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叠盒机的一种实施例,该叠盒机包括进盒网带2和叠盒机构3,叠盒机构3与进盒网带2的输出端相接,叠盒机构3包括支架31以及安装于支架31上的顶盒部件32、进盒轨道33和叠盒部件34,进盒轨道33与进盒网带2的输出端相接,顶盒部件32位于进盒轨道33上盒体的底侧,叠盒部件34位于进盒轨道33上盒体的顶侧。使用时,将折叠成型后的盒体通过进盒网带2输送至叠盒机构3,叠盒机构3中的进盒轨道33接收盒体,各盒体会在进盒轨道33上码成一排,此时,位于盒体的底侧的顶盒部件32向上作顶盒动作,顶盒部件32的往复运动使得多排盒体依次进入顶侧的叠盒部件34,当叠盒部件34中的盒体达到中包或装箱的排数要求时,叠盒部件34中多排盒体整体从叠盒部件34中输出,从而实现盒体的中包或装箱工作。该结构中,叠盒机构3由下至上布置为顶盒部件32、进盒轨道33和叠盒部件34,各个盒体在进盒轨道33中码成一排,而多排盒体在叠盒部件34完成多排叠盒,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操作人员在流水线上手工提取盒体进行中包或装箱,整个过程全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叠盒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卫生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叠盒部件34包括叠盒导向板341、连接块342和卡盒件343,卡盒件343活动连接于支架31上,叠盒导向板341通过连接块342连接于支架31上、且叠盒导向板341底端与卡盒件343之间形成卡盒空间。该结构中,叠盒导向板341通过连接块342连接于支架31上,使得叠盒导向板341之间形成了叠盒区域,盒体通过叠盒导向板341的导向作用能够快速、有序的进入到叠盒区域内,进一步提高了叠盒的方便性和准确性;而且支架31还设有卡盒件343,叠盒导向板341底端与卡盒件343之间形成卡盒空间,即当盒体被顶盒部件32向上推送至叠盒区域内时,盒体的两底角会位于卡盒空间内,卡盒件343会兜住盒体的两底角,从而可防止叠盒区域内的盒体回退,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本实施例中,卡盒件343包括卡盒板3431、转动板3432和转轴3433,卡盒板3431呈倾斜固装于转动板3432顶部,卡盒板3431顶端伸入至支架31内侧、且卡盒板3431顶端与叠盒导向板341底端之间形成卡盒空间,转动板3432通过转轴3433与支架31活动铰接。该结构中,卡盒板3431呈倾斜固装于转动板3432顶部,转动板3432通过转轴3433与支架31活动铰接,即当顶盒部件32向上推送盒体时,盒体会向上顶推伸入至支架31内侧的卡盒板3431顶端,卡盒板3431会带动转动板3432及转轴3433转动,当盒体完全推开卡盒板3431时,盒体会进入叠盒区域内,此时,卡盒板3431又会转动复位兜住盒体的两底角,从而可防止叠盒区域内的盒体回退,其结构简单易行。
本实施例中,转动板3432底端内侧装设有与支架31相抵的复位弹簧3434。该结构中,当盒体向上顶推卡盒板3431时,复位弹簧3434会受转动板3432的压力呈收缩状态,当盒体完全推开卡盒板3431并进入叠盒区域时,复位弹簧3434恢复形变,从而驱动转动板3432转动并带动卡盒板3431复位兜住盒体的两底角,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卡盒板3431复位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叠盒导向板341于靠近顶端的内侧设有用于对盒体限位的叠盒限位板344。该结构中,叠盒限位板344可对位于叠盒区域内的多排盒体进行限位,以防止盒体从叠盒区域内脱出,进一步提高了叠盒效果。
本实施例中,顶盒部件32包括顶杆321和推板322,顶杆321与支架31活动连接,顶杆321的顶端与推板322固接,推板322位于进盒轨道33上盒体的底侧。该结构中,顶杆321带动推板322作往复推盒动作,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施例中,支架31包括相互固接的底板311和侧板312,进盒轨道33装设于侧板312内侧,顶盒部件32与底板311活动连接,叠盒部件34装设于侧板312顶端。该结构中,相互固接的底板311和侧板312形成类U型结构,顶盒部件32与底板311活动连接,可沿底板311作往复推盒动作;进盒轨道33装设于侧板312内侧并与进盒网带2的输出端相接,以实现接收进盒网带2上盒体的功能和码盒功能;叠盒部件34装设于侧板312顶端,以实现叠盒作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进盒导向部件1,进盒导向部件1设置于进盒网带2上方并与进盒网带2之间形成进盒通道。该结构中,进盒网带2上方进一步设有进盒导向部件1,该进盒导向部件1与进盒网带2之间形成进盒通道,使得各盒体能够快速有序的从进盒通道中进入叠盒机构3内,大大提高了进盒的稳定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叠盒机,包括进盒网带(2)和叠盒机构(3),所述叠盒机构(3)与进盒网带(2)的输出端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盒机构(3)包括支架(31)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架(31)上的顶盒部件(32)、进盒轨道(33)和叠盒部件(34),所述进盒轨道(33)与进盒网带(2)的输出端相接,所述顶盒部件(32)位于进盒轨道(33)上盒体的底侧,所述叠盒部件(34)位于进盒轨道(33)上盒体的顶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盒部件(34)包括叠盒导向板(341)、连接块(342)和卡盒件(343),所述卡盒件(343)活动连接于支架(31)上,所述叠盒导向板(341)通过连接块(342)连接于支架(31)上、且叠盒导向板(341)底端与卡盒件(343)之间形成卡盒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盒件(343)包括卡盒板(3431)、转动板(3432)和转轴(3433),所述卡盒板(3431)呈倾斜固装于转动板(3432)顶部,所述卡盒板(3431)顶端伸入至支架(31)内侧、且卡盒板(3431)顶端与叠盒导向板(341)底端之间形成所述卡盒空间,所述转动板(3432)通过所述转轴(3433)与支架(31)活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3432)底端内侧装设有与支架(31)相抵的复位弹簧(34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盒导向板(341)于靠近顶端的内侧设有用于对盒体限位的叠盒限位板(34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盒部件(32)包括顶杆(321)和推板(322),所述顶杆(321)与支架(31)活动连接,顶杆(321)的顶端与推板(322)固接,所述推板(322)位于进盒轨道(33)上盒体的底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包括相互固接的底板(311)和侧板(312),所述进盒轨道(33)装设于侧板(312)内侧,所述顶盒部件(32)与底板(311)活动连接,所述叠盒部件(34)装设于侧板(312)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包括相互固接的底板(311)和侧板(312),所述进盒轨道(33)装设于侧板(312)内侧,所述顶盒部件(32)与底板(311)活动连接,所述叠盒部件(34)装设于侧板(312)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盒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盒导向部件(1),所述进盒导向部件(1)设置于所述进盒网带(2)上方并与进盒网带(2)之间形成进盒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盒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盒导向部件(1),所述进盒导向部件(1)设置于所述进盒网带(2)上方并与进盒网带(2)之间形成进盒通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14433.4U CN204737074U (zh) | 2015-05-15 | 2015-05-15 | 叠盒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14433.4U CN204737074U (zh) | 2015-05-15 | 2015-05-15 | 叠盒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37074U true CN204737074U (zh) | 2015-11-04 |
Family
ID=5441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14433.4U Active CN204737074U (zh) | 2015-05-15 | 2015-05-15 | 叠盒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3707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58870A (zh) * | 2017-10-20 | 2018-05-22 | 内蒙古兰太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颗粒药剂药盒捆包系统及捆包方法 |
CN108780104A (zh) * | 2016-03-23 | 2018-11-09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
2015
- 2015-05-15 CN CN201520314433.4U patent/CN2047370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80104A (zh) * | 2016-03-23 | 2018-11-09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CN108780104B (zh) * | 2016-03-23 | 2021-12-17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CN108058870A (zh) * | 2017-10-20 | 2018-05-22 | 内蒙古兰太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颗粒药剂药盒捆包系统及捆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97376U (zh) | 一种给袋式大包装茶叶真空包装机 | |
CN107580975B (zh) | 一种菌棒自动套袋扎口机 | |
CN207172864U (zh) | 垂直式理袋机 | |
CN104058358A (zh) | 一种自动上瓶、灌装、上塞、上盖一体式包装机 | |
CN105015828B (zh) | 一种螃蟹自动绑缚机 | |
CN102582877A (zh) | 上开盖装盒机 | |
CN204737074U (zh) | 叠盒机 | |
CN104386483A (zh) | 用于圆形罐头的送料装置 | |
CN104441761A (zh) | 一种纸盒切边取模装置 | |
CN206427685U (zh) | 一种自动推罐机 | |
CN104555461A (zh) | 纸板组堆料运输装置 | |
CN206939206U (zh) | 一种纸箱包装机 | |
CN104669687A (zh) | 隔板机 | |
CN205872538U (zh) | 液体制剂分装机 | |
CN205525196U (zh) | 小包装盒组的卸料整理装置 | |
CN208790066U (zh) | 一种创口贴信封袋包装机 | |
CN204507376U (zh) | 一种自动摇控器打包机的电池送料机构 | |
CN104443478B (zh) | 安瓿输液制品包装纸盒自动扣盖机及自动扣盖方法 | |
CN105366099A (zh) | 一种药瓶纸盒包装机 | |
CN203229210U (zh) | 叠箱机及叠箱装置 | |
CN207346748U (zh) | 一种托盘回收装置 | |
CN106171690A (zh) | 一种新型幼果套袋机 | |
CN203921336U (zh) | 标签自动裹包装置 | |
CN205708701U (zh) | 一种能将叠摞纸杯分开来的自动分离装置 | |
CN205251259U (zh) | 一种胶囊萃取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