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1556U -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11556U
CN204511556U CN201520188723.9U CN201520188723U CN204511556U CN 204511556 U CN204511556 U CN 204511556U CN 201520188723 U CN201520188723 U CN 201520188723U CN 204511556 U CN204511556 U CN 204511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uct
oil duct
stretcher
storage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887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尚尚
靳素华
杨林强
张应兵
陈亮
姚巍
田国庆
李欢
章家续
马亚坛
罗俊
陈思颖
李瑞欣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1887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11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11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115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有集滤器、机油泵、机油泵出油管、机体横油道、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机体竖油道、主轴承油道、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主油道、增压器油道、进气VVT油道、张紧器储油池油道、排气VVT油道、张紧器储油池及机油压力反馈油道;张紧器储油池油道连接主油道和张紧器储油池;排气VVT油道与张紧器储油池连接;机油压力反馈油道连接张紧器储油池与机油泵。本实用新型中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机油取自张紧器储油池,张紧器储油池同时具有稳压腔作用,油压稳定,提高了整机润滑效果及VVT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润滑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国家油耗法规和能源危机,越来越多的发动机开始使用可变排量机油泵,来减少机油泵流量浪费造成的额外燃油消耗。同时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性能,需要为发动机各零部件,如凸轮轴、曲轴、轴瓦等,提供可靠的润滑。具有可变排量机油泵发动机的压力反馈油道布置会影响到VVT、轴瓦等零部件处的油压大小及稳定性,从而影响整机性能,发动机工作时应该尽可能减小整机油压波动。发动机缸体结构复杂,在满足发动机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简化油路布置及其机加工。
采用自动张紧器的发动机需要从发动机润滑油路取油,好的取油位置可以提升发动机整机油压的稳定性和部分零部件的润滑效果。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机体油路布置方案,在这一方案中,张紧器储油池内机油取自第一主轴瓦润滑油道,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油压取自张紧器油道。
这一技术方案的缺点是:
1、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油压取自所述斜油道,油压不稳,机油泵频繁调节供油量会导致整机油压频繁波动,发动机各零部件润滑不良,VVT工作不稳定,另外机油压力反馈油道较长,会导致油压损失过多;
2、张紧器储油池内机油取自所述斜油道,会导致第一档主轴瓦处油压建立慢、油压偏低,减短第一档主轴瓦使用寿命;
3、压力反馈油道需要与连接张紧器油道通过机加工贯通,油道较长,加工工艺复杂,布置空间不紧凑,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体润滑油路,其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机油取自张紧器储油池,提高了整机润滑效果及VVT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改进张紧器储油池机油的供油油路,能有效避免第一档主轴瓦处油压建立慢、油压偏低等问题,提高轴瓦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有集滤器、机油泵、机油泵出油管、机体横油道、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机体竖油道、主轴承油道、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主油道、增压器油道、进气VVT油道、张紧器储油池油道、排气VVT油道、张紧器储油池及机油压力反馈油道;
所述集滤器与所述机油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机油泵出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机体横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出油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入口连接;
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所述机油滤清器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所述机体竖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
所述主轴承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所述增压器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所述进气VVT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
所述张紧器储油池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连接;
所述排气VVT油道的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连接;
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的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泵连接。
在所述张紧器储油池内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的末端设置有防泄油凸台结构。
在所述防泄油凸台结构上端设置有连通油道,所述连通油道连接所述张紧器储油池和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
所述连通油道垂直于机体前端面。
所述增压器油道集成在缸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机油取自张紧器储油池。张紧器储油池同时具有稳压腔作用,油压稳定,提高了整机润滑效果及VVT工作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张紧器储油池机油直接取自主油道,而非取自第一档主轴瓦润滑油道,能有效避免第一档主轴瓦处油压建立慢、油压偏低等问题,提高轴瓦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体润滑油路结构,其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排气VVT油道通过张紧器储油池连通,而不是油道与油道间通过机加工贯通,对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减少降低油道机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同时能有效减短机油压力反馈油道长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体张紧器储油池防泄油凸台结构,该防泄油凸台结构位于张紧器储油池内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末端,可有效防止发动机停机时,张紧器储油池内机油完全泄进油底壳内,发动机再次启动时可快速在张紧器储油池内快速建立油压,提高张紧器和VVT响应速度。
5、主油道内的机油通过增压器油道通往增压器,该增压器油道集成在机体内部,可有效减短外置管路,降低油压损失,简化外置油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张紧器储油池在机体上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的张紧器储油池在机体上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集滤器, 2 机油泵, 3 机油泵出油管, 4 机体横油道, 5 机油滤清器, 6 机油冷却器, 7 机体竖油道, 8 主轴承油道, 9 活塞冷却喷嘴油道,10 主油道, 11 增压器油道, 12 进气VVT油道, 13 张紧器储油池油道, 14排气VVT油道, 15 张紧器储油池, 16 防泄油凸台结构, 17 机油压力反馈油道, 21 集滤器, 22 机油泵, 23 机油泵出油管, 24 机体横油道, 25 机油滤清器, 26 机油冷却器, 27 机体竖油道, 28 主轴承油道, 29 活塞冷却喷嘴油道, 30 主油道, 31 增压器油道, 32 进气VVT油道, 33 张紧器储油池油道, 34 排气VVT油道, 35 张紧器储油池, 36 防泄油凸台结构,37 机油压力反馈油道,38 连通油道 ,001 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集滤器1、机油泵2、机油泵出油管3、机体横油道4、机油滤清器5、机油冷却器6、机体竖油道7、主轴承油道8、活塞冷却喷嘴油道9、主油道10、增压器油道11、进气VVT油道12、张紧器储油池油道13、排气VVT油道14、张紧器储油池15及机油压力反馈油道17;
所述集滤器1与所述机油泵2的入口连接;所述机油泵出油管3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2的出口连接;所述机体横油道4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出油管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5入口连接;
所述机油冷却器6与所述机油滤清器5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所述机体竖油道7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5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油道10连接;
所述主轴承油道8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10连接;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9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10连接;所述增压器油道11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10连接;所述进气VVT油道12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10连接;
所述张紧器储油池油道13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15连接;
所述排气VVT油道14的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15连接;
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17的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1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泵2连接。
在所述张紧器储油池15内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17的末端设置有防泄油凸台结构16。所述增压器油道11集成在缸体001内部。
机油压力反馈油道一端连接张紧器储油池,另一端连接机油泵,向机油泵提供机体油压信号。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机油取自张紧器储油池,张紧器储油池同时具有稳压腔作用,油压稳定,提高了整机润滑效果及VVT工作稳定性。
主油道内的机油通过张紧器储油池油道进入张紧器储油池。与传统油道布置相比,该布置能有效避免第一档主轴瓦处油压建立慢、油压偏低等问题,提高轴瓦使用寿命。
机油压力反馈油道与张紧器储油池油道通过张紧器储油池连通。与传统通过二油道之间贯通加工连通的方式相比,这种连接方式对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减少降低油道机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同时能有效减短机油压力反馈油道长度,降低压损。
张紧器储油池内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末端设计有防泄油凸台结构。该结构可有效防止发动机停机时,张紧器储油池内机油完全泄进油底壳内,发动机再次启动时可快速在张紧器储油池内快速建立油压,提高张紧器和VVT响应速度。
主油道内的机油通过增压器油道通往增压器。该增压器油道集成在缸体内部,可有效减短外置管路,降低油压损失,简化外置油管。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有集滤器21、机油泵22、机油泵出油管23、机体横油道24、机油滤清器25、机油冷却器26、机体竖油道27、主轴承油道28、活塞冷却喷嘴油道29、主油道30、增压器油道31、进气VVT油道32、张紧器储油池油道33、排气VVT油道34、张紧器储油池35、机油压力反馈油道37及连通油道38;
所述集滤器21与所述机油泵22的入口连接;所述机油泵出油管23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22的出口连接;所述机体横油道24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出油管2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25入口连接;
所述机油冷却器26与所述机油滤清器25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所述机体竖油道27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25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油道30连接;
所述主轴承油道28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30连接;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29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30连接;所述增压器油道31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30连接;所述进气VVT油道32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30连接;
所述张紧器储油池油道33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35连接;
所述排气VVT油道34的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35连接;
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37的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3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泵22连接。
在所述张紧器储油池35内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37的末端设置有防泄油凸台结构36;在所述防泄油凸台结构36上端设置有连通油道38,所述连通油道38连接所述张紧器储油池35和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37。
机油压力反馈油道一端连接张紧器储油池,另一端连接机油泵,向机油泵提供机体油压信号。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机油取自张紧器储油池,张紧器储油池同时具有稳压腔作用,油压稳定,提高了整机润滑效果及VVT工作稳定性。
主油道内的机油通过张紧器储油池油道进入张紧器储油池。与传统油道布置相比,该布置能有效避免第一档主轴瓦处油压建立慢、油压偏低等问题,提高轴瓦使用寿命。
机油压力反馈油道与张紧器储油池油道通过张紧器储油池连通。与传统通过二油道之间贯通加工连通的方式相比,这种连接方式对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减少降低油道机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同时能有效减短机油压力反馈油道长度,降低压损。
张紧器储油池内机油压力反馈油道末端设计有防泄油凸台结构。防泄油凸台结构上端设计有垂直于机体前端面的连通油道,连通油道连张紧器储油池和机油压力反馈油道。该结构可有效防止发动机停机时,张紧器储油池内机油完全泄进油底壳内,发动机再次启动时可快速在张紧器储油池内快速建立油压,提高张紧器和VVT响应速度。并且该结构更易于机体毛坯铸造时清沙,提高铸造效率,同时本实施例可在停机时保持更高的机油液面,发动机再次启动时可更快的在张紧器储油池内建立油压,进一步提高张紧器和VVT响应速度。
主油道内的机油通过增压器油道通往增压器,该增压器油道集成在缸体内部,可有效减短外置管路,降低油压损失,简化外置油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5)

1.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有集滤器、机油泵、机油泵出油管、机体横油道、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机体竖油道、主轴承油道、活塞冷却喷嘴油道、主油道、增压器油道、进气VVT油道、张紧器储油池油道、排气VVT油道、张紧器储油池及机油压力反馈油道;
所述集滤器与所述机油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机油泵出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机体横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泵出油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入口连接;
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所述机油滤清器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所述机体竖油道的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
所述主轴承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所述增压器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所述进气VVT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器储油池油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油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连接;
所述排气VVT油道的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连接;
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的一端与所述张紧器储油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张紧器储油池内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的末端设置有防泄油凸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泄油凸台结构上端设置有连通油道,所述连通油道连接所述张紧器储油池和所述机油压力反馈油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油道垂直于机体前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油道集成在缸体内部。
CN201520188723.9U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11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8723.9U CN204511556U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8723.9U CN204511556U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11556U true CN204511556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9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8872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11556U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115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7249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CN106401692A (zh) * 2016-11-08 2017-02-15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缸体的油道结构
CN107269342A (zh) * 2017-06-21 2017-10-20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润滑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7249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CN106401692A (zh) * 2016-11-08 2017-02-15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缸体的油道结构
CN107269342A (zh) * 2017-06-21 2017-10-20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润滑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7249A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CN106089351B (zh) 一种航空用活塞式发动机润滑油路
CN204511556U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路系统
CN203670436U (zh) 发动机可变长度连杆
CN103790666B (zh) 一种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
CN203130183U (zh) 发动机及包括其的汽车
CN108397255B (zh) 航空用水平对置活塞式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201818334U (zh) 带储油器的涡轮增压器轴承体
CN206831126U (zh) 一种带滤网的增压器进油管空心螺栓
CN203374412U (zh) 高压共轨泵回油系统
CN201318222Y (zh) 一种具有新结构润滑油道的柴油机机体
CN204716413U (zh) 一种有润滑冷却油路的组合活塞
CN206190347U (zh) 一种缸体的油道结构
CN201696844U (zh) 卷接机组主传动齿轮箱润滑系统
CN207212507U (zh) 一种柴油机机体的回油通道
CN202031719U (zh) 一种新型电控卧式单缸柴油机
CN204738874U (zh) V型发动机
CN208918618U (zh) 一种大功率柴油机机油管路改进结构
CN205823363U (zh) 活塞型腔润滑构造
CN214788598U (zh) 防干磨轴承套及其轴承系统和增压器
CN204082554U (zh) 一种真空泵油路结构
CN203383956U (zh) 一种单体喷油泵自润滑挺柱体滚轮
CN203547815U (zh)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及发动机及汽车
CN202732105U (zh) 一种发动机增压器润滑油路结构
CN202325846U (zh) 八缸直列柴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