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27793U -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27793U
CN204627793U CN201520360961.3U CN201520360961U CN204627793U CN 204627793 U CN204627793 U CN 204627793U CN 201520360961 U CN201520360961 U CN 201520360961U CN 204627793 U CN204627793 U CN 204627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hole
cup
seat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609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品清
夏华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609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27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27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2779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该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上体、底杯、电磁阀、燃气控制装置、微动开关和输气软管,化油器上体、底杯和燃气控制装置依次连接成一个整体。电磁阀横向安装在底杯的旁侧,其阀针横向穿过底杯的杯体,且阀针末端封堵在油井座的取油孔上,油井座位于底杯内腔底部;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具有排气阀座,排气阀座上设置有阀杆,阀杆的外端设置有手柄和拨杆;排气阀座的燃气出气口经输气软管连接至化油器本体的燃气进气口,微动开关安装在排气阀座的外壁上,转动手柄,拨杆会压制或松开微动开关上的翘板,微动开关与电磁阀电气连接,以便控制电磁阀阀针的伸出或缩回工作。该化油器设计合理,结构非常紧凑,它能为发动机供油和供气,并且油气切换快速,操作简便。

Description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主要应用在油气两用的双燃料发动机上。
背景技术
化油器(carburetor)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的。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其完整的装置应包括起动装置、怠速装置、中等负荷装置、全负荷装置、加速装置。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自动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为了使配出的混合气混合的比较均匀,化油器还具备使燃油雾化的效果,以供机器正常运行。
双燃料发动机是一种能够使用汽油燃料和液化石油气燃料或天然气作为燃料新型发动机,它具有高效低污染排放技术特点,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现有的化油器多数是仅使用在汽油上,无法给双燃料发动机提供燃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设计对现有的化油器进行的了改进,一般是在现有的化油器上增设一燃气进气口,然后将燃气从该进气口送入。由于燃气从燃气罐中流出时是具有较大气压的,直接将燃气罐接到化油器上是不行的,需要对燃气先进行减压和雾化,即化油器还需要配备燃气控制装置等。现有的化油器与燃气控制装置是单独的部件,使用时,需要分别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上,整体布管布线杂乱,且占用空间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紧凑的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该化油器设计合理,结构非常紧凑,它能为发动机供油和供气,并且油气切换快速,操作简便。
该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主要包括化油器上体、底杯、电磁阀、燃气控制装置、微动开关和输气软管,所述化油器上体、底杯和燃气控制装置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电磁阀横向安装在底杯的旁侧,所述电磁阀的阀针横向穿过底杯的杯体,且所述阀针末端封堵在油井座的取油孔上,所述油井座位于底杯内腔底部。
所述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具有燃气进气口和排气阀座,所述排气阀座上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外端设置有手柄和拨杆;所述排气阀座的燃气出气口经输气软管连接至化油器本体的燃气进气口。
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排气阀座的外壁上,转动手柄,所述拨杆会压制或松开微动开关上的翘板,所述微动开关与电磁阀电气连接,以便控制电磁阀阀针的伸出或缩回工作。
进一步,所述底杯经穿设在其底面中部的连接件与化油器上体的主油井相连接。具体为:所述主油井下端插入油井座中,且所述油井座的上端口与主油井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底杯底部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与油井座相通,且所述沉孔与油井座同轴,所述沉孔上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自下而上设置,并与主油井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与主油井上设置有取油通路,所述连接螺栓具有轴向通道和径向孔,所述轴向通道和径向孔相连通,所述取油通路与取油孔相通。
为了实现底杯与燃气控制装置的紧凑连接,所述底杯外周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周侧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经螺栓连接件相连接。
燃气控制装置的结构,本申请人在先已申请过专利,专利号为:201320676930.X,名称为:燃气控制装置。但为了使现有的燃气控制装置能好地应用到本申请中,本申请发明人对其进行了改进,具体为:所述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具有一较小气室和一较大气室,所述较小气室为进气室,所述较大气室为减压排气室,所述进气室的底部具有进气口,所述较小气室与较大气室的交界处两侧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设置有铰接支杆和翘柄,位于进气室一侧的翘柄上安装阀片,所述阀片封堵住进气口,位于减压排气室一侧的翘柄上安装复位弹簧,所述较小气室上方密封设置有较小上盖,所述较大气室上方设置有弹性隔离膜片和较大上盖,所述弹性隔离膜片的中部与翘柄可拆连接,所述较大上盖的周部经螺钉锁付在壳体上,所述较大上盖的中部设置有大气通孔,所述底杯底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大气连通沉槽。
进一步,所述阀杆的内端为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阀杆上还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阀杆安装槽和拨杆安装孔,所述阀杆经安装在排气阀座外壁上的定位板实现安装和定位的,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螺钉孔和用于与阀杆安装槽卡接配合的长槽孔,转动手柄,可使该通孔与排气阀座的燃气出气口相重合或者相错开,以实现燃气控制装置排气通道的通断。所述通孔有两个,其一是较小通孔,用于流通液化气;其二是较大通孔,用于流通天然气;所述较小通孔和较大通孔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所述化油器上体的阻风门上没有开设通孔,所述阻风门的门轴伸出化油器上体的端部上设置有调节块、复位扭簧和帽盖,所述帽盖套在复位扭簧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的工作方式为:将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安装在发动机上,同时将化油器本体上的进油口和燃气进气口分别接到供油管路和供气管路中。
当发动机需要用汽油时,转动手柄,使手柄处于用油的指示位置;此时,燃气控制装置的排气阀关闭(排气阀座上的排气孔与阀杆上的通孔完全错开),且微动开关的翘板被拨杆按压,微动开关及电磁阀得电,常闭式电磁阀的阀针缩回,汽油从底杯的取油孔流进油井座中,在通过取油通路流向化油器本体的主量孔中。如图2中的虚线和箭头所示。
当发动机需要使用燃气(包括液化气和天然气等)时,转动手柄,使手柄处于用燃气的指示位置;此时,微动开关的翘板与拨杆分离,微动开关及电磁阀失电,常闭式电磁阀的阀针伸出,取油孔封闭;但燃气控制装置的排气阀被开启(排气阀座上的排气孔与阀杆上的通孔相通),燃气从燃气控制装置的燃气进气口吸入,进入到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内进行减压和雾化后从排气阀排出,经输气软管通向化油器本体的燃气进气口,所述燃气进气口设置在化油器上体的怠速量孔旁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化油器设计合理,结构非常紧凑,它能为发动机供油和供气,并且油气切换快速,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底杯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底杯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底杯的仰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底杯的左视图。
图7为图6中A-A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中底杯的立体图。
图9为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10为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1为燃气控制装置的较大上盖的立体图。
图12为弹性隔离膜片的立体图。
图13为燃气控制装置的排气阀座的局部剖视图。
图14为阀杆的主视图。
图15为定位板的主视图。
图16为阻风门及其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化油器上体  2-底杯   3-电磁阀  4-燃气控制装置  5-微动开关   6-输气软管   7-燃气进气口  8-排气阀座  9-阀杆  10-手柄   11-拨杆  12-翘板  13-阀针   14-油井座   15-取油孔   16-主油井   17-沉孔  18-连接件  19-第一连接座   20-第二连接座   21-螺栓连接件   22-较小气室   23-较大气室   24-进气口  25-铰接座   26-铰接支杆   27-翘柄   28-阀片   29-复位弹簧  30-较小上盖   31-弹性隔离膜片   32-较大上盖   33-大气通孔   34-大气连通沉槽   35-通孔   36-密封圈安装槽    37-阀杆安装槽    38-拨杆安装孔  39-定位板   40-螺钉孔   41-长槽孔   42-燃气出气口  43-阻风门   45-调节块   46-复位扭簧   47-帽盖   48-电磁阀安装部   49-工艺斜面    50-6字形压杆    51-压杆螺栓   52-支杆安装槽    53-调节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内容和构造特点能更容易地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要点对本申请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主要包括化油器上体1、底杯2、电磁阀3、燃气控制装置4、微动开关5和输气软管6,所述化油器上体1、底杯2和燃气控制装置4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燃气控制装置4的壳体具有燃气进气口7和排气阀座8,所述排气阀座8上设置有阀杆9,所述阀杆9的外端设置有手柄10和拨杆11;所述排气阀座的燃气出气口经输气软管6连接至化油器本体的燃气进气口,所述燃气进气口设置在化油器上体的怠速量孔旁侧。
所述微动开关5安装在排气阀座8的外壁上,转动手柄10,所述拨杆11会压制或松开微动开关上的翘板12,所述微动开关12与电磁阀3电气连接(在图1中采用虚线表示),以便控制电磁阀工作,具体为控制电磁阀阀针的伸出或缩回,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电磁阀为常闭式电磁阀,即在断电情况下,所述电磁阀的阀针是伸出的,但电磁阀得电时,电磁阀的阀针才会缩回。
拨杆11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拨动微动开关的翘板12,以实现燃气控制装置4的排气阀与微动开关5的联动。
如图2所示,图2为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省略了微动开关5、输气软管6、阀杆9、手柄10和拨杆11这几个零配件。在底杯2旁侧设置有一电磁阀安装部48,所述电磁阀安装部48具有阶梯沉孔和两个螺纹孔。所述电磁阀3横向安装在底杯2的外表面的电磁阀安装部48上,所述电磁阀3的阀针13横向穿过底杯的杯体,且所述阀针13末端封堵在油井座14的取油孔15上,所述油井座14(管状座体)位于底杯2内腔底部中心区域。为了防止漏油,在电磁阀壳体前部与电磁阀安装部之间需设置密封圈,而且在取油孔上也需要设置密封圈。
在底杯经穿设在其底面中部的连接件18与化油器上体的主油井16相连接。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表现为:所述主油井16下端插入油井座14中,且所述油井座14的上端口与主油井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底杯底部设置有沉孔17,所述沉孔17与油井座14相通,且所述沉孔17与油井座14同轴,所述沉孔17上安装有连接件18,所述连接件18为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自下而上设置,并与主油井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18与主油井上均设置有取油通路,所述连接螺栓具有轴向通道和径向孔,所述轴向通道和径向孔相连通,所述取油通路与取油孔相通。
如图3所示,所述底杯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一工艺斜面49。为了能够不拆开底杯和化油器上体的情况下放出底杯中的油液,所述工艺斜面上设置有泄油孔和泄油螺栓,泄油孔和泄油螺栓在本实施例中未绘示出。
为了实现底杯与燃气控制装置的紧凑连接,如图1、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底杯2外周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9,所述连接座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燃气控制装置4的壳体周侧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座20,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经螺栓连接件21相连接。
对于燃气控制装置4的具体构造,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先已申请过专利,具体可以参考专利号为:201320676930.X,名称为:燃气控制装置。但为了使现有的燃气控制装置4能好地应用到本申请中,本申请发明人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表现为:所述燃气控制装置4的壳体具有一较小气室22和一较大气室23,如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所述较小气室为进气室,所述较大气室为减压排气室,所述进气室的底部具有进气口24,进气口24与燃气进气口7相通。所述较小气室与较大气室的交界处两侧设置有铰接座25,所述铰接座25上设置有铰接支杆26和翘柄27,所述铰接支杆26经6字形压杆50和压杆螺栓51压紧在铰接座25上的支杆安装槽52上,位于进气室一侧的翘柄上安装阀片28,所述阀片封堵住进气口,位于减压排气室一侧的翘柄上安装复位弹簧29,所述较小气室上方密封设置有较小上盖30,所述较大气室上方设置有弹性隔离膜片31和较大上盖32,所述弹性隔离膜片31的中部与翘柄27可拆连接,所述较大上盖的周部经螺钉锁付在壳体上,所述较大上盖的中部设置有大气通孔33,所述底杯底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大气连通沉槽34,所述大气连通沉槽34与沉孔17相通,所述大气通孔33也通向沉孔17,所述大气通孔33、大气连通沉槽34和沉孔17共同构成大气通道。
安装时,先将复位弹簧29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复位弹簧座),将带有铰接支杆26的翘柄27安装在铰接座25上,在较小气室22上方盖上较小上盖,在较大气室23上方盖上弹性隔离膜片31,同时将弹性隔离膜片31的中部与翘柄27的端部相连接,再盖上较大上盖32,并在较大上盖32的周部锁上螺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杆9的内端为空心管,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3中的虚线及箭头表示燃气流动的通道和方向,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35,所述通孔35有两个,一个是较小通孔,另一个是较大通孔。所述较小通孔与较大通孔的中心线成90°,较小通孔用于流通液化气,较大通孔用于流通天然气。所述阀杆上还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36、阀杆安装槽37和拨杆安装孔38,所述阀杆9经安装在排气阀座外壁上的定位板39实现安装和定位的,如图15所示,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螺钉孔40和用于与阀杆安装槽卡接配合的长槽孔41。
安装时,先将在阀杆上安装密封圈,然后将阀杆9插入到排气阀座的阀杆安装孔上,再定位板39的长槽孔41卡接在阀杆的阀杆安装槽37上,采用螺钉穿过螺钉孔40,将定位板39锁付在排气阀座的外壁上。
转动手柄,可使该通孔35与排气阀座的燃气出气口42相重合或者相错开,以实现燃气控制装置排气通道的通断。当较小通孔与燃气出气口42重合时,流通的是流通液化气;当较大通孔与燃气出气口42重合时,流通的是天然气。
为了便于控制燃气的浓度,以及在冬天里,发动机能顺利启动。所述化油器上体1的阻风门43上没有开设通孔,所述阻风门43的门轴44伸出化油器上体1的端部上设置有调节块45、复位扭簧46和帽盖47,所述帽盖47套在复位扭簧46的外侧。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还铰接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设置在调节块45的旁侧,转动调节手柄53会带动调节块45转动,从而手动控制阻风门43开启或关闭。
该阻风门43可以靠化油器喉管内的负压作用和复位扭簧46的作用来使其自动启闭。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的工作方式为:将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安装在发动机上,同时将化油器本体上的进油口和燃气进气口7分别接到供油管路和供气管路中。在燃气控制装置的手柄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三个档位,分别是:汽油档位、液化气档位和天然气档位。
当发动机需要用汽油时,转动手柄10,使手柄处于汽油档位的指示位置;此时,燃气控制装置的排气阀关闭(排气阀座上的排气孔与阀杆上的通孔完全错开),且微动开关的翘板被拨杆按压,微动开关及电磁阀得电,常闭式电磁阀的阀针缩回,汽油从底杯的取油孔流进油井座中,在通过取油通路流向化油器本体的主量孔中。如图2中的虚线和箭头所示。
当发动机需要使用液化气时,转动手柄10,使手柄处于液化气档位的指示位置,即如图13所示的位置。此时,微动开关的翘板与拨杆分离,微动开关及电磁阀失电,常闭式电磁阀的阀针伸出,取油孔封闭;但燃气控制装置的排气阀被开启(排气阀座上的排气孔与阀杆上的较小通孔相通),液化气从燃气控制装置的燃气进气口吸入,进入到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内进行减压和雾化后从排气阀排出,经输气软管通向化油器本体的燃气进气口,所述燃气进气口设置在化油器上体的怠速量孔旁侧。
当发动机需要使用天然气时,转动手柄10,使手柄处于天然气档位的指示位置;此时,微动开关的翘板与拨杆分离,微动开关及电磁阀失电,常闭式电磁阀的阀针伸出,取油孔封闭;但燃气控制装置的排气阀被开启(排气阀座上的排气孔与阀杆上的较大通孔相通),天然气从燃气控制装置的燃气进气口吸入,进入到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内进行减压和雾化后从排气阀排出,经输气软管通向化油器本体的燃气进气口,所述燃气进气口设置在化油器上体的怠速量孔旁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它主要包括化油器上体、底杯、电磁阀、燃气控制装置、微动开关和输气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上体、底杯和燃气控制装置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电磁阀横向安装在底杯的旁侧,所述电磁阀的阀针横向穿过底杯的杯体,且所述阀针末端封堵在油井座的取油孔上,所述油井座位于底杯内腔底部;所述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具有燃气进气口和排气阀座,所述排气阀座上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外端设置有手柄和拨杆;所述排气阀座的燃气出气口经输气软管连接至化油器本体的燃气进气口,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排气阀座的外壁上,转动手柄,所述拨杆会压制或松开微动开关上的翘板,所述微动开关与电磁阀电气连接,以便控制电磁阀阀针的伸出或缩回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杯经穿设在其底面中部的连接件与化油器上体的主油井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井下端插入油井座中,且所述油井座的上端口与主油井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底杯底部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与油井座相通,且所述沉孔与油井座同轴,所述沉孔上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自下而上设置,并与主油井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与主油井上设置有取油通路,所述取油通路与取油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杯外周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周侧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经螺栓连接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控制装置的壳体具有一较小气室和一较大气室,所述较小气室为进气室,所述较大气室为减压排气室,所述进气室的底部具有进气口,所述较小气室与较大气室的交界处两侧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设置有铰接支杆和翘柄,位于进气室一侧的翘柄上安装阀片,所述阀片封堵住进气口,位于减压排气室一侧的翘柄上安装复位弹簧,所述较小气室上方密封设置有较小上盖,所述较大气室上方设置有弹性隔离膜片和较大上盖,所述弹性隔离膜片的中部与翘柄可拆连接,所述较大上盖的周部经螺钉锁付在壳体上,所述较大上盖的中部设置有大气通孔,所述底杯底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大气连通沉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内端为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阀杆上还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阀杆安装槽和拨杆安装孔,所述阀杆经安装在排气阀座外壁上的定位板实现安装和定位的,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螺钉孔和用于与阀杆安装槽卡接配合的长槽孔,转动手柄,可使该通孔与排气阀座的燃气出气口相重合或者相错开,以实现燃气控制装置排气通道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有两个,其一是较小通孔,其二是较大通孔,所述较小通孔和较大通孔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上体的阻风门上没有开设通孔,所述阻风门的门轴伸出化油器上体的端部上设置有调节块、复位扭簧和帽盖,所述帽盖套在复位扭簧的外侧。
CN201520360961.3U 2015-05-30 2015-05-30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27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0961.3U CN204627793U (zh) 2015-05-30 2015-05-30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0961.3U CN204627793U (zh) 2015-05-30 2015-05-30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27793U true CN204627793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46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0961.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27793U (zh) 2015-05-30 2015-05-30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277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240A (zh) * 2015-05-30 2015-09-02 夏品清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22876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华益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及其熄火断油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240A (zh) * 2015-05-30 2015-09-02 夏品清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4879240B (zh) * 2015-05-30 2017-04-19 夏品清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22876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华益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及其熄火断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9240A (zh)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及其工作方法
CA3103032C (en) New ultra-high power cementing apparatus integrated with remote control
CN101311519A (zh) 气体燃料混合装置
CN204627793U (zh)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US970232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gas into engine cylinder
CN201671727U (zh) 具有消除脉冲腔燃油堆积功能的膜片式化油器
CN209637886U (zh) 一种带有节流阀的涡喷发动机油路系统
CN103075273B (zh) 一种具有交替混合使用功能的油-气双燃料控制装置
CN215408912U (zh) 用于油箱置于化油器上方具有手动加浓的膜片式化油器
CN212202289U (zh) 膜片式化油器以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组件
CN212272413U (zh) 助燃剂雾化器
CN210531018U (zh) 一种节能的摩托车化油器
CN110030118B (zh) 一种新型补气节油化油器
CN102155335B (zh) 内燃机燃料调节阀
CN202991270U (zh) 一种具有交替混合使用功能的油-气双燃料控制装置
CN210531016U (zh) 一种节油环保型汽车化油器
CN201325867Y (zh) 甲醇、燃油混合加注系统
CN201448165U (zh) 一种摩托车化油器
CN213870058U (zh) 一种双燃料化油器油气转换装置
CN216342370U (zh) 一种搭载在化油器上的机油供油装置
CN202707283U (zh) 双燃料舷外机供油装置系统
CN115653804B (zh) 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
CN220705820U (zh) 一种通机电控化油器装置
CN102767447B (zh) 双燃料舷外机供油装置系统
CN202012415U (zh) 内燃机燃料调节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