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2892U - 面点机 - Google Patents

面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2892U
CN204722892U CN201520490205.2U CN201520490205U CN204722892U CN 204722892 U CN204722892 U CN 204722892U CN 201520490205 U CN201520490205 U CN 201520490205U CN 204722892 U CN204722892 U CN 204722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interior pot
pasta machine
lid
machin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02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清
曹国良
林达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902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22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2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289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点机,包括:主体和可拆卸设置于主体内的内锅,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主体上下翻转的旋转翻盖,用于在内锅装入主体的过程中对内锅上的突出部进行避让,以及在内锅装入主体之后对内锅上的突出部进行遮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点机能够对内锅的突出部进行避让和遮挡保护。

Description

面点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面点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厨房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种功能的食品加工小家电层出不穷,例如:电饭煲、面包机、电压力锅以及馒头机等,上述四种小家电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可取出的内胆,且在内胆下方设置有加热设备,用于对内胆中盛装的食材进行加热。
以面包机为例,现有的面包机包括壳体,在壳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内胆的加热部,内胆可拆卸设置在加热部内,用于盛装面粉、水等用于制作面包的原料。在壳体中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搅拌轴伸入内胆中与搅拌叶片相连,以对原料进行搅拌至形成面团。另外,在内胆的内壁、内胆的外壁或加热部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部位上设有电加热设备,用于对内胆中的原料进行烤制。
若电加热设备设置在内胆的内壁或外壁上,则电加热设备的两个用于连接电源的耦合端位于内胆的外壁上。为了方便内胆的取出和放入过程,加热部的尺寸需设计的足够大,因此,加热部与内胆之间的距离也较大。当内胆放入加热部内,电加热设备的耦合端是裸露的,一方面来说,灰尘和食物颗粒容易进入加热部与内胆之间的间隙中,并附着在耦合端上,从而造成电接触不良;另一方面,该间隙中也容易进水并附着在该耦合端上,从而造成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点机,用于对内锅上的突出部进行避让和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面点机,包括:主体和可拆卸设置于主体内的内锅,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主体上下翻转的旋转翻盖,用于在内锅装入主体的过程中对内锅上的突出部进行避让,以及在内锅装入主体之后对内锅上的突出部进行遮盖。
如上所述的面点机,所述旋转翻盖包括盖体和弹性旋转部件,所述弹性旋转部件分别与所述主体和盖体连接。
如上所述的面点机,所述盖体在所述弹性旋转部件的弹力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主体翻转;当所述弹性旋转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盖体与水平面平行。
如上所述的面点机,所述弹性旋转部件包括转轴和扭簧;所述盖体上设有两个供所述转轴穿过的轴孔部、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扭簧第一固定端的第一固定部;所述扭簧穿设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两个轴孔部之间,所述扭簧的第一固定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扭簧的第二固定端用于固定在所述主体上。
如上所述的面点机,所述主体上设有用于插设所述扭簧的第二固定端的第二固定部。
如上所述的面点机,所述内锅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电加热设备,所述第一电加热设备的耦合端凸出于所述内锅侧壁的外侧作为所述突出部。
如上所述的面点机,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和中框,所述中框卡设在所述壳体上方,所述中框上设有供所述内锅穿过的内锅孔、以及供所述耦合端穿过的凹部;所述旋转翻盖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如上所述的面点机,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凹部的中间侧壁上。
如上所述的面点机,所述第一电加热设备设置在所属内锅侧壁的内表面上;所述内锅中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内桶。
如上所述的面点机,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内锅底部的通孔和内桶底部的通孔,与位于所述内桶中的搅拌叶片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主体上设置可上下翻转的旋转翻盖,在内锅装入主体或从主体中取出的过程中,旋转翻盖翻转至近似竖直方向,对内锅的突出部进行避让,当旋转翻盖翻转至近似水平方向时,能够遮挡内锅的突出部,能够保护内锅的突出部,避免水、灰尘或杂质进入内锅所在的区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中旋转翻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中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中去掉中框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中安装中框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
1-主体;           11-第二固定部;     3-第一电加热设备;
12-壳体;          13-中框;           14-搅拌电机;
15-搅拌轴;        16-搅拌叶片;       17-操作面板;
131-内锅孔;       132-凹部;          133-中间侧壁;
2-内锅;           23-弯折部;         31-耦合端;
4-旋转翻盖;       41-盖体;           42-转轴;
431-弹簧本体;     432-第一固定端;    433-第二固定端;
44-轴孔部;        6-第二电加热设备;  45-第一固定部;
5-内桶;           7-锅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面点机,包括主体和可拆卸设置在主体内的内锅,内锅侧壁的外表面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可以为内锅的形状设计所具备的突出结构,也可以为内锅的把手等结构。在主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主体上下翻转的旋转翻盖,在内锅装入主体或从主体中取出的过程中,旋转翻盖翻转至近似竖直方向,对内锅的突出部进行避让,以使内锅能够顺利进入主体中,或从主体内取出。当内锅位于主体中时,旋转翻盖翻转至近似水平方向,恰好位于突出部的正上方,对突出部进行遮挡,能够保护突出部,避免水、灰尘或杂质进入内锅所在的区域中。
通常,在内锅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元件,设置旋转翻盖可避免水、灰尘或杂质进入内锅所在的区域中并附着在加热元件上,影响加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主体上设置可上下翻转的旋转翻盖,在内锅装入主体或从主体中取出的过程中,旋转翻盖翻转至近似竖直方向,对内锅的突出部进行避让,当旋转翻盖翻转至近似水平方向时,能够遮挡内锅的突出部,能够保护内锅的突出部,避免水、灰尘或杂质进入内锅所在的区域中并附着在加热元件上而影响加热效率的问题。
结合上述内容,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中旋转翻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包括:主体1和可拆卸设置在主体1内的内锅2,内锅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电加热设备3,第一电加热设备3的耦合端31凸出于内锅2侧壁的外侧,则第一电加热设备3的耦合端31可作为上述突出部。另外,面点机还设置有锅盖7,锅盖7与主体1可以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
其中,第一电加热设备3可以设置在内锅2侧壁的内表面(也称:内壁),也可以设置在内锅2侧壁的外表面(也称:外壁)。若第一电加热设备3设置在内锅2的内壁上,则第一电加热设备3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内锅2的内壁上,其用于连接供电电源的两个耦合端31穿过内锅2的侧壁,凸出于内锅2侧壁外。若第一电加热设备3设置在内锅2的外壁上,则第一电加热设备3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内锅2的外壁上,其用于连接供电电源的两个耦合端也凸出于内锅2侧壁外。
主体1内设有足够大的空间,供内锅2放入和取出。在主体1上设置旋转翻盖4,该旋转翻盖4能够相对于主体1上下翻转,当旋转翻盖4翻转至近似竖直方向时,对耦合端31进行避让,则内锅2可以放入或取出,当旋转翻盖4翻转至近似水平方向时,旋转翻盖4位于耦合端31的正上方,起到遮挡耦合端31的作用,避免耦合端31裸露,一方面能够尽量避免水、灰尘或杂质进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视觉效果,使得面点机主体更加美观。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主体上设置可上下翻转的旋转翻盖,该旋转翻盖翻转至竖直方向时,能够对第一电加热设备的耦合端进行避让,使得内锅可以装入主体中或从主体中取出,而当旋转翻盖处于近似水平方向时,能够遮挡耦合端,对耦合端进行保护,避免水、灰尘或杂质进入而导致电接触不良或短路的现象发生,延长第一电加热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上述旋转翻盖4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为手动翻转式,也可以为自动翻转式,或者为电子感应自动翻转式,其中,对于手动翻转式,例如:可以在主体1上设置供转轴穿过的转座,转座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大于两个,本实施例以两个转座为例,分别称之为第一转座和第二转座;在旋转翻盖4上设置供转轴穿过的爪部,该转轴依次穿过第一转座、爪部和第二转座,实现旋转翻盖4可以相对于主体1上下翻转。技术人员可以适当设置转座与转轴、以及爪部与转轴之间的尺寸配合关系,当转座对转轴施加的夹紧力足够大时,能够使得旋转翻盖4能够停留在水平方向上。或者,可以在旋转翻盖4的爪部附近设置定位部,在旋转翻盖4翻转至水平方向时,该定位部抵靠在主体1上,用于限制旋转翻盖4的旋转角度,使其能够停留在水平方向上。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计其它的手动翻转方式。
对于自动翻转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采用弹性部件来控制旋转翻盖4翻转,或者采用电机驱动来控制旋转翻盖4翻转,或者其它方式。
对于电子感应翻转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在旋转翻盖上设置有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与设置与主体内的控制器相连。在内锅2放入主体1的过程中,感应元件感应到内锅2即将下落或即将从主体1中取出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旋转翻盖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则内锅2可放入主体1中或从主体1中取出;当感应元件感应到内锅2已落到位,则旋转翻盖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遮挡内锅2的突出部。上述感应元件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对内锅的位置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弹性部件来控制选择翻盖4翻转的实现方式:
具体的,旋转翻盖4包括盖体41和弹性旋转部件,该弹性旋转部件分别与盖体41和主体1相连,通过弹性旋转部件的弹力作用,盖体41可相对于主体1上下翻转。
其中,弹性旋转部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弹性部件制成,例如直线弹簧、扭簧等。其中,直线弹簧指的是弹力方向是与弹簧的轴线平行的弹簧,属于直线的弹力;而扭簧指的是弹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垂直的弹簧,属于垂直方向的弹力。
若采用直线弹簧,则可以在旋转翻盖4的一端设置供转轴穿过的卡爪,且在盖体41上设置供转轴穿过的转座,转座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转轴依次穿过一个转座、卡爪、以及另一个转座,使得盖体41可以相对于主体1翻转。直线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盖体41上,另一端固定在主体1上,且直线弹簧的轴线与该轴线分别在本体1和盖体41上的投影形成三角形,则当盖体41受到外界压力时可以发生翻转并压缩直线弹簧,当外界压力消失后,在直线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以自动推动盖体41翻转至水平位置。当然,技术人员也可以设计其它方式,利用直线弹簧来控制盖体41相对于主体1进行翻转。
若采用扭簧,则技术人员可以设计盖体41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主体1翻转,且当扭簧处于自由状态时,盖体41与水平面平行。具体可以参照如下方式来实现:
如图2所示,上述弹性旋转部件具体可以包括转轴42和扭簧,扭簧具有弹簧本体431、第一固定端432和第二固定端433,其中,第一固定端432和第二固定端433用于承受扭力,扭力所作用的平面与弹簧本体431的轴线垂直。对应的,在盖体41上设有两个轴孔部44,轴孔部44上设有供转轴42穿过的轴孔,以及用于固定扭簧的第一固定部45,该第一固定部45上设有用于供扭簧中的第一固定端431穿过的通孔。转轴42依次穿过一个轴孔部44、扭簧本体431和另一个轴孔部44,扭簧中的第一固定端432穿过第一固定部45上的通孔,以使整个弹性旋转部件固定在盖体41上。扭簧中的第二固定端433用于固定在主体1上,使得盖体41与主体1转动连接,盖体41能够相对于主体1上下翻转,且盖体41在自由状态时是与水平面平行的。
将盖体41未设置有第一固定部45的一面向上安装在主体1上,形成图1所示的结构。将内锅2放入主体1的过程中,内锅2外表面的耦合端31从上至下推动盖体41向下翻转,直至耦合端31进入主体1内,不再对盖体41施加推力,则盖体41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自由状态,与水平面平行,且正好位于耦合端31的上方,遮盖耦合端31对其进行保护。在取出内锅2的过程中,内锅2外表面的耦合端31从下至上推动盖体41向上翻转,直至耦合端31向上脱离盖体41,不再对盖体41施加推力,则盖体41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自由状态,与水平面平行,遮盖下面的区域,以避免灰尘或杂质进入。
另外,在主体1上可设置用于固定扭簧的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供扭簧的第二固定端433穿入的孔,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沉孔。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中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中去掉中框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中安装中框的俯视图。或者,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1、3、4、5所示,将主体分为壳体12和中框13两部分,中框13卡设在壳体12的上方,并从上方盖在壳体12上。中框13上设有供内锅2穿过的内锅孔131、以及供耦合端31穿过的凹部132,旋转翻盖4设置在凹部132内。
凹部132的中间侧壁133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1,扭簧的第二固定端433插入第二固定部11中的孔内,以使盖体41与中框13连接,且能够相对于中框13上下翻转。图4中,内锅2设置在壳体12中,耦合端31的上方对应安装旋转翻盖4。将中框13安装在壳体12上,得到图5。
上述面点机所具备的功能,可以对面团进行烤制。例如,可以将和好的面团放置在内锅2中,通过第一电加热设备3对面团进行加热烘烤,制成烤面包。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的结构示意图三,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点机的结构示意图四。如图6和图7所示,或者,将第一电加热设备3设置在内锅2的内壁上,在内锅2中还可以设置可拆卸的内桶5,可以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内桶5中进行蒸制或烘烤。内锅2中设置有朝向内锅2内部的弯折部23,用于支撑内桶5。弯折部23与内锅2侧壁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盛水,盛水量由弯折部23的高度决定。
设置可拆卸内锅2的好处在于,当面点机使用完毕后,将内锅2取出,可以彻底排出内锅2中残留的水,并使清洗过程更方面,清洗更彻底,避免细菌滋生。
本实施例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面点机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
在主体1内设置第二电加热设备6,具体可位于内锅2的下方,可以从下方对内锅2进行加热。则将活好的面团放在内桶2中,启动第二电加热设备6对内锅2中的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对面团进行蒸制,或启动第一电加热设备3对面团进行加热烘烤,或者既启动第一电加热设备3,又启动第二电加热设备6进行加热,蒸制蒸汽面包。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还可以在主体1内设置搅拌电机14、搅拌轴15和搅拌叶片16,如图1所示。另外,在内锅2和内桶5的底部开设通孔,将搅拌电机14的输出端与搅拌轴15的一端连接,搅拌轴1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内锅2底部的通孔和内桶5底部的通孔,再与位于内桶5内的搅拌叶片16相连,则内桶5中可以加入面粉、水等原材料,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对面粉、水等原材料进行搅拌至形成面团。再启动第一电加热设备3和/或第二电加热设备6对面团进行加热蒸制或烤制,又进一步增加了和面的功能。面点机可以自动蒸制馒头或烤制面包等面点,完全替代了现有的面包机和馒头机,将二者的功能合二为一,还节省了空间,降低了用户购买电器的花销。图4示出的结构中,包括内锅2、内桶5以及搅拌叶片16。
另外,该面点机还可以具有半自动制作的功能,采用搅拌电机对面粉、水等原材料进行搅拌至形成面团之后,可人工将面团取出,制成所需的各种形状,再放回内桶5中进行蒸制或烤制,则又可以得到各种形状的面点。
如图1、3、5、6、7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相应地在主体1内设置控制器和相应的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并在主体1的表面设置操作面板17,操作面板17可以为实体按键,也可以为触摸屏,在操作面板17上设置功能选择按键和显示器件,以供用户对工作模式进行选择,且能直观看到目前的工作状态。控制器用于根据用户通过操作面板17输入的指令,控制搅拌电机14和各加热设备工作,并将内部的温度、压力或其它数据显示在操作面板17上。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面点机,具有自动、半自动制作面点的功能,还具有煮粥或煲汤的功能,将盛有食材的汤锅放入主体中,通过操作面板启动加热,可以实现煲汤或熬粥。
对于上述内容中的第一电加热设备3,具体可以采用电加热管,其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大于两个,其数量和功率均可以由技术人员来设定。所采用两个或大于两个第一电加热设备3,则各第一电加热设备3的耦合端31在竖直方向上是对齐的,也即水平方向上的投影是重合的,则采用一个旋转翻盖4就能够遮挡耦合端。
另外,对于上述具有搅拌电机14、搅拌轴15和搅拌叶片16的方案而言,搅拌轴15穿过弯折部23所围成的区域,在搅拌轴15与弯折部23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内桶5也可以放置在该密封装置上,由密封装置来支撑。本实施例提供了具备各种功能的面点机,任一种功能的面点机中都可以设置旋转翻盖,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内容,或者技术人员也可以设计其它方式来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面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可拆卸设置于主体内的内锅,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可相对于主体上下翻转的旋转翻盖,用于在内锅装入主体的过程中对内锅上的突出部进行避让,以及在内锅装入主体之后对内锅上的突出部进行遮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翻盖包括盖体和弹性旋转部件,所述弹性旋转部件分别与所述主体和盖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在所述弹性旋转部件的弹力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主体翻转;当所述弹性旋转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盖体与水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旋转部件包括转轴和扭簧;所述盖体上设有两个供所述转轴穿过的轴孔部、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扭簧第一固定端的第一固定部;所述扭簧穿设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两个轴孔部之间,所述扭簧的第一固定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扭簧的第二固定端用于固定在所述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用于插设所述扭簧的第二固定端的第二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电加热设备,所述第一电加热设备的耦合端凸出于所述内锅侧壁的外侧作为所述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和中框,所述中框卡设在所述壳体上方,所述中框上设有供所述内锅穿过的内锅孔、以及供所述耦合端穿过的凹部;所述旋转翻盖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凹部的中间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面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加热设备设置在所属内锅侧壁的内表面上;所述内锅中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内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内锅底部的通孔和内桶底部的通孔,与位于所述内桶中的搅拌叶片相连。
CN201520490205.2U 2015-07-03 2015-07-03 面点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22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0205.2U CN204722892U (zh) 2015-07-03 2015-07-03 面点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0205.2U CN204722892U (zh) 2015-07-03 2015-07-03 面点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2892U true CN204722892U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8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0205.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22892U (zh) 2015-07-03 2015-07-03 面点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28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8564A (zh) * 2015-07-03 2017-01-1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面点机
JPWO2019159403A1 (ja) * 2018-02-14 2020-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食パン調理用の加熱調理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8564A (zh) * 2015-07-03 2017-01-1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面点机
JPWO2019159403A1 (ja) * 2018-02-14 2020-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食パン調理用の加熱調理器
JP7012817B2 (ja) 2018-02-14 2022-0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食パン調理用の加熱調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22962B2 (ja) 製パン機能付き炊飯器
US20060117961A1 (en) Bread maker incorporated with function for cooking rice
CN202104804U (zh) 一种面食加工机
RU154679U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хлебопечка
CN204722892U (zh) 面点机
CN203468400U (zh) 移动加热的均热型面包机
CN203074360U (zh) 一种面包机
CN205018913U (zh) 面食机
US20100180777A1 (en) Device to Prevent the Leakage of Froth from A Cooking Apparatus
KR101645564B1 (ko) 회전 드럼식 조리기
CN203379011U (zh) 竖直电热棒均热型面包机
CN103190845B (zh) 食品料理机及豆制品的制作方法
CN202919899U (zh) 一种多功能电炊具
WO2010009617A1 (zh) 一种多用途面包机
CN210961663U (zh) 一种磁悬浮馒头面包一体机
CN207870782U (zh) 一种自动检测面包状态的厨师机
CN211511504U (zh) 一种电烤箱
CN106308564B (zh) 面点机
CN203447185U (zh) 一种多功能面包机
CN217937988U (zh) 一种多功能和面醒面机
CN217742927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和面醒面机
CN203379012U (zh) 斜置电热管的均热型面包机
CN106308467A (zh) 面点机
CN103169370B (zh) 面包馒头一体机
CN213248300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13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