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4543U - 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4543U
CN204694543U CN201520433445.9U CN201520433445U CN204694543U CN 204694543 U CN204694543 U CN 204694543U CN 201520433445 U CN201520433445 U CN 201520433445U CN 204694543 U CN204694543 U CN 204694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ized strut
base
force
main body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34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素强
惠占荣
谭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filed Critical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Priority to CN2015204334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94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4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4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所述加载装置包括:加载装置主体,其设置在基础上;第一承力座以及第二承力座,两者皆固定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主体上;第一作动筒底座,其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一承力座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承力座;第二作动筒底座,其与加载装置主体连接并能够沿其轴向运动;第二作动筒底座与第二承力座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二承力座。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通过调整第一作动筒与第一承力座以及第二作动筒与第二承力座的方式对作动筒进行位置的调整,相对于现有技术,其调整的幅度以及精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动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某些需要安装作动筒并对作动筒进行调试的试验场合,通过需要使作动筒的安装满足试验要求,且需要安装与调试同时进行。
例如,在协调加载控制系统中,该系统每年都需要对作动筒加载系统进行标定,标定时需要分级施加拉压双向载荷,现场伺服作动筒的安装、固定必须能够满足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两个作动筒底座螺接或焊接在工字梁或槽钢两端,两个作动筒底座间安装伺服作动筒,因两底座相对位置基本固定,虽然可开不同位置安装孔,但不能无级调整而且可能每次标定都需要开孔,既复杂也麻烦,而且开设的孔容易降低整个工字梁或者槽钢的强度。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载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包括:加载装置主体,所述加载装置主体设置在基础上;第一承力座以及第二承力座,所述第一承力座以及所述第二承力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主体上;第一作动筒底座,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一承力座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承力座;第二作动筒底座,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与所述加载 装置主体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轴向运动;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二承力座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承力座;其中,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用于连接作动筒的筒体或者活塞杆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用于连接所述作动筒的筒体或者所述活塞杆中的另一个。
优选地,所述加载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引导槽,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以及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引导槽相适配的引导条,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引导条配合,从而引导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相对所述加载装置主体轴向运动的运动轨迹。
优选地,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远离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以及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的面固定连接,且该面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的与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以及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接触的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和第二作动筒底座中与所述作动筒的活塞杆连接的一个作动筒底座通过第一双向螺套与所述活塞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双向螺套用于调整其与所述作动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优选地,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一承力座通过调位螺杆相互连接,从而调整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一承力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二承力座通过调位螺杆相互连接,从而调整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二承力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优选地,所述调位螺杆为多级可伸缩螺杆,其中,所述多级可伸缩螺杆包括多级相互套设的螺杆,其中,任意一级螺杆能够相对套设其外的一级螺杆伸缩。
优选地,所述第一承力座包括第一螺杆螺母以及承力块,其中,所述承力块固定连接至所述加载装置主体上,所述第一螺杆螺母用于与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连接;
所述第二承力座包括第二螺杆螺母以及承力块,其中,所述承力块固定连接至所述加载装置主体上,所述第二螺杆螺母用于与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载装置进一步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分别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主体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加载装置主体。
优选地,所述支撑腿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以可拆卸方式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加载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加载装置中,第一作动筒底座,能够沿加载装置主体轴向运动,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承力座;第二作动筒底座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轴向运动,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承力座。这样,能够通过调整第一作动筒与第一承力座以及第二作动筒与第二承力座的方式对作动筒进行位置的调整,相对于现有技术,其调整的幅度以及精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载装置中的第一作动筒底座以及双向螺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加载装置主体 41 引导条
2 第一承力座 7 双向螺套
3 第二承力座 9、10 调位螺杆
4 第一作动筒底座 21 第一螺杆螺母
5 第二作动筒底座 22、32 承力块
6 作动筒 31 第二螺杆螺母
61 筒体 11 支撑腿
62 活塞杆    
111 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 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载装置包括加载装置主体、第一承力座、第二承力座、第一作动筒底座以及第二作动筒底座。其中,加载装置主体设置在基础上。第一承力座以及第二承力座固定设置在加载装置主体上;第一作动筒底座与加载装置主体连接,并能够沿加载装置主体的轴向运动;第一作动筒底座与第一承力座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一承力座;第二作动筒底座与加载装置主体连接,并能够沿加载装置主体轴向运动;第二作动筒底座与第二承力座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二承力座;第一作动筒底座用于连接作动筒的筒体或者活塞杆中的一个,第二作动筒底座用于连接作动筒的筒体或者所述活塞杆中的另一个。即本实用新型对作动筒与第一作动筒底座以及第二作动筒底座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加载装置中,第一作动筒底座,能够沿加载装置主体轴向运动,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承力座;第二作动筒底座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轴向运动,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承力座。这样,能够通过调整第一作动筒与第一承力座以及第二作动筒与第二承力座的方式对作动筒进行位置的调整,相对于现有技术,其调整的幅度以及精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加载装置中的第一作动筒底座以及双向螺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加载装置包括加载装置主体1、第一承力座2、第二承力座3、第一作动筒底座4、第二作动筒底座5、支撑腿11以及调位螺杆9、10。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二作动筒底座5的结构及形状基本相同,只是连接以及设置位置不同。在下述叙述中,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两者可以互相替换以及取代,且叙述其中任意一个作动筒底座的形状及构造,均可认为在叙述另一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力座2、第二承力座3结构及形状基本相同,只是连接以及设置位置不同。在下述叙述中,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两者可以互相替换以及取代,且叙述其中任意一个作动筒底座的形状及构造,均可认为在叙述另一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调位螺杆9、10为同样的调位螺杆。
参见图1,加载装置主体1设置在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基础,既可以指代用于放置加载装置主体1的地面,也可以指代试验中放置加载装置主体1的试验平台。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加载装置主体1呈条状,其两端之间的距离明显大于两侧之间的距离。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本加载装置主体1两端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作动筒6设置在加载装置主体1上。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加载装置主体1通过槽钢加工而成。即加载装置主体1的沿两侧方向的截面呈工字型。可以理解的是,加载装置主体1还可以通过钢板加工而成。
参见图1,加载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引导槽11,在本实施例中,该引导槽11通过加载装置主体1的形状而自然得到。可以理解的是,当加载装置主体1为钢板时,该引导槽11能够通过加工而成。为了叙述方便,该引导槽11的用处在下述叙述中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腿11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加载装置主体1的两端。有利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腿11与加载装置主体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能够将加载装置主体1与支撑腿11拆卸下来并分别。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可以不具有支撑腿11,直接将加 载装置主体1放置在基础上。
参见图1,第一承力座2以及第二承力座3固定设置在加载装置主体1上。第一承力座2包括第一螺杆螺母21以及承力块22,其中,承力块22固定连接至加载装置主体1上。在本实施例中,承力块22焊接至加载装置主体1上。可以理解的是,承力块2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加载装置主体1连接,例如,螺栓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杆螺母21用于与第一作动筒底座4连接。
参见图1,第二承力座3包括第二螺杆螺母31以及承力块32,其中,承力块32固定连接至加载装置主体1上。在本实施例中,承力块32焊接至加载装置主体1上。可以理解的是,承力块3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加载装置主体1连接,例如,螺栓连接等。第二螺杆螺母31用于与第二作动筒底座5连接。
有利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力座2与第二承力座3分别设置在加载装置主体1的两端,以充分利用加载装置主体1的轴向方向的尺寸。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加载装置主体1连接,并能够沿加载装置主体1的轴向运动;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一承力座2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一承力座2;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加载装置主体1连接,并能够沿加载装置主体1轴向运动;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第二承力座3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二承力座3;其中,第一作动筒底座4用于连接作动筒6的筒体61或者活塞杆62中的一个,第二作动筒底座5用于连接作动筒6的筒体61或者活塞杆62中的另一个。
参见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作动筒底座4以及第二作动筒底座5上设置有与上述的引导槽11相适配的引导条41,引导槽11与引导条41配合,从而引导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二作动筒底座5相对加载装置主体1轴向运动的运动轨迹。
可以理解的是,该引导条41在上述的第一作动筒底座4以及第二作动筒底座5受到扭矩时,还能够将受到的扭矩传递给加载装置主体1,从而避免损坏调位螺杆9、10。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加载装置主体1远离第一作动筒底座4以及第二作动筒底座5的面固定连接,且该面与 加载装置主体1的与第一作动筒底座4以及第二作动筒底座5接触的面平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二作动筒底座5的与加载装置主体1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本实施例中的加载装置主体1的中部(即引导槽部分),并通过垫板将加载装置主体1远离第一作动筒底座4以及第二作动筒底座5的面后与螺栓孔连接。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将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二作动筒底座5受到的力矩传递给加载装置主体1上,从而防止了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二作动筒底座5的损坏,且加载装置主体1的强度远大于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二作动筒底座5,且远离与第一作动筒底座4以及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加载装置主体1接触的面上,充分利用了加载装置主体1良好的抗弯能力,防止了第一作动筒底座4、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加载装置主体1开孔连接的损坏,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加载装置的承力能力。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一承力座2通过调位螺杆9相互连接,从而调整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一承力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第二承力座3通过调位螺杆10相互连接,从而调整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第二承力座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通过调整第一作动筒4与第一承力座2以及第二作动筒5与第二承力座3的方式对作动筒进行位置的调整,相对于现有技术,其调整的幅度以及精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该调位螺杆9为多级可伸缩螺杆,其中,多级可伸缩螺杆包括多级相互套设的螺杆,其中,任意一级螺杆能够相对套设其外的一级螺杆伸缩。
参见图1,第一作动筒底座4和第二作动筒底座5中与作动筒6的活塞杆62连接的一个作动筒底座通过双向螺套7与活塞杆62相互连接,双向螺套7用于调整其与作动筒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与作动筒6的活塞杆62连接的一个作动筒底座与作动筒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作动筒6的活塞杆6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作动筒6的活塞杆62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双向螺套7对上述的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作动 筒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微调,从而实现精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加载装置。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包括:
加载装置主体(1),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设置在基础上;
第一承力座(2)以及第二承力座(3),所述第一承力座(2)以及所述第二承力座(3)固定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上;
第一作动筒底座(4),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所述第一承力座(2)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承力座(2);
第二作动筒底座(5),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轴向运动;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所述第二承力座(3)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承力座(3);其中,
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用于连接作动筒(6)的筒体(61)或者活塞杆(62)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用于连接所述作动筒(6)的筒体(61)或者所述活塞杆(62)中的另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引导槽(11),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以及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上设置有与所述引导槽(11)相适配的引导条(41),所述引导槽(11)与所述引导条(41)配合,从而引导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相对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轴向运动的运动轨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远离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以及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的面固定连接,且该面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的与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以及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接触的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和第二作动筒底座(5)中与所述作动筒(6) 的活塞杆(62)连接的一个作动筒底座通过第一双向螺套(7)与所述活塞杆(62)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双向螺套(7)用于调整其与所述作动筒(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所述第一承力座(2)通过调位螺杆(9)相互连接,从而调整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所述第一承力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所述第二承力座(3)通过调位螺杆(10)相互连接,从而调整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所述第二承力座(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螺杆(9、10)为多级可伸缩螺杆,其中,所述多级可伸缩螺杆包括多级相互套设的螺杆,其中,任意一级螺杆能够相对套设其外的一级螺杆伸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力座(2)包括第一螺杆螺母(21)以及承力块(22),其中,所述承力块(22)固定连接至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上,所述第一螺杆螺母(21)用于与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连接;
所述第二承力座(3)包括第二螺杆螺母(31)以及承力块(32),其中,所述承力块(32)固定连接至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上,所述第二螺杆螺母(31)用于与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进一步包括支撑腿(11),所述支撑腿(11)分别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1)与所 述加载装置主体(1)以可拆卸方式相互连接。
10.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载装置。
CN201520433445.9U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Active CN204694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3445.9U CN204694543U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3445.9U CN204694543U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4543U true CN204694543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3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3445.9U Active CN204694543U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45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4285A (zh) * 2017-01-09 2017-08-15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回转机构及水平旋喷钻机
CN109387434A (zh) * 2018-10-30 2019-02-2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一种管路减振元件的加载测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4285A (zh) * 2017-01-09 2017-08-15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回转机构及水平旋喷钻机
CN109387434A (zh) * 2018-10-30 2019-02-2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一种管路减振元件的加载测试装置
CN109387434B (zh) * 2018-10-30 2024-03-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管路减振元件的加载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49439U (zh) 强度测试装置
CN204461891U (zh) 一种汽车薄板点焊疲劳试验夹具
CN204694543U (zh) 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CN210293598U (zh) 一种可调夹具工装
CN203454965U (zh) 便携式电涡流传感器支架
CN206474849U (zh) 一种后纵梁点固定夹具定位机构
CN204613021U (zh) 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CN204083506U (zh) 一种线束导向固定支架
CN203035657U (zh) 一种液压缸液压加载试验工装
CN204686346U (zh) 翻转夹具防掉落装置
CN103644793A (zh) 一种汽车进气歧管检测定位装置
CN205298967U (zh) 一种地脚螺栓连接结构
CN108106845B (zh) 一种杆端弹性轴承径向力加载试验装置
CN204243642U (zh) 线束通用装配工装
CN204692772U (zh) 一种用于石油管道的组合式支撑装置
CN107655671A (zh) 一种用于轴心受压构件试验研究的多用途支座
CN209214922U (zh) 摩托车车架台架试验作用力分解机构
CN106312618A (zh) 一种旋转式压紧装置
CN207710386U (zh) 一种气缸夹紧装置
CN202155828U (zh) 一种弹性轴向快速夹
CN104691257A (zh) 一种拖车装置
CN204505055U (zh) 液电阀行程调整装置
CN203497693U (zh) 自动卸桶装置
CN205437556U (zh) 钣金件螺母检测机构
CN209425000U (zh) 一种裙板切割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