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7560U -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7560U
CN219487560U CN202320294973.5U CN202320294973U CN219487560U CN 219487560 U CN219487560 U CN 219487560U CN 202320294973 U CN202320294973 U CN 202320294973U CN 219487560 U CN219487560 U CN 219487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hypoplastron
upper plate
upper edg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49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慧硕
张凤义
于志红
任东旭
刘焕男
孙植刚
刘一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De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De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De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De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949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7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7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7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设置在上板和下板之间的隔板,所述上板设置在下板上方,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为第一空腔,所述隔板对称设置在第一空腔两端,所述隔板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相抵接,所述隔板上设有定位部和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隔板中间。本申请通过在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隔板,通过将隔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相抵接,有效避免因上板和下板焊接时导致间距变化等问题,还通过在隔板上设置定位部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隔板的牢固性,避免因隔板发生回弹导致上板和下板发生变形,本装置能进一步提高汽车副车架的稳定性,并有效降低产品的废品率和故障率。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的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其中汽车底盘副车架作为汽车底盘内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其生产要求也是十分严苛。但是目前副车架的生产方式是通过上下片焊接形成,由于焊接后导致上下片之间的档距发生变化,导致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故障率上升,从而导致废品率高,不仅不利于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且会造成严重的成本浪费和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设置在上板和下板之间的隔板,所述上板设置在下板上方,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为第一空腔,所述隔板对称设置在第一空腔两端,所述隔板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相抵接,所述隔板上设有定位部和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隔板中间,所述定位部位于加强筋的侧端用于提高使用时的定位精准性。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靠近定位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远离定位部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为椭圆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加强筋对称设置在隔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上端设有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所述第二上边位于第一上边的右端、且第二上边位于第一上边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之间设有过渡上边,通过设置过渡上边实现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的顺滑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隔板,通过将隔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相抵接,有效避免因上板和下板焊接时导致间距变化等问题,还通过在隔板上设置定位部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隔板的牢固性,避免因隔板发生回弹导致上板和下板发生变形,本装置能进一步提高汽车副车架的稳定性,并有效降低产品的废品率和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板;
2、下板;
3、隔板;31、第一上边;32、第二上边;33、过渡上边;
4、第一空腔;
5、定位部;51、第一定位孔;52、第二定位孔;
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具体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包括上板1、下板2以及设置在上板1和下板2之间的隔板3,上板1设置在下板2上方,上板1和下板2之间为第一空腔4,隔板3对称设置在第一空腔4两端,隔板3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板1和下板2相抵接。隔板3上设有定位部5和若干加强筋6,其中加强筋6的数量为两个,加强筋6位于隔板3中间且两加强筋6对称设置在隔板3上,通过设置加强筋6可提高隔板3的稳定性,避免隔板3两端发生回弹等现象,定位部5位于加强筋6的侧端用于提高使用时的定位精准性,可通过定位部5方便快捷完成定位操作。
定位部5包括第一定位孔51和第二定位孔52,第一定位孔51位于靠近定位部5的一端,第二定位孔52位于远离定位部5的一端。第一定位孔51为圆形孔,第二定位孔52为椭圆形。
板的上端设有第一上边31和第二上边32,第二上边32位于第一上边31的右端、且第二上边32位于第一上边31的上方。第一上边31和第二上边32之间设有过渡上边33,通过设置过渡上边33实现第一上边31和第二上边32的顺滑过渡。使用时第一上边31与上板1相抵接,且上板1的侧端与过渡上边33相抵接,第一下边与下板2相抵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上板1、下板2和隔板3进行固定,能有效避免上下板2之间的档距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后续使用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隔板,通过将隔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相抵接,有效避免因上板和下板焊接时导致间距变化等问题,还通过在隔板上设置定位部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隔板的牢固性,避免因隔板发生回弹导致上板和下板发生变形,本装置能进一步提高汽车副车架的稳定性,并有效降低产品的废品率和故障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前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前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设置在上板和下板之间的隔板,所述上板设置在下板上方,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为第一空腔,所述隔板对称设置在第一空腔两端,所述隔板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相抵接,所述隔板上设有定位部和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隔板中间,所述定位部位于加强筋的侧端用于提高使用时的定位精准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靠近定位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远离定位部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为椭圆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加强筋对称设置在隔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上端设有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所述第二上边位于第一上边的右端、且第二上边位于第一上边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之间设有过渡上边,通过设置过渡上边实现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的顺滑过渡。
CN202320294973.5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Active CN219487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4973.5U CN219487560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4973.5U CN219487560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7560U true CN219487560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2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4973.5U Active CN219487560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7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87560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副车架
CN203142826U (zh) 一种汽车备胎吊装横梁
CN204547758U (zh) 一种车用lng罐鞍座
CN202827097U (zh) 电池安装结构
CN202319804U (zh) 平衡轴支架
CN104670005A (zh) 一种车用lng罐鞍座
CN207984516U (zh) 一种右前门水平加强筋板总成
CN206657848U (zh) 水冷板支撑结构
CN202727960U (zh) 汽车用动力前悬置右支架
CN208513954U (zh) 一种用于试制夹具的共用平台
CN214451312U (zh) 连杆结构
CN202727992U (zh) 仪表板横梁端部支架
CN212450492U (zh) 一种增强刚度的前轮驱动三支点叉车侧拉车架
CN112659963B (zh) 一种换电悬臂的底部支撑结构
CN216043986U (zh) 一种汽车尿素罐安装架
CN204527322U (zh) 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架
CN209365882U (zh) 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支架结构总成
CN217022663U (zh) 一种用于安装v推结构的轻量化第五横梁
CN203020001U (zh) 单层后副车架扭力梁
CN208593441U (zh) 一种新结构加强板
CN221498176U (zh) 一种前副车架与车身前端安装结构
CN220483416U (zh) 一种纵梁前盖板加强板
CN209776595U (zh) 一种汽车备胎池结构
CN208544337U (zh) 一种汽车轻量化车身骨架结构
CN211195860U (zh) 一种汽车加油口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