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3529U - 竖井作业盘 - Google Patents

竖井作业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3529U
CN204663529U CN201520343178.6U CN201520343178U CN204663529U CN 204663529 U CN204663529 U CN 204663529U CN 201520343178 U CN201520343178 U CN 201520343178U CN 204663529 U CN204663529 U CN 204663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attachment device
piston
vertical shaft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431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旭东
徐�明
张玉祥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al No 3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No 3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No 3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No 3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431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3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3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35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竖井作业盘,包括:至少两个盘体,每个盘体上设置有附着装置,附着装置用于将盘体附着在竖井井壁上,至少两个盘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至少两个盘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能降低竖井施工的成本,且在竖井延伸或暗竖井施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竖井作业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竖井作业盘。
背景技术
在矿山竖井井筒施工中,需要一个紧随着工作面的作业盘。作业盘一般为略小于井筒直径的两到三层钢结构圆盘,圆盘竖向层间间距三四米,由几根立柱连接成整体。作业盘上面安排有人员值守,负责各种信号传送,联系地面系统,协调指挥作业人员上下和出渣下料。每层盘面上除去供提升吊桶上下通行的圆形孔洞外,一般根据施工工艺需要,布置有排水设备、中心回转抓岩机、混凝土分配或二次搅拌装置、电力、压缩空气、通讯、信号和照明等终端分配装置,以及其他作为工作面施工工序所必备的诸如注浆机、钻机和灰浆搅拌器等各种临时装备或设施。作业盘是井下工作面施工作业和地面各种相应施工资源衔接的综合枢纽,用以保证井筒开拓建设施工的顺利实施。
现有技术中,地面稳车利用几根钢丝绳通过数十米高的井架天轮作为悬吊力点,悬吊作业盘进行升降调整。一般根据施工工艺及具体工程条件,使用2-3层的盘体,利用3-4根钢丝绳悬吊。
但是,上述方式中,由于作业盘的重量一般负荷十几吨到二十几吨,再加上作业盘上中心回转抓岩机抓岩作业时的动载荷,所以在作业盘作业过程中,盘体自身的重量加上中心回转抓岩机作业时的动载荷,实际需要考虑的载荷比较大。为保证施工安全,通常,悬吊吊盘的钢丝绳安全系数最小值为6。因此,钢丝绳的选用上,由于考虑井筒深度的因素,钢丝绳自身的重量影响在深竖井施工中逐渐突出,甚至在上千米的竖井钢丝绳验算选用中,钢丝绳自身重量因素对其受力的影响接近钢丝绳所悬吊的终端的负荷,导致使用钢丝绳悬吊作业盘的成本较高;此外,在矿井后期的延续中,竖井延伸或新开井口不直接通向地面的竖井即暗竖井的施工难度较大,钢丝绳悬吊作业盘的施工方案就需要配套改造,使得工程进度缓慢,工作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竖井作业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竖井井筒延伸或暗竖井施工中成本高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竖井作业盘,包括:
至少两个盘体,每个所述盘体上设置有附着装置,所述附着装置用于将所述盘体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所述至少两个盘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盘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所述附着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盘体从所述竖井井壁上脱离。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每个所述盘体上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附着装置,所述附着装置设置在每个所述盘体的表面上,所述盘体为圆形,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盘体之间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至少2个所述附着装置沿所述盘体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至少2个所述连接装置沿所述盘体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所述附着装置包括:第一缸盖、第一缸体、第二缸盖、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油嘴、碟形弹簧组件和固定杆,其中:所述第一缸盖和所述第二缸盖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两端,所述油嘴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盖上;所述第一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与第一缸体的内壁配合滑动,所述第一活塞将第一缸体的内腔分为压力油腔和碟形弹簧组件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外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缸盖;所述碟形弹簧组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上,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缸盖螺纹配合安装。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所述附着装置还包括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安装板和两块平行设置的立板,所述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外壁上,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立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附着装置安装在所述盘体上。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所述附着装置还包括衬板和撑靴,所述衬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所述第一缸盖的一端上,所述衬板的另外一面上设置有撑靴,所述撑靴的形状为与所述竖井井壁的形状配合的弧形。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所述附着装置还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设置在所述衬板与所述第一活塞杆连接的一面上,所述第一活塞杆插入所述安装筒中与所述衬板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所述连接装置为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至少两个盘体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所述连接装置为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为钢结构支柱。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支柱液压缸。
进一步地,上述竖井作业盘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第二缸体、活塞杆保护套和缸体保护套,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与第二缸体的内壁配合滑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外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缸体,所述缸体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的外侧,所述活塞杆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盘体,每个盘体上设置有附着装置,附着装置用于将盘体附着在竖井井壁上,至少两个盘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至少两个盘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从而可以通过附着装置将被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的盘体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实现竖井作业盘的无绳固定。与使用钢丝绳悬吊作业盘的方式相比,成本降低;且在竖井延伸或暗竖井施工时,可以直接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竖井作业盘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井作业盘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附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附着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1中附着装置的左视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竖井作业盘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竖井作业盘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井作业盘实施例的俯视图。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包括:至少两个盘体11,每个盘体11上设置有附着装置12,附着装置12用于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图中未示出)上,至少两个盘体1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至少两个盘体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13。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包括至少两个盘体11,盘体11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在竖井井筒作业中,作业人员站在盘体11上进行作业,盘体11上还放置有工作面施工工序所必须的装备或设施。盘体11的数量可以根据工作面施工的实际情况设置,例如,根据作业人员的数量、装备或设施的数量等来确定,但至少为2个盘体11。
附着装置12设置在每个盘体11上,附着装置12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每个盘体11上,附着装置12设置在每个盘体11上的位置以便于附着装置12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为宜。附着装置12在盘体11上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作业情况进行选择,例如,附着装置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中竖井作业盘的工作载荷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盘体11上设置的附着装置1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多个附着装置12在盘体11上的设置位置以尽可能将盘体11稳固地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为宜。例如,多个附着装置12可以对称设置,以便于当附着装置12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时保持每个盘体11的平衡性;多个附着装置12也可以不对称设置。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附着装置12可以抵靠在竖井井壁上,通过与竖井井壁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
至少两个盘体1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至少两个盘体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13。连接装置13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盘体11连接起来,连接装置13在相邻的两个盘体之间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盘体11上的载荷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每两个相邻的盘体11之间设置的连接装置1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连接装置13可以是可伸缩的装置,例如液压缸,实现调整盘体11之间的间距;连接装置13也可以为长度固定的装置,例如钢结构支柱。
本实施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根据作业面所需要的工艺、人员配置及所需设备的数量,确定竖井作业盘的盘体11的数量,此处以盘体11为两个来进行举例说明。通过附着装置12将每个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从而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固定在竖井井壁上,作业人员在每个盘体11上进行作业。当连接装置13为可伸缩的装置时,可以调整盘体11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面的作业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盘体,每个盘体上设置有附着装置,附着装置用于将盘体附着在竖井井壁上,至少两个盘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至少两个盘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从而可以通过附着装置将被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的盘体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实现竖井作业盘的无绳固定。与使用钢丝绳悬吊作业盘的方式相比,成本降低;且在竖井延伸或暗竖井施工时,可以直接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在上述实施例中,附着装置12还用于将盘体11从竖井井壁上脱离。
具体地,附着装置12可以用于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或者将盘体11从竖井井壁上脱离。当连接装置13为可伸缩的装置时,竖井作业盘可以实现迈步上(以往井口方向为上,往井底方向为下)行和迈步下行。以竖井作业盘有两层盘体11为例进行说明:迈步下行过程为:上面的盘体11(简称:上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下面的盘体11(简称:下盘体11)的附着装置12将盘体11从竖井井壁上脱离,连接装置13向下伸出一段距离,下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将下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上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将上盘体11从竖井井壁上脱离,连接装置13向下缩进一段距离,上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将上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完成一次迈步下行过程。迈步上行过程为:下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将下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上盘体11的附着装置12将上盘体11从竖井井壁上脱离,连接装置13向上伸出一段距离,上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将上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下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将下盘体11从竖井井壁上脱离,连接装置13向上缩进一段距离,下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将下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完成一次迈步上行过程。
进一步地,每个盘体11上设置有至少2个附着装置12,附着装置12设置在每个盘体11的表面上,盘体11为圆形,每两个相邻的盘体11之间设置有至少2个连接装置13。
具体地,附着装置12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每个盘体11的表面上,例如,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当附着装置12设置于盘体11的下表面时,可以便于作业人员在盘体11的上表面上进行操作及放置设备。每个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为至少2个,可选的,附着装置12可以为3个,可以在尽量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当附着装置12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时保持盘体11的平衡。盘体11为圆形,可以与竖井的形状相适应,方便作业人员在竖井作业盘上进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每两个相邻的盘体11之间设置有至少2个连接装置13,可选的,连接装置13为4个,也可以在尽量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保持盘体11的平衡。可选的,至少2个附着装置12沿盘体11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至少2个连接装置13沿盘体11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当盘体11为圆形时,附着装置12和连接装置13沿盘体11的圆心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附着装置12和连接装置13的数量越多,竖井工作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越高。
图3为图1中附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附着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图1中附着装置的左视图,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请同时参照图1、图3、图4、图5和图6,在上述实施例中,附着装置12具体包括:第一缸盖21、第一缸体22、第二缸盖23、第一活塞杆24、第一活塞25、油嘴26、碟形弹簧组件27和固定杆28,其中,第一缸盖21和第二缸盖23设置在第一缸体22的两端,油嘴26设置在第一缸盖21上。第一活塞25设置在第一缸体22内与第一缸体22的内壁配合滑动,第一活塞25将第一缸体22的内腔分为压力油腔29和碟形弹簧组件腔30,第一活塞杆24的一端与第一活塞25连接,第一活塞杆24的另外一端伸出第一缸盖21。碟形弹簧组件27套设在固定杆28的第一端上,固定杆28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缸体22内,固定杆28的第二端与第二缸盖23螺纹配合安装。
具体地,在附着装置12中,第一缸盖21和第二缸盖23分别设置在第一缸体22的两端,第一缸盖21和第二缸盖23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缸体22连接。油嘴26设置在第一缸盖21上,油嘴26用于进油和回油。
第一活塞25设置在第一缸体22内,与第一缸体22的内壁配合滑动,第一活塞25将第一缸体22的内腔分为压力油腔29和碟形弹簧组件腔30,压力油腔29在附着装置12工作时充满了压力油,碟形弹簧组件腔30为碟形弹簧组件27所在的腔。第一活塞杆24的一端与第一活塞25连接,第一活塞杆24的另外一端伸出第一缸盖21,第一活塞杆24和第一活塞25可以为一体成型。第一活塞杆24伸出第一缸盖21的一端可以用于与竖井井壁接触,实现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
碟形弹簧组件27套设在固定杆28的第一端上,碟形弹簧组件27中间有圆孔,通过该圆孔将碟形弹簧组件27套设在固定杆28上。固定杆28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缸体22内,则固定杆28上的碟形弹簧组件27也设置在第一缸体22内。固定杆28的第二端与第二缸盖23螺纹配合安装,固定杆28的第二端和第二缸盖23上都设置有螺纹,两者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固定杆28和第二缸盖23之间的螺纹来调整固定杆28与第二缸盖2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地,可以通过固定杆28的第二端的调节孔31来调整固定杆28和第二缸盖2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调整固定杆28第一端上套设的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当将固定杆28往靠近第一缸盖21的方向旋转时,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增大;当将固定杆28往远离第一缸盖21的方向旋转时,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减小。可选的,第一活塞25和第一活塞杆24为中空结构,以与固定杆28配合使用。
附着装置12的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竖井作业盘上的液压泵站给附着装置12提供液压油。在最开始工作时,调整固定杆28和第二缸盖2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足够满足工作需求,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推动第一活塞25,碟形弹簧组件腔30变大,压力油腔29变小,第一活塞25推动第一活塞杆24往靠近竖井井壁的方向运动,直到第一活塞杆24抵靠在竖井井壁上,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使第一活塞杆24抵靠在竖井井壁上,附着装置12通过第一活塞杆24和竖井井壁之间的摩擦力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当需要将盘体11从竖井井壁上脱离时,液压泵站输出压力油,通过控制阀组,由油嘴26进入压力油腔29中,压力油推动第一活塞25,碟形弹簧组件腔30变小,压力油腔29变大,第一活塞25带动第一活塞杆24往远离竖井井壁的方向运动,第一活塞杆24离开竖井井壁,附着装置12将盘体11从竖井井壁上脱离。当需要再次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时,控制阀组控制回油,压力油从油嘴26流出,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推动第一活塞25,碟形弹簧组件腔30变大,压力油腔29变小,压力油腔29中的压力油从油嘴26流回液压泵站,第一活塞25推动第一活塞杆24往靠近竖井井壁的方向运动,直到第一活塞杆24抵靠在竖井井壁上,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使第一活塞杆24抵靠在竖井井壁上,附着装置12通过第一活塞杆24和竖井井壁之间的摩擦力将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
附着装置通过碟形弹簧组件的预紧力实现将盘体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液压泵站输出压力油实现将盘体脱离竖井井壁,这使得在液压泵站及阀组管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盘体仍能够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提高了竖井作业盘的可靠性,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图3、图4、图5和图6,附着装置12还包括有安装模块32,用于将附着装置12设置在盘体11上。安装模块32具体包括:安装板34和两块平行设置的立板33,立板33设置在第一缸体22的外壁上,安装板34设置在立板33上,安装板34上设置有安装孔35,安装孔35用于将附着装置12安装在盘体11上。立板33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缸体22的外壁上,安装板34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立板33上。安装模块32上的安装孔35使附着装置1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盘体11连接。
安装模块通过安装板和立板的设置方式,使得安装模块与第一缸体的外壁连接更牢固,同时,使得附着装置与盘体的连接更简单快捷,螺栓连接为可拆卸的连接,实现了附着装置的重复使用,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图3、图4、图5和图6,附着装置12还包括:衬板36和撑靴37,衬板36设置在第一活塞杆24伸出第一缸盖21的一端上,衬板36的另外一面上设置有撑靴37,撑靴37的形状为与竖井井壁的形状配合的弧形。衬板36与第一活塞杆24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在衬板36与第一活塞杆24连接的一面上设置安装筒38来实现,第一活塞杆24插入安装筒38中实现与衬板36的连接。撑靴37的材质可以是橡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活塞杆24与衬板36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在衬板36上设置凸起,将衬板36的凸起插入第一活塞杆24中来实现第一活塞杆24与衬板36的连接。衬板36与撑靴37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在撑靴37上设置沉孔,在沉孔中设置螺栓与衬板36连接。衬板36与撑靴37之间也可以通过浇铸方式实现连接:在衬板36上设置沟槽,在衬板36上浇上液态橡胶,凝固后即实现了衬板36与撑靴37的连接。为了保证衬板36的强度,在衬板36与第一活塞杆24连接的一面上设置有加强筋39。
通过在第一活塞杆上设置衬板,在衬板上设置撑靴,可以加大附着装置与竖井井壁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增大了附着装置与竖井井壁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减小了附着装置对竖井井壁的压强,保护了竖井井壁不受损坏。衬板可以实现对撑靴的支撑。撑靴为与竖井井壁相配合的弧形可以使撑靴与竖井井壁的接触更充分,摩擦力更大,使附着装置将盘体附着的强度更大,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图7为本实用新型竖井作业盘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的主视图。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7,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装置13可以为第一连接装置70,第一连接装置70用于调节至少两个盘体11之间的间距。具体地,第一连接装置70为支柱液压缸,包括:第二活塞杆72、第二活塞(图中未示出)、第二缸体71、活塞杆保护套73和缸体保护套74,第二活塞设置在第二缸体71内与第二缸体71的内壁配合滑动,第二活塞杆72的一端与第二活塞连接,第二活塞杆72的另外一端伸出第二缸体71,缸体保护套74设置在第二缸体71的外侧,活塞杆保护套73设置在第二活塞杆72的外侧。活塞杆保护套73和缸体保护套74可以为空心方钢。当液压泵站输出压力油,通过控制阀组,第一连接装置70中第二活塞推动第二活塞杆72伸出一个行程;当控制阀组控制回油时,第一连接装置70中第二活塞带动第二活塞杆72收缩一个行程。活塞杆保护套73和缸体保护套74的设置能提高第一连接装置70的刚度,以及保护第二活塞杆72和第二缸体71不受腐蚀。活塞杆保护套73设置于缸体保护套74与第二缸体71之间的间隙中,当第二活塞带动第二活塞杆72收缩一个行程时,活塞杆保护套73位于第二缸体71与缸体保护套74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装置13也可以为第二连接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装置为钢结构支柱。第二连接装置为长度固定的钢结构支柱。
至少两个盘体11之间的连接装置13可以都为第一连接装置70,或者都为第二连接装置,或者第一连接装置70和第二连接装置都有。
当至少两个盘体11之间的连接装置13都为钢结构支柱时,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可以实现将竖井作业盘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实现竖井作业盘的无绳悬吊。
当至少两个盘体11之间的连接装置都为第一连接装置70时,或者第一连接装置70和第二连接装置都有时,上述实施例的竖井作业盘不仅可以实现将竖井作业盘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实现竖井作业盘的无绳悬吊,同时,还能实现竖井作业盘的迈步下行和迈步上行。
请同时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和图7,当至少两个盘体11之间的连接装置都为第一连接装置70时,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的迈步上行过程为:每个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中,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推动第一活塞25,第一活塞25推动第一活塞杆24往靠近竖井井壁的方向运动,直到撑靴37抵靠在竖井井壁上,附着装置12将竖井作业盘附着在竖井井壁上。需要迈步上行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最下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继续保持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或者,还可以是除最上层的盘体11外,其余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继续保持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具体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及需要的迈步距离来确定。为描述方便,此处以最下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继续保持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为例来进行说明,其余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中,液压泵站输出压力油,通过控制阀组,由油嘴26进入压力油腔中,第一活塞25带动第一活塞杆24往远离竖井井壁的方向运动,附着装置12将其余层的盘体11从竖井井壁上脱离,盘体11间的第一连接装置70中第二活塞推动第二活塞杆72向上伸出一个行程,此处,可以是每两个相邻的盘体11间的第一连接装置70都向上伸出一个行程,也可以是不全都向上伸出一个行程,保证至少有一个第一连接装置70向上伸出一个行程。第一连接装置70向上伸出一个行程后,除最下层盘体11外的其余层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中,控制阀组控制附着装置12回油,压力油从油嘴26流出,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推动第一活塞25,压力油腔29中的压力油从油嘴26流回液压泵站,第一活塞25推动第一活塞杆24往靠近竖井井壁的方向运动,直到撑靴37抵靠在竖井井壁上,附着装置12将其余层的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最下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使该盘体11脱离竖井井壁,具体过程不再赘述。第一连接装置70向上缩回一个行程,最下层的盘体11上附着装置12使该层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完成一次迈步上行的过程。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竖井作业盘的迈步下行过程为:每个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中,碟形弹簧组件27上的预紧力推动第一活塞25,第一活塞25推动第一活塞杆24往靠近竖井井壁的方向运动,直到撑靴37抵靠在竖井井壁上,附着装置12将竖井作业盘附着在竖井井壁上。需要迈步下行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最上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继续保持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或者,还可以是除最下层的盘体11外,其余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继续保持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为描述方便,此处以最上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继续保持附着在竖井井壁上为例来进行说明。其余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使盘体11脱离竖井井壁,具体过程与上面相同,不再赘述。第一连接装置70向下伸出一个行程,其余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使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最上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使该盘体11脱离竖井井壁,第一连接装置70向下缩回一个行程,最上层的盘体11上附着装置12使该层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完成一次迈步下行过程。
当至少两个盘体11间的连接装置为第一连接装置70和第二连接装置都有时,在迈步上行过程和迈步下行过程中,第一连接装置70向上伸出或向下缩回来实现迈步。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各层的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的液压油路控制采用闭锁,从而,各层盘体11上的附着装置12不会同时加油压,即保证了竖井作业盘中总会有一个盘体11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上述实施例中,竖井作业盘的盘体11上还设置有喇叭口14,以供作业人员上下及出渣下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盘体,每个所述盘体上设置有附着装置,所述附着装置用于将所述盘体附着在竖井井壁上,所述至少两个盘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盘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盘体从所述竖井井壁上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盘体上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附着装置,所述附着装置设置在每个所述盘体的表面上,所述盘体为圆形,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盘体之间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连接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至少2个所述附着装置沿所述盘体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至少2个所述连接装置沿所述盘体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装置包括:第一缸盖、第一缸体、第二缸盖、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油嘴、碟形弹簧组件和固定杆,其中:
所述第一缸盖和所述第二缸盖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两端,所述油嘴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盖上;
所述第一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与第一缸体的内壁配合滑动,所述第一活塞将第一缸体的内腔分为压力油腔和碟形弹簧组件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外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缸盖;
所述碟形弹簧组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上,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缸盖螺纹配合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装置还包括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安装板和两块平行设置的立板,所述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的外壁上,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立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附着装置安装在所述盘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装置还包括衬板和撑靴,所述衬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所述第一缸盖的一端上,所述衬板的另外一面上设置有撑靴,所述撑靴的形状为与所述竖井井壁的形状配合的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装置还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设置在所述衬板与所述第一活塞杆连接的一面上,所述第一活塞杆插入所述安装筒中与所述衬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至少两个盘体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为钢结构支柱。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支柱液压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竖井作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第二缸体、活塞杆保护套和缸体保护套,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与第二缸体的内壁配合滑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外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缸体,所述缸体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的外侧,所述活塞杆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外侧。
CN201520343178.6U 2015-05-25 2015-05-25 竖井作业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3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3178.6U CN204663529U (zh) 2015-05-25 2015-05-25 竖井作业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3178.6U CN204663529U (zh) 2015-05-25 2015-05-25 竖井作业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3529U true CN204663529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33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4317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3529U (zh) 2015-05-25 2015-05-25 竖井作业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35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5688A (zh) * 2015-05-25 2017-01-04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竖井作业盘
CN107288640A (zh) * 2016-04-13 2017-10-24 中国黄金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无稳绳自支撑模块化竖井掘砌施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5688A (zh) * 2015-05-25 2017-01-04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竖井作业盘
CN107288640A (zh) * 2016-04-13 2017-10-24 中国黄金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无稳绳自支撑模块化竖井掘砌施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2470A (zh) 内爬式塔吊及其操作方法
CN204663529U (zh) 竖井作业盘
CN205973618U (zh) 一种烟囱内筒节提升装置
CN113090300B (zh) 钻注一体化锚杆钻车
CN108532743A (zh) 多层空中钢连廊吊装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7267795U (zh) 悬吊式井壁下沉施工的液压提升装置
CN208415485U (zh) 多层空中钢连廊吊装系统
CN104975812B (zh) 旋挖钻机
CN207647152U (zh) 塔筒自升降施工装置
CN107575018A (zh) 一种异形烟囱液压提模装置
CN117145468A (zh) 顶护板装置及采煤机
CN205065645U (zh) 一种照明灯架
CN106050260A (zh) 一种塔式明竖井提升系统不停产改造方法
CN105135377A (zh) 一种照明灯架
CN2923988Y (zh) 采油树井口抢喷装置
CN204022347U (zh) 平衡配重自拆装装置及其起重机
CN104555833B (zh) 一种吊装烟囱钢内筒的方法
CN204457528U (zh) 一种防喷管安装装置
CN106285688A (zh) 竖井作业盘
CN105970893A (zh) 组合式圆形齿条桩腿施工平台
CN203319620U (zh) 一种便携式起重器
CN106801580A (zh) 一种矿用座架式自动分度钻机
CN208734310U (zh) 一种轻量化自举升防喷系统
CN102795556A (zh) 塔机顶升过程中应急使用的塔机悬浮连接稳定机构
CN208306917U (zh) 液压控制可倒式首桅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