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2900U - 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2900U
CN204552900U CN201520215618.XU CN201520215618U CN204552900U CN 204552900 U CN204552900 U CN 204552900U CN 201520215618 U CN201520215618 U CN 201520215618U CN 204552900 U CN204552900 U CN 204552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ernary catalyzing
catalyzing unit
mounting bracke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156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凌云
侯亦波
杜鹏
钱德猛
胡昌良
路明
谈健
昂金凤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2156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2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2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29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三元催化器被卡装在第二板的开口槽中,第一板与缸体和变速箱固定连接。开口槽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三元催化器因热应力产生的热变形。该安装支架整体结构紧凑,用料少,成本低,便于安装,且能够避免与发动机产生共振,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排气系统附件领域,特别是一种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单纯依靠发动机机内净化措施已经难以满足现有排放法规要求。三元催化器作为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元催化器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相连,发动机高温高压的废气使三元催化器承受较高的热负荷,容易造成三元催化器的轴向与径向热变形较大,若无法合理的控制上述热变形,将会在三元催化器的局部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导致三元催化器疲劳开裂。另一方面,三元催化器的质量较大,若支撑方式设计的不合理,会存在共振的风险。因此,为保证三元催化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需要对其设计合理的支撑方式,以控制三元催化器的热应力及热变形,同时还要避免产生共振。
现有的三元催化器采用单点和两点的支撑方式。图1为单点支承方式,图中三元催化器101的进口法兰102与增压器相连,第一支架103焊接在三元催化器上,第一支架103与第二支架104通过第一螺栓105和第二螺栓106连接,第二螺栓106穿过第二支架104与变速箱螺接,第二支架104通过三个第三螺栓107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这一支撑方式为避免共振,通常要增加支架的厚度,如此一来不能满足轻量化设计需求,不利于材料的节省。同时,单点支撑方式不能有效控制三元催化器的热变形。
图2为两点支撑方式,图中三元催化器101通过第一组合支架108固定在变速箱上,通过第二组合支架109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这种多个支架叠加的安装方式,零部件过多,容易造成安装困难,甚至难以安装,且结构不紧凑,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控制三元催化器的热变形,并能避免共振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包括:
第一板;
第二板,其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该第二板上设置有一开口槽,该开口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板相对;
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至该第一板的中部设置有一朝向所述第二板下滑的坡面,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到所述第二板的高度与所述坡面底部到所述第二板的高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板上、位于所述开口槽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两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均与所述第一板平行。
优选地,两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上所述坡面的坡顶所在端设置有第二通孔,该第一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板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二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二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相对于所述开口槽的平分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三元催化器被卡装在第二板的开口槽中,第一板与缸体和变速箱固定连接。开口槽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三元催化器因热应力产生的热变形。该安装支架整体结构紧凑,用料少,成本低,便于安装,且能够避免与发动机产生共振,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三元催化器支撑方式局部轴测图;
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三元催化器支撑方式局部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为:101三元催化器、102进口法兰、103第一支架、104第二支架、105第一螺栓、106第二螺栓、107第三螺栓108、第一组合支架、109第二组合支架。
图3至图5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板、2第二板、3开口槽、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7加强筋、8三元催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和图4,一种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板1和第二板2,其中,第一板1的一端至该第一板1的中部设置有一朝向第二板2下滑的坡面11,第一板1的另一端到第二板2的高度与坡面11底部到第二板2的高度相等。坡面11这一结构设计为安装支架装配到缸体和变速箱时提供了避让空间,第二板2垂直设置在第一板1的一端,为了便于制造,第一板1和第二板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安装支架便可冲压成型。该第二板2上设置有一开口槽3,该开口槽3的开口与第一板1相对。三元催化器8通过焊接的方式卡装在开口槽3内,第一板1也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缸体和变速箱固定连接。为了便于拆装,于是,优选地第二板2上、位于开口槽3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通孔4,两第一通孔4的轴线均与第一板1平行。如图5所示,三元催化器8卡装在开口槽3内,在三元催化器8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架,螺栓穿过三元催化器8上的支架和第一通孔4与螺母螺接,从而将三元催化器8与第二板2固定。为了确保在拧紧螺栓与螺母时,三元催化器8受力均衡,也为了便于第一通孔4的加工,于是,优选地,两第一通孔4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板1上坡面11的坡顶所在端设置有第二通孔5,该第一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6,第二通孔5的轴线和第三通孔6的轴线与第二板平行,如图5所示,螺栓穿过第二通孔5和第三通孔6将第一板1与缸体和变速箱固定连接。为了受力均衡,于是,第二通孔5的中心到第二板2的高度大于第三通孔6的中心到第二板2的高度。为了提升安装支架的强度,优选地,第一板1和第二板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7。进一步优选地,加强筋7相对于所述开口槽3的平分线对称设置,如此对安装支架的强度提升更加均匀,加强筋7可在安装支架冲压成型时一并冲压而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如图5所示,三元催化器8被卡装在第二板2的开口槽3中,第一板1与缸体和变速箱固定连接。开口3槽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三元催化器因热应力产生的热变形。该安装支架整体结构紧凑,用料少,成本低,便于安装,且能够避免与发动机产生共振,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思想轻易提出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
第二板,其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该第二板上设置有一开口槽,该开口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板相对;
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至该第一板的中部设置有一朝向所述第二板下滑的坡面,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到所述第二板的高度与所述坡面底部到所述第二板的高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上、位于所述开口槽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两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均与所述第一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上所述坡面的坡顶所在端设置有第二通孔,该第一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二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二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相对于所述开口槽的平分线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1520215618.XU 2015-04-10 2015-04-10 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2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15618.XU CN204552900U (zh) 2015-04-10 2015-04-10 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15618.XU CN204552900U (zh) 2015-04-10 2015-04-10 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2900U true CN204552900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1561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2900U (zh) 2015-04-10 2015-04-10 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2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5495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组吊装支架结构
CN204552900U (zh) 三元催化器安装支架
CN201785890U (zh) 建筑用单孔钢板耗能减震器
CN20180246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催化器的加强支架总成
CN203978605U (zh) 一种发动机与增压器的连接结构
CN103670645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三元催化器的支架结构
CN202811032U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
CN207080275U (zh) 一种汽车排气催化器固定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03697905U (zh) 一种发动机空调压缩机安装组件
CN201785892U (zh) 多孔钢板耗能减震器
CN207156921U (zh) 膨胀水箱支架
CN203067071U (zh) 一种汽车催化器的安装结构
CN216043986U (zh) 一种汽车尿素罐安装架
CN109163635A (zh) 一种三元催化器总成检具
CN202789055U (zh) 新型隔热罩安装结构
CN219454807U (zh) 一种水平放置的换热芯体固定结构
CN210265075U (zh) 一种油箱和冷却箱连接结构
CN21189793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速公路降噪隔音板
CN202001258U (zh) 减震型隔膜压缩机机座
CN206644766U (zh) 一种蓄电池安装固定压板及汽车
CN219487560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CN214189302U (zh) 静液压装载机用变速箱固定装置
CN201335389Y (zh) 烟风道加强筋结构
CN214941101U (zh) 一种钢梁与钢柱的水平滑动连接结构
CN202864831U (zh) 举升机泵站与立柱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