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13021U - 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13021U
CN204613021U CN201520308107.2U CN201520308107U CN204613021U CN 204613021 U CN204613021 U CN 204613021U CN 201520308107 U CN201520308107 U CN 201520308107U CN 204613021 U CN204613021 U CN 204613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ixing portion
group
fixing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81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鹏飞
沈薇
乔永乐
孙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VIC 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VIC 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203081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13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13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13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第一对中装置,其包括第一调节部以及第一固定部;第二对中装置,其包括第二调节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一调节部与第二调节部配合,夹持并固定所述试验件,以使提供给试验件的加载力的方向与试验件的轴线方向与一致。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调节部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来适应不同宽度的试验件,且所适应的试验件包括标准试验件以及非标准试验件。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伸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背景技术
在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以测试试验件的拉伸性能时,要求试验件被夹持被夹持组夹持,并保证试验过程中试验机加载的拉伸力与试验件的轴线方向一致。试验机的加载轴线与试验件的轴线不重合时,会在试验件上产生不必要的附加应力而使试验件提前破坏或非正常破坏,这就使得测量的拉伸性能低于试验件实际的拉伸性能。因此在进行拉伸试验时,要求必须使用对中装置以保证试验机的加载轴线与试验件的轴线重合。
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对中装置90,对中装置90固定设置在第一夹持组1以及第二夹持组2上,不可调整,当试验件宽度不一样时,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对中装置。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所述试验机包括第一夹持组以及第二夹持组,所述第一夹持组与所述第二夹持组对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与所述第二夹持组配合,夹持试验件,并为所述试验件加载沿所述试验件轴向方向的拉伸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包括:第一对中装置,所述第一对中装置包括第一调节部以及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对中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组上,所述第一调节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且能够调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位置;第二对中装置,所述第二对中装置包括第二调节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二对中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组上,所述第二调节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且能够调节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第二调节部配合,夹持并固定所述试验件,以使提供给所述试验件的加载力的方向与所述试验件的轴线方向与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螺栓孔,所述第一调节部通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螺栓连接,并通过连接不同位置上的螺栓孔,从而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位置;所述第二固定部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螺栓孔,所述第二调节部通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螺栓连接,并通过连接不同位置上的螺栓孔,从而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部主体,以及自所述第一调节部主体的一端弯折并延伸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主体的两端之间中空,用于使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调节部包括第二调节部主体,以及自所述第二调节部主体的一端弯折并延伸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调节部主体的两端之间中空,用于使螺栓穿过。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相邻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容置位置,所述容置位置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相邻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容置位置,所述容置位置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夹持部,其中,将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投影至一个平面,在该平面内,所述第一固定部内的凸起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的凸起的位置相对。
优选地,所述试验件包括标准试验件以及非标准试验件,其中,所述标准试验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端方向上的尺寸不相等的标准试验件;当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在一个所述容置位置且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在一个所述容置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投影映射在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两者的投影在该平面上的直线距离等于一个标准试验件的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端方向上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所述凸起的数量均为5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至临该端最近的凸起的最短距离至少大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两端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中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至临该端最近的凸起的最短距离至少大于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两端方向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组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一夹持组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组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第二夹持组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上,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两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夹持臂组,用于夹紧所述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两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夹持臂组,用于夹紧所述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夹持臂组与所述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夹持臂组与所述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第一调节部设置在第一固定部上,且能够调节其设置在第一固定部上的位置,第二调节部设置在第二固定部上,且能够调节其设置在第二固定部上的位置,第一调节部与第二调节部配合,夹持并固定试验件,以使试验件的轴线方向与提供给试验件的加载力的方向一致。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调节部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来适应不同宽度的试验件,且所适应的试验件包括标准试验件以及非标准试验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对中组件设置在试验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设置在试验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中第一固定部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中第一调节部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中第二固定部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中第二调节部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夹持组 5 第二对中装置
11 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 51 第二调节部
12 第一夹持组第二夹持件 511 第二调节部主体
2 第二夹持组 512 第二夹持部
21 第二夹持组第一夹持件 52 第二固定部
22 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 521 第二固定部夹持臂组
3 试验件 6 凸起
4 第一对中装置 7 容置位置
41 第一调节部 8 螺栓孔
411 第一调节部主体 90 对中装置
412 第一夹持部
42 第一固定部
421 第一固定部夹持臂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2,试验机通常包括第一夹持组1以及第二夹持组2(上下两组),第一夹持组1与第二夹持组2对置,第一夹持组1与第二夹持组2配合,夹持试验件3,并为试验件3加载沿试验件3轴向方向的拉伸力。
其中,第一夹持组1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11以及第一夹持组第二夹持件12,第二夹持组2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第二夹持组第一夹持件21以及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22。其中,与所述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22中心对称,与所述第一夹持组第二夹持件12沿所述试验件3的轴方向对称,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11与所述第二夹持组第一夹持件21相对于试验件3的径向对称。
试验件3通常包括标准试验件以及非标准试验件,其中,标准试验件包括多个沿第一固定部42的两端方向上的尺寸不相等的标准试验件。简单的说,即标准试验件的宽度尺寸(图中左右方向的尺寸)。
如图2所示,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包括:第一对中装置4以及第二对中装置5。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中装置4固定设置在第一夹持组1上。具体地,第一对中装置4设置在第一夹持组1的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11上。
第二对中装置5固定设置在第二夹持组2上。具体地,第二对中装置5设置在第二夹持组2的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21上。
参见图3及图4,第一对中装置4包括第一调节部41以及第一固定部42,第一固定部42用于使第一对中装置4固定设置在第一夹持组1上,第一调节部41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2上,且能够调节其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2上的位置。
参见图5及图6,第二对中装置5包括第二调节部51以及第二固定部52,第二固定部52用于使第二对中装置5固定设置在第二夹持组2上,第二调节部51设置在第二固定部42上,且能够调节其设置在第二固定部42上的位置。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41与第二调节部51配合,夹持并固定试验件3,以使提供给试验件3的加载力的方向与试验件3的轴线方向与一致。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调节部41与第一固定部42之间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部42与第二固定部52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来适应不同宽度的试验件3,且所适应的试验件包括标准试验件以及非标准试验件。
参见图2及图4,第一调节部41包括第一调节部主体411,以及自第一调节部主体411的一端弯折并延伸的第一夹持部412,第一调节部主体411的两端之间中空,用于使螺栓穿过。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主体411的两端之间的中空部分为条状,用于使螺栓穿过,并且条状中空能够使螺栓设置在该两端之间的任何位置,方便位置的距离。
参见图2及图6,第二调节部51包括第二调节部主体511,以及自第二调节部主体511的一端弯折并延伸的第二夹持部512,第二调节部主体511的两端之间中空,用于使螺栓穿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部主体511的两端之间的中空部分为条状,用于使螺栓穿过,并且条状中空能够使螺栓设置在该两端之间的任何位置,方便位置的距离。
参见图2及图3,第一固定部42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螺栓孔8,第一调节部41通过螺栓孔8与第一固定部42螺栓连接,并通过连接不同位置上的螺栓孔8,从而调节第一调节部41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2上的位置。有利的是,各个螺栓孔的间隔距离相等,且至少设置有5个螺栓孔。
参见图2及图5,第二固定部52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螺栓孔8,第二调节部51通过螺栓孔8与第二固定部52螺栓连接,并通过连接不同位置上的螺栓孔8,从而调节第二调节部51设置在第二固定部52上的位置。有利的是,各个螺栓孔的间隔距离相等,且至少设置有5个螺栓孔。
第一固定部42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6,相邻凸起6之间形成容置位置7,容置位置7用于容置第一夹持部412。
第二固定部52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6,相邻凸起6之间形成容置位置7,容置位置7用于容置第二夹持部512,其中,将第一固定部42与第二固定部52投影至一个平面,在该平面内,第一固定部42内的凸起6的位置与第二固定部52内的凸起6的位置相对。
当第一夹持部412设置在一个容置位置7且第二夹持部512设置在一个容置位置7时,第一夹持部412与第二夹持部512的投影映射在一个平面上,第一夹持部412与第二夹持部512两者的投影在该平面上的直线距离等于一个标准试验件的沿第一固定部42的两端方向上的尺寸。简单来说,即第一夹持部412与第二夹持部512两者的投影在该平面上的直线距离等于一个标准试验件的宽度,通过变换第一夹持部412设置在的容置位置7以及第二夹持部512设置的容置位置7的不同,从而来适应各个尺寸的标准件。
参见图2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2以及第二固定部52上的凸起的数量均为5个,容置位置7为4个。可以理解的是,凸起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自行设置。
第一固定部42上的凸起6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2的中部。
第二固定部52上的凸起设置在第二固定部52的中部。
这样,当试验件为非标准试验件时,且使第一夹持部412设置在的容置位置7以及第二夹持部512设置的容置位置7时,无法满足非标准试验件的宽度时,可以将第一夹持部412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2未设置有凸起的两端附近,并将第二夹持部512设置在第二固定部52未设置有凸起的两端附近,并调节上述的第一夹持部412与第二夹持部512两者的投影在该平面上的直线距离,以使两者相互配合,达到试验件的宽度,并夹持并固定试验件,以使提供给试验件3的加载力的方向与试验件3的轴线方向与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2的一端至临该端最近的凸起6的最短距离至少大于两个第一夹持部412在第一固定部42两端方向的尺寸,第二固定部52的一端至临该端最近的凸起6的最短距离至少大于两个第二夹持部512在第二固定部52两端方向的尺寸。这样,能够防止上述的第一固定部42以及第二固定部52的两端距其最近的凸起的距离不足以防止第一夹持部412或第二夹持部512。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2两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夹持臂组421,用于夹紧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11。具体地,第一固定部夹持臂组421与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1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者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第二固定部52两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夹持臂组521,用于夹紧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22。具体地,具体地,第二固定部夹持臂组521与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22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者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可拆卸方式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例如,通过粘接,或者扣接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所述试验机包括第一夹持组(1)以及第二夹持组(2),所述第一夹持组(1)与所述第二夹持组(2)对置,所述第一夹持组(1)与所述第二夹持组(2)配合,夹持试验件(3),并为所述试验件(3)加载沿所述试验件(3)轴向方向的拉伸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包括:
第一对中装置(4),所述第一对中装置(4)包括第一调节部(41)以及第一固定部(42),所述第一固定部(42)用于使所述第一对中装置(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组(1)上,所述第一调节部(4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42)上,且能够调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42)上的位置;
第二对中装置(5),所述第二对中装置(5)包括第二调节部(51)以及第二固定部(52),所述第二固定部(52)用于使所述第二对中装置(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组(2)上,所述第二调节部(51)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42)上,且能够调节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42)上的位置;其中,
所述第一调节部(41)与所述第二调节部(51)配合,夹持并固定所述试验件(3),以使提供给所述试验件(3)的加载力的方向与所述试验件(3)的轴线方向与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2)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螺栓孔(8),所述第一调节部(41)通过所述螺栓孔(8)与所述第一固定部(42)螺栓连接,并通过连接不同位置上的螺栓孔(8),从而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4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42)上的位置;
所述第二固定部(52)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螺栓孔(8),所述第二调节部(51)通过所述螺栓孔(8)与所述第二固定部(52)螺栓连接,并通过连接不同位置上的螺栓孔(8),从而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部(51)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52)上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41)包括第一调节部主体(411),以及自所述第一调节部主体(411)的一端弯折并延伸的第一夹持部(412),所述第一调节部主体(411)的两端之间中空,用于使螺栓穿过;
所述第二调节部(51)包括第二调节部主体(511),以及自所述第二调节部主体(511)的一端弯折并延伸的第二夹持部(512),所述第二调节部主体(511)的两端之间中空,用于使螺栓穿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42)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6),相邻所述凸起(6)之间形成容置位置(7),所述容置位置(7)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夹持部(412);
所述第二固定部(52)自其一端向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6),相邻所述凸起(6)之间形成容置位置(7),所述容置位置(7)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夹持部(512),其中,
将所述第一固定部(4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52)投影至一个平面,在该平面内,所述第一固定部(42)内的凸起(6)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固定部(52)内的凸起(6)的位置相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件(3)包括标准试验件以及非标准试验件,其中,所述标准试验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固定部(42)的两端方向上的尺寸不相等的标准试验件;
当所述第一夹持部(412)设置在一个所述容置位置(7)且所述第二夹持部(512)设置在一个所述容置位置(7)时,所述第一夹持部(4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512)的投影映射在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夹持部(4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512)两者的投影在该平面上的直线距离等于一个标准试验件的沿所述第一固定部(42)的两端方向上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2)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52)上的所述凸起的数量均为5个。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2)上的凸起(6)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42)的中部,所述第一固定部(42)的一端至临该端最近的凸起(6)的最短距离至少大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412)在所述第一固定部(42)两端方向的尺寸;
所述第二固定部(52)上的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52)的中部,所述第二固定部(52)的一端至临该端最近的凸起(6)的最短距离至少大于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512)在所述第二固定部(52)两端方向的尺寸。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1)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11)以及第一夹持组第二夹持件(12);所述第二夹持组(2)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第二夹持组第一夹持件(21)以及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22);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42)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11)上,所述第二固定部(52)固定在所述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22)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2)两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夹持臂组(421),用于夹紧所述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11);
所述第二固定部(52)两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夹持臂组(521),用于夹紧所述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2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夹持臂组(421)与所述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件(1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部夹持臂组(521)与所述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件(22)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CN201520308107.2U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Active CN204613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8107.2U CN204613021U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8107.2U CN204613021U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13021U true CN204613021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65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8107.2U Active CN204613021U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1302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066A (zh) * 2015-10-29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万能试验机及其拉伸试样的夹具
CN105466761A (zh) * 2015-12-15 2016-04-06 浙江大学 低温环境试验箱内金属拉伸试样的自动对中装置
CN106289982A (zh) * 2016-10-27 2017-01-04 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拉伸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CN108362555A (zh) * 2018-01-15 2018-08-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材料轴向疲劳可调对中试验夹具及其载荷分配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066A (zh) * 2015-10-29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万能试验机及其拉伸试样的夹具
CN105466761A (zh) * 2015-12-15 2016-04-06 浙江大学 低温环境试验箱内金属拉伸试样的自动对中装置
CN105466761B (zh) * 2015-12-15 2018-01-12 浙江大学 低温环境试验箱内金属拉伸试样的自动对中装置
CN106289982A (zh) * 2016-10-27 2017-01-04 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拉伸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CN106289982B (zh) * 2016-10-27 2019-02-15 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伸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CN108362555A (zh) * 2018-01-15 2018-08-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材料轴向疲劳可调对中试验夹具及其载荷分配方法
CN108362555B (zh) * 2018-01-15 2020-07-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材料轴向疲劳可调对中试验夹具及其载荷分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13021U (zh) 一种用于试验机的对中组件
CN103909373A (zh) 一种发动机安装支架的定位校正工装及定位校正方法
CN104690472B (zh) 摩托车车架后体总成焊接夹具
KR20180043688A (ko) 휠 얼라이먼트를 위한 드롭아웃 구조
CN107020475B (zh) 一种轿顶轮支架焊接工装
CN209843850U (zh) 一种定位机构以及一种加工装置
CN210188318U (zh) 线缆预折弯装置
CN104308432A (zh) 新型焊接定位工装
CN102909669A (zh) 装配夹具
CN215433413U (zh) 组装夹子用治具及夹子组装机
KR200493252Y1 (ko) 인덱스 가공기용 지그
CN102974969B (zh) 重型汽车保险杠左段或右段总成的焊接夹具
CN208787829U (zh) 一种顶架轴套定位工装
CN205765064U (zh) 一种铣削用装夹装置
CN210232284U (zh) 一种用于薄壁圆形零件的专用定位工装
CN106591929A (zh) 电镀用挂架
CN210790135U (zh) 一种用于夹具的可调缸座
CN212311789U (zh) 工件夹具
CN107735216B (zh) 搬运链
CN210314542U (zh) 一种用于电镀插针类产品的快速安装治具
CN109702514B (zh) 一种六面零件数控加工工装
CN107790435B (zh) 用于玻璃盖板加工的定位篮筐
CN104389057A (zh) 一种可根据纱锭大小进行拆装的纺丝车
CN208930060U (zh) 一种治具
CN209239230U (zh) 一种可调整导向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