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2575U - 夹持构造 - Google Patents

夹持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2575U
CN204592575U CN201520177330.8U CN201520177330U CN204592575U CN 204592575 U CN204592575 U CN 204592575U CN 201520177330 U CN201520177330 U CN 201520177330U CN 204592575 U CN204592575 U CN 204592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element
groove portion
curvature
radius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73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雄司
泷谷隼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2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2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夹持构造,能够针对外径不同的多个被夹持部件,使被夹持部件与夹持部件面接触地进行夹持。在夹持部件(46)的夹持面形成有第一槽部(46a)和使第一槽部(46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第二槽部(46b)。第一槽部(46a)以与第一被夹持部件(35)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第二槽部(46b)以与同第一被夹持部件(35)相比外径小的第二被夹持部件(36)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

Description

夹持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通过一对夹持部件夹持扶手、油压配管等被夹持部件的夹持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2的实用新型中,在一对夹持部件的夹持面形成有与被夹持部件的外周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的槽部,在通过夹持部件夹持被夹持部件时,被夹持部件与夹持部件呈面接触。由此,利用紧固螺栓紧固一对夹持部件时的紧固应力被分散到被夹持部件的整体,从而能够以适当的紧固力夹持被夹持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018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04-130348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夹持构造中,夹持部件的槽部形成为仅与具有规定的外径的被夹持部件进行面接触,所以存在无法针对外径不同的被夹持部件使用相同的夹持部件的问题。
具体地说,在夹持部件的槽部的曲率半径比被夹持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小的情况下,无法利用一对夹持部件夹持被夹持部件。
另一方面,在夹持部件的槽部的曲率半径比被夹持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的情况下,在利用一对夹持部件夹持被夹持部件时,被夹持部件与夹持部件呈线接触。因此,在利用紧固螺栓紧固一对夹持部件时,存在紧固应力集中在被夹持部件、夹持部件的一部分的问题。
这里,为了抑制因紧固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夹持部件的变形,考虑增加夹持部件的壁厚,但会增大夹持部件的重量,故非优选。
另外,也考虑到与外径不同的多个被夹持部件对应地预先准备多个夹持部件,但库存管理繁琐,故非优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针对外径不同的多个被夹持部件能够使被夹持部件与夹持部件面接触地进行夹持。
本实用新型以通过一对夹持部件夹持被夹持部件的夹持构造作为对象,采取如下的解决手段。
即,第一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夹持部件中至少一方的夹持面至少形成有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具有与第一被夹持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槽部是使该第一槽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凹陷而成且具有与同该第一被夹持部件相比外径小的第二被夹持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
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在夹持部件的夹持面至少形成有第一槽部和使第一槽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第二槽部。第一槽部以与第一被夹持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第二槽部以与同第一被夹持部件相比外径小的第二被夹持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利用夹持部件夹持外径不同的第一被夹持部件或者第二被夹持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夹入分别对应的第一槽部或者第二槽部,从而能够使被夹持部件与夹持部件面接触地进行夹持。由此,能够使夹持部件的紧固应力分散。
而且,即使是外径不同的多个被夹持部件,也能够使用一个夹持部件进行夹持,所以不会增加夹持部件的种类而使库存管理繁琐。
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夹持部件形成为在以规定的夹持力夹持多个上述被夹持部件中外径最小的所述被夹持部件时相互抵接。
在第二技术方案中,在以规定的夹持力夹持外径最小的被夹持部件时,使一对夹持部件相互抵接。由此,能够限制夹持部件的紧固量,并抑制夹持部件的变形。
具体地说,在形成于夹持部的槽部中,用于夹持外径最小的被夹持部件的槽部位于槽部的内周面的最深部位,所以该部分的夹持部件的壁厚最薄。因此,在利用紧固螺栓紧固夹持部件时,夹持部件容易变形。
因此,在夹持外径最小的被夹持部件时,使一对夹持部件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作用于夹持部件的紧固力。由此,不需要为了抑制夹持部件的变形而增加夹持部件的壁厚,能够实现夹持部件的轻型化。
在第一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三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紧固上述一对夹持部件的紧固螺栓,在上述一对夹持部件的一方形成有供上述紧固螺栓的轴部插通的插通孔,在上述一对夹持部件的另一方形成有供上述紧固螺栓的螺纹部紧固的螺纹孔,形成有上述螺纹孔的上述夹持部件形成为与形成有上述插通孔的上述夹持部件,在上述紧固螺栓的轴向的厚度厚。
在第三的技术方案中,形成有螺纹孔的夹持部件与形成有插通孔的夹持部件相比,在紧固螺栓的轴向的厚度厚。由此,夹持第一被夹持部件时的紧固螺栓、与夹持第二被夹持部件时的紧固螺栓能够共用。
具体地说,一对夹持部件之间的距离由于被夹持部件的外径的不同而分别不同。即,在夹持外径大的第一被夹持部件的情况下,一对夹持部件之间的距离变长,在夹持外径小的第二被夹持部件的情况下,一对夹持部件之间的距离变短。另外,一对夹持部件一般是在被夹持部件的中心位置被分割的形状,一对夹持部件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厚度。
因此,若将在夹持第一被夹持部件的情况下紧固夹持部件的紧固螺栓,用在夹持第二被夹持部件的情况下,则紧固螺栓的前端部会从夹持部件的表面突出,外观不良。另外,无法在夹持部件的表面安装其它部件。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紧固螺栓的前端部不从夹持部件的表面突出,使形成有螺纹孔的夹持部件在紧固螺栓的轴向的厚度厚,所以能够实现紧固螺栓的共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利用夹持部件夹持外径不同的第一被夹持部件或者第二被夹持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夹入分别对应的第一槽部或者第二槽部,能够使被夹持部件与夹持部件面接触来进行夹持。由此,能够使夹持部件的紧固应力分散。
而且,即使是外径不同的多个被夹持部件,也能够使用一个夹持部件进行夹持,所以不会增加夹持部件的种类而使库存管理繁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照明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将照明部件安装于栅栏部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利用夹持部件夹持第一被夹持部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利用夹持部件夹持第二被夹持部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变形例1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变形例2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变形例3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33…加强梁部(被夹持部件);35…第一被夹持部件;36…第二被夹持部件;46…夹持部件;46a…第一槽部;46b…第二槽部;47…插通孔;48…螺纹孔;50…紧固螺栓;55…油压配管(被夹持部件);56…抵接块(夹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在本质上仅仅是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其适用物或其用途。各图中用箭头示出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上下等方向按照这些箭头所示的方向来说明。
如图1所示,工程机械10是后方小旋转型的小型机种,具备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11、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搭载于在下部行驶体11的上部旋转体12。
在上部旋转体12的后侧设置有用于收纳未图示的发动机等机器的发动机室,发动机室由发动机罩15覆盖。在上部旋转体12的右侧设置有用于收纳未图示的燃料箱、动作油箱等的侧部机械室,侧部机械室由机械室罩16覆盖。在上部旋转体12的左侧配置有操作空间17,在操作空间17设有供操作人员就座的驾驶席22、操作杆23等。
在驾驶席22的右侧以及左侧的后方位置竖立设置有左右一对遮蓬支柱25。左右一对遮蓬支柱25的上端部以朝前方突出的方式由延伸梁部(图示省略)连结。在左右一对遮蓬支柱25的上端部以及梁部安装有用于保护操作人员免遭头上的坠落物的顶板26。
在上部旋转体12的前侧安装有作业装置13,该作业装置13被支承为能够俯仰动作且能够在左右方向摆动。作业装置13用于进行挖掘作业等,具有:基端部经由摆动托架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部旋转体12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的悬臂13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悬臂13a的前端侧的臂13b、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臂13b的前端侧的铲斗13c。
在工程机械10中,通过操作操作杆23等来使分别与悬臂13a、臂13b以及铲斗13c对应的油压缸13d伸缩,从而能够使作业装置13能够起伏地动作。另外,使未图示的摆动缸伸缩,从而能够使作业装置13能够在左右方向摆动地动作。
在相对于驾驶席22靠车辆前侧设置有从上部旋转体12的底面向上方延伸的行驶杆28。向前后方向操作行驶杆28,由此能够使下部行驶体11前进或者后退。另外,在上部旋转体12的底面的行驶杆28的基端部附近设置有行驶踏板29。踩下行驶踏板29,从而能够使下部行驶体11前进。
在相对于行驶杆28的可动范围靠车辆前侧配设有管状的栅栏部件30。以下,对用于将照射车辆前方的照明部件40安装于栅栏部件30的夹持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照明部件40具有照射车辆前方的照射部41、安装于栅栏部件30的加强梁部33的安装部45、以及基端部与安装部45连结且上端部与照射部41连结从而支承照射部41的支承部42。照射部41与线束41a连接。
支承部42具有以上方开口的方式被折弯为剖面呈U字形的支承托架42a、和从支承托架42a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向下方延伸的支承轴部42b。在支承托架42a之间配设照射部41。在支承托架42a的上端部,以在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插通紧固螺栓50,并与照射部41的左右侧面紧固固定。使照射部41以紧固螺栓50为中心转动,从而能够调整照射角度。
支承轴部42b的基端部与安装部45连结。照射部41经由支承部42而相对于安装部45被支承于上方,所以抬高照射部41的照射位置从而能够扩大调整范围,能够充分照射工程机械10的附近。照射部41配设于在正面观察时与行驶杆28重合的位置。安装部45相对于行驶杆28配设于车辆左侧。
栅栏部件30具有在车宽方向空开间隔并竖立设置的一对支柱部31、在车宽方向延伸并将支柱部31的上端部彼此连结的扶手部32、以及在相对于扶手部32靠下方的位置沿车宽方向延伸并将支柱部31彼此连结的加强梁部33。支柱部31、扶手部32以及加强梁部33由管状的部件形成。
亦如图4以及图5所示,照明部件40的安装部45由上下一对夹持部件46形成。在夹持部件46的夹持面形成有第一槽部46a和使第一槽部46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第二槽部46b。
第一槽部46a以与第一被夹持部件35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第二槽部46b以与同第一被夹持部件35相比外径小的第二被夹持部件36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被夹持部件36是栅栏部件30的加强梁部33,第一被夹持部件35是设置于与本实施方式相比大型的工程机械且与加强梁部33相比外径大的梁部件。
而且,在利用夹持部件46夹持第一被夹持部件35的情况下,将第一被夹持部件35夹入第一槽部46a,从而能够使第一被夹持部件35与夹持部件46面接触(参照图4)。
另外,在利用夹持部件46夹持作为第二被夹持部件36的加强梁部33的情况下,将加强梁部33夹入第二槽部46b,从而能够使加强梁部33与夹持部件46面接触(参照图5)。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是外径不同的第一被夹持部件35或者第二被夹持部件36,也能够使用一个夹持部件46进行夹持,所以不会增加夹持部件46的种类而使库存管理繁琐。另外,使第一被夹持部件35或者第二被夹持部件36与夹持部件46面接触,从而能够使夹持部件46的紧固应力分散。
上下一对夹持部件46通过紧固螺栓50而相互紧固固定,从而夹持第一被夹持部件35或者第二被夹持部件36。紧固螺栓50隔着第一槽部46a而在前后方向配设有两个。
在下侧的夹持部件46形成有供紧固螺栓50的轴部插通的插通孔47。在上侧的夹持部件46形成有使紧固螺栓50的螺纹部紧固的螺纹孔48。
这里,形成有螺纹孔48的上侧的夹持部件46形成为与形成有插通孔47的下侧的夹持部件46相比,在紧固螺栓50的轴向较厚。
由此,能够使夹持第一被夹持部件35时的紧固螺栓50、与夹持第二被夹持部件36时的紧固螺栓50共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一对夹持部件46安装有照射部41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夹持构造应用于在一对夹持部件46安装后方确认用的反射镜部件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为了在栅栏部件30的加强梁部33安装照明部件40而使用一对夹持部件46的夹持构造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被夹持部件为油压配管等时,也可以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夹持构造。
《变形例1》
图6是示出本变形例1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仅对不同点予以说明。
如图6所示,在一对夹持部件46的夹持面形成有第一槽部46a和使第一槽部46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第二槽部46b。
第一槽部46a以与第一被夹持部件35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第二槽部46b以与同第一被夹持部件35相比外径小的第二被夹持部件36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
另外,上侧的夹持部件46的与第一槽部46a连续的两端侧的面向下侧的夹持部件46侧突出并延伸。由此,上侧的夹持部件46形成为在以规定的夹持力夹持外径最小的第二被夹持部件36时,与下侧的夹持部件46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限制夹持部件46的紧固量,抑制夹持部件46的变形,所以不需要增加夹持部件46的壁厚,能够实现夹持部件46的轻型化。
《变形例2》
图7是示出本变形例2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本变形例2是用于在沿工程机械10的悬臂13a的上表面布管油压配管55的情况下不使油压配管55错动地进行保持的夹持构造。
如图7所示,悬臂13a的上表面与形成了螺纹孔48的板状的抵接块56接合。在抵接块56的上方配设有夹持部件46。在本变形例中,由夹持部件46和抵接块56构成了一对夹持部件46。油压配管55被夹持在夹持部件46与抵接块56之间。
在夹持部件46的夹持面形成有第一槽部46a和使第一槽部46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第二槽部46b。
第一槽部46a以与作为第一被夹持部件35的油压配管55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第二槽部46b以与同第一被夹持部件35相比外径小的作为第二被夹持部件36的其它油压配管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
这样,仅在一对夹持部件46的一方形成第一槽部46a以及第二槽部46b,另一方由板状的抵接块56构成,从而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将一对夹持部件46隔着第一槽部46a而利用2个紧固螺栓50进行紧固固定,但不限定于该方式。
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利用一个紧固螺栓50将夹持部件46与抵接块56紧固固定,从而使夹持部件46成为悬臂状态,来夹持作为第一被夹持部件35的油压配管55。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夹持部件46的夹持面形成有第一槽部46a和第二槽部46b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为了应对更多种类的被夹持部件,可以构成为在夹持部件46的夹持面形成3个以上槽部。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针对外径不同的多个被夹持部件能使被夹持部件与夹持部件面接触来进行夹持的高实用性的效果,所以非常有用且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很高。

Claims (3)

1.一种夹持构造,其利用一对夹持部件夹持被夹持部件,所述夹持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夹持部件中至少一方的夹持面至少形成有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具有与第一被夹持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槽部是使该第一槽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凹陷而成且具有与同该第一被夹持部件相比外径小的第二被夹持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夹持部件形成为在以规定的夹持力夹持多个所述被夹持部件中外径最小的所述被夹持部件时相互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紧固所述一对夹持部件的紧固螺栓,
在所述一对夹持部件的一方形成有供所述紧固螺栓的轴部插通的插通孔,
在所述一对夹持部件的另一方形成有供所述紧固螺栓的螺纹部紧固的螺纹孔,
形成有所述螺纹孔的所述夹持部件形成为与形成有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夹持部件相比,在所述紧固螺栓的轴向的厚度厚。
CN201520177330.8U 2014-03-31 2015-03-27 夹持构造 Active CN2045925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3297A JP2015194236A (ja) 2014-03-31 2014-03-31 クランプ構造
JP2014-073297 2014-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2575U true CN204592575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8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7330.8U Active CN204592575U (zh) 2014-03-31 2015-03-27 夹持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94236A (zh)
CN (1) CN2045925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1006A (zh) * 2018-12-29 2019-03-29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调节焊枪夹持装置
CN111075369A (zh) * 2019-12-26 2020-04-28 河北新铁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免回程管柱起下装置及带压作业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6004031B4 (de) 2015-09-30 2022-10-13 Fujifilm Corporation Abbildungsvorrichtung
CN106564481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安徽嘻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刹车拉杆结构
CN115401722A (zh) * 2021-05-28 2022-11-29 恩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套索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9931Y2 (zh) * 1978-02-15 1982-09-02
JP4721044B2 (ja) * 2005-06-28 2011-07-1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円筒部材の取付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1006A (zh) * 2018-12-29 2019-03-29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调节焊枪夹持装置
CN111075369A (zh) * 2019-12-26 2020-04-28 河北新铁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免回程管柱起下装置及带压作业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94236A (ja) 2015-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92575U (zh) 夹持构造
US8920105B2 (en) Rotation-type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4956005A (zh) 具有一体式翻车保护结构的驾驶室机架
US20060001250A1 (en) Main fram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234112B (zh) 座位架和包括该座位架的工程机械
DE102007004617B4 (de) Lagerteilaufbau für einen Schwingarm
JP2010173595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8883802A (zh) 电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ITVE20130040A1 (it) Macchina duplicatrice elettronica di chiavi.
JP2017210176A (ja) 作業車
CN104520515B (zh) 控制器组装体及作业机械用驾驶室
JP6064773B2 (ja) 油圧ホース配設構造
CN204690823U (zh) 工程机械的照明安装构造
US20170058483A1 (en) Operator cabin post configuration in work vehicle
CN105683032A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
KR102627878B1 (ko) 작업 차량
JP7183116B2 (ja) 作業機
KR20150024352A (ko) 건설기계
JP5841464B2 (ja) 旋回作業車両
JP2021099000A (ja)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産業機械
JP2000045329A (ja) 作業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電気配線
US11066806B2 (en) Arm for working machine, bear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arm for the working machine
JP7160590B2 (ja) 作業車両
JP2005014642A (ja) 建設機械
CN1997542B (zh) 包括一弹簧和一槽座的机动车减震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